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洲反導系統收尾 美俄爭“勢”白熱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28.html

北約本月13日正式啟動了部署在羅馬尼亞南部的導彈攔截站,這令俄羅斯大怒,認為北約此舉對俄羅斯構成了直接威脅,因此,便在邊境地區增加兵力部署作為應對。外界的不安在於,雙方為了爭奪軍事存在的你來我往,將導致軍備升級,造成新的冷戰恐慌。

在羅馬尼亞啟用的導彈攔截站位於該國南部軍事基地代韋塞盧(Deveselu),該項目從2013年10月開始動工,耗資8億美元,設計意圖為抵禦中短程彈道導彈,這也是北約在歐洲的第一個陸上導彈攔截站。

據北約網站的介紹,設計這種代號“陸上宙斯盾(Aegis Ashore)”的導彈攔截裝置目的在於“偵測、追蹤、進攻和摧毀飛行於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是宙斯盾導彈防禦體系的組成部分。

更令俄羅斯坐不住的是,第二天美國還宣布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波蘭軍事基地瑞茲科沃(Redzikowo)的另一個導彈攔截站開工建設,並將於2018年完工。這意味著,北約在兩年後將在歐洲擁有兩座陸上導彈攔截設施。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北約這一系列的動作,意味著美國在歐洲的導彈防禦體系進入收尾階段。

 

美國下的一盤大棋

從小布什政府到奧巴馬政府,在歐洲構建導彈防禦體系一直是白宮和五角大樓的一項重要任務。2009年,美國設計出了“歐洲分階段適應性方案”(European Phased Adaptive Approach, EPAA)。

該方案實際上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地中海永久性地部署裝備海基“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的軍艦,並在土耳其東部部署陸基防空雷達,對以色列的雷達進行補充。第二階段正是在羅馬尼亞的德韋塞盧空軍基地建設陸基導彈防禦系統,部署了雷神公司的地對空導彈,而第三階段則是剛剛宣布在瑞茲科沃空軍基地破土動工的第二個陸基導彈防禦系統。

導彈防禦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衛星偵測到導彈發射,然後利用雷達跟蹤導彈路徑,再利用反導系統發射攔截導彈,在空中擊毀目標。

目前,北約還在土耳其境內設置雷達,在西班牙部署了4艘美國的導彈驅逐艦,德國的拉姆施泰因還有北約在歐洲最大的空軍基地,還在丹麥和荷蘭的多艘軍艦上都安裝了雷達裝備。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稱,羅馬尼亞在建立北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兩個基地“將提升北約戰略部署和操作的能力”。這兩個基地分別是位於東南部的多國部隊總部和布加勒斯特的北約一體化部隊。

除了羅馬尼亞,北約還在立陶宛、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蘭都擁有上述一體化部隊。這是一種非軍事化基地的小型軍事指揮部,主要任務是協助訓練和演習,為集體防禦計劃及北約聯合部隊的快速部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準備。

北約強調,該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保衛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不受侵犯,針對的是來自伊朗和中東國家的威脅,而非俄羅斯。按照計劃,到2018年,北約的反導系統將覆蓋所有成員國,最終於2022年全面建成歐洲反導系統,包括雷達、陸基和海基的導彈攔截系統。

北約在羅馬尼亞南部軍事基地代韋塞盧的一處雷達設施

北約俄羅斯各執一詞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歐洲擴張軍事存在的做法長期以來被俄羅斯認為是一大心腹之患,俄羅斯對北約的主要訴求是,應該清楚地告知所部署的導彈和雷達的數量、型號和地點等具體信息,並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固定下來,但是這些美國都沒能做到。

一方面,奧巴馬對俄羅斯在歐洲的軍事存在顯示“日漸增長的進攻性”而表示擔憂,另一方面,普京指責北約的導彈防禦體系並非意在保護歐洲,而是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斯托爾滕貝格給出的理由是,無論是從地理還是物理角度上講,北約的反導彈防禦系統都不具備射落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不僅因為反導系統的數量少,也是因為它們離俄羅斯邊界要麽太遠,要麽太近”。

但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稱:“毫無疑問的是,反導彈防禦系統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威脅。”因為即便羅馬尼亞的反導系統威脅較小,但是北約的反導網絡不止這一個基地。

早在2012年,莫斯科就在安全會議上提出,在波蘭建設的導彈防禦系統足以構成對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威脅。而且,有專家認為,到本世紀20年代,更美國一旦研發出更先進的導彈攔截武器,則能從美國本土的西部地區發射,攔截俄羅斯的戰略導彈。

普京增兵應對

面對北約咄咄逼人的態勢,普京稱,俄羅斯“將會盡全力維持戰略平衡,這是避免大規模軍事沖突的最可靠保障。”此前,普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約東擴和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是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受損的主要原因。

於是,為了達到這種“戰略平衡”,俄國防部正在西部和南部邊境增派軍力,但不妙的是,美國和北約也表示將在中東歐地區加強部署以維持平衡。

根據北約的官方信息,目前北約在28個成員國內共有10個指揮和控制中心,其中就有5個集中在德國、比利時和荷蘭。、智庫、國際戰略研究院(IISS)2014年的數據來看,北約一共在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部署了1萬多人的兵力,以及將近500臺導彈發射器。但另一方面看,當時俄羅斯在西部和南部部署了14萬兵力、1600臺導彈發射器、1200架坦克和320架飛機。

2015年2月,斯托爾滕貝格又公開表示將可能把當時1.3萬的快速反應部隊兵力增加到3萬。近日,北約又放出消息,可能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等地增派4000人的部隊。

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本月初也表示,到今年底,俄羅斯將在西部和南部共新建3個師來制衡北約東擴,每個師約為1萬人。

最妥當的權宜之計

目前來看,北約正在按照其既定計劃完善著歐洲導彈攔截系統,最後和美國本土的導彈攔截系統對接之後,很大程度上講,五角大樓的這盤大棋就算下完了,無論是來自伊朗和朝鮮的導彈,還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導彈,都將被覆蓋在美國主導的攔截系統之內。

而俄羅斯多年來的強硬指責和制衡,正是為了遏制這一局面。不過,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來,俄羅斯正深陷於由油價下跌而導致的衰退中,恐怕難以負擔大規模軍事沖突產生的巨額成本,增加兵力部署是目前來說最妥當的權宜之計。

烏克蘭危機為北約的擴張提供了機會,目前的俄羅斯正在努力維持不斷被北約侵蝕的勢力範圍,尤其是在波羅的海三國這樣反俄情緒較重的國家,北約擴張幾乎沒有阻力。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對話窗口越來越窄,閉塞的溝通非常不利於二者共同致力區域安全。不過,北約畢竟有多個成員國,相互之間都各有訴求,任何北約的決定還需要成員國表態,這一點客觀上約束了二者走向冷戰態勢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講,7月將舉行的北約峰會將十分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