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漢王書城總經理:閱讀器的長征剛剛開始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855.html

新年伊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讓中國數字出版的從業者沒有看到新年的新氣象。

文章提到,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最近預計,2012年的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為1990萬台,較2011年的2770萬台減少28%。相比而言,IDC預計的2012年平板電腦銷量卻高達1.223億台。開篇的那句話就可以總結全文:「電子閱讀器時代雖然才剛剛開啟,但卻似乎即將落幕。」而中國的電子閱讀器市場似乎和今年的冬天一樣寒冷。

不過,我們在看到閱讀器出貨量減少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另外一則相關數據:美國16歲及以上的人群中,在過去12個月(2011年12月~2012年11月)中讀過至少一本紙質書的比例從72%降至67%,而讀過至少一本電子書的比例從16%增至23%。另外,在美國16歲及以上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擁有電子閱讀器或平板電腦(或同時有)。而美國已經三分之一人口擁有閱讀器,這樣高的保有量,終端出貨量逐步下降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把兩組數據結合起來,恰恰可以證明亞馬遜和巴諾書店不是好日子快要結束,而是剛剛開始——他們從來沒想過靠閱讀器賺錢,而是靠內容。

回頭看看中國吧,閱讀器和數字出版市場經歷了過山車一樣的大起大落,我覺得也許是件好事,最後留下來的,有兩種人:一是別無選擇的,二是認準未來的。

那麼數字出版及閱讀器為什麼美國可以,中國就不行呢?

我去年在微博上說過:「有人說亞馬遜賣的不是產品,是終端,靠內容盈利。這道理只要眼不瞎都看得見。你說中國的硬件廠商沒內容不行,那盛大呢?你說盛大網文是小白看的,那噹噹呢?為什麼Kindle遲遲不進中國?因為來之後,在中文內容上,面臨的問題和國內廠商一樣,美國成功模式,他自己在中國也無法複製。」

果然,亞馬遜按捺不住來了,畢竟美國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中國要是也有三分之一人口擁有閱讀器……天啊,擦擦口水先。但隨著Kindle書店上線帶來的諸多問題,還是印證了我說的那句話,Kindle進入中國,將和中國其他閱讀器一樣,面對內容問題,在美國的內容優勢和盈利模式,在中國不復存在。其實中國數字出版這個江湖裡的電子版文件數的過來,就那麼多,漢王也好、噹噹也好、移動也好,每家的內容都差不多,「貨」也都同樣來自那麼幾家。這,就是中國數字出版無法迴避的現實之一:數字內容的缺失。

我們出版機構過去的文件管理上比較缺乏,很多書不要說電子版,往往連排版文件都沒有,授權的很可能只是一個書名,至於內容,自己想辦法去吧。隨著數字出版的流行,出版社的意識逐漸加強,這個問題會逐步改善。

但還有第二個門檻:保有量非常大的國產排版軟件對電子文檔的輸出做出了限制,也就是說,內容不是你想賣,想賣就能賣~於是有血性的出版機構說:爺用國外排版軟件行不行!數字出版的初級階段,這樣的問題難以避免,數字內容的足夠豐富,是我們實現數字出版大繁榮需要打下的第一個基礎。這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機構給予相關的支持。

剛才說了第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這個問題似乎還有解;那麼第二個就難了:中國年人均閱讀量的持續下降!通俗講,就是越來越沒人看書,這似乎和目前社會時期有著某種聯繫。

一是可讀的好書越來越少,前兩年還有人為鬼吹燈這類小說的暢銷而擔憂,那麼現在不必了,現在這樣的書都找不到了,看看機場書店擺在最前面的圖書是什麼,就明了了。

二是壓力巨大且浮躁的生活讓人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讀書,每個人回憶一下自己去年看了幾本書,就知道了。如果你看的超過四本,恭喜你,基本上是社會精英了。看看微博上為什麼@任志強 每天都在看書?退休的國企老闆,典型的有錢+有閒,所以讀書是奢侈品,不是因為書貴,是因為時間。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個小時,我們一起來扳手指:上班八個小時(如果不加班),回家做飯吃飯兩個小時,累了看兩眼電視,哄哄孩子也算兩個小時,洗洗睡吧,八個小時,可憐的人只剩下四個小時,裡面至少還有兩個小時在路上。說道這,出版人們終於眼前一亮:找到可以看書的時間了,別急,開車的人屬於人家廣播電台了,只有坐地鐵和公交車的人有機會在路上看會書。而這個時間還要和手機遊戲做鬥爭,據我長期觀察,乘坐公交車輛,使用手機和閱讀器進行閱讀的比例,是最大的。

新年了,怎麼也應該說點鼓舞士氣的,其實不要擔心閱讀器是不是小眾,只要閱讀不是小眾就沒事。現在讀書的人少,只要不覺得不讀書是件光榮的事,就沒事。閱讀器什麼時候可以免費送,那麼它的春天也就來了,這個道理很多人看的懂,所以有人始終在堅持,有人還在持續投入,長征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