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梅隆家族 父子王国的往事(下)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305/t20130522_443042.htm
 慈善與家庭,傳承兩大目標

 

  1930年,安德魯像當年自己的父親一樣,開始著手考慮財產的分配。他把財產的用途分為兩個目標:慈善和家庭。

 

  為了實現第一個目標,他在1930年成立了A.W.梅隆教育-慈善信託,並最終轉移給信託5800萬美元,主要用於建設美國國家藝術館和購買館內收藏的畫作。

 

  為了實現第二個目標,自1931年起,安德魯開始著手贈與子女大筆財富。1931年5月,他把價值50萬美元的美國鋁業股票轉移給了兒子保羅(Paul),並轉讓了相同價值的股票給女兒艾爾莎(Ailsa)。同時,他轉讓了價值400萬美元的股票(美國鋁業、匹茲堡煤炭公司、金剛砂公司)給保羅,價值超過330萬美元的股票(美國鋁業、匹茲堡煤炭公司)給艾爾莎。隨後,他又把價值1000萬美元的梅隆銀行和聯合信託公司股份分配給二人。同年12月,他向兩個子女各轉讓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Coalesced 公司股票。1932年5月,他又向保羅轉讓了價值475萬美元的股票(海灣石油公司、科佩斯公司和標準鐵路機車公司),向艾爾莎轉讓了價值300萬美元的相同公司的股票。同時,他在保羅和艾爾莎之間分配了價值1600萬美元的梅隆企業股票和價值1000萬美元的銀行股份。到1937年,安德魯已經把大部分的財產轉移給子女。

 

  每個故事都有著不一樣的落幕。1937年的秋天,為梅隆家族事業打拚奮鬥且顯赫風光一生的安德魯·梅隆完成了人生的謝幕儀式,長眠在匹茲堡的阿勒格尼墓地的他,留下了金錢、藝術品、公司股份、慈善信託、在建的國家藝術館、幾十年跌宕起伏的名聲,以及兩個孩子。

 

  父子王國成往事

 

  安德魯·梅隆去世以後,梅隆家族的兩個第三代成員成為了家族的領導人,這兩人分別是安德魯·梅隆的兒子保羅·梅隆和侄子理查德·金·梅隆。

 

  保羅繼承了家族的大部分財產,不過卻對管理整個家族事業缺乏興趣,他大學時就對出人頭地並無好感,成年後主要的興趣是賽馬和藝術品。保羅並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富三代,他擁有出色的能力來做他想做的事業,不過對於家族事業來說,他似乎並無讓其發揚光大的想法。所以,在安德魯去世後,他的侄子理查德·金·梅隆便成為了家族的領導人。他實際管理著整個家族事務,保羅只是以他的兄弟和大股東的身份協助他在一些重要事務上做出決策。理查德有強烈的意願也有一定的能力讓整個家族的事業繼續前進,並讓家族凝聚在他的領導下,不過趨勢不可逆,在他去世以後,梅隆家族逐漸地分裂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個體並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理查德也成為了梅隆家族的最後一任掌門人。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有保羅和理查德的個人原因,也有客觀的外界因素,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家族由第三代過渡到第四代時出現的權力真空。家族第四代的8個人,在理查德去世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完全接手整個家族的事務,這8人中有四男四女,男生中年齡最大的為理查德·梅隆·斯凱夫,他當時38歲,不過他卻是第四代中對家族事業最沒有興趣的成員,他三個弟弟中的蒂莫西·梅隆被人形容為「最不像梅隆的梅隆」,另外兩個弟弟雖然非常努力,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獲取接掌家族的經驗和資源,這讓原本就在掙扎中的家族徹底地走向了分裂和衰落。家族成員各自把守成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因為托馬斯和安德魯積累的財富足夠維繫他們奢侈的生活並讓他們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了。第四代中的女生康妮·梅隆兩次和同一個政府官員結婚、離婚,並準備和另一人結婚,她的一個姐姐在飛機事故中逝世,另兩個姐姐嫁給了普通人並從事著藝術和慈善事業。

 

  梅隆家族的業務模式可以被看作美國金融控股模式的發端,梅隆家族基本不參與任何公司的日常管理,他們只負責提供資金和持有權益。這種模式對於家族傳承的缺點在於,這需要一個能力和意志力都很強的領導者,因為這種模式下的業務是不斷變化的,沒有強力的領導者,這個系統不能長時間自行運轉。所以,家族在失去領導者以後,家族成員手中擁有的僅僅是權益,這些權益的價值不僅不掌握在家族手中,還經常隨著市場劇烈波動,外加這些權益帶來的現金流也不穩定,當家族後代需要資金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賣出手中的權益,所以,金融控股對家族財富的傳承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這一點在理查德的繼任者普羅塞身上表現得很明顯。

 

  普羅塞是理查德的養子,理查德在世時是力挺他接班的,不過普羅塞的婚姻和家庭給他帶來了很多牽制,他自己的能力也有限,保羅在普羅塞接班時認為「他還太嫩了點」,這個評價很準確,普羅塞沒能夠阻止梅隆家族的分散和衰落,梅隆家族由於沒有一個強力的領導者而很快變成了一盤散沙,大家各自握著手中的股票,過著安穩但不思進取的生活。

 

  梅隆家族成為了一盤散沙,不過梅隆家族的兩個機構—梅隆銀行和基金會卻得以留存於世。梅隆銀行後來和紐約銀行合併成為了今天的紐約梅隆銀行,這是一家擁有580億美元總資產的巨型銀行。梅隆家族的基金會雖然沒有給家族帶來很多回報,家族的成員也逐漸淡出了基金會的日常管理,但基金會還是為家族帶來了很高的社會地位,同時還能為家族後代的一些成員提供工作機會。

 

  優秀團隊,帶來基金會高回報

 

  保羅和艾爾莎雖然不像他們的父親那樣對經商感興趣,但父親追求中的兩樣是他們感興趣的:慈善和收藏。他們都投入了自己財產中的很大一部分建立了慈善基金會。1940年,艾爾莎建立了阿瓦隆基金會(Avalon Foundation)。一年後,保羅採用弗吉尼亞州的別名,成立了奧多明尼昂基金會(Old Dominion Foundation)。1969年,保羅和艾爾莎為了紀念父親,決定合併這兩家基金會,並將其名稱改為安德魯·梅隆基金會(The Andrew W.Mellon Foundation)。

 

  梅隆基金會的主要捐贈領域是信息科技、藝術、人文科學和高等教育。在過去40多年中,梅隆基金會收穫了可觀的收益,其1969年的初始資產為2.2億美元,2011年資產已增加到50億美元,2010年,梅隆基金會向社會捐贈了2.5億美元,排在美國基金會中的第20位。

 

  梅隆基金會的成功,要歸功於出色的資產管理團隊。其1969年建立時只有10人的團隊,包括受託人、主席、副主席和法律顧問等人;此後,梅隆基金會逐漸開始聘請專業的資產管理人員,目前其管理團隊的主要人員已經達到39人,新增者包含了投資人員、項目管理人員、諮詢人員、財務人員和行政人員。通過不斷的招賢納士, 梅隆基金會打造出了一個專業化的管理團隊。

 

  投資團隊中的重要角色莫過於首席投資官(Chief Investment 0fficer,CIO),而梅隆基金會發展歷程中最成功的首席投資官非約翰·胡爾(John Hull)莫屬。約翰·胡爾被一些金融獵頭公司譽為「性價比最高的首席投資官」。獵頭公司曾根據2006-2010年間的性價比(平均每拿10萬美元年薪能給基金會帶來的收益)對首席投資官進行排名,約翰·胡爾排名第一。在此期間,約翰·胡爾平均管理51億美元的資產,並給梅隆基金會帶來了6.5%的平均收益率,而他拿到的平均年薪是62.0616萬美元。換句話說,約翰·胡爾每拿到10萬美元的薪酬便能給基金會帶來1.05%的投資收益率(表1)。而美國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大衛·史文森(David F. Swensen)同期只排在46位,他給耶魯大學基金會帶來的平均收益率為6.2%,但耶魯大學基金會為他支付了379.554萬美元的年薪。

 

 

  約翰·胡爾的成功之處在於有效配置資產。在1969年梅隆基金會剛建立時,投資產品比較單一,主要集中於國內股票和固定收益產品,二者分別佔總投資額的60%和40%。這一投資策略直到1990年才改變。1990年起,財務委員會(finance committee)開始制定正式的投資目標並每年重審。該委員會還決定,在制定投資目標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現在的支出計劃,還要考慮未來資產的保值,因此,為長久計,可以增加流動性較差的投資品以增加組合收益。這一投資策略正好發揮了基金會投資期限長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梅隆基金會的整體投資目標是在給定風險的情況下,尋找長期的投資總回報。雖然梅隆基金會從1990年開始逐漸增加了其他類投資品的投資比例,但其還是把很大一部分資金投資在傳統的產品如股票和固定收益上(圖1)。

 

 

  而自從約翰·胡爾2003年加盟後,梅隆基金會對其他類投資品的投資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年已佔總投資比重的29%,股票和固定收益產品則只佔總投資的53%和12%;到了2010年,其他類投資比例大幅度提高到64%,而股票和固定收益產品則只佔23%和11%(圖2)。這一策略的成功運用給梅隆基金會帶來豐厚的回報。美國法律規定,每年基金會的固定支出是5%,如果再加上2006-2010年的年均通貨膨脹率2.25%,那麼基金會的收益率達到7.25%才能保值。梅隆基金會在約翰·胡爾的帶領下,基本上都達到了7.25%以上的收益率(圖3),只有在2008年次貸危機這樣的系統性風險爆發時,其投資回報率才為負值。梅隆基金會的絕對回報率也位列各基金會的前列(表2)。

 

 

  雖然投資組合能夠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抵消非系統性的風險,但確實很難抵擋系統性風險,因此整體而言,梅隆基金會的資產管理相當有效。其成功說明,優秀的資產管理團隊對於基金會來說至關重要,他們可以通過有效的分析,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從而獲得絕對收益率。

 

  財富管理的梅隆經驗

 

  梅隆家族極富傳奇色彩,其財富故事尤以三個方面最有特色。

 

  其一,是繼承人的培養。安德魯·梅隆的成功,究其原因,除了他自身的天才稟賦外,托馬斯·梅隆對他從小的培養功不可沒。從商人的角度說,安德魯的成就遠遠超過托馬斯。但從培養傑出後代的角度說,托馬斯比安德魯更優秀,托馬斯在培養後代上花的時間和心力遠遠大於安德魯。梅隆家族的案例說明,培養一個成功的繼承人至少要花10年以上的時間。

 

  其二,是匹配階段,任用賢人。從保羅和艾爾莎這代人開始,梅隆家族對商業拓展的興趣似乎已經止步,而更關心社會價值和個人興趣層面的問題,也就是從這代人起,家族以外的人員開始深深涉足家族資產的管理。所以,當家族從打江山階段進入守江山階段時,調整運轉模式,引入外部人員,會是比較合適的時機。約翰·胡爾在合適的時機出現,對家族資產的傳承幫助極大。

 

  其三,是匹配投資,守住江山。在很大程度上,資金的收益是靠「期限」和「信用」這兩個要素換得的。約翰·胡爾在任時,對投資策略做出了較大調整,主要思路是根據資產的長期性配置了低流動性但有更高收益率的產品(包括對沖基金和PE等另類投資),這為資產組合貢獻了很大部分的收益。所以對長期資金而言,在擁有一定投資和風控能力的前提下,拉長投資期限不失為提高收益率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