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顧客購買行為變了,而你的營銷手段為什麼還這麼落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226.html

如今,即便是最漫不經心的商業觀察者也可以發現這樣事實:傳統營銷的「漏斗」模型已失去了意義。這種模式基於顧客購買商品和服務的線性路徑,開始於對產品和服務的關注,終結於購買行為和忠誠度的建立。

因為顧客的購買過程不再是往常的直線型:他們不再像以往那樣僅僅是短暫地利用某一渠道,而是會持續性地停留在渠道當中。

埃森哲公司將這種新趨勢稱為「不間斷購物體驗模型」。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使得「不間斷購物體驗模型」如此與眾不同?在這種模型中,「評估」成為了所有環節的核心,而不像以往那樣各項工作都在圍繞「購買」展開。

購物過程三大根本性轉變

埃森哲認為,「不間斷購物體驗模型」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在具有戰略意義的三個關鍵方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當今顧客的購物過程更加動態化、便捷化與持續化。

第一,借助技術的推動,目前客戶已經可以在某些渠道內(或跨渠道)輕易控制並改變自己的購物路徑,以隨時滿足自身的需求。雖然今天購物者的採購環節基本相同,但他們的途徑已不同於傳統的「漏斗」式過程。這些新路徑可能仍為直線型,但更多時候會是非線性的,比如環形和「之」字形過程。

第二,擺在顧客面前的選擇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樣,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完全進行掌控。此外,來自第三方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加,其影響範圍也在不斷拓寬。顧客在各方面都有著多種選擇,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購物,而各家企業也都有機會成為備選方和提供方。

同時,在這樣一種更為開放的環境中,客戶在自身資料被企業使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透明度要求。即使企業使用所獲取客戶數據僅僅是用於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也必須滿足客戶對透明度的相關要求。

第三,數字技術、移動技術和社交技術使購物不受時間限制。只需輕點鼠標,便可完成購物——這也意味著,客戶幾乎時時刻刻都會在渠道中關注相關信息。

不過,隨時購物並非只有好處:它很容易讓顧客在面對太多「評估」時苦苦糾結,難以做出最終的購買決定。當顧客對於評估表現出不耐煩、甚至瀕臨崩潰時,他們很可能會一時衝動,隨意買下自己最後所見的商品,或者乾脆放棄購物。

今天的消費者只要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個人電腦,就能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在線進入傳統購物過程中的某個環節或所有環節;同時,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現實世界中,消費者都可以在各種渠道和不同環節之間實現無縫轉換。原來形形色色截然不同的銷售渠道正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讓位於一種融合各項因素的統一模式。

新趨勢對企業的影響

這種轉變不僅會影響企業對企業(B2B)和企業對消費者(B2C)的關係,而且還具有戰略意義——既會對廣告和促銷等營銷活動產生影響,也將改變購物過程中銷售、服務和其他各項環節。

在這種模型中,「評估」成為了所有環節的核心,而不像以往那樣各項工作都在圍繞「購買」展開。現如今,顧客即使購買後也常常會重新評估自己的決定,以及其他的備選方案。他們總會不停反問:如果我再多看一個地方,是不是會發現更便宜的價格?我知道所購產品已經發出,但不知能否取消訂單?隨著獲得越來越多的新信息,客戶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改變想法。

大多數傳統營銷方式缺乏敏捷性和反應能力,無法對處於高度動態過程中的客戶做出快速回應。如果銷售和服務策略將重點放在統計客戶流失率等指標上,而不去關注個體客戶的流失風險,就可能無法捕捉到客戶期望更換品牌的跡象。另外,傳統的營銷方式可能會使用所謂「一招通吃」的方法,無法充分利用對單個客戶的洞見與這些客戶實現互動,因此也就無法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更具針對性的體驗。

如今已做好充分準備應對這種新形勢的企業仍為數不多。事實上,許多營銷、銷售和服務功能甚至在客戶購物過程尚未開始時就已注定無法形成持續的服務——因為這些功能僅與企業的內部結構和組織相適應,並非是針對顧客的不間斷體驗而設計的。

如果以上這些不足已完全顯露出來,企業也已對其有了充分的瞭解,那麼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運用不間斷購物體驗模型來找到戰略上最重要的內容。在制定或更新戰略時,新型購物行為的哪些重要特徵應當成為討論中關鍵的基礎內容?

首先,應當從評估開始。評估就意味著學習,因此企業越來越有必要瞭解客戶的學習體驗(包括他們學習的內容,從何處以及如何學到該內容)如何有效影響隨後的印象和行動。

其次,該模型的設計意圖表明,企業應當明確認識到客戶體驗中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循環。這兩種循環在「評估」這一中心點匯聚,並最終呈相互依賴的關係。但是,企業同時也需要認識到每種循環都是同一主幹上的一個獨立分支,並且需要有意識地分別加以管理。從顧客的角度看,這兩種循環是預期和現實之間的紐帶。對企業而言,這兩種循環應當將承諾和交付連接到一起。

最後,不間斷購物體驗模型表明,企業必須改變其業務活動,以最新、最關鍵和最有價值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

提高購買體驗的三種方式

埃森哲認為,消費者將越來越青睞能夠在以下三方面提高購買體驗的企業:關注與引導用戶;為用戶篩選與推薦;實現用戶體驗的同步與優化。

第一,如果企業能夠在顧客逛店、購買和消費時跟隨他們的腳步,就可以更好地瞭解每位顧客做出選擇時的意圖,進而預測顧客的下一步行為,並為其提供幫助。

例如,企業可以鑑別出顧客在哪個環節點「放棄」購買某品牌產品或服務,隨後分析顧客的購物行為,從而找出自身的不妥之處,並做出相應調整。顧客遇到了什麼障礙導致其放棄購買?企業可以採取何種手段來消除這一障礙?如果正在進行購買,還有哪些內容可能是顧客正在考慮但尚未明確表達出來的?

關注客戶的選擇過程可能有助於揭示上述問題的答案,並幫助企業完成銷售或推動客戶購買企業的其他商品或服務。針對客戶購買某一產品或服務的快慢速度,如果企業掌握了更多相關信息,就能夠預測並影響客戶的下一步購買行為。

比如,當客戶購買機票時,旅遊網站的主頁會出現在客戶眼前,通過預測該客戶的下一步行動來為其提供引導。如果客戶預訂了機票,或許還需要預訂酒店和租車,該網站就會引導客戶,為其提供全套備選服務。

第二,企業無法控制公開的內容,因為互聯網上的信息和觀點層出不窮,永無止境。但企業可以傾聽,從而瞭解何時才能對人們的行為施加有效影響,引導其向自身期望的方向發展。

當企業能夠分辨出公開內容在哪個時點會產生重大影響時,它們就可以幫助客戶過濾掉對客戶無關緊要的信息,從而協助其完成購物過程。同樣,輿情監測或社交媒體傾聽等先進分析方法也有助於企業完成這項任務。

真正的「推薦」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引導」行為。引導的作用在於簡化和加快客戶體驗通道,而推薦則有助企業成為客戶信賴的顧問,使客戶更容易獲得購物體驗——推薦服務能夠幫助客戶找到心儀的產品或服務,或者大幅減少備選項目的數量,只留下少數可能最適合該客戶要求的產品或服務,從而縮短了客戶在渠道中搜尋的時間。

為了做好推薦工作,企業經常需要從客戶處獲得系統性的反饋意見。網飛公司的影片配對功能(Cinematch)影片配對功能使用先進的分析工具,利用公司通過密切客戶關係所瞭解到的客戶選擇信息,為其推薦僅憑直覺未被選中的新電影。

第三,同步旨在確保營銷、銷售和服務過程中客戶體驗的一致性,對客戶的承諾在每一環節中都能夠得以落實。優化則意味著確保客戶的實際體驗不斷超越預期。雖然技術作為關鍵的推動力作用巨大,但數據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小覷,因為只有通過數據把各項活動連接起來,才能實現同步和優化。

當一名潛在的客戶通過其所選擇的任意渠道獲悉某一品牌時,都會經過統一且無縫的「接觸點」完成購買行為。這一過程有可能發生在網上,也可能發生在實體店,抑或兩個渠道都會涉及。

利用分析工具來獲得相關洞見,提供商就可以持續瞭解客戶的體驗評估,因此能夠根據需求對產品進行改善,以消除外部內容中潛在的情緒化或不可預知的反應。提供商們需要認識到,對於某些人而言,購物體驗早在其成為客戶之前就已然開始,而且在其完成購買後還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美國運通公司就通過社交網絡平台實現了客戶體驗的同步和優化,這些平台包括臉譜網和推特。例如,該公司根據持卡人在社會媒體網站上的活動情況為相應的持卡人自動提供許多產品和服務的折扣信息。客戶只需要將自己的社交網站賬戶設置為「與美國運通同步」即可獲得相應折扣。由於全部折扣和優惠手續都是由運通公司來負責處理,持卡人只要專心購物,然後正常使用自己的卡完成交易即可,運通公司隨後會將優惠返點打入其卡中。

運通公司通過這種方式增加了客戶參與度,吸引更多人使用其信用卡,同時也積累了日益龐大的豐富客戶信息。未來,這些信息將有助運通公司進一步細化客戶範圍,並為各類客戶提供定製產品和服務。

那麼,你還打算堅持傳統的漏斗模型的營銷策略嗎?是的,它曾一度發揮重要作用。而且,看上去似乎很多企業仍能依此撐上數年,而且表現依舊搶眼。但不要忽視這種情況:這是由於經濟增長勢頭掩蓋了策略缺陷。你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當然,實現轉型也並非一蹴而就。因為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這將意味著需要組織變革——這種變革往往不是漸進式的,而是顛覆性的。轉型其間可能需要採取大刀闊斧,甚至是天翻地覆的改革措施。企業也因此需要磨練自身的分析能力,學會熟練使用尖端的互動技術;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企業將需要徹底改革自身的業務活動。

但是從長遠來看,那些付諸努力、適應顧客當前這種不間斷購物行為的企業,也將不間斷地培育出忠實買家——所有相關的投入都將換回豐碩回報。與這些成功轉型的企業相比,在今天繼續堅持漏斗式營銷的企業,無異於司機忽視油表警示燈而繼續行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2

為何巴菲特身價720億 而你沒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77

122228vbunm4nk3l9glxbm

金融理論告訴我們,一家業務不專註的集團公司無法有效的配置資源,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似乎是一個例外。

伯克希爾旗下擁有眾多優秀的公司,那這些公司為什麽不獨立存在,而是加入了伯克希爾這個業務豐富的大家庭?身價高達720億美元的巴菲特解釋說:“資本主義的優點之一是它有效地分配資金。然而,資本流動往往面臨一些障礙。例如,在業務下降時,公司CEO不願關閉工廠、不願將資本返還給股東進行再投資。返還資本進行再投資在其他地方,或者是稅收和交易成本對投資者希望將資金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地方。稅收和交易費用也抑制了投資者轉移資金的能力。”

他說:“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我們可以在不引起高額稅收或其他成本的情況下,將巨額資金從機會有限的企業轉移至更有潛力的企業。此外,我們並不專註於一個行業,這讓我們沒有歷史偏見。我們的同時也沒有維持現狀的壓力。這是很重要的:如果馬來做投資決定,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汽車業。”

巴菲特表示,在決定資產配置上,他在奧馬哈的25人團隊要比整個金融體系(銀行、股市、債市、並購基金等等)更有效率。

然而,巴菲特的成功遠不止資產配置的能力。巴菲特認為,他公司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伯克希爾已經是許多傑出公司的首選。換句話書,如果一個公司擁有人需要在套現的同時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他們很可能將公司賣給伯克希爾,盡管伯克希爾的出價可能低於私募股權。

彭博新聞社指出,巴菲特和伯克希爾擁有特別的哲學,他們通過一生積累的好名聲在收購時獲得了更好的價格。

對於伯克希爾的未來,投資者還有許多的疑問。如果你認為伯克希爾的成功是因為其配置資源的能力,那無論誰接班巴菲特,伯克希爾都將擁有光明的未來。而如果你認為伯克希爾的成功源自巴菲特獲得更好收購價格的能力,那他的接班人將在建立巴菲特般的聲望上面臨挑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72

写在“6.26”A股暴跌之时:火车过来了,我在铁轨边;而你,在铁轨上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737


作者:@HeaveN




你还在吗?你在哪?


A股投资者而言,今天(626日)确定是个悲伤的日子:超过2000只股票跌停,创业板指数盘中几乎跌停,朋友圈留言板上是无数寻亲唤友的帖子:你还在吗?你在哪?




这是不是很类似汶川大地震后劫后余生的状况?



如果周末不出重磅一点的政策利好,A股下周一会怎么样?



天知道。



今天的暴跌,应该会让很多人开始关灯吃面。我不想马后炮说我多早多早就提示风险了,也不想判断这个地方是不是顶,这都超出了了我的能力范围。我想探讨的是另一个问题:你知道股市高手和普通投资者的本质差别是什么吗?



这波牛市创造了N多股神,很多是90后,完全没经过牛熊洗礼的“小鲜肉”,他们中很多人今年的投资业绩令人咂舌。以至于有一次一个小鲜肉很挑衅地问我:你的投资业绩比我差了一大截,你说你经历了那么多轮牛熊,天天花那么多时间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有什么意义?



老实说,这已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挑衅性的问题。前不久也遇到过一个一直放2倍杠杆赚得盆满钵满的90后小伙问我类似的问题:大家都觉得你是投资高手,那我这样没怎么经历牛熊的应该算俗手。但我的利润率肯定不比你低。你说高手和俗手之间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种问题,在A股天天暴涨,人人都是股神,大妈无脑买入都能赚钱的大环境下,基本是没法回答的,回答了也没用,因为没人信。但在这种连续下跌的环境下,答案就非常有说服力了。



差别在于:下跌(熊市)的时候,你在哪?



或者换句话说:风险来临的时候,你在哪?



“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如果你正沿着铁轨往前走,看见一辆火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向你冲来,或者是听到远处的鸣笛声,我会立马跳下铁轨让火车开过去。它开过去之后,只要你愿意,你总能再回到铁轨上来。”这句话来自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家利弗莫尔。



就像A股的这轮下跌,我一半的仓位运用期货等手段做了对冲,一半是空仓。



换句话说:我在铁轨边,而你,在铁轨上。



你一倍或者两倍的杠杆呆在铁轨上的结果,极大可能是把前期的超高利润损失殆尽。而我,基本无损。



用基金管理的专业术语来翻译,就是:短期你的净值增长也许远高于我(比如牛市),但长期看,我的净值极小回撤,或者不回撤,保持一个缓慢的斜率持续上升。但你的基金净值会上下翻飞,但长期会保持一个持续下滑的斜率。(见下图)
这就是高手与俗手的区别:如果一定要划分所谓的高手与俗手的话。



风险管控能力才是投资的核心能力这话在无脑买入都能赚钱的时候说,没人会听。不被打痛,所有的经验教训都只会是被嘲笑的对象。



在投资领域,高手和普通投资者的区别,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风险管控能力:风险可能来临前的敏锐嗅觉,和风险真正来临时的管控、回避能力。大家是否还记得格隆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穷人家的流水宴:记得坐在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里面提到:巴西狂欢节以其激情澎湃、参与者众、性感美女如云而闻名于世,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数百万人参加,每个人都肆意挥洒激情,素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但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每年狂欢节都会有有火灾、拥挤踩踏等悲剧事件发生,于是就有了这句经典的官方温馨提示:狂欢吧,但记得坐在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最近A股的走势,确实让人有种惊慌失措的感觉。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的坐在了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经过这样的一波巨大调整,有多少人会尝试反省自己,而又有多少人会继续疯狂。还记得610日一跃而下的侯先生吗,过去了这16天,市场却告诉我们,到了这个时候,要考虑和准备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遇见风险,跑路的时候,必须果决,你只有30秒,不然,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不要把警告不当回事记得在美国当时911事件发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第一架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北楼的时候,玛丽莎(Marissa)正在南楼98层和两位同事说话。她不仅听到了爆炸,也感受到一波热气向她迎面扑来,如同烤箱门瞬间打开的感觉。办公室里陡然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玛丽莎没有停下来关电脑,甚至没有拿自己的手包,而是径直走到最近的紧急出口离开了大楼。
(不要把警告不当回事)
正在和她讲话的两名女子,包括和她共用一个隔间的那个同事,都没有离开。“我记得我离开,但她没跟过来。我看见她在打电话。另一名同事也是,她就在我斜对面的隔间打电话,没有想走的意思。”事后她说到。
实际上,玛丽莎(Marissa)办公室里的大多数人都无视了火灾警报,也无视了他们看到的在仅仅131英尺外的北楼发生的事件。有些人去开会了。玛丽莎的一个朋友塔米塔(Tamitha)下了几层楼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办公室。“塔米塔说‘我得回去拿孩子的照片’,然后她就再也没逃出来。”那两名留下讲电话的女子,那些去开会的人,还有塔米塔(Tamitha)最后都不幸丧生。
警报响起的时候,人们并不着急离开。
多数人会高估自己的风险逃生能力研究表明,当火灾警报响起的时候,人们并不会立即行动。他们会和彼此聊天,试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通常会站着不走。参加过火警演习的人应该都能明白这种做法。人们并不着急离开大楼,而是等着。人们在等更多的线索,比如烟味,或者听取我们信任之人的建议。但也有证据表明,就算有了更多信息,我们中的很多人依旧不会有所动作。
如果人们真的开始行动,会遵循老习惯,非常难改变本身固有的观点。人们不信任紧急出口,几乎总是从试图从入口处逃离,或尝试其他办法。法医重塑了一场在肯塔基州的贝弗利山晚餐俱乐部的著名餐厅火灾现场,当发出火警警报后,发现许多顾客只是抬头看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认为是误报。自信自己在发现火情前有足够能力和时间逃离,埋头继续吃饭;还有一部分人,试图走到窗边和门口观察一下是否有烟雾或者其他异常,觉得没什么严重的,然后回到座位继续吃饭;只有非常少的人,立即放下碗筷,第一时间撤离到广场等安全的场所;
绝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的火警逃生能力,这也是绝大多数火灾中多数人丧命的最根本原因。市场并不是慈善场所,如果你风险意识不够,或者说看到风险,自己没有执行力的话,那么最后只有一种结局而已。
跑路,只有30秒的时间我再分享一下这个经典视频:
视频地址:http://v.qq.com/boke/page/f/0/f/f0156yoxyof.html



这是前几天格隆汇发表的文章《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写在A股猜顶之时》引用的视频,虽然视频里发生的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每次看也挺揪心,但是我们必须能从里面体会到什么才对。



这个视频的经典在于:在或有风险(水流开始增大)来临时,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后果!原本水流很小的河道,一开始有水流开始增大,人们开始反应:有身手敏捷迅速往岸边跑的,有反应慢半拍,但也连滚带爬,虽然几次摔倒(不排除有摔伤),但好歹还是跑上了岸的。有产生反应,但不是往岸上跑,而是逆流而上,去和水中间的人汇合抱团取暖的,当然,也有完全无动于衷,站在和中间原地不动的。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基本有4类人,而从之后的行为动作看,有三个阶段。



第一类人,看见远处有水流过来,很快很轻松的跑上了岸,到了岸边,回头向河中的人喊话说,快跑。



第二类人,水已经慢慢过来了,但是一开始只是小水流,不影响跑路,他们也顺利的登岸,登岸后向河中的人喊话说,快跑。



第三类人,水过来了,有点大,自己向河岸狂奔,但是自己脚下一滑,摔了一跤,但是基本也在岸边了,然后就连滚带爬的跑上了岸,湿了鞋,登岸后向河中的人喊话说,快跑。



第四类人,因为身处河中心,走到岸边有难度,但是他们走的并不快,似乎在犹豫什么,当只有小水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停住不前了,就站在那里,期待水流快过去,岸边的人疯狂的喊,但是也没有用,结果……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从远处来,一开始有预警,人们开始向岸边跑。



第二阶段,水开始漫过双脚,有人停住不前了,有人连滚带爬跑上岸了,这个过程持续了30秒左右。水开始慢慢变大。



第三阶段,没走的人,抱团取暖,希望依靠并肩作战的力量,抵制洪水,但是到最后,仍然无效。
(在洪水猛兽面前,抱团取暖无效)看完后,在结合08年熊市那会,甚至是最近几天的市场,是不是能体会到些什么呢,在熊出没的时候,不要认为抱团取暖有效,因为当你需要抱团取暖的时候,已经晚了,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活命,那就是在发现风险的第一阶段就狂奔,在第一时间脱离危险境地。



就像干涸的河道,空旷的铁道,这次洪水袭过,火车碾过,河道仍然会再次干涸,会再有游客上去玩,火车过去之后,铁道仍在,你仍可上去行进。



但,前提是:你必须还活着!



请记住,就像这个视频里体现的,跑路,留给你的可能只有30秒的时间。



也许不会每次都这么冲走,也许只是虚惊一场。但,一次,就意味着全部!



巴菲特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活得够长做投资,风险嗅觉很重要,当遇到风险之后的管控能力,回避能力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回避风险的能力。我们会在风险面前犹豫,因为市场已冲昏人们的头脑,你的风险嗅觉会丧失,因为当你做出抵御风险的举动是,会产生损失。但如果我们不接受一些损失,可能会失去所有。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研究发现,泡沫最初的出现往往源于一个新的理念,或市场一时心血来潮而跟风。但随后出现的泡沫则一般归因于交易者在经历第一轮泡沫时期后,过份自信所致。



换句话说,交易员在上一轮泡沫时期亏了钱,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和聪明,让自己在下一次出现泡沫时可以在最佳时机,在所有人之前提前兑现离场。而如果在第一轮泡沫中,赚取了相当的利润,会变的很自信,但这往往就是最危险的。遇到这两种情况,你的风险嗅觉都会下降,更别提风险真正来临时你的管控回避能力了。



在最后一波下跌之前,离场——其实你做不到。因为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也不比别人更聪明。



我们再回顾一下利弗莫尔的经典名句:“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



如果你正沿着铁轨往前走,看见一辆火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向你冲来,或者是听到远处的鸣笛声,你是会立马跳下铁轨让火车开过去,还是等到火车开到你不到50米的距离,再跳下去?我相信但凡理性的人,都不会愚蠢地站在那里不动。它开过去之后,只要你愿意,你总能再回到铁轨上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利欲熏心的股市中,人们的理智往往被盈利的预期消磨掉了,风险嗅觉变为零。真的是“零”。



这里并不是看空市场,只是想告诉大家,狂欢可以,但一定记得坐在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遇到的风险。在股市中,机会与风险并存,选好时间,警惕风险,提升自己处理风险的的能力,长久的活下去,才是王道。巴菲特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市因为他获得够长!



古人云:"善败者不亡"。提前发现风险,预防风险,管控风险的人,才拥有成功的基石。一切从现在开始,也许还不晚。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22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5/160186.shtml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妨先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640.webp_副本

最近,王健林先生的一張作息表在網上流傳開了,投投看到作息表,不禁在心里感慨:王健林先生一天的工作效率真高呀!再聯想到自己,作為一名創業者,其實一天當中有很多的時間是被白白浪費掉了,相信你有時候也會產生這樣的困惑——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今天,投投就找來4位頂級的企業家、投資家分享他們在工作當中提高自己效率的方法與技巧。為了優化你的閱讀體驗,本文采取「虛擬圓桌交流」的形式,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材料,其中有部分素材來源微信公眾號「42章經(ID:myfortytwo)」,如需轉載請留言後臺。

PS:投投同時也在想,創業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如果你願意,投投也願意在接下來多做幾期這類的內容,每一期只聊一個實戰的問題(諸如融資的技巧、打造品牌的技巧、組建團隊的技巧.....)。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這類的內容,亦或是願意跟投投一起來做它,歡迎留言~

Q:

“讓我們一起聊聊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1

850771783382054571

汽車之家創始人、車和家CEO、天使投資人 李想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6點心得:

1)、上午早點去上班,上午正常上班的效率遠遠大於晚上加班的效率。創業者別上午不去上班,晚上非要通過加班讓自己顯得很付出、很辛苦的樣子,員工又不是傻子。當然,如果既定的目標或關鍵的時間點無法完成,該加班還要加班,這沒啥可商量的。

2)、高效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每天必須完成不超過三件重要的事情(安排太多的事情,只能證明你完全沒有計劃能力,日理萬機的企業家除外),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解決隨機的事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和團隊溝通、交流。

3)、自己沒想明白的方向和目標,不要扔給團隊。浪費團隊的時間、精力、資源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創始人一個拍腦袋的想法,團隊幾十人就跟著幹,這個代價很大。

4)、要投入時間和團隊共同建立主要的判斷準則,並把決策的權利和責任交還給每一層的實際負責人。決策能力和決策效率提升了,團隊里就大大減少瞎忙活不出結果的人。讓團隊在「晴天」中前行是創始人的責任,盡量減少讓團隊在「濃霧」里工作的次數。

5)、學會和大部分的約見說不,因為大部分真的什麽用都沒有。如果一個商業約見你內心感覺不到任何心動和價值,見面的話也100%毫無價值,會議同理。提前了解自己和企業想要什麽,可以讓商業會面和會議的效率大幅提升,省出來的時間也難以估量。

6)、把會議和商業溝通都放在白天

2

13994959085946587

Facebook創辦人、風險投資人 馬克·艾略特·紮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結合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我有12點心得,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1)、時間總會有的:每天只計劃 4~5 小時真正的工作

2)、當你在狀態時,就多幹點,不然就好好休息:有時會連著幾天不在工作狀態,有時回到工作狀態又會連著幾個通宵,這都很正常。

3)、重視你的時間,並使其值得重視:你的時間值1000美元/小時,你需要盡快行動起來。

4)、不要多任務,這只會消耗註意力;保持專註,一心一用。

5)、進入工作狀態的最佳方式就是工作,先從小任務開始做起,讓自己慢慢運轉起來

6)、把會議和溝通 (郵件或電話) 結合,創造不間斷工作時間:一個小會,也可能會毀了一個下午,因為它會把下午撕成兩個較小的時間段,以至於什麽事情都幹不成。PS:當你看到一個程序員正在冥思苦想時,千萬不要過去打擾他,甚至一句問候都是多余的。

7)、一天內盡量保持相同的工作環境。在項目/客戶之間頻繁切換,會導致你工作效率下降。

8、工作—放松—工作=高效(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的一種相對於GTD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

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註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9)、把不切實際的任務分割成合理的小任務,只要每天都完成小任務,你就會越來越接近那個大目標了。

10)、你必須清楚白天一定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只去做那件有著最大影響的事情

11)、把昨天翻過去,只考慮今天和明天。昨天的全壘打贏不了今天的比賽。

12)、給所有事情都設定一個期限,不要讓工作無期限地進行下去

3

324225726757395605

矽谷著名風投機構 A16Z 的聯合創始人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方法:

1)、不要預定任何日程

這個人簡直瘋了,你估計會這麽想。

但我完全是認真的。如果你真的這麽踐行,它就會對你的效率產生極大的提升。不定日程具體指的是:不在未來的任何日期或時間,約定任何的會議、日程及活動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永遠在當下這個時刻做對你來說最重要或最感興趣的事情

想要花一整天寫一篇報告?Do it!

想要花一整天 coding?Do it!

想要花一整天在街角的咖啡店坐著看書? Do it!

當有人給你郵件或電話說“我們周二下午3點見怎麽樣?”的時候,你可以回答,我這一年都不提前預約日程,所以我不敢說死,但你可以在周二下午2 : 45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如果我有空的話我們可以見。

或者,如果這件事很重要,那你可以說“不如我們現在見?”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很需要開會的,本身需要很多既定日程的工作,或者你是CEO的話,這可能很難實現。

而一旦你可以的話,這都是一個能夠最有效的提升效率的方式。

這個點子來自於一本叫做 《A Perfect Mess》的書,書中講了“不預約日程”這件事情對阿諾施瓦辛格的成功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你這輩子里曾經經歷過一些既定結構性的工作,讓你的日歷上總有一些固定的會議或見面的話,你就知道,當你看到未來幾周你的日歷都是空白一片,你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那是一種多麽自由的感受

我今年一直在嘗試這件事情,我都很難跟你講清楚這讓我變得多開心。這讓我可以有大量的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的兩家公司、一個 NGO組織、和我的妻子。

當然,這個技巧不一定是要全盤執行。總有一些事情是推不開的,會自己鉆到你的日程里的,但你總能夠分清哪些是真的必須的,哪些是“聽起來很有趣,但不,我並不想預約掉我的時間。”

2)、保證有且僅有三個任務列表

一個 To Do List

一個 Watch List

一個 Later List

你越喜歡羅列任務列表,這件事對你來說就越重要。

To Do List 里放上所有你「必須」做的事,按照時間排序。

Watch List 里放上所有你遇到的需要不斷 follow的事情。

Later List 里放其他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你可能想做的,或有時間再去做的事情。

如果不能被排到這三個 list 之中,那麽就當沒有這件事。

4

379221144110115970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美國投資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主席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妨先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1)、眼前這個問題是什麽?事情的實質是什麽?

2)、事情的核心或重點在哪里?相應的主要問題是什麽?

3)、什麽是相關的?什麽是可解決的?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可知的?什麽是可以適應的(Utility-applicability)

4)、我了解事情的全貌嗎?為了使自己對事情有想法,我需要一些相關數據和基本知識儲備,否則我就得承認「我不知道」。

5)、我的判斷比其他人好嗎?

6)、我必須對什麽做出預測?它是可預測的嗎?

7)、需要做出決定嗎?如果我不當機立斷,會發生什麽?為解決此事,我能做什麽?我應該去做嗎

8)、我對此問題的思考花了多少時間?此刻我思考到了哪一步?處於誰的立場上

9)、簡化問題,先解決「不需大腦思索」的大問題,然後從自己的境地開始思考。

投資融資效率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64

【飲食籽】而你可能不知道的鹹蛋皮蛋真面目

1 : GS(14)@2015-09-22 02:32:30

人稱「蛋字典」的棠哥對每款蛋類都瞭若指掌。



老人家常說,「睇人唔好淨係睇外表」,除了人以外,套用在鹹蛋跟皮蛋卻也異常適合。記者走到街上,拿出兩隻還沒經過任何處理的鹹蛋皮蛋,訪問了十多個15至25歲的年青人,是否知道這兩隻蛋是何方神聖,當中只有數人清楚知道它們的真面目。其他人認識鹹蛋跟皮蛋,但只知道鹹蛋蒸肉餅跟酸薑皮蛋,面對這兩隻鴨蛋的原形卻表現得非常陌生。


其實鹹蛋和皮蛋同為經醃製的鴨蛋,前者表面看似是一個黑色泥巴球,後者則像從鳥巢偷出來的雀蛋。先說鹹蛋,鹹蛋古稱為鹹杬子,已賣蛋五十多年的錦記蛋莊老闆、人稱「蛋字典」的棠哥表示,鹹蛋身上那黑色泥巴原是稈草燒成灰,再加上鹽和鹼水而成,鴨蛋被包住後大概20至30日,就成為我們送飯用的鹹蛋。



洗淨後的鹹蛋晶瑩剔透。

靚的皮蛋在剝開後會有流心狀出現。



「一隻靚鹹蛋,最緊要就係蒸熟後會漏油,蛋黃係金黃色就非常好。」棠哥一邊說,一邊掃走鹹蛋上的黑泥,將生鹹蛋敲開倒入碗,如同棠哥所說,未成蛋白的蛋清非常乾淨,而蛋黃顏色亦明亮突出。至於皮蛋外層刺手的木屑屬松柴屑,即松樹柴燒過後的木屑,古時醃製皮蛋需要一年,如今醃製皮蛋改用又名「哥是的水」的氫氧化鈉去浸製,只需三四十日便可。「皮蛋打開後,第一樣就係睇下有冇松花紋,再切開睇,如果係糖心、漏餡就為之靚。」棠哥指,從前的皮蛋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鉛量,但現在科技發達,已研發出無鉛皮蛋。不過棠哥提醒,畢竟皮蛋的膽固醇不低,所以大家別過量食用。記者問到能否從沾着泥的皮蛋分辦品質,棠哥也無奈地說,基本上並沒有方法從外觀上分辨皮蛋好壞,客人只好靠着蛋莊信譽,否則只能中伏一次,下次再轉買另一間蛋莊。記者:李泳烔攝影:林柏鈞#街市#鹹蛋#皮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918/192997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42

【入秋裝備】而你不知道潤唇膏的三個妙用

1 : GS(14)@2015-10-19 08:00:22

入秋袋定支潤唇膏出街旁身,除了可以潤唇之外,其實還有好幾個用途大家未必會知!



補妝前用潤唇膏打底,可令遮瑕膏和乾粉更貼。

潤唇膏可作highlight用,加碎粉上面就不會黏黏的。

用潤唇膏理好豎起的髮絲是絕佳的方法!



1.補妝前打底

秋冬塊面特別乾,直接加遮瑕膏再冚乾粉咁補妝,補妝部份必定厚粉兼有裂紋;用紙巾輕輕印走底妝,加少少潤唇膏作滋潤再補粉,效果就會貼服得多,尤其是鼻翼眼底位,不妨試試!



2.光影筆

潤唇膏其實可當highlight用,加少少在鼻樑、顴骨、眉骨和下巴等凸起位置,就做到面部水潤漲卜卜的效果啦!潤唇膏塗面會黏過真正的光影筆,加少少碎粉上面就冇問題了。



3.髮gel

秋冬頭髮特別篷鬆,分界位的BB毛豎起或劉海唔整齊,用潤唇膏在頭髮上捽一捽散開的地方,就會有黏合的效果,這個方法由細做到大,真是必試!記者:容慧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19/193385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