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月十日,台灣的場景:中華民國國慶,台灣媒體都還聚焦在「馬王握手五秒鐘」議題上。 同一天,上海場景:風起雲湧掀起自三十年前深圳改革開放來,最劇烈的一次改革。 對於台灣,這是一個比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機會更多、影響更大的改革紅利。 中國結束十一長假第三天,我們團隊在上海現場,見證被賦予「中國第二次改革開放」意義的上海自由貿易區(以下簡稱自貿區)正式亮相,廠商湧入登記申請、聽說明會,找下一個機會。 所謂自由貿易區,最簡單的解釋,以前不可以做的,現在可以;以前綁手綁腳的,現在取消;以前沒有的優惠,統統送給你;以前沒有的工作、賺錢機會,現在全部浮現了。 買LV,不必到台北一○一,這裡不課稅;紅酒、跑車,全中國這裡最便宜;你想要存人民幣,這裡的利率最開放、匯率管制最少;你想要做生意開店,管理放寬、手續簡便,都讓你物超所值;新增加一百萬個就業機會,更讓你看到眼花。 上海自貿區是什麼?變化奇快,連在地人也霧煞煞計程車司機:我只記得,那裡有賣假表 這一個新世界的誕生,很多的夢想都會實現。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距離台灣最近的一日生活圈,每一天有二、三十個航次,成千上萬人在這個區域移動,你我的現在、未來,甚至下一代,機會與威脅,都將在這一日生活圈上演。 九月二十九日,中國開始放十一長假前夕,上海自貿區舉行掛牌典禮,由市委書記韓正掀開一塊象徵性的金底紅字招牌。這塊張開雙臂就能合抱的招牌,成本沒多少錢,卻將帶動長江三角洲核心十六個城市的人民幣九兆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三兆元)經濟產值,以及浦東二港一空的人民幣七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四兆元)貿易額。這規模相當於台灣去年GDP(國內生產毛額)三.三倍。 在通往自貿區的楊高北路上,計程車司機問:「你們說的自貿區是什麼?那地方我只知道有個國際商品中心,七、八年前我在那兒買假表,女櫃員都把假表放在褲子口袋裡,你要會問才買得到。」 錢潮狂飆,房價先跑區內辦公樓售價,十天翻一倍 沿途的路燈杆上,掛著房地產的廣告旗,「尼德蘭官邸--與自貿區攜手登場」。到了自貿區門口,不動產仲介在街邊架起寫著辦公室租售價目表的白板,他說自貿區內辦公樓的售價,在九月二十七日(當天自貿區總體方案公布)是每平米人民幣一萬元(約合新台幣每坪十五萬元),十天後就翻一倍,漲到每平米二萬三千元(約合新台幣每坪三十五萬元)。房仲的傳單上寫著,「搶進自貿區,火!」(編按:「火」在大陸意指熱門) 自貿區設在上海浦東新區的最東邊,是擁擠的上海市區向海岸延伸的手腳。它整合了原本的外高橋、洋山港兩大港區和浦東機場周邊。從歷史地標區的外灘搭車,不塞車時約四十分鐘可達設在外高橋的自貿區服務中心。 進入高掛著自貿區招牌的大拱門後,地址為「基隆路九號」的服務中心大樓門前,已是人潮聚集。代辦公司註冊的業者發放影印傳單,上頭寫著在自貿區內設立公司的流程和各種代辦費用,租一個地址(供登記用,不必實地辦公)的行情是每年人民幣兩萬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六千元)。 詢問熱絡,服務中心像週年慶各式口音搶發問:怎麼註冊、如何進駐 只要在自貿區租址設公司,就能享有五大類、十八項行業對中國內資、外資的開放政策,例如,外資在中國境內不能獨資設立醫院、娛樂場所和投資公司,在自貿區內就可以。 走進服務大廳,鬧轟轟的人聲和悶熱的人氣直沖耳鼻,這裡可不是百貨公司的週年慶現場。北京來的證券業者聽到是台灣記者採訪,謹慎的說「我是來支持國家的新政策,看看有什麼發展機會。」十幾個詢問櫃台前,各種口音搶著發問關於註冊、行業區別、進駐條件等等細節,一位高壯的外國人帶著翻譯詢問如何設立加工廠、有沒有稅務優惠。 我們來的這天,是自貿區服務中心開始收件辦理公司申設的第三天,兩層樓約共百餘坪的空間裡,第一天湧入二千零五十七人,第二天湧入二千八百八十人。 台灣銀行上海分行的行長顏圭田表示,這幾天他接待了許多台商,也都對自貿區躍躍欲試,像一位在深圳有六、七萬名員工規模的電子廠老闆就對他說,「啊,進去到底要做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是看到大家都進去,我也要進去。」許多台商的想法是,先在自貿區設公司,將來有什麼優惠就可以卡位。 那麼,回到計程車司機的疑問,上海自貿區到底是什麼? 今年正式接班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他九月份的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上寫著,「我們將發掘中國向世界開放的新辦法,在上海領先設立的自由貿易區就是一個明證。」 星港到底怕什麼?人民幣解禁,打破中國底線一旦開放到極致,星港都受排擠 換句話說,中國要透過上海,與世界經濟擴大接軌。在中國國務院公布的「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標出了簡化審查、擴大服務業、開放投資項目、金融制度創新,尤其是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融資自由化等「亮點」,打破目前中國境內,人民幣自由兌換只限貿易帳戶(投資、借貸帳戶禁止自由兌換)、利率由官方控制、不准從事大宗商品融資等重重限制。 透過港口、機場的自由貿易,及金融的放鬆管制,降低物流、資金、稅、行政手續……等營運成本,其中蘊含的經濟機會,亦即上海的發展潛力,大到讓新加坡、香港、釜山等亞洲貿易中心,緊張不已。 新加坡的星展銀行,是搶先進駐上海自貿區的兩大外資銀行之一(另一為美國的花旗,十月中第二批獲設支行的外銀為英國的滙豐、香港的東亞銀行)。星展(中國)董事總經理陳德隆接受本刊採訪時指出,自貿區不僅能進一步提升中國在貿易領域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將帶來與貿易相關的物流、金融、法律、諮詢等服務業的強勁發展。」 星展準備在上海自貿區推出和現金流管理有關的新產品,協助跨國企業和在中國境內做跨境貿易的企業,進行匯兌、融資等業務。陳德隆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開放進程,星展也有興趣開發債券資本市場,以及與利率對沖相關的新產品。 一旦上海要力拚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開放到極致的話,未來像香港那樣容許資金自由匯入匯出,所吸引的跨境錢潮將會比著名的錢塘江大潮還要可觀。 物流誘人,新商機像粽子串洋山港吞吐量,強壓星國兩倍 物流業是另一大商機。上櫃物流公司台驊國際董事長顏益財說,自貿區一定會帶來許多新的業務。他舉最近洽談的某中資企業為例,它在國外買了一家麥片公司,以前須在境外加工,以後可能先進上海自貿區分裝加工,這就會帶來國際海運的業務,進來之後有碼頭、倉儲的業務,若轉口的話有報關的業務,簡易加工的話有配件、原料的物流業務,如果商品內銷中國大陸,有鐵路、河運、路運配送業務,外銷則有海空運業務。 顏益財說,上海的地理位置剛好在中國東岸的中間,適合做營運總部,加上位在腹地非常大的長江口,「洋山港第一期工程設計的吞吐量兩千萬TEU(二十呎標準貨櫃),就已經是世界最大轉口港新加坡的兩倍。」他說長江流域自有的貨物,加上瓜分新加坡、香港,乃至澳洲、俄羅斯的轉口貨,經濟效益很大,加上過去不給外資經營的倉庫管理、機船維修等周邊產業也都要開放,「會整個改變它的生態。」 他認為,在自貿區效益最大的會是做中國內需市場生意,其次是做簡易加工後反出口(轉口),物流、資金、管理成本都會降低很多,物流帶進金流、商流的話,娛樂、文化都會帶動,「新加坡就是這樣搞起來的。」 此外,醫院和醫療險、演藝娛樂、人力培訓、電子商務等等,也都在自貿區內開放給外資的產業。不過,像旅行社雖然允許中外合資,但赴台灣旅遊卻除外,表面理由是台灣非境外,實際卻被懷疑是保護中資業者,讓台灣旅行社難打破陸客來台商機被中資旅遊業「一條龍」吃掉的困境。 免稅購物,攻奢侈品路線過去到香港買,將來不必往外跑 對消費者而言,自由貿易是否等於免稅商店,是最關切的話題。當地官員表示,總體方案中沒提到免稅品問題,不過自貿區內可能設立針對「高端奢侈品」的免稅消費中心。換句話說,令消費者眼睛一亮的LV、香奈兒等名牌,過去陸客要到香港買免稅品,未來到定義如「境外」的自貿區就可以買。 對國際旅客而言,浦東機場對四十五個國家有七十二小時免簽證過境的措施(台灣旅客須以台胞證落地簽證),也可以留在自貿區內免稅購物。 從九月二十七日國務院公布總體方案,兩天後上海市高官便為自貿區揭牌開幕,到隔日公布多達一百九十項投資「負面清單」(編按:以負面表列方式管理,是上海自貿區標榜的創舉之一,也就是未在清單限制範圍內的業務都可從事),看似先放後收,而開放項目如何進行的許多配套細則也尚未出爐,初期確實一片混亂,也使得外國媒體開始「唱衰」,例如《經濟學人》形容它是「潮濕的爆竹」,BBC新聞網稱它「無大驚喜」。 玩真的還是玩假的?二十年老台商:外媒越吐槽,中國越要做給你看 許多人好奇,自貿區正式名稱末尾叫作「試驗區」,那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外媒越吐槽,中國越會堅持做給你看,」在上海經商超過二十年的上海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說,他記得二十年前浦東新區開發時,李登輝也說過那裡蓋的大樓會崩下去,「結果你看現在發展成什麼樣子。」(編按:浦東現已是長江三角洲經濟的核心) 還有,在字字玄機的中國官場,別忘了正式名稱叫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此處,相較三年前啟動、號稱要在二○二○年成為「亞太服務業中心」的深圳前海,方案名稱只是「前海深港(深圳與香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至今,前海說好的金融政策都還沒實際端出來。 因此,上海自貿區有中央的背書,甚至李克強還破天荒授權自貿區內可「暫停適用現行法律」(指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外資三法),打破對外資的緊箍咒。自貿區於是成為「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的「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也就是行政革新。 從官方文件解讀,自貿區與其說是貿易和投資的優惠政策,更不如說是要改善行政效率和管制心態。在上海發展十多年的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日前「試驗」在自貿區申設公司的流程,他成立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結果資本額不必實際到位、註冊手續只花兩天,若是在區外設公司,大約要花四十天。 「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顏圭田指出,因為總體方案裡面有提到,必須「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讓其他城市去拷貝。「大陸怎樣富起來的?鄧小平有講過,讓幾個點先富,點起來後變幾條線,線再變幾個面,面再往裡面推,將來(自貿區)也是這樣。」 台灣會受什麼影響?三個衝擊難免,更開放才能解危 上海自貿區對台灣而言,除了個別行業的商機,還會有什麼影響? 它會帶來「三個衝擊」:轉口貿易量下滑,金融業務外移,台商營運中心也可能因市場和資金調度便利,隨之外移到上海。 我們在自貿區服務中心,遇到一位準備成立對沖基金的上海年輕人董擎雷,他抱怨目前資金不自由的環境「跟新加坡、芝加哥沒得比,貨幣、資本市場都沒有國際化」,後來加上一句「但中國沒別的優勢,就個兒大。」他的意思是因為資金量大,而在國際舉足輕重,一旦開放備受注目。 因為個兒大,中國必須由點而線而面,開放的招牌先掛上,具體方式邊做邊修,就像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前十餘年,深圳等經濟特區先試點成立,南巡後確立改革方向,中國經濟開放過程如他所言「摸著石頭過河」。也因個兒大,每放流一條小河,對緊鄰的台灣就如巨浪。面對巨浪,台灣堵不住,只能用更開放來「疏洪」。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二○○一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二○一三年上海自由貿易區,是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的三個重大里程碑,」一九八七年就到廣州黃埔港做貨櫃拼箱(組合零散貨物,以節省運輸成本)生意的顏益財說。 今年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接班,此前已處理好黨政席位、薄熙來案等政治內鬥,再等十一月中共三中全會開完後,習李體制便可以開始大力搞經濟。 相對的,台灣政壇在馬王雙十握手五秒鐘之後,該問問自己,經濟發展早於中國至少三十年的台灣,我們與世界的接軌,下一個里程碑在哪裡? 【延伸閱讀】相隔30年,中國第二波大開放來了——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規畫重點 上海自貿區,一個左右35億人口、全球1/3生產總值的自由市場,正在成形 它,要做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示範區,將威脅港、星金融及轉運中心地位它,約2個竹科大,帶動產值43兆元它,6大產業向全球開放,未來衍生百萬職缺 3大問題,快速搞懂上海自貿區 Q1:什麼是上海自貿區?A:中國將上海二港(外高橋、洋山港)、一空(浦東機場)整合成一個特區,以突破中國境內法令的新措施,便利跨國貨物、資金的流通。 Q2:上海自貿區打出什麼開放、優惠措施?A:它鬆綁外資三法,讓自貿區內可暫停適用對外資企業緊箍咒。它放鬆金融管制,可望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讓利率、匯率由市場而非政府決定。它還提高行政效率、縮短政府審查時間,例如自貿區內登記公司只要2天就可以完成。 Q3:上海自貿區範圍多大?A: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約與新北市板橋區相當,約新竹科學園區面積2倍。上海自貿區9月29日揭牌,10月8日收件營運。 【延伸閱讀】金融、電信到旅遊,18項業務開放 ——上海自貿區首波對外資開放業務 金融: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可營業項目尚未明確)外資健康醫療保險機構融資租賃公司的單機、單船子公司不設最低註冊資本限制,可做商業保險給付代理 航運:放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外資持股比率限制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 商貿服務: 外資可經營特定電信業務(突破現行法規部分須國務院批准)外資可做遊戲機設備產銷,並可內銷大陸(內銷須經文化部門審查內容) 專門職業及其他:強化中、外律師事務所合作方式外商投資資訊調查公司中外合資旅行社,可從事境外旅遊業務(不含到台灣旅遊)中外合資人才仲介機構,外資股權不超過70%(港澳業者可獨資設立) 股份制外資投資公司外資工程設計業,取消首次申設資格的工程實績標準,可於上海市(自貿區外)提供服務外商獨資建築業承攬中外聯合建設案,不受現有投資比率限制 教育文化及醫療:外商可設獨資演出經紀機構(限於上海市)外商獨資的娛樂場所(賭博、色情除外)中外合作經營職業技能與教育培訓機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 資料來源:中國國務院 整理:蕭勝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