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比起創業孵化器,雙創中國更急需的是創業教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13.shtml

導讀 : 隨著“雙創”號角在神州大地上吹響,孵化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但相較硬環境建設,中國創業培訓教育等困擾整個創新創業生態的軟環境建設,卻一直得不到突破性的進展。

隨著“雙創”的號角在神州大地上吹響,眾創空間、孵化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短短半年時間便初具規模。但相較硬環境建設,中國創業文化氛圍、創業培訓教育等困擾整個創新創業生態的軟環境建設,卻一直得不到突破性的進展。

這一點,連遠在矽谷的老外都看出來了。於是,他們紛紛攜著他們的創新創業文化價值觀及成型的創業培訓教育產品來到中國。上月,矽谷創業培訓教育品牌Startup Grind(創業磨坊)的創始人Derek,便來到廣州為創業磨坊站臺宣講,傳播矽谷的創業文化價值觀。

道哥與Derek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雙方重新審視了創業文化氛圍和創業培訓教育這兩大軟環境因素,共同探討中國雙創大潮下創業軟環境的缺失及發展方向。

中國現實與矽谷差距

創業磨坊的做法是邀請那些有過創業經歷的創業者,與潛在創業者面對面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探討創業路上的具體問題。這種分享是免費和開放的。諸多的谷創業明星都曾來到這個平臺進行分享,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

而在中國,這種創業分享形式卻被現實原因所阻礙。最為突出的表現,是中國的優秀創業者不用分享、不敢分享、無法分享。

第一,是不用分享。在中國,創業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整個市場缺乏創新突破點和差異化項目,沒有太多值得分享的,自然也就不用分享。

第二,是不敢分享。在Derek邀請的分享嘉賓中,多數會直接分享其商業邏輯和業務數據等核心要點,包括發展過程中的獨門絕技和經驗。而在中國,這些差異化的思維理念和方法,特別是商業邏輯,一旦公開,第二天就有超出你想象數量的山寨項目出現。

第三,是無法分享。在矽谷,創業者在一個公司成功之後會選擇退出,進行新的創業項目並將經驗分享出來。而中國擁有豐富的一線實操經驗的創業者,如雷軍、周鴻祎、馬雲、馬化騰等,他們要的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成功,而是要建設大商業生態,形成絕對的壟斷。因此,他們需要將精力投入到更大企業的創立和運作中,就沒時間精力參與到創業文化價值觀的塑造傳播和創業培訓教育中。

在矽谷,創新創業能力雖然十分興盛,但往往是人們自由選擇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群專業人士的而非全民的,非業務因素摻雜得較少。正因如此,Facebook創始人、Airbnb創始人等矽谷創業領袖,都會抽出時間到行業人群中進行交流和分享。

而在中國,創業成功者不是行業偶像而是全民偶像,不再僅僅屬於互聯網科技行業,而是已經成為政治的符號。其出沒的場合大都帶有大眾屬性,如全國性互聯網大會等,其做的所謂分享都是宏觀層面不痛不癢的言語,而非業務經驗的分享。

民間力量與學院派力量

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的缺失,為江湖術士們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借此開始了各種表演。

有些人以騙錢為目的,到一線城市找一些不知名的創業者,到二線城市或到大學生群體中進行宣講和培訓,將培訓做成一門生意,加劇了這個市場的混亂局面。

學院派力量則通過開設所謂的創業學院,開展理論性創業教育。一群整天在校園里尋思著如何能發表一篇論文的創業課程老師為學生講述創業心經,其荒謬程度可想而知。

相較於以上兩種力量,具有天生創業培訓教育資質的明星創業者,諸如顛覆研習社等學習型社群,及i黑馬旗下的黑馬會和黑馬營等創業社群組織,都是很好的創業教育培訓平臺。但因其定位精英人群,高入門門檻使其具有封閉性,又讓本應平民化的創業培訓教育距離普通創業者十分的遙遠。

中國特色創業文化構建的新生機會

互聯網精神的本質是開放共享,而非封閉自私。然而,在互聯網化迅速擴張的中國大地,因特殊國情,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可以在半年時間里出現可供三年新增創業團隊使用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卻未能形成自己的創業文化氛圍以及真正全民性的創業培訓教育品牌。

隨著創業磨坊、黑客馬拉松等真正互聯網創業文化傳播品牌的到來,越來越多本土創業者意識到中國整體創業文化氛圍和培訓教育領域的空白。於是,創業沙拉、以太學堂、創業魔法學院等本土創業培訓教育品牌開始出現,並日漸成熟壯大。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它們能夠真正改變中國創業文化氛圍的缺失。

創業磨坊創始人Derek期許著,未來能夠有更多中國本土創業培訓教育組織冒出,與創業磨坊進行優勢互補,共同傳播創新創業文化。來自大洋彼岸的文化價值觀未必全部適合中國國情,但經過本土力量的再創造,或許能夠形成中國特色的、成熟的創業文化氛圍及創業培訓教育品牌,真正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久健康地推進下去,推動中國社會的升級變革和步伐。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道哥,鬧客邦創始人(微信:myucity)。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5

【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情燃燒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329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隨著“雙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似乎遍地都是“獨角獸”,似乎隨便一個行業,都是能“把豬吹上天的風口”。然而風雲突變,下半年資本寒冬突然降臨,O2O“屍橫遍野”,創業明星們抱團取暖。百度搜索提供的數據表明,有關“雙創”的關鍵詞搜索關註度中,“創客”達到169萬次,“大學生創業潮”達到52萬次。

●2015年前6個月新註冊企業數量是600萬,而2014年全年中國新增企業才600萬。

●2014年全年活躍的天使機構52家,而2015年上半年活躍的天使投資機構數量是248個。

總理“站臺”

2015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突然到訪深圳南山華僑城創意園里的柴火創客空間,它是深圳的創客們聚集的“創意會所”。總理饒有興趣地在這個創客空間待了半個多小時,並表示,要再為柴火空間添把柴。

此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央號召,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作為響應,地方政府的熱情被點燃,各地開始爭相出臺鼓勵政策。深圳市出臺了《促進創客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從2015年開始,每年至少新增50個創客空間、10個創客服務平臺及新增創客3萬人。按照這個速度,到2017年底,深圳的創客空間將達200個、創客服務平臺達50個、全市創客超過10萬人。

在創業熱潮最為湧動的北京和深圳,上演了“中國矽谷”之爭。昔日最為著名的兩大電子賣場中關村和華強北,則不約而同走上了創業孵化器之路。

短短220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聚集了包括3W、天使匯、氪空間這樣的創業服務機構40家左右。未來3-5年,整個中關村的傳統電子賣場還將逐漸騰退,徹底轉型成為“創新創業一條街”。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雙創”炙熱

2015年2月,《華爾街日報》列舉了全球73家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美國以50家獲得最多席位,其次便是中國,共有8家。其中小米排在全球榜首,估值460億美元,估值甚至超過了矽谷最炙手可熱的網絡約車平臺公司Uber。

在創投界,投資人把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稱為“獨角獸”,規模達到1000億美元,則稱為“超級獨角獸”。

據清科集團的數據,2014年中國風險投資的募資金額高達190億美元,同比增長175%,新募基金258只,公開披露的投資案例投資總額達到169億美元。資本市場的火爆也對創業市場推波助瀾,針對中小科技類企業的新三板2014年一年就上了1200家,2015年不到三個月就上了超過500家,“新三板錢多、人少、速來”這句話風靡一時。

2015年前6個月新註冊企業數量是600萬,而2014年全年中國新增企業才600萬;2014年全年活躍的天使機構52家,一共投了不到800個項目,而2015年上半年活躍的天使投資機構數量是248個,投了近1000個項目。

熱錢燒熱了市場。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似乎遍地都是“獨角獸”,媒體上不斷傳出某某項目融資數千萬、上億美元的消息。“互聯網思維”下的“90後”大學生們畢業後不找工作,紛紛開公司。O2O、P2P、外賣、出行、短視頻……似乎隨便一個行業,都是能“把豬吹上天的風口”。

整個2015年,消費者受惠於創業公司及其金主的“補貼燒錢大戰”,沒少坐免費車、買便宜貨,有人毫不誇張地說,只要上下班經過中關村創業一條街,各類生活用品全能免費帶回家。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抱團取暖

然而到了下半年,形勢風雲突變。

7月,中國股市暴跌,IPO關閘,隨後人民幣貶值,熱錢開始急劇收縮。據清科集團數據,2015年10月披露金額的投資案例總投資額僅為19.65億美元。上市公司新增產業基金到了9月只有3只,是7月的十分之一。投中集團的數據亦顯示,2015年二季度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規模為37.89億美元,環比下降50.36%。

上半年風頭無限的創業公司面臨著估值下降、無錢可燒的可怕局面。

微信朋友圈開始流傳O2O的死亡名單,名單上涉及16個領域的O2O倒閉項目,其中餐飲、外賣、洗車、教育、旅遊等領域首當其沖,可謂“屍橫遍野”。

8月,卷入數據造假風波後,號稱“從田間到餐桌”的創業明星“一畝田”裁員1500人,並被傳投資方撤資,以其為代表的“融資燒錢-做數據-再融資”的行業潛規則得以暴露。

上半年瘋狂燒錢的創業明星們也不得不選擇抱團取暖。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網,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紛紛“打不死就婚”。

不差錢的“BAT”三巨頭——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則忙著在資本寒冬抄底。2015年互聯網行業大部分並購的背後,都閃爍著它們的身影。最新的消息是,12月17日,阿里斥資12.5億美元成為外賣行業新銳“餓了麽”第一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44

莫迪力推印度版“雙創計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90.html

莫迪力推印度版“雙創計劃”

一財網 潘寅茹 2016-01-17 21:00:00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有9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湧入印度的初創企業。而在2016年的前10天,這一數字已達3800萬美元。目前,就初創企業數量而言,印度憑借著4200家初創企業,位列美英之後,居世界第三。

當中國人正努力實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計劃時,印度也推出了帶有印度特色的“雙創計劃”。

當地時間16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啟動“印度創業,印度崛起”計劃(Start Up India, Stand Up India)。這一堪比1年多前莫迪推動的“印度制造”計劃,將從多個方面鼓勵印度民眾創新、創業,推動印度的“企業家精神”。

據印度媒體報道,當天共有40位來自頂級跨國企業的老總、矽谷投資者和初創企業家見證了莫迪執政生涯中又一重要時刻,包括軟銀(Soft Bank)集團總裁、打車軟件Uber的創始人、印度電商Snapdeal的創始人等。

莫迪當天也在自己的社交網站推特上宣布了這一消息,強調這一計劃將挖掘更多印度年輕人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潛力。“我們有數不清的天才少年,但他們需要機會。如果沒有給青年人提供創新和機遇,這個世界就無法發展。”莫迪說道。

“這也是印度歷史上官方政府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了初創企業的重要性,”創業組織(EO)東南亞區負責人沙米特(Shamit Khemka)說道,“與過去的橫加幹預相比,如今莫迪政府承諾對初創企業給予更多的支持。”

全方位鼓勵創業、創新

其實,早在去年印度獨立日(2015年1月26日)時,莫迪在全國講話中就提出要打造一個更自由化的融資體系,建立一些特別的創業孵化器,減少初創企業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桎梏。經過1年左右的籌備,莫迪在今年正式推出了鼓勵印度民眾創業、創新的一系列計劃。目前已知的細節包括,成立政府基金投資初創企業,規模大概為4000億盧比;成立部際小組,簡化公司註冊程序、快捷審批;優化資金獲取渠道;成立3年內減免稅費等。

同時,計劃還將以改革印度全國學會(NITI Aayog)為平臺,推出“阿塔爾創新任務金字塔”(Atal Innovation Mission Pyramid),識別初創企業的短、中、長期發展框架,以刺激創新和創業,在印度國內塑造濃厚的研發氛圍。

對已有企業而言,政府還將要求企業家在所屬企業建立一些特殊的研發、培訓中心,幫助有一技之能的自由從業者。

“毫無疑問,生活將在技術引領的創新下更為便捷。這些計劃將更好地使創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普利亞(Priya Sachdeva)說道。普利亞是印度電子商務平臺RockNShop的創始人。在莫迪宣布“雙創計劃”的當天,普利亞所創造的企業有幸在印度版“雙創計劃”宣傳片中介紹RockNShop如何改變普通印度人的生活。

當然,對於初創企業而言,來自政府的資金援助、減少註冊或審批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也猶如一場“及時雨”。印度財長賈特里表示,政府的作用將越來越淡化,由此來減少初創企業發展中的一些束縛,為後者營造更有利的生存環境。其中,印度誌願基金(India Aspiration Fund)將先期撥付200億盧比,為部分企業家及創始人提供創業種子基金。

“印度的初創企業應該積極地融入印度的經濟發展,將它們的產品商業化,”印度政府的一位消息人士說道,“政府的補助以及創業紅利將很快送到創業者手中。”

2015見證印度的創業熱潮

剛剛過去的2015年見證了印度國內風起雲湧的創新、創業浪潮。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有9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湧入印度的初創企業。而在2016年的前10天,這一數字已達3800萬美元。目前,就初創企業數量而言,印度憑借著4200家初創企業,位列美英之後,居世界第三。因此,沒有理由不相信,今年的印度依舊將延續去年的創業熱潮。

以印度最大電商零售集團Flipkart籌集價值10億美元(估值在50億~70億美元)的資金為標誌,2015年印度創業公司創紀錄的集資行動不斷刷新。諸如印度最大規模的線上打車軟件公司Ola、Snapdeal等公司估值先後都突破了10億美元。2010~2015年期間,印度的初創企業融資達180億美元。

在這波印度創業熱潮中,互聯網公司尤為看漲。2015年,印度國內有超過100家創業公司總共募集到了至少3500億盧比的資金。去年,據印度 IT 行業協會 NASSCOM 發布的最新數據,在印度新創立的企業中,超過一半集中於電子商務、聚合和消費者服務。這些行業初創企業在 2015 年創業公司所獲得的融資中占到了大部分。

當然,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印度初創企業之所以蓬勃發展也離不開跨國企業的功勞。比如,為在印度的創業領域開展可行且盈利的業務,科技巨頭微軟做出了一個長期計劃,即五年內在印度孵化500家初創企業。這些企業的大多數致力於物聯網或獨立軟件供應,有利於印度目前的“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據微軟統計,在印度共有4500家技術型初創企業。

另一大科技巨頭谷歌也承諾通過不定時組織印度國內初創企業的選拔賽,幫助這些創業者實現目標,為印度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氛圍。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Masayoshi Son)也表示,軟銀也相應印度政府號召,對印度初創企業的投資額將達100億美元。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88

專家建議國企改革與“雙創”結合 建立“容錯機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916.html

專家建議國企改革與“雙創”結合 建立“容錯機制”

一財網 祝嫣然 2016-02-28 15:50:00

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座談會上強調,“雙創”是支撐企業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國企改革與“雙創”的有效融合,將會激發國企改革活力,催生出新的發展動力,使國企成為供給側改革的主體,發揮排頭兵的作用。

隨著國企改革頂層方案亮相,國企改革路線日漸清晰。專家建議,國有企業改革與“雙創”結合,要探索建立“容錯機制”,增加國企創新空間,調動積極性,提升企業活力。

26日,由人民政協報社、中國國資國企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第12期財經智庫主題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主題是“推動國企改革與‘雙創’融合,打造供給側改革的市場主體”。

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座談會上強調,“雙創”是支撐企業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國企改革與“雙創”的有效融合,將會激發國企改革活力,催生出新的發展動力,使國企成為供給側改革的主體,發揮排頭兵的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創新。國有企業先天的資源、技術優勢,不僅能大幅提升“雙創”的效率,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也為深化國企改革,激發企業活力創造條件。

但是國企改革的創新並不能一蹴而就。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慶認為,國企在技術創新方面比較薄弱,缺乏技術專利和知識產權。目前國企內部的機制不利於創新,進行技術創新需要投入巨大成本,投入具有不確定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要解決一些國企負責人承擔風險的意願問題。

中國國資國企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袁紹理建議,應探索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允許試錯、責任豁免的“容錯”機制,為國有企業開展“雙創”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增加國企負責人的創新空間,保護和調動廣大企業職工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鼓勵大膽改革創新的有益嘗試。此外,還要鼓勵和支持企業間以聯盟的形式,采用交叉持股、融合發展等方式,打造有機互動、協同高效、資源共享的聯合體。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認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與“雙創”結合,關鍵在於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企業家精神。只要人有了積極性,諸多困難都會克服。應從股權結構到薪酬待遇,建立相適應的激勵機制,以便點燃國企中青年人才的創業、創新熱情,在實踐中探索出可行的模式和樣本,讓更多的年輕創客脫穎而出,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王永慶強調,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層分類管理,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內部勞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這些都是改革的核心,也是觸動各方利益的痛點。但只有落實這些政策制度,調動人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推進國企改革。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82

徐紹史:加大制度和金融對雙創的支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03.html

徐紹史:加大制度和金融對雙創的支持

一財網 王子約 2016-03-13 12:01:00

徐紹史說,制度上將進一步簡政放權,為創業者創造更好的環境;此外,還要加強金融支持,加大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建設,給海歸人員、大學生、農民工等人加入雙創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雙創”作為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引擎,一直是發改委等部門政策部署的重點。13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回應“雙創”部署時表示,將在制度和融資等多個方面出臺更多措施,支持不同群體的人員加入“雙創”領域。

徐紹史說,供給側改革的重點之一是要依靠創新引領。目前全球經濟複蘇緩慢,但新產品新業態發展很快。國際上已經初步達成共識,將經濟複蘇寄望於科技發展和產業創新。目前,世界各國都特別關註制造業發展,德國和美國等已經展開了相關戰略部署,這一輪產業和科技潮流更與我國創新驅動戰略交匯,為我們創造了發展和趕超的條件。

徐紹史表示,要根據不同產業的特點和發展階段,分別在跟蹤、平行和超越方面進行努力。目前,國家出臺了多個戰略部署,“互聯網+”的部署將引導傳統產業升級,有關部門也在為“雙創”打造眾投、眾創、眾籌等平臺,目的就是要讓雙創繼續發展。

談到下一步的政策部署路徑,徐紹史說,制度上將進一步簡政放權,為創業者創造更好的環境;此外,還要加強金融支持,加大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建設,給海歸人員、大學生、農民工等人加入雙創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25

亮中國舉辦首屆文體產業發展論壇 打造雙創生態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21/154790.shtml

導讀 : 體育產業的未來一定在基層,僅靠互聯網的管理模式是不行的,還要把每一個地區的人都組織起來參與進去,只有這樣體育產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i黑馬 3月20日消息 首屆亮中國文體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鳥巢文化中心舉辦。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武曉南、樂視體育副董事長馬國力等發表演講。

目前,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到了井噴的時代。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武曉南表示,一年來鳥巢舉辦了超過100多場活動,鳥巢已經成為北京文化產業的一個地標。2016年,鳥巢將進一步發展成為文化體育產業跟金融創投對接的平臺。

武曉南表示,亮中國是鳥巢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在這里我們希望得到文體產業的信息流匯聚、人才流匯聚、資金流匯聚,為文化體育產業的投資人、創業者和所有從業者提供產品展示的平臺、信用提升的平臺和走向世界的平臺。

原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內蒙古體育局黨組成員、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殷俊海表示,體育產業正在和十三五規劃緊密結合,有五層含義,它代表著政府未來發展的方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從創新上看,創新體育發展的方式和內容,和體育產業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從協調上看,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為各自發展提供產業支持。從綠色上看,綠色健康、綠色健身兩者之間相互統一的。從開放上看,我們要開放兩個平臺,既要向國際開放,也要向國內開放。從共享上看,讓每個中國人都感受到體育發展帶給我們的可獲得感。這五大方向也意味著體育行業和多個領域正在共融、共生。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三個事情”。第一,要找落地的企業和公司。第二,要培育當地的參與體育的社群、組織。第三,要讓更多的人參與。另一方面,中國體育的發展離不開“三個釋放”,政府要釋放更多的賽事資源,場館資源和組織資源。體育產業的未來一定在基層,僅靠互聯網的管理模式是不行的,還要把每一個地區的人都組織起來參與進去,只有這樣體育產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在促進中國文創產業未來發展上,亮中國和鳥巢將就在鳥巢運行一支文體基金、孵化文體產業新品牌、建成文體產業孵化器、加速器而集中全力。

未來,亮中國將通過和鳥巢合作成立一個基金,幫助文體產業健康發展;同時,也會變成一個體育的智庫,打造一個雙創的生態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881

創新創業蓬勃發展 成都打造“雙創”新高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607.html

徐一丹從褲兜里掏出一個手機大小的盒子打開,“這是一個無人機,市場售價只有1800多元。”他認為,這種口袋無人機產品未來將會迅速普及,而這款無人機搭載的就是通甲優博公司開發的無人機視覺模塊。

成都通甲優博科技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公司在機器人視覺、無人機視覺、智慧城市與物聯網、虛擬試穿戴與購物輔助領域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徐一丹就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兼CEO。他是國防科技大學圖像測量視覺博士,之前在軍工企業工作,現在則開始出來創業。

目前,通甲優博開發的TopUav 無人機視覺模塊和TopGlasses 虛擬眼鏡試戴模塊,市場占有率、技術含量和專利申請量均居於國際領先地位,與騰訊、Intel、高通、舜宇集團、零度智控建立了業務夥伴關系。

通甲優博在成都創新創業平臺“菁蓉匯”評比中成為優勝企業,成為首個獲得四川省商業銀行無抵押貸款的初創公司,並獲得國內外多家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徐一丹也獲得首屆十大“菁蓉創業之星”稱號。

像徐一丹這樣的創業者迅速在成都聚集。2015年以來,成都以“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為主線,通過搭建菁蓉匯、創交會兩大平臺,打造雙創引領區、雙創集聚區、雙創特色區三類載體,激活資源、集聚要素、強化保障、營造環境,使成都成為“創業之城、圓夢之都”。

今日,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在成都開幕,將以高端論壇、成果展覽、要素交易、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打造全球創新創業首個全要素展示交易平臺。

為什麽去成都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4.9萬戶,其中包括1.1萬戶科技型企業;新增註冊資本超過6500億元,同比增長103%;新增企業數和註冊資本數均位居中西部首位。這些數據反映出成都創新創業的生動局面。

徐一丹創業之初由5個博士組建成團隊,除了他來自四川省瀘州市,其他都是外地人。不過外地成員們從一開始對成都的不了解,到融入、喜愛成都,只用了半年時間,他們目前已計劃在成都置業定居,長期發展。

通甲優博對外招聘廣告語就是“一個月工資能在成都買一平方米的別墅”,這個廣告語收到很好的效果。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都以其相對較低的房價和舒適的生活贏得了不少創業者的青睞。

通甲優博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演示新款口袋無人機

在高房價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工作的年輕人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走還是留?以深圳為例,今年5月,深圳新房成交均價55817元/平方米,深圳二手房價為55333元/平方米,而成都新房均價只有一萬元。
生活成本便宜、生活相對舒適使得成都的流動性相比沿海城市要低很多。如果工作環境舒適,符合自己的要求,是很願意長期待下去,這樣也變相地為企業降低了成本。

成都高校雲集,擁有電子科技大學等著名高校,使得人才聚集。不僅如此,今年5月舉行的“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深圳行”顯示,當天來招聘現場的人中,非四川籍的超過了一半。

政策上的促進措施也讓創業者加速向成都匯集。精藝墻衣新型材料創始人鐘庚告訴記者,去年春節聽說郫縣的創業優惠政策,在這里辦公免收3年房租,他和好友楊華山就一起創辦了這家公司,鐘庚他們申請到4套房間,一套作為辦公室,另外的作為樣板展示。

免收房租可能是對初創企業最大的吸引力,這能為創業者節省不少成本。鐘庚說,入駐園區之後,創業者之間能夠互相交流,信息互通,甚至發現商機,找到自身產品和服務的配套上下遊,比如他就在園區內找到了廣告和美工。

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為例,2015年該區共扶持企業2866家31018.17萬元扶持資金,其中大孵化資金扶持1862家,支持金額15073.17萬元,高層次人才企業419家,支持金額15029萬元,補貼平臺148萬元,補貼585家企業768萬元。

成都還著力打造菁蓉匯、創交會兩大平臺。菁蓉匯在全社會營造了推動創新創業的大氣場,更好地把“有錢人的口袋”和“有想法的腦袋”結合起來。2015年共舉辦菁蓉匯系列活動超過160場,吸引了40多萬創客參與,獲得意向投資超100億元。

徐一丹認為,“少不入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蓉漂蓉創”正當時,成都的城市形象、創業環境、整體競爭力會快速提升,包括通甲優博在內的企業也因此受益;高效的政務服務、政策支持會讓更多的魚兒遊到成都的源頭活水里來,在這里生根發芽、發展壯大。通甲優博自身的良性發展,就是很好的證明。

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雖然說創業是市場行為,是個體的事情,但是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的那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成都市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創業過程中,首先發揮了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作用,尤其在規劃、政策、資金保障、配套服務,包括知識產權交易和保護等方面發揮了好作用。

實際上,除了資金的扶持和平臺的搭建,成都在創新創業方面更深層次地推進體制機制的創新,簡政放權、改革科技體制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等,這不僅促進了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也大大地促進了政府自身建設。

成都系統推進“三證合一”、“先照後證”,稅務登記網上自動賦碼,允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試行小額經營社區備案制度、放寬企業名稱註冊登記條件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現企業設立“一口受理、一表申請、一窗服務、自動賦碼、網上查詢”,辦理證照平均時間從4~5個工作日縮減到1個工作日。

2014年9月1日,成都發出首張西部地區“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工商營業執照。隨著“一窗式”受理以及放寬註冊資本等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成都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各項改革疊加效應逐漸顯現。

目前,成都擁有56所高校、30家國家級科研機構、4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截至2015年底,擁有專業技術人才135.5萬人,居中西部城市前列。成都還擁有16家技術交易登記機構,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39家。2015年,成都技術交易額突破400億元,同比增長42.5%。

如何把這些科技資源轉化為創新動力呢?成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

2014年,成都出臺了被稱為“成都十條”的《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協同創新的若幹政策措施》,“成都十條”推動科技成果“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改革,打破了束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的制度藩籬,激發了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熱情。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成都有100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員帶成果、帶技術創(領)辦企業,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900余項,帶動全市新增科技型企業1萬余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7858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

在此基礎上,成都又從構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制機制、搭建成果轉移轉化平臺載體、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加強創新創業金融扶持、促進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推動高校院所內部配套改革等方面入手,對“成都十條”進行調整完善和優化升級,最近又出臺了《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若幹政策措施》,也就是“成都新十條”。

成都市科技局局長盧鐵城表示,和兩年前的“成都十條”相比,“成都新十條”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在全國城市中,首次提出將實施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發明人,以股份等方式對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

 “成都新十條”在推動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支持在蓉高校院所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高校院所與發明人或由發明人團隊組成的公司(下稱“發明人”)之間,通過約定以股份或出資比例方式進行知識產權獎勵,對既有職務科技成果進行分割確權;以共同申請知識產權的方式分割新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發明人可享有不低於70%的股權。

另外,“成都新十條”設立10億專項資金支持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對每個產業技術研究院投入不少於2億元;首次提出成果轉化人員股權激勵機制,允許高校院所非正職領導幹部等在崗創業、兼職取酬;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立不低於10億元天使基金促成果轉化,鼓勵高校院所開展配套改革。

創新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密切相關。“2015年,成都知識產權、商標、版權、公安、檢察、法院和成都海關,進一步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成都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吳健介紹說,通過對各種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力打擊,成都的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年新增科技型企業11032家,獲批成為“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財富》雜誌把成都列入“2015年中國十大創業城市”。

不僅如此,“2015年,成都多措並舉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吳健介紹說,首先,成都探索建立了將原科技撥款形式改為投資、貸款、補貼形式的新型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出資2.3億元引導建立創業天使投資基金,出資2.5億元引導建立債權融資風險資金,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和信用貸款等融資服務,取得明顯效果。

吳健列舉了一組數據,2015年,成都全年專利申請量達7753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9791件,同比分別增長19.34%和34.83%,分別居副省級城市第2和第3位。全年專利授權量達4485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206件,同比分別增長40.4%和54.3%。截至2015年底,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達19758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13.6件,同比分別增長33.9%和3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30

成都高新區實施雙創大引領行動 上半年新增企業1.5萬家

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年來,成都高新區大力實施“雙創大引領”等“七大行動計劃”,創新創業“基因”不斷釋放,新登記企業增長88%,新增註冊資本增長149%,企業存量首破七萬。
“這一系列數據有力體現了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格局下,實施雙創大引領行動的實際效果。”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省、市推進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成都高新區將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統攬,緊緊抓住成都加快建設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機遇,大力實施創新引領行動,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版,切實在全省實施全面創新改革的“一號工程”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雙創主體增長迅猛  新登記企業1.5萬戶
數據顯示,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共新登記各類型企業15122戶,同比增長88%,新增註冊資本844.4億元,同比增長149.2%。其中,內資企業15026戶,同比增長88.3%,註冊資本804.27億元;外商投資企業96戶,同比增長50%,註冊資本40.12億元。
成都高新區工商局副局長孫秀蓬分析認為,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優化了區域營商環境,促進了創業創新人才、企業和資金的聚集,提高了成都高新區對內資、外資的吸引力,進一步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新設企業繼續保持旺盛增長的態勢,對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的“雙創”形成了一定的帶動作用。
“企業登記快速增長,表明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孫秀蓬說,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繼續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放寬企業經營範圍登記改革,更加尊重企業自主經營權,並運用“互聯網+”思維,全面實施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讓登記註冊更便捷。
“下半年,我們將進一步采取一系列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的舉措,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孫秀蓬表示,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開展集群註冊、個轉企等工作,強化股權質押和動產抵押登記等登記服務職能,支持民間投資和企業融資,為創業者進一步掃清創業障礙,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營造開拓創新的市場氛圍。


完善雙創服務體系 不斷釋放雙創基因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公共技術平臺體系規劃,打造完成全要素雙創信息資源平臺,建設了菁蓉創新創業網站和三個數據庫(雙創企業信息庫、全球要素資源庫、雙創企業信用庫),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服務模式,對創新創業企業、團隊、個人實現全要素資源的線上線下動態適配服務。
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全面構建“雙創”服務體系,“雙創”政務服務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在國內外舉辦“創業天府·菁蓉匯”大型活動9場、小型活動50余場,參與人次逾1萬人。新增科技型創業企業1510家,新增創新創業載體31萬平方米;新增一批基於技術研發、設計、測試等關鍵環節的公共技術平臺5家;新增創業導師50人,創業導師規模達150人;新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創業平臺10家,新增科技創新平臺10家,引進培育科技創業企業和團隊200多家;培育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元的科技創業企業21家;新增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70家,創業人才536人,其中海外博士105人,區外“千人計劃”創業者9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累計認定公共技術平臺56家,其中電子信息類33家、生物醫藥類23家。在孵企業總數超過7500家,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的6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群體,高層次創業人才2019人,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078家,國家“千人計劃”85人。
“我們力爭今年年底前引入創新型孵化器10家以上,引進各類科技創業企業3000家,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創辦企業200家以上。”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主任繆曉波說,“我們要進一步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斷釋放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基因’潛力,積極打造創業要素密集、創業主體繁榮、創業平臺高效、創業服務完善、創業文化濃郁的創業體系,吸引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入駐成都高新區,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最便利的服務和最細心的呵護。”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正在著力打造國內知名國際創意產業園。在10萬平方米國際創意創業園重點布局IC設計、工業設計、建築工程設計、科技金融產品研發四大功能組團,按產業發展需求配套國際創意展示中心,一方面聚集發展高端創意產業,提升產業經濟檔次,形成核心競爭力,成為產業發展新名片;另一方面該區域集中培育創意類新興業態,周邊天府軟件園、錦城湖生態圈等園區,形成以“創意創新創業”為核心的產城一體新格局。
此外,成都高新區將深入實施“一校一帶”計劃,深化與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戰略合作,加快推進高新—成電眾創空間和平臺建設,打造3.35萬平方米“高新-成電合創空間”,成為建有交易平臺、路演大廳、專業孵化器的專業孵化載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82

中關村雙創潮:從創業大街到智造大街

雙創正在形成一批適應不同區域特點和發展階段的模式。

9月2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雙創示範基地有關情況。北京市海澱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等5個示範基地的負責人報告各自地區的雙創模式和典型經驗。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首批28個雙創示範基地。

“中關村是中國的矽谷,這里滿足我對創業土壤的一切要求”,從華爾街回國創業的量化派CEO周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中關村不僅是高科技集中地,更集中了大量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創業中,中關村和海澱區政府也給予大力的支持,如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和海歸高端領軍人才等項目,讓創業的道路更加順暢。”

北京海澱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助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是全國智力資源最富集的區域之一。海澱區區長於軍介紹說,海澱區是全國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區域之一,也是全國風險投資最密集的區域和雙創政策最健全的區域之一。

據了解,海澱區擁有以36氪、3W咖啡為代表的眾創空間80家,小企業創業基地20家,集中辦公區114家;面向雙創的市級以上公共服務平臺33個,占北京市的35%;目前,海澱各類金融機構和分支總量超過2600家,管理資本量超過3300億。

“先行先試一直是海澱的特點和使命”,於軍表示,“海澱區從創建國家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示範區時就已經肩負起國家進行創新創業試驗的重任,所以這些年一直在承擔和嘗試先行先試的內容。‘1+6’政策的試驗,‘新四條’‘京校十條’‘京科九條’試點,持續在國家層面、北京市層面、區級層面進行了多種試驗和測試,園區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很好的試驗田基礎。”

作為雙創集聚區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已初步形成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創業生態。於軍說,街區以創業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全球範圍內的服務資源整合為基礎,重點打造“創業交流+創業會客廳+創業媒體+專業孵化+創業培訓”五大重點功能建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專業化服務特色。

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海置科創董事長姚宏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介紹道,中關村創業大街提供全國首創的“政務服務+專業服務”,為創業企業提供“三證合一、一照一碼”註冊服務,材料齊全的創業項目最快在5個工作日可完成公司設立手續。

“在專業服務領域,創業會客廳鏈接市場化服務資源,吸引金融、人力、財務、法律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入駐窗口,為創業企業提供涵蓋公司設立、政策服務、科技金融、法律咨詢、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六大類別創新創業服務。”

可以說,創業大街的服務理念和模式極好體現了國家的簡政放權、公正監管和高效服務的“放管服”政策。

去年5月,李克強總理視察中關村創業大街時,對創業會客廳的模式提出了高度贊賞,總理指出:“許多政務大廳偏重精簡辦事流程,你們更重服務,這是政府應盡的職責。政府不僅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還要提升服務。”

今年7月,繼中關村創業大街之後,海澱區又一特色雙創功能街區——中關村智造大街開街。資料顯示,該街區致力於聚集智能制造領域高端創新要素和優質服務資源,通過圍繞智能硬件產業鏈布局,積極搶占智能制造制高點和話語權,增強中關村智能制造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帶動中關村乃至北京市智能制造產業近100億產值的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08

2016雙創周來了!今年將有哪些新亮點?

2016雙創周即將拉開帷幕。

27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沈竹林在國家發改委就2016年全國雙創活動周有關情況的發布會上表示,2016年雙創活動周將圍繞一個主題、調動兩個方面積極性、發揮三方面作用和打造四個平臺來進行。

一個主題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調動兩方面積極性分別是政府和市場的積極性。本次雙創周將以創業者為中心,力求把活動周辦成創業者的舞臺。

發揮三方面作用包括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激發市場主題潛能,弘揚雙創文化。

積極打造四個平臺有:打造雙創成果展示平臺,打造雙創典型的推介平臺,打造雙創資源匯聚平臺和雙創智慧的交融平臺。

2016雙創活動周將在10月12日至18日舉行,屆時將設深圳主會場、北京會場,並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會場。活動以宣傳貫徹部署、總結推廣經驗、獲知雙創文化、優化政策環境為目標,並通過成果展示、會議論壇、文化傳播、群眾競賽、專業服務等方式來釋放全民創業創新潛能,激發全社會的雙創活力,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力,創造良好條件。

中國科協企業辦公室副主任、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鄭浩峻在發布會上介紹,本次雙創周北京會場的活動包括創業投資行業峰會、微視頻展映、雙創面對面等,各部委也將舉辦多項重要活動。例如,科技部將舉辦推動專業化眾創空間縱深發展座談會,人社部將舉辦“中國創翼”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農民工專項)決賽,共青團中央將舉辦中國青年創新創業板成立儀式,全國婦聯也將在北京會場舉辦全國巾幗創客沙龍活動,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將舉辦第二屆全國移動互聯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農用無人機創新設計大賽、人工智能創新論壇等系列活動。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英建介紹了今年將在雙創周期間重點展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成果,主要基於國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王英建同時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協同發展的關鍵是協同,核心是發展。目前三地在體制、機制、政策各方面還存在著很多掣肘,對於協同發展有比較大的障礙,所以我們如何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特別是在推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協同上下更大的力量,發揮‘1+1+1大於3’的作用,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此前透露,2016年的全國雙創周將有四大亮點,分別是範圍更廣,創客為主,緊接地氣和充分預熱。“今年的雙創周將秉持服務創業者的理念,在議題設置、組織方式、活動形式等方面更加突出創業者,力求把活動周辦成創業者的節日和舞臺,讓創業者的智慧和創意在活動周盡情釋放,讓創業者的風采通過活動周更加展示。”林念修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