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版Uber 為老人看病
1 :
GS(14)@2017-10-15 13:58:09【明報專訊】香港公私營醫療供求嚴重失衡,有醫生立志出一分力,冀能釋放更多醫療服務資源,於是在去年創辦醫療共享平台「老友所醫」(DoctorNow NEEDS),透過結合資訊科技和醫療服務,成為「醫療版Uber」,讓醫生於空餘時間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服務。
明報記者 余麗明
老友所醫是結合線上線下的醫療社企,由馮治本醫生(Wilson)創辦,透過網上平台,為本港安老院舍長者配對醫生上門應診,更承諾診後半小時內把藥物速遞至院舍,以及提供視像診症和覆診服務,長者可免卻舟車勞頓,面對面與醫生對話和求診問症。
承諾診後半小時內送藥至院舍
有研究指,視像診症可減少長者10%到急症室求醫或入院次數,「過去一年老友所醫已接了3200宗個案,當中1600個為睇症,即老友所醫成功減少160個入院機會或使用急症室個案。」Wilson又指,每個病人到急症室求醫的成本則為2000元,入院成本更高達2.6萬元,意味老友所醫可為公共服務節省成本。
Wilson指,現時服務多為上門診症,當中約有一成老人家嘗試轉用視像診症,往往老人家需要陪診員陪同外出,甚至或需家人請假陪同,而老友所醫提供的視像診症服務對各方也有利。「較健康的長者每年也平均發燒一至兩次,而視像診症主要是看半急性的疾病,如發燒和皮膚病等,故服務能大大減低各方成本,如果為急
性,我們仍會將病人轉介到急症室求醫。」
Wilson早於2011年開設了一間醫學美容中心,驟眼看,可能只是沒什麼特別的美容中心,但原來就是老友所醫的「基地」,為其藥房和行政辦公室。Wilson更形容中心為「多功能的醫療診所」,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老友所醫核心成員則只有馮醫生和兩名員工,主要負責執藥、安排送藥、處理醫療券文件和與院舍和醫生溝通。
騰出美容中心空間 作社企基地
由於資金有限,撇除Wilson和兩名半義工性質的全職員工,其會計、公關和IT工作均外判,「聘請IT人員真的很貴,但公司始終標榜手機睇症」,Wilson指,如得到社企基金資助,將會用於IT方面,以及加強醫生以外方面的聯繫,以評估服務質素,現時正申請政府撥款和不同的社企基金。
賺錢非必然 長遠目標不蝕錢
一站式服務包括上門診症、速遞送藥和視像覆診,每次收取380元,當中200元支付予醫生作車馬費和診金,加上藥物費用、執藥員工人工和速遞藥物等成本,要收支平衡有困難,更遑論賺錢。
有見及此,老友所醫亦會透個其他途徑「開源」以幫補開支,如售賣潤膚膏等醫療相關產品,以及透過轉介
賺取微薄的中介費。作為一間社企,Wilson認為賺錢非必然,「宗旨是長遠唔好蝕錢」。
目前老友所醫醫療團隊有32人,遠遠談不上「多」,而且每位醫生加盟也經過Wilson一番努力。Wilson笑言,自己一直是在「感召」其他醫生,「起初不少人也有疑慮:究竟安不安全?會否被吊銷牌照、不能執業?我又是不是借他們的名義來獲取個人利益?」Wilson主要說服一些於私營醫院工作,或自己開診所的醫生加盟,往往要花上不少時間解釋和游說,一路走來,殊不容易。
團隊未敷需求 望更多醫生加盟
醫療團隊只有30多人,每一個醫生本身也有正職,每星期只會抽一至兩小時提供服務。對於服務對象數目,相信大家也會有點好奇,其實現時老友所醫已與60多間老人院舍合作,「起初我們醫生還不足30人的時候,提供服務和接受服務的人數比例極不平衡,所以暫停與更多老人院合作。」目前Wilson的首要任務,相信是邀請更多醫生加盟。
[社企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53&issue=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