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的雪球是怎麼滾起來的?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5191841
    好久沒有談投資方面的事情了,以至於在無界沙龍的現場有些人還以為【B座12樓】的運營者是一個媒體人呢,其實我們在之前的《Who am I?》一文中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交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一下。

  【B座12樓】的背後是一家投資機構,運營者是三位專業的投資人,我們三位各有所長,大家有什麼項目方面的問題可以向我們諮詢,一定誠懇回答。

  下面的這篇文章是我幾年前學習巴菲特的時候寫下的讀書筆記,我覺得《滾雪球》是每一個做投資的人都應該研讀的書,不管是做股票投資還是一級市場的VC、PE,投資說到底是和人性抗爭的藝術,而人性的本質是恐懼、貪婪和懶惰,巴菲特是這方面的大家,是能夠真正做到「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的人。

  ========================

  此刻,巴菲特剛剛完成了他和蘇珊湯普森的婚禮,並且在拉斯維加斯度過了他們的蜜月。其時,密蘇里河的洪水淹沒了奧馬哈的上游,作為國民警衛隊一員的巴菲特被破例在其他隊員在泥濘中跋涉的時候,在鄧迪長老會的哥特式神殿裡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

  蘇珊之前的巴菲特,經歷了人生大部分的挫折。這個嗜錢如命的傢伙,在6年級時即完成了他最早的原始積累,但是,一連串的投資只能用失敗來形容:投資加油站,投資克利夫蘭毛紡廠、裡丁煤鐵公司。

  在沃頓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格雷厄姆的言傳身教之後,21歲的小巴本是信心滿滿地投身於他的百萬富翁計劃的。他希望去導師的公司上班,哪怕不要錢,但被拒絕了;在父親的巴菲特福克公司被迫從事他並不喜歡的座市商生意。

  是蘇珊的出現改變了他。「在回到奧馬哈的第一年,能讓他感覺舒適的主要是他的未婚妻」,「她知道他需要的主要是被愛的感覺,以及從不被批評,而且他還需要感覺到自己在社交方面也會成功。」

  而此前的小巴「覺得自己形影只單,是個社交低能。但實質上,我是把不准生活的脈搏。」

  「蘇珊就像我的父親一樣對我影響很大,甚至大過我父親的影響,用不同的方式。我身上有很多自我跋扈的東西,她能解釋,而我不能。她讓我感覺自己身邊有一個拎著小噴水壺的人,而這個人將保證花兒的成長。」

  「我瘋狂地需要她,我工作起來很高興,可是我對我自己不高興。她的確拯救了我的生活,她讓我重獲新生,這是和從父母那兒得到的一樣的、無條件的愛。」

  「記住一件事,沃倫,錢不會讓我和你的生活有太多不同,我們現在都將去樓下的自助餐廳吃飯,每天在一起工作,而且很開心。因此不要過於操心錢了,因為它不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有多麼不一樣。

  1956年,62歲的格雷厄姆選擇了退休,不甘人下的巴菲特也準備開始自己的合夥公司。這一年他的財富是174000美元,相當於2007年的1392000美元。合夥公司的資本金是105100,其中的100美元由小巴自己投的。

  合夥公司的分成模式是: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賠償損失的責任是無限的。1956年9月1日格雷厄姆公司的投資人經格雷厄姆的介紹,給了小巴120000美元,這是是小巴成為專業資金管理者的重要一步。

  這一年的晚些時候,巴菲特的第三個合夥人公司B-C有限公司成立。小巴管理的資金總額超過50萬美元。

  在公司成立之初,為合夥公司集資才是巴菲特真正重要的事情。

  1957年6月,巴菲特第四個合夥公司安德伍德成立,資本金是85000美元。

  1957年8月5日,戴維斯夫婦和他的3個孩子用10萬美元孕育了第五個合夥公司Dacee。也是從戴維斯那裡,他第一次聽說了查理芒格這個名字。

  1958年5月5日,第六個合夥公司Mo-buff成立,資本金70000美元。

  雪球開始滾起來了。

  1959年2月,來自奧馬哈最顯赫家族的卡斯鉑奧福特和他的小兒子來到巴菲特面前,他的名聲已經在小鎮傳揚了,小巴的第七個合夥公司Glenoff宣告成立。

  在這七個合夥公司的運營中,巴菲特仍然是導師格雷厄姆煙蒂理論的忠實執行者,他買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完全是煙蒂,濕濕的還可以免費吸上一大口的煙蒂。

  在格雷厄姆的理論中,「煙蒂」是指便宜又不受寵的股票,就像人行道上可以找到的那種細長雪茄被碾碎的煙蒂一樣,被棄置一邊。格雷厄姆擅長找到這些其他人會忽略的令人倒胃口的殘留物,他能點燃它們,然後再滿滿地吸上最後一口。

  巴菲特的起步,是我特別感興趣的章節。這個無趣、嗜錢如命的傢伙,那個巨大的雪球是怎麼開始滾動起來的?

  心無旁騖、把賺錢當命、勤奮、經驗、非一般的專業、貴人-----形成口碑,不知道,這幾個關鍵詞能否概括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在雪球開始滾動之後,年輕的小巴也變得更加雄心勃勃,在和桑伯恩公司董事會的鬥爭中,小巴最終獲得了勝利。他不能容忍那些不稱職的董事會成員用他的錢在會議室吞云吐霧而不負責任,經過緊張的資金籌集,巴菲特最終控制了公司。

  巴菲特仍舊喝著百事可樂和爆米花,一邊將頭深深埋在各類股票組合的年報之中。合夥公司在此時也飛速發展著。

  1960年,是巴菲特事業真正的分水嶺,現金潮水般湧進合夥公司的金庫。1960年8月15日,第八個合夥公司Emdee成立。

  同年秋天,第九個合夥公司安投資公司成立。合夥的起步資金提高到了8000美元。

  1961年5月16日,巴菲特的最後一個合夥公司巴菲特霍蘭德公司成立。至此,他的王國擁有了接近400萬美元的資金,11個合夥公司,超過100名投資者。

  1962年1月1日,巴菲特將所有的合夥公司裝進了一個單個的實體-----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

  到1963年,巴菲特已經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到這個時候,一些職業投資人已經搞清楚奧馬哈這個叫巴菲特的傢伙在幹些什麼,甚至一些從沒有聽說過沃倫巴菲特名字的人也開始搜尋他,他再也不用去吸引,更不用說去尋找客戶了。

  經過丹普斯特公司這一仗,巴菲特不僅獲得全勝,也因為比阿特裡斯全鎮人民和巴菲特對公司的爭奪,沃倫真的出名了。但顯然,32歲的巴菲特還沒有學會富有同情心地解僱別人,雖然獲利豐厚,名聲遠颺,卻還只是一個能賺錢的機器而已。

  對運通公司的投資,讓巴菲特在格雷厄姆思想德基礎上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儘管他們來自費希爾,來自芒格。

  芒格比巴菲特更加願意承擔債務,交易的風格也更為犀利,在資產負債表之外,他更關心公司無形資產方面的內容:企業的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競爭能力等。芒格覺得格雷厄姆的缺點在於,他認為未來更多的是危險,而不是充滿機會。芒格開始努力讓巴菲特撇掉格雷厄姆沉悶的悲觀主義,這種悲觀主義是彎腰撿煙蒂而只能吸上最後一口的苦差。煙蒂主義以生命終結而不是可以繼續生存的價值作為判斷依據。

  不知道芒格的思想是否來自於費希爾,但費希爾的思想卻實實在在影響了巴菲特。對運通的投資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關注股票的長期潛力,在定量基礎上增加定性的分析。

  通過運通公司一事,巴菲特擁有了後來他稱之為「高度可能性的洞察力」,而這,突破了格雷厄姆的核心思想,因為運通公司的價值並不是來自先進、設備、房地產、或者其他可以計算的資產,如果有必要清算,它擁有的不過是對它的客戶們的信譽。運通案也成為巴菲特到此時為止操作的一樁「偉大的生意」。不同於丹普斯特時期的粗暴、利慾,巴菲特意外地支持維護運通已經建立起來的「金融正直和責任」,甚至不惜讓運通公司損失6000萬美元。

  也許父親霍華德的去世深深的觸動了他,父親一貫的近乎偏執的正直性格在死亡來臨以後變得更加高大了。在霍華德去世兩個月後,巴菲特的頭髮脫落了。

  1966年幾乎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年代,種族隔離、越戰、叛逆,在一片動盪之中,巴菲特雪球事業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雖然早在1965年他就有了將合夥公司關閉上鎖並且扔掉鑰匙的計劃,雖然他在一年之前在合夥公司的股權資產已經達到了680萬美金,但巴菲特並沒有真正停下來的意思。他需要考慮的是,隨著合夥公司資產的日益龐大和遍地煙蒂的日子的結束,他必須改變自己的投資風格:買進整個生意。

  這些生意包括:

  零售商霍克希爾德-科恩公司:與芒格、戈特斯曼的第一次聯手,成立多元零售公司控股霍克希爾德科恩公司

  聯合零售商店:一家由本傑明羅斯納經營的棉布商店

  國民賠償公司:完全嶄新的生意類型。如果國民賠償公司掙錢,他可以用這些收益購買其他公司或股票,而不是放在國民賠償公司的地下室裡冬眠。如果獅子把馴獅人吃了,國民賠償公司也許需要錢去支付給馴獅人的家屬。而這些錢可以從別的生意那裡回到國民賠償公司。

  藍帶印花,一個生產優惠券的公司

  伊利諾伊國民銀行

  奧馬哈太陽報1969年1月1日

  到1968年,巴菲特經7個人,10500美元資金的合夥公司發展到了超過300人、1.05億美元的規模。

  雪球已經如期壯大,而且還在滾動。可是,巴菲特卻有了關閉合夥公司的想法。

  「我知道我不想一輩子被超越一個投資煙蒂的想法完全佔據,能夠慢下來的唯一途徑是停止。我不適應這個市場環境,我不想因為努力去玩一個我不理解的遊戲而破壞相當好的記錄」。

  巴菲特的解散合夥公司,無非是對合夥人忠誠度的測試。通過一次次發出悲觀的預期,巴菲特的合夥人變得越來越集中,因為在他看來,要做合夥人公司就必須有一系列共同的價值觀和興趣,而不是短期的經濟利益。通過對合夥人的清理,巴菲特個人趣味和商業野心也得以更加自如地展開,比如對《奧馬哈太陽報》的收購等。他自兒時投資報紙時累積的對媒體的興趣,得以用合夥公司來實現。這一志趣到《華盛頓郵報》達到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這次對合夥公司的清算,也間接助成了另一家投資機構紅杉資本。巴菲特合夥人的有錢人去了戈特斯曼的第一曼哈頓,那些桑迪不要的小魚兒,巴菲特介紹給了魯安。其時,他正與裡克坎尼弗和西德尼斯特爾斯一起成立自己的投資諮詢公司,並創建了專門接受較小賬戶的紅杉基金(此紅杉非彼紅杉)。

  巴菲特一生興趣廣泛,從孩童時代收集汽車牌照,一直到熱衷對媒體欺詐行為進行改革,然而其中三個角色一直沒有改變過。首先,他是不屈不饒的收藏家,不斷擴張他的財富、人脈和影響。第二是布道者,在講壇上傳播理念,主要是投資的理念,因為在其他問題上,巴菲特總會顯出他的笨拙。第三是警察,懲治那些壞傢伙。最完美的事業就是能夠使他同時集三者為一身:傳道、扮演警察、同時又能像收銀員一樣收錢。而這個事業就是報紙。為了買進《波士頓環球報》的股份,巴菲特甚至打破了他多年來從不購買公開發行的股票的慣例,以低價吃進聯合出版社4%的股份,使伯克希爾一舉成為它最大的股東。

  通過投資運通公司、國民賠償公司、多元零售公司、藍帶印花公司、韋斯科金融公司、喜詩糖果公司等一系列項目。就財富而言,巴菲特已經獲得了完全意義上的成功,他和蘇珊在伯克希爾的股份從原來的18%猛增到了36%,在多元零售公司的股份也達到了39%,藍帶印花公司的股份則從2%增加到了13%。通過關閉合夥人公司,巴菲特已經徹底主導了自己的投資命運,他已經成為了伯克希爾、多元零售公司和藍帶印花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從此,他不再需要過於顧忌合夥人的意見了,不再需要為短期利益和長期規劃的衝突有過多的擔憂了。

  至此,他的投資哲學也開始形成。第一是自我平衡的經營模式---將浮存金轉移到控股公司,以便他根據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內部反應和調整;第二就是組合的力量,因為浮存金和投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翻番。

  通過福布斯雜誌的報導和《超級貨幣》一書熱銷,巴菲特的個人聲譽也達到了頂點。一個品位簡單衣著比流浪漢好不了多少,類似「巴比倫清教徒」的「投資之王」誕生了。

  當然,他的健康已經出現了問題,又一次差點因誤服雙份盤尼西林而一命嗚呼。

  他的婚姻問題也出現了。隨著孩子們的長大,蘇珊在家庭中的角色突然比的不再重要了,而清教徒的巴菲特仍然每天埋首於年報之中。蘇珊在與初戀情人米爾頓布朗舊情復燃之後,又投身於網球教練。

  但真正讓蘇珊和巴菲特婚姻完全破裂,則是在《華盛頓郵報》和凱瑟琳格雷厄姆出現以後。

  從來沒有一項投資。讓巴菲特傾注如此多的心血和努力,就算是讓他險遭滑鐵盧的丹普斯特公司,還是給他帶來巨大收益的運通公司。

  在商業領域,以格雷厄姆的煙蒂理論為基礎再加上費希爾的定性分析和芒格的大生意思想,巴菲特在運作的時候一直就是遊刃有餘。但是,一旦涉足媒體,面對《華盛頓郵報》這樣一顆媒體皇冠上的明珠以及凱瑟琳格雷厄姆這樣一個高貴優雅風情萬種的媒體之王時,巴菲特幾乎是投入了全部的智慧和精力,甚至不惜改變自己的原則。

  在70年代之前,真正巴菲特形成影響的主要是三個人,父親霍華德、導師格雷厄姆和妻子蘇珊。霍華德帶給他原則和道德,格雷厄姆給了他商業的方法,蘇珊給他帶來了自信。因為蘇珊的出現,這個此前在社交場合屢屢被人嘲笑的鄉下小子從此得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而不必面對外界的紛擾,蘇珊如一個優秀的規劃師,將巴菲特投資之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然而,只有在買凱瑟琳的時候,巴菲特才願意為別人做出改變。

  為了能順利進入《華盛頓郵報》的董事會,巴菲特特意安排凱瑟琳造訪他在翡翠灣的別墅。他穿上為這次拜訪新買的游泳衣,並且勇敢地和凱瑟琳一起跨入了太平洋中。當蘇珊和孩子們看到這奇怪的一幕,全都笑得人仰馬翻,因為這太不符合巴菲特的習慣了。

  當然巴菲特最終順利地進入了《華盛頓郵報》的董事會,搖身一變,從一個奧馬哈的明星投資經理人,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家媒體公司的官方顧問。

  凱瑟琳出身在一個富有的家庭,父親尤金梅耶是一個猶太投資家和《華盛頓郵報》的出版商,母親艾格尼絲是上流社會出名的交際家。這個家庭一直是華盛頓上流社會的中心,凱瑟琳也被稱為華盛頓最偉大的女主人。在凱瑟琳的座上賓中不乏美國總統、西班牙國王、肯尼迪家族成員和保羅紐曼這樣的大人物。他們在基梭山擁有一座粉中帶灰俯瞰拜瑞湖的別墅,在第五大道有一套公寓,在華盛頓另有一座巨大的維多利亞式的房子。

  當巴菲特第一次被邀請參加凱瑟琳的晚宴時,他進入的是一幢掛有「亞洲藝術品、雷諾阿的油畫、丟勒的版畫的房子,走進餐廳,青銅燭台上閃耀著錐形的燭光,與鑲板的牆相映生輝,遠遠地核桃木餐桌上擺放著水經燭台和紋章瓷,閃閃發光」。

  此情此景,與巴菲特先前的生活有天壤之別。這個來自布拉斯加州的鄉巴佬投資者,儘管有福布斯雜誌和《超級貨幣》給予的光環,仍然覺得非常不自在並備受打擊。

  儘管如此,巴菲特還是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凱瑟琳的晚宴中,不論這些活動最終讓他看起來多麼可笑或尷尬。他甚至喜歡自己的鄉巴佬身份,並且很高興自己被龍蝦搞得狼狽不堪,他的天真的像大像一樣的飲食口味在凱瑟琳一次次調教後仍然停留在漢堡、可樂和冰激凌。凱瑟琳那些有著貴族血統的朋友也漸漸習慣了巴菲特的方式,在他木訥和無辜的神態下的投資智慧,巴菲特也在不知不覺之間進入了這個他最為愜意的角色-----教師。

  巴菲特和凱瑟琳的友誼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他們一起去參加商務會議,有時還去度假,到尼亞加拉大瀑布旅遊。她不斷因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給他電話,凱瑟琳則帶著他上禮儀學校。人們常常在慈善活動上看到已經59碎仍然風情萬種的凱瑟琳把她家的鑰匙扔給46歲的沃倫,而且在公共場合也更加頻繁地看到他們倆在一起的身影。

  想想巴菲特以前是多麼不喜歡華盛頓的生活,甚至不惜退學也要回到奧馬哈的寧靜和單調之中。「我看的很清楚,他的一些做法實際上已經發生了顯著的改變」,這是芒格的看法。

  雖然人們無法斷定巴菲特和凱瑟琳之間發生了什麼,但是當巴菲特極力去改變的時候,一定意味著什麼。也許是對自己身份的確認?也許是要對抗自己內心的自卑?而這種改變導致的他與蘇珊之間裂痕顯然已經無法彌補,蘇珊開始熱衷於歌唱事業,搬離了奧馬哈來到舊金山,開始了和網球教練的另一段生活,儘管他們始終保持了名義上的夫妻關係。

  整整一週,始終沉浸在巴菲特的世界中,至此《滾雪球》的上部已經讀完。

  這個奧馬哈的商人,這個無趣的賺錢機器,雖然我試圖從他的經歷中學習投資之道,但是,在內心裡,我並不尊敬他。也許他真正領悟了商業的規律,把握了賺錢的門道,在生意的積分卡上標註的是成功,但是這與格佈雷西耶斯在長跑上的成功又有什麼區別呢?格佈雷西耶斯在20年裡創造了15此世界紀錄,巴菲特在80年的人生裡創造了500億美元的財富,如果財富最終都是要由上帝帶走的,那麼,巴菲特留給這個世界的又有什麼?(當時比較無知,現在不這麼看了)

  顯然,在下冊,在80年代開始以後,巴菲特的雪球已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雖然巴菲特的方法仍然沒變:評估投資價值,規避風險,保留安全邊際,專注,做自己能夠勝任的事情,讓複利發揮實際功效。但50歲的巴菲特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華爾街之王,他的財富也從1978年的8900玩美元猛增到驚人的6.8億美元。

  進入80年代以後,巴菲特的投資顯然開始放慢了步伐。一方面價值投資已經深入人心,市面上不再有那麼多的殼資源了,另一方面,巴菲特的個人生活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奧馬哈的鄉巴佬投資人了,他的社交生活已經變得豐富多彩,除了繼續與格雷厄姆保持深厚的友誼之外,橋牌、高爾夫和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更多地開始進入她的生活,他的個人圈子已經從芒格、格雷厄姆擴展到比爾蓋茨和沙倫奧斯伯格,前者稱為他後半生最重要的朋友,後者是她的橋牌搭檔。在收購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一案中,正是和蓋茨的旅行和與奧斯伯格的橋牌讓他錯過了這個心儀的項目。

  B夫人、所羅門和長期資本公司是這一階段巴菲特的重要項目。

  巴菲特似乎特別得到女性的信賴和護佑。從一開始的多麗絲、蘇珊到凱瑟琳格雷厄姆、阿斯特裡德、奧斯伯格,再到B夫人,雖然青蔥歲月的巴菲特並不擅長社交並屢屢受挫,但在成年以後,卻越來越有女人緣了,並得到他們全心全意的幫助。「偉大的女性,照耀我們前行」,看來真是一句真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