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資金鏈拉警報 高利貸將成中國次貸危機?直擊黑暗溫州

2011-10-10  TWM




中小企業向高利貸商借救命錢,隨 後,高利貸公司又被倒閉的中小企業拖垮。

就這樣,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還有無時無刻流傳的謠言,在中國十一國慶期間,成了900萬溫州人的惡 夢。這次高利貸風暴很可能帶來連鎖效應,在鄰近地區引爆。

撰文‧楊方儒、乾隆來

十一國慶長假,中國各地熱鬧無 比,但在溫州,這座一千八百年歷史的古城,此刻卻是全中國最黑暗的地方。

盛夏,溫州的動車追撞事故震驚全球,讓中國高鐵建設的神話,頓時淪 為笑柄。入秋,溫州數百家中小企業經營動盪,從眼鏡、打火機、鞋廠到紡織廠,無一倖免;每一天,溫州人總聽見又一樁老闆跑路、跳樓的壞消息。

《今 周刊》採訪團隊直擊溫州,發現這座優美古城,已成驚悚之城!事實混雜著謠言,在溫州人耳邊流傳,因為近九成溫州市民,都有借錢給其他人,自己又是民間借貸 的一分子,一環扣著一環,放高利貸,幾乎成了溫州的「全城運動」!在歡樂的節慶氣氛裡,溫州人卻竊竊私語、忙著打探消息,他們最想知道的是:「哪家工廠聽 說倒了?哪一家高利貸好像出事了?」走在溫州市區最繁華的錦源路上,我們察覺,這裡沒有國慶長假應有的熱鬧,街邊商店也沒有打出太多折扣吸引買氣,因為商 人心知肚明,再怎麼促銷,今年溫州的消費者,肯定不會有心情購物。

五光十色的夜生活也黯淡多時,溫州鬧區的三大酒店「天上人家」、「翡翠明 珠」和「華僑」,每家都有上百間包廂,如今,一個晚上只有不到十間包廂有人尋歡作樂,連坐枱小姐都抱怨:在溫州賺不到錢了,準備轉移陣地。

溫 州怎麼了?這股冷清的市況,來自高利貸風暴。自從中央緊縮銀根,多數中小企業就無法順利向銀行借款,原有的資金鏈徹底斷絕;但生意還是得做下去,老闆們咬 著牙、轉向民間借款,說穿了,就是借高利貸。中國的高利貸,利率簡直是「恨天高」,九月分平均利率達二五.四%,狠心一點的債主,開出的月息換算年利率, 高達一八○%。

不幸的是,這條資金鏈最近也斷了。欠債的老闆們,因為企業現金流失衡,無力償還貸款,樂觀者低調跑路,悲觀的老闆只能跳樓。

月 息二五% 老闆被逼跑路、跳樓「我二十四小時手機都不敢關機!」順達鞋業董事長蔡志航承認,以前他每天早上打高爾夫,上班時間幾乎都在外頭閒晃,工廠營運全交給副 總、廠長掌管;但現在,他每天緊盯公司營運,到了半夜才敢回家,「很怕別人找不到我,就到處亂說我們公司出事了!」蔡志航語氣沉重地說,只要是企業主,任 何人都可能是謠言受害者。就算公司營運正常,只要一句閒話傳出去,供應商、高利貸業者就擠到工廠門口打探情況,「可能本來我還不想跑,最後卻被嚇跑了!」 流竄的風聲,為何讓溫州人感到草木皆兵,心驚膽戰?真正原因,是最近太多溫州企業老闆活不下去,乾脆一了百了。例如蔡志航的同業、旗下擁有三個品牌的正得 利鞋業老闆沈奎安,就因為還不出高利貸,在市區公寓跳樓身亡。

這個十一長假,幾乎每位溫州市民都在討論兩個人,一位是自殺的老闆,另一位是 「跑路」被找到的老闆。死的是沈奎安,被找到的則是胡福林。

四十七歲的胡福林有很多頭銜。他是溫州信泰集團董事長,也曾擔任第十屆人大代 表、獲頒溫州十大傑出國際商人;但是最新的名號就不太光彩:他被封為溫州市「最大咖的跑路老闆」。因為當地政府統計,胡福林的銀行與民間負債總額,總計超 過二十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百億元) ,但他的事業一年營收,僅不過二.七億元人民幣!

成立十八年的信泰集團,本是溫州市眼鏡產業的龍 頭,員工超過三千人、年產兩千萬副眼鏡;但看似殷實的企業,背後積欠相當於資本額一百倍的債務。這意味著,就算不吃不喝、不計利息,胡福林也要累積十年以 上營收才能償還欠款。就算是營收上百億元的大公司也很難承受這種負擔,何況是一家中小企業?

九月二十一日,胡福林打了一通電話問財務主管: 「八月分的員工薪水,能不能發出來?」財務主管回答:「應該可以在十月一日發放。」通話結束,胡福林就消失了。胡福林拋下事業一走了之的舉動,讓溫州資金 嚴重吃緊的現象浮上枱面,「董事長被迫跑路」,是整起事件最鮮明的形象。

債主眾多 氣氛火爆驚動公安為了解事件發展,《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溫州市甌海區的信泰集團總部,偌大的「信泰」招牌,仍然向路人熱情打著招呼,但集團舵手胡福林連 夜遁逃,讓來往路人全被大聲抗議的債權人取代。九月底以來,信泰門口每天都擠滿債主,甚至有神祕的貨車駐守;據了解,他們多半是上游供應商與客戶,想要搶 貨、搶設備來抵債。幸好有公安維持秩序,否則恐怕連公司招牌都會被拆下來。

在信泰集團現場,我們找到二十六歲的小劉。他對我們說,自己被老 闆指派,「每天眼睛眨都不能眨,要死守在信泰門口!」只為了觀察情勢。在小劉的手上,拿著一張寫有「六十一」的紙條,這是代表他的「債主編號」。據了解, 這條人龍現在已經排到兩百多號,還沒見到尾巴。

「這編號根本是敷衍人的!」小劉氣憤地說,債主為數太多,導致現場氣氛十分火爆,維持秩序的 公安與信泰員工只好虛應故事,發放號碼牌控制情緒。的確,就算把信泰資產全部換成現金,一一清償給債主,也得先完成好幾趟程序。小劉這一張薄薄的紙條,恐 怕也無法換成鈔票。

被問到溫州市高利貸的現狀時,小劉立刻壓低了聲音說,其實真正的高利貸公司,是不敢來現場登記的;因為一旦被外界知道, 這家高利貸公司有多少錢被胡福林捲走了,肯定會引起金主擠兌。

走到溫州鬧區的車站大道上,我們發現,很多擔保公司其實就開在銀行樓上,很多 過不了銀行審核這關的小企業主,只需要進個電梯,轉眼一樣拿到錢。受夠了銀行的高姿態,高利貸業者的甜言蜜語,實在讓很多小老闆們「揪感心」。但是,這層 關係已成為過去式。

「溫州現在成了一座高利貸統治的城市!」溫州宣博眼鏡總經理張博說,溫州黑社會十分猖狂,債主被綁架、毆打已經不是新 聞,他們最初往往只借了三十、五十萬元人民幣,但以利滾利後,最終欠了幾百萬元人民幣。許多人還不了錢,只能拿命抵債,黑幫分子把屍體留在空屋內,報警後 就跑了。

效應擴大 將有四百萬人受波及這是溫州版的雷曼兄弟事件,更可能是中國本土的次貸風暴!資金鏈崩斷的效應,宛如一場撲滅不了的疫情,已經快速蔓延。因為溫州約有三十 六萬家中小企業,受到融資斷絕的影響,保守估計有兩成已經歇業,也就是七萬兩千家公司;如果一家有三十名員工,就是有二一六萬人的生計受影響!萬一農曆年 前景氣更壞,關門大吉的中小企業將倍增至四成,屆時不排除有四百萬人受波及。

這次風波可能擴散的關鍵,在於擔保公司的資金,多半從普通家庭 募集得來;憑著中間人開出豐厚利潤作為誘餌,擔保公司廣為吸納一般市民的存款,如果擔保公司老闆或債務人不堪負荷而跑路,背後勢必有成百、甚至上千個家庭 血本無歸,很可能引發社會事件。這是溫州「失火」震動中國的真正原因!

在中國,放高利貸何以成了一種流行?從一個數據可以看出端倪。工商、 農民、中國和建設銀行,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四家銀行,在這四大銀行取得貸款的中小企業約有三十萬家,這個數字,竟只占全中國中小企業總數的六.五%。也就是 說,即使中小企業業績再好,在一百家提出貸款申請的公司中,只有不到七家,能成功從銀行借到錢。

「中小企業融資真難!」中國知名經濟學家茅 于軾分析,中國的大銀行幾乎只為大企業服務,小銀行才為小企業服務;但至今,政策仍未開放民營小銀行成立,這也是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無法解決的根本。

浙 江當地不少中小企業主說,他們從來沒和銀行打過交道,因為算入所有開銷,無擔保品的銀行信貸利率已達一五%,直逼民間借款開出的條件。一長串複雜流程,更 是嚇跑急著用錢的老闆,所以幾乎所有銀行的信貸額度,都無法達到預定目標。

融資困難 逼中小企業走上絕路官方態度搖擺未決,是醞釀此次風暴的另一個因素。全力往紅色主義靠攏的直轄市重慶,最近出現民間借款公司被罰款五百萬元人民幣,以及被 判處八年有期徒刑的案例;和溫州相比,「一國多制」確實很弔詭。事實上,包括銀行在內,溫州登記有案的金融機構已超過一三○○家,即使在首都北京,也只有 五百餘家,可以想見溫州官方審核態度的浮濫。

更弔詭的是,溫州市政府表態,「支持」在銀行基準貸款利率四倍以內的「正常」民間借貸!此舉立 刻引起廣泛質疑:利率不超過銀行條件的四○○%,難道就算正常嗎?四倍以內,就能保障借貸雙方的權益嗎?

「我不明白,這個四倍的規定是如何 計算出來的。為什麼四倍以內是好事,一旦超出就變壞了?」茅于軾強調,他懷疑這規定是毫無根據的,應該立刻廢除。

在這樣的情形下,台灣正規 的租賃公司雖然紛紛搶灘大陸,但一方面是大陸客戶不習慣找租賃公司借錢,一方面他們也對客戶選擇相對嚴謹,如果有一絲危險跡象,就不會把錢匯出。在客戶不 確定性攀高的前提下,台系租賃公司這一波業績,並沒有嘗到太多甜頭。

其實在當地,正常的經商環境,是所有人提到的數字「減少一位數」。因為 在浙江,經營中小企業的平均毛利率,只有三%左右;一至三年的貸款利率,則不到七%。現在的實際貸款利率,動輒高達兩位數,可見浙江版的金融風暴正在醞釀 中,溫州只是個開頭,鄰近的杭州、寧波、台州等地,勢必會受波及。

為何我們認為,這次風暴會擴大?溫州龍灣最近破獲的非法吸金案,足以當作 整起事件的注腳。據了解,這次案件提供資金的金主,全都是司法界相關人士,個別投入的資金,有的多達八千萬元人民幣!龍灣警方私下指出,只提供一、兩千萬 元人民幣的「小額度」,這家高利貸業者還「根本不理」。

一群司法人員,個個都能拿出這麼大筆資金,恐怕也是另類的「溫州奇蹟」!更令人憂心 的是,連司法人員也沉迷暴利,難道剛剛吹起的溫州資金風暴,到此就會落幕?

真是高利貸!

中國各種貸款方式一覽

融 資管道換算年利率概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9%親友或關係企業間拆借12%至15%正規小額貸款公司18%擔保公司18%至24%當鋪 36.5%至182.5%非正規小額貸款與個人放貸146%至182.5%溫州今年面臨資金斷鏈的老闆跑路或倒閉大事紀

單位:人民幣

4 月●江南皮革董事長黃鶴,因欠下巨額賭債逃往國外。

●波特曼咖啡老闆嚴勤為,因向民間借入高息資金逃往國外。

5月 ●三旗集團老闆陳福財,因公司周轉不靈逃亡。

6月●溫州鐵通電器合金實業的范姓股東,因涉及上千萬元民間借貸逃亡。

●浙江 天石電子老闆葉建樂,因欠下7000萬債務無法償還逃亡。

7月●恆茂鞋業老闆虞正林逃亡。

●巨邦鞋業董事長王和霞,因參股 信用擔保公司周轉不靈,涉及1億元融資款項而逃亡。

8月●錦潮電器董事長戴列竣,傳其參與經營的擔保公司出問題而逃亡。

● 耐當勞鞋材董事長戴志雄,因欠下巨額債務而逃亡。

●部落之神鞋業董事長吳偉華逃亡。

●唐鷹服飾董事長胡緒兒,曾向多家商業銀 行貸款總額約2億元,後來與全家逃亡。

9月●星際鞋業、歐霸標準件等企業老闆逃亡。

●百樂家電董事長鄭珠菊欠債約2.8億 元,攜款潛逃時被警方逮捕歸案。

●奧米流體設備科技董事長、總經理等人逃亡,公司精密加工設備不翼而飛。

●福燕兄弟實業董事 長因積欠上億元高利貸逃亡,房產被銀行拍賣。

●龍灣藍天大藥房董事長,因涉及8000萬元資金問題而逃亡。

●浙江信泰集團董 事長胡福林出逃,所欠款項達8億元,知情人透露實際欠款20多億元。

高利貸市場規模

1100

億 元人民幣

溫州高利貸的總規模高達1100億元人民幣,這筆資金相當於31座北京「鳥巢」體育館的造價,也能興建四條台北捷運機場線!規模之 大可想而知。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支行:《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從事民間信貸的溫州人89%溫州市登記人口約為912萬人,有從事高利貸放款 或曾借貸的比率約為89%,意味著超過800萬溫州人,都是高利貸資金鏈的一分子。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支行:《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7

中國次貸-5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7.html

抱著極大的興趣,我在這個週末看了有關溫州高利貸的材料,方方面面的觀點都看到了,起碼不下二三十萬字。

首先要說的是,溫州債務危機現在有曙光出現,因欠20億高利貸,早前跑路的胡福林在10月10日已經回來。最重要的的是,他的最大債主,溫州中行不單沒有和他算帳,反而再借了2億給他度難關!

當然,胡福林現在24小時都必須待在廠房生產自救,相信身邊也很多公安牢牢看著。

胡福林的運氣實在太好了,如果不是因為全國知名,成為了債務危機的標誌性人物,中央也不會點名放水給他。背後都是政治性的考慮。

看了這麼多材料,我對溫州債務危機中的幾個知名人士的事蹟,也是耳熟能詳了,除了胡福林,還有王曉東、阿慧、陳繁容等,這些都是將來在中國經濟史上有位置的人物。

(2)
「兩溫兩高事件」,既溫州高鐵和溫州高利貸事件,全國所有的媒體都集中報導,幾乎所有媒體都用來做封面,大篇幅報導,深入分析。

和鐵道部不同的是,銀監會很多人都有海歸背景,比較開明,所以將來應該不會像溫州高鐵那樣,所有的分析報導事後都被封殺,了無蹤影。這點難能可貴。

觀點大致有兩類:

第一類是認為不應該救溫州,救溫州高利貸就是救賭徒,必須讓他們自食其果。也是對中國近年來的歪風邪氣,浮燥心理的一個修正。

第二類觀點是,溫州債務危機是政府的責任,是長期以來錯誤民企政策和金融缺失一次集中爆發,應該借此機會,重新更改政策。

比較有意思的資料是,原來溫州之前已經爆發過兩次類似的民間債務危機,對上一次在1986年的跑路潮,有900多個企業家跑路,而現在還不到90個,從這點來說,現在這次危機還算不上嚴重。

不過,對於香港人比較關注的視角,對內銀和內房有什麼衝擊,內地傳媒關注的比較少。始終內地比較務虛。

我最欣賞的觀點是馬光遠的,他認為,出現這樣的危機絕非盛世之象,如不正面面對,將難逃中國歷史興衰的週期。這是我最喜歡的觀點。

明、清的衰亡,都和當時民間金融的破敗息息相關,只有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才能全面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次危機。

這次的閱讀,我對溫州高利貸問題很多疑惑都得到瞭解答,但還是剩下一個最大的疑惑:

溫州是怎樣墮落的?

「溫州模式」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刻苦耐勞,勤儉致富,全球知名。溫州人是中國的猶太人,當地有三成以上人口信基督教,就算在文革時也沒有受到影響,新教倫理和中國文化結合,成就了溫州人的商業素質。

溫州為什麼會墮落成這樣,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這個角度,內地傳媒還是沒有給予關注,也是一個遺憾。

如果連溫州都墮落成這樣,在財富泡沫前,商業倫理和道德底線全面失守,那其他的地方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4

中國式次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19/100449320_all.html#page2
儘管央行調查統計司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還處於發展初期,遠未形成國外的成熟的資產證券化信用鏈條,但種種跡象表明,相互之間風險滲透的信用鏈條已然形成。

  這是個擊鼓傳花的過程。地方融資平台從銀行貸款有困難了,於是借道信託、理財產品、券商、基金等渠道,以基建信託、城投債等方式延續資金供給。地方融資平台固然有動力,貸款者也樂得為之。

  表面上看,這是免費午餐。貸款者看似無風險地獲取了相對銀行貸款利率更高的風險溢價——地方政府信用終極擔保,剛性兌付之勢依然。違約之虞,暫時放諸腦後。

  過去一年中,信託產品狂飆突進,達到了創紀錄的5.5萬億元,並維持了零違約記錄。城投債市場在短暫冰凍後,再度受市場追捧,成為支撐債市紅火的重要支柱。銀行理財產品則成為向信託、城投債甚至私募股權投資(PE)源源不斷輸送資金的重要渠道。資金最終總是來自銀行,只是換了通道,改了名目,放在了銀行表外,滿足了監管要求,同時遮蔽了風險敞口。

  如果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長,這個遊戲也許還能繼續。但如果經濟增長繼續放緩,上述這些表外金融產品的違約風險被系統性低估這個事實,很難避免系統性曝光:價格並不能代表風險,風險信號已被高度扭曲。

   「之所以還能玩得下去,因為參與其中的市場主體都是不合格的,無論投資者還是融資者,都缺乏自我約束,都是『龐氏』投機心態,大家都在賭。」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對此評價。

  他們賭,地方政府不會破產,再低級別的也不會,因為上一級政府不會見死不救,最終中央政府一定有辦法兜底。

  系統性風險,正是在參與者明知風險卻放任風險累積中產生的。

城投債畸火

地方政府兜底,無違約就無真實的信用評級,也就沒有債市的基礎,到處洋溢著「債市無風險」的樂觀情緒

  僅隔不到一年,機構投資者對城投債的心態已發生戲劇性轉折,從憂慮重重,迅速滑向一致追捧。

  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前9月,城投債共發行401只,總額達到4713.7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4257.4億元的發行規模,發行主體主要仍是城市投資建設、路橋建設、交通投資公司。

  2011年7月,受云南城投違約風波影響,城投債發行停滯。到11月,經濟減速明顯、政策微調後,城投債發行重啟。再至今年上半年,發改委集中核准了去年積壓的城投債,並加快審批流程、簡化審核辦法,城投企業債發行量再創新高。7月,央行旗下的銀行間債市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放寬了城投類短融、中票的發行條件。從今年初至今,從資質上來看,短融和中票以省級平台和直轄市為主,佔比高達75%,地級市佔比不足10%;城投企業債過去兩年本以地級市為主,今年新增的城投企業債以地級市的區縣平台為多。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行情的投資主力來自於銀行傳統信貸體系以外的資金,包括銀行理財資金、券商、公募基金、信託理財等。此前上一輪2009年城投債放量時,城商行、農信社等是購買城投債的主力,今年這種情形已大為改變。

  嘉實基金固定收益部一位人士坦陳,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資產質量還是比較差」,但只要跑贏別的產品,城投債對於追求業績的產品組合都非常有吸引力。「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公募基金、信託理財,大家都在向收益率投降。」 目前城投債年收益率水平約7.5%-8%。只要用正回購做上3倍的槓桿,除去資金成本,年收益率輕鬆可獲15% 。

  對融資平台自身的真實債信水平,市場並不天真。「不少新發行的城投債是為去年的基建項目借新債還舊債。項目是包裝出來的。」一位大行承銷部門人士稱。

  城投債的名義債信評級是一回事,投資者對其風險有另一層評估:要麼沒風險,要麼系統性風險,所以約等於無風險。「只要是發改委審批,管它是區縣城投還是省市城投,背後代表的都是政府信用,所以單只城投債沒風險。如果出風險,一定是系統性風險。」嘉實基金一位高管說。

  這種心態其實早有另一個名字:道德風險。

  一位市場人士表示,今年城投債供應增加很快,也是因為市場憂慮緩釋。「去年的擔心,主要是其資產負債規模的擴張速度太快,年年倍增,中央管不住,就不好解決了。」但後來中央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總量控制相對有效,貸款量減少,「給市場吃了定心丸。中央鼓勵地方發行城投債,有政策基本面支持,市場對城投債償付風險的擔憂大大減輕,行情越來越好。」前述市場人士說。

  最關鍵的是,債市迄今未發生實質性違約事件。特別是今年以來,山東省濰坊市地方政府為海龍短融、江西省新余市地方政府為江西賽維企業債兌付「兜底」。市場發現對兌付風險的擔心多餘,大鬆一口氣。在股市萎靡的境況下,城投債成為挽救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救命品種,到處洋溢著「債市無風險」的樂觀情緒。

  正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所指出,中國債券市場不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違約率,沒有違約率就沒有真實的信用評級,沒有真實的信用評級就沒有債券市場的基礎。

  此前,交易商協會的一份內部報告亦曆數目前中國評級行業的怪現象,其中指出,中國評級業的信用級別調整基本集中在上調,下調比例很低。甚至在經濟下滑明顯的2012年上半年,信用級別整體上調,已嚴重背離實體經濟真實狀況,因為近80%評級上調的企業主要是來自城投、原材料、交通運輸、房地產、能源等強週期性行業。

  交易商協會秘書長時文朝亦多次呼籲,市場成員應樹立誰投資、誰負責的市場化意識,投資人要有風險識別、判斷、計量,以及承擔風險的意願和能力。他指出,市場成員對於市場風險存在錯誤認識,例如認為市場無風險,或市場有風險但有政府隱性擔保,地方政府考慮到當地的金融生態環境,一定會採取措施防止違約出現,為發行人提供必需的「安全閥」等。

  但面對中國扭曲的市場體制和政府干預慣性,這種道德規勸無疑是蒼白的。

  與境內金融機構追捧城投債形成鮮明對比,雖然央行2010年即批准三類境外金融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市,但境外金融機構至今很少問津城投債。

銀行理財資金池

銀行理財為城投債、信託產品、PE等提供資金,同樣從未違約,風險難以真正移到表外

  誰在買城投債?

  「銀行理財近兩年充當了城投債市場上最大的買方。」安信證券一位人士稱。第一證券固定收益部一位交易員透露,銀行理財資金約佔二級市場交易的全部城投債的一半以上,是今年城投債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只要收益高,就敢拿。銀行依靠滾動的資金池來買高票息、長期限的城投債。」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為保本理財產品和非保本理財產品,前者在表內核算,佔用風險資本,後者在表外核算,不佔用風險資本。銀監會對銀行自營業務投資城投債有風險資本要求,商業銀行自營業務配置城投債的動力有限,但銀行表外理財資金投資高息票的城投債並不受限制。銀行理財在債市的資產配置一直在50%以上。銀行理財收益率僅在5%以內,城投債平均收益率在8%左右,銀行不佔用資本金,也無需為理財客戶設計複雜產品,甚至不必使用槓桿放大收益,就用短期化的理財產品構建資金池,滾動操作即可坐享息差,。

  銀行理財近年加速短期化,期限大部分在一年之內,今年發行的城投債期限大多是5+2即7年(投資者第5年附贖回和回售選擇權,第7年還完本金),上一輪2009年發行的城投債期限大多是3+2即5年。「今年相當一部分新發行的城投債是償還上一輪舊債3年期限到期的利息。由於今年城投債行情火爆,機構多選擇再繼續持有2年。」一位中誠信評級公司人士透露。

  建行一位人士坦承,表外業務風險揭示程度不夠充分,核算比較分散,業務部門重視程度不高,手工處理較多,數據質量不高,如何計量和反映也不統一。通常表內理財業務風險由銀行承擔,表外理財業務按照客戶約定的方式承擔風險。「但由於資金池的『一鍋粥』運作方式並不透明,一旦出現風險,對於非保本理財業務的風險,銀行是否需要與客戶分擔?」

  近日,中行董事長肖鋼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分析稱,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由於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此言引發銀行界嘩然。

  目前,工行和招商銀行已經摒棄「資金池」模式,初步向國際上通行的淨值型投資組合資產管理模式轉型,產品單獨核算,投資組合按照產品說明書來配置。但是,大多數商業銀行管理理財產品仍採用「資金池」模式。

  「銀行的業務系統和風險管理系統開發跟不上,只能做成『資金池』模式;很多小銀行現在還是手工計入台賬,因為沒有系統,沒辦法分開核算,這就是『資金池』模式比較危險的地方。」工行資產管理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同樣地,不管保本還是不保本,銀行理財至今未發生過違約事件,一方面通過滾動發行短期的理財產品,銀行資金足夠大有足夠騰挪空間;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的客戶也不在意所投的單個理財產品本身是否存在違約風險——萬一出事找銀行——銀行被認為對發行的理財產品做出了信用背書。

  迄今為止,事實如此。風險並未消失,只是大家選擇不看它。

  四大行目前表外業務平均在2萬億元,與表內資產的比率約在1比4到1比5之間,規模已經相當之大,且增速較快。銀行理財是表外業務的重要部分,至2011年底,餘額已猛增至4萬多億元。

信託「無違約」

「不僅僅是小縣城,連鄉鎮和稍好一些的村也來發行基建信託了」

  在所有門類的金融資產中,信託業發展最為奪目。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託業總資產規模5.5萬億元,僅次於銀行、保險業。其中,銀信合作餘額約為1.77萬億元,佔比32%;基建信託的餘額約1.2萬億元,佔比22.62%,幾乎是房地產信託的2倍,後者餘額約6751億元。

  信託業人士相信,信託業總資產到年底完全有可能超過6萬億元,這取決於基建信託的發展勢頭。在信託資金的投向中,近年基建信託的佔比一直最大,今年3月以來增長更快,地方城投、交投類企業成為融資大戶。近年銀行信貸資金緊縮之後,基建信託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已達9%—10%。

  據信託業內人士介紹,以往大中城市做基建信託較多,今年發債融資條件寬鬆後,大中城市政府選擇發債,基建信託大量是由縣級政府在發,「以前信託公司主要做本省基礎設施項目,現在連跨省的基建項目都在搶。」一位中海信託人士稱,「不僅是小縣城,連鄉鎮和稍好一些的村也來發行基建信託,有的連土地抵押都沒有,編個故事來融資。」

  「如果單純項目和抵押,肯定還不了錢,但是大家並不擔心,大不了由上一級政府替它還。大家都在賭,賭政策。」他強調說。

  除地方融資平台,信託通道一直是房地產公司的重要融資手段。某國有大行信貸部門人士透露,今年在房地產信貸嚴格監管規模的情況下,聯合貸款被大量採用,實為新的過橋貸款形式,資金實際出資方是信託,信託與銀行之間簽約,未來銀行承接信託貸款。

  「以往在地產項目尚未開工時,商業銀行往往會給項目提供一個前期的短期流動資金。今年這部分貸款管制非常嚴格,銀行又不想失去客戶,因此借助信託資金來提供項目的初始資金。」上述人士透露。

  信託資金不受信貸規模限制,操作極為靈活。財新記者從一份信託公司介紹房地產信託的產品資料中看到,在基本結構上的衍生元素多達九種:銀信合作——銀行表內資產信託化;購房優惠——浮動收益下的預收款;假股真債——約定股權將溢價回購;優先劣後——劣後保障優先受益權;股債結合——風險分級、收益分級;共擔風險型——含信託公司自有資金;主動型信託——投資項目不定週期長;合夥制基金——有規範的GP、LP模式;集合換單一——有效規避監管層等。

  「一家信託公司的項目數量和項目經理的比例遠遠超過銀行,項目經理根本跑不過來。而且信託項目分佈在東南西北,不像銀行極少有異地貸款,非常不利於監控項目進展情況。」一位銀行出身的信託項目經理表示,至於資金流向的監控,在實際中就更難操作。

  據其介紹,如果出現兌付困難,地產信託要麼由資產管理公司接盤,要麼再通過發行單一信託計劃「以新還舊」,信託公司之間也存在交叉互接的現象。由於私募性質的單一信託並不需要對外信息披露,這種方式比較隱蔽。儘管媒體頻頻爆出地產信託提前清盤或者到期無法及時償付的消息,但迄今為止並無一例真正意義的違約案例。

誰在撿垃圾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接過多起面臨兌付風險的信託產品,市場把這看作中央財政背書的標誌

  城投債無違約,銀行理財無違約,信託產品無違約,但風險沒有消失,只是藏了起來。一位國有大行的信貸人士坦言,現在只要在一起開會,大家都會表示擔心:誰來接最後一棒?

   「地方融資平台的資質以及發債用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城投公司拿的土地能否順利變現,地方財政能否支付利息以及部分到期本金償還。」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強調,最重要的是城投公司支付利息,其債務才能滾下去,「如果負債總規模不膨脹,這個問題可以解決」。

  「假設債務規模不再膨脹甚至適當收縮,土地也並非完全賣不出去,基建慢點開動,先還利息,地方政府還是有騰挪空間的。」一位券商人士樂觀表示。

  無論是基建信託還是地產信託,大家看的就是政府信用背書。「基建信託背後是地方政府的信用。已經有一些發生兌付風險的地產信託,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接手。」

  近年集中到期面臨兌付風險的地產信託,紛紛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監會前不久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下發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信託公司不良資產業務指引》的徵求意見稿,為AMC收購地產信託提供了合規性的制度依據。

  另有一位信託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現有一種新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即非融資性擔保的增信業務。例如,信託發起成立一隻基金,包含股權和債券,會與資產管理公司簽兜底協議,比如,貸款一旦出現欠息,資產管理公司就要無條件地把股權和債券整體打包收走。這一業務當前的收益非常好,「五年的年化收益率不低於5%。發一個5億元的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什麼都不用干,就可以拿走1000多萬元。做融資擔保掙的手續費最多也就是2%,甚至已經有部分擔保公司也開始做類似的業務。」

  業內人士介紹,AMC從銀行貸款的資金成本是年利率7%-10%之間,一般是一年到兩年期限;信託公司籌資成本8%左右,地產信託2012年年化收益有所回落,也不低於12%-15%。「AMC中間可享受很大利差。」

   「這裡的門道在於,企業拿同樣的抵押物和質押物,在信託能獲得更多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把更好的資產留給信託。」一位信託人士稱。

被低估的風險

「通過銀行體系之外投放的信用有25萬億到30萬億元,其本質與貸款並無不同,風險權重卻幾乎為零,風險被嚴重低估」

  劉煜輝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企業是當前市場上主要的兩類融資主體。後者屬於競爭性領域,相對市場化。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則機會主義色彩濃厚。融資成本高企,本屆地方政府都不會樂於還錢,地方財政收入和項目本身現金流都不難以還本付息,「以債滾債、借新還舊」,讓繼任者接盤,是其算盤。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為1.46萬億元,商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餘額已環比連續三個季度上升。劉煜輝認為,由於操作彈性很大,銀行體系不良貸款的數據值得再考察。

  他分析稱,整體金融業體系資產約125萬億元,其中約66萬億元是信貸,再剔除國債、央票、準備金,剩餘約25萬億元到30萬億元是通過銀行體系之外(券商、信託、同業往來、私募股權基金)投放的信用。

  「這個影子銀行體系近幾年增長很快,其本質與貸款沒有不同,但其抵押品的資質遠低於傳統信貸資產抵押品,而風險權重幾乎為零。」劉煜輝對財新記者說。比如,四個月以下的同業放款風險權重為零,四個月以上的同業放款風險權重為20%,而這近30萬億元來源於影子銀行體系的資產中,同業資產佔比為18%。

  一位信託業資深人士指出,目前很多地方基建信託項目是拿地方政府的「毛地」來抵押,地方財政局出承諾函。所謂「毛地」,就是沒有「七通一平」的土地開發整理,「未完成折遷,政府平台公司也不需要通過『招拍掛』買地,不需要支付土地對價;地方政府為了便於地方平台融資,劃撥一塊『毛地』給其辦理土地證,真實土地價值很難說。」由於基建信託不歸類於融資類信託產品,按照監管要求,並不佔用風險資本。

  「目前整個銀行業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是8.5%,實收資本約3萬億元,金融業資產規模125萬億元,為全世界最大,但加權風險資產僅40多萬億元,肯定被嚴重低估。」劉煜輝認為。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亦認為,「現在的信用建立在人民幣資產擴張的基礎上,一旦風險溢價上升,整個存量資產(包括銀行資產)會面臨資本金和資本減值的壓力,有可能導致全局性信用收縮。特別是目前經濟下行風險猶存,整個金融體系存量資產的承受能力如何?」

  他透露,央行內部亦曾多次討論,能否通過行政手段約束地方政府為地方企業債市違約埋單的行為,使市場出現真實的少量市場性風險事件,理順市場風險溢價和利率架構,但出於宏觀審慎考慮,這種方式造成的市場影響可能很難評估。

  對如何約束地方政府債務體系,央行網站刊登行長周小川的文章《走出危機僵局需要設計新的激勵機制》稱,中國今後若能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體系,地方債應主要出售給當地居民,當地居民會基於自身的養老金、福利等問題來考慮是否購買,這樣就構成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制約。周小川認為,從國際經驗看,外部債務存在很多道德風險問題。中國也存在相類似的問題,比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如果發債主體為省、市政府,而市場為全國性市場,也會出現舉債缺乏制約、道德風險、定價機制失效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36

銀行家警告:農地價格和學生貸款泡沫與次貸危機相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619

銀行家建議美聯儲警告農地價格和學生貸款泡沫,稱其已經與美國次貸危機有相似之處。

這一消息,源自美國聯邦諮詢委員會向Bloomberg概述的會議紀要。(註:聯邦諮詢委員會由12位銀行家組成,每季度開會一次,向美聯儲提出建議。)

該警告加劇了以下既有爭論:美聯儲每個月購買850億美元債券,是好處多,還是風險更大(或引發金融不穩定性)。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購買債券是值得的。美聯儲理事傑裡米·斯坦和堪薩斯城聯儲主席Esther George認為這麼做,會加大資產泡沫風險。

農地價格上漲是持續低利率導致的泡沫?

聯邦諮詢委員會2月8日會議記錄寫道:「農地價格更進一步改變,已經顯得不合理。委員會成員認為農地價格上漲,是持續低利率導致的泡沫。

2008年12月,美聯儲首次將目標利率降至接近零,並誓言在失業率降低至6.5%(目前為7.5%)之前,將保持低利率不變。美聯儲已經實施了3輪QE,5月1日,其資產負債表創紀錄擴張至3.32萬億美元。

堪薩斯城聯儲稱,2012年,其轄區內農田用地價格上漲了30%;芝加哥聯儲報告稱其上漲幅度為16%。

諮詢委員會說:「投資者極力尋求投資回報,已經遠離債券市場,轉向房地產。一方面,可以避免通脹帶來損失,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比購買債券更多的回報。」

就算在大宗商品價格疲軟的時候,地價仍然上漲。2011年3月以來,標準普爾GSCI農業指數創記錄下跌25%。

銀行家認為學生貸款與次貸危機有相似之處

諮詢委員會2012年2月3日會議記錄上寫道:「近期學生貸款增長至1萬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信用卡未償貸款,和房地產危機有相似之處。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2012年3月稱學生貸款創記錄達到1萬億美元。

今年年初,學生貸款違約量迅猛增長,再次拉響警鐘。根據華爾街見聞3月27日的報導,2013年頭兩個月,銀行減記學生違約貸款總額為30億美元,同比增長36%。

ZH認為出現大量違約的原因在於勞動市場疲軟,大量離校學生找不到工作、無法充分就業,最終無法償還貸款。

雖然銀行家認為學生貸款和美國次貸危機有相似特徵,但伯南克曾在去年與老師們會見時稱學生貸款和次貸危機之間沒有相似之處。

農地價格上漲

學生貸款規模瘋漲 但拖欠率也大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98

第二次世界次貸危機的發源地?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kndb.html
早上好!
我的英文版小書, Inside China's Shadow Banking: The Next Subprime Crisis?剛剛出版一週,就收到"南華早報"的書評。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更是破例,發表了兩頁紙的書評。我很快收到了四家投資銀行主題演講的邀請。Amazon昨天賣斷了貨。

一個喜愛舞文弄墨的小資出版了一本傷感的故事書。僅此而已。不過,既然大家有點興趣,我就做點評論。中文版兩月內出版。

(1)咱們中國人窮,主要原因在自己。除了太多吃閒飯的人以外,還有很多以刁難別人為生的貴人。我真不知道他們退休的時候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對社會有點小小的貢獻嗎?

(2)小額貸款行業本來不應該存在。它的效率太低。比銀行的效率低太多了。但是,它為什麼大量存在?房地產價格為什麼打都打不下來?鬼城和空樓浪費多少社會資源?為什麼銀行用理財產品挖自己的牆腳?民間借貸為什麼如火如荼?

只有一個原因:三十多年的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1971年經濟學家麥金農提出的概念)。高通脹使票子發毛(我講了本人提出的"科長指數"),所以,做同樣多的生意,咱們需要更多的資金(信貸)。當更多的信貸被釋放到經濟中之後,票子更加發毛。咱們也就需要更多的信貸做同樣多的生意。如此惡性循環。

存款的老百姓是受"負利率"剝削的冤大頭。能夠弄到貸款是特權,享有"負利率"的補貼,所以工業產能過剩,行業無法整合,買房子的慾望無邊。信貸永遠不夠用!其實,信貸越增加,也就越短缺。美國的QE3太小兒科!

這本書只有45000字,十天寫成。有些故事太悲哀,用外語傾訴比較好。裡面有我個人的中國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87

次貸泡沫再度逼近?低門檻企業債比例已超危機前兩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75

所謂次級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機構將放貸貸給還款能力差的貸款人,這些人無法嘗貸最終導致整個系統崩潰,從而引發了2008年次貸危機。

華爾街見聞曾報導,美國正在形成新的次貸熱潮。一種評級接近垃圾、僅受輕度監管的「低門檻企業債」正在華爾街蔓延。之所以稱為低門檻債券,是因為發行債券時對抵押、償還週期和收入水平的限制比較低。這種貸款往往是貸給已經有很多負債的公司,投資者則常抱有投機心理。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一共發行的6444億企業債中,有2933.5億為低門檻企業債,幾乎接近50%。

2013年一共发行的6444亿企业债中,有2933.5亿为精简版企业债,几乎接近50%。

金融危機後,精簡版企業債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經超過了危機前的兩倍。

金融危机后,精简版企业债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了危机前的两倍。

2013年美國企業的槓槓率也超過危機前水平,創下歷史新高。

2013年美国企业的杠杠率也超过危机前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逐月來看,今年12月的精簡版貸款最低,這是否說明市場已經針對美聯儲縮減QE做了適當調整呢?

逐月来看,今年12月的精简版贷款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49

標誌性事件:富國銀行或將重回次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66

                  (2013年富國銀行按揭貸款業務大幅縮水!)在美國樓市轉暖趨勢明顯,但是按揭貸款業務收入下滑的背景下,美國最大的按揭貸款發放機構富國銀行正開始準備重回次級貸款市場。2007年美國樓市泡沫崩潰,高風險高利率的次級按揭貸款,以及由其打包而成的按揭貸款證券違約,引發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路透報道由於房貸收入整體下滑,正迫使富國銀行再度謀求次級貸款這種高風險業務遏制收入下滑:富國銀行現在願意冒更高的風險,延長對部分美國貸款人的信貸期限,來換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富國銀行邁出的這一小步,意味著整個按揭貸款市場向高風險邁出的一大步。金融危機中次貸泡沫崩潰,令美國銀行業瀕臨崩潰,導致銀行一度只敢向信用最好的貸款人發放房屋貸款。任何降低信貸標準的舉動,都可能大幅提高借款人需求。過去2年盡管美國樓市呈複蘇,但是很多人由於信用不達標得不到貸款。如果現在按揭貸款驟升,同樣會可能引發對美國銀行業是否可能會再犯下金融危機時錯誤的憂慮。目前似乎很少有其他大銀行準備仿效富國銀行的做法,但是在銀行系統之外的機構,比如Citadel Servicing Corp,已經在發放他們自己的“次級貸款”。但是為了避免出現“次貸”這個刺眼的單詞,銀行現在稱他們自己的貸款為“另一種機會按揭”("another chance mortgages),或者“另類按揭計劃”(alternative mortgage programs)ZH點評稱,金融危機可能並沒有改變什麽,富國銀行還是那個富國銀行,為了利潤還有很多公司想要成為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富國銀行目前還沒有真正放開對較低信用等級客戶端按揭貸款。該行正在觀察信用評分最低為600分的客戶,而此前富國銀行的下限為640分,通常640分被認為是“一級”與“次級”按揭貸款的分界線。美國信用等級跨度從300到850分。危機後的金融監管改革給美國銀行業和借款者之間樹立一道防火墻。多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要求按揭借款人必須滿足8項嚴格的標準,包括最低收入標準,較低的債務率。如果借款人因為沒有達標但是之後發生按揭違約,借款人可以起訴貸款發放者。但是富國銀行尋找潛在客戶的舉動已經讓這道墻出現了一道裂縫。現在銀行有動機進一步放寬貸款期限。按揭貸款協會(MBA)預計美國2014年的總按揭貸款規模將下降36%至1.12萬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再融資規模縮水。FBR Capital Markets銀行業分析師Paul Miller說:“我們相信監管機構樹立的這道防火墻正在開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08

次貸第二季:車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395

遺忘將人們從痛苦中解救了出來,但也讓人們忘記了本該銘記的教訓。房地產次貸危機的余波未平,這廂的“車貸版”次貸又在搞得風生水起。貪婪的商人們幾乎發揮了他們全部的想象力來創造各種途徑為沒有償付能力的人提供車貸。據CNBC報道,高價的新車再加上低費率的車貸組合讓美國人借款買車的需求大增,美國車貸總量邁向了歷史新高。Experian Automotive統計了最近幾個季度的數百萬份車貸材料,他們發現上一季度的購車者平均借貸數額達到了2.7萬美元,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首次。Experian Automotive的調查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平均車貸為27430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739美元,二手車平均車貸同比增長了345美元至17974美元。那些沒有優質貸款評級或信用評分在620到679之間的人處於平均汽車貸款最高的組別,他們的新車平均貸款同比增長了1500美元至29385美元。那些評分在550到619之間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次貸評級的人,他們每月需要償還499美元的貸款,這也是所有車貸中最高的償還額。盡管購車人將貸款延期至6年或7年以上,車貸的定期償付額度還是在不斷的增長。Experian Automotive表示,2013年第四季度的新車貸款中有20%的貸款期限超過了6年,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首次。消費占到美國GDP的70%,而汽車消費在消費中穩居第二位,而汽車消費中80%以上依靠的是汽車貸款。華爾街見聞此前曾介紹美國經濟過度依賴消費,消費有再度杠桿化的風險。在美國,汽車消費信貸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專業汽車信貸公司(以汽車制造廠商所屬的專業性汽車融資機構為主)、銀行及獨立財務公司、信貸聯盟。其中又以專業汽車信貸公司占據主導地位。除卻傳統的分期付款和存貨融資模式之外,目前美國汽車消費信貸品種不斷增加,形成了融資租賃、購車儲蓄、汽車消費保險、信用卡、擔保、汽車應收賬款保理、汽車應收賬款證券化等汽車消費過程中的金融服務體系。與其他類型的貸款類型相比,車貸被認為相對更加安全。消費者似乎更有可能在信用卡,甚至是按揭貸款上違約,而不是在車貸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91

次貸表率公司再開業 「125%按揭」重出江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0638

美國地產金融訊息網站HousingWire報導,作為次貸危機時期的表率,抵押貸款公司Ditech「起死回生」,推出了一套三管齊下的抵押貸款產品,包括直接消費者貸款,零售貸款以及與600逾家機構貸款合作的代理商貸款。

或許你不知道Ditech Mortgage的大名。在美國次貸危機還未爆發的日子裡,Ditech因其廣告「又錯過了Ditech貸款」聞名美國的大街小巷。為什麼Ditech那麼臭名昭著?這要先從次級貸款說起。

維基百科解釋,所謂的次級貸款,泛指在貸款人信用記錄有問題狀態下依然向其發放貸款的行為。支撐個人信用的雖然有道德因素,但總體仍要取決於收入能力以及個人財富。

Ditech之所以被冠以次貸危機的表率,是因為該公司當時最先開發了一種「125%按揭」。125%是指貸款人可得貸款可達抵押品價值的125%。除此之外,Ditech也專營固定收入貸款,但作為貸款憑據的收入證明非常容易偽造,個人收入的不確定性也非常高。

事實上這種賭博式的貸款模式也給Ditech造成了大麻煩。危機時期,Ditech母公司ResCap就曾要求其債權人配合該公司進行債務減記。債權人可選擇減記20%債權,或者ResCap直接以票麵價格的65%回購債券並了結債務。在經過次貸危機的洗禮後,Ditech於2010年2月宣佈停業。

而現在,已經5年沒有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Ditech Mortgage攜其最新計劃再度亮相。

HousingWire援引知情人士稱,Ditech由兩家投資公司在2012年11月注資並重獲新生。這兩家公司之所以注資Ditech,完全是因為該公司膾炙人口的廣告讓大家都記住了「Ditech」這個名字。

Ditech重新開業並不意味著「125%按揭」就會重出江湖,但是Ditech再出發的時機卻值得人們深思。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導,年初時,美國富國銀行宣佈啟動貸款展期計劃,允許貸款人延期支付按揭本息,但同時要求未來貸款人向銀行支付更高的利息。

除了房貸市場,美國車貸水平也節節走高。據業內機構公佈的數據,四季度美國購車者平均貸款2.7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監管層亦支持市場槓桿提升。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近日就宣佈,通過分別取消和延期兩項限制「兩房(房地美,房貸美)」擴大經營的舉措,變向支持市場放貸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82

生死存亡:次貸危機時代最為驚悚的27大“尖峰時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31

隨著美聯儲QE計劃的即將終結,始於2007年的金融危機的記憶似乎已經有所淡忘。然而,重新翻開那一段歷史的話,還是有很多歷史性的時刻值得銘記。以下是2007-2009年金融市場最驚悚的27大“尖峰時刻”。

2007年2月8日:匯豐宣布由於美國房地產市場暴跌而出現大幅壞賬,這被視為次級債爆發的開始。

1

2007年4月2日:美國最二大的次級債貸款機構New Century宣布破產。

2

2007年6月21日:美林出售貝爾斯登旗下基金資產。

3

2007年8月9日:法國巴黎銀行宣布旗下對沖基金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

4

2007年9月4日:Libor飆升至6.7975%,為1998年12月以來最高。

5

2007年10月24日:美林宣布公司史上最大虧損84億美元。

6

2007年10月31日:知名分析師Meredith Whitney表示花旗將削減股息,隨後花旗果然如此。

7

2007年10-11月:多名知名銀行CEO宣布辭職。

8

2007年12月11日:美聯儲宣布降息至4.25%。

9

2008年3月16日:摩根大通同意以2.4億美元左右收購貝爾斯登。

10

2008年:Bill Ackman大舉做空 mbia。

11

2008年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

12

2008年9月14日:美國銀行收購美林。

13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

14

2008年9月16日:美國歷史悠久的貨幣市場基金凈值跌破1美元。

15

2008年9月17日:美國政府首次救助AIG。

16

2008年秋季:華盛頓互惠銀行等被廉價收購。

17

2008年9月29日:美國過會否決布什政府的援助方案,道指大跌788點。

18

2008年10月3日:國會通過批準七千億美元的援助方案,股市繼續下挫。

19

2008年10月8日:第二次救助AIG。

20

2008年10月13日:財長鮑爾森和諸多銀行CEO會晤之後入場救市。

21

2008年10月15日:股市再次大跌733點(7.9%)。

22

2008年10月16日:巴菲特宣布做多美國股票。

23

2008年10月:市場評論員擔憂股市末日到來。

24

2008年12月11日:NBER宣布進入衰退境地。

25

2009年2月17日:奧巴馬簽署重振美國經濟的法案。

26

2008年11月-2009年春季:金融危機進入最高潮,道指在2009年3月9日跌至6547點。

27

當然,現在這一切均已經成為了歷史。(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