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騰訊與財新聯姻:馬化騰「相中」胡舒立什麼?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30/230414.html

如果撰寫近15年的中國媒體故事,胡舒立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名字。

1998年1月1日,《財經》創刊號(當時刊名為《Money》)刊登關於瓊民源偽造業績的報導,讓這本雜誌一炮而紅。胡舒立後來說,當期大賣5萬冊。

隨後,銀廣夏、基金黑幕,以及後來的非典、魯能,一次又一次讓這個身高一米五八,語速極快的女人處在風口浪尖,也一次又一次刷新她的知名度。

「她常常每天打上百個電話,」一位國外學者在描述他見到的胡舒立時說:「她是一個人體U盤,你寫入信息,然後她繼續去找其他人。」

美國《商業週刊》給胡舒立冠以「中國最危險女人」的頭銜,同樣來自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則將她選為「亞洲商界女性十強」之一。

最近,因為與騰訊的一筆交易,59歲的胡舒立再次成為中國傳媒界的焦點。

這個因對資本市場瞭解和報導而聞名的媒體人,正在努力尋求成為這個市場的一部分。

引入騰訊

馬化騰想從胡舒立手中得到的其實不是內容,而是品牌、影響力和高端人群,這些正是騰訊缺乏的資源。

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辭職,200餘人的《財經》團隊有140多人離開,其中多數追隨胡舒立加入財新傳媒。

2012年7月19日,財新傳媒在其實名認證的微博上透露,「財新完成了最新一輪新股融資,騰訊加入成為股東之一,浙報控股亦保持原有持股比例不變。」

迄今為止,雙方都拒絕透露騰訊具體投資金額。根據2011年浙報集團對財新傳媒19.77%的股份掛牌價5647.6萬元推算,財新傳媒當時估值已達2.86億元。

有多位消息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稱,此番騰訊是通過增發形式入股,財新傳媒原大股東浙報傳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同比例增資,仍保持原有40%股份不變。財新團隊和原持股PE的股權則被稀釋。

理財週報記者獲得的財新傳媒股權結構最新名單顯示,多家新股東在最近一年內進入財新,理財週報記者獲悉,2011年,財新傳媒曾經向部分基金尋求第三輪融資合作,當時提到,計劃在3年中登陸創業板或者港股。

關於這個IPO計劃,財新傳媒相關負責人表示「未聽說」。而胡舒立則在電話中對理財週報記者表示,自己並不分管資本運營,不瞭解情況。

為了與財新合作,騰訊提供了足夠優惠的條件。

2011年9月,浙報控股計劃減持所持部分財新傳媒有限公司股權。據浙江產權交易所公告,浙報控股擬轉讓其所持的19.77%財新傳媒股權,掛牌價5647.6萬元。

理財週報記者獲悉,當時騰訊幾乎一度已經確定入股,但由於浙報傳媒反悔,不願意稀釋股份,這場交易最終無疾而終,財新傳媒無人摘牌。

一年之後,在騰訊與財新方面多方協商下,終於通過增資方式入股。有消息人士稱,騰訊入股時已許下承諾,若其他幾家股東不希望自身股份被攤薄,卻又無充足現金參與增發,騰訊可暫時予以墊付。

雙方消息源稱,騰訊不參與財新傳媒的日常運營,財新未來仍會堅守獨立專業的採編方針,但不排除新媒體等渠道的戰略合作。

財新傳媒相關負責人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騰訊確已入股財新,但對於具體的交易細節以及目前的股權結構不便透露。

事實上,財新和騰訊的牽手此前已有端倪,早在正式入股前很久時間,財新旗下的新世紀週刊就把網絡獨家轉載權授予了騰訊。

而胡舒立與馬化騰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來往十分密切,馬化騰還親自邀請胡舒立去騰訊講課,而除此之外,財新團隊的其他人也輪流到騰訊做採編等方面培訓,每半月一次,已持續了接近半年時間。

至於合作的緣由,知名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認為,騰訊真正的目的顯然不是純財務投資,騰訊不缺這點投資回報。他想從胡舒立手中得到的其實不是內容,而 是品牌、影響力和高端人群,這些正是騰訊缺乏的資源。騰訊此舉會彌補騰訊媒體話語權不強勢的短板。財新的用戶群比較高端精英,很多是社會意見領袖;而騰訊 的活躍用戶雖然數量高達6億,但是總體偏低齡化和低端。

至於財新傳媒,胡舒立在創立伊始便不斷重申「全媒體」概念,互聯網業務是財新「重要的戰略方向」。

在業務互補與資金需求上,雙方一拍即合。

3年內IPO?

目前浙報並未將財新合併進上市公司報表,但是也不肯稀釋自己40%的股權比例,IPO計劃可能遇到障礙

馬化騰的出手,除了雙方在未來的合作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外,最直接的作用,便是為一直以來手頭並不寬裕的財新傳媒帶來了大筆「輸血」資金。

2011年浙報轉讓財新傳媒股權的公告顯示:截至2011年7月的最近一個年度審計報告,財新傳媒流動資產3711.14萬元,貨幣資金 1226.06萬元,應收賬款2485.08萬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為3147.36萬元,營業利潤為虧損3315.09萬元,淨利潤為虧損 1426.7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掛牌開出的條件就包括很重要的一條,即接盤者需向財新提供1億元額度的五年期低息借款,並不得要求提前還款。

一位消息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2011年,財新曾經投入數千萬資金與亞視合作,雙方約定,從2012年初起,財新傳媒將參與亞視台和本港台多個電視節目的製作和經營。

但在財新傳媒為此增設了超過百人的專業團隊後,亞視合作態度出現反覆,這一項目受阻,直接促成了財新傳媒加快融資步伐。

在彌補當下現金流之外,胡舒立似乎還有更大野心。

一位投行中介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2011年中,財新傳媒曾與部分機構投資者接觸,希望進行第三輪融資,籌集1200萬美元,用於投資新雜誌刊物以及多媒體產品開發,包括APP和Kindle相關產品。

當時來自財新的消息稱,財新計劃用3年完成IPO計劃,首選創業板。如果A股對於紙媒上市的政策趨於嚴厲,則考慮直接上港股。

但是一位接近財新傳媒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浙報並未將財新合併進上市公司報表,但是也不肯稀釋自己40%的股權比例,IPO計劃可能遇到障礙。

此前,坊間一直有傳言稱,財新傳媒將被注入上市公司浙報傳媒。浙報

傳媒董秘曾表示,浙報控股在對財新傳媒達到控股並且財新盈利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注入上市公司。

此外,浙報傳媒在年報中也對未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進行了說明,重申未來不會進一步增持財新傳媒的股份以達到控股地位,不會尋求對財新傳媒董事會的控 制,也不會參與財新傳媒的公司管理和經營,一旦持有財新傳媒的股份達到控股比例,會將所持有的財新傳媒全部股權以適當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大陸最富紙媒團隊?

包括胡舒立在內的財新團隊持股比例或接近30%,財新團隊股權賬面價值可能超過8000萬元

2011年浙報轉讓股權公告還顯示,財新傳媒成立於2009年12月,浙報傳媒出資4000萬元持股40%,天津知衡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天津域 富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天津匯思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三家公司分別持有財新傳媒20%、20%和19%的股份,剩餘1%股份由自然人葛倩持有。

其中,天津三家企業註冊資本分別為2605萬,2605萬,2475萬,均成立於2010年5月20日,法人均為北京財敦敏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委派代表為新世紀週刊副主編吳鵬。而北京財敦敏公司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為50萬元。

換言之,三家天津系公司實為一致行動人,為財新傳媒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

據消息人士透露,這三家公司其實都是財新傳媒股份的代持工具,其所代持股份部分歸財新團隊高管所有,部分為PE的小額投資,這些股份都是由法人代持,避免了股權分散所帶來的弊端,也不會影響控制權。

至今,外界並不清楚投資財新的PE名單。理財週報瞭解到的消息是,方風雷旗下的厚朴基金擁有少量股權。

理財週報記者獲得的另一份截至2011年的財新傳媒股權資料上,出現了北大文化和君遠投資兩家公司,各自持有10%股份。

包括胡舒立在內的財新團隊持股比例或接近30%。以此估值,財新團隊股權賬面價值可能超過8000萬元。

胡舒立團隊曾建立過公司,在3年前她從聯辦出走時,當時有報導稱,她和秘書高海燕在員工公司中持股合計接近20%。

有消息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稱,本輪騰訊增資,財新傳媒原有PE大多沒有選擇跟進,股權稀釋大半,而員工持股團隊被稀釋比例較小。

「全媒體」財新模式

「通過此次騰訊入股事件,可以看做財新將影響力做大之後,以股權換取投資的成功案例」

目前,財新傳媒經營部由吳傳暉任總經理,她也是財新傳媒執行總裁兼總經理、《新世紀》週刊總經理,吳傳暉也曾是從財經團隊出走的成員之一,曾負責全面營運及管理《財經》的經營業務。

吳在傳媒行業有超過十年的經驗,被業界評價為胡舒立的最佳搭檔,她先於胡舒立離開《財經》雜誌。

而胡舒立本人顯然更樂於負責和言談財新的媒體業務部分內容。

2009年12月,剛剛從哥本哈根回國的胡舒立,原《財經》雜誌副總編楊大明,和部分原《財經》雜誌北京、上海的記者,經濟學家吳敬璉、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和《比較》執行主編肖夢等人在一個小型的辦公室中參加了揭幕儀式,財新傳媒就此出世。

對於財新的規劃,胡舒立始終重申「全媒體」概念。資料顯示,財新傳媒目前擁有雜誌(包括《新世紀》週刊,《中國改革》月刊、《比較》)、網站(財新 網)、視頻(財新視頻),圖書(已出版《舒立觀察》、《中國2012》等),會議(峰會、論壇、圓桌),以及「思享家」高端網絡社交平台,同時還有財新移 動客戶端等,「全媒體」佈局基本形成。

除此之外,財新的與眾不同還表現在版權保護的力度上,之前一直強調「直接到達用戶」的能力,比較少與門戶等新媒體運營平台進行合作,對於侵犯其版權 的行為從來都是「睚眥必報」,每年定期發佈的數期侵權公告,人民網、新華網、新浪、搜狐、網易、鳳凰在內的不少主流門戶網站都曾被點名,甚至連對財新傳媒 最大股東浙報傳媒旗下《錢江晚報》,胡舒立此前的老東家財訊傳媒下屬的和訊網均未能網開一面。

為了保護「新聞為公」的原則不受權力與商業利益的侵蝕,財新傳媒特別建立了民間監督機構——財新傳媒公信力委員會。獨立於董事會和管理委員會,對於 編輯方針和總編輯的任免擁有決策權。首屆財新傳媒公信力委員會委員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敬璉、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保育鈞、北京大學新聞與 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徐泓、《比較》雜誌執行主編肖夢擔任。吳敬璉任公信力委員會主席。

特立獨行的財新傳媒在試水一種特殊的運營模式。

據接近財新傳媒內部人士透露,財新傳媒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廣告,會議合作,雜誌及圖書發行等,版權合作費用很少,而且已實現管理層與員工持股,獨立上市的意圖明顯。

「通過此次騰訊入股事件,可以看做財新將影響力做大之後,以股權換取投資的成功案例,這區別於其他媒體,但不失為一種新的報業發展模式。」某媒體業內人士如是說。

胡舒立曾這樣說過,《財經》是一隻啄木鳥,永遠在敲打一棵樹,不是為了把樹擊倒,而是為了讓它長得更直。

2009年11月15日,胡舒立在離開《財經》前的最後一篇博文《我走了,再見》的博文中這樣寫道:「好在我們堅信這是個充滿機會的時代。機會意味著希望,也意味著壓力。沒有理由放棄,就是因為機會總在那裡。」

現在,她面對的是一個新的機會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