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脫硬入軟:硬件必須死——小米電視發佈的一點感想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5116945
一、小米在下一盤大棋
首先是一個問題,小米為什麼值100億美金?

前一段小米手機啟動融資,估值100億美金,我本能的以為是二級市場創業板泡沫蔓延到了一級市場,給一家手機製造商市夢率估值。因為現在的手機市場,除了三星、蘋果和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沒有哪家手機業務能超過100億美元。

很多雪友把小米定義為一家薄利多銷的低成本大規模製造業公司,現在看,確實是大錯特錯了。這不是小米這盤棋的棋路,雷軍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今天小米發佈小米電視,我重新開始認真思考小米的故事,傾聽雷軍的聲音。雷軍反覆給投資人講的故事是,小米不是一家手機製造商,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雷軍強調,小米最重要的創新是「軟件+硬件+互聯網」的鐵人三項模式。

大家明白了吧?小米在下一盤很大的棋。PE對小米的估值是按照騰訊、阿里、奇虎來估值的,小米本質上是想做一個平台。小米手機以微利甚至虧損來搶佔屌絲市場,是互聯網得屌絲者的天下的邏輯展開,小米手機不是手機,是一個流量的端口。控制了端口,掌握了通道,就可以搭台唱戲、招商引資、增值服務,想想騰訊用微信是怎麼樣把幾個新手游瞬間推到人人打飛機的地步的吧!手機等硬件之於小米,就相當於QQ、微信之於騰訊,搜索、91之於百度,360安全衛士之於奇虎……,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哪怕燒錢幾十億美金,哪怕白送倒貼消費者,小米也要拿下這些端口,也只有拿下這些端口,小米才能值100億美金。這個估值正好是僅次於騰訊、阿里的第三大互聯網公司,與奇虎並列。

二、小米的下一步棋
我認為,互聯網社會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幾張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都是互聯網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小米在穩住了手機市場之後,銜枚輕進,迅速殺入電視領域,估計$海信電器(SH600060)$ $海爾電器(01169)$ $TCL集團(SZ000100)$ $四川長虹(SH600839)$ $樂視網(SZ300104)$ 全都瞠目結舌了,家電們,顫慄吧!

雪友@方新明 認為小米不會推出小米電腦。我認為這是傳統製造業的思維,沒有一點互聯網基因,小米發佈電腦根本不會考慮投入回報問題,他看中的那張屏,那個流量端口。我的推斷是,小米電腦不僅會出,而且必須要出,這是互聯網戰略的必然結論。也許用不了多久,小米就會以同樣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發佈小米筆記本和小米平板電腦,傳統電腦市場面臨重新洗牌,我們拭目以待!

想一想,未來屌絲青年們的生活,沒事手裡拿著一台小米手機上網滾雪球,排隊的時候拿個小米平板玩手游,工作時捧著小米筆記本敲代碼,回家躺在沙發上看小米電視……四張屏,將通過軟件、互聯網連接為一體,一個小米社區,一個小米王國。就像果粉兒們通過APP Store組成一個蘋果共和國一樣,這不就是第二個騰訊、淘寶、奇虎嘛!你說到時候,小米值不值100億美金呢?

三、為什麼硬件必須死?
為什麼硬件商必須死?這是借用@不明真相的群眾 的「老二必須死」的口號。

我在思考,以後電視會不會像360一樣對消費者完全免費,簽合約機,作為流量端口靠後續增值服務賺錢……!總之,小米電視的發布是太震撼了,太顛覆了!小米電視橫空出世,傳統黑電不用看報表了,直接可以扔了,膽子大的做空吧,就像iphone剛問世時的nokia,這將是傳統家電廠商的噩夢。

很多雪友認為可能是老毛我反應過度,那麼大的工廠和市場佔有率能一下都變成廢鐵?當年蘋果發佈iphone的時候,諾基亞也是這麼想的,那時諾基亞的CEO對iphone這種花裡胡哨的產品很不在意,傲慢和偏見,結果……[摊手]

為什麼呢?

生活中離不開的幾個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這幾個屏對軟件和互聯網來說非常重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掌控;對硬件卻是紅海,是純粹的物理製造,沒有任何特殊價值。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傳統硬件商注定是要消亡的,跟企業的管理層有沒有製造業經驗和執行力沒半點關係。因為,為了戰略目的的實現,互聯網企業不但有燒錢的決心,還有燒錢的能力,因為一級市場上PE們願意高價融資源源不斷的提供彈藥。結果,就像京東顛覆蘇寧一樣,小米顛覆硬件,這就是一個顛覆的時代。這幾張屏的競爭未來都可能沒有任何利潤,甚至免費供應,甚至最後倒貼消費者。端口最終免費化,硬件商沒現金流怎麼獨立生存?傳統製造商沒有任何軟件和互聯網資源,資本市場的估值有根本不支持其燒錢血拼,如果傳統製造業務產生不了足夠的現金流,最後的命運就是二條路:一是被消滅;二是淪為附屬的硬件提供者被軟件商收購。

在一個顛覆性的時代裡,一切皆有可能……

結論:脫硬入軟,顛覆性時代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硬件沒有護城河,Nokia、Moto的命運就是縮影,遲早都得淪為軟件和互聯網企業的附屬。因此,作為投資者,我們要賺錢,而不是去陪葬,要投就投經營軟的商品的企業,白酒、醫藥、能源、貨幣、TMT……

某些硬件商,可能相對來說受互聯網衝擊小,暫時不會被顛覆,例如傳統製造業的汽車、白電等,但誰能想到tesla等新技術的顛覆呢?白電業未來會不會也有tesla、小米等行業的顛覆者出現呢?天知道,與其提心吊膽猜下一個是誰,不如迴避這些行業,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脫硬入軟,這是我一貫的感覺,小米電視發佈印證了我的這個直覺。我去年20元清空了格力電器,現在25元,戰術上看是失誤,戰略上看是正確的。朱洪江走後,董姐的棋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拉個警察進管理層……。現在持有的唯一的製造業公司是福耀玻璃,本身就是寡頭化的配件供應商,我想燒玻璃總不會被顛覆吧?不管是寶馬還是tesla,玻璃總是要安裝的。

A股銀行白酒;B股紅酒;美股煙草網遊;構成了一個柔軟而綿長的投資組合。《道德經》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PS.樂視網與傳統黑電不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樂視電視和小米電視的競爭,我不看好樂視,因為與小米的產品能力相比,它又顯得太互聯網了[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