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仇富 黎智英

2012-9-20  NM




今期美國的《財富雜誌》以「IS IT STILL OK TO BE RICH IN AMERICA?」為封面標題。 有此一問,那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社會上確有個仇富現象?

有此一問,事出有因。譬如佔領華爾街那幫傻佬,便是標榜仇富的了。若然《財富雜誌》這個封面故事是有點事實基礎的話,那麼這幫人也不一定是傻佬。可能他們 顯示的是個社會趨勢,是仇富民情的先兆。果如此,這種仇富病毒不難會將勁過禽流感的馬克斯毒菌還魂,傳染整個精英階層,令精英們頓然變身為仇富的武士階 級,而佔領華爾街的傻佬只不過是他們的先驅而已。不管這個可能性有多大,都令人不寒而慄。若然求財成為世人眼中的罪孽,而打擊求生本能的魔念成為潮流,達 爾文必然會在墳墓中咆哮。不是嗎!根據他老人家的理論,仇富般打擊求生本能的,這將必然令人類走向滅亡。沒有生物可以靠仇視生命而得以生存繁衍。在今日的 經濟模式下,仇富便是仇視我們賴以為生的資源和動力,因為財富,哪怕是富人擁有的財富,也是我們的經濟養分。沒有了財富,便沒有投資;沒有投資,經濟便會 垮台,大家都無工做,市場無貨賣,我們必將餓死無疑。仇富這玩意是講不得笑的。在狩獵時代,我們的祖先打獵回家,會先將獵物與族人瓜分,然後才拿着自己的 一份回家。他為何要這樣做?因為只有這樣他及家人才不致餓死。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把獵獲物跟族人瓜分,這樣做,不管打獵的運氣好不好,都不用擔心沒有得吃。 這種瓜分獵獲物的制度讓那些受了傷短期不能狩獵,或者運氣不好,十天八天也沒有收穫的人都不致餓死。在那個時代,要是大家自掃門前雪,受了傷或者運氣不好 的人,餓上十天八天,便再沒有力氣去打獵,那便形同於死路一條。要是族人不瓜分獵獲物,狩獵時代的人可能早已通通餓死以致人類滅亡了。當文明未至,市場還 未出現之前,人類憑着這種瓜分獵獲物制度得以生存下來,故此這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生存天條錦囊。天條錦囊?是的,瓜分獵獲物的制度不是人憑自己的智慧構思設 計出來的,而是當一切都得望天打卦,在雷電風雨的衝擊下,人類面對災難,心存恐慌,聽天由命而頓悟出來的。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活在恐懼中,天是他們的神 祉,天象是神給他們的訊息。根據自然界的天理卦象,他們開始遵從瓜分獵獲物的規條,在這互助互濟的規條下族群得以倖存。故此平均瓜分獵獲物的制度是那個時 候人們寶貴的生存錦囊。只有神祉才有威力將人們從互競互鬥的狩獵時代轉變為互助互濟的社群。人類雖然早已擺脫狩獵式生活,瓜分獵獲物所代表的平均主義可潛 伏在人性裡,有着其宗教的根源。主觀上有沒有宗教信仰並不重要,人類的生存本能從宗教萌生,我們的天性直覺裡可一直有宗教意識的存在。我們不能擺脫這個意 識,就像我們擺脫不了絕處求生的本能那樣。我們擺脫不了左傾的平均主義,因為這是我們與生俱來天性的一部分。

而且,人類文明不外乎一萬幾千年的事,文明前的時間可長許多許多。時間上市場文明出現前的野蠻世界比文明時代要長了二三十倍。在那個野蠻世界,人是靠瓜分 食物得以倖存。經過幾十萬年這樣的生活,這個制度自然成為了人的直覺基因的一部分。在今日以市場經濟為本的社會結構下,儘管每一次推行平均主義都以災難收 場,更又明知這樣做只會令競爭凋零、財富萎縮,極其量是令人平均地貧窮起來,人們可冥頑不靈,不斷重蹈覆轍。人類怎可能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這個劫富濟貧 的左傾復辟傾向彷彿是要告訴我們,在歷史的光年中,這個植根於野蠻時代的潛在直覺,會季節性地纏繞我們,會不斷在我們人性中湧現,為我們製造災難。這些不 斷出現的麻煩提醒我們要謙卑,要不斷吸收教訓,從中得到頓悟,因而得以不斷進步。這就是仇富左傾思想可怕的地方,因為它潛伏在我們的直覺基因中,野蠻時代 平均主義的幽靈會隨時借屍還魂,在現代市場主導的社會中現身。這個病毒的天性直覺儘管過時,它還是有其積極的效用,因為它令人謙卑,故此帶來進步,這也正 是神祉慈悲的一面。

更詭秘的是,神祉以天象啟示人們瓜分獵獲物的同時,也給人注入私有產權的意識:人若然不是先有了獵獲物的擁有權,那又怎會衍生瓜分的行為?雖然那個時候除 了拿來保暖的獸皮,餬口的食物和遮蔭避雨的家園,還談不上有什麼可以擁有的財產,但根據神祉的啟示,偷竊別人的食物(無論是瓜分獵獲物前或是瓜分後),獸 皮或是侵佔別人的家園,都會帶來足以致死的懲罰。故此在文明出現前,人類早已建立起了最文明的私有產權規條。這些私有產權規條對於人類的文明發展,有着既 深遠而又重大的意義。如果我說私有產權是文明發展的基礎,我絕對沒有誇大其詞,因為私有產權給人的意識注入了時間這個觀念。在此之前,人是沒有將來這個概 念的。沒有將來也就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及過去,便沒有時間的意識。有了將來這個意識,人才會為將來作打算,這樣人才開始聚積資產,這些資產變成了投資,我 們亦因此而不斷創造更美好的將來。以此視之,私有產權保障了人們消費剩餘的財富,也因此保障了我們為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作出的投資(沒有人會把錢財收在 床下底的,他們不是自己作投資便是把錢存在銀行讓別人拿去投資)。

從另一方面去看,透過私有產權,神祉是在利用有能力創造這些財富的人,讓他們去管理和保障為了有個更美好的未來而作出的投資。不用說,一生裡李嘉誠、郭台 銘、Bill Gates或Warren Buffett等首富都沒法消耗他們千萬分之一的財富,哪怕是要消耗身家不及他們百分之一的人的財富也不能。這不是明顯地說明,私有產權的目的,是要這些 有本事的人管理和保障社會為了改善未來而作出的投資嗎?事實上這顯然正是神的旨意。在狩獵時代,獵獲物很快腐爛,而人們的家園也因為靠近森林,常為動物侵 襲而要遷徙,故此那個時候人們沒有多餘的食物和永久的家園; 即使本領高強的獵人也不會比別人有太多的享受。在現代社會,我們可以聚積財富。有錢人可以擁有豪宅和各種奢華的享受,可是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這些有 錢人真的比一般人多享受嗎?不見得吧!我們都知道,錢財與快樂有着非常薄弱的關係。有錢人真的很少比普通人更快樂,但他們都緊張他們的財富,故此無形中他 們也就擔當着管理和保障人類有個更美好的未來的角色。不論是野蠻時代或摩登時代,社會中的能者的境況其實沒有作過多大的改變,故此我們其實不用妒忌有錢人 而仇富起來。冥冥中,神祉是要富人作人類更美好的未來的守護者,雖然他並沒有意識到有這個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