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讀中國式光大銀行違約傳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30

上週,當關於中國光大銀行違約的報導開始傳播,光大銀行就被直接推上了風口浪尖。

光大銀行違約事件報導中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抽緊報導。)

以下是來自J資本投資諮詢公司合夥人楊思安女士給出的進一步解讀:

上週四出現的銀行間違約,提供了或許是間接的確鑿證據,證明流入中國的資金是為了金融投資和利息套利的。它們偽裝為貿易順差,但其實並不是。當中國央行收緊國內的信貸窗口,中國的銀行正嚴重地依賴這些流入的資金,對它們的貸款進行必要的展期。這就是為什麼,當監管部門決定打擊虛假貿易以後,中國的銀行會突然出現資金壓力。

楊思安女士估計,可能有7%的貿易資金流是虛假的——也就是每月大約有500億美元的虛假貿易資金進出中國市場。這是出口造假,而且看起來中國監管者並不是不知道這件事。但這肯定是有利有弊的,這些流入中國的虛假貿易資金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加劇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這些資金不斷增加中國的貨幣供應,而同時央行也在沖銷這些貨幣供應。這種做法正在殺死中國的出口商。越來越多的公司正離開中國,轉往製造業成本更低的地方了。而上述措施會讓中國在這些領域更加沒有競爭力。

可能北京當局的擔心並沒有這麼深層次。但無論新一屆領導層是如何盤算的,中國5月的信貸渠道就開始收緊,資金開始抽緊。昨天,我在深圳,一個貨幣經紀人的評論是,「新的渠道將打開。但在此之前,這是個痛苦的過程。」

5月的交易數據顯示,因為虛假貿易交易減少,貿易數據變得平淡無奇:出口同比增長1%,遠低於4月的同比增長14.7%。以價值計算,5月的出口量比4月的出口量下跌了115億美元。儘管如此,5月的貿易數據不大可能完全抽離了虛假貿易的水分。5月中國與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增長為46%——遠低於4月253%的水平,但仍然不大可能反應了真實情況。

回到光大銀行違約傳聞:

上週四,一家中型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一般是最缺現金的)——光大銀行,在對興業銀行60億元的銀行間貸款還款上出現了違約。光大銀行不得不支付罰款,因為這筆貸款交易是在光大銀行和興業銀行旗下的兩家分行之間進行的,其實這在技術上是不容許的。這裡雙邊交易避開了央行對銀行間市場交易配額的限制。因為多米諾骨牌效應,興業銀行也無法履行自己的還款責任。光大銀行的違約,看起來導致了興業銀行以及興業銀行的債權人紛紛湧入銀行間市場融資,進而拉高了銀行間市場利率。

根據新浪的報導,人民銀行承諾通過短期流動性操作(所謂的SLO)給銀行提供一些流動性支持,但監管部門在下午又改變了主意。這說明了,現在的政策制定過程是多麼的令人擔憂。

現在還不清楚什麼導致了這起事件——端午長假前的資金需求?一些更長期的原因?早在上週早些時候,央行已經發佈了指引,要求銀行清算補繳存款準備金。該指引警告,雖然出現違約的機會很小,但仍然存在違約的可能性。

最近的違約事件已經被銀行所否認了,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它們代表了銀行和政府間的博弈在持續進行。過度地壓制金融「創新」,存在扼殺經濟增長的風險,如果讓金融「創新」自由發展,那情況可能更快地變壞。

當負債水平上升,銀行疲於應對,監管部門則渴望遏制銀行達成監管者無法監控的雙邊交易活動。毫不意外的是,銀行就是通過虛假信用證、不被計算的貸款、以及自己臨時的理財產品逃避監管者的眼球的。

楊思安女士認為:

當然,中國的信貸擴張速度,要遠高於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因為銀行回籠的資金遠沒有它們借出的多,它們需要更多的從央行的資金流入,以保證能隨時滿足儲戶的提款需求。這兩個系統——信貸擴張和流動性操作,是相互影響的,而且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

從今年5月31日開始,這兩個系統就已經出現了失衡。Shibor銀行間利率開始上漲,同時,到了6月7日,收益率曲線出現了扭轉(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用簡單的話來說,這意味著銀行認為,隔夜同業拆借的風險要高於,提供給甘肅一些狡猾的房地產發展商6個月的貸款。這是相當嚇人的。

這可能是監管者干預造成的一些矛盾。在6月6日,在以瘋狂的8%收盤前,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升至10%。作一個對比,美國的銀行放出一筆15年的抵押貸款,只能收取3%的利息:也就是說,看起來,中國的銀行認為,向同業放出12小時的貸款的風險,是買入一間房子的風險的三倍(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大合適)。所以,這個現象表明,銀行真的非常缺錢。第二天,中國人民銀行向銀行系統淨注入了1600億元的流動性,這樣中國的銀行就不必擔心它們將不得不關閉銀行櫃檯了。這是今年2月以來,央行最大規模的流動性注入操作。

同時,有消息稱人民銀行將降低其新注入流動性的限額。6月7日,人民銀行宣佈,它將暫停短期流動性操作(SLO)。(其實是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的,人民銀行並沒有承認。)

這意味著,央行暫停了其短期流動性操作,同時也降低了系統性風險:相關當局正在告訴銀行,它們就像走向社會的孩子,不可能得到第二次機會了。

楊思安女士仍不認同這是任何銀行危機的信號,同時她認為,在6月7日人民銀行注入的流動性,可能足以拉低短期利率。

2011年發生類似情況的時候,人民銀行只是在一段時間裡維持了一定規模的淨流動性注入。銀行間拆解成交量下跌,利率上升。當成交量恢復,利率將下降。

下圖顯示了2011年6月底銀行間市場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先是利率上漲,交易量下跌,但央行持續注入流動性以後,利率就開始穩步下跌,交易量也開始反彈

中央收緊流動性的供應,可能並不是真的擔憂中國的負債問題,而只是希望加強中央對銀行業的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