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等十年 蔡東豪

2009-12-17  NM
 
 

 

星期六出外的時候,見到鄰居訂閱的《南華早報》被放在升降機門外,我拾起放到鄰居門外的時候有這感覺:為什麼報紙這麼輕?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初出來工作,星期六的《南華早報》被稱為「米報」,白領們人人手執一份(不搵工也緊貼人力市場趨勢),招聘廣告版頁數以百計。

最近人事部同事告訴我,公司刊登招聘廣告大都採用招聘網站JobsDB,之後我找身邊朋友做簡單調查,結果都是採用JobsDB請人。沒記錯的話,JobsDB是在十年前科網泡沫期間誕生,這期間誕生的科網公司死亡率逾九成,死因一是經營模式不合理,倒閉是遲早的事;一是管理層信念不夠堅定,捱不過困境。JobsDB今日的地位應該得來不易,我相信它也經歷過艱難日子,在管理層對生意方向有清晰信念,肯堅持下去才會做出今日成績。香港人對科網泡沫的回憶不一定是數碼港,也可以是JobsDB。

泡沫出現的時候,我們大部分人活在空話和謊言中,隨着人群盲目亂跑,自以為看通全局,掌握「新經濟」精髓——泡沫的核心信念永遠是改變營商和思維模式的新事物。泡沫爆破後,我們從極度樂觀變成極度悲觀,完全否定新經濟。其實泡沫並非完全負面,也有好的一面,假如泡沫不製造出龐大宣傳效應,有些人根本不會參與新經濟活動;假如泡沫不製造資金氾濫,有些人可能找不到資金創業,而這些創業者中可能有如JobsDB管理層的少數者,他們有毅力能夠捱出一盤好生意。雖然泡沫的得益者屬少數,但確實是存在。

要選一間最能代表科網泡沫的公司,我選亞瑪遜(Amazon)。亞瑪遜締造了網上購物這個全新生意類別,消費者安坐家中,移動手上滑鼠,便可購買書籍、唱片和其它商品,這個新購物方法征服了消費者以至投資者。亞瑪遜創立於94年,9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在科網泡沫期間成為投資者寵兒,也成為科網龍頭股之一,其股價表現,代表着科網泡沫的盛衰。

從開始亞瑪遜管理層便灌輸一個全新概念給投資者︰亞瑪遜短期內不會賺錢,因為公司要用錢建立龐大購物平台,兼且要大灑金錢來爭取消費者的認同,因此不應以盈利來評估亞瑪遜的股價。在那個年代,科網股燒錢速度越快,代表日後賺錢越多,對股價來說是正面訊息。那時候出現一大堆今日回看是可笑至極的股票估值方式,例如以「眼球」(Price Per Eyeball)、翻閱網頁 (Price Per Page View)、市「營」率(Price Per Sales)來計算股價,目的都是迎合這些現在或可見將來也不賺錢的科網股。

科網泡沫爆破,科網股有的死去,有的轉型,亞瑪遜得以活下去,股價從高位回落最多九成半。亞瑪遜是否賺錢、購物平台是否建成、消費者是否愛網上購物,這些問題沒太多人理會,因為投資者輸了錢後只是怪責自己為何這麼蠢,竟相信這些空話,因此全面離棄科網股。

亞瑪遜在01年第四季首次錄得盈利,之後每年都錄得盈利。它今日是全球最大網上零售商,業務遍及全球 (我平均每月都收到一個亞瑪遜寄來的包裹),產品從書籍到家電到玩具,近年推出的電子書Kindle,成了科技產品先行者的最新玩意。亞瑪遜股價近期屢創新高,令人回想起十年前泡沫期間的一些事情。

泡沫期間多間科網龍頭股的股價被推至天高,普通「眼球分析法」無法解釋其估值。後來,分析員想出拆解辦法,是預測它十年、二十年後的經營情況,然後折算至現在。由於科網股短期不賺錢,把預測推得越後,越沒有人會挑戰其準確性。想不到當日分析員在亂估的情況下,有一間的預測被估中,就是亞瑪遜。亞瑪遜在泡沫中成長,過去十年不斷壯大,果然達到分析員在十年前的預測。

大家記得科網泡沫期間走紅的前美林分析員布洛格(Henry Blodget)嗎?他當年因為撰寫指鹿為馬的研究報告,被美國證監會罰款,兼且禁止在證券業工作。布洛格最著名之作,是99年預測亞瑪遜股價會升至400美元。當日400美元經過多次拆股,等於今日的67美元,亞瑪遜現股價是135美元,比布洛格的預測高出一倍。假如你買「中」一隻股票,受得住輸九成半的痛楚,最後結局是賺錢,不過要等十年,你願意嗎?

蔡東豪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