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若不跟進 台灣銀行至少倒一半

2013-10-21  TCW
 
 

 

一個面積二十八.七八平方公里、原來空蕩無人的「鬼城」,竟然讓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親自飛到上海表達關切;它還要取代香港,成更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中心」;甚至還有可能讓「台灣的銀行倒一半」。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最終目標:建立一個三十五億人口,卻完全沒有美國人角色的超大自由市場。

這是中國的陰謀!

其一,拉攏美國之外的國家,建立中國獨特的影響力和貿易圈;其二,利用遍地開花的貿易組織,把台灣排除在外,最後需要中國這把鑰匙才可以打開大門,讓台灣不僅要「抱緊中國大腿」,更是要全身「貼上去」,才有辦法走出困局。

同時,這一場「超級自由貿易大戰」也即將來臨了。上海自由貿易區其實正在影響台灣的產業、你我現在的工作以及下一代的未來。

最有競爭力的國家,對於未來是最敏感的,今年三月,中國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之後首度到上海視察,拋出了上海應該進一步擴大開放,建立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話題。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尚達曼就立即訪問上海,並且拜會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直接就挑明問中國未來的人民幣自由化與自由貿易的問題。

因為新加坡知道,中國政府讓上海往那個方向走,未來將牽動整個亞洲、甚至世界的局勢。

反美日圍堵,中國另闢陣營推上海自貿區,向全球釋出開放訊息

中國計謀一,面對排擠中國的自由貿易包圍網成形,必須表態作聲。新加坡是香港以外,最積極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國家,是中國經濟成長的直接受惠者。然而,新加坡又同時扮演了另一個角色: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創始國。而這個組織,卻是中國最強悍的對手--美國所組成的。

距離現在只剩一年又兩個月,它就要開始發威了,這個原本由新加坡、汶萊、紐西蘭等國家成立的多國自由貿易協定,在美國加入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美國陸續鼓勵其他國家參與,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墨西哥及加拿大,以及最關鍵者:日本。

現在成員國達十二國,分別是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美國、越南、日本。韓國則在日本加入之後,也宣布加入,正在申請當中。

一連串的國家看似不相關,但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是這樣形容TPP:「一個只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金融時報》更直接指出美國的動機就是想把時鐘撥回二○○一年,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也就是說,原本中國靠加入WTO打通了一些關稅及非關稅的貿易障礙,現在又必須面臨其他國家築起新的貿易障礙來。

整個範圍內其經濟產值合計占到全球的四○%,貿易額合計占到全球的約三分之一,產值與貿易量非常驚人,而且加入的成員國在地理位置上剛好繞著中國一圈,變成美日圍堵中國的態勢。

在上海推自由貿易區是一個表態:中國願意開放,TPP應該考慮讓中國參與,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副研究員許博翔這樣分析,TPP是高標準、高要求的自由貿易,不僅是要求全面降低關稅,還要求智慧財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環境標準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自由貿易,其中有一條就是要求國有企業不得跟民間企業爭利,光是這一條就對中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有很大衝擊。

但中國想加入,不僅要降關稅,還要改國內制度,不能再保護國有企業、也不能操弄人民幣匯率。這等於拉高俱樂部的大門,開在摩天大樓上,中國明明知道非加入不可,但是卻找不到「雲梯」可以上去。

成功即可複製,失敗亦能控制改革紅利誘人,招商沒細則仍搶手

中國計謀二,對外開放,對內做經濟改革,在上海「鬼城」做實驗改革,失敗了不會感染全中國,成功了就推往天津、重慶、廈門與大香港地區。

二十八‧七八平方公里的面積,相當於新北市的板橋區,在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之前,其實還是上海人避之惟恐不及的「鬼城」。原來的盤算是,上海打算在緊臨上海洋山港的地方,建設一個人口八十萬人的臨港新城,號稱三年內投入人民幣一千億元。

但硬體建設投資了、大型的房地產項目也開發了,後續人口卻沒有移入,實際的居住人口只有上萬人,變成空有港口、房地產與工廠的「鬼城」。

「這是一個實驗,成功了,推向全中國,失敗了,也在可控制的範圍內。」許博翔說,光是讓民間企業可以參與市場、分享利益,對於中國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與改革。 其二,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其實並沒有真正經歷過市場競爭,例如金融、保險與電信,甚至連淘寶、騰訊這些企業,也可以算是「真空」環境中長大的花朵,看起來美麗,實際上可能不堪一擊。

因此,上海自由貿易區一掛牌,成了外商搶駐、中國指標型國營企業爭相進駐的地方。他們不僅是相信政策,而是期待政府開放被壟斷的市場,分配到利益。雖然連細則都沒有,但「改革紅利」這句話已經在中國喊翻天,人人都夢想著成為工商銀行,甚至是淘寶。

表面大喊改革,實為拔除路障目標七百兆、沒有美國的共同市場

中國計謀三,表面上喊自由貿易與改革,真正目的是催生中、日、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及東協十國(汶萊、柬埔寨、印尼、 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 泰國、越南)形成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一手催生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李克強在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後開始往外跑。十月十日,在汶萊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東協峰會及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李克強公開表態,二○一五年底前,全面完成RCEP談判,且與TPP可交流互動,相互促進。

接著李克強訪問泰國,然後訪問越南,先是在上海推出第一個自由貿易區,然後密集造訪畫出時間表,中國正在建立一個一個沒有美國人的統一市場。

實際上就是二○一五年東協十國自由市場生效之後,再擴大加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等國成為自由貿易市場,一個人口約三十五億、生產總值約新台幣七百兆元,相當於全球三分之一總值,一個沒有關稅、沒有貿易障礙、更重要的是,一個沒有美國的共同市場。

但問題是各國之間反而是其他爭議多,例如領土爭議等等,讓RCEP多了許多路障。

但上海自由貿易區一成立,金融試驗成為上海自由貿易的第一槍,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資金自由進出、人民幣自由化以及貨物自由進出,光是這樣的動作,上海自由貿易區撼動了三個國家與城市,新加坡、香港與釜山。

新加坡星展銀行是第一個搶駐上海自由貿易區,這不僅是外商第一批,更重要的是一種表態。至於東亞國家中最早推動自由貿易區的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畫財政部長官玄旿錫還特別針對中國成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召開會議,要韓國也需要為提高服務行業競爭力,應該進一步放寬相關政策。這代表新加坡、韓國,都表態支持了。

金融業務搶客,直接衝擊台銀產業鏈轉移,工作往上海與越南跑

中國計謀四,沒TPP、RCEP的台灣,必須走更依賴中國路線,想加入這兩個組織都必須要看中國眼色。

上海自由貿易區對台灣衝擊一,台灣銀行倒一半或將金融業務轉往上海。當上海自由貿易區一掛牌,上海台商圈馬上喊出「台灣銀行倒一半」的預測,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上海自由貿易區的金融改革試驗,對於台灣銀行業是致命的威脅,他分析,台灣的銀行業的主要獲利來源有二個,其一是OBU(Offshore Banking Unit,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其二是信用卡。

當上海讓人民幣匯率自由化、資金進出與貨物自由進出,過去台商的OBU業務還需要透過台灣的銀行,未來直接在上海自由貿易區就能操作,於是「搶客效應」發生了,不僅香港與新加坡都會被上海自由貿易區排擠原有的金融業務,台灣更難逃衝擊。

但台灣銀行業可以避免倒一半的命運,出路就是積極參與上海自由貿易區,劉芳榮說,別小看台商的實力,鴻海、廣達、和碩等都是中國出口大戶,台資銀行只要能夠握住台商的OBU業務,別被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其他銀行搶走,對於台灣來說,就已經是一塊很大的市場了。

因此,當上海自己發展人民幣自由化,代表台灣要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了,也代表台灣金融業務必須登陸上海自由貿易區,學新加坡積極配合中國。

另外,第二個衝擊則是,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代表台灣要面臨產業鏈轉移的惡夢了,工作機會一個往上海跑,另一個往越南跑。

在眾人鎂光燈之外,越南則悄悄擠進了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與台灣的紡織成衣、製鞋廠,掀起了越南投資的新浪潮,原本越南的紡織成衣、鞋類這兩項產品輸往美國的現行平均稅率為一七‧三%及一四‧三%,最快在二○一五年,將全部降為免關稅。

我們問台灣紡織廠,越南也做了自由貿易區嗎?答案是沒有,這是美國送給越南的一個大禮,原來美國主導的TPP,讓越南成為第一個受惠者。

然而,越南也是RCEP國家,美國給了越南一個大禮物,中國不可能不給,它成了美國與中國相互抗衡的跳板。

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說,TPP規定,從棉紗到成衣都必須在越南生產製造,因此,整個成衣加工鏈正在快速移往越南,不只台灣,從日本到中國的成衣廠正在快速移往越南,包括生產大家所熟知的品牌如Zara或優衣庫(Uniqlo)。

所以打開台灣人力銀行的新增工作,例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多是幾十筆,少則兩、三筆,而在越南,動輒三百、四百筆,遠遠超過其他東南亞國家。但這還代表台商能轉移成功,一旦台灣沒辦法支撐台商打國際轉移的戰爭,就會被勞力國家就地取代,台灣人連去越南的工作機會都沒有。

台灣如何自救?須善用ECFA經濟示範區不能停,開放才有機會

台灣能夠怎麼辦?

許博翔說,從以往中國加入國際組織的慣例,例如WTO,台灣想加入TPP或RCEP,一定是中國先加入,台灣才能夠跟著加入;其二,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說,台灣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功用仍然非常大。許博翔建議,台灣必須善用ECFA,證明自己開放市場的決心,才能取得別的國家認同。

因此,當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不僅代表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只能往前,不能回頭,也只能比上海更開放、更積極,這也同時代表,一個衝擊更大、更競爭的自由貿易將要在台灣登場了。

【延伸閱讀】打不進中、美兩大貿易陣營,台灣變孤兒——1分鐘看TPP與RCEP

美國領頭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28兆美元成員國GDP總和近28兆美元,約占全球年經濟產值近40%

8億人相當1.5個歐盟人口第1波生效:2015年越南免稅目的:打造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涵括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內容

中國為首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23兆美元成員國GDP總和約23兆美元、約占全球年經濟產值1/3

35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一半第1波生效:2015年東協十國免稅成形目的: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純TPPa成員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智利、秘魯同時加入TPP與RCEP國家:汶萊、韓國(申請加入TPPa中)、紐西蘭、越南、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純RCEP成員國:印尼、柬埔寨、印度、中國、菲律賓、泰國、寮國、緬甸

資料來源:經濟部、台經院整理:呂國禎

【延伸閱讀】

Q1上海自由貿易區會取代ECFA?不會,反而讓ECFA更為重要,讓台灣更能善用跟中國自由貿易的優勢,爭取到上海自由貿易區尚未開放的投資項目,例如網路、媒體等。

Q2台灣哪些行業可能會受到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衝擊?上海自由貿易區以金融試驗為主,台灣金融業可能會喪失OBU業務,造成銀行裁員或倒閉。

Q3台灣能加入TPP、RCEP?目前不行,加入TPP與RCEP,需要每個會員國同意,台灣要一一展開談判。

Q4台灣開了自由經濟示範區,就能加入TPP、RCEP?還是不行,自由經濟示範區只是實驗,真正開放市場才能得到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