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眾點評的十個未解決的問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3-4-26/4MMDQ1XzY3Mjc4MQ.html

一、信息質量問題

大眾點評是「點評類」網站,核心資產之一就是其十年來積累下來的點評信息。大眾點評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其點評數量超過2500萬條,應該說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問題在於這2500萬條點評信息裡有不少無用甚至是軟文信息。從創建起大眾點評的信息就由用戶自由添加,網站本身很難去判斷用戶對商家的點評是否是基於真實體驗。大眾點評採取的應對措施是開發誠信系統來監測虛假信息,但這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部分團購網站採取基於真實交易來積累點評信息,比大眾點評以往的信息質量要高,這將對大眾點評構成挑戰。

二、定位問題

大眾點評自2003年成立以來就很難用一句話準確概括其定位。2005年之後的幾年大眾點評對外宣傳的形象是生活服務領域第一家Web2.0網站,憑藉此概念大眾點評成功獲得第一次投資;2007年後大眾點評開始大力推優惠券,給外界的印象是最大的優惠券網站,也因為優惠券業務發展不錯而融到第二輪投資。2010年大眾點評進入團購領域後,其主打概念變成了「Yelp + Foursquare + Groupon」,繼續融了第三輪投資;2012年後隨著團購行業遇冷,大眾點評對外宣傳又更多採用更為時髦的O2O概念。對外界來說,難以以一句話說出大眾點評的口號定位,這本身或許就是一個問題。

三、開放問題

大眾點評有大量的數據,一直以來採取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從2006年至今,大眾點評和口碑網、愛幫網、網易飯飯、食神搖搖等公司就數據問題發生過爭執,大眾點評大多情況採取的是打官司來解決問題。作為行業領先者,大眾點評不能完全制止別家使用其數據的行為,也沒有採用開放的心態去構建一個共贏的行業生態系統。2013年1月大眾點評出台的開放政策由於存在太多限制,並沒有得到各方認同。品途網認為,大眾點評在開放這個問題上應該更加大膽開放。

四、盈利問題

雖然大眾點評公開宣佈其在2008年底就實現過盈利,但之後多輪融資顯然暴露了它虧損的現實。從2011年4月到2012年8月,僅一年多大眾點評融資二輪共1.6億美元,很顯然團購業務上的巨額投入使其入不敷出。大眾點評的困境在於一直未找到合適的盈利道路,2010年前靠優惠券和搜索排名的營收太少,公開資料宣傳其2009年收入為1000萬美元;而2010年後靠在團購業務上巨額投入換回的收入顯然又有些得不償失。目前從團購市場格局來看,大眾點評又和美團網有一定差距,要想奪取榜首位置必然要付出更大代價,也勢必影響到其盈利前景。

五、上市問題

早在2005年大眾點評CEO張濤向媒體表述「如果大眾點評網在未來三五年能做到四五千萬美元的年收入就會選擇上市;如果只能達到一兩千萬美元的年收入,會考慮與其他大網站合併。」;2008年1月已經完成兩輪融資的大眾點評又表達了三年後上市的目標。雖然大眾點評高層在不同場合表示公司已達到上市要求,隨時都可以上市,但至今其營收規模和盈利狀況都不太理想。無論是大眾點評公司內部還是投資方都對上市迫不及待;但鑑於後兩輪已經達到10億美元估值,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又很難以高估值上市。

六、競爭門檻問題

不可否認大眾點評在商家數和用戶POI(興趣點)上有巨大優勢,但在新形勢下其核心優勢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挑戰。大眾點評目前處在的位置有點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從外部競爭來看,暫且不論是非曲直,愛幫網和食神搖搖分別從不同的方面給大眾點評帶來了挑戰;而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的主營業務團購相比有較大優勢。另外,阿里、騰訊和百度三大巨頭大力進軍生活服務領域,無論從資金資源方面都比大眾點評強大。從大眾點評自身來看,目前其「路徑指引」(地圖)和「閉環」(支付)方面都依賴別的公司,沒有在產業鏈的各個鏈條上都佔有位置。品途網認為大眾點評的競爭門檻並不高不可攀。

七、反應速度問題

大眾點評以慢著稱,但這不應該成為一種褒獎。大眾點評較早佈局移動互聯網,使其目前在移動端保持領先;但更多的時候大眾點評行動速度偏慢。2008年底,大眾點評高層在北京碰到王興(美團CEO),對方談起團購模式,大眾點評高層的回應是自己不懂也不會去做。等2010年3月各獨立團購網站紛紛上線時,大眾點評依然未採取行動;等2010年6月大眾點評上線團購業務時,部分團購網站已經保持領先,至今大眾點評的團購業務依然離榜首有較大差距。而面對食神搖搖、布丁移動等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直到核心業務受到威脅時才反應過來,速度不可謂不慢。

八、國際化問題

大眾點評的美國同行Yelp於2012年3月上市後,大眾點評更加有了自信。因為從商家數量、點評數量和活躍用戶等指標對比,大眾點評並不輸於Yelp。甚至大眾點評CEO張濤認為Yelp錯失團購和移動互聯網機會,而自己卻把握住了。需要看到的是2012年Yelp營收1.376億美元,大眾點評應該還有一定差距(註:團購業務按佣金提成算營收,大眾點評2012年的團購業務營收在3億元左右)。另有一點大眾點評忽略的是,Yelp的國際化程度要遠遠高於大眾點評,其在英、法、德、澳等近20個市場佔有位置;而大眾點評也在佈局國際化,但進展要慢不少,品途網認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資本市場對大眾點評估值。

九、大公司病問題

大眾點評目前依然是創業公司的體量,但十年下來多少養成了一些大公司病;特別是新業務部門和原有業務部門的利益糾結會影響到公司的效率,大眾點評原有的優惠券和搜索排名業務是盈利的,2010年6月團購業務上線後,用原有業務的利潤去補貼虧損的團購業務成為必然。對於野蠻生長的獨立團購網站來說,它們在和大眾點評競爭時,面對的只是大眾點評的團購部門,而且這個部門還多少會受到其公司的內耗影響。長期小資過慣的部分大眾點評員工,在面對一些生猛競爭對手時,單兵作戰能力不佔優勢。

十、「吃飯」標籤問題

大眾點評被深深地嵌入了「餐飲」的標籤,很多用戶只有在有吃飯問題的時候才把它想起。在其它較重決策的領域,大眾點評談不上有太明顯的優勢。客觀來講,這算不上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中國餐飲行業的規模已經足夠大。大眾點評不一定也非得深耕其它重決策的細分領域,一旦其「餐飲」標籤弱化,現階段還說不好到底是福是禍。

以上十個問題或許對大眾點評來說都算不上問題,即便存在一些問題,依然不能否認大眾點評十年來取得的不錯成績。在BAT橫行的今天,我們願意看到更多的互聯網公司崛起;所以,品途網真心地祝福大眾點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