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收入剩多少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9691.html大家的投資理財能力如何呢?有否想過有何指標可以作量度?高收入人士由於收入高,儲蓄能力可能很強。有些人一生花費大,買樓、買車、結婚、生小朋友,儲蓄能力都不太好,什麼時候有多少身家,哪有標準?總之要財務自由,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這是終極目標,中途有否更好的指標呢?
止凡想了又想,終於想到一個有趣的指標,看看打工仔們的投資理財能力。其實這個計算指標很簡單,只要計算人生的工作總收入,再看看現在身家剩下多少,「剩餘身家」除以「工作總收入」,一個數字就能看到你的投資理財級數如何,十分有趣。
舉個例子,假設你工作10年,平均每年扣減稅項之後賺取25萬元,即10年工作以來你總共賺取了250萬(這個數字你看看過往稅單就知)。好了,現在看看你今天的資產總和,物業估值應要扣除尚欠的按揭金額,股票也好,債券也好,還有現金,總共加起來可能有100萬元。你的投資理財能力就是100萬/250萬=0.4。
這個數字會隨著市場上落而改變,亦沒有現金流效果,所以不用太上心,只不過這是一個可以提醒你自己的數字。因為要把數字調高,你應該要慬慎投資及注意支出花費,這與增加收入不太有關係(當然如果收入太低,應付完生活基本開支之後,根本難以有多蝕錢作投資)。
很多人對自己的投資回報都沒有太多記錄,賺點錢就會到處宣揚自己的眼光,蝕了錢就不提,盡快忘記,最多下兩個月減少花費以補償損失之類,這些行為其實沒多大意義,但又是人之常情。所以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在投資上總有斬獲,但實際情況連他自己都忘掉了。
如何可以好好控制這類行為,最好是一個有效又簡單的數字,一看便知虛實。上面所提及的數字就是一個好方法,可以叫作「收入保存率」。人生要花費的事情可不少,如果「收入保存率」能達0.5的話,已經算十分不錯,而如果能達到或超過1的話,證明投資理財能力已經超班,好像富爸爸現金流遊戲中能跳上「快車道」一樣,進入另外一個境界。
有一點值得注意,有一些花費是人生必須的,但回看時這些花費還是能計算入「收入保存率」的一部份,例如香港人買樓,如果眼光好、時機夾,你的首期並不會令你的「收入保存率」下降的,反而樓價大升時還幫了你不少。
最重要是想重申一次,投資是一個計劃,並不是入賭場買大細,不同的檢視方法都是用來看看投資計劃的進度及表現,要是沒有這個正確概念,很容易迷途而走錯方向,走了十年廿年都是得個「吉」。當你有了正確概念,你會對這些指標玩意有興趣,慢慢研究如何優化這些數字,所做的動作就彷如上市公司行政總裁每天為公司所做的事情。你們的「收入保存率」又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