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011年二季度投資小結(節選)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r4s.html

作者:朱文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917790100s40k.html

 

不同風格的價值投資,有共通的地方,也有不少分歧點,思維的碰撞。

 

持有超過三年之後,終於開始減持我的第一大重倉股三一了。如果股價更快的沖高也將加大減持力度。當然不是不看好公司的前景了,未來至少3到5年工程機械的 前景依然很不錯,三一的龍頭地位也越來越清晰,國際擴張越走越快,開始進入收穫期。世界五百強的門口越來越近,也越來越讓卡特彼勒膽寒。三年來我一直持有 一是因為公司產品質量和前景優秀,創新意識強,二是估值便宜。儘管公司有些表現讓我不太滿意,譬如一次性買入九輛邁巴赫,未富先奢,對於這種行為我是極其 反感的,尤其認同張化橋說的:「絕大多數企業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重大發明創造或者聰明絕頂的戰略,而是一分一毫的控制成本,一小單一小單的做生意。」 營銷比較高調,喜歡搞各種各樣的show,公司高管也比較高調衝動,微博口無遮攔。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向客戶賒銷的貸款額從09年的52億劇增到174 億,是中聯的一倍多,真是讓人心驚肉跳,而兩者營收是幾乎相等的。ROE達到誇張的55%,真是夢幻般的數據。但話說回來,相比其他工程機械企業,我瞭解 的情況是其產品質量還可以,創新意識很強,價格也比國內競爭對手稍高,總體而言雖不能算抱著睡覺的好股,但至少產品質量和前景表現還是不錯的。現在第二個 條件已經開始不滿足了,如此大市值的股票估值應該更低些(尤其考慮到上述讓人不安的情況),儘管一季度報告依然高增長,但我還是認為每年翻番的利潤增長是 不可長期持續的,4月份開始工程機械的銷量拐點也明顯出現。市場上有更具性價比和讓人安心些的股票,因此決定逐步換倉。我投資的主張就是客觀全面的分析,買入股票就是為了賣出,而不是一廂情願的愛上它,更不可能持有一輩子

清倉了廣船國際和東方電氣。再度小幅增持了福耀,大幅增持了寧波華翔。不是不看好前兩者了,行業復甦依然是這兩個公司的不錯前景。尤其是東方電氣,雖然受 日核影響大幅下跌,但這不是我賣出的理由。公司核電業務佔營收不到一成,另外核電的長期前景依然遠非太陽能和風電能比的,公司的海外業務也相當不錯。它的 重頭是火電,我的擔心是由於煤價上漲電價受限,火電企業普遍投資積極性不強,這可能導致公司利潤大幅增長的可能性降低。廣船當初買入是博行業復甦的,沒想 到意外的因航母概念火了一把,儘管有傳聞說7月第一艘航母建成,但這個終究不是理想中的投資標的,行業復甦似乎還得等等,概念炒作也不符合我的思路。我賣 出這兩個主要還是為了換入汽車類股票。另外也是打算整理整理自己的持倉,使其更符合自己越來越清晰的投資思路。關於福耀,增持的原因在前面幾期的小結裡已 經解釋的太多了,這裡不再囉嗦,總之是朝第一重倉前進。華翔是汽車非金屬零部件的領先企業,汽車為了省油而輕量化是長期趨勢,這對於非金屬零部件企業是好 事,譬如做改性塑料的普利特。華翔自上市以來在內飾件上實現了多年的高增長,最近進軍利潤空間更大的座椅,2010年研發支出大幅攀升21%,開始承接寶 馬和奔馳的開發項目,應該是有兩把刷子的。2009年出售了所持陸平機器的股權,不再從事特種改裝車業務,將更專心於汽車零部件的主業經營。當然,它不務 正業的搞滴灌也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增持的關鍵還是其市盈率夠低,不到百億的市值加上十來倍的市盈率,我喜歡。

順帶提一下,為什麼不全部加倉福耀,而是要進行分散投資。說句實話,我看好福耀,但不是一點擔心都沒有。我感覺福耀近些年在擴展主營業務上偏保守了。儘管 專心一門確實可以做到高精尖,但也意味著天花板很矮,它的市場份額畢竟擺在那。縱觀世界五百強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沒有專做一個零部件的。而現在的中國, 從不斷上市的企業來看,制動、密封、座椅、電子等零部件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正如十年前的福耀一樣迅速發展壯大。但老曹卻表示不打算進軍除玻璃以外的其 他零部件。福耀不缺錢,近三年的自由現金流太多,技術人才隊伍也不差,而老曹卻把心思放在做慈善上,採訪言語中顯得有點自信過度,多少有點小富即安的思 想,缺點進軍世界五百強的鴻鵠之志,可能正在錯失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黃金機遇。五月華翔宣佈回購,這才是注重回報股東的正道,這方面比福耀的現金分紅要更 好些,購買股票才千分之幾的稅,而現金分紅10%的稅,差的太多,這方面也可以看出老曹挖空心思做慈善,而不是用賺來的錢賺更多的錢。

在任何一個發達的工業國,汽車都是或曾經是關鍵工業之一,遠的看美國,近的看德國、日本、韓國,林奇和聶夫都曾在80年代重倉汽車股賺了不少。我國的汽車 工業會不會崛起,我認為是肯定的。現在我國已經連續兩年汽車產銷全球第一,可是居然還沒出現世界知名的汽車品牌和零部件企業,大名鼎鼎、市值已近通用一半 的上海汽車還是個合資企業,吉利、奇瑞、比亞迪只能造些低端車,這是相當奇怪的。汽車行業畢竟還是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合資企業搞了那麼多年,也不見得就掌 握了多少技術,市場倒是拱手讓給了老外。發展自主汽車工業,我還是覺得應該先老老實實從技術要求低些的零部件開始做起吧,不能好高騖遠,總想著一步登天。 至於所謂的電動車,有句話叫「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跑」。福耀是難得的可以叫板國際同行的企業,儘管也非完美,但我不信這塊國內汽車業難得的一塊好牌子會僅因 為這些猜測就此埋沒,何況做慈善本身沒什麼錯。近段時間汽車板塊的股票走勢很差勁,市場普遍預期汽車業產能過剩、治堵限購政策、油價高漲等等,汽協公佈的 上半年的產銷量大幅減緩更是雪上加霜,汽車業看起來真的虎落平陽了。然而,作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汽車製造業在中國沒前途嗎?我認為一兩年後汽車銷量恢復 增長概率很大很大,另外大家也忽視了另一個巨大的利潤增長點——出口,看看奇瑞4月份出口暴增132%,再比較日本、韓國的經濟歷史,也是從出口價廉質次 的小商品逐步轉向附加值更高的汽車、機械、電子產品,我能想像十年後中國製造能媲美日本、德國,最底線不會輸給棒子吧。

考慮到整個板塊估值已經很低,整體市盈率在10-15,此時不買更待何時?看到我博客的風格了嗎?我喜歡在夜裡買進股票, 等到行業出現曙光恐怕股票就不會這麼便宜了,這個龐大產業對中國工業發展有多重要,我都懶得去找資料來證明。我決定賭一把汽車行業未來。為了獲得更多的回 報,3-5年我是等得起的。我向來喜歡把眼光放更長遠一些,短期的(一年以內)狀況我們散戶是根本不可能戰勝機構投資者的,他們的財大氣粗決定了其資訊來 源和對企業財務狀況的趨勢把握與我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看看但斌提供的《盛初諮詢關於中國酒類行業的演講》中提到的:「對於一般投資者因為不在行業內, 只能看報表,找董秘。我們可能會提前半年左右獲得一些變化的數據。」(順便推薦這篇文章對白酒行業有比較客觀、深入的研究,儘管我並不認同其中一些觀點, 但還是值得看看)等普通散戶確認拐點到來,股票早就大漲過了。我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把眼光放長遠到至少一年以後,再厲害的機構也算不出來遠期的狀況,估值 低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就能跟他們儘量保持公平的起跑線。

清倉了華峰氨綸,中幅新買入了煙台萬華。投資前者也是欠缺審慎考慮的,我承認當初眼紅了它暴漲的歷史表現,現在經過仔細研究並不覺得這是個好投資,氨綸產 品價格的週期起伏非常大,穩定性欠佳,早已納入清除名單,現在終於找到了更好的替代。萬華是著名的績優白馬,一直盯了它好幾年了,08年因金融危機影響業 績出現了連續兩年的滑坡,終結了連續多年的高增長,上海大樓外牆保溫材料失火事件也是火上澆油,使公司陷入虎落平陽的境地。MDI雖然耐火性差,但保溫特 性依舊是無可替代的,完全符合整個地球節能環保的大趨勢。目前MDI在我國建築外牆保溫上的應用才剛開始,國家還是強力推行這一明顯的節能措施。我分析產 品和行業向來重視大趨勢和優劣的綜合比較,不會為了撿個芝麻而丟了西瓜。MDI的應用前景是不太可能因為一兩起偶發事故而出現轉折的,就好比高速公路也絕 對不會因為常常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就從此永遠關閉。公司依舊敢於大力擴張產能也是看中了未來的市場,而且公司也是中國化工領域少數能與巴斯夫等國際巨頭叫板 的企業,近年來開始嘗試國際擴張,是化工行業裡很有前途的優等生。從10年年報和11年一季報來看,毛利逐漸觸底回升,成本費用率逐步降低,隨著寧波基地 產能的釋放和失火事件的漸漸平息,公司的業績有望回升。公司總工程師楊萬宏08年底的增持也顯示了技術高管對公司前景有信心。

小幅新買入諾普信。這個做農藥的公司知名度沒那麼高,比較滿足我的冷門口味。一直對食品行業很感興趣,但由於巴老效應,國內食品上市公司廣受熱捧,估值便 宜的好公司少見,而且國內消費環境、法制等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地雷不斷,我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到高價位買入食品飲料股的風險,於是我就想到了與農業密切相關 的行業。儘管在常識上總覺得農藥不是什麼好玩意,但現實我們都很清楚,現代農業根本離不開農藥,其市場是隨著農產品產銷量的增長而增長的。隨著食品安全要 求越來越嚴格,對於農藥品質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這就給具有研發能力的先行者擴大市場佔有率的機會。公司經歷了去年的業績滑坡之後,今年上半年開始顯著改 善,買入時對應的預測市盈率33倍,不算便宜,但我對公司估值是要結合市盈率和市值大小來分析的,考慮到其盤子小勉強接受。但同時也覺得這個行業也不會有 太大的市場空間,公司的長期成長性也有待時間驗證,對企業領導人也不甚瞭解,因此投入不是很大,主要搏一下行業復甦了。

小幅新買入報喜鳥。作為衣食住行的消費四大金剛之首,國內服裝行業還沒有出現類似食品飲料、住房裝修、汽車行業那樣的爆髮式增長。本來從伯克希爾哈撒韋的 歷史我也認為紡織業從長遠來看是沒有前途的,畢竟是勞動力密集產業,隨著工資的提高,這一產業肯定是有向更低收入水平國家轉移的趨勢的。但近年來發達國家 出現的GAP、ZARA、H&M等平價服裝巨頭讓我眼前一亮。在國內經濟開始出現投資向消費轉變的苗頭,作為典型的消費行業,中期來看,服裝、家 紡等還是有一定前途的,尤其是那些具備強大營銷渠道、注重設計研發環節輕資產運作的企業,而單純的紡織生產企業則沒那麼好的未來。報喜鳥從歷史表現來看還 是相當不錯,男士正裝是其強項,自上市以來一直致力於建設營銷渠道,10年開始向休閒運動領域拓展,儘管有些起跑晚了,但其歷史表現、盈利增長令人滿 意,80億市值對應30倍出頭的市盈率可以接受,其受關注程度也遠小於大熱門的美邦、森馬。

同為消費品行業,服裝業至少不用像食品那樣成天擔心安全地雷。在這個行業,我還相當看好美邦、森馬、羅萊等,但總體投資不多,擔心之一是去年棉價暴漲帶來 的成本消化問題。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這些龍頭企業似乎沒受多大影響,可能議價能力比較強,但保守起見,仍需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棉價到底影響如何。對於美 邦和森馬這兩個休閒服飾龍頭,300多億的市值對應30倍的今年預期市盈率我認為還是貴了些,據Euromonitor的預測,,預計到2013年,我國 服裝消費總額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1.09%,假設這些龍頭企業未來三年的增速是其一倍,達20%,那麼最高也只能給予20倍市盈率。從300多億的絕對 市值來看,美國GAP也就一百億美元市值,儘管這是個前景不錯的行業,美邦2010年的營收不及GAP、H&M等巨頭的十分之一,但這兩個龍頭顯 然中短期內缺乏十倍股的氣質(當然是從合理估值的角度看,不考慮投資者瘋狂引起的泡沫)。服裝業競爭不是一般的激烈,就休閒服飾來看,國內的美邦、森馬、 以純、真維斯、班尼路、佐丹奴,國外的ZARA、H&M、GAP、UNIQLO、ESPRIT、JACK & JONES、LEVI'S,熱鬧非凡,究竟誰能稱王稱霸,實在難以預測,也許成敗就看誰能拉攏大批的出色的服裝設計師(絕對是朝陽職業,呵呵)。從另一方 面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美邦不過才佔1.3%,GAP可以達到美國市場的5%以上,這樣看美邦和森馬5倍的成長空間是有的,但按照20%的增長速度,估計 需要十年時間。

小幅新買入中順潔柔。不管經濟繁榮也好,蕭條也罷,擦屁股紙是大眾必不可少的消費品,又玩不出什麼花哨的概念,比較符合我的胃口。由於槳板等原料價格猛漲 致利潤增長放緩,這個理由可接受,因為業內龍頭恆安和維達的10年盈利增長也較09年出現了明顯下滑,而且新股上市後兩三年內業績放緩幾乎成為放之四海而 皆準的定律。看它的營收似乎還不那麼糟糕,恆安2009年營收折合人民幣90億,是潔柔16億的5倍多,而其市值折合人民幣655億,是潔柔44億的近 15倍。我是傾向於認為港股估值比較理性的,因此單從營收和市值等指標來看,潔柔算不上嚴重高估,但比維達差些,維達的營收和市值分別為23億和48億。 擦屁股紙好像真的很不起眼,但這個行業有沒有前途,恆安的股價走勢最能說明問題,近十年來上漲了近50倍。恆安已經在紙尿褲、個人護理等方面發展的相當不 錯,領先地位明顯,維達也於近期投產紙尿褲,這兩者的發展速度明顯領先於潔柔,可惜沒在國內上市,我通常是更喜歡買入行業龍頭的。潔柔的產品質量也相當不 錯,口碑很好,也算是第一方陣的牌子。一想到公司在大家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消費他家產品,我就忍不住先買了點。通常我不喜歡買入新上市不到兩年的公 司,但畢竟股價已經從上市最高點跌了一半了,後面如有更優惠價格再考慮增持。

小幅新買入青島啤酒。這是我見過歷史業績最為穩定增長的上市公司之一。啤酒是難得的順利走上全國兼併的行業,經過近幾年的收購兼併,青啤和燕啤等企業的寡 頭形勢已成,今後將隨著整體經濟的發展更加穩健增長。酒雖然也是食品飲料,但由於酒精天生的消毒功效,似乎食品安全問題要小很多。之所以選擇啤酒,而非白 酒和紅酒,主要原因是我更青睞10億人都買得起和用得起的普通消費品,而非少數人享用的精品,這個在下文有更具體闡述。該公司我也已經盯了好多年了,利潤 增長主要依靠銷量的提高和成本的攤薄,而非一味提高價格,這樣更具可持續性。毛利和淨利的增長十分穩健,此時介入,是因為我判斷隨著大眾工資收入的日漸增 長,此類便宜消費品可能會進入一個更加高速的成長期,從其淨利增長速度來看,近十年年均增32%,近五年年均增38%,這也驗證了我的看法。估值方面,青 啤30倍靜態PE和2.2倍PS,今年一季度增長態勢很好,預期今年21倍動態PE和1.8倍PS,比較啤酒業界巨頭Anheuser Busch Inbev,以近千億美元的市值對應22倍PE和2.6倍PS。對比之下,青啤至少不算高估,而市值才四百多億,因此十倍空間是完全可以預期的,只是時間 肯定需要五到十年左右。投資這樣的股票,是比較讓人安心的,一般不會有激動人心的過山車表演,唯一需要的是耐心等待,這樣的股票將成為我投資組合的基石, 長期(十年以上)持有,除非出現嚴重高估。

至此,持倉已達24個,越來越逼近自定的30個上限了。我為什麼主張分散,下文有詳細的闡述,雙匯瘦肉精、三一行賄門、6月13日伊利的跌停是最好的註 解。整個二季度都在看自己關注的一百多家公司年報和一季報,整整三個月每天看到半夜,我的理性投資一點兒也不輕鬆,呵呵。通過這些報表閱讀,我發現至少我 關心的這些公司盈利狀況挺不錯的,還是要客觀看待證監會的發行審核,目前發行的股票我認為無論是發行前還是發行後總體盈利狀況都還可以,雖然在發行過程中 肯定會存在一些報表修飾,但我可不認為存在大面積的惡意造假,總體來說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還是可以的,當然,新股剛上市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價格過高。看 完這些報表也讓我對整體市場更有信心,儘管四五月份中小板跟隨創業板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但一些優質的中小公司投資價值開始顯現,於是二季度進行了比較大 的調倉,減持了估值比較高的股票,清倉了欠考慮的股票,增持了汽車類股票、行業復甦類和消費品類的股票。股市總體已經開始低估,尤其是滬深300。從10 年到現在,我的資產看似沒增多少,但估值降低了,就像壓縮彈簧一樣,只不過把回報都壓縮了起來,日後的爆發力更強。我認為當前股市總體來說相當的理想,如 果不再上串下跳,每年依靠公司盈利增長20%-30%的速度,保持市盈率不變的情況下每年上漲20-30%,還有比這更理想的走勢嗎?當然我們也都清楚, 股市永遠不會這麼從此安分守己的。

近期又看了幾本書,分別是《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和《中國式價值投資》,,都是價值投資思路,寫的相當不錯,看了很有感觸。聶 夫的低市盈率策略正是我喜歡的,儘管覺得他有點過於保守,戴維斯效應帶來的財富真的很美妙。我是一直比較傾向於用簡單的PS、PE、PB和PEG而非其他 複雜的方法來估值。市盈率也許不是萬能的,但正如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可有比金錢還能的嗎?在我看來,市盈率是最為簡單、現實、有效的估值工具,當然前提 是要正確的運用它。比如不同行業的市盈率是不能簡單類比的,10倍市盈率的茅台顯然遠勝10倍市盈率的寶鋼,此外要考慮到企業不同體量規模,經營情況,經 濟週期等等,對於成長空間更大一些的股票市盈率要求可以放寬一些。當然,用於計算市盈率的淨利潤有效性更為重要,靠投資收益、非經常損益等等扭曲市盈率 的,其參考性有多大意義,在我看來似乎應該算是理性投資者的常識,不用我多囉嗦吧。

張化橋和李馳的許多思路更是與我想的完全一樣(好像有點抬舉自己,呵呵),現在真感覺看這些書對於我而言就好比在考試前複習那些已經背的滾瓜爛熟的知識一 樣,明知道對自己的操作已經沒有多少特別的意義,但仍有飲用一杯美酒一樣的快樂,信念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養成的。張化橋有些觀點比較極端,但至少很中肯、敢 講真話,總體而言都很在理。他提到了這麼個事:「1986-1988年,我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當主任科員,當時的月工資是52元,加上副食補貼和免費的單 身宿舍以及醫療保障,我的綜合價值大約是每月130元。現在同樣一個科長大約值每月8000元。也就是說,這22年來養一個科長的費用每年大約在以20% 的復合比例增長。」這就是我們的實際通脹率吧,投資者以戰勝通脹為目標,也就是年收益不能低於20%了。

對於李馳的《中國式價值投資》一書,我在其博客上貼了些我自己的看法:
「看得出來您對林奇是非常認同的,股票賣出的三個條件與林奇完全一致。他也是我最為欽佩的投資者之一,儘管對他書中流露出的過於樂觀的思維持保留意見,這 跟他所處的時代美國經濟十分紅火有關。他是靠自己勤奮的努力和理性的思路來獲得出眾的成績,而且還寫書無私奉獻了他的想法和做法,這些方法個人認為適用於 普通散戶。但我感覺您的操作思路卻更像巴老,集中投資於金融、保險,並打算學索羅斯那樣大致準確的踩准牛熊大周期。而不像林奇思路更為廣闊,青睞中小盤成 長股,也喜歡週期復甦的機會,各行各業的公司都有所涉獵。您也倡導發掘tenbagger,但我覺得招行、平安雖然相比四大行體量小的很,但對絕大多數上 市公司而言,他們塊頭不小,3-5年內漲十倍的概率也相當小吧。而在一些低估值的中小盤股中,我認為未來3-5年能漲十倍的公司數量不少。當然近兩三年來 中小盤總體漲勢顯著好於大藍籌,這也帶來了相應的風水輪流轉的風險。因此我近期也在加倉招行,但我對它的期望保守的很,3-5年翻一番我就很滿意了。公司 是否好,我不會像專業人士那樣分析,喜歡用林奇的體驗思路。就我作為消費者而言,招行服務不錯,創新意識強,是個好公司。

對於金融類股票的長期低估,我覺得市場有點擔心房地產會不會硬著陸。如果發生,地產股的崩潰是首當其衝的,影響其次就是金融業。現在的房價到底有沒有大泡 沫,這是個很有爭議的話題。我不是行業專家,只會用簡單的道理來判斷:中國的房價已經連續十多年迭創歷史新高,您自己也認為當前房價非常貴,而我的感受是 現在的房價已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承擔能力,即便能獲七成貸款,買房也必須傾全家多年積蓄;現在全中國所有城市都在大搞建設,環城公路外都是空置的住宅和建設 工地;福布斯和胡潤富豪榜上地產商之多讓人咋舌,反觀美國、日本則很少有地產商,沒有多少工業技術含量的地產作為支柱產業顯然可笑的,從各經濟強國的發展 歷程來看,這種現象不會持久,更別談永遠,而我國已經持續十多年;目前全國人民估計除了謝國忠先生外,幾乎所有人(包括我)都認為房價短期暴跌是不可能 的,因為剛性需求太大,因為中國人多地少......與日本當年的理由何其相似,最要命的是應了鄧普頓諷刺的:這次不同。中國有許多更獨特的理由:中國人 更多、城市化率低、政府有調控能力等等。然而我有些疑惑:看美國和日本的地產泡沫崩潰過程,卻都是伴隨著股市也在泡沫階段,兩者基本是同步崩潰的。但我對 當前股市的判斷是處於總體合理位置,儘管創業板和部分中小板估值過高,但畢竟市值規模很小,不影響總體判斷。因此我懷疑地產可能在股市高漲出現大泡沫之前 不會崩潰。即便崩潰了,相信銀行以目前的低估值也不至於虧損太離譜。

對於集中和分散原則。集中投資當然可以獲得高額的收益,前提是要看得準,要能準確的辨別優異的公司、產品行業的成長性,還要有一定的運氣。巴老投資可口可 樂等少數幾個公司的成功是有十分大的偶然性的,美國像他一樣靠投資少數幾個股票獲得巨大成功的依然是絕對少數。即便找到了優異的公司,並以極低的價格買 入,也並不能保證獲得收益,因為生意的發展顯然並不是只取決於公司內在條件的,不可控制的外部環境很容易製造黑天鵝,譬如伯克希爾哈撒韋關閉紡織業務、 BP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東京電力的核洩露、房利美(林奇和巴老都投資過)的次貸危機、東方電氣汶川地震、伊利的三聚氰胺和雙匯的瘦肉精。巴老的可口可樂 怎麼也得感謝老天幫忙吧,假如哪天科學家們說在可樂裡發現了某種致癌物質,哪怕只是百萬分之一的可能,我都可以想像一天之內就可以抹平巴老四十年的成績。 更何況對於普通散戶而言,對公司內在條件的瞭解手段也根本無法與巴老相提並論,最起碼巴老隨時都可以找CEO喝個咖啡。因此我認為普通散戶集中在3個以內 的風險是相當大的,「膽小」的我堅持適度的分散。比較認同格雷厄姆建議分散在10-30個之間,鑑於國內市場齊漲齊跌的現象比國外顯著的多,這種分散的優 點顯而易見,漲的時候雖然分散,但都會有不錯的漲幅,即便板塊輪動也不錯,偶遇黑天鵝也不用過度擔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提高了找到tenbagger的幾 率,平均投資十個股票,只要其中一個漲十倍,整體資產就翻一番。」

李馳在08年底重倉金融,包括老股民等名博竭力看好金融,這個事現在是有些議論的。上海鑫獅投資總裁邁克吳對此有比較激烈的觀點,以下一段文字摘自紫蝶的博客:
「你為什麼那麼不看好銀行股,它們可是A股市場最賺錢的一群公司,估值也很低?
答:我不看好銀行股的道理很簡單,從2009年4月用18%的資金買的銀行股到現在2年只盈利1%,如果不賣還賠錢的話,我有神馬道理看好它?我是職業經 理人,我是職業投資者,不管你的投資理念是神馬,但結果一旦是跑輸指數,那就別解釋你為什麼看好,你和市場背道而馳就說明你看錯了,市場早晚會給你解釋, 但我不能等有瞭解釋再行動,那是股市250的做法。我看到美國的很多銀行曾經一度在6倍市盈率上一趴很多年不動。如果我們過去投資2年的銀行股是做錯了, 就應該勇於承認,自己可以糾錯。千萬不要成為既沒有投資能力和專業水準,也沒有職業道德,只會固執己見,狂妄自大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市場老是錯。」

我覺得他講的儘管不好聽,但確實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最後一句話值得我們所有人自省。有時自信跟頑固不化是難以區分的,不管價值投資還是投機,如果成績不 如人意就應該積極反思改進,如果盲目自信自己絕對正確而拒不反思,那就是自欺欺人。要知道連巴老的思維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有些價值投資者2008年底就 大批進入銀行,我就認為值得商榷。我之所以沒有在08年底重倉抄底金融,考慮以下三點:1、06-07年的大漲就是二八行情,漲的最多就是金融,剛過一年 就期待昨日美夢重現就有些過於理想主義了,要知道中國市場的一個特點是板塊輪動,上波大牛市的板塊通常不會是下波牛市的主角(看看,我並不將自己綁死在價 值分析上);2、畢竟市值太大了,在全球經濟環境不太好的情況下,想做這麼大市值的大牛市比較困難,而且08年底低估的又不僅僅是金融,許多有前途的中小 公司同樣低估,這些公司顯然更容易漲升;3、我對房地產硬著陸的擔憂。當然這麼說難免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但當時我就是這麼想的。現在看來多少猜對了一 些,也有運氣成分。但對於邁克吳今後也不看好銀行,我倒也不同意。正是因為兩年過去了,上述我的擔憂因素也正在淡化和消逝,而估值卻仍在下移,金融的長期 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認為機會越來越近,而非相反。我今後的操作就可能是減少高估的中小公司,加倉金融和其他藍籌。

在香港投資的張化橋書中特別提到了08年銀行H股比A股折價20%以上,港股普遍比A股便宜很多是事實,但現在卻正好相反,這說明了什麼?以前我就說過, 是國外投資者傻了嗎?通常來說我也完全贊同他主張買中小盤股,因為成長空間當然比大盤的要更大一些。但我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估值。目前國內新上市的中小 盤尤其創業板的估值水平之高是毫無疑問的,其長期投資價值是值得懷疑的,幾乎所有的價值投資大師們都建議不要買入剛上市的新股。而銀行股雖然未來的成長空 間要小一點,但估值水平之低已經足以吸引我了。但我仍然沒有李馳那麼樂觀,招行雖然已是我的第三大重倉股,但我還是有點保守和疑慮,主要還是擔心房地產會 不會硬著陸,但在目前估值水平上,即便地產崩潰,感覺銀行股目前價位上在3-5年內虧損50%以上的概率應該是微乎其微的,而一旦大眾的心理發生變化又愛 上金融股,那麼向上的戴維斯效應帶來巨大收益將會是大概率事件。6月鄧普頓基金繼去年12月買入400多萬股招行H股之後又加倉了700多萬股,這可是比 A股要溢價20%,至少說明了金融當前估值低是毫無疑問的,許多「金融業專家」搬出各類專業術語說明估值並不低在我看來很可笑。中國銀行因交易量太少被踢 出上證50指數,這些都說明了金融真成了無人打獵的森林。真正的問題只在於到底什麼時候漲,這個就難說了。也許明天,也許明年,也許再過5年,只有老天知 道了。網上看到的價值投資者許多人力挺金融,這些死多頭也許反而是金融崛起的最後障礙。中國股市有句流行語:多頭不死,空頭不止

近期在網上看到有同學收集了許多私募和持價值投資思路的名家所青睞或者持有的股票,大體上都是喝酒吃藥開銀行。對於前兩者,龍頭企業的市值規模已經相當龐 大,茅台市值直逼招商銀行,在目前的價位上進行長期投資是否值得則是持懷疑態度。食品和醫藥在2010年的漲勢相當強勁,同時這也是巴老一直最為青睞的大 眾消費品行業,也是西格爾統計的長期以來複合增長最高的兩個行業,當然也是我長期看好的行業。但看好跟買入是兩個概念,我的投資觀點永遠堅持滿足兩個條 件:一是公司優異性和長期前景,二是估值。假設以30倍甚至更高的PE買入一個食品或醫藥股,利潤每年增長30%,那麼十年就是十倍。但實現這一收益的條 件是十年以後該公司仍能保持30倍的PE。然而,從大趨勢上看,我國股市的總體市盈率均值是逐漸下降的,我認為當前20倍的平均市盈率是合理的,但十年後 我認為15倍甚至更小才是合理的。那麼上述假設的股票十年後假如是15倍市盈率那就只有五倍收益了,如果是10倍市盈率那就只有三倍收益了。從絕對市值來 看,茅台1900億市值,距離飲料之王——可口可樂1500億美元也就5倍空間了,後者是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喝過、喝得起的,後者呢?問問你自己喝過麼? 喝得起麼?會每天喝麼?其長期成長性值得懷疑。相比招行,兩者市值快差不多了,後者卻是8倍PE,我清楚無誤的看到了市場先生對兩者的好惡。在我看來:哪怕是垃圾,只要它的價格低於垃圾價,那麼它就是金子;哪怕是金子,只要它的價格高於金價,那麼它就是垃圾

巴老一生追求消費壟斷型企業,這也給國內投資者帶來極大誤導。「適者生存」這句話講的是瞭解和適應自己所在環境的重要性。為什麼巴老在消費企業上獲得巨大 成功?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這些企業太優秀嗎?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美國長達幾十年的借貸消費拉動經濟模式的重要性?美國14萬億美元的負債是怎麼來的?其中很大 一部分被美國消費者的信用卡刷成了這些消費企業的利潤。而當前中國經濟顯然更偏重投資,看看這些年的大牛股:萬科、三一、海螺水泥,當然也不是僅僅因為他 們質量上乘、經營出色。我認為,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對公司生意有著顯著的決定性影響。巴老現在光環太耀眼,各路投資者、基金經理們都言必稱消費,看到巴老 買可樂、卡夫也就跟著買食品飲料,動輒把茅台跟可口可樂比,導致了這個行業的公司普遍高估,尤其目前現在法律、道德等消費環境缺失的情況下,頻頻爆發的食 品安全地雷讓投資者損失慘重。

當然,現在中國經濟要轉型了。長遠來看,國內消費肯定會越來越多,消費類公司的長期前景是可以預期的,但肯定不會在短期內一蹴而就,也不要盲目預期中國人 會像美國人那樣愛刷爆信用卡。我認為投資也不能光看長遠,許多巴粉光記著長期投資,刻意對未來3-5年的狀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記住凱恩斯說的:「長遠來 看,我們都會死的。」中國人的文化理念接近日韓,看看日韓,有世界級的食品飲料企業麼?於我看來,一個國家,其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資本市場走的最好的就是 什麼。美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就是消費,所以消費股強勢;日韓電子電器業發達,所以松下、京瓷、三星強勢;德國汽車化工機械發達,所以大眾、巴斯夫、西門子賺 錢;中國呢?出口方面襯衫、打火機成本無人能敵,所以小商品城閃耀,投資方面瘋狂造路造房,用光世界水泥,所以有萬科、三一、海螺。我預計未來5-10 年,出口方面逐漸轉向汽車、機械、電子等檔次高一些的產品,投資依然會在中西部城市崛起和保障房建設拉動下高速增長,中國製造將全面升級,第一批世界著名 品牌和跨國公司將會是製造領域的頂尖公司。還記得電影《2012》嗎?想想諾亞方舟的製造者。消費想要成為主力軍,還差些火候,起碼等醫保、養老全面鋪開 了3-5年再說吧。

 

目前我以十倍市盈率重倉工程機械和汽車類股票,相信十年內這兩行業同樣具備十倍的成長空間,在股價、市值安全空間上更有保證,而且也更符合未來十年國內經 濟發展的大方向。當然現在工程機械的市值來看已不算便宜,連續兩年利潤翻番,行業週期總是有的,不可能長期保持這麼炫目的利潤增長,所以我後期準備繼續減 持工程機械,增持汽車股和其他估值比較低的股票。對於食品、醫藥,等到估值夠低或地雷引爆時才會考慮增持,這也是我倡導客觀理性分析而不要盲學巴老的具體 實踐。我在學習投資知識方面強調任何知識、理論與實際情況結合的重要性,要認識到宏觀經濟的大「勢」對個人投資者的長遠成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順勢者昌。 成功的理念可以吸收,但如果看巴老買啥股(或行業)也就跟著買啥股的話未免把投資看的太簡單、太教條主義了。巨大的成功從來就不是靠精確的複製而來的,就 算是在美國,也從未聽說有第二個巴老。記住齊白石的警告:「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對於食品和醫藥中的兩家明星企業——茅台和阿膠,我還有些想法。首先這兩個公司近年來的業績也確實對得起投資者,相當靚麗。這兩家企業生產的產品毋庸置疑 是好產品,公司也是好公司。但我認為以他們目前的漲價行為來看卻不算是偉大企業應當做的。十多年幾乎沒漲過價的可口可樂就是一家偉大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在需求增長的時候擴大生產和銷售,保持產品高質低價的同時可以維持甚至適度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並通過產品文化、品質、服務、創新等一系列的競爭優勢拒敵於護城河外。 一家真正偉大的企業應當致力於改善全人類的生活水準的同時,致力於獲取合理的、可持續數十年乃至百年的利潤。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茅台和阿膠的產量遠遠無法 跟上需求的增長,於是為了獲得利潤的增長就只能依靠產品不斷提價了,茅台甚至動輒以數萬一瓶的洋酒來說明自己價格不高。無論他們自己的解釋如何,昂貴的產 品離普通消費大眾越來越遠是事實,毛利的迭創新高足以讓歐美企業豔羨不已了,然而,這是在獲取合理的、可持續的利潤嗎?他們的產品越來越成為公關禮品而非 大眾消費品,上面提到的盛初演講中說有錢人都一箱一箱的儲藏茅台酒,沒聽說有人收藏可口可樂的。顯然,他們走的越來越像LV的奢侈品道路了。

LV這樣的奢侈品,是不是能基業長青?也許在我們鄰居日本那裡有一面絕好的歷史鏡子。六七十年代,暴發的日本人買東西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以LV、瑞士鐘 錶等為代表的奢侈品廠商們日子過的很是滋潤,在日本不斷開店擴張,然而好日子沒過幾年,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這些奢侈品廠商銷售日益萎縮,不斷關閉店 面,轉移到了中國這個新興的暴發戶所在地。凡客誠品CEO陳年有很好的觀點,雖然有些偏激:「在歐美市場上已經過時的理念、故事再拿到新興市場去出售,這 不是尊嚴,而是無恥。當一個品牌出現溢價現象,背後一定有無數謊言在支撐。LV滿足的就是一種虛榮,尤其是中國暴富階層的虛榮。這些奢侈品一直在說自己的 品牌文化,或者說是那個國家的國寶。如果真是這樣,那它的本國人民應該支持它們,而不是中國人民特別支持它們。我看見的是它們國家的人民都不買,就新興市 場的暴富階層買它們。」

國人對奢侈品的追求達到了瘋狂的程度,連榨菜都可以賣到2000元,東西越貴越有人買。現在人們對奢侈品的迷戀,一點不亞於150年前的鴉片,花大價錢買 的是精神享受,稍微好點的是不會損害身體。大家普遍預計中國今年奢侈品的消費要超過日本,今後可能還會超越美國。對此,日本《讀賣新聞》卻說這是值得慶幸 的:首先,日本人不再追求充滿奢侈品的生活,而重新撿起原有的勤勞節儉意識;第二,處於經濟不斷上升的中國國民對奢侈品的嚮往,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商機。 在我看來,這種暴發戶炫富式只買貴不買對的潮流是非理性的。既然是非理性的,就不會持久的,這個美麗的泡泡總有破滅的一天。最近阿膠提價後銷量開始下滑已 經顯露苗頭。我堅信中國經濟蕭條總有一天會到來的,國內消費者遲早會回歸理性,那時茅台和阿膠如果依然只會漲價這一招,如何應對?看好奢侈品行業前景的同 學們應當警醒今天的日本就是明天的中國。即便從眼前來看,包括茅台和阿膠在內的整個醫藥和食品飲料行業由於廣受追捧,估值都不低,目前市值、價位上的長期 投資價值也是令人懷疑的,何況後面還有必然會到來的熊市。

相比之下,我更認同張化橋的觀點,產品平價質優、依靠產銷量擴張更具備長期成長韌性。 面向老百姓的青啤市值將來會不會超越茅台,面向普通人的云藥長期表現是不是比單一產品的東阿阿膠更好,我看是很有可能的。一個簡單的對比:假如一家公司每 個月從10億消費者每人身上賺一塊錢,對於大眾消費品,這是很有可能的吧?那麼一年就是120億利潤。而另一家奢侈品公司每個月從消費者身上賺一萬塊,這 樣的消費者全國能有多少?一萬人吧,一個月一億,一年就12億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消費者理性的回歸,這一數據對比會更加顯著,這就是為什麼我更看好大 眾消費品,而非面向少數高端人群的高價奢侈品。但瀘州老窖主攻低價產品為什麼敗給了五糧液?這是因為它策略沒錯,可惜時機錯誤,低估了當下中國消費者的暴 發心態和特殊需求。事實上,整個中國的經濟崛起不也正是薄利多銷的結果嗎?有時真的對人民的力量懷有深深的敬畏。對於那些光芒四射、自稱價值投資的人都買 入的明星股票,我總體是持迴避態度。認同林奇的思路:到人少一點的森林去打獵吧。或者等到大熊市泥沙俱下時再考慮這些股票,而且要隨時警惕消費者的觀念轉向

自從建博以來常有同學問我研究分析公司的資訊來源,我一般都是自己看公司的年報公告,結合自己對公司產品、服務的體驗來進行分析。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對任何 公司都要儘量不帶感情色彩的客觀分析,要全面看待公司發展的正面、反面因素。不能先入為主的喜歡或厭惡一家公司,再去收集相關證據來證明自己正確,或者看 到正面消息就激動興奮不已,而對反面證據視而不見,甚至搜腸刮肚來反駁。不要因芒格的投資結婚論而真的愛上你的股票。我在網上看到太多的價值投資者對自己 買入的公司流露出喜愛之情,頻頻引用美好報導灌醉自己,對其美好前景充滿期待,這是很危險的。對於許多同學常用的券商或機構研報我很少看,這些研報通常喜 歡關注公司讓人高興的方面,對於未來預期表現的過於樂觀,尤其是盈利預測更不靠譜。把持力不強的同學看到這些美好前程很容易被忽悠的迫不及待的買入。看完 張化橋的書也讓我對此有更清醒的認識,像他這樣敢講真話的分析師估計是無法在機構裡生存下去的。華爾街內幕操縱的黑暗面國內有沒有?京華時報5月文章《券 商觀點「服從」利益研報成公開謊言》、證券市場週刊6月文章《券商研報下流賺錢術》值得大家警惕。對於這些難以搞清其目的的研報要有出眾的甄別能力才能獲 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張化橋還說了這麼段話:「國有企業也好,民營企業也好,在這30多年的經濟改革中,大多賺了錢,原因不在於經營管理好,而在於水漲船高,運氣好。(朱文 註: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人力成本和國有資產流失是否該考慮?)嚴格地說,在這30多年中,中國甚至還沒有經歷過一個真正的經濟週期。迄今為止,要麼是高增 長,要麼是更高的增長。所以成功的企業家多數是勇夫,膽子越大越成功。可問題是,他們只是還沒有受到過經濟大周期和長時間低增長乃至蕭條的洗禮。」雖然不 完全同意這段話,但結合國內這幾十年巨大到前無古人的投資建設,再結合對美國近百年來的經濟週期學習,這段話讓我相當的警醒。儘管依然對中國50甚至 100年後的偉大復興信心依舊,但對於經濟大周期和資本市場的宏觀風險的確該保持一定的警惕和預防。仔細想想,這些年瘋漲的幾大牛股:萬科、三一、中聯重 科、海螺水泥、蘇寧、美的、格力,真的僅僅是因為公司優質、經營管理出色嗎?其實他們哪個都跟全國房地產熱密不可分,萬一地產真的硬著陸,他們的業績還能 保持出色的增長嗎?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和日本近20年的衰退讓人想想就覺得真是可怕。08年算不上大蕭條的一次熊市都可以讓我的資產猛跌50%,巴老一 再強調不要虧損就是警鐘長鳴吧。

談談最近看到比較多的一個流行詞「能力圈」。據說是芒格第一個提出這個詞的,巴老一宣傳,各路媒體、投資者競相談論,甚至形成了理論,其受追捧程度一點不 亞於LADY GAGA,連價值投資都脫不了一陣流行這個一陣又流行那個的俗。我並不反感這個詞,但讓我覺得好笑的是,一個簡單的常識問題,居然被列為投資的第一原則。 照此思路,似乎還有更第一的原則:你得知道到哪兒開賬戶炒股吧?你得每天確保自己活著吧?空氣和水才是第一原則,沒有這些你活不過幾分鐘,還談什麼投資? 明白我的意思嗎?在我看來,股票投資的本質就是與人合夥做生意,你都不瞭解這個生意,還做這事,你不是弱智就是錢多了沒地方花。在我看來,這個詞就跟「價 值投資」這個詞一樣的多餘和廢話,沒價值你還投資它幹什麼?同樣的,你不瞭解這個公司的業務,甚至不知道它生產什麼的,就買其股票,這樣跟買彩票有什麼區 別。

一個本來就是常識的概唸成了熱門流行語,可見國內理性投資者有多少?什麼叫能力圈?如何衡量你在圈內圈外?知道怎麼造這個產品就是在圈內了嗎?恐怕更多人 以為投資成功了就在圈內,失敗了就在圈外。這個詞更像事後評價語,而非事前準備語。有時間研究這些東西還不如站在超市貨架旁邊看看恰恰的瓜子銷量到底好不 好。如此高調討論這個問題可能還會引導投資者走向過於關注業務技術的歧路,而忽視了影響企業發展的更關鍵因素。譬如美國30年代大蕭條下,就算你投資的企 業在你能力圈心,你也不得不面臨失敗。若唯能力圈論,所有行業的技術行家看來都是投資的頂尖高手了,然而事實呢?事實上恐怕巴老自己也不知道可口可樂的配 方,更不可能知道如何運營鐵路和製造電動汽車。而真正在能力圈裡的,如當下很多金融業專家,恐怕他們在銀行低位的時候還有更多「專業的擔憂」,反而錯過底 部買入機會。作為一個想成為投資資本家的人,對業務所要關心和關注的重點,與生產線上的技術工人有著巨大的差異。且看巴老自己說的:「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火 箭專家,投資並非智力遊戲,一個智商為160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理性,這是我現在最喜歡的一個詞,也是芒格總結其成功的根本所在

儘管最近反了很多次巴老,但仍要把話說回來,巴老毫無疑問是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投資者之一,當然可能芒格起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在學習他們的過程中,只能去 挖掘一些成功投資的共同理念而非技巧:理性、尋找別人還沒發現或少關注的價值、低買高賣......網上看到很多的價值投資者理論化趨勢越來越嚴重,而我 深信成功的投資其實沒有那麼多深奧的理論。許多盲目崇拜巴老,看巴老買啥行業股票也跟著買啥,痴迷於僅僅靠漂亮的財務報表數據就認定企業偉大,這是十分危 險的(不客氣的講,我在網上看到的許多所謂的價值投資名博名家也是如此)。如同成功的企業家從來都不是學校教出來的,成功的投資者基本上也都是自己摸索總 結出來的,世上沒有保證你必然成功的理論知識。投資就要敢於實踐、善於總結,但別走進理論的牛角尖,會讓你偏離航向而茫然不覺。對自己心理的掌控遠比其他 任何股票分析技術技巧重要。我寧信林奇說的:任何投資本質上都是賭博。價值投資也不例外,因為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既然做生意,哪有定然成功的道理?而理性 是提高贏面的先決條件。儘管沒人能預知未來,但股票投資要想成功,你不得不去獲得更多的信息並理性的猜想未來:產品的未來、公司的未來、行業的未來、國家 的未來、世界的未來。猜的越準,押注越多,你就越成功。

總體來說,我的理性投資(現在我真的不敢也不願意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者」)思路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真要踐行起來還是很需要點勤奮努力。現在我越來越深 刻的認識到,世上省力的致富之道少有,除了投胎成富二代或者中彩票,即便成了這兩者,財富命運也並不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看起來巴老好似很輕鬆,但其實他工 作時間一點不短,看看他自己說的:「我不上學以後,讀了穆迪的約1萬頁報告中的每一頁,而且讀了兩次,尋找適合投資的公司。你也需要這樣做,世界上不會有 人告訴你有什麼好買賣,你必須自己去找。不過這非常耗時。」成功的企業家沒有哪個是輕輕鬆鬆獲得財富的,成功的投資者數量比之更少,因為需要付出努力的同 時,還需要不錯的運氣。

我真的建議那些並不打算付出大量時間,或者認識到自己能力所限,又或者害怕運氣不好的同學,在大家都不談論股票很長一段時間後,買入並長期持有ETF或者 專投上證50、滬深300這些優秀公司的基金吧,並在10-20年內忘記他們的存在。這可能是最為適合他們的簡單理財方法了,林奇和巴老都認為想長期戰勝 市場平均收益是極其困難的,而指數基金是最為現實可靠的投資。我自己就買了一個專投滬深300的基金,準備留給後代了,相信不會輸給存款和通脹的,據上證 所網站的信息,過去八年間,上證180等權重指數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25.96%,明顯戰勝了張化橋的通脹率。各位看看自己有沒有戰勝這一成績,有 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找有多少基金經理戰勝這一成績。

我對於投資的觀點就是不走極端,不排斥任何有價值的投資手段。當然,建議歸建議,理性投資、獨立思考和獨立承擔責任與風險依然是我強烈呼籲大家一定要做 的。隨著瀏覽本博的人數增多,在此我要警告一下,本文提到的任何股票不構成本人的推薦,即便是我提到買入的也可能已經賣出、或者是我提到不看好的也可能已 經買入而未公佈。我不希望有人不假思索操作我上面提到的股票而虧損,並到此發佈非文明語言。最後,依然祝大家都能獲得合理的、可持續的投資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6

2011年A股港股小結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vly.html

我博客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今年我寫過2次A股的投資組合和小結,但港股卻一篇小結都沒有,也沒列過持倉,只是在一些博文和跟帖回覆裡提了一下。說實話,主要原因是我港股虧得太厲害,怕丟人不敢寫。


為了不讓這個小結太難堪,我把A股過去幾年的收益情況放在前面。說明一下:因為以前自己沒有詳細記錄,所以盈虧數據不是很精確。過去幾年,除了2007年 10月-08年3月我基本空倉外,其餘時間我幾乎是100%滿倉,只換股不減倉。港股也一樣,只是09年11月虧光後,反思了9個月,到10年8月才重新 從A轉錢去香港,然後滿倉至今。
2011年A股港股小结
2011年A股港股小结
從上表看,A股貌似還不錯,儘管08年慘虧,但實際仍然跑贏了指數,看來我A股滿倉穿越牛熊的理念已經有了實證依據。港股收益一蹋糊塗,如果明年不能大幅跑贏指數並正收益,那真的沒法再玩了。

有關我09年虧光的詳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新浪港股論壇看港股一年祭(滿倉認購權證一年到暴倉)》,這個帖子點擊近8萬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感慨萬千。08-09年我港股收益的波幅可以簡單列幾段,入市後一週虧60%,8個月後從最低位上漲1600%,然後一週跌75%,再二個月漲500%(此時盈利已近10倍),最後2個月虧光,賬戶結餘200港幣。2011年A股港股小结

今年上半年我港股基本沒有虧損,但那時換股很頻繁,組合一直不穩定,老想等著組合穩定了再寫小結。到了第三季度,特別是9月份前後,我持有的股票在很短的時間內跌了一半,然後我就老想等著收益好點時再寫小結,免得太丟人,結果港股的小結一直沒能寫成。

像我寫了十篇帖子的1068雨潤食品,僅3個月的時間,股價就從29塊跌到7.45元,跌幅達74%,我重倉不止損,慘不忍睹。其它幾個小票跌幅也大多達 到50%,我的港股賬戶最高虧損超過55%,要知道我一二月份時,賬戶還曾浮盈近20%,因為1月份買的117宇陽控股,一個月就盈利70%並順利出局。

年初運氣太好,短期的勝利讓我完全昏了頭,這直接導致後來激進冒險的港股操作。在配置上我基本沒有考慮過防守,手中的股票主要是2種:一是重組借殼的概念 股,比如3344互益紡織,最終慘虧一半,被大股東狠狠的宰了一刀,我有幾個股友損失慘重,我認識的朋友在3344上合計虧損達數百萬元。這個票最初我看 它的財報時,是否定了它的,只怪自己不堅定,結果還害了朋友們,虧損後再向大家道歉,已經於事無補了。二是快速成長股,比如1863、1068、 8058、182、956等。1863思嘉集團,我從上市初的懷疑,到觀望一年後買入甚至後來高位加倉,再反思出局,理智完全被市場走勢和網友們的噪音所 操控,最後倒在成長的陷阱裡。1068雨潤食品,讓我深刻體會到,在港股的熊市裡,瑕疵完全可以無限放大而對股價予以致命的打擊,並可能對實業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導致公司被收購。

其實,我今年A股配的也是成長股,不過A股普遍分紅收益極少,市場對分紅不感冒。港股在這方面就完全不同,牛市時,資金喜歡有成長有概念的票,瑕疵被市場無視,成長較慢分紅慷慨的股可能還跑不贏指數。但一旦轉入熊市,大股東厚道,管理層誠信並重視二級市場維護的股,抗跌很明顯。比如陳老頭的三個股375、294、448,業績穩定、分紅多、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回購、甚至448被利豐高價收購,完全是多管齊下。對比1068這種大股東不厚道報表有瑕疵的票,市場的表現,反差非常明顯。

我幾乎看過全部港股的財報,大部份看過2遍以上,有的是一掃而過,有的看得較仔細。我很清楚哪些是好公司,價格貴不貴,但自己老嫌白馬股漲得不快,估值對 比A優勢不明顯。這種思維是我今年港股組合配置嚴重錯誤的主要原因,前不久有幸當面請教「八戒」的師父,他告訴我熊市應該儘量配高息股,他也是滿倉穿越牛 熊的,不過他在高位時會把一些股票換成香港的房產,低位再抵押貸款抄底,房子不賣,越囤越多,所以嚴格來說他並不是一直滿倉股票的。他的股票,在熊市時會跟著指數一塊跌,甚至跌幅超指數,但牛市時他會數倍於指數增長,所以他的賬戶總是進二退一,每三年上一個台階。有成功的榜樣言傳身教,我屢敗屢戰的決心增強不少,希望下一輪熊市時我能在倉位控制和組合配置上吸取到教訓,順利穿越,港股的學費我交得實在是太多太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7

季度小結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ui.html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一個季度又過去了。股票組合中,港股市值1299萬港元,A股市值420人民幣,折合518萬港元,另外有8萬元股息已除浄未收取,同時扣除上個月增資的4萬元,三月底組合權益結餘為1821萬元。去年底組合結餘1592萬元,增長14.38%,比月初時低了13%,幾乎與大市同步了。

 

今年初港股這麼好的行情下獲得這麼差的回報率,無論是在朋友們當中,還是在參與了港股的博友當中,我的表現都是處於中下游位置的。套用朋友的戲話說,真該抓去勞改,好好的檢討改造。

 

去年底組合的持股選擇不太理想,體育用品行業、長安民生物流、海通國際都是很失敗的選擇。有時候想想,真的隨機在關注名單中挑選十幾隻股票,表現也會比現在好很多。選股有時候真的很無奈,為了追求更高的回報率,結果反而拉低了表現。

 

現時大部分倉位還是集中於金融股,去年底曾經打算過換入燃氣股和消費股,但銀行保險股持續低估的估值,令換馬行動不能夠得心應手,現在真可謂動彈不得。

 

現在持股倉位比例

A招商銀行

13.4%

H民生銀行

4.9^

A浦發銀行

11.6%

H筆克遠東

4.8%

A平安保險

3.45%

H中國人壽

4.1%

H思捷環球

12.9%

H安踏體育

3.6%

H海通國際

8.1%

H復星國際

2.7%

H南車時代

7.6%

H卓悅控股

2.6%

H富力地產

7.5%

H浙江世寶

2.4%

H惠理基金

7.5%

H長安民生

2.2%

 

今年至今唯一令自己感到欣慰的是自己還算堅持了一些原則,沒有參與至追漲殺跌和問題股當中。最近發現過去兩年來倉位過輕的股票表現都不太理想,這也許正是因為它們的綜合素質沒能給予我足夠的信心。今年打算把股票進一步從相對分散轉向相對集中,把股票數量減少至十二至十五隻,這樣子能夠令自己選股更加慎重,希望年底以前可以辦到。

 

今年錯過了一個很好的行情,再想要取得大幅高於大市的表現已經不容易了,如果年底能夠跑贏大市15%,我已經知足了。現在幸好的是港股的估值還算偏低,希望能夠把握住調整的時機重整組合,獲得一個比較滿意的絕對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1

2012投資小結 大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7b9795010196cy.html
2012年眨眼就過去了,世界末日沒來,還能逍遙幾十年,最該知足的就是這個,賺錢,那都是排名好幾的浮云...

2012投資業績還不錯:港幣匯率按0.8計算,年末A股餘額10045950,港股(包括B股)餘額9837585,現金(前幾天有加倉內房股,還沒計入統計,暫計為透支)-640983,總金額17275035。相對上年末,A股漲幅50.37%,港股漲幅45.89%,總收益漲幅48.06%,計匯兌收益漲幅49.80%。

持倉結構:銀行股佔比44.88%,包括民生A、招行A、浦發、民生H、農行認購證;
        地產股佔比16.11%,包括富力、首創、新城發展;
        汽車股佔比14.52%,包括上汽、長安B、江鈴B、浙江世寶;
        「牛市概念股」佔比10.42%,包括中國人壽、惠理集團;
        格力7.38%;神華6.60%;"管我財牌垃圾股"3.79%。

2012投资小结
2012投资小结
2012投资小结


股市還是這個股市、股票還是那些股票,取得好成績只不過水位漲了,作為一隻比較幸運的小鴨子,不小心游到在漲的那個湖裡而已。小小總結下一年的得失,總的來說,得遠多於失,倍感欣慰。

+1:來到新浪博客這個平台,接觸一大幫優秀的投資者,學習到很多,從個股分析、經驗之談到投資理念等等。偷到好股、賺到錢、還豐富了投資方式、最重要提供一個重要的學習平台。再此一併謝過!

+2:很好貫徹了「買便宜」的理念,抓住了幾次好機會。無論是個股的AH換股,還是倉位的AH之間騰挪,其實這也是今年能取得好成績的最大原因。有做統計的民生AH換股貢獻了6%左右的收益,沒做統計的倉位騰挪也應該貢獻頗大(年初A股倉位和港股倉位比例在4:1;到9月初A:H-1:6;再到12月初超過3:2).

+3:面對暴跌時心態變好了。港股11年的那次暴跌機會沒抓好的原因之一還是當時心態不夠好,畏手畏腳。今年再次面對港股暴跌的機會時,表現明顯比去年好,包括A股跌破2000點時也能應付自如了。作為08年全程滿倉下來的悲催投資者,做到心理素質過硬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不然對不起那些虧掉的錢啊...

-1:幾個個股的投資上把握得不夠好,思捷環球的過山車、浙江世寶的投機、格力電器的減持時機、海通國際的清倉時機等。除了思捷環球少賺不少錢以外,其他的還算好,小小缺憾不影響大局。

-2:沒有完成5%的換股收益,還是在民生AH取得6%的正收益的情況下,嚴重不及格!換入的其他股票不夠給力外,年初的主要持股民生、格力今年都太強悍,新的一年得加倍努力了。

新一年裡將增資的100萬人民幣納入統計,年初餘額18275035。
展望新的一年,主題就是享受牛市!世界末日都過去了,總得有些新氣象,有信心2013會是價值投資者的好光景。沒什麼策略,主要是少動多看、順勢而為,保持銀行的倉位佔比、地產汽車如果漲得多則換入其他低估股票、格力人壽應該會保留。預計主要操作還是行業內的換股和各種AH換股。
既然都號稱2013年牛市已啟動,那得給自己立下高點的目標,才更有動力去實現。
1、總收益40%+;2、換股收益5%+;3、豐富投資手段、完善投資模式;4、嘗試債市、期貨等其他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200

2012年投資小結-珍惜自己的羽毛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3r5.html

賬戶表現

我瞭解到的幾十個股友中,2012年大多是A股收益30%+,B股、港股和美股50%+,投資成績好到有人要出來打假,我知道他們的成績都是真的。醜媳婦始終要見公婆,我不和他們比,我和自己比,和指數對比,2年前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框架後,我就已經把投資收益的參照物改成了指數。

 

可惜的是,就是對比指數,我今年的成績也不理想,特別是港股,再次跑輸了恆指,尤其是上半年,大幅跑輸。A股在12月初時,我整個賬戶曾虧損20%,沒想到最後二十多天股票打了雞血,我的持倉組合從最低位反彈35%,倒賺7%,這使得我A股持續跑贏滬指達到了6年,同時持續正收益4年。

2012年投资小结-珍惜自己的羽毛
2012年投资小结-珍惜自己的羽毛




錯失的機會

 

2012年我A和港股的投資成績差,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抓到一個大牛股,沒抓到牛股的原因則是自己研究不深入,不知道哪個公司的業績和股價會確定向好,倒騰那些平庸的股票,唯一的貢獻是為券商增加了手續費。其中A股有3個是比較遺憾的,分別是2011年4季度利潤劇增的海信電器、因為手中有中國神華而猶豫未換股的盤江股份、以及195塊拋出轉錢到香港的貴州茅台。

 

港股錯失的票就很多了,主要集中在兩大板塊:頁岩氣概念和地產。我這兩年一直堅守著風電運營股,其中956新天綠色能源有三分之一的利潤來源於天然氣,因為不願意換股,所以先是錯過了3899中集安瑞科,3899在啟動之前有多位股友向我推薦過,之後就看著196、3337、206、384、3303等票發飆。我對風電運營業務略有研究,對天然氣等其他能源有所關注,我認為頁岩氣對於目前的中國,基本類似於10年前的風電和5年前的太陽能,大規模商業化至少得10年後,現在炒作的只是純概念。當然,384這種困境反轉的傳統天然氣業務股除外。但市場狂熱的時候根本不考慮什麼盈利的可行性分析,就如同十多年前的科網股和幾年前的風電和太陽能股一樣,這些頁岩氣概念股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上漲了一倍甚至三五倍。

 

我對地產一直有成見,至今沒有買過地產股(港股短暫持有過0088大昌集團,它的業務主要在香港,在美國加州有在建項目),以前對地產股的財報都刻意迴避。我本人從未接觸過地產業務,對地產行業的營運幾乎一無所知,但上半年有家港股券商曾邀我去做他們的地產研究員,那會兒還沒有發生雨潤事件,我對意外拋來的橄欖枝很感激,也開始考慮從製造業轉行到金融業,但覺得這份工作比較勉強,再三權衡之下還是拒絕了。

 

我寫了兩篇地產的文章,第一篇《花開成都-城市綜合體中突圍的花樣年》是看財報後一天完成的,這篇文章我曾寄給《證券市場週刊》想發表,但編輯覺得不合適。有意思的事是前幾天有家基金請我吃飯,說是網上搜索到這篇花樣年的文章,他們很看好並重倉了這個票,研究了兩年,曾問過幾家券商的地產研究員,但似乎還沒有我分析得好。

 

這些地產股,像融創中國、南聯地產之類的上半年就開漲了,佳兆業等票11月後才啟動,但短短一個月就翻了一倍。在9月份的數據出來時,我就已經發現房地產的銷售連同宏觀經濟數據一併回暖了,四季度後更是一月好過一月,我至今仍不看好房地產和中國經濟的長期走勢,但中短期內走強比較確定。炒股不能帶太多的感情,也不能過於宏觀和理論化,空間和時間都要考量,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炒股賺不到錢,原因大概也在這裡。

 

今年讓我最痛心的港股是282壹傳媒,這票在兩年前我就寫了上萬字的分析,去年中重倉買入,之前我對黎智英和壹電視過於樂觀,結果因為台灣那邊各種勢力和因素的影響,壹電視賠了上百億新台幣,導致整個282大幅虧損,而股價也跌破5毛錢,把我深套了。今年4月有傳言282將出售台灣業務,股價激動了一下,但282出公告澄清說不屬實。我心想,既然出了澄清公告,看來一年半載這票是沒戲了,於是在0.6元忍痛割肉。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8月底市場再傳言出售台灣業務,9月份282出公告正式承認,最初是說只賣報紙和雜誌,並且出價不高,後來說壹電視也一併出售,再後來出讓價格大幅度上調,而股價也因此連上3個台階,我猶豫了幾次都沒有追買,2個月不到股價就漲了3倍,看著要吐血。

 

282給了我兩個教訓,一是在不確定的信息下做決策非常重要,如果是低風險厚安全墊下的高不確定性機會,並且還有事件在催化,就應該果斷介入,因為它的風險和收益不成比例;二是企業收購合併時,不能只考慮利潤和賬面資產,媒體行業尤其如此。現在想想,做為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和雜誌的蘋果日報、壹週刊,和282旗下其它傳媒的影響力,價值幾十億不過份。

 

我還錯過了444和8032這兩個小票,444先施表行是代理瑞士高檔手錶的小公司,可能因為代碼太難聽,關注的人很少,但這票我曾在前年買入後一天賺100%。我打過多次電話到公司,但管理層明顯不願意面對小股東披露一些信息,今年初這票又跌回到了1塊以下,我很想像前年那樣一天賺1倍,但考慮到這票的信披問題,最終沒有買。2月份底,444公告變更大股東,收購價2.12元/股,再次上演一天翻一倍行情,它最高曾衝過3元。

 

8032非凡中國我以前也寫過分析,兩年前李寧曾想把2331注入8032,但被聯交所否決。今年他舊事再提,估計成功的概率較高。在8032和2331同時停牌的時候,我就曾猜測這兩者之間可能會有關聯動作,復牌那天是早上6點多出的公告,我8點半以後才注意到,等我看完公告並做出評估時,已經接近開盤,我發了微博說估計李寧是想用8032做為控股平台間接控制2331,同時在未來股價好的時候,通過減持8032來變相退出2331,由於當時2331的股價很低,而8032的股價相對更低,所以這利好8032。但我對自己的分析還是不夠自信,沒有追高買入8032,那會我手上正好有點2331,那天8032最高漲幅超過了100%。

 

這種事件推動型的股票,今年唯一讓我勉強抓到的是874廣州藥業,但我分析874時已經有點晚,我寫了《王老吉的前世今生與廣州藥業的簡單估值》,認為它有一輪價值重估行情,我10.56港幣追入,預期的目標價是20元,有一天它曾漲到19.6元,那天我正好出差在外,沒來得及拋售,後來我認為重估行情已經完成,廣藥管理層的表現不如加多寶,股價短期已經不具備大幅上漲潛力,最終被迫在14.65元拋掉,坐了半輪過山車。

 

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看全部港股的財報,特意有學習瞭解借殼重組私有化之類的特殊事項。我可以一天看上千頁紙的公告,甚至可以半小時看完幾十頁紙的收購事項並給出估值和買賣結論,就像8032那樣,這個市場上看得比我快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我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圈,而別人擁有的能力圈也很可能是我所沒有的。

 

在繼續關注以前學習瞭解過的銀行、風電和能源等行業後,2012年我看了地產、基礎建設、節能環保、百貨、電影等行業的一些資料,我發現要瞭解一個行業的發展態勢和競爭格局等基礎知識並不難,花半個月的時間看資料應該足夠了。而要瞭解一個企業的生意模式則更容易,但要對企業的未來做非常確定的判斷就很難了,我也終於明白,確定性才是投資操作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賠率只是次要的,確定性大時下注是投資,確定性小時下注是賭博,這個確定性,除了空間,還包括了時間。

 

持倉分析

 

銀行

A股我賺到錢的主要是招行,年初12.72拋掉,年末10.38買回;另外幾個略有盈利的是年初24.4元拋掉的宇通客車,年末抄底買入的合肥百貨和江鈴汽車。虧損最多的是一汽轎車,至今仍然虧損20%;另一個是偉星股份,虧18%割肉出局。中間還曾持有過蘇寧電器、中國平安、九陽股份、申能股份,都沒賺到錢。

 

我曾寫了十來篇《銀行畸形增長不可持續》相關的帖子,很多人誤以為我看空甚至做空銀行股,我從沒做過空,事實上我是做多思維過重。我說銀行畸形增長不可持續,指的是銀行業的盈利現狀和持續增長的趨勢畸形不可持續,但股票投資並不只是做行業及公司分析,因為股票投資有個價格問題,芒格只是說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沒說什麼價格都可以買。同樣,如果公司普通,但價格足夠低廉,並且短時間內公司能平穩發展,那麼用低廉的價格買入普通的公司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尤其在市場趨勢向好的時候。

 

我在2011年寫銀行畸形增長的相關帖子時,我持有招商銀行,2012年初拋掉招商的同時我有買入中國平安,到年底銀行股啟動前我又再次換了回來,我拋掉中國平安主要是因為正大集團入股問題,我不確定是風險轉移還是風險消除。也就是說我一直都有銀行股,並且還是重倉的。我確實是長期看空銀行股的,但中短期我並不看空,2012年下半年時,我的觀點開始轉為長空短多,我的文章和回貼裡都有提及到。


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唱空自己持有的股,甚至像雨潤食品這樣持股打假,似乎有點精神分裂。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不想自己患斯德哥爾摩症,或者說想避免出現稟賦效應,這種病症的影響會是災難性的,特別是在股價表現助力自己的情況下。

 

12月初我在鳳凰衛視的節目《A股在明年反彈後將長期低迷》裡,表達了A股中短期看多長期看空的觀點,沒想到接下來的一週A股就放量上漲,在判斷A股中級反彈應該是非常確定後,我追買了HK2822的認購權證2156721460目前A50對應的前10大權重分別是: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貴州茅台、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萬科、中信證券和五糧液,這前10大權重股合計佔48.79%,其中7家金融股佔了37%。這兩隻權證的槓桿分別是3倍和7倍,相當於把我A股的倉位放大到了200%,其中金融股佔到100%左右。

 

09年全倉炒權證,導致港股賬戶虧到只剩200港幣,差點自殺。我對窩輪的理解應該不會比一般人差,常同一些國內的窩輪高手和發行商學習,看過匯豐這種發行商的財報和《泥鴿靶》這種揭露衍生品的書籍,我相信自己現在所掌握的窩輪知識,最後會幫我把曾經虧損的錢連本帶利賺回來。有人說我這是賭徒心理,老想著扳本,我自己認為是哪裡跌倒了,就應該在哪裡爬起來。失敗會讓我牢記哪些錯誤不能再犯,哪些路不能再走,但也告訴了我哪些機會可以抓住。

 

百貨

我在寫《我對價值來源的理解—駁李劍先生論零售業無競爭優勢》時,還沒有買入合肥百貨和廣州友誼,年初接歲寶百貨的飛刀,主要是貪價格便宜,我把它當權證在看,結果買後第三天就停牌了,那時對歲寶百貨的大股東沒有調查瞭解,下手太過倉促,以後堅決不買上市不足3年的港股民企了,尤其是大股東有誠信問題或是善於資本運作的,一律迴避。

 

百貨股我在《歲寶百貨-錢多引來的危機》有做簡單的分析,買入合肥百貨和廣州友誼,是因為它們的收入和利潤仍在增長,特別是合肥百貨。這兩個票的負債率低,手持現金多,一半的店舖是自有物業,受租金上漲的壓力小,近幾年新開的店基本都是購物中心,舊店也有對品類進行調整,增加了服務體驗類的面積,降低了受網店衝擊大的電器類面積。合肥百貨是過去幾年最牛的百貨股,目前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整體比廣州友誼好,後者主要特別是經營穩健,分紅多,週息率4%以上,適合防守。

 

上半年我曾短暫投機過蘇寧電器,在定增確定前拋掉了,略有盈利。不看好蘇寧的主要原因是資本支出持續擴大,資產周轉率下降,成本費用增加,收入受電商衝擊大,我覺得它一年半載沒有上漲的空間,迴避是最好的選擇。後來我發現蘇寧的資本支出很可疑,猜測它與大股東自有的商業地產有某種關聯,所以這票現在更不想碰了。

 

汽車

江鈴汽車是A股少有的好公司,對投資者的回報,肯定可以排到前20名,其現金流水平甚至是前10名,汽車股第1名。它10月份的產銷數據有大幅好轉,江鈴的三季度業績不好與幾款在研發新車的費用計入有較大關係,從產銷數據來看,4季度的業績應該能重回升勢。

 

過早的介入一汽轎車是今年最大的敗筆,我在寫《一汽轎車-糟糕財報下暗藏的套利機會》時,知道自己的邏輯有漏洞,就是一汽轎車的下跌空間和整體上市時間不能確定,但那時一是自己臆想下半年就會整體上市,二是暫時沒有物色到比較確定的好標的,賬戶上留著現金難受,衝動之下就重倉殺入了,在下跌一成時我已經明白自己犯了大錯,但心存僥倖和心有不甘,最終導致虧損50%並使得整個A股虧損近15%,看來我的投資體系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我對汽車業一直抱有興趣,年初我曾持有宇通客車,後來它出了個噁心的股權激勵方案,我曾撰文批判過,它最近幾個月的產銷數據也很平庸,我認為股價暫時沒有大幅上漲的空間。

 

能源

最後一個持倉A股中國神華,我買它主要是為了加強組合的防守,神華的特點是現金多負債低,七分煤三分電,業績每年小幅增長,ROE穩步提升到20%以上,這票是個能跑贏GDP的好煙蒂。

 

比中國神華更適合防守的是申能股份,現金多到上市公司回購了10億元流通股,申能有天然氣和電力兩大業務,略有成長性。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兩票比很多人鍾愛的大秦鐵路要好,大秦鐵路的缺點是有個窮爸爸,一想到鐵道部2萬多億的債務,你就對它提不起興趣了。

 

醫藥

港股持倉中的第一權重是8058羅欣藥業,倉位已經高到觸及我投資體系設定的極限。8058的資本運作很不如人意,所以估值一直得不到市場認同,現在他們要轉板,如果板轉成功,可能會好一點。這公司的現金流是我所見公司中最強勁的,在同時擴建兩個新廠,產能擴大一倍的情況下,不增發不貸款,並且現金還多了幾億,資產裡大部分是現金,確實是太牛了。過去7年,除了20112012年利潤增長只有一二成外,其餘年份複利在50%以上。因為過去兩年抗生素行業受打擊很大,建設新工廠和第三終端對利潤也有影響,我想2013年在兩個新廠投產後,利潤很可能會高增長,如果增長50%EPS1.5港幣的話,股價漲到20塊,也就13PE而已。

 

我有6個不同地方的網友去過羅欣工廠,包括一個內部審計和當地村委的會計,也加了兩個羅欣的QQ群,同一線的職員聊了一下,大家的評價整體還是很正面的,公司主要的問題集中在老闆對底層員工太小氣,成本控制太嚴,經營保守,缺魄力,沒有重磅藥。

 

體育服裝

買入3818中國動向,主要是因為股價太便宜了,這公司在扣除全部負債後,每股淨現金仍有1.2港幣,遠超過年中最低價格0.575元,也仍然超過目前的市價。它手持的現金每年收利息高達2億人民幣,折EPS0.05元,也就是說,單是銀行利息收入,就能支撐股價了。

 

陳義紅當年在李寧手下打工,一年多時間把KAPPA運作上市,身價從三千多萬飆升到一百多億,這種資本運作能力在中國能算是大神級了。也正因為這樣,3818賬上躺著的50億現金始終讓小股東不放心,小打小鬧入股阿里巴巴毫無驚豔可言,高位入股麥考林則完全是一大錯誤,好在只有2億多元,還不至於傷筋動骨。考慮到38184%以上的存款利率和70%的分紅比例,以及陳義紅在《創業家》上的《反思服裝業》,暫時可以定為這筆錢是安全的。

 

文化傳媒

811新華文軒是我31號買的,年中還曾短暫持有過幾個月。作為受文化產業振興政策鼓勵的四川新華書店,不到7倍的PE0.8倍的PB9%的分紅收率益,怎麼看都不貴。湯財有質疑過811玩財技,但我認為811主要動作是拋售與傳媒出版不相關的業務,並且它是國企,所以應該問題不大。很早以前我曾聽說811想回A股上市,回A估值至少得番一倍以上才合理,在看到公司公告回A上市的計劃後,我果斷追入。

 

風電

956新天綠色能源我拿了近2年,我關注風電行業4年,見證了初期的瘋狂炒作和如今的避之不及,對比今年的岩頁氣,我深深感受到了市場先生的不理性。前不久我致電956的董秘,對方一聽我的介紹,就問我是不是喜歡寫博客的那個,說我關於956的博文影響太大,讓他的信披工作有壓力,要我別再寫相關的文章了,之後他回答我問題時很不爽快,其實我從來都不問業績之類的敏感數據,我只是根據經營情況來推算一下業績而已。唉,個股的博文不好寫啊。風電運營這兩年天災人禍,956相對而言是行業內最穩健的票了,我相信2013年市場估值會提升的。

 

IT

今年IT行業有不少牛股,年初曾有多位股友向我推薦3336巨騰國際,我偷懶一直沒去研究,這票從不到1塊錢漲到近4塊,超級牛股。822嘉瑞國際,這公司和我工作的地方很近,有一回我和集團主席參加政府的一個會議,因為他發言提的都是要解決的困難,我還以為公司情況不怎麼樣,結果這票從0.5元漲到1.5元,真是失之交臂啊。

 

軟件股裡最先看到上漲的是299中訊軟件和777網龍,股友向我推薦777的時候,我覺得沒有3888金山軟件穩健,最後我選擇買入金山,浮盈不到70%,而777最高昇到3倍。買入和持有金山的原因是這票經營和財務都穩健,2012年業績出現反轉跡象,逐季增長,不爽的地方是現在搞得比360還要流氓,等賺完這一波我就走人,不能長期和流氓打交道。

 

得與失

 

因為興趣廣泛而又對個股的研究不夠深入,我的持倉顯得很分散,操作次數也比較多,估計換手率達到200%以上。分倉和頻繁交易看似可以降低組合風險,但這就像持續不斷的小注賭博一樣,只是短暫的轉移風險而不能降低風險,要降低風險,只能加強研究瞭解,想辦法提高判斷的確定性。就像凱利公式說明的那樣,倉位=贏的概率-輸的概率/賠率,也就是說,決定倉位的主要部分在贏的概率,賠率(即盈利大小)的變化對結果的影響較小。

 

今年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事件是質疑1068雨潤食品財務造假,在6月份底接受雪球文字訪談前,年初我已經發表過《雨潤食品疑粉飾財報》的文章,而2011年的文章則以正面看多為主,6月底的訪談能引起轟動是一個偶然,大概是被做空機構趁機利用了一下而已。不過,在此之前我確實已經通過1068認識了一大批投資人士。因為自己持有1068,所以我一直不斷的搜索信息,進行研究分析,儘管這股票我虧了錢,但我贏得了很多的朋友,也算是種瓜得了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雨潤事件後,我看了《窮查理寶典》,然後又按芒格的推薦逐一閱讀那19本書(還沒看完),我特別讀了幾本與心理學有關的書,受益匪淺。《窮查理寶典》這書非常好,我若是早幾年讀就好了,對我而言,它比《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以及林奇、費雪的書好很多,當然這可能和我個人的經歷、能力有些關係。

 

12月份發生的茅台塑化劑事件也很有意義,在我拉水晶皇加入雪球網後,我基本全程見證了這個事的發展過程,塑化劑事件讓我重溫了芒格先生的《人類誤判心理學》,理論聯繫實際來得真是時候。

 

雨潤事件讓我在股票網絡圈內開始小有名氣,而塑化劑事件讓我看到了很多價值投資名人為了唱多持倉股票,不惜拔掉自己的羽毛。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聲譽,應該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財富,在投資界可能尤其如此,珍惜它可以得到免費的槓桿,糟蹋它最終會身敗名裂。我想,人品不行,投資成不了大氣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9

第一季度小結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5h6.html
今年第一季度最終盈利僅1.3%,雖然早已預期,但結果出來還是有多少不快。其中美股、港股、A股都是虧損的,僅B股盈利,唯已不再持有股票。港股持倉1357.57萬港元,A股折合481.88萬港元,美股折合250.41萬港元,手頭待投資現金187.9萬港元,除淨未收股息3.9萬元,本季末結餘為2281.66萬港元,比去年底增長約30萬元。
剛好相當於去年末期被取走作為私人消費的錢,什麼意思?第一季度小结

今年至今港股的指數雖然是下跌的,但還是有大量的小型股不斷創出新高,反而低估值的大盤股表現一直不如理想,有點失望。

膽子小怕虧損又想賺大錢,該怎麼辦?幾個月以來一直不斷想作出一些改變,但是一想到人多的地方少去,又卻步了。現在能夠做的事情還是很少,耐心等待小型股暴跌的時機出現,看看有沒有換馬的機會是我唯一可做的。

第一季度小结

第一季度小结

第一季度小结

第一季度小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21

2013上半年投資小結:回顧我的投資第一步 清風徐來

http://xueqiu.com/6102693596/24281163
2013年上半年標普500收益大概是16%(含分紅),我的帳戶上半年的收益超過65%,真是不可思議。我的合夥人扣除我的分成後,收益是46%左右。從2009年元旦到2013年6月,標普500收益是100%(含分紅)左右,我的帳戶收益是27倍左右。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萬事萬物皆有因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我似乎命中注定會成為一個投資家。聽老人講,我出生的村子是陶朱公歸隱的地方,扼東西南北交通要道,春秋時期就是一個外匯交易中心,各地商人在此交換貨幣。我剛出生,愛哭,只有一個人抱我不哭,他是村子裡面唯一的會計,負責編制生產隊的財務報表。我在一歲的時候抓周,看看將來我適合做什麼工作,有四個圖片,一個是愛迪生,代表工程師,一個是徐達,代表當兵,一個是貝多芬,代表老師,一個是達爾文,代表科學家,我對這四個卡片視若無物,步履蹣跚地走到書架旁,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書,封面上赫然三個大字,資本論。87年我上了高中,忽然有一天,有個同學慌慌張張跑過來,告訴我他忽覺人生暗淡,我安慰他說,你不要驚慌,現在是人生低點,以後只有向上了,該同學欣然而去。我做好事無數,唯獨這個場景留在我的記憶中,我百思不解,搞投資了後,我無意翻看過去的日記,猛一激靈,才意識那天華爾街崩盤,市場一天跌了25%,我當時的淡定,正好應了一句老話: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哎,我從事投資工作,都是天意、天意啊。

以上當然都是杜撰。不過和小學課本比起來,這些杜撰實在算不了什麼。小學語文裡面說,紅軍飛奪瀘定橋,衝破敵人的層層阻撓,北上抗日去了。且不說飛奪瀘定橋本身是虛構的一個故事,我看到最後一句,差點笑出聲來,於是發誓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

我出生在魯中半島的一個普通的村子裡,明朝祖上從大槐樹遷移到此地,到我已經是20多代了。村子四週一馬平川,村前有河蜿蜒西流,如果天晴,南望可以看到連綿的孤山,天藍山黛,窿蓋四野,孤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第一次讀到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孤山)。我小時候的生活平靜而悠長,雖然家境不很富裕,卻也衣食無憂,沒有什麼磕絆,慢慢長大了。我開始上學,不甚用功,成績到也很好。我極端喜歡看書,閱讀一切可以遇到的書,從文學到歷史,從藝術到哲學,就這麼信馬由韁,一直讀。高中時候,我偶爾讀到一本書,科技史,講述那些激動人心的物理髮現,讓我眼界大開,有一次問了物理老師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有些物理定律是通過推理來證明的,有些是通過實驗來證明的,能不能把實驗證明的定律也通過推理來證明。當時我很懶散,覺得做實驗收集數據來驗證某些定理,太麻煩,如果推理能解決問題,何必費那麼多的勁去擺弄儀器。物理老師敷衍了幾句,顧左右而言它了。等我上大學才明白,這是一個及其深奧的問題,一般老師根本回答不了,人類歷史上頂尖的智慧人物,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過這個問題,比如笛卡兒、休謨、希爾伯特、波普爾、哥德爾等,即使我只明白了皮毛,他們那些精妙的見解,還是讓我如沐春風。

是的,我上大學了,重慶大學,而且是跳級考上的,在那熱火朝天的革命歲月,89年,我開始了快樂的大學生活。我對專業課程似乎缺少興趣,只對那些抽象的課程情有獨鍾,比如數學、物理、歷史等。業餘時間我繼續漫無目的地閱讀,大學給了我充足的時間,外加一個龐大的圖書館。在我略有瞭解的哲學家中,波普爾對我的影響很大,一個結論不能證實,只能證偽,這個對我簡直是「醍醐灌頂」。市場人士每天在喋喋不休講明天股市會漲還是跌,但是他們的結論大都很油滑,兩面討好,不容易「證偽」,所以我從來不浪費我的時間,去聽他們的誇誇其談。哥德爾對我影響也很大,有些命題在公理系統內不能判斷真偽,這個對我真是「當頭棒喝」。等到畢業前,我忽然發現,坐以論道3年,我什麼具體的工作也幹不了,於是,我一發狠,又考上了清華的研究生。在清華我悶悶不樂,混重大易,混清華難,還好,我跌跌撞撞畢了業。畢業後我本來計劃出國唸書,申請了幾個長春藤的哲學(philosophy)專業,但是估計我的好運氣都用光了,竟然沒有大學錄取我。後來03年夏天,我到劍橋大學讀MBA一年,我還在惦記著讀哲學,研究過哲學系的招生要求,但是因為被瑣事所困,放棄了。我在劍橋昏昏噩噩,一直以混文憑為己任,——我大概只是喜歡生活在一個古老大學城的感覺,學業的事情就先放一邊了。個人覺得,劍橋不怎麼難為學生,那麼辛苦地考進來,不願意學就算了,老師也不逼迫你,不像清華,搞得人雞飛狗跳。我猜或許正是劍橋獨有的「寬鬆」,讓天才得以創造出非凡的成就,不像清華,刻意把天才培養成政治局委員。此後在2010年,我又申請過一次哲學/神學,因為GRE成績早已過期,作罷。

1996年研究生畢業,第一份工作讓我啼笑皆非:寫程序。我對很多的事情感興趣,除了計算機,現在竟然要靠這個為生,真是沒有天理。車到山前必有路,我暗自安慰自己,先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吧,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此後一路努力,竟然在職場小有成就,前後成為兩家財富500強中國區的IT負責人。既然是中國區的IT負責人,就要開亞太地區的會,2008年年會在香港,於是我順便在香港花旗銀行開了一個戶頭,從此可以買賣美股。

我第一筆投資發生在2008年的一月份,買入的是大名鼎鼎的E*TRADE,幾天後賣出,大概賺了2000美元,利潤率15%~20%,細節實在忘記了,但是我卻牢牢記住了手續費:當時使用的是花旗香港的賬戶,手續費30美元,買入賣出雙邊收取。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買賣過任何股票,從來沒有任何的投資活動,第一筆投資竟然是買賣美國公司的股票,真讓人感慨。可是,就像麻壇諺語所說的,「千刀萬剮,不胡頭一把」,初次交易的快速盈利,給我帶來了悲慘的2008:到年底結算,我的本金損失了大概65%。我坐不住了,在2008年年底,開始拚命地讀書,嚴肅地研究股票和投資,並且在2009年的1月份把剩餘的資金轉移到一個折扣券商,手續費降為6.95美元。

大概在2009年春節,我仔細學習了《證券分析》和《巴菲特給股東的信》,感覺豁然開朗,真正明白了什麼是普通股投資。雖然前者有些難,後者翻譯得非常糟糕,但是這兩本書是最好的投資著作之一,可能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投資著作。然而,如果我原來對會計不熟悉,沒有研究過財務報告,也很難對投資有感覺。作為IT項目經理,我實施過企業的財務、採購、庫存、銷售等系統,在實施系統的時候,自學過會計,也和財務經理一起用EXCEL計算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等,這種事情,估計沒有幾個分析員做過。我研究生的課題,居然和股市預測也有些關係,當時我的課題是腦電信號處理,有多維的數據輸入,在噪聲很大的情況下,辨識某種波形,然後預測某些事件會不會發生,在此過程中,我研究過各種預測的模型,從傅立葉分析到小波變換,從神經網絡到分型處理,看過不少的文獻,這種經驗對理解股市「技術分析」(所以我從來不相信這個),和各種量化投資模型,似乎也有幫助。另外,我的MBA教育,和我對哲學、歷史等的興趣和閱讀,忽然在這個時候閃光起來,奇妙地幫助了我的投資。如果不是回頭看,我實在不會預料倒那麼多年前,純粹為了好奇和興趣而讀的書,會幫助我賺錢。

在2009年3月,我開始使用槓桿買入,——那時候我剛剛知道什麼是槓桿,花旗銀行的帳戶不能使用槓桿,新的折扣券商提供融資服務。這種在幾乎最低點、市場哀鴻遍野的時候,槓桿買入的勇氣,純粹是天生的一種才能。利用2009年市場大幅反彈,我積累了初步的資本(仍然很少),從2010年起,我就專業從事投資了。

回首往事,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會以投資為生,而且,我對這事還挺有熱情,外加非常好的收益。我小的時候,覺得有價值的工作是老師、醫生或者科學家,交易股票是二流子做的事,當時我還有些困惑,為什麼國家不把股市禁掉,股市可不是好東西,讓人投機,不勞而獲,不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我在劍橋念MBA的時候,似乎還是持這種觀點。後來閱歷增長了,才知道股票交易很有用,不僅是對自己,對社會也是。現在我覺得股市是偉大的發明,價值堪比宗教,是一股推動人類走向文明的力量。我還更進一步,覺得刨除股市交易的社會價值,單純賺錢本身就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努力賺錢養家,只要不違法,都值得大家肅然起敬,不管這事多麼卑微或者無關緊要。順便,如果還有人覺得宗教是精神鴉片,愚弄大眾,應該被唯物主義者徹底清算,那麼這些人還和我年輕的時候差不多,有待啟蒙。

有些道理,似乎到了四十歲才明白,而且,是忽然明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036

對金山董事長雷軍的研究做下一個小結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5356777
$金山軟件(03888)$ 關於對金山軟件雷軍的研究,是到了做一下小結的時候了。我們先來聽聽,雷軍是如何給互聯網做總結性發炎的:

1.  互聯網是一種觀念。

2.  互聯網思想的核心是「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

3.  用互聯網思想做任何事情事半功倍。

雷軍的粉絲很多,他是他們的米粉之王。還好,還不是人王,更不是法王了。當然現在是末法時代,「法王」假的太多,真的沒有幾個的。但雷軍絕對是真的「米粉之王」,將來還會是「金粉之王」。

既然他不是法王,我就能說上幾句了。雷軍的互聯網思想是有問題的。我上篇說他是通才,是客氣了點,他的確是通才的,但他十竅通了九竅,已經很不簡單了。哪一個竅沒有通呢?就是沒有放下我自己,這一竅沒有通。所以,他說的互聯網思想也好,互聯網精神也好,只是他自己的互聯網思想,還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想。準確地說,雷軍的互聯網觀念和思想,是他做互聯網產品的觀念和思想。如果從做產品的角度,他現在是對的,以後對不對,不知道。不究竟嗎。

我是把牛吹了半天,那真正的互聯網是什麼呢?我口氣大點,但我說的話,你們,包括雷軍都是推不倒的。 互聯網是一個世界,是一個與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並存的真實不虛的世界。這才是互聯網的全部,也是互聯網的本質。這個本質根本的問題上,國家這個人王就比「米粉之王」看得清楚看得遠了。最新的工信部關於4G網絡的發言,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把網絡應用,從現在娛樂為主,向衣食住行、遠程教育等等方向發展」。為什麼國家要把網絡寬帶作為公共基礎設施;為什麼寬帶網絡的發展被第一次地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這些大家要思考。雷軍同學更要思考。

我是吹牛講故事的,大家誰還看不到我講的這些虛得不能再虛的東西哈。關鍵是如何做,從哪裡做起。雷軍當然也能看到他可以看到的,他也找到了他可以做起的地方。雖然思想遠不究竟,境界也不是太高,但對做好當下的互聯網產品,他是沒有問題的。大家不要被什麼「雷布斯」騙了,雷軍就是雷軍,他不可能會是JOBS,雷軍只用了JOBS一點點的東西,而且僅限於營銷上的。 雷軍也許明白,JOBS的思想來自於東方文化。而現在,人類歷史上最究竟的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要懂得去學習,更要懂得學習了還要能升起智慧開悟,然後要會運用在具體的工作中和你的人生裡。伴隨你人生的全部旅程,不是物質上的金錢,而是精神上的東西,是文化上的東西。雷軍不愛錢,但他放著中國文化不用,就真的是太可惜了。不學這個,要超越JOBS是不可能的。其實JOBS也只是學了東方文化的一點皮毛而已,雷軍你還有希望……千萬IT人,認識到這點上去了,希望也是大大滴哈。 就我沒有希望,因為我不懂IT技術,也不懂互聯網,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吹牛講故事的。上面講的故事,大家聽聽就算了,不要當真哈,當真你上了我的當,我可不管賠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39

比亞迪&永輝超市國慶微調研小結 nanlaifeng

http://xueqiu.com/1524799940/25519695
首先聲名一下:
1、標題是「
調研」,也可以說是公司的極小樣本體驗,沒見董秘、未到總部,只是記錄自己當時的一些主觀感受,說是消費體驗也說得過。衝著「調研」二字來的同學肯定要失望,請諒解。
2、本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看看,雖然儘量本著客觀公正的眼光去探尋一些東西,但難免有主觀偏見。如果要做投資決策,還需要更多的案頭工作,和理性分析。
3、本人暫未持有這兩家公司的任何頭寸,僅僅也只是在初步考察期。


先吐個槽,@雪球 只能上傳低於2M的圖片,發個貼還要改圖片,不容易啊~
趁國慶閒來無事,去微調研了下最近關注的兩個上市公司:比亞迪、永輝超市。

因為樣本點極少,而且調研經驗有限,難免以偏概全,管中窺豹,所以只有模糊的感性認識,僅供參考。

1、$比亞迪(SZ002594)$成都某4S店
出門前功課做得不到家,結果比亞迪的店真難找,百度地圖也不靠譜,連到三個地方都撲了空——基本都是據說之前那地兒是有BYD的店,但都拆了,估計還是前些年擴張過快的後遺症。最後只好查byd官網,終於給找到一家。按官網顯示,思銳在成都貌似只有兩家店有賣,我們到的是其中之一。

店員號稱是四川地區最大的比亞迪4S店,思銳上市的時候基本是全國最早拿到車的……不過店面的位置和裝修實在是馬馬虎虎~

廢話少說,先來看看BYD現在的幾款主力車型
查看原圖                                             看起來還將就的速銳

查看原圖                                                還算大氣的S6

查看原圖                                           拆掉保險槓和前臉的S6


查看原圖                                            本次考察的重點思銳


查看原圖                                                        思銳尾部


查看原圖                                                     內飾

查看原圖          儀表盤上面那個黑框可以翻起來,傳說中的主動夜視儀的顯示頻


查看原圖                                                  來張正面照

總的說來思銳給我的感覺很好,B級車裡面絕對算是性價比很高了,動力不錯,各種電子設備和新功能配置也很亮眼(我今天之前基本上是汽車盲,不知道遠程發動、遠程開空調、BYD云服務這些東東算不算很高端大氣了?),總之如果不是很在意品牌的話,「思銳」算是優質選擇了,國產自有品牌B級車銷量第一還是很說明問題。

可惜店員說因為國慶原因,沒有車給我們試駕,只是在原地點火試了下速銳(發動機系統和思銳基本一致),好像噪音有點大,店員解釋說缸內直噴都這樣?(我是汽車外行,沒太懂是啥意思,也不知道這裡記錯了沒~)

另外一款最近市場很關注的「秦」,沒有樣品陳列,也沒有任何宣傳,店員說還不知道正式上市後他們會不會賣……

發現的問題:車的質量和技術水準不錯(至少從第一感官來說),但BYD的營銷實在比較差勁了,據說BYD還有三張銷售網,好像互不統屬,有點亂的樣子。因為歷史原因,以及宣傳營銷不得力,BYD目前給人的印象仍然是一個低端品牌,和公司想極力塑造的現代、環保、高科技形象相去甚遠。

「秦」的上市屢次推遲,從暴出的數據和網友試駕情況來看,也是很吸引眼球,可以說釣足了大夥胃口,市場預期很好,最近接著太陽能板塊反彈的大勢,BYD股價也漲了不少。但如果想要「秦」的銷售達到預期甚至超越預期,對得起「秦」這個霸氣的品牌,一舉扭轉BYD品牌在國人心目中低端不入流的印象,一舉樹立「高大上」、「現代、環保、創新、時尚」的嶄新品牌形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屌絲逆襲仍需努力。

個人覺得,因為大家對秦的期待很高,BYD也做了很多預熱,不如借此機會,啟用新的標識和品牌系統,未來BYD可以覆蓋中低檔產品線;「秦」、「唐」這樣的大氣有內涵的去涵蓋高端產品。從各種渠道瞭解到的BYD的領路人王傳福都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技術狂」,再加上管理也不差,有點Steve Jobs和Elon Musk的意思,如果能彌補營銷短板、重視消費者體驗,或許BYD真能複製蘋果和特斯拉的傳奇。
2、$永輝超市(SH601933)$ 成都溫成江店
還是先上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進門就是生鮮區,第一印象很好。生鮮區比一般家樂福之類的超市都大,品種很多,看樣子也蠻新鮮的,應該是已經形成了「賣得好——周轉快——品相新鮮——賣得好」的正反饋循環。價格整體上和其它超市倒是沒有特別大的區別,比傳統的集貿市場還略有劣勢。人頭攢動的景象,也表明了永輝生鮮大王的美譽不是白給的~
聽到有員工在說,要抓緊把時間相對較長的蔬果盡快賣出去,見微知著,管理和員工主人翁精神似乎還說的過去。
另外一樓也有低糖、無糖食品,進口葡萄酒,牛奶及奶製品等不同區塊,各處基本上人流量都很大,總之一樓的生鮮食品區是各種滿意。

一到二樓,一下子反差比較大,基本沒什麼人,見下面兩張照片。二樓面積和一樓相當,主要是販賣服裝、日化、兒童玩具、小家電等,沒什麼特點,和其它超市沒什麼區別。看樣子大多數人都是一樓購物完成就直接結賬離開了,導致二樓的賣場有點浪費了。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問題和分析:

從永輝的經營看,最初應該是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進入超市零售業的切入點,也經過自己的努力發展形成了聞名的「生鮮」特色。不出意外的話,其公司戰略應該是利用生鮮上的優勢形成品牌和顧客粘性,然後逐漸將顧客引流自其它高毛利、低風險產品(常識上講,生鮮是一個低毛利、易損易壞高風險的品類)的銷售上。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大概主要是因為目標客戶不一致,和對百姓購買習慣的分析還不夠透徹。簡單的說,購買生鮮產品的主要客群是家庭主婦或者老人,因為要趕著回家準備一日三餐,多半不會在超市做過多停留,同時其對相對大件商品的購買力和決策權都比較弱;從消費習慣來講,一般很少說去買個菜再順路去買點電器什麼的,相反倒是有可能。以上諸多原因導致其二樓坪效很低,也拉低整個超市的盈利能力,如果永輝全國各地的店都是這樣設置的話,可能其坪效提升的空間就非常有效了,只能走不斷在新的地方開新店的外延式擴張的路子,這樣對其股票的估值提升相對會小一些。

我個人以為,永輝如果利用在生鮮領域的先發和目前已有的名聲、品牌優勢,專注於生鮮、食品,逐漸擴張到高端品牌食品、無公害綠色蔬果等領域來提高毛利和坪效是否是更好的戰略安排?這樣二樓可以僅保留少數日化等專櫃,其餘都可以用來陳列高端品牌食品、生鮮、蔬果。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提高,平時購買普通生鮮時偶爾多花點錢買點「綠色」食品,這樣的引流是否更有效?當然我只是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提出的思考,如果永輝能定位於中國高端食品、生鮮(如果形成品牌生鮮,也無懼網購衝擊)零售渠道第一股,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值,從而達到「戴維斯雙擊」的效果……

整體印象,兩個公司都很有特色,但離偉大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改進,不宜過分樂觀,買入還是需要謹慎,給予足夠的安全邊際。

以上,僅是今天極不專業「微調研」的小總結,供大夥參考,也是自己的一個記錄。

PS:自從接受價值投資理念以來,逛街也變得有趣多了,這是意外收穫,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0

入市小結 等待與希望

http://xueqiu.com/2407935321/26417074
1.心太急。初始總怕錯過賺錢的機會,看好一隻股票,就想出手買入。前兩次交易都是按前一天的收盤價報價的,急不可耐。其實市場總是有機會的,錯過一隻股票,還有其它的值得投資,關鍵是股價相對便宜,且未來有上漲的空間(價值回歸或價值成長)。盲目追高可能會導致盈利減少或增加虧損概率。

2.基本面分析嚴重不足。原本就沒學過經濟學,對宏觀和微觀的經濟都不夠瞭解,對公司的財務知識也嚴重匱乏。由於對公司的基本面缺乏研究,導致對持倉股票的信心不足。目前只能跟在大拿後面,在大拿吃肉的時候喝點湯。

3.心態不穩。上班的時候,有事沒事就看看行情。漲的時候,心花怒放;跌的時候,心灰意冷。心態不穩,除了影響操作之外,更是影響工作。

4.期望太高。剛入股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年翻倍,買入的也已小盤股等比較容易大漲(也容易跌)的為主。每天收盤後都在,今天漲3%,每天都漲3%,多少天可以翻倍等。後來才知道投資應以安全為主,引入安全邊際的概念。

5.心浮氣躁。看到大漲的股票,老是在想:為什麼我的股票就不漲停呢?為什麼我就沒有持有漲停的那隻股票呢?

6.自制力不足。定好買入和賣出價位後,不能按紀律執行。這價位老是跟著當天的漲跌變化,不能堅持自己的目標。

7.倉位管理不善。剛開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滿倉操作,持倉股票大跌的時候,恨不得融資加倉。沒有融資,只能等待「出糧」那天的到來,好歹加一點倉位,拉低持倉成本。

今後一年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習改善:

1.保持良好的心態。投資的第一目標不是賺錢,而是不虧錢。只要能保證不虧錢,你就能賺錢,並且在市場上活下去,感受複利的威力。既然選擇了中長期的價值投資為目標,就不要太在意短期一城一池的得失。

2.關注時政要事,學習經濟學的基礎知識,以加強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3.提高自制力。確定目標價後,如果基本面沒有改變,不要因為當前股價的波動而改變自己的目標。寧可錯過,不可錯買(賣)。

4.嚴格實施倉位管理策略。在大部分時間內,將倉位控制在50%~80%之間,看好當前的市場時,將倉位提高到80%左右,看空當前市場時,降低倉位到50%以下。當然這也很當前是否有合適標的相關。除非有極度低估的機會,別輕易放棄持有現金的機會。

5.安全邊際的學習。學會怎麼根據公司當前的狀況,以及對未來合理的預測,確定該公司安全邊際的範圍。堅決不參與沒有安全邊際的公司。

很多人說,只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牛熊輪迴,投資者才能變得比較成熟。前路漫漫,我不知道牛市及熊市什麼時候到來,我能做的是:不斷學習、認真總結、積累經驗,迎接牛市或者熊市的到來。

「當你追求卓越,成功就會隨之而來。」同樣,當你追求價值,收益就會隨之而來。

雪球的能人很多,謝謝各位的指點和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