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藍海中尋找投資標的 冉蘭

http://www.ltkdj.com/News/szcc/2012/929/129292324538IEI55ID08B626G58H0.html
    我們比較熱衷於選擇成長性的股票,同時也要看其估值,不會為了成長性放棄對估值的要求。怎麼結合?其實就是市場上需要耐心去等。比如山西汾酒的機會,讓我們在2008年初等到了,當時說汾酒的營銷政策會有大的改觀,我們就去實地調研。以我對汾酒的理解,是清香型的鼻祖,歷史悠久是沒有問題的。之所以以前做砸了,是品牌代理,各方面的銷售政策很混亂,現在管理層如果有這個意識就是一個業績拐點。再根據同行市盈率的比較,發現他還屬於相對低位。

  我每次做的都是拐點型的,但我本身注重安全邊際和成長性。這種拐點出來的時候我比較敢於進入,但是成長進入一定階段進入到大眾視野的時候,我可能會離開。比如海大集團,做農產品飼料行業,毛利率只有幾個百分點,沒有人感興趣,但是前段時間給我貢獻了100%的收益。怎麼理解呢?可能我做調研比較多。我覺得一個企業的靈魂是領導人,企業領導人的戰略思維決定了企業的高度。比如海大集團,飼料行業很多人不感興趣,但是如果我換個角度說,他其實是一個賣服務的行業,飼料只不過是他的媒介。

  總體來說,我們習慣從藍海裡面找公司。平時大家都拼紅海,如果研究員跟得多,寫得勤,股價很多都已經被高估了。有時候我會特意看有的公司是不是3~6個月沒有人跟蹤了,我就會打個電話問一下情況。如果他都心灰意冷了,我就更有興趣了,我可能會去看看這個公司到底是什麼問題。當他沒有出現硬傷的時候,我就將其納入到備選池裡面。彼得?林奇是規模太大了,所以會先買一批,然後不好的再淘汰。我們只能做一點點跟蹤,好的就進入買入程序,少量建頭寸,看市場反應。企業跑多了以後,對企業是否有爆發性的改觀,我可能有天然的直覺。

  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寶之爭,我很早就有判斷。從藥性來講,綠罐反倒還好,但是從「怕上火喝王老吉」我就能斷定,他可能做成中國消費品的王牌。後面出現王老吉和加多寶之爭的時候,我和但斌觀點是有分歧,他很看好廣藥。但是2007年我專門研究過廣藥,廣藥手上有將近上百個品牌,沒有一個做起來的。原因是什麼?還是這種國營企業的體制。廣藥已經變成了廣州的名片,變成了政府附屬的東西。以前是健力寶,現在就是廣藥。當一個企業不能自主、需要拿大量資金去贊助的時候,你能相信他能做出很好的東西麼?這一次我的感覺,贊助《中國好聲音》,又讓我感受到他當年的風範。這個是廣藥完全想不到的。如果是面向消費者的企業,其核心優勢就是怎麼樣能讓消費者產生更大的共鳴。從營銷來說,王老吉已經輸給他了。但從醫藥行業轉向消費行業實際上是很難的過程。

  後市我們還是重點看大消費這塊,但大消費裡面是金字塔,我們關注的可能是快速消費品,比如汾酒,甚至後面做的瀘州老窖,也會搭配一些耐用消費品。然後再往上走,像醫藥,甚至是金融服務,我們也看做消費品。我們會以長期的視角去觀察金融行業的發展。其實這裡面無論是保險、銀行甚至是信託行業,我們都會去跟蹤。

  我覺得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可支配收入提高以後,消費潛力會逐漸釋放。以前中國二元社會是農村和城市,農村消費改善了,後續消費也很快。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很多新的東西。拿手機來說,個人消費時代已經出現了,包括支付的可實現性,這跟互聯網都緊密接觸了。這就是個人消費時代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消費視角,從這方面做文章,是可以挖掘出新東西的。中國是只成長股,以成長性的主線去挖掘其未來可能哪些行業有成長。這裡面可能有產業政策扶持的,可能有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那麼這種公司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像我們對TMT行業、新材料行業也關注,但是審慎關注。比如蘋果產業鏈,萊寶高科一度是最牛的,但是你工藝一改,他的週期就太短了。其實傳統消費,我覺得就是衣食住行,像港股,騰訊上市我們就買了,阿里巴巴也是上市就買了,但這兩個投資結果完全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