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9月不收水的決定,為環球股市帶來一陣興奮後,市場回復冷靜,焦點已放在債務上限談判之上。然而,債務上限的政治鬧劇已經是第三度上演,市場會否變得麻木,才是分析的重點;亦因此,資金的反應才是值得投資者留意的關鍵。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市場這次沒有被嚇怕,在接近死線前,調整主要仍集中在美股,而且更似是來自高位套現因素居多。進一步看,我們認為,這些資金的去向就更值得關注。
據EPFR數據,投資者的風險胃納程度在上升,新興市場9月連續三周錄得資金流入,其中以中國、韓國股市較為明顯﹔9月第四周更見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錄得淨流入,高息債券基金流入是9星期來高位。資金是否重新流回新興市場,情況暫難確認,但8月走資潮後,資金大規模撤走風險已紓緩,新興市場股票大幅反彈﹔及至9月中聯儲局不退市,市場預料退市路將很漫長,令資金再流入新興債券及高息債。
踏入10月,華盛頓就聯邦預算和債務上限問題上的角力變成了全世界的關注點。如果問題在本月稍後時間都未能解決,財政部便無錢可用,從而令美國面臨史無前例的債務違約風險,經濟將會遭遇打擊。巴黎銀行駐紐約分析師Bricklin Dwyer估算,政府關門兩周,將會給GDP增長年率造成最多0.3或0.5個百分點的拖累;但他在一份報告中說,市場迄今對這種影響還能接受。Albion金融集團的首席分析師Jason Ware則表示,「政府停擺,還能重啟。但如果債務違約,那就完蛋了。」
然而,儘管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與民主黨人掌控的白宮在問題上看法相左,但雙方都明白,導致債務違約的責任太大,政治成本亦太高。事實上,目前的市場反應似乎告訴大家,資金或更看重債務上限問題所帶來的正面影響。穆迪歐洲經濟部門主任Petr Zemcik指出,如果政府關門對經濟的衝擊比預想得嚴重,聯儲局可能進一步推遲(縮減買債計劃)。Ware亦說:「即使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也會削弱經濟活動和信心,決策者因而會有更大的餘地說他們在12月不會縮減購債。」
基於我們相信,債務上限問題最終會有驚無險地越過死線,我們的關注點始終是資金的下一個目的地。這個目的地還會是今年以來累升近20%的美股道指及標普指數嗎?留意連「股神」巴菲特早前也直言,美股過去五年上漲甚多後,已從「便宜得荒謬」來到「趨於合理」,連「股神」亦坦言目前已難找便宜股票「執平貨」,似暗示大市再大升空間有限。
如果我們從「執平貨」角度出發,這個目的地應該在歐洲。留意目前看淡歐洲股票的對沖基金短倉押注,已大跌至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前所未見的低水平,顯示他們堅信歐洲股市將會進一步造好。根據Markit的數據,看淡STOXX歐洲600指數成分股的短倉總值已降至1440億美元,是自該公司於2006年中開始監察有關數據以來最少,亦低於兩年前的1670億美元。若把該指數在過去兩年35%的升幅計算在內,自2011年9月以來的短倉總值更大跌三分二。長短倉比例亦達到15比1,高於2011年9月的10比1,顯示出現大幅轉變。
事實上,根據Eurekahedge的數據,長短倉對沖基金在今年首八個月已吸引426億美元的淨流入資金,佔流入所有對沖基金的資金一半以上。目前,打賭個別股票升跌的長短倉對沖基金,已傾向大為看好歐洲股票,以便從歐股上升和與美國聯儲局持續量化寬鬆相關性較低的股票獲利。為此,我們已將基金投資的資金轉了一大部分到歐洲股票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