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救無望世代 四十歲,你憑什麼留下來?

2012-9-17   TWM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 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Discovery北亞區總經理用LV哲學攀上高峰永遠挑戰一二○分 為職涯存摺累積資本曾經是連續落榜兩年的重考生,在職場上總是做得比老闆要求還多、準備比同儕充分的林東民,以做到一二○分的精神,在職場平步青雲,也為公司締造前所未有的佳績。

撰文‧李建興

思考一下這幾道情境題:在職場,除了分內的工作,遇到對公司有幫助的事,你會奉勸自己少找麻煩,能閃就閃,或者願意承擔更多的案子?被挖角到一家新公司擔 任主管,到職時才赫然發覺組織只有你一個人,你會認為自己被騙了,飆下一句國罵轉頭就走,還是很認分地從零開始,接下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再假設,都當上總 經理了,公司只要你蕭規曹隨,照著既有的模式運作就好,你會涼涼地等退休,抑或堅持開展一些額外的業務,為公司創造新局?

這些都是全球知名頻道Discovery亞太電視網資深副總裁暨北亞區總經理林東民在二十多年的職涯中,曾經面臨過的選擇題。然而在這些關鍵時刻,他的抉 擇是,多承攬職務以外的工作。在沒有任何資源的狀況下,赤手空拳打出天下,以及放下「在職退休」的涼缺,自告奮勇扛了很多吃力不討好的任務。

正因為他想的很不一樣,這位曾經在大專聯考連續落榜兩年的重考生,獲得Discovery集團賞識,把統領北亞市場的軍符交給他。連向來在影視產業執牛耳的香港人及韓國人,都得聽命於這位台味十足、說著一口破英語的台灣人。

求學時期

到日本學習最先進的傳播知識誠如Discovery行銷公關部經理江明穎所言,「看在同事的眼中,Tommy(林東民英文名)永遠不會給自己好日子過,面 對集團的要求更總是『要五毛給一塊』!」因為林東民堅信,只要當上班族的一天,就算職位再高,也休想貪圖有「在職退休」或「涼缺」這種美事,他始終以 「Learning & Visioning!」(從不間斷地學習和擴展視野)來鞭策自己。這套獨有的職場「LV哲學」,也為其扶搖直上的職涯下了最佳的注解。

其實,小時候的林東民只愛打球,不愛讀書。台北中正高中畢業後考不上大學,只好轉考三專,卻連續落榜兩年,最後以吊車尾的成績上了世界新專(現為世新大學)編採科。沒想到專科三年開啟了他讀書的興趣,決心把傳播當成一生的事業。

在他即將踏入社會的八○、九○年代交會期,正逢國內媒體大解禁,需才孔急。但林東民十分清楚,「要在百家爭鳴的傳播界出人頭地,就得想辦法比別人更出 色。」即使一畢業就有好幾個工作可以選擇,林東民寧願先到日本以傳播設計科系聞名的日本工學院多讀幾年書,以習得上乘的基本功。

儘管在日本深造的幾年,早些入行的同儕都接連當上小主管,但林東民並不躁進,他有個堅定的信念惕厲著自己,「當及格的分數是六十分,就要儲備到八十分,因 為許多意想不到的風險,會消耗掉你的戰力;當滿分是一百分時,就得想盡辦法做到一二○分,畢竟時代的浪潮,會折損你的戰績。要在職場上勝出,就得比別人多 準備一些。」林東民從日本學成歸國後,當時國內最大的廣告集團──台灣廣告正和日商要執行一系列的活動。但本土傳播界缺乏懂日文與日本市場的人才,因此林 東民立即成了台廣眼中的「好咖」,破格讓他帶領一個團隊,承攬豐田汽車、日野商用車和MILD SEVEN香菸等廣告活動。

當時台廣交付的任務,其實只要他運用日語能力和日商接洽,林東民卻主動包下企畫、公關和活動規畫。表面上,他平白多做累人的差事,實際上卻是默默練功。果 不其然,在廣告界才幾年,一九九四年,緯來日本台要成立,急欲延攬懂節目、行銷,又曾和日商有實務接觸經驗的人,剛滿三十一歲的林東民立即被挖角,坐上緯 來節目總監。

緯來原本只希望林東民幫忙到日本談定幾個節目代理,但他不甘心自己只是個業務員,心想「要做,就要做到不一樣!」於是當其他頻道還在播日本武士劇時,他主 動向公司提議引進偶像劇和綜藝節目。由於日本人不熟悉台灣市場,對此心存懷疑,林東民主動向富士電視台叩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富士高層願意授權。

憑著市場眼光,林東民幫公司拿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節目如「東京愛情故事」、「上岡異言堂」、「料理東西軍」等,奠定了緯來的地位。甚至進一步與日亞航和日本觀光協會談合作,找來藝人林葉亭主持日本旅遊節目「多彩日本行」,成為國內赴日製作行腳節目的濫觴。

基層時期

多承擔業務 儲備技能和人脈林東民的開創力,在兩年後被當時要成立JET TV的幾位大股東相中,重金禮聘他執掌開台大策。

不過,當他在九六年九月走馬上任時,竟然發現辦公室空空如也,「連一張辦公桌、一支電話、一個人都沒有,但公司要求四個月後,也就是隔年元旦正式開播。」林東民憶述。

「我除了『傻眼』兩字,很難形容自己的感受!」林東民坦白說。那時很多人都覺得他被騙了,要他趕緊脫身;但他一轉念,自問「公司找我來,不就因為看中我解 決問題的本事嗎?」他沉住氣,回顧經驗,列出電視台從人事、行銷、廣告、硬體、節目代理等需要完成的事務,「從零開始」一一張羅。

沒想到短短四個月,林東民憑著比一般人多累積出的經驗、人脈和能耐,奇蹟式地讓JET如期開播。「過程中沒人敢相信JET能夠誕生,因為在上線的前一小 時,工作人員還在驚險地追著第一支要播出的帶子!」一位JET開台時期的員工回憶。正因如此,同年,才三十四歲的林東民就被升為JET台灣區負責人,地位 已不可同日而語。

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後,林東民的聲名在電視圈更響亮,連國外來的知名頻道Discovey,也在二○○二年邀他執掌台灣區總經理。

林東民的跳槽令很多人不解,因為Discovey從語言到運作方式,都迥異於本土頻道,林東民連英文都講不好,幹麼放下自己打下的江山,跑去一個完全陌生 的企業?在圈內堪稱日本電視通的他,又怎麼願意捨棄自己建立的獨門資產,從頭再來?但林東民雲淡風輕地說:「職場上最大的危機,就是無法再突破了!」他毅 然離開舒適圈,挑戰下一個職涯高峰。

其實,初到Discovey的林東民,除了語言以外,並沒有感受太大的壓力。因為當時總部只要求他跟隨總部腳步,好好地把做好的影片照時程播出就好。但生性愛突破創新的林東民,就是不甘蕭規曹隨。

高階時期

拒絕安逸 離開舒適圈再出發他認為,Discovery以往製播的內容都是介紹國外的文明、科學、醫學等,和國內觀眾距離太遠,很難在台灣有爆炸性的回響。於是他數度在總部慷慨陳詞,力主自製節目,在幾次被回絕後,總部抝不過他的堅持,勉為其難答應。

○三年,台灣Discovery和中華汽車合作,開拍首部本土節目「太魯閣的祕密」,沒想到成品送到新加坡的亞洲總部審核時,被認為取景、運鏡、剪接都不 具備Discovery的製作水準,下令「停止這個案子」。但不屈不撓的林東民,仍繼續請國外製作人飛來台灣補拍鏡頭,硬是完成這部片子。

「許多人都想不通,我放著一個涼涼的總經理缺養老不做,偏偏要給自己找這麼多麻煩!」林東民表示,當時總部擔心台灣分公司會壞了全集團的口碑,因此他們不僅得做出質感和差異化,甚至在有限的預算下,還要自籌財源。

但林東民一一解決這些難題。經費部分,他挾Discovery全球放送的優勢為籌碼,找政府單位合作,如拍攝「台灣人物誌」、「謎樣台灣」系列和「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分別取得新聞局和交通部贊助。

至於要製作出「有點台,又不能太台」的差異化節目,林東民親自走訪台灣各地尋找題材,如「台灣人物誌」許多精采人物中的西瓜大王,就是他探訪而來。他還特 意找兼具本土和國際特質的人主持節目,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瘋台灣」,他在○六年大膽起用中文不太流利的Janet主持,最後讓人和節目雙雙暴紅。

經過林東民的改革,Discovery脫胎換骨,原本曲高和寡成了老少咸宜,在台頻道數由一個暴增為七個,廣告收入十年間增加了十倍,就連印度、中國等 Discovery都來台取經,在全球掀起本土化熱潮。「和Tommy工作的樂趣,來自於他突如其來的機智,和追根究柢、不屈不撓的精神!」在 Discovery待了十多年,目睹台灣Discovery一路成長的行銷公關部總監洪韻淇與有榮焉地說。

○八年Discovery總部決定,將港澳和韓國都納入台灣管轄,而林東民則從台灣區總經理被拔擢為北亞區總座。

永遠挑戰一二○分的林東民,為台灣的Discovery寫下預期之外的成績。回首來時路,他有感而發地說:「你現在多做的每一件事,看起都像是吃虧,但職 場就彷彿是一本存摺,多歷練的,等於為自己多添一分實力,讓職涯實力帳冊多添一分籌碼!」在職涯存摺裡,林東民無疑是財力雄厚的富豪。

林東民

出生:1963年

現職:Discovery亞太電視網資深副總裁暨北亞區總經理經歷:台灣廣告、汎太廣告、緯來電視網、JET TV 學歷:世新三專編採科、日本工學院、台大EMBA 婚姻:已婚,育有2子職場哲學:堅持做對的事情林東民想法不一樣 讓職涯屢攀高峰

林東民的想法

只要在職場的一天,就不要想退休。

越是資源不足,越是自己的舞台,成長越快!

大環境的改變讓你連「守成」的空間都沒有,惟有主動脫離舒適圈,才能拿回發球權。

職涯的價值和成就,就是比老闆先一步創造新局!

沒有資源的單位才能讓我嘗試所有的領域,備齊所有的職能!

一般人的積習

都當到高階主管了,該是養老、在職退休的時候了!

公司給我多少資源,我就做多少事!

這工作做十多年了,不變最好,我拒絕更換工作內容,別給自己找麻煩!

老闆沒交代的,就算對公司有利,也別給自己找事做!

一個連人事和資源都還沒到位的單位,風險太大,最好別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