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指望超額回報 一隻花蛤

http://xueqiu.com/9927088462/22298922
曾經讀過《證券市場週刊》編寫的《鵬華傑出投資者文摘》,這本書精選了10多位頂級的價值投資者。這些能夠進入「傑出投資者」行列的基金經理,他們當中最 高的年均收益率是格倫·格林伯格創造的,20年中為22.5%,最低的是約翰·赫爾曼,10年中為8.19%。其他的比如塞思·卡拉曼、布魯斯·伯克維 茨、戴維·德瑞曼、馬丁·惠德曼等均在13%-18%之間,10多位頂級的價值投資者年均收益率總體平均在10%左右。

      或許有人會說,這有什麼?一年裡我只要兩個漲停,同樣也可以進入「傑出投資者」行列。但是許多事情往往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傑裡米·西格爾教授曾 實證從長期來看,美國股市的收益率在扣除通貨膨脹以後為5%~6%。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為例,在1978年到1982年的四年時間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 數一共上漲了28.6%,平均每年漲幅7.15%。從長期的角度來看,股票的平均漲幅一般應該是每年9%-10%。因此,如果投資者在管理他們的投資組合 幹得不錯,應該可以獲得每年12%-15%的復合投資回報率。

      過於追求股票高回報可能得不償失,因為這將把自己置於錯誤的思維框架中。不少人就是這樣,往往過於注重短期內的相對收益,卻忽略了長期視野下的絕 對收益。賈森·茨威格指出,執迷於不切實際的高額回報並不只是一種沒有害處的童話。它讓很多人持有現金太少,以為市場會讓他們翻身;讓另一些人追逐不能夠 持續的熱門股。帶著這種童話般的期盼,不管是你自己投資還是在投資顧問的幫助下投資,到頭來將是晚年生活捉襟見肘,並且還要多發揮幾年「餘熱」,而不是早 早退休頤養天年。

      投資需要正確的態度,它不僅表現在買賣證券的過程中,也表現在對投資回報率的期待上。投資如同做生意,賺錢的方式是不均衡的,有些年度會賺得很 多,有些年度卻沒有。關鍵在於保存資本,而不是勇猛出擊。表面上「高回報」似乎是一個相當簡單的事情,而事實上試圖達到這個目標而失敗的人比例是相當大 的。因此格雷厄姆提醒我們不要指望超額回報,除非你完全知道你所擁有的私營企業證券的具體價值是多少。他警告那些企圖打敗市場或挑選贏家的投資者,「無論 是在華爾街或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可靠的迅速發家致富的秘訣。」

      「不管資本的多或少,如果人們看待股票交易時,只期待他們的資金能有每年12%的回報率,而不是每週50%,他們應該會有較好的長期表現,」查爾 斯·道很早的時候就這樣寫道,「每個人都知道在打理個人的事業應該是這樣的,但是一個人平時能謹慎而仔細地經營店舖、工廠或是房地產公司,卻似乎總是認為 投資股票時就應該採取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法。這真是太離譜了。」甚至連巴菲特也把資產回報率的目標定在了每年15%以下。對於他而言,超過這個數字的部分 就像蛋糕上的奶油。當然,巴菲特蛋糕上的奶油多得像山一樣。那是因為他在工作上花了許多努力的結果。即使在累積多年經驗和成功之後,他仍然把購買股票的目 標定在獲得實實在在的安全邊際上。

      有人問查理·芒格先生期望在許多年後獲得7%-10%的年回報嗎?可否接受回報率低於以往的成績?芒格回答,如果能夠得到稅前10%的利潤包括分 紅,他會很開心,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有利潤回報的。如果有100億,5%就是5億。如果加倍就是3.25億。這比1%的20%還少。但是他需要的是獲 得合理的回報,而不是獲得暴利。芒格假設了一個場景,有人知道有一個鐵板釘釘沒跑兒的機會可以帶來12%的復合年回報。現在,假如這個機會放在這個人面 前,但要求這個人從此不再接受別的賺快錢的機會,那麼這個人包括其他的大部分人肯定是不願意幹的。芒格先生認為,從理智的角度來思考,一旦一個投資者找到 了一件運行良好的機制能致富,卻還非要在意別人賺錢比你快,這簡直就是瘋了。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總是幻想著超額回報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