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Heinz併購案背後的「巴西高盛」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3067148
$亨氏(HNZ)$ Heinz案子爆出來之後,看價格第一感覺覺得不像巴菲特風格:除非其中條款安排對巴菲特比較有利,否則巴菲特一定是老糊塗了。等細節出來之後,才恍然大悟:老奸巨猾的奧馬哈先知怎麼可能做虧本的生意呢。利率9%的優先股佔大頭,其餘是普通股。Heinz確保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而3G公司坐進董事會開始大開殺戒,砍成本+漲價。
Total Purchase Price...$23 billion

1)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BRK)...$4.4 billion

2) Preferred Stock investment (BRK)...$8 billion

3)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3G)...$4.4 billion

4) Debt financing (banks)...remainder.

這個交易結構確保了巴菲特的零成本浮存金擁有接近9%穩穩當當的股息收入,以及3G提供的額外管理資源帶來的可能的資本升值。考慮到美聯儲現在這種美鈔如美紙的貨幣政策,略高的買入價格也將會被管理層對Heinz旗下產品提價的可能性所覆蓋。好的價格,好的生意,以及好的管理。巴菲特又一次證明了,好生意需要的想法很簡單。

本文重點並不是介紹巴菲特的豐功偉績,而是另外一邊的3G財團的金主:Jorge Paulo Lemann,全球富人榜排第39位,哈佛畢業,畢業後加入瑞士信貸公司培訓生,回國和另外兩位一起組建了一個投資銀行Banco Garantia(!),後來被稱為巴西的高盛。還曾經是個溫博爾頓公開賽的網球冠軍。

不過在我看來,Lemann一生中最大的成果就是ABInBev這個公司。

想像一下,20年前,在遙遠的巴西,有一家生產啤酒和飲料的公司,叫美洲飲料,規模大概跟今天的燕京啤酒差不多。Lemann收購了這家公司,並且用自己擁有強大財政紀律的管理團隊,全力削減成本,提高價格,並且如同龍捲風一樣掃蕩了整個南美洲,在巴西阿根廷多個地區佔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然後一連串的收購整合之後,拿下了比利時英特布魯公司,最終在2008年震驚世界的敵意併購案中,近500億美金現金交易拿下了安海斯布希公司,變成了今天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

他的策略在今天看來很簡單,是標準的槓桿收購策略:動用槓桿進行收購,然後血洗舊管理團隊,擠壓不必要的成本,動用所有未開發的定價空間,然後利潤循環投入用於下一次收購或者品牌建設,培養超強的管理團隊和價值非凡的品牌,積累大筆現金,用於進一步的擴張。每一個併購目標的特點,基本都是食品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因為管理層的動力不足,沒有充分開發定價空間的動力,於是表現長期平平。

拿百威舉例子,在08年併購前,百威在美國佔有率持續下滑,雖然現金流水平依然不錯,但百威是一個家族企業,掌權的布希家族更關心的是面子和排場,而不是利潤與銷量。說個八卦:布希家族每次來中國視察的時候,都要坐著私人飛機,帶著樂隊和廚子,全家老少豪華轎車接到上海總部;而Lemann選來的CEO Brito,都是自己訂好經濟艙機票,直接從紐約直接飛到上海,然後自己打出租車來辦公室。在Brito上任之後,售出的資產包括,以布希家族命名的公園,以布希家族命名的球場。並且結束了辦公室成為慣例的免費啤酒。

$百威英博(BUD)$ 併購案到現在看財務上是非常成功的:從08年最高點的併購的股價,到今天上漲了近50%,還清了債務,還積累了大筆賬面現金,同時還擁有了眾多強化定價能力的品牌,以及全球各地培養的優秀管理團隊。在中國,百威英博中國區年利潤預計與青島啤酒持平,達到15-20億,擁有接近150億人民幣的百威+哈爾濱+雪津品牌價值。

他與巴菲特如出一轍的併購策略(好公司,好價格,好管理),使得這次兩個人能夠坐到一起。但巴菲特所不能做到的,是提供管理資源:人人都知道$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 只有15個人,絕大多數還都是給巴菲特翻譯材料和打電話的。而對於3G來講,一家巴西公司在美國大開殺戒,很容易引發司法部的反彈和民眾的不滿;08年的時候,還沒坐上總統位子的奧巴馬當時參加競選就一直在反對巴西人對百威的併購;此前ABI試圖併購科羅娜就遭遇了司法部的阻力。所以接道巴菲特,實際是減少了併購產生的成本。

一邊能夠提供聲譽和威望,為交易鋪平道路;另外一邊則擁有明星管理團隊,可以主動改變遊戲規則。對於巴菲特來講,這個條款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而對於Lemann來說,Heinz定價能力的高低可以憑藉著自己旗下的管理團隊的能力獲得開發。雙方達成這樣的交易毫不意外。想像一下3G公司無法提供管理資源,那麼這個價格聽上去荒謬無比;但一旦有百威併購整合成功這個案例在前,3G公司對這一併購價格是有自己充分的信心的。

Lemann旗下的管理團隊的能力是很強的,從一個例子可以判斷:2008年百威併購案時,InBev公司旗下全球50名高級管理者與董事會簽約了一份總額接近20億美金的期權獎勵合約,條款大致為:2011年底前,百威股價恢復到2008年併購時價格,那麼期權合同生效。股價10年年底前就超越了這一價格。也就意味著這些管理層人均將獲得4000萬美金的獎金合約。而現在股價一直漲到了90元,意味著這些管理層人均將獲得接近6000萬美金的獎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20年前跟隨Lemann創業的Brito等人現在都已經變成了億萬富翁。此情此景,頗讓大家想到投行的大額花紅策略。我想,這也是為什麼Lemann的公司被稱為巴西高盛的緣故吧。

這一點從公開市場對交易的判斷態度就能看出來:在公告宣佈的當天,股價迅速提升到交易價:意味著市場相信這筆交易一定能夠達成,因為巴菲特的名字在裡面,而更重要的是,巴西高盛的身影再一次出現在美國市場上,這次,因為百威英博的案例,大家已經見識到,一個充滿嚴謹務實的工程師文化和強大財務頭腦的巴西高盛,將如何改變一家美國快速消費品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