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漢高買低賣的故事

上個月提到和于樹權的一些交易,今日繼續談其中一個主角聯夢活力世界(8100,前活力世界)的另外在2013年7月2日公佈的一單交易,這宗交易出售的看漢科技,其實是曾經出現於多家上市公司,除聯夢活力世界外,亦有看漢科技(8175,後易名神農中國、中國數碼版權)及奧柏中國(8148,前交大銘泰、基仕達國際控股),價值可伸可縮,我們由當初一路看看吧。

(1) 看漢科技交易
看漢科技在1999年由巫偉明成立,業務其實就是把平時的書寫的文字轉變為話音的技術,後來獲一連串投資者包括天時科技(8028)控制的天時策略入股,並獲得多家政府機構及國內的網站,包括太平洋電腦網(543)、首都訊息(創業板編號8157,主版編號1075)等的合約,終於成功在2003年2月股市低潮於創業板上市,以當時股價33仙及股本4.864億股計,市值大約1.60億元,但從其財務情況看來,公司其實一路虧損,上市淨集資只是1,473萬,以其虧損情況看來,看該支持不了幾年。在這情況看來,其實已埋下賣殼的基礎。結果上市後,公司只是不停在集資抽水,終於在2007年轉型賣殼,最初轉營為農業及水務,後來眼見業務不成功,又轉營數碼音樂,早期筆者也有一些文章提及他們轉移資金的事件。這樣一來,原本的業務自然就會鬆動了。

2008年12月,易名為中國數碼版權的看漢科技,把看漢科技連貸款業務出售予巫偉明,作價100萬,這項交易的股東財務顧問是智略資本,智略資本係由王顯碩全資持有,並自任主席亦為持牌人,和金利豐金融(1031,前錶準時、邁特科技、黃金集團)的關係頗為友好,這項東西是非常重要的。這項業務由1億多的市值變為100萬,可以見到價值摧毀之驚人。

(2)  聯夢活力交易
當這間公司之前的Elipva集團虧得沒有的時候,當然想找一些類似科技的資產支持公司的經營,方便抽水之用。看漢科技的業務類似科技,又獲財技人協助,加上和金利豐亦頗有關係,亦需要資金,自然成為收購的對象。

2010年7月,聯夢活力世界宣佈收購旗下看漢科技附屬看漢教育服務有限公司,作價2,500萬,其中500萬以支票支付,另外2,000萬是以承兌票據支付,並承諾另注資500萬於後者,合共出資3,000萬。另外,賣方擔保看漢教育的2010年、2011年及2012年的盈利分別為45萬、220萬及650萬,不足以承兌票據扣減,賠償額亦以此以上金額為限。

巧合的是,前主要股東李方紅上月以11.5仙出售206,666,667股股份,合計2,377萬,以上交易扣除現金及可動的票據亦大約2,500萬,扣除第一年及第二年的賠償大約45萬,大約是2,235萬,是很巧合地對數,所以其實可以想像一種情形,是把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來購得別人的股票,降低收購的成鄧。至於稍後要賠償的650萬其實內中有乾坤,我們稍後再提及這次事件。至於這種保障盈利,在這個交易集團是經常用到的。

但是後來經過收購了騰訊(700)有參股的Apperience集團,這項業務變得可有可無,於是可以功成身退,最終在前幾個禮拜,以800萬出售予看漢教育的股權予Wong Tai Wai David先生,這當中可能包括補償的650萬,所以才會這樣貴。這名Wong Tai Wai David據稱是由于樹權介紹予季志雄認識。季志雄也是親金利豐人物,也是我們下一位主角奧柏中國的非執行董事,也是和以上多位人物如王顯碩有共通之處。

綜合Google及Webb-site的資料,這名Wong Tai Wai 可能名為黃大偉,可能是一位醫生,亦可能是一位律師,前者曾擔任安寧董事,但早於2000年已辭任。不過這單交易可能最後都好像其他交易一樣,這名黃先生可能都是過過手吧。

(3) 奧柏中國交易
這間公司,其實早期由銀創控股(706,前福達萬國、實達科技)控制的,後來經過兩次轉手,在2012年成為金利豐中間人的殼股,現由劉文德持有,他亦擔任多家金利豐系上市公司的董事職位,這家公司的財務顧問就是智略資本。

在收購後不久的2012年8月,公司收購由巫偉明及夏樹棠分別持有55%及45%持有的看漢科技,之前在2008年出售時,賣方只是巫偉明,可以見到當中經過轉手。根據Webb資料分析,夏樹棠是一名財技人,曾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包括聯夢活力世界的主席,但不到一年即辭任接任者是于樹權。他亦曾經可能是高振順,以及火車系協助者之一。

今次交易作價2,800萬,其中1,300萬以現金支付,1,500萬以承兌票據支付,其中需要就1,400萬作盈利保證,即淨收入是1,400萬,夏先生取得630萬,巫偉明取得770萬。

剛才我們提及那650萬補償,其實這兒也有照顧到。至於巫偉明需要擔保之前聯夢活力交易的補償650萬,所以他還可以取得120萬,扣除如果夏先生如果在2011年前入股45%股權,協助他補償101.25萬,真實的他可能沒有甚麼得益。

經過一輪供股集資以收購業務後和注入這項業務後,公司成功於2013年2月復牌,成功協助他們脫離除牌困境。

這單交易,其實可以這樣看,一個缺錢的科網公司老闆,為了集資,搭上了財技人,財技人見他還有點科技實業的樣子,於是就把它放來放去,一來賺錢,二來可以協助實業繼續擴展營運,但這種「實業」已經營10年仍未見起色,其實是否值得經營下去? 至於他經營的資金,可能買單的是小股民,那是否值得呢?

如果有一些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筆者還有一些交易沒有提及,其實這些交易和康健系有關,這一系其實已經隱然成系,有多間上市公司,我認為大約有8間左右,部分更是向華匯收購回來,如果有留心陳承龍化名勝曉嵐的文章,常常談的「股壇醫生」,可能就是一位姓曹,或者他祖上喜歡蓮子的譬喻的醫生。下一篇我會慢慢分幾篇把整個故事寫出來,包括上年多次拖延沒寫的一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