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規才放寬,接著設基金、大數據平台 曾銘宗新四箭帶頭急攻「銀行3.0」

2015-09-21  TCW

文·蔡靚萱

「一定要越快越好!」面對台灣發展「金融科技」落後,曾銘宗找資策會,誓言催生千億產值的新創公司。

八月底,金管會公布放寬銀行、保險業投資雲端、大數據、行動支付等事業的辦法,不再受到嚴格的轉投資限制,讓科技、金融業界一同叫好。辦法才剛出,如今金 管會又要出招,準備設立基金、推動辦公室、設大數據平台,就是要逼金融業快快生出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 Tech》新創公司。

提前一個月啟動趕進度,兩會領軍打群架這一整套計畫是由資策會規畫。台灣再不做Fin Tech(金融科技》,就來不及了!」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說,近兩年來,全球金融業開始積極投入創設Fin Tech公司,台灣在這方面明顯落後美國、中國。

現在台灣金融業者雖然已經開始動起來,但台灣的銀行國際化不夠、規模太小,「如果全都自己建置大數據資料庫,光是把基礎建置完成,大概就把時間、資金花得差不多了。」因此資策會有了邀請金管會領軍,帶金融業者在Fin Tech領域「打群架」的主意。

王可言還記得,他在八月下旬到金管會遞說帖,秀出簡報提案兩個機構一起合作,本來他擔心要費一番唇舌才能打動主管機關,設想若能在今年十月底啟動,就已經是最樂觀的狀態,「沒想到主委聽了馬上說,那我們就九月底開始吧!」

過去政府為了防止金融業挾保戶資金、存戶存款肆意收購公司、爭搶經營權,造成金融風險與社會不安,對金融業轉投資限制嚴格,對非金融轉投資的投資持股限制五%以下。

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拍板下,八月下旬正武放寬金控、銀行、保險投資Fin Tech公司時,可以百分之百出資。

曾銘宗就像剛剛主持完婚宴,就急著抱孫的公婆,才放寬了法規,就希望金融業、科技業快快生幾個白白胖胖的Fin Tech新創公司。他正煩惱著要如何用更具體行動,促進雙方增產報國,這時候資策會上門把生養Fin Tech新創公司的嬰兒房、保母、津貼等方案全都規畫好,便一拍即合。

「你要知道,美國矽谷的Fin Tech產業,一年可以創造一萬一千名就業人口。」曾銘宗說。打從兩年前的農曆年過年時,抱著(Bank 3.0)(銀行3.0)當假期讀物,現在他已經搖身Fin Tech「育兒」專家。

他如數家珍的分析各國育成政策:倫敦宣示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如今已成立Fin Tech推動辦公室:新加坡成立Fin Tech 新創基地,政府出資約新台幣五十億元當種子基金:香港也設立督導小組,要為Fin Tech新創事業創造友善法規環境。

不只台灣急推西方金融業,緊張業務萎縮事實上,不只台灣很急,西方金融業者也很緊張。英、美前四大銀行業者在度過二00八年金融海嘯以後,再遇Fin Tech科技海嘯,減少超過三十五萬個工作。而根據研調機構CB Insights統計,由於華爾街大銀行加入投資行列,去年全球對Fin Tech產業投資突破一百二十億美元。

今年五月份《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推出一整套Fin Tech特別報導,分析科技新創事業切入金融服務,比銀行更靈活多元,將使銀行利潤減少、體質變得更加脆弱。例如,個人對個人(P2P)網路借貸、群眾募 資、網路行動支付以及機器人理財顧問,都是傳統銀行沒有的業務,正侵蝕金融業既有業務。

台灣最大障礙在法規投資仍得先申報金管會「所以我們這個計畫一定要越快越好!」曾銘宗說。根據金管會與資策會敲定的發展Fin Tech「新銘宗四箭」,第一箭是成立推動辦公室,曾銘宗更將親自領軍,拉高辦公室層級。第二箭是向銀行與周邊單位募資,在金融總會旗下設立基金,以確保 資金無虞。第三箭為設立Fin Tech了創新園區,提供機器設備、技術支援、人才媒合及租金便宜的辦公室,找來創投輔導新創事業。第四箭則是設立金融業大數據資料庫平台,曾銘宗說,金 管會要帶頭開放政府資料,預計今年底前新增一千零一十八項資料,目前進度已達八成。

負責台新銀行Fin tech業務的副總經理史筱平分析,台灣落後中國,是因為由銀行主導Fin Tech,中國則是由網路業主導,但銀行受到嚴格的法規規範,正需要主管機關鬆綁。

但她也承認,銀行業普遍還在摸索到底該如何切入Fin Tech 領域,台灣的投資標的也還不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銀行的投資意願真的很強,」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觀察,但發展Fin Tech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法規。他期待推動辦公室能帶來更大尺度的開放。他分析,在新制度下,金融業仍須向金管會申報才能投資Fin Tech公司,生殺大權掌握在金管會手裡,讓新創業者無法放心大展拳腳。

回應業者的心聲,就是未來Fin Tech推動辦公室的任務。曾銘宗樂觀期待,等到這個規畫獲行政院通過施行,可以在三到五年內促成三十家Fin Tech新創公司成立,屆時不只創造工作機會,「只要產品有競爭力,到時候產值可以高達一千億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