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繼續看年報,05年後友誼聯華超市的收入增速開始放緩,而管理層從2005年起聯華超市在對標超佈局結構進行調整基礎上,向高端新型超級生活館、生鮮店轉型試點,2006年開始全面改革,同時董事長王宗南親自掛帥的公司供應鏈整合,這一系列舉措在大方向上還是對的,而且也帶來了從06年-10年聯華超市淨利率水平的上升。不過可能我去過的聯華超市的店面不多,從學校附近的那家來看,我並沒有看到有生鮮產品,以後多去幾家體驗一下。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對於消費者行為分析,銷售端的數據還不夠重視,這樣就造成品類的選擇上可能不能迅速反應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淘汰商品率可以作為衡量超市品類管理能力的一個指標。
下午幫忙處理一下申請直接投資的資料,另外由於看聯華超市,順帶查了一下港股流通盤、內資股、非上市外資股的問題以及AH折價率的問題,由於A加H同時上市的公司以大盤藍籌為主,而從投資者結構來說,港股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渠道更為廣泛,理論上港股的價格應該更低一些,而從投資效率來說,港股回歸基本面的速度也比A股來得快。但是從粗糙的歷史數據來看,總會在某些階段由於出現A股相對H股的折價,而且這種時候一般之後伴隨著是A股的反彈,一個可以觀測的指標是恆生AH股溢價指數,當然這個是很粗糙的,而且是建立在港股回歸基本面速度更快的基礎上,但是港股定價也經常包含不理性的因素(大盤藍籌會好一些吧),因此只能作為很次要的信號指標,不是主食,而且隨著內地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投資者結構的相似化,AH股溢價指數應該逐步收斂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