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何解煤電低迷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9/100405394_all.html

 被譽為經濟發展「晴雨表」「風向標」的電力、煤炭數據,近期持續低迷,加劇了市場對經濟下滑的擔憂。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5月當月全社會用電量40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增速較4月提高1.5個百分點。不過,前五個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仍延續下滑趨勢,同比增長5.8%,今年以來一直維持在個位數。

  作為電力上游產業的煤炭,近期庫存不斷創出新高。6月以來,中國最主要的煤炭港秦皇島,港口庫存持續攀升。至6月18日一週,達到945.6萬 噸,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最大庫存,也逼近秦皇島港的理論最大庫存。6月25日雖回落至900萬噸以下,但899.2萬噸的庫存仍處於歷史高位。 全國重點電廠存煤一度超過33天,近期維持在28天左右,也屬歷史高位。

  與此同時,煤炭價格持續走低。6月21日至6月26日,環渤海地區港口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702元/噸,連續第八週 下降,累計下降了85元/噸,且跌幅呈擴大趨勢,最近兩週跌幅分別達到25元/噸和27元/噸,接連刷新該指數發佈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面對低迷的數據,市場普遍擔心需求不足,經濟放緩可能加速。不過,也有分析者指出,在經濟放緩之外,應該注意到中國正在步入重工業後期,經濟結 構的變化也會帶來對用電結構、煤炭需求的變化。加之近期國際煤炭價格走低,進口大增,供求出現逆轉,用這些數據來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數據的可比性要打一些 折扣。

用電增速下台階

  過去十年間,中國用電量年均增速超過12%,今年以來增速保持在個位數,與經濟增長放緩直接相關。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財新記者表示,用電量是實時數據,反映經濟的短期變化,用電量增速下降說明經濟正在放緩。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前五個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8%,上海、湖北、江西三省市甚至出現負增長,遼寧、吉林、浙江、重慶、甘肅等省市增速則低於3%。

  由於經濟運行壓力加大,國家能源局初步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最大電力缺口在1800萬千瓦左右,與往年相比明顯減少,最大缺口占最大用 電負荷的比重不到3%,屬於《有序用電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最輕一級缺電,且持續時間將明顯縮短,影響的電量也將明顯減少。偏緊地區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 江蘇、河北、重慶等地。

  國家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吳鐘瑚則對財新記者表示,電力需求減少和經濟發展放緩是直接掛鉤的,但也不能將其單純看作是經濟放緩的映射,因為其中也包含了能效提高等正面因素,「從整個宏觀經濟運轉來講,這是一個結構調整的必然階段」。

  安信證券電力行業首席分析師張龍在其報告中指出,過去十年用電量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以四大高耗能行業為代表的工業用電增速較高。但目前這一狀況正在發生改變。

  分析中國用電量結構,從2011年開始,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持續高於第二產業和工業用電量增速,即使在去年一季度,「十一五」節能減排、拉閘限電行動結束四大耗能產業明顯反彈之時,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亦高於第二產業及工業用電量3個百分點以上。

  今年這一狀況仍在繼續,用電增速整體回落主要體現在工業用電增幅回落上。前五個月,第三產業用電增長12.4%,而第二產業增速僅為3.8%,其中四大耗能產業用電增速更是低至1.4%,僅冶金、建材兩個行業就帶動全社會用電增速回落約3.5個百分點。

  與此相關,中國工業內部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輕工業增速自1999年以來首次超過重工業。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這或許標誌著1999年開始的這輪重工業化已開始減速,儘管中國整個重工業化的進程還能持續,但也步入了後期階段。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目前中國第二產業用電量佔比高達73%,其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47.6%;第三產業用電只佔12%,但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6%。

  張龍認為,隨著重工業化進程的放緩,依靠高耗能產業拉動用電量高增長的情形即將結束,中國未來用電量增速將下降一個平台,預計可能在6%左右。

  韓曉平則稱,雖然結構變化會導致用電量增速下降,但是,衡量經濟結構變化的電力彈性係數,仍居高不下。

  這一係數反映的是電力消費年均增長率與國民經濟年均增長率之間的關係。從2000年開始,中國電力彈性係數超過1,2003年達到峰值 1.56。2008年受奧運停產和金融危機的影響,降至0.58;隨著「4萬億」刺激政策的實施,2009年和2010年反彈至0.78和1.27。以去 年的用電量增速和GDP增速初步測算,2011年或將持平或略有回落。

  不過,根據張龍對日本和韓國的研究,重工業階段結束後用電量增速下降的同時,電力彈性係數的變化並不一致,日本下降幅度很大,而韓國則仍保持高位。

  與用電量一起被研究者認為可信度較高的經濟「晴雨表」數據——貨運量的變化,或也可印證中國開始步入用電量增速放緩階段。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貨 物運輸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同比增長12.1%和10.5%,較去年同期分別回落1.6個和3.3個百分點,回落幅度遠低於用電量的放緩程度。

煤炭供求反轉

  在用電量增速放緩的同時,作為電力上游產業的煤炭,一改此前數年供不應求的局面,供求關係出現反轉,價格也不斷下降。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在迎峰度夏發佈會上表示,煤炭供給比以往有明顯改善,迎峰度夏期間,煤炭需求量會有所增加,但是供應能力還是有保證的,預計不會出現緊張的態勢。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運行處處長李昕則在近期召開的2012年海上南北航線煤炭運輸工作座談會上表示,煤炭行業已經呈現寬鬆性平衡的狀況,預計社會總庫存達到3億噸左右,相當於一個月的全國煤炭消費量。

  對於供求關係反轉的原因,中信建投證券煤炭分析師李俊松對財新記者表示,由供求兩方面共同決定,一是由於需求不太好;其次,供給增加尤其是煤炭進口增加,也是重要原因,「實際上國際煤價拖著國內煤價往下走」。

  需求方面,電力行業不僅需求增速下滑,供應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由於今年全國主要流域來水明顯好於去年同期水平,水力發電扭轉了持續七個月的負增長局面。5月全國水電發電量同比增長31.1%,比4月增長了 52.1%。國家能源局估算,這將減少電煤需求約800萬噸。與此同時,火力發電則連續兩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5月同比下降1.5%。

  韓曉平告訴財新記者,電力對煤的需求佔總需求一半左右,鋼鐵、水泥、建材等其他下游產業的需求也在減少。

  根據光大證券彙總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合成氨產量同比增速有所加快,生鐵產量同比增速略有放緩,而水泥的增速則由去年的20%左右大幅回落至個位數。

  而中國煤炭資源網的統計則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全國煤炭銷量同比增長8.2%,較去年同期加速2.3個百分點,但前五個月,煤炭鐵路總運量同比僅增加5.1%,較去年同期回落7.2個百分點。

  供給方面,由於國際市場煤炭價格低於國內,進口量大增,國內產量也在增加,「如果看遠一些,下半年還會有很多小礦要投產,」李俊松稱。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援引快報數據稱,今年前五個月,全國煤炭產量15.6億噸,同比增長6%左右。煤炭淨進口1.07億噸,增加4800萬噸,同比增速高達81.7%。

  海通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劉惠瑩認為,今年每月進口煤數量平均達到2000萬噸以上,這足以改變國內沿海煤炭市場的供求形勢。「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進口煤給國內煤炭市場帶來的影響將更加突出。」

  供求關係發生變化之時,再簡單憑藉庫存來判斷經濟形勢難免會出現偏差。「即使經濟轉好,前兩年那樣的緊缺也很難出現,」李俊松稱,高耗能產業開 始衰退,新興產業崛起,結構性的變化會影響煤炭的需求彈性,而最近數年煤炭投資增加很快,供求關係會慢慢好轉,「煤炭相對於宏觀經濟波動的彈性幅度也會下 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