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常識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3802948
做投資,在很多人眼裡都是一個很光鮮的工作,拿著募來的錢,對著創業項目橫挑鼻子豎挑眼,項目一旦成功,便寫進自己的恆久履歷,足可吹噓一陣子。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投資人辛苦和苦逼。姑且不論找到一個優秀的案子有多難,陪著項目千辛萬苦成長有多操心,光是投與不投的決斷就足以讓你神經衰弱。

  說一個項目好,理由可以找到100條,它的不好也同樣可以找出很多條,關鍵是你還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條會在緊要處發揮作用。

  所以,投資在很多時候是一種原則的藝術。界定偏好,界定能力圈,界定最壞結果下的承受能力,是比全部的預期更為重要的工作。很多的難以抉擇,都是因為原則的模糊。把原則當基礎,把過程邏輯化,至於結果,三分靠人,七分還要靠天。既然最壞的結果都是你可以承受的,那麼,任何的收穫,於你,都是驚喜。有一句話叫作能預知的就不叫風險。

  下面這篇東西是我幾年前投了一個項目後寫下的體會,原汁原味哦。這次又是被微博大V計兮從豆瓣挖出來的,應該11年的東西,很多情況已經變了,我自己對投資和項目的理解也肯定更加深入了,一字不改貼在這裡,給大家做個參考。

==============================

1、每一項投資,都是一次考驗。

完成之後能夠放下的項目,才是真正好的操作。

但也許是歷練未夠,或者境界不到,還是做不到完全的放下。

巴菲特那樣每天跳著舞到西斯廷教堂的境界,究竟是怎樣達到的?

有很多理由,中國的市場環境,全民躍進的時代,時不我待的衝動,等等,都成為我們必須快速出手的理由。

但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我們不知道,什麼才是合理取捨的界限?

未來的風險會在哪裡?

IPO進程加速,市場繼續擴容,市盈率大幅下挫,宏觀經濟硬著落,歐元區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二次探底,國內的ZZ動盪,等等,都是無法預知的可能。

「對於那些我不懂的東西,我不參與,我不想讓自己看上去像個傻瓜」,睿智如巴菲特尚且如此。

費雪有一本書叫【保守型投資者夜夜安枕】,將保守視作投資者的基礎哲學。那麼,不能安枕的投資,要麼是過於激進了,要麼你還沒有完全理解這個公司。

巴菲特可以5分鐘判斷一個生意,芒格說巴菲特是他所見到最快回答yes和no的人,而芒格本人更是巴菲特的兒子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恰恰是這兩個人,也是最為強調能力邊界的人。

「我只喜歡我看的懂的生意,這個標準排除了90%的企業」,這也是老巴始終不碰科技股不投微軟的原因。看似頑固,卻是不容置疑的原則。



2、現在的投資界或者創業者,都非常看重商業模式,但商業模式恰恰是最不具有護城河性質的東西,商業模式是產品和服務的延伸,而不是反過來讓商業模式附屬在產品和服務之上。對商業模式的過分強調,是國內創業界和投資界浮躁心態的體現。

facebook是在積累了2、3個億的用戶之後,才著力尋找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盈利之道的,qq、淘寶也莫不如此,沒有產品和服務作為基礎,商業模式終究是鏡花水月。

商業模式者,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也。利益相關者的組合與聚攏,只有依賴於具有高附著力的產品和服務,然後才有可能在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分享自己的利益。

所以在談論商業模式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你提供了什麼樣的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否則,動不動就高喊整合,高喊模式者,要麼是在忽悠,要麼是廣告人。

給自己一個原則,再不要碰那些天天呼喊商業模式的公司和人。



3、以前讀德魯克的時候,很大的感慨是,一個人在一個領域達到至高境界的時候,就可以成為宗師,而所有能被稱為宗師的人,在心性,在境界上都是相通的。德魯克通過管理學上達到的成就,完全有資格稱之為「德子」。「子」者,一代宗師之謂也。

80歲的巴菲特,好像也可以算作投資界的一代宗師了。

能做到宗師的,往往而且反覆驗證了一個真理:堅持常識。

越是常識,越不容易被堅守。因為常識看起來實在是太過於平淡無奇了。

人生苦短,我們總想著在年輕的時候,就用奇巧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捷徑,就像武俠小說中常常寫到的那樣,突遇高人、找到武功秘籍、喝到蛇血,等等。武俠文化之貽害中國人不淺啊。

「有件事我們必須明白——從現在到30歲,我們都必須為生活而進行各種嘗試,防止墮落。置身於生活之中。我必須打一場漂亮的戰爭,我們一定要成為有出息的人,儘管現在我們都沒有。直覺告訴我:我們一定能幹一番大事業,一定會與別人不一樣」,這是梵高的話。但是,諷刺的是,他和高更如今的成名,和當初的顛沛流離有關,和孜孜不倦的格物致知有關。他們自己的生命過程的傳奇性,甚至可能比單一作品名氣更大。

這個傳奇,不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什麼奇技淫巧,而是不斷地尋找繪畫的真諦。他們尋找的方法,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無非是拿出性命來畫。就像戰地攝影師羅伯·卡帕所說的:「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還不夠近」。

大道至簡啊!

回到巴菲特,他的投資方法其實並沒有出奇之處。無非是,將股票當生意,四隻腳(守住自己的能力邊界,良好的經濟前景,德才兼備的管理人,吸引人的價格),安全邊際,護城河,集中投資,長期持有等人人都可理解的東西。

但,巴菲特終究只有一個。

宗師就是那些把人人都能理解的道理,化成自己的原則,持之以恆並最終大成的人。

他們是上帝的守門人,用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遵循統一原則並始終踐行的人。

上帝的原則,常常簡單至極。

但是人性的貪婪又常常無處不在。

「先固化,再僵化,再優化」,這是任正非在華為推行IPD時說的話。也是佛講修行時要遵循的三個階段:「戒、定、慧」。戒就是「有所不為」,因是才達到定,即「定力」,最後臻於最高境界,慧,即「智慧」,太多人只想要慧,而不願意修煉戒和定。

這也是高喊商業模式之不足取的原因。



4、一次股東大會上,一個年輕人問芒格如何過幸福的生活,常規的答案通常都是如何達到的,芒格的回答是「不要吸毒、不要飆車、不要酗酒等等」,我們最終的成功,不是一兩次輝煌的戰役,而是一系列的不敗達到的,這就是複利的本質。

格物致知,見微知著。沒有失敗,就是最大的成功。

巴菲特在20歲的時候,就讀了1000多頁的穆迪投資者手冊2遍,芒格被他的孫子稱為長著兩隻腳的書。

成功無捷徑,「cash and knowled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