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hat we are reading:萬惡債為首?

1 : GS(14)@2017-12-05 00:54:09

一直都覺得貨幣與債務是令人摸不着頭腦的課題。故此《Debt: The First5,000 Years》一出版就在我的閱讀清單,到最近才有機會細讀。此書旁徵博引,有多角度可討論。篇幅所限,只談一些我讀得懂的。作者David Graeber是人類學家,現任教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除了這本書,他為人熟悉的,可能是佔領華爾街運動中的口號「我們都是百份之九十九」,據說出自他手筆,可見他是說故事能手。本書縱橫數千年,疏理出一個關於債務、貨幣、暴力的故事。一開始他指入門經濟學課本所教的貨幣起源不符考證,課本說,如果沒有貨幣,便得以物易物。因雙重巧合運作成本相當高,而貨幣正好減低以物易物的運作成本。但作者指出,貨幣出現非要解決以物易物涉及的成本,因為從來沒有以物易物社會。貨幣出現前,人們使用類似記賬的系統進行交易,而非以物易物,只有與陌生人交易,才會用上類似貨幣的東西,記賬為一種債務,因此債務的歷史比貨幣長得多。後來政府發行錢幣,並要求必須以此繳稅,軍事行動令錢幣普及,因給軍隊錢幣比供應實物來得容易,並衍生出市場。貨幣的背後著含着暴力:使用指定貨幣交稅甚或進行日常交易顯然是強制的,後來出現的信用貨幣,並未減低這暴力含義。債務與奴役悉悉相關,作者舉例指,兩河流域的早期農業社會有歷史上最早的有利息實物借貸,年利率高達20%,運氣不好(如失收)貸款人便會因無法償債而成為奴隸。作者還提出,歷史上有貴金屬錢幣──信用貨幣──貴金屬錢幣──信用貨幣的循環,而每次用貴金屬錢幣的時代,剛巧都是較為暴力的時代,如中國的戰國時代及同時期歐洲羅馬帝國擴張至後來崩潰、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在新大陸開採貴重金屬而血腥奴役當地原住民等。作者似乎想說,至今有權者仍以操縱貨幣、債務以奴役一般人。書裏面的考古、歷史、人類學資料非常豐富,讀得過癮,但過癮不等於證明。由於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的局限,人文學科很多時難以做到嚴格意義的證明(也許目的並非如此),作者似乎試圖說服讀者,債務、貨幣為一切奴役、暴力的根源。但是,不只貴重金屬,人類歷史上任何資源爭奪都充滿血腥暴力,邏輯上,這要比較有貨幣與?有貨幣兩種情況下暴力程度是否不同,但技術上這難以做到。結果這類論說很容易演變成「鬼故」:信則有,不信則無。此外,書中引用很多當代人類學研究,但這些研究結果能否輕易推廣至古代農業社會?我有懷疑。總括來說,這本書能引發思考。但要小心,不要混淆事實與臆測。羊獅虎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3/20233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