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票漲如風飛,細化英科睿資鷹的選股模型 福男讀股票牛市史

來源: http://xueqiu.com/6542524458/33087310

文:邱福男(要做牛逼的研究員)

最近筆者在思考一個投資模型,能代表個人選股的一種規律,並通過這個模型的分析來找到牛股。思來想去,還是覺得 英科睿資鷹 的選股模型比較適合我,所以決定深入研究這個模型的參數,並作出分析,致力於選中未來的牛股。

下節選自英科睿資鷹的文章:《我的投資選股思路及思考》
全文詳見雪球傳送門:http://xueqiu.com/9640778912/31454454

整體思路:一看行業的趨勢和成長空間,二看企業成長的確定性和成長的速度,三看當前的市值(市值的大小和其相對於未來業績的估值情況),四看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管理層,五看股價是否在底部區域(已經大幅上漲的股票不要)。核心就是高成長,在低市值、低估值、低股價(一高三低)階段介入。把握企業成長的脈搏,緊跟企業成長的步伐,逢低及時介入即將步入爆發性增長或者加速增長時期的企業,是你在股市獲取超額利潤的不二法寶。
核心:成長。關鍵詞:確定性、持續性、加速、高速、爆發、超預期。

現細化如下






附英科睿資鷹提出的選股要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專註性,創新性(產品的創新性、公司的創新力),公司主營產品的唯一性、稀缺性,公司主營產品進入壁壘(包括技術壁壘、工藝壁壘、市場壁壘、客戶壁壘、行政壁壘等),公司主營產品的市場空間,公司主營產品的屬性和黏性,公司主營產品所在行業所處的階段,公司的市場地位,公司主營產品的毛利率、凈利率,公司主營產品的市場競爭狀況,公司的國際化程度和產品的國際/國內競爭力,公司的負債率,業績增長的邏輯是否清晰,業績增長的驅動力是否明確,公司的大股東及管理層。

活學活用啦!以下附新股$柳州醫藥(SH603368)$ 分析

一、看行業的趨勢和成長空間
1、大行業是不是代表未來一種發展趨勢:
①中國社會老齡化
②隨著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生態環境變壞,會產生更多醫療需求
③以上兩個因素將導致病人就醫次數增多,服用藥物數量變多

柳州醫藥:主營廣西地區的醫藥流通市場批發和藥店經營,業務跟牛股嘉事堂差不多

2、行業增長如何,複合增長率如何,未來是否持續增長
①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從做北京地區的嘉事堂業績高速增長就可以看到
②全國醫藥商業銷售總額從2000年的150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1174億元,13年間符合增長率18.18%。醫藥終端(醫院、基層醫療終端和藥品零售終端)13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17.38%
③柳州醫藥年均複合增長率10年間超過30%,高於行業

3、服用醫藥增加:確定
多人次多去醫院:確定
廣西醫藥市場增長:確定
行業增長:確定

醫藥流通市場的跑道前有嘉事堂,後面就是柳州醫藥了

二、看企業成長的確定性和成長的速度
1、業績10年複合增長30%




2、如果2014年1~6月業績繼續向好,沒有變臉說明公司誠信

增速持續超過行業,並進一步鞏固在廣西地區的優勢

三看當前的市值
操作建議:在破板後設置上下9個價位進行5檔買入

四看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管理層
1、朱朝陽一股獨大:占股39.88%
2、朱朝陽為公司老員工,財務出身


3、看到剛剛的圖,不管經歷什麽樣的危機,公司業績穩定向上
2010~2013年營業收入21.66億、27.28億、35.58億、45.48億,經營業績和網絡建設持續領先全區同行
4、期待未來繼續保持複合增長30%的速度

五、看股價是否在底部區域
公司發展邏輯:
1、繼續發展本地區,通過上市做大本地區市場份額
2、  買入熱門醫藥或醫療器械公司股權,把他們的產品裝入自己的渠道優先推薦
3、  兼並本地區公司,做協同效應
4、  兼並其他地區同類型公司,用當地的人脈關系做大公司


本文可任意轉載,轉載請註明來自雪球用戶“福男讀股票牛市史”
本人能力圈:文化傳媒、TMT、非銀金融、醫藥

下期預告:
英科睿資鷹模型繼續分析篇

@今日話題

本文為獨立思考結果,成文並不容易,請各位雪球大V指導:@英科睿資鷹 ,@跟我走吧14@方舟88@天天靜心課@不明真相的群眾@唐史主任司馬遷@江濤@投星資產@小小辛巴@金融之王@耐力投資@一只特立獨行的豬@Conan的投資筆記@TAKUN@雷公資本@O_Livia  ,@zangyn  ,@億利達@沒幹貨不廢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89

撥開中國燃氣(0384)事件的層層迷霧 -----徐鷹的奪權鬧劇

1 : GS(14)@2011-04-16 14:24:34

撥開中國燃氣事件的層層迷霧 -----徐鷹的奪權鬧劇 (系列報導之一)
2010年12月17日上午,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董事總經理劉明輝和執行總裁黃勇,被深圳市公安機關突然從公司深圳總部帶走。2010年1
月21日,深圳市檢察院、公安局以涉嫌職務侵佔的名義簽發了正式逮捕劉、黃的命令。事發之後,立即在海內外媒體中引起軒然大波,對事件的各種猜測一時間眾
說紛紜。
這究竟是一起普通的經偵案件,還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公司「政變」?如果屬於前者,到底是何人、以何種方式舉報劉、黃二人?為什麼在中燃快速發展、並取得巨大
成績的今天,會發生這樣讓人不可理解的事情?「職務侵佔」通常是指職業經理人利用職務之便侵佔公司利益,為什麼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要侵佔自己公司的利益?如
果是後一種情況,誰才是「政變」真正的幕後策劃者?「政變」的誘因和目的到底是什麼?
由於從事發之日起至今,深圳市公安機關始終拒絕律師關於會見劉、黃兩位的申請,因此中燃公司自身無從對實際案情進行深入瞭解。不過,雖然事件的內情一直籠
罩在層層的迷霧之中,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事件發生前後的一些細節之中尋找其內在的線索與邏輯。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清事件的性質,也有助於認清事件對中燃
未來發展的實際影響。
一、發生在深圳中燃總部的「奪權」鬧劇
2010年12月17日上午,深圳總部各位員工如同往常一樣有序地忙碌著,總裁劉明輝和執行總裁黃勇如同全體員工一樣在處理案頭工作。隨後,二人在總部18樓會議室召開總部部門會議。
上午11點10分左右,中國燃氣董事會副主席徐鷹的司機康延波忽然給公司總部前台打了一個電話,向前台值班人員詢問劉、黃二人此時是否都在總部。前台回答
「都在」。大約10分鐘以後,兩名公安人員來到18樓接待前廳,要求會見劉、黃二人。前台見來者不善,便打通了行政部領導的手機。行政部領導與公安人員在
電話裡瞭解了公安人員的來歷後,前台將公安人員帶到18樓小會議室,由黃總接見,當時劉總在會議室講話。大約10分鐘,黃總電話給劉總,說明公安來人之
意。劉總隨即宣佈會議結束。在劉總見到公安人員後,公安人員以案件協助調查為由,帶領劉、黃離開公司總部。
就在劉、黃離開大約5分鐘後。有三個人悄然而至,其中兩位也是集團的高層人物.當然,這兩位高管最近已有幾個月沒在深圳總部出現了,深圳總部的員工對此都
心知肚明。他們就是中國燃氣董事局副主席徐鷹和集團副總裁徐超平。接下來的事情更加讓人匪夷所思,他們下令將18樓進行封閉,任何人未經允許不准進入18
樓總裁領導辦公區域。同時將劉、黃的辦公室直接上鎖,規定任何人都不准進入兩人辦公室(理由是下午公安就會來搜查,實際上公安並沒有來),並在當日下午重
新更換了鎖具。隨即,徐鷹宣佈劉、黃的司機和秘書被開除,馬上離開公司。另外,他們還安排更換了公司所有四層辦公樓的門禁密碼,上班時間只能用員工卡進入
辦公樓而不准使用密碼,非辦公時間不得進入公司。
當日下午,徐鷹主持召開深圳總部部分高、中層幹部會議(包括企業管理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和一些部門員工),會議主要包括四點內容:第一,在不遵守任何
上市公司的相關條例,沒有履行任何正規的程序和手續的情況下,就宣佈徐超平出任公司總裁,王晉為公司執行總裁;第二,宣稱前期支持劉、黃的公司管理層和員
工都要被清除出公司;第三,要求保管公司公章的行政部總經理李云松以最快速度趕回深圳(當時在外出差),交出中國燃氣控股及兩個最重要的子公司(中燃投資
和中燃實業)的公章;第四,在公司外網和內網上發出兩篇關於徐鷹以「中國評論」董事長身份參加兩岸交流活動的新聞稿,目的是在集團內部召示徐鷹重新在公司
掌權。
由於事件發生在週五,而週六、日兩天公休,大部分員工和外界都不瞭解中國燃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2010年12月20(週一)上午,在公司總部沒有得到
任何關於劉、黃消息的情況下,處於對股民的負責,公司總部不得不向香港聯交所先口頭作了匯報,隨後發布了「因敏感消息可能影響股價波動,申請停牌」的公
告。當公司總部高管層全力應對此突發事件之時,「奪權鬧劇」卻在繼續上演。
2010年12月20日下午2點鐘,徐鷹在公司深圳總部再次召開部門助理以上員工會議。會前宣佈,參加會議人員不准帶手機,不准帶筆記本,只准聽,不准記
錄的會議紀律。會上徐鷹講到:「首先告訴大家,上週五上午劉、黃被深圳市公安局拘留了,案件非常嚴重。但肯定一點,劉、黃這次進去是出不來了。告訴你們,
這不是我徐鷹干的。我前一段就與他們談過,他們不聽話,進去了吧。我也告訴你們,這是王發輝干的。」接著,徐鷹大講,中國燃氣的發展應當歸功於「中國評
論」以及他個人,沒有中評就沒有中燃的今天,等等。隨即,徐鷹再次宣佈,中國燃氣總裁由徐超平擔任,執行總裁由王晉擔任。其他高管,暫時原地不動。次日,
徐鷹讓集團外派人員全部趕回深圳召開會議,大致內容與週一差不多。
稍微有點法律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按照國家現行法律,公安部門在沒有給企業下達正式通知時,案件的內情任何人都是不知曉的。為什麼徐鷹等人卻能夠料事如
神、洞悉一切?作為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和董事局副主席,按照香港聯交所條例規定對上市公司董事的要求,上市公司發生重大事件後,要第一時間通報給公司各位
董事並向聯交所澄清事實直至對外披露,而為什麼徐鷹膽敢置香港聯交會條例規定和公司各項規章制度於不顧,迫不及待地私自任命新任總裁、執行總裁?
二、奪權鬧劇的迅速破產
顯然,上述情況是極不正常的。按理說,出現這樣的重大事件,董事局應該立即立即召開特別董事會,成立危機處理委員會,盡快穩定公司的運營。然而,作為董事
局主席的李小云和副主席徐鷹卻不斷推遲董事會的會議召開。他們的理由是中燃沒有劉明輝和黃勇的領導,公司可以照常運轉,這未免讓中燃的員工感到不滿。不
過,從事件發展的後續過程來看,徐鷹一夥人的盤算很快就化為了泡影:
第一,公司於2010年12月23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委任梁永昌先生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委任梁永昌和朱偉偉為公司聯席董事總經理(代理),並成立了臨時管
理委員會管理本公司的營運活動。此次董事會的召開和決議一舉粉碎了徐鷹奪取公司控制權的鬧劇,安定了公司管理層的人心。同時,公司的董事之一馮卓志先生多
次在公司總部公開表示,公司的任何人都不能代表國台辦,這就讓公司員工進一步明了李小云和徐鷹的錯誤做法純屬他們的個人行為;
第二,
在公司臨管會的努力下,公司的管理逐漸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之上,授信銀行的信心得到了穩定。同時,為了早日復牌,臨管會成員向香港聯交所反覆解釋情況。公司
股票在2月1日復盤,雖然股價出現了下挫,但是並沒有出現暴跌的局面,基金也沒有大量拋售股票。截止至2月9日,收盤價為3.13港元,較停牌前的價格
3.39港元僅下跌8%左右,出現類似情況的香港上市公司如新奧燃氣、國美電器在復盤後股價跌幅達30%。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臨管會的工作績效;
第三,公司於2011年1月25日和28日,再次召開董事會。委任龐英學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委任梁永昌和龐英學為公司聯席董事總經理(正式)。這次會議為事件發生後,全面重構公司管理格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在董事會的正式會議上,徐鷹否認自己與「劉、黃被拘事件」
有任何關聯。可是,徐鷹等人對於該事件的反應如此迅捷,如此迫不及待,依然讓人難以理解。如果是有備而來的話,那麼這場風波是否有一些預兆?我們可以從公
司公開的資料中發現一些似有關聯的事實。在2010年9月16日至10月12日期間,公司的股東之一「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徐超平任唯一的公司董事)
在沒有與公司進行事先溝通的情況下,連續三次減持中燃股份,總套現資金達到了18615萬港元(相應地,海峽金融控股對中國燃氣的持股比例從6.75%降
低至5.05%)。此外,在2010年下半年,中燃公司的高管和員工行使的全部12631萬股期權中,劉志和(徐鷹的朋友)一個人行使的期權數,就佔了行
權總數的25%(即3200萬股期權);徐超平也行使1200萬股期權,佔了行權總數的10%。對於具備「先知先覺」能力的徐鷹一夥,這些事實不知道是否
可以被視為對「中燃股票被迫停盤」的「預防性準備」?
看來,要想在深層次上理解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要想正確評價該事件對中燃集團所帶來的影響,就必須要把分析的視野回溯到中燃的發展歷史之中。
(未完待續,請看本系列報導之二)
2 : GS(14)@2011-04-16 14:24:49

撥開中國燃氣事件的層層迷霧 -----徐鷹其人其事 (系列報導之二)
撥開中國燃氣事件的層層迷霧
-----徐鷹其人其事
(系列報導之二)

從2001年開始,劉明輝、黃勇等人開始白手起家創辦中燃公司。歷經九年時間,從一家只有2名員工、8萬元港幣現金的公司,終於發展成一個擁有200多家項目公司、兩萬員工、260億資產的大型企業集團。這一切到底是來自中燃高管團隊無數個晝夜的艱辛奮鬥,還是如徐鷹所言,應該歸功於他和「中國評論」?實際上,無論中燃的輝煌到底應該歸功於誰,「徐主席」的名頭都伴隨著集團的成功而日益響亮。那麼,作為中燃集團董事局副主席、中國評論董事長的徐鷹,按理說應該對香港的法律與上市公司的制度規範非常熟悉,否則如何能夠成為大型上市公司的締造者,又憑什麼能夠身居高位?果然如此的話,為什麼徐鷹又竟然做出了如此悖謬的「奪權鬧劇」?欲「窺探」這個謎題的答案,就需要從徐鷹的以往經歷談起了。

一、徐鷹先生的個人生涯
徐鷹,1962年出生,浙江海寧人。自稱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農經系。畢業後,曾在中國農業銀行廣東分行下屬的一個單位工作。之後,徐鷹從農業銀行離職,在珠海市創辦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公司掛靠在中央某部委之下),自任總經理。1998年初,中央部委開始政企脫鉤改革時,該公司轉而掛靠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不過,到1999年底,「經科中心」主任李小云才發現,徐鷹的這家珠海的企業,並非如他所宣稱的那樣是「一家優質的企業」,而是一個虧損的「皮包公司」。
自2000年開始,徐鷹在香港以「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入股股票代號「0431」的「上市公司」,將該公司更名為「大中華科技」,這也是徐鷹開始與劉明輝結識的開端。2002年,在劉明輝的主導下,「大中華科技」轉而投資並控股另一家上市公司「0384」,同時決策:這家上市公司改以經營中國內地城市燃氣為核心業務,公司更名為「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中燃」的組建終於成為了徐鷹的商業轉機。
2003年,徐鷹又開始接手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的經營。當時「中國評論」的財務狀況十分困難,而中燃的業務卻有了一定的起色。在中燃的支持之下,徐鷹終於獲得了「中評」董事長的身份。從此,利用這個媒體平台開始全力把為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海峽兩岸中的「名人」。

二、徐鷹作為董事局副主席的身份究竟從何而來?
從中燃的年報之中可以發現,徐鷹並不直接持有中燃的股份(但持有期權)。既然自己不是股東身份,那麼徐鷹在董事會中代表哪一位股東?又何以長期擔任董事局副主席之職?
徐鷹的一塊金字招牌是所謂「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主任助理」的身份,這是徐鷹自詡代表「國台辦」的本錢。然而實際上,他根本就不是國台辦的正式編內人員,僅僅是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國台辦下屬的事業法人)的外聘人士。從這個意義上講,徐鷹不僅不能代表國台辦,其實連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也不能代表。
從股份關係上看,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中國海峽旅行社」(在大陸註冊)在香港註冊了全資子公司—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進而代表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持有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目前持有的股份總數為18360萬股,佔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總股本的4.18%。除此之外,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並沒有其他業務。根據香港公司註冊登記處查冊記錄,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唯一董事是徐超平。徐本人兼任中燃副總裁,現主要負責中燃的行政和人力資源管理。徐鷹既不擔任「海峽金控」的實際職務,也不持有該公司的股份。同時,「海峽金控」與中燃之間沒有委派董事的書面協議,也沒有委派徐鷹為中燃董事代表的書面協議。由此可見,徐鷹不能代表作為中燃小股東的「海峽金控」。
徐鷹作為「中評」董事長的身份倒是實實在在的。不過,從公開資料上看,「中評」與中燃之間的關係目前並不密切。儘管中燃持有中評的少量股份,但中評卻不持有中燃的股份。在「中評」主辦的雜誌上,也存在對中燃的少量宣傳,可也並不比其他一些媒體更加頻繁。徐鷹無疑可以代表「中評」,但這又與中燃的董事局有何相干?是否因為中燃的成功都源於「中評」的貢獻?
如此看來,徐鷹在中燃董事局中的尊崇地位著實讓人感到費解!

三、到底誰才是中燃集團的功臣?
儘管徐鷹身兼中燃和中評兩份要職,工作時間裡還是經常在深圳中燃總部出現,但基本上不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在公司總部,徐鷹時常都是把對台的工作掛在嘴邊,大談他對「中評」的貢獻,而不是中燃自身的發展。集團的管理制度體系的構建,與海外投資者和銀行的溝通、談判,職業經理的招聘和培養等等工作,徐鷹都很少參與。在中燃的公司新聞網站上,幾乎看不到任何關於徐鷹參與公司業務的報導,但卻經常會出現徐鷹在中評的各種活動信息。這誠然在集團員工面前顯示了徐鷹的存在,又多少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每週一的公司總部高管例會,徐鷹是從來不參加的。每年為期一週的年會,徐鷹也僅僅是陪著李小云在會議的最後一天才露面。集團近200家子公司,徐鷹很少去;設在北京的中燃華北地區管理中心,徐鷹基本上沒有去開過會,設在上海的中燃液化石油氣總部,徐鷹也基本上沒有去開過會。公司組織的各種員工關愛活動,徐鷹等人也從來都不參加。公司對外接待各種來訪團體,包括項目公司所在地的政府領導,徐鷹也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一般都不屑於參加,這有時會讓公司的高管感到難堪。
在公司發展的早期,公司每年召開兩次董事會,李小云和徐鷹還是來參加的。但是,近兩年來,要麼不參加;要參加的話,有時開完半天會就離開,連陪同那些不遠萬里來香港開會的外國董事吃一次飯都不願意。理由居然是香港不讓抽煙,這種對人對事的態度未免讓外國友人難以接受。
在深圳公司總部,徐鷹的官架子十足。相對於整個公司的高管層,他享受著最昂貴的用車和面積最大、最豪華的辦公室,連食堂做的飯都要有別於公司其他的高管和員工。對於公司的員工來說,一般的感覺是,「徐主席比劉總的官大」。更甚者,大家對徐鷹多少有些懼意。之所以如此,除了為人挑剔之外,主要還是因為徐鷹有排除異己的毛病。公司員工如果冒犯了徐鷹,往往要面臨著被徐鷹和徐超平(主管人力資源部)開除的風險。
基本不參加公司管理的徐鷹,其本人卻持有約1.95億股的公司期權,在中燃每年領取的工資超過700萬港幣。在2009-2010財年,徐鷹在中燃拿到的實際年收入達到1300萬港幣。和徐鷹相比,作為國家正局級幹部的李小云,其在中燃的經濟收入稍顯遜色,但每年的工資收入也在300萬港幣的水平上。只是不清楚,李主席的這份收入是否得到了上級中共黨委組織部門的批准?
無論徐鷹以及李小云對公司的貢獻大小,公司的高管層都一直很尊重這兩位領導。甚至連李小云的董事局主席的職務,都是劉明輝辭去後讓給他擔任的。為什麼中燃要給予他們極高的物質待遇和禮遇?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此二人欺上瞞下、沽名釣譽,矇蔽了中燃的高管層。在中燃高管層的眼裡,此二人的身份、地位特殊,以為他們就代表了國台辦。但是,真相大白的今天,大家才發現,此二人根本不代表國台辦。李小云尚且可以代表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而徐鷹到底代表誰?

四、徐鷹先生之所長
從徐鷹過往的表現可以看出,他並不擅長企業管理。徐鷹當初在珠海經辦的公司,僅幾年時間就發生內訌,徐鷹為了自已權力慾和控制慾趕走了公司的總經理,使該公司迅速走向破產最後被清盤。徐鷹從珠海公司出來時,只有他、徐超平和兩個司機,其他一無所有。可能正是因為此點,徐鷹從2003年起就不再敢擔任國內公司的董事。
雖然商業才能平平,但徐鷹寫黑信告黑狀的本事卻非同小可。例如:在某城市燃氣項目的競標過程中,由於中燃的標書準備充分,業內對公司印象良好,結果全國專家組給中燃評了第一、某大型燃氣公司排第二。按照評標標準,選前兩名報市政府審定,但最後該市政府還是選了第二名作為中標者。中燃高管層當然對此結果很失望,但市場經濟的規則就是這樣,也只能作罷。但這卻是徐鷹的才華得以施展的機會,他私下寫了一封誣告信,用另外一家大型燃氣公司下屬員工的名義寄給中紀委,狀告該市某領導,並通過非正常管道實現此目的,讓該市領導被審查半年多,最後因查無實據而不了了之。
如今這樣的事又發生在中燃身上了,徐鷹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顧中燃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監管機構對公司治理有明確的要求,未經過任何授權使用非正常程序就要擅自任命公司核心管理層,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公司發展考慮,事實上是置公司於極其危險的境地。
3 : GS(14)@2011-04-16 14:25:02

撥開中國燃氣事件的層層迷霧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系列報導之三)
徐鷹一夥在 深圳中燃總部上演的奪權鬧劇,對於中燃的員工來說既出乎意料之外,但也並非不可思議。在過去的一年中,徐鷹採取種種不正當的手段排擠劉明輝,對於中燃的員 工而言,早已不是新聞了。甚至對於許多大陸天然氣業內人士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因此,眼下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其實早有預兆,並非空穴來風。這 場風暴到底源起何時?

一、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
徐鷹對劉明 輝的不滿其實可以追溯到更久的源頭。自中燃創業八年以來,公司的戰略規劃安排、日常運營、項目拓展、資金籌集、團隊培養、制度建設、股東關係、政府溝通等 種種工作基本是劉明輝和黃勇帶領團隊進行的,李小云、徐鷹極少參與。這就使得劉、黃二人無論在公司內部的威信,還是在公司董事會中的影響力,或是在資本市 場上的號召力都比較大。這些年來劉、黃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了業內對他們的尊重,華潤燃氣的領導在一個大會上對劉明輝講:「雖然我們是競爭對手,但劉總你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你們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
由於劉、黃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運營對公司的情況瞭如指掌,故對徐鷹等人有時提出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或是錯誤做法給予了否定,所有這一切讓徐鷹心中很不舒服。開始幾年公司正在創業,徐認為公司離了劉、黃不行,所以雖然心裡不滿,但嘴上仍給劉、黃高度讚揚。但當公司渡過08年金融風暴、09年取得歷史最好成績,他認為公司已正常平穩時就開始發難了。用其親信劉志和的話來說:「這場風暴今天不來,過幾年也會來,這是徐心結所至,早晚他都會大鬧一場的,因為他容不下別人,只不過採取的形式可能不同而已」。
衝突的導火索是源於徐鷹向中燃的借款問題。徐鷹在深圳註冊了幾家由他實際控制的小公司。公司的註冊資本僅50萬元人民幣左右,分別叫「深圳中評廣告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評網絡諮詢有限公司「和「中評信息(深圳)有限公司」,都帶有「中評」字頭。徐鷹以這幾間小公司為借款人,以服務對台工作為幌子,不斷向中燃借款,並累計向中燃旗下一間子公司借款逾1.05億元人民幣至今未還。這三家公司都是徐鷹安排徐超平以及其他「馬仔」為法人代表,向中燃借款後不久就更換為其他人。目前這些借款公司都未在工商局辦理年檢手續。為進一步弄到更多的錢,徐鷹最後竟開口要求劉明輝再安排1億元借款。為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劉明輝向徐鷹表示,希望給這幾家公司的借款能夠建立規範的賬目和收據。徐鷹因此大為光火,認為劉明輝要調查他的賬目以及他借用款項的去向。這就是劉、徐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二、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自2010年5月以來,徐鷹假借政府名義,集結一些在中燃因表現不佳而受到處分的人員,到處羅織所謂劉明輝的罪名。並且,他未經董事會授權就擅作主張,一度使劉明輝不能正常履行作為公司董事和總裁的管理職責。矛盾公開化後,劉志和親口對劉明輝講:「劉總,你不用想著和徐鷹講公平和正義,如果講公平和正義,根本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他在珠海公司時就是這樣對待公司老總的,他對人很狠,在珠海時員工在樓道里看見他的背影腿就發軟。他是這樣的人,你自認倒霉,想開就算了。」
在劉明輝不能正常工作期間,徐鷹開始裝模作樣地充當起了半個集團總裁。他的第一件管理創新,就是開通一個公司內部公開的「信箱」,鼓勵整個集團的員工都來「告狀」。徐超平也開始準時上班了,也是近些年來唯一準時上班的時期,且破天荒地準時參加每週的公司高管例會。
由於劉明輝不能正常履行職責,公司內部人心浮動。這直接導致了中燃在2010財年(從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的前5個月時間裡,業績出現明顯下滑。這種情況引起了公司董事的憂慮。例如,公司三位獨立董事對公司現狀及董事會不能規範運作極其不滿,表示作為代表小股東利益的他們將會按照公司章程和上市條例的規定採取相關動作,以維護小股東的利益。
徐鷹口口聲聲講他都是為公司發展考慮,但事實上徐鷹多次在公司內部講,「如果劉明輝不交權,我就整死公司,你們(指劉、黃)與公司有感情,我沒有。你們不能不要公司,我可以不要。」從 他的語言和行動看,他哪裡在考慮公司的利益和股東的利益?與此同時,徐鷹對劉、黃二人的排擠在燃氣行業內部早已不是秘密了。在去年北京、天津召開的全國燃 氣行業會議上,此消息已成為與會人員的主要話題之一,燃氣行業協會的人士紛紛向中燃相關人員求證消息的真實性。而中燃的一些競爭對手甚至紛紛向各地政府散 布此消息。面對這種不利的局面,徐鷹一夥不聞不問,只搞鬥爭,根本不管公司業務。
矛盾出現 後,為了大局的考慮,劉明輝依然保持了對徐鷹的尊敬,希望委曲求全。他多次主動找徐和解,但徐拒不見面。徐鷹把劉明輝的責任感和善良忍讓當成了軟弱可欺。 由於徐鷹的年齡較長,劉明輝尊稱他為大哥,而徐鷹卻因此大發雷霆,認為劉明輝和他兄弟相稱是妄圖與自己平起平坐。可見,徐鷹日益膨脹的權力慾、嫉妒心和個 人私慾是引起衝突的真正根源。
為了澄清事實,劉明輝向徐鷹提出,如果徐認為劉有經濟問題,可以當面公開明確指出,也可以向上級領導匯報。但徐鷹卻說:「如果劉明輝敢去北京匯報,黨紀國法處置。」「劉明輝找李小云沒有用,李小云管不了我,他也絕對聽我的。」「劉明輝要不按我的要求辦,我就整死他!」劉明輝去北京向李小云匯報情況後,徐鷹大怒,說:「我一定要整得他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徐鷹的這些言行只能說明他的所作所為僅僅是為了掩蓋其斑斑劣跡,進而奪取公司控制權、謀求更大的個人利益。

三、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為了穩定大局,為了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利益,劉明輝與黃勇埋頭工作,忍辱負重。例如,2010年7月下旬,劉明輝在香港與高盛公司亞太區高層開會,通過高盛向全球投資人推薦中燃的當天,徐卻在深圳召集公司高層開劉、黃的「批判會」。即使如此,劉、黃得到消息後仍沒有講任何不滿意見。
不過,由於劉明輝和黃勇的實幹和業績,公司董事會13名董事中,除李小云、徐鷹外的11名董事都堅定的支持他們。集團總股份中持股超過60%的海外基金股東也都支持他們。在公司董事會的堅定支持下,劉明輝和黃勇於2010年8月底返回原崗位,重新主持公司的管理工作,徐鷹一夥的陰謀也暫時宣告了流產。
2010年8月30日, 劉明輝正式上班後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就是保穩定、講和諧、促發展的動員會,會上劉、黃不談任何與徐鷹的矛盾恩怨,只談公司目標落實和業務發展(事實上, 劉、黃沒有在公司任何會議上和任何幹部談及過此事)。在劉明輝返回公司的第一天,中燃總部的員工歡呼雀躍,各地分公司的員工發來的數百份慰問短信。可見, 公道自在人心。

然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正當中燃員工在劉、黃等高管的領導下,振作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公司運營的時候,徐鷹一夥捲土重來了。善良的人們總是以善意來對待每一個人,換來的卻是更大的災難。本來已經有聲有色的公司經營,也再次遭遇到一場狂風暴雨。所幸的是,所有熱愛中燃、滿懷正義的人們抵擋住了不斷的恐嚇和威脅。他們不會任憑中燃遭受滅頂之災。他們團結一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來應對這場危機,並將與邪惡的勢力戰鬥到底,直至取得最終的勝利!徐鷹一夥的陰謀詭計也終將在中燃奮進的道路之上被正義的車輪碾得粉碎!


另附上中國燃氣關於罷免李小云、徐鷹職務的最新公告:

於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董事會根據公司細則以多數票分別罷免李先生及徐先生公司主席及副主席的職務,自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起生效。此外,董事會一致同意委任仍然是獨立非執行董事黃倩如女士出任本公司非執行主席,自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起生效。
(未完待續,請看本系列報導之四)
4 : GS(14)@2011-04-16 14:25:14

 撥開中燃事件的層層迷霧 -----當道時見中山狼 (系列報導之四)
開中燃事件的層層迷霧(四)--當道時見中山狼  
  徐鷹之所以可以長期凌駕於公司董事會之上,就是因為他時常打著國台辦的旗號,自詡為代表「台辦」。徐鷹的一塊金字招牌是所謂「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主任助理」的身份,這是徐鷹一貫在中燃集團以及各種場合自我炫耀的資本。然而實際上,他根本就不是國台辦的正式編內人員,僅僅是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的外聘人士。現在,這場騙局終於快到了收場的時候,只是徐鷹卻未必肯就此善罷甘休。
  
  一、徐鷹的奪權「智慧」
  
  在公司發展的創業時期,為了克服重重困難,劉明輝和黃勇以及多位高管日夜殫精竭慮,不僅犧牲了無數的假日,而且多次放棄了個人的收益。在這段時期,對於企業經營一竅不通的徐鷹倒是也無意於搶班奪權。不過,為了挖中燃的牆角以中飽私囊,徐鷹還是經常要給高管層出出難題。每當高管層感到事情難辦之時,徐鷹就會高舉起「對台工作需要的幌子」。當公司渡過了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在09年實現了歷史最好成績之時,徐鷹就開始做起了奪權自肥的美夢了。
  
  徐鷹的奪權「智慧」看似受到了60年代文革的極大啟發。他先是組織、教唆一批人寫劉、黃的誣告信,挖空心思地炮製所謂罪狀;而後利用這些黑材料,糾集自己的手下在公司開批鬥會,搞派系鬥爭;進而,打著代表國台辦的旗號發號施令,置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於不顧,把董事會一腳踢開,擅自決定集團的高層人事調整。在2010年6月份,徐鷹就是按照這個套路,逼劉明輝辭去董事、總經理的職務。但他很快就發現劉明輝在公司運營、融資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一旦突然辭職,可能對公司股價的負面影響巨大,於是又逼劉明輝改任副董事長,一年以後再辭職,但不允許劉來公司上班,不給辦公室等。徐鷹的胡作非為踐踏了公司董事會的權威,也引起了公司經營業績在2010年中期的顯著下滑。
  
  此次,伴隨奪權計劃的破產,徐鷹「代表台辦」的外衣也被撕破。不過,徐鷹又給自己製作了另外一道護身符。近日,他在各種場合,到處炫耀他得到了某中央領導的批示,「劉、黃」的實力和他比「相差懸殊」,讓大家看清形勢。由此可見,釋放政治煙霧彈便是徐鷹奪權「智慧」的「精華」所在。實際上,這是典型的招搖撞騙,也再次顯露出徐鷹一貫欺上瞞下的惡劣行徑。
  
  二、徐鷹奪權的「七種兵器」
  
  徐鷹的奪權「鬧劇」是不會輕易落幕的。2010年12月23日臨時董事會前,徐鷹分別找了有關的董事談話,強調了劉明輝的「罪行」,同時威脅董事必須在董事會上按他的意見做出決議。該次董事會後,面對眾多堅決執行董事會決議的董事和公司高管,徐鷹再次顯露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格特質。
  
  兵器之一:拉幫結夥,破壞運營
  
  在12月24號下午,徐鷹在他的辦公室召集了五位公司高管開會,公然強迫公司高管,「只能聽梁總的,不能聽朱偉的」。這顯然是對董事會決議的藐視,更是對公司臨管會權威的肆意破壞。同時,不經任何授權程序和現任管理層的同意,徐鷹指使陳小咪不斷竊取公司內部的各種文件資料,同時派出自己親信徐超平、尚明淮、王晉等到中燃下屬項目公司羅織劉、黃兩人的所謂「罪證」,逼迫項目經理搞檢舉揭發,把不願意同流合污的管理人員盡皆視為異己,欲一一剷除而後快。
  
  兵器之二:威脅恐嚇,挾持高管
  
  為了壓制反對意見,徐鷹不斷在公司總部肆無忌憚地叫囂,「劉明輝最終會成為一個政治犧牲品,鐵定牢底坐穿」,「這次定要置劉明輝於死地」。同時,徐鷹又分別找了數個董事和部分高管仍採取恐嚇、威脅的手段,甚至放言,「如果再不聽話,就去找你的父母」。2011年1月28日的董事會後,徐鷹等人又揚言要對公司新任董事總經理龐英學下手,企圖使用「收拾」劉、黃的手段來迫使公司管理層屈服於他們的淫威,彷彿國家的司法機關就是他們的私家企業。
  
  兵器之三:掩蓋罪證,栽贓誣陷
  
  為了清除異己以及掩蓋自己所露出的馬腳,徐鷹指使他的兩個手下楊曉含和瞿碧波威逼公司總部前台值班的王女士,(1)不能承認徐鷹的司機在公安人員來總部之前給前台打過電話;(2)誣告公司的某高管對她曾經有過非禮之行為。
  
  
  兵器之四:未卜先知,擾亂視聽
  
  在公安機關剛剛向深圳市檢察院申請批准逮捕之時,徐鷹再次展露出他未卜先知的本領,多次在公司裡公開講,「劉、黃鐵定被批捕,牢底坐穿!」徐鷹的司機居然也在公司裡對部分高管放話,「看吧,劉黃鐵定被批捕。你們都要下崗,趕緊去找工作」。
  
  
  兵器之五:欺騙家屬,侵吞股權
  
  徐鷹等人甚至對劉明輝的妻子也進行了多次威脅和欺騙。例如,徐鷹等人就通過王發輝傳話,「只要劉明輝將自己名下的全部公司股權無償轉讓出來,淨身出戶,就可以考慮撤訴」。徐鷹的手下也都先後與她進行了所謂的談判,其核心意圖就是,逼迫她交出劉明輝名下的股權,同時要把若干位堅持正義的董事從公司董事會中清除。徐鷹一夥揚言他們掌握更多的所謂劉、黃二人的罪證,如不答應,就會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公安機關。
  
  兵器之六:誆瞞政府,私賣公司
  
  「劉、黃事件」發生後,公司的運營面臨重重困境。但徐鷹一夥無視公司廣大股東的利益,對經營上的困難不管不問。而他們的肆意妄為則致使公司高管層人心浮動,許多工作計劃均無法落實,整個集團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思如何化解困境,居然多次表示要將公司賣給某大型國企。在不與董事會進行任何溝通的情況下,他們就私下與該國企高層進行協商,要求該國企先收購「海峽金控」,進而增持、控制中國燃氣。他們還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交所謂專題報告,並冠之以堂皇的理由:「由於中燃的大股東是外資,威脅了國家燃氣行業的經濟安全」。徐鷹一夥無非是想借用政府的指令使該國企控股中燃,從而實現他們篡奪公司領導權的目的。
  
  
  兵器之七:護衛森嚴,做賊心虛
  
  當然,貌似不可一世的徐鷹,也不時顯露出其外強中乾、做賊心虛的醜態。在「劉、黃事件」發生後,徐鷹來公司深圳總部時,常常帶著2至4個貼身的私人保鏢(非公司人員)。連和公司高管談話,保鏢都站在旁邊,頗有前呼後擁的架勢。在下班時間(包括在夜間),徐鷹的私人保鏢居然也要守衛著他個人的辦公室(無論徐是否在辦公室),同時也守著劉、黃的辦公室。徐鷹到底在防著誰?
  
  徐鷹種種無視公司利益的行徑,使得公司高管層、主要股東以及獨立董事均感到非常憤慨。近日,公司某董事已經致信董事會要求罷免李小云和徐鷹在董事會的職務。徐鷹知曉此事之後,大為惱怒,再次放言,董事會如果敢罷免他,他就要把公司搞垮,並要把劉、黃置於死地,等等。顯然,在這場保衛公司利益的戰鬥中,硝煙還沒有完全散盡。但是,無論徐鷹一夥採取怎樣卑劣的手段,公司董事會和高管層捍衛正義的決心都不會有絲毫的動搖!
  
  另附上中國燃氣關於罷免李小云、徐鷹職務的最新公告:
  
  於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董事會根據公司細則以多數票分別罷免李先生及徐先生公司主席及副主席的職務,自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起生效。此外,董事會一致同意委任仍然是獨立非執行董事黃倩如女士出任本公司非執行主席,自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起生效。
本主題由 好人好報 於 2011-3-7 06:33 審核通過
5 : GS(14)@2011-04-16 14:25:26

[新聞]撥開中國燃氣事件的層層迷霧(五)——故佈迷陣設毒謀

  徐鷹在公司總部的員工大會上宣稱,「這件事是王發輝干的。」徐鷹果然練就了一身「先知先覺」的硬本領。今年1月,當深圳市公安局開始向中燃深圳總部索要相關材料的時候,的確主要是指向湖北孝感燃氣項目的收購與建設事宜。王發輝何許人也?他與湖北孝感項目之間有什麼關係?真是王發輝向公安機關舉報了劉、黃嗎?
  
  一、到底是誰舉報的?
  
  在「劉、黃事件」發生後,中燃公司董事會與高管層對「劉、黃涉嫌職務侵佔」的問題進行了反覆討論。根據我國法律對職務侵佔罪的定義,職務侵佔罪的侵害對象系公司財物。但截止目前,中燃集團(包括香港及內地項目公司)均未顯示發生涉及劉、黃職務侵佔之情形。首先,董事會向公司主要大股東的董事代表質詢,而諸代表均表示他們從無向中國司法機關舉報劉明輝和黃勇兩位先生有任何侵佔公司財物之行為,相反各股東對劉、黃兩位先生的工作表現一向感到滿意。中燃公司總部及內地項目公司亦從未向中國司法機關報稱自身財物受到劉、黃之侵佔。徐鷹雖然不斷攻擊劉、黃,但也表示自己沒有向公安機關舉報;其次,為了澄清事實,公司於2011年1月邀請獨立第三方的會計師事務所再次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了清查,同樣也沒有發現任何公司利益被劉、黃侵佔的跡象。因此,公司絕大多數董事和高管對於劉、黃所謂「涉嫌職務侵佔」的罪名,均感如墜雲霧。
  
  無論公司的財產在事實上被侵佔與否,如果公司及股東均沒有舉報的話,這樁案件到底是怎樣立案的?按照國內一般的司法程序,「職務侵佔罪」通常需要由公司內部利益相關人士進行舉報,公安機關才能立案偵查。也即,舉報劉、黃要麼是公司本身的行為,要麼就是股東的行為。徐鷹公開宣佈是王發輝舉報了劉、黃,可是王發輝現在與中燃並無關係。他的舉報有效嗎?面對徐鷹的「檢舉揭發」,王發輝很快就向中燃的員工進行了公開澄清,他沒有舉報劉、黃,他沒有向公安機關提供任何劉、黃的所謂罪證,他現在與劉明輝也沒有個人恩怨。王發輝的表態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到底是王發輝在撒謊,還是徐鷹在撒謊?如果不是王發輝干的,為什麼徐鷹要一口咬定,這個事就是王發輝干的?無論孰真孰假,無論王發輝是否主導或者參與策劃了該起事件,徐鷹又是如何練就的一身「先知先覺」的硬功夫?
  
  二、王發輝何許人也?
  
  根據深圳市公安局於2011年1月6日所要求資料的範疇及性質,中燃公司認為公安的調查重點在於湖北孝感項目收購及相關施工合同的履約情況。「湖北項目」是指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云夢市及應城市的四個城市燃氣項目及為上述四個城市燃氣項目及安陸市城市燃氣供氣的長輸管道項目,共五個項目。而該項目的一個關鍵人物就是王發輝。
  
  王發輝早年供職於中石化,後因表現不佳被辭退。潦倒一時的王發輝,始終尋找著東山再起的機會。2003年,王發輝開始運作上述五個燃氣項目與中燃的合作事宜,他本人也是長輸管道項目的控股股東。自2004年始,中燃公司逐步收購了湖北項目,並於2005年開始取得了控股地位,整個收購過程於2006年全部完成。長輸管道項目是最後被收購的。孝感項目的收購過程嚴格遵守香港和大陸的法律規定以及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屬於公司董事會的集 體決策,並按照香港聯交所的要求進行了市場公告。
  
  為保持管理穩定,王發輝也因此於2005-2007年間任中燃公司副總裁。不過,自2004年中燃開始進入孝感項目後,王本人一直不願意將這五個燃氣項目納入中燃的管理體系。同時,在中燃進入孝感項目之前,王發輝就將網管建設工程發包給了施工單位,中燃完全沒有參與工程的招標,合同也是王發輝簽的。2005年末,中燃公司才將孝感燃氣項目的工程建設和運營統一納入中燃管理。2006年,工程建設大體完工,中燃管理人員花費了10個月左右的時間,對該工程項目進行了決算審核。決算至2007年才全部完成。
  
  在此期間,中燃工程部發現施工單位對工程量及材料單價的報告存在虛高的現象(特別是王發輝控股的長輸管線項目),因此組織工程管理人員多次進行現場覆核和確認,並對施工單位上報的工程決算進行了認真的審查和大幅度的核減(最後的決算比預算壓低了幾千萬)。由於前期的工程質量問題也比較大,中燃工程部要求施工單位返工了多次。整個工程建設的監督及最終決算都嚴格遵守法律的要求及公司的管理制度,最終款項的確認與支付是項目公司的工程部、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中燃總部工程管理部、預算部共同確認的結果。不過,由於中燃工程部對工程的質量和造價非常不滿意,因此全部工程款項的付清又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中燃嚴卡工程質量及造價關的做法是導致王發輝以後對中燃高層不滿的重要原因。
  
  據參與湖北項目收購的公司員工講,王發輝從政府手裡拿孝感項目時,僅僅是與政府簽了一個合同,自己實際上沒有投入註冊資本金,營業執照也是臨時的,沒有辦法驗資。此外,王發輝在中燃進入湖北項目之前,曾誇下海口,保證每年拿到上游用氣指標若干億立方,確保每年下游用氣量達到若干億立方,甚至還與中燃簽了相關的合同。實際上,這些都沒有兌現,僅僅是滿口謊言罷了。
  
  王發輝在中燃任副總裁期間,同樣是劣跡不斷。其負責管理的公司,被劉明輝在集團大會上點名批評。至此,王發輝在中燃已經難以立足了。但當時,徐鷹是完全同意公司總部的意見,贊成讓王發輝(於2007年)辭職的。不過,伴隨著後來徐、劉矛盾的出現,對中燃高管層耿耿於懷的王發輝轉眼間變成了徐鷹的秘密武器。
  
  到底誰從湖北項目中侵佔了公司利益?如果是中燃的高管在項目建設中中飽私囊,為什麼不等到項目收購完成以後再將工程發包?為什麼在中燃介入管理之後,還要壓低工程的造價以及延遲付款?劉、黃之所謂涉嫌職務侵佔罪到底與這個湖北項目有什麼關係?這個謎底還有待於進一步地揭開。
  
  (未完待續,請看本系列報導之六)
6 : GS(14)@2011-04-16 14:25:40

『法律論壇』 [實務案例][新聞]中國燃氣罷免主席 分析(六)(轉載)(轉載)
點擊:15 回覆:1
作者:我的nan人 發表日期:2011-3-14 10:52:00


在董事會處處碰壁的徐鷹惱羞成怒地叫囂,「我絕不會讓你們在董事會上得逞!」徐鷹還有殺手鐧嗎?3月1日夜,一輛車牌號為「粵BKC277」的轎車與中燃某高管自駕的汽車發生衝撞。在車禍現場,「粵BKC277」轎車沒有任何踩剎車的痕跡,就直接撞上了駕駛員一側的車門。該高管隨即被送往醫院。「撞車事件」使召開在即的董事會會議籠罩在一層詭異而緊張的氣氛之中。
一、機關算盡,未料轉眼成空
  當公司董事會中有成員提議,由於李小云和徐鷹涉嫌內幕交易、違背董事操守,應罷免此二人主席、副主席之職,徐鷹頓時就變成了一隻熱鍋上的螞蟻。從來不屑與董事們打交道的徐鷹,此刻卻開始挨個找諸位董事們談話。「你們知不知道我的身份?我代表政府!」雖然政治身份的謊言已經被戳穿,徐鷹依然堅持宣稱自己的官方背景,只是顯得有些缺少底氣。「你們還想不想要公司?你們敢罷免我,我就把公司搞垮」,這一時間成為了徐鷹的口頭禪,也再一次成為了他威脅公司董事的罪證。一言以蔽之,「對不知情者欺騙,對知情者恐嚇」就是徐鷹給董事們所做工作的精神實質了。
  不知是什麼時候,徐鷹私賣公司的計劃流產了。大約是人家瞭解了徐鷹的所作所為之後,就趕緊躲了。於是,徐鷹反覆向董事會強烈要求立即執行自己的期權。在當前的情況下,董事會如果批准任何公司高管去執行巨額的期權,會讓廣大的中小股東怎樣看?會給中燃的形象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徐鷹是從來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的,他原本就沒有把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放在心上。意識到徐鷹的主席高位岌岌可危,連他的司機也感到坐立不安。數日之前,這位司機還神氣活現地宣稱別人會下崗。現在,他卻搶在徐鷹之前,也要求行使自己的期權。然而在此敏感時期,董事會沒有批准任何公司員工執行期權。徐鷹所策劃的奪權陰謀,讓整個集團的每一個員工都變成了受害者,連自己的跟班們也都一併搭了進去。時至今日,徐鷹的一班爪牙終於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不論徐鷹使出了多麼下三濫的手段,指使他的屬下來阻撓董事會的行動,董事會還是如期召開了。面對鐵一樣的事實,徐鷹一夥既沒有勇氣否認自己製造了「劉、黃事件」,也沒有勇氣承認自己製造了「劉、黃事件」,更沒有勇氣來否認自己違背董事操守的種種惡行。在3月3日的董事會上,李、徐二人的職務終於被罷免了!曾幾何時,在徐鷹公開奪權的員工大會上,他的幾個爪牙帶頭熱烈鼓掌,表示堅決擁護徐鷹對公司組織制度的破壞行為。可惜,同賀者寥寥!而今日,當李、徐被罷免的消息傳遍中燃集團之時,奔走相告者廣焉,舉杯同慶者眾焉!真可謂,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二、寧負天下人,休為天下人所負
  徐鷹一夥的胡作非為一度引起了公司管理的混亂,使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過去的2個多月裡,徐鷹等人可曾幫助公司穩定生產運營?可曾幫助公司解決債務難題?可曾做好總部高管的工作,安定人心?徐鷹一夥可曾想過,一旦公司陷入運營困境,整個集團近2萬名正式員工的工資福利如何支付?可曾想過,中燃的230多家施工單位的建築工人都可能會拿不到工資,到時會對社會穩定帶來怎樣的影響?可曾想過,中燃在150個城市的燃氣用戶的用氣安全將如何保障?幸好中燃公司終於識破了徐鷹所謂「代表」政府的偽裝,否則徐鷹的為非作歹讓廣大的境外投資者怎麼看,會給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徐鷹真得是為了中燃公司的利益,為什麼要任命一個一年到頭都不在公司裡露面的徐超平擔任公司總裁?是因為徐超平有力挽狂瀾的奇才,還是因為徐超平是從珠海就一直跟隨他的馬仔?徐超平除了在奪權鬧劇之中,扮演了一個配角之外,此後又再次在公司總部中消失。他去了哪裡呢?即使沒有登上總裁的寶座,難道身為公司副總裁就不應該為中燃盡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可見,此等樣人除了奪權自肥之外,並無絲毫之念關心過公司的存亡!
  在「劉、黃」事件發生後,作為董事局主席的李小云躲到哪裡去了?他在中燃多年來享受如此高的禮遇與待遇,在公司危難之際做了什麼?你是否見到過李小云在公司總部裡忙碌的身影?你可曾見到李小云公開露面發言維護過公司的形象?某董事質詢李小云,為什麼不與董事會討論,就私自賣公司?李小云的答覆是,解決中燃眼下困難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公司賣掉。敢問,這是一個董事局主席應該說的話嗎?他有何面目面對期盼著中燃美好未來的中小股東?他有何面目面對為中燃日以繼夜辛勤工作的中燃員工?
  在徐鷹一夥的邏輯中,賣公司的「偉大意義」在於「捍衛燃氣行業的國家經濟安全」。既然徐鷹認為外資股東危害了「國家安全」,那麼當初中燃公司在境外配售股份的時候,他為什麼要在董事會決議時投贊成票?為什麼他一邊投票贊成,一邊又偷偷地讓「海峽金融控股」連續減持股票?要捍衛國家利益,「海峽金融控股」難道不應該增持股份?為什麼他減持股票的行為從來都不向上級政府部門匯報?徐鷹到底是要將套現的巨額資金服務於「某項政府工作」,還是要為他已經暗流湧動的奪權陰謀籌措充足的「糧餉「?如果外資股東提高了幾個百分點的持股比例,就構成了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那徐鷹的所作所為又構成了對誰的威脅?
  做人即便無恥,也要有一個限度吧!恐怕,徐鷹一夥首先應該捍衛的不是所謂的國家利益,而是自己做人的道德底限!
  君不見,剛剛被罷免的徐鷹又若無其事地來到公司總部「視察」啦?那神態彷彿是剛剛被選舉為董事局主席的樣子!善良正直的中燃人此刻更要擦亮雙眼,莫要以為徐鷹已經改過自新,不要忘記過去慘痛的教訓。正所謂,「慶父不除,魯難未已」!
  (未完待續,請看本系列報導之七)
7 : GS(14)@2011-04-16 14:25:49

國家幹部求索民營企業巨額股份
中國燃氣董事局原主席李小云、原副主席徐鷹所持巨額認股權收入質疑


中國燃氣的兩位即將被罷免的董事李小云和徐鷹於2010年3月24日,向中燃公司正式提出了行使期權的要求,並在聯交所網站上進行了公告。李小云行使的期權數量是1000萬股,其中,500萬股的執行價格為0.8元港幣,500萬股的執行價格是1.5元港幣;徐鷹行使的期權數量是9500萬股,其中,9000萬股的執行價格為0.71元港幣,500萬股的執行價格為0.8元港幣。如果按照每股3.5元港幣的市場價值來計算的話(中燃股票4月1日的收盤價是每股3.8元港幣),李、徐二人可以在期權行使後獲得將近3億元港幣的巨額財富。從這個情形來看,李小云和徐鷹是否打算趕緊撈足了,就從中燃「撤退」了?不過,對於李小云和徐鷹來講,一個是正式的國家機關幹部,一個是號稱代表政府的「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主任助理」,這筆巨額財富應該歸他們個人所有嗎?

一、李小云的收入問題質疑
作為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的主任,李小云系現任司局級(正職)國家幹部,如此巨額的收入倘若進入個人腰包,的確有些匪夷所思。難道這符合黨紀國法的規定嗎?
這個問題似乎不難回答。根據中共中央於2010年1月18日頒佈施行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李小云的行為已經違反了其中的多項規定。例如,第一條第三款:「在公務活動中接受禮金和各種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第二條第三款:「違反規定買賣股票或者進行其它證券投資」;第二條第四款:「個人在國(境)外註冊公司或者投資入股」。
除了巨額期權收入以外,李小云通過在中國燃氣的職務之便,所獲取的其它收益還包括:(1)在中燃每年領取的300萬港幣的年薪;(2)享受了價值1千多萬的豪華住宅;(3)佔用了價值90多萬元的途銳高檔轎車;(4)個人持有中燃公司擔保的額度為30萬港幣的香港大新銀行信用卡,每年刷卡的消費額度全部由公司報銷。
李小云的這些行為同樣也違反了《廉政準則》的多項規定。例如,第一條第一款:「索取、接受或者以借為名佔用管理和服務對象以及其它與行使職權有關係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財物」;第一條第六款:「違反規定多佔住房,或者違反規定買賣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第二條第五款:「違反規定在經濟實體、社會團體等單位中兼職或者兼職取酬,以及從事有償中介活動」;第六條第一款:「在公務活動中提供或者接受超過規定標準的接待,或者超過規定標準報銷招待費、差旅費等相關費用」;第六條第四款:「違反規定配備、購買、更換、裝飾或者使用小汽車」,等等。
  從《廉政準則》的要求出發,李小云的巨額收入的合法性的確值得質疑。難道黨中央的組織紀律要為他一個人開綠燈? www.6park.com

二、徐鷹的收入問題質疑
徐鷹的公開身份是「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主任助理」(也就是李小云的助理),長期自稱代表「政府」。如果徐鷹屬於經科中心的編制內人員,那麼他巨額收入問題的性質與李小云一樣;如果他不是經科中心的編制內人員,而是經科中心的外聘人員,且代表經科中心長期派駐中燃公司,那麼他所持有的期權是否應視為替「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代持?如果不是代持,那麼基本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徐鷹,又憑什麼可以獲得如此巨額的收益?如果徐鷹既不是經科中心的編制內人員,也不代表經科中心,那麼他打著代表「政府」的旗號欺騙公司,為個人攫取巨額財富,是什麼行為?
徐鷹一夥中不管公司的經營活動,卻向公司不斷索要期權的人,其實大有人在。例如,徐鷹就為其同黨劉志和索要了數千萬股期權,且在「劉、黃事件」發生之前就執行了3200萬股。這些都是在服務於「政府」的工作需要,還是在中飽私囊嗎?
面對徐鷹多次無理索要期權的行為,中燃高管層不是沒有過反抗。徐鷹對此的回答是,行使期權的獲利不是用於個人目的。中燃的高管進一步追問,為什麼需要如此巨大數額的期權?徐鷹則乾脆說,這些期權是替「某某人、某某人」代持的,你敢不給?徐鷹的這一招的確讓中燃的高管進退兩難,如果不給,那麼萬一徐鷹說的是真事,恐怕會得罪了那個「某某人、某某人」;如果給了,萬一徐鷹僅僅是在忽悠,豈不是上當受騙?麻煩在於,對於中燃的高管來說,又不敢直接去找那個「某某人、某某人」來核實真相,更不能去對徐鷹所謂的「政府工作」刨根問底。
相對於李小云來說,徐鷹在公司的其它各項收入、收益就更加讓人瞠目結舌。其中包括:(1)在中燃每年領取的數百萬港幣的年薪及花紅。2009-2010財年,徐鷹在中燃拿到的實際年收入達到1300萬港幣;(2)享受了價值200多萬元的奔馳豪華轎車;(3)每個月報銷10萬元以上的招待費,逢年過節都要報銷幾十萬的高檔禮品費(如煙酒、補品、高爾夫會員卡等)。不徐鷹個人每年在中燃報銷的各類費用總和在200萬-300萬人民幣之間。
為了堵住公司眾人的悠悠之口,徐鷹經常公開炫耀他的各種社會關係,似乎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比如,在集團的大會上當眾吹噓,自己寫的報告可以送到某某高層領導的手裡。在辦公室裡也懸掛大大小小的若干張合影,以彰顯自己的關係非常過硬。不過,也有公司的員工講,某張、某張合影其實是在某次香港的招商會上,徐鷹趁亂拍攝的,未必真得有什麼「關係」云云。總之,徐鷹耍起這套欺上瞞下的把戲真是輕車熟路、如魚得水。
如此看來,要搞清楚徐鷹巨額收入的歸屬問題,就要先搞清楚他的實際身份究竟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李小云是最有發言權的。只是不知道李主任自己是否願意為大家揭開這個謎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