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光大集團再重組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8/100484140.html
多年的磨合,中國光大集團(下稱光大集團)再次重組。

  2013年1月10日,中國光大銀行(下稱光大銀行)發佈公告稱,國務院日前原則同意對光大集團重組改革方案作適當調整,中央匯金公司(下稱匯金公司)將部分光大銀行股權注入光大集團,光大集團對光大銀行並表。

  光大集團2012年350億元稅前利潤中超過90%都來自於光大銀行,如果不能將光大銀行並表,光大集團的財務數據將非常難看。

  新方案是個一攬子方案,旨在完善光大集團獨立市場地位。

  按照新方案,匯金公司將以對光大銀行的近200億股股權中的90億股轉為對光大集團的出資,繼而由光大集團持有這部分光大銀行股權。

  光大集團將由財政獨資控股轉製為由財政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投公司)以及其他機構共同持有股權的股份制公司,間接持有光大銀行。

  「具體的股東名單還未最後確定,不過中國工商銀行(601398.SH,01398.HK)很有可能入圍。」光大集團內部人士說。此外,財政部將光大香港總部注入光大集團,由光大集團直接在香港登記註冊,實現光大北京總部和香港總部的合併。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人民銀行對光大銀行的90億元再貸款本金和正常利息由匯金公司承接後轉為對光大集團的股權並承擔償還責任。

  「光大集團改革重組歷時十年進入收尾。」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表示。「這次全部並表後,光大集團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特大型綜合經營『金控集團』。」

艱難重組

  光大集團的發展重組之路可謂波瀾起伏,從最初「又紅又專」的窗口企業,到後期巨額虧損,導致央行不得不動用再貸款挽救,此後的重組過程漫長而充滿了博弈,至今仍在進行。

  光大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以金融業務為核心,前身為1983年在香港創辦的紫光實業有限公司,後於1984年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設在香港。1990年,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北京)成立,此前的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也改名為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香港),北京和香港總部互不隸屬。

  光大集團成立之後的道路並不順利。1991年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下稱光大國投)成立,但隨即發展失控,1996年光大國投因從事炒作期匯、投資不當等問題出現嚴重虧損,1994年所有者權益只有3.76億元,負債則攀升至134億元,光大集團也因此身陷囹圄。2002年1月,光大國投最終因資不抵債、不能支付到期債務被央行撤銷。

  光大國投危機之後,光大集團需償還外債並面臨巨額投資損失。窘境之下,光大集團向央行舉借了近90億元再貸款,由光大銀行提供擔保。這筆再貸款直至今日依然未能清償。

  2004年,光大銀行也出現了問題。當該行開始對不良貸款進行五級分類並計提準備時,一下報出265億元的不良貸款,比四級分類陡增80億元,當年就提取了96億元的損失準備,首次報出45.8億元的巨額虧損。消息人士稱,到2005年底,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到2%。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49%,遠低於當時8%和4%的監管要求。

  從2003年底起,光大集團已經開始考慮重組。2004年1月,已瀕於破產的光大集團向國務院匯報了自身資不抵債以及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等問題。於是,國務院要求央行牽頭研究光大集團、光大銀行改革事宜,但由於情況複雜,重組改革方案一直未能敲定,直到2007年8月5日,國務院終於批准了光大銀行和光大集團注資重組的方案。

  按照當時的方案,匯金公司對光大銀行注資200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匯金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建銀)對光大實業注資50億元左右,並將央行對光大集團的近90億元再貸款轉為股本。

  「過去由於光大自身資不抵債、嚴重虧損、案件頻發、員工跳槽、生存難以為繼,在當時情況下出台的方案是正確的也是不得已的。按原方案,光大集團從股權意義上只剩三分之一證券,二分之一『名義』保險,其餘在法律上、控股關係上都不屬於光大。」唐雙寧在光大集團2013年工作座談會上回憶道。

  如唐雙寧所言,2007重組完成後光大集團旗下的資產屈指可數。匯金公司直接和通過建銀投資間接持有光大銀行的股權達到76%,其中包括匯金公司注資200億元持有的光大銀行70%的股權和香港光大控股(00165.HK)持有的光大銀行6%股權,佔有絕對的控股地位,光大集團的持股比例從24.16%下降到7%左右。此外,光大集團對光大證券和光大永明保險也只分別擁有33%的股份和50%的股份。另一方面,獨立的光大香港總部從1992年起先後收購了三家上市公司,並改組為光大國際、光大控股、光大科技。但二十幾年來,旗下企業一直處於「被併購」狀態,直至今日,旗下只有光大國際(00257.HK)和光大控股 (00165.HK)兩個上市公司,總共幾十名員工,此外還有若干孫公司,例如光大證券旗下的期貨公司等。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世紀90年代末的央行再貸款是借給北京總部的,再轉貸給香港總部,至今香港總部還欠北京總部近百億元,多年來從不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


六年增長

  2007年起,光大集團開始了艱難的重組。

  2008年上半年,光大銀行完成了不良資產集中處置工作,截至2008年6月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84.4億元,同比下降174.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5%,同比下降4.55%。資產總額為94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3%。同年6月,光大銀行遞交了上市申請,2010年8月18日,光大銀行正式掛牌。

  2007年,光大證券利潤總額達59.6億元,比上年增長4倍,同年9月向中國證監會申報IPO並獲受理,2009年8月1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光大永明保險業績也節節攀升,2008年上半年,其規模保費同比增長255%,總資產同比上漲160%。

  2009年6月,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光大金控)正式成立。

  2012年12月20日,光大集團與甘肅省政府簽訂甘肅信託資產重組合作意向書,擬收購其35%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填補信託業務的空白。

  在主要公司的良好業績下,光大集團迎來了「重生」。按照2012年末的數據,集團改制後合併資產總額達到2.4萬億元,淨資產接近2000億元;集團管理的資產總額約2.4萬億元,是改革重組初期的4倍;全年合計實現稅前利潤約350億元,改革重組前利潤為負數。

  旗下的各主要公司也都表現良好,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光大銀行資產總額為22803.6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1.56%。光大永明保險2012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83.8億元,同比增長10%。光大金控目前管理股權投資基金13只,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較年初增長67%。

重啟重組

  「光大集團一直希望能夠以集團為中心進行重組,2007年光大銀行舉步維艱,為了整個集團的運行出台了當時的方案。但後來銀行和證券上市了,業務發展日趨穩健,光大集團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條件,終於可以進一步完善重組方案了。」光大內部人士表示。

  最新重組方案主要圍繞四方面:第一、重組改制,由財政部獨資控股轉製為股份制公司;第二、拉直股權,部分銀行股權通過匯金轉投方式實現集團對銀行控股;第三、合併報表,集團及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企業同銀行、香港企業、實業企業全部合併報表;第四、解除債務,上世紀90年代100多億元央行再貸款及正常利息轉為匯金股權,免除再貸款罰息,解除光大多年的歷史債務包袱。

  目前,匯金公司持有光大銀行195.58億股,佔總股本48.37%;光大集團和香港光大控股分別持有光大銀行20.94億股和17.58億股,分別佔5.18%和4.35%。匯金公司對光大銀行的90億股轉成對光大集團的股權後,加上光大控股隨香港總部併入光大集團,光大集團將大大增加對光大銀行的持股。

  「光大集團將實現對光大銀行的控股權,由於匯金未來將在光大集團和光大銀行中持有的股份比例目前還在評估測算當中,因此還沒有具體的股權比例。」光大集團內部人士表示。

  財政部將光大香港總部注入光大集團,則完全實現了光大集團北京總部和光大香港總部的合併。

  「此舉結束了光大集團兩個總部在法律上相互獨立、沒有股權關係的尷尬現狀,光大集團將直接在香港登記註冊。」分析人士表示。

  對於光大香港總部對光大集團的百億元欠款,光大內部人士表示:「並表以後就是一家了,也就不存在欠款問題。」

  唐雙寧表示,此次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主要包括光大集團北京總部與香港總部互不隸屬問題,集團對光大銀行、在港企業、實業企業不能並表問題,歷史債務問題,香港企業和實業企業劃出問題,不能並表制約未來發展問題等。

  「光大集團改革重組完善方案得到國務院批覆,意味著其十年改革重組落下重錘,成立30年來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徹底走出歷史窘境,並極大地增強了未來發展後勁,提振了近五萬員工信心,改善了企業社會形象,成為未來發展的最強『正能量』。」唐雙寧表示。

金控圓夢

  光大集團希望借此次重組完成暢想多年的「金控之夢」。

  隨著金融業趨於綜合化和多元化,金融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在金融業三大傳統領域——銀行、證券、保險等企業組織形式基礎上,資產管理、期貨、基金、第三方支付等新興業態不斷湧現,制度、技術和文化內涵更為豐富的金融混合體應運而生,即金融控股集團。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介紹說,金控集團在海外最初成立時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規避監管,美國的銀行最初不可以跨州界經營,也不能混合經營,故而以金融控股集團來規避監管中的限制;此外,原來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隨著業務的擴展和國際化的進程,在符合國家監管的基礎上形成大型企業,從而提高效率、減少成本、激勵員工。

  在中國,商業銀行通過獨資或合資而成立的金融控股集團正在悄然興起。五大國有銀行近年來都在進行這方面探索,例如中國銀行在英國成立的中銀國際,建設銀行1995年控股中金公司,工商銀行收購香港西敏證券和香港友聯銀行等,都是向金融混合體前進的表現。

  朱寧認為,以銀行為主的大金融控股集團是我國銀行業發展和改革的趨勢,讓銀行為主的金融業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以一個集團的形式把一些合力凝聚在一起,同時又不會因為銀行傳統的管理風格抑制其他業務。同時,通過國有股權對市場的開放,可以提升整個系列集團公司的治理,另一方面,匯金公司等國有控股的代表將大大提高收益,這將是一個雙贏的趨勢。

  但朱寧也表示,金控集團可能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集團內部可能有交叉銷售等現象,讓投資者購買的金融產品風險更加複雜不可控;其次,在金融危機中我們看到,隨著金融機構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複雜,集團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無論從監管者還是投資者角度來講,都越來越難以弄懂整個集團的業務和所面臨的風險。這就會導致系統性的風險,導致對全社會和經濟系統的衝擊。

  對此,光大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光大集團風險隔離工作做得比較好,關聯資金交易都建立在內部市場基礎上,嚴格按照上市公司進行管理。

  該人士同時表示,光大集團的特點是,下屬公司很多,但規模都不大。因此通過組成金控集團,也希望以「一把筷子掰不斷」的哲學,將優勢綜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唐雙寧也指出,「金控集團」掛牌後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光大目前在同業總體還處於中游甚至中游偏下水平,目前整個經濟形勢嚴峻。集團要以「金控」掛牌新體制運行為重點,全面做好2013年各項工作。

  光大集團下一步改革將集中於光大銀行H股上市和光大集團獨立上市,尤其是資產情況異常複雜的光大集團將直面市場,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