| ||||||
我們人到了貴州,全中國最窮的省分之一,鴻海集團總裁正在那裡探詢投資養生村的項目。我們到了東北大城瀋陽,那裡過去的天空是黑的,是有名的煤號鐵礦的大本營,如今KTV一條街華麗的傲視全中國,黑色天空換成了霓虹燈照亮夜空。我們到了安徽合肥,雖然名為省會,它的人均所得、經濟發展,居然連一個三線城市不如,比照北京國際機場規格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卻在它啟用之後,迎來第一個十一黃金假期的高峰。 這些過去在經濟發展上像是麻雀般不起眼的城市,如今都躍上枝頭當鳳凰;中國內陸城市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一個個故事改寫了這些城市的財富和機會。 三十六歲的丁麗麗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能在河南鄭州過著這樣的日子,她是丹尼斯便利店事業處經理,掌管一百多家門市。一早,公司配給她的座車等在樓下,要接她去各店視察。 她,十五年前買不起一台腳踏車現在一個月賺比農民五年總收入多 今年,她要以一週一店的速度,在河南再開出五十家便利店;除了配車,住家車庫還停著一台新台幣七十五萬元的日產轎車,很難想像十五年前,她窮得連一台腳踏車都買不起。 來自江蘇徐州農村的丁麗麗,求學時全家一年收入還不到人民幣一千元,現在她月收入比一個河南農民五年總收入還多,也超出許多台灣同齡上班族;今年十一月,一家三口要搬進鄭東新區的六十坪新屋,而她十三年前買下的丹尼斯員工住房,房價也上漲十倍,幾年前把母親接來同住,現在都是城市人口了。 他,十五年薪水翻了66倍過去一月吃兩次豬肉,現在餐餐吃膩了肉 場景轉到貴州貴陽市,在台農飼料廠工作的張永江來自偏僻的僮族農村,進了城,他從工廠作業員轉作業務經理,十五年來月薪從人民幣一百五十元提高到一萬元,從一個月吃一、兩次豬肉到現在餐餐吃膩了肉;一家人站在公司剛剛被拆遷、即將改建住宅的廢墟上,他指著不遠處房子告訴我們,打算去那裡看房買屋。 這兩個案例,只是中國「城鎮化」大浪潮中的一小滴;二○○○年以來,中國有多達二億二千萬人、接近日本總人口兩倍,從農村移往城市。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最快的商機,從體量規模與增長速度都是如此。二○三○年前,中國還有五億人口要從農民變城市居民,相關總投資額高達人民幣六十兆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兆元),約為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二十年總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帝格利茲(Joseph Stieglitz)說,二十一世紀兩大事件,一是高科技產業變革,二就是中國城鎮化。試想,光是未來七年裡,中國就要新增三億城市人口,他們的生活形態丕變,消費模式也將顛覆以往。 中國因為城鎮化而劇變的同時,兩岸開放的巨輪,加速滾動、無法回頭。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即將簽署完成,後續更有多達八千項的貨品貿易協議,預定年底前形成共識;自從二○一○年海峽兩岸合作經濟架構協議(ECFA)啟動後,一波又一波的開放浪潮,正讓兩岸進入無邊際競爭的大開放、大賽局。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說,抓住中國城鎮化商機,反守為攻,是面臨新局面的台灣必須的戰略。而切入這個大浪潮最好的支點,正是中國二、三線新城市。二十年前,你可以只認識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現在,你一定要認識這些新城市。 五億人要進城,代表什麼?一個月薪資多千元,每年商機多人民幣六兆 幾億人口要落戶,對中國現有不到七百個城市而言,是沉重的負擔;過去十年裡,人們爭相湧入一線城市,光是北京就增加了一千萬人口,滿溢的人口推升出中國的「超級城市」。 中國是典型的數人頭經濟,有多少口人就有多少張嘴,多少輛車子,多少幢房子,還有多少個幼童的父母要送孩子去學英語、學才藝……。 五億人要湧進城市,意味著他們的薪資提高,生活方式從農村自給自足轉向要去吃快餐、吃漢堡、喝珍珠奶茶、穿皮鞋,這些食衣住行娛樂所組成的新商機,如果要一個最簡單的算術,五億人一個月薪資增加人民幣一千元,一年增加一萬二千元,每年就是新增人民幣六兆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兆元)的消費潛力。 去年底,全世界最長的京廣高鐵全線開通後,北京到河北省會石家莊,不到一個半小時,便捷的交通讓超級城市向外輻射,逐漸形成城市群;內陸省會則因政策、交通雙管齊下,蓄勢待發,它們此刻的經濟數據雖不如超級城市,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差距就是發展潛力」。 貴州貴陽。GDP成長全國第一老邊窮經濟V型反轉,連郭台銘都相中投資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抵達貴州省會貴陽市時,正巧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派出九人小組,也到了這裡探勘投資環境,上自貴州首長、下至當地台商會長藍讚登全體出動,小心伺候這批嬌客。 我們從四十度高溫的西安轉進貴陽,迎面是二十五度的徐徐涼風,不難理解郭台銘為什麼打算在這個避暑城市,開出他的第一個養生園區。 郭台銘投資中國多年,卻是今年七月底才首度踏上貴州,「哇!那地方非常好!環境、空氣啦!」回台後,他仍讚不絕口。 「目前(貴州)交通還不發達,改善後會四通八達,不過他們會以環保科技為主,不要污染當地的工業,不希望把落後產業往那邊搬,」郭台銘難得詩意,「沿海城市都已經定型了,它(貴陽)是可以,在很美的畫卷上,重新來描繪的一個地方。」 鴻海集團計畫在貴陽,打造第一座低污染的第四代工廠,旗下永齡基金會等單位也要打造第一座養生園區,年底前啟動。 向郭台銘招商,是貴州省長陳敏爾今年最重要的「業績」。今年中,他為此專程來台拜訪郭台銘,還發動台商幫忙遊說,貴陽市上萬畝土地任君挑選,水、電、道路全數配套,誠意十足。 相較下,郭台銘富士康集團儘管在廣州深圳雇用三十多萬名員工,卻因深圳市區不斷向外擴張,已到了富士康邊上,讓它成為當地政府「騰籠換鳥」政策下,計畫被移出的那隻老鳥。 而郭台銘也在貴陽宣示,中國內需對集團營收占比,將從現在的僅三%一路拉升到五成。 城鎮化的進程,正在貴陽加速追趕,今年前三季,貴陽GDP成長率與天津同為一二.六%,高居全中國之冠。 以前這裡「人無三兩銀」,現在變西南小香港 「大家都在課本上讀過,『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現在除了第一個沒變,其他兩個都變了,」在貴州發展十餘年,橫跨酒店、KTV、酒廠、生技等業別的藍讚登說。 貴陽現代化的氣派機場今年四月剛剛啟用,連向廣州、四川的公路一條條開通,這裡的封閉與落後也逐漸打開,昔日「老邊窮」的貴州經濟正在起飛,在這裡,沒有「不景氣」。 貴州特殊的消費習慣也是全中國出了名的。一位在貴陽經營服務業的台商說,員工月薪人民幣一千五百元起跳,十之有六、七卻花了二.六個月薪水,買正牌iPhone5手機,讓他的iPhone4在店裡都快成骨董了。貴陽也因為這種奇特的驚人消費力,被稱為「西南小香港」,藍讚登打趣的說,這裡的GDP是全中國倒數前五名,消費力卻是前五名。 河南零售通路王──丹尼斯董事長王任生,同樣見證中國西北的崛起,以鄭州丹尼斯量販店為例,客單價從十年前的人民幣十六元、至今成長十倍,他肯定的說:「沿海二十五年的進步,內陸十五年裡,不敢說完全趕上,但也相當了。」 王任生認為,沿海經濟靠外銷起家,再由房地產接棒活絡,驅動力來自雙方面;但內陸,卻是同時匯集了三股推力。 「內陸是,房地產在前,而後往外銷發展,中國人民需求增加之後,內銷也增加了,因此是三方面的;例如河南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它的需求量,就是整個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進步就是飛躍式的,」王任生說。丹尼斯百貨旗艦人民店,一樓的化妝品專櫃,在中國數百家同業裡面,銷售業績都排前十名。 丹尼斯五萬八千名員工中,高達七成都像丁麗麗一樣來自農村,王任生為他們建造了低於市價五折的員工住房,幫助他們取得城市戶籍,享有更多的優惠福利與教育資源。 中國政府為了減輕超級城市的負擔,把人流導向周邊城市,政策力開始積極介入,大舉建設機場、高鐵等交通網絡,就是一例。人潮就是錢潮,跟著交通樞紐開店去,是選擇新城市的重要依據。 我們在瀋陽見證了,政策如何快速改變一個城市的樣貌。 遼寧瀋陽。百貨、酒店全進來了天空總飄滿煤灰的煤炭城,現在雙B滿街跑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第十二屆全運會在遼寧瀋陽登場,為了這場盛會,整個瀋陽成了一座大工地:機場第三航廈正在收尾,運量是前兩期總和的四倍,封閉施工三年的繞城高速公路,七月底重新全線通車,由原來的四線道擴增成寬敞的八線道。 沿著通往機場的主幹道,我們來到一片廢墟,試圖尋找瀋陽舊貌,工人一肩扛起廢鋼筋、搖搖頭說:「你們來晚了!」昨天,這裡還是瀋陽市裡的「城市農村」,然而,一整座村莊從拆房子到清理乾淨,只要兩整天,一切只為了加緊全運會的建設。 久光百貨、萬達……中國一線百貨全數到位,五星級酒店一家家開出,未來瀋陽將與沿海的大連連結為城市群,但瀋陽比較基期低,是東北三省中,消費力增長最被看好的城市。 瀋陽健暉君悅酒店董事長王姿涵,早在去年就準備好五百間客房,等著搶食大餅。十幾年前她剛到瀋陽時,冬天因為大家燒煤炭取暖,天空永遠飄滿煤灰、黑壓壓一片,不見天日。 現在的瀋陽不僅能看到藍天,發達的重工業加上豐富礦產,富裕了這座城市,路上滿是雙B、奧迪,主幹道青年大街上,賓利、法拉利、保時捷三大名車展示間相連,新台幣千萬元的跑車,一個月能賣出二十多輛。 來自台灣的婚紗業者施華洛,看好中國渤海灣城市群(北京、天津、瀋陽、大連等)的發展,先後在天津、瀋陽等地設點,以代理全球最大禮服品牌LA SPOSA為主訴求,還有英國黛安娜王妃、安潔莉娜裘莉等名人加持,打造頂級婚紗概念店(當地稱「影樓」);打響了名號,連當地人都開了山寨店仿效。 只要夠專業,來這邊做生意「很難不賺錢!」 「集團在台灣桃園、台中都還有據點,但慢慢資源都往中國傾斜了。」施華洛總經理李綠豐說,瀋陽婚紗人均消費人民幣一萬餘元,已經追上台灣,一次消費人民幣三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的礦老闆、富二代,施華洛經常遇到。 去年,施華洛光瀋陽店,婚紗照客人就有兩千對,個人寫真也有一萬人,營收比重約各半;集團中國三家店營收超過新台幣十億元,是台灣兩家店總和四至五倍,「台灣,我們都叫作『小店』,」李綠豐打趣說。 「來二線城市做生意很難不賺錢,除非你做得不專業,現在只要認真做,婚紗業還是很有機會,」在瀋陽把施華洛從零做到頂級品牌,李綠豐堅信,保持創業時的打拚精神,是不二法門,「只要你每天第一個來開門、最後一個關門,這裡的經濟面好、商業機會都是好的。」 安徽合肥。三百萬人回鄉打通交通任督二脈,農民進城激出經濟巨變 另一個政策深刻雕琢的,則是安徽合肥。它引人注意,因為「城鎮化」最大推手──李克強,就在這裡土生土長,拉近內陸安徽與沿海城市的差距,正是政策的主要精神。 比起鄰近的江蘇、浙江,安徽鮮少是投資焦點,六千八百萬人口長年持續流出,最高峰時在外打工人口一千兩百萬人,比半個台灣還多;但政策加持,包括建成中國最大汽車與家電生產基地、僅次於北京最多的國家級科學研究計畫等等,已有三百多萬人回流。安徽省副省長花建慧說:「隨著我們自身的發展,趨勢在逐步回流,這是安徽未來發展的人口紅利。」 要發展,先得打通交通任督二脈,今年五月底,合肥新機場啟用,不僅空運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周邊的高鐵運量更大增四成,人流的移動帶來了機會,一點一滴拉近城市差距。 城鎮化給廣大農民的生活帶來劇變,但是從農民變市民,只是改變的第一步;想要在百萬、千萬人的大城市裡往上爬,孩子的教育,帶給他們最大的希望,也最勇於投資。 我們在陝西遇到開車師傅小李,兩夫婦一個月實拿到手的工資人民幣四千多元(約合新台幣兩萬餘元),但給四歲小女兒上私立幼兒園、學跳舞與表演的教育費用,就將近兩千元,是家庭最大的支出;過了這個暑假,小女娃還去上了少兒英語。 出身農村的小李幾年前入了西安市戶籍,幸運取得購買「經濟適用房」(如台灣合宜住宅,約市價一半)的資格,辛苦付房貸的日子還要過上好幾年;手舞足蹈的小女孩不知道,父母殷切希望,教育能讓她未來的日子更輕鬆。 為孩子自己開班,做成合肥第二大補教品牌 小李不是特例,中國教育部統計,教育占了中國城市中產家庭總支出的三五.一%,每年有上億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二○二○年前,這個市場每年成長三成、規模將達新台幣兩兆五千億元。在各種培訓班中,少兒英語的比重高達五六%,遠超過其後的音樂、數學、繪畫等。 下午四點多,格林國際英語總經理龍慶毅帶我們來到規模最大的一所分校,下課時間一到,孩子一湧而出,教室大樓的樓梯、周邊馬路交通隨之打結。 一九八九年就到中國賣酒的台商龍慶毅,與原籍河南的妻子王冰在二○○一年來到安徽省會合肥,五年前為了給自己孩子上學方便,開了第一所分校,提供三至十二歲孩子的課後補習。 不同於多數品牌以美國系統為教學基礎,格林採用英式系統先做出差異化,延攬英國教育專家主持教學。為了主打金字塔中高端市場,一百位應聘老師只錄取四位,自行編寫教材以增加活潑生動化,開業不久就在網路迅速累積口碑,學生增加的速度,讓他們必須一年新增一家分校才能因應,現在已有一千五百多位學生,是合肥當地規模第二大品牌。 在中國,少兒英語品牌超過一萬個,一級戰區集中北京、上海這些富裕城市。但只有在合肥這樣房價較低、市場剛起飛的城市,龍慶毅夫婦才有機會買下一間間的門店,開起一家家的分校,扣除一級城市高漲的房租與工資,學費、房價兩頭賺。 城鎮化趨勢,不會再像二○○八年金融海嘯時,中國政府一次砸下人民幣四兆元救市的經濟特效藥,而是歷時十年、二十年的長效進程。藉由這個政策,讓更多的中國人民富起來,降溫對立的社會衝突,進而達成政權穩定的目的,才是中國政府的真正目的。 而在這個巨大滾輪之下,許多過去我們未曾留心的中國新城市,即將一一冒出頭,而這些新戰場的生存之道,也迥異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從中國東北一路走向西南邊陲,尋找新城市的成功者,他們可能是十幾年前,就避開人潮、選擇這條蹊徑發展,也可能是,採用新穎的營運模式,配合新城市對投資的需求,在這裡找到新定位。新城市的商機,或許仍等待時間醞釀,但趨勢,已然成形。 【延伸閱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帝格利茲說:二十一世紀兩大事件,一是高科技產業變革,另一個就是中國城鎮化 金、鐵礦大城 唐山奢侈品集散地:國際奢侈品大展,連續3年在此開展 中國交通十字路 鄭州亞洲高鐵中心:有亞洲最大列車編組站,與中國最大零擔貨物轉運站 朝代最多 西安手機開發基地:是華為、中興、聯想、聯發科、三星最重要手機開發基地 最大產煤縣 神木中國富豪搖籃:神木縣資產過億的富豪逾2,000人,是陝西首個GDP過千億的縣 黑木耳重鎮 東寧黑龍江寶玉石基地:中國對俄羅斯最大貿易口岸人口21萬,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卻達18,216元, 最大翡翠交易地 瑞麗中緬貿易中心:集貿易、加工、倉儲、旅遊為一體,是中國唯一實行「境內關外」特殊政策的邊貿特區 中國古戰場 合肥中部消費大城:大潤發在合肥3家超市,單店年營業額領先中部城市,比中部省會城市平均還高20%至30% 句踐復國之處 義烏豪華車重鎮:中國最多豪華車城市,包括凱迪拉克都在此設點 【延伸閱讀】中國10大城市群,台商下一個淘金聖地 國家級(等同世界級) 城市群名稱:長三角 地位:經濟總量最大城市群 2012年GDP(人民幣)11兆 城市群名稱:京津冀 地位:中國政治中心 2012年GDP(人民幣)5.8兆 城市群名稱:珠三角 地位:人均GDP最高城市群 2012年GDP(人民幣)4.9兆 區域型 城市群名稱:長江中游 地位:中國下一個世界級城市群 2012年GDP(人民幣)6兆 城市群名稱:遼中南 地位:重工業大鎮 2012年GDP(人民幣)4.3兆 城市群名稱:中原地位:人口最多經濟區2012年GDP(人民幣)4.2兆 城市群名稱:西部成渝 地位:中國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群2012年GDP(人民幣)2.8兆 城市群名稱:山東半島地位:海洋經濟戰略區2012年GDP(人民幣)2.4兆 城市群名稱:海峽西岸地位:兩岸交流戰略關鍵2012年GDP(人民幣)1.9兆 城市群名稱:關中地位:大西北龍頭城市群2012年GDP(人民幣)1.4兆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中國城鎮化,規模超龐大! 總投資金額200~300兆要把農民變市民,就要增加基礎建設,這也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拉抬經濟的重要手段。 消費金額暴增4.3兆農民拿到拆遷費、進城工作後,逐漸富裕,估計新增消費新台幣4.3兆元、左右中國2%的GDP。 【延伸閱讀】新增5億人口的商機,就是這麼夯! 3,000家百貨以台灣新光三越13家規模來計算,城鎮化之後,中國還會產生230個新光三越體系 5,000家KTV目前台灣KTV市場已過度飽和,成長機會轉到了中國內地,未來中國KTV市場,約是台灣整體的6.5倍 5,000家量販店是台灣前3大量販店大潤發、家樂福、愛買加起來店數的52倍 16.6萬家便利商店便利商店數量將暴增,是目前台灣前4大便利商店合計規模的17倍 20萬家幼兒園中國目前約有14萬家幼兒園,等於將新增42%,教育市場潛力無窮 1.66億間房子(以3人為一單位)約是218倍台北總戶數,將直接嘉惠相關鋼鐵、水泥等產業 資料來源:中國國務院、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藍皮書整理:王毓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