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稅收首破萬億 金融業貢獻率持續提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880.html

上海稅收首破萬億 金融業貢獻率持續提升

一財網 胥會雲 2016-01-10 21:42:00

榜單顯示,房地產企業從2014年的11席減至7席,且排名大幅下降,都位於50名以後。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市經濟對房地產依賴正在減弱,經濟結構日趨合理。

“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上海稅收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也展示了近年來全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效。

1月10日,上海市地稅局公布數據,2015年全年上海市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達到11230.4億元,同比增長22.0%,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剔除證券交易印花稅後,稅收收入完成9886.1億元,同比增長11.3%。

這其中,第三產業稅收收入 6665.6億元,占上海全市稅收收入的67.4%,第二產業稅收收入3218.4億元,占全市稅收收入的32.6%。

上海市地稅局同時公布的該市2015年工業和第三產業兩張納稅百強榜單,則清晰地反映了上海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產業結構發展變化。

金融業貢獻率最大

根據榜單,2015年,上海市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共繳納稅款1572.5億元,同比增長13.2%,剔除證券交易印花稅後,占上海全市稅收收入的15.9 %,占第三產業稅收收入總量的23.6%。

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中,金融業企業最多,從2014年的42席,增加到47席,占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總數的47%;這些金融企業共繳納稅款956.4億元,占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稅收合計數的60.8%。

不僅如此,在第三產業納稅十強中,金融企業也從2014年的5席增加到2015年的7席,其中“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繼續高居榜首,稅收收入達137.10億元。

此外,隨著上海金融要素市場的建設不斷推進,進入百強榜單的金融要素市場企業也在增多,由去年的3席增加到今年的5席,其中“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第32名,稅收收入14.87億元)、“上海黃金交易所”(第97名,稅收收入5.77億元)首次入榜。

金融業企業持續發力的同時,房地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的數量下降明顯。

榜單顯示,房地產企業從2014年的11席減至7席,且排名大幅下降,都位於50名以後。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市經濟對房地產依賴正在減弱,經濟結構日趨合理。

與此同時,受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商業企業由去年29席減至24席,且名次下降較大,十強榜單中的商業企業從去年的3席減至今年的1席。

不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在榜單中的席位從去年的4席增至6席,互聯網明星企業“百度(中國)有限公司”、“騰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2015年第三產業稅收排名前100位企業名單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而從二產來看,2015年,上海市工業納稅百強企業共繳納稅款1744.7億元,占全市稅收收入的17.6 %,占第二產業稅收收入總量的54.2 %。

工業納稅百強企業中,六個重點行業工業企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占59席,繳納稅收777億元,占工業納稅百強企業稅收合計數的44.5%。

受成品油消費稅政策增收因素影響,“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橋分公司”等2戶企業稅收規模均超百億元。上海大眾汽車和上汽通用汽車兩家企業雖然受減產和去庫存壓力影響,稅額較上年有所下降,但排名仍然靠前,分列第二、第五位。表明重點工業在推動上海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貢獻稅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表現出加速發展態勢。比如,生物醫藥制造企業“上海羅氏制藥公司”、“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公司”上榜,繳納稅收17.2億元,同比增長59.3%;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上海電氣電站設備公司”、“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小糸車燈有限公司”、“上海索廣映像公司”等5戶上榜。

上海市地稅局方面表示,這反映出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加快形成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和經濟稅源增長點。

而從區域角度來看,上海自貿區也成為上海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的主要來源。

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產業納稅百強企業中,上海自貿區的企業占53席,其中,34戶企業為金融企業;2015年工業納稅百強企業中,上海自貿區的企業占11席。

而這64席上榜企業中,28戶企業為涉外企業,包括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46

統計局:最終消費對GDP貢獻率73.4%

7月15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73.4%,資本形成的貢獻率37%,貨物服務貿易凈出口 -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80

北京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研發投入強度全國居首

“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經濟結構向高精尖、高附加值和綠色低碳躍升”,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今天表示。

5日,北京市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及監測結果。結果顯示,去年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總指數為130.7,連續五年穩步提升,年均提高6.1個點。去年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個百分點以上。

今年5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我國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重大戰略部署。龐江倩在發布會上表示,加強北京全國科技創新城市建設,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為此,北京市統計局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研究提出“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為北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信息支撐。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理論內涵的基礎上,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認為,新時期創新驅動發展包含三個新的理念:從科技創新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轉變;強調增長動力機制轉換和增長方式轉變;註重經濟增長速度向註重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率提升轉變。

龐江倩指出,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理念為政策理論依據,結合建設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等新時期發展要求,借鑒國內外創新評價方法,將創新環境、創新驅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據了解,指標體系包括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

一級指標分別是創新要素、創新驅動和創新發展3個維度。龐江倩進一步解釋道,創新要素指資源,創新驅動指的是動力,而創新發展代表成效。

二級指標圍繞3個維度分成10個角度,分別從人才要素、資本要素和環境要素體現創新要素的情況;從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體現創新驅動情況;從科技進步、提質增效、結構優化、輻射引領體現創新發展成效。

指標體系中,80%以上的基礎指標可以進行國內比較,20%的指標可以進行國際比較,30%的指標是《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指標。

據監測結果評價顯示,以2010年為基期年,“十二五”時期,北京創新驅動發展作用顯著增強,創新對發展的貢獻穩步提升。

人口要素方面,經濟活動人口素質、高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占比、研發人員強度均保持穩步增長。2015年,每萬從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207.2人年,年均增長2.5%。

資本要素方面,2015年,天使投資和VC/PE投資額為5254.9億元,相當於2010年的5倍。

環境要素方面,2015年北京全社會R&D經費支出1384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01%,位居全國首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94個百分點,超過研發投入強度較高的部分發達國家。

北京市統計局中關村統計處處長張曉潔表示,中關村的企業創新有巨大的引領作用,2015年中關村2000萬家企業合計收入4萬億,占全市GDP的24.1%。

據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關村示範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2142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中關村重點監測六大高新技術領域共實現總收入1639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占中關村總收入的76.5%。其中電子與信息、新材料及應用技術、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總收入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處處長楊仁全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關村不僅在北京有支撐引領和示範帶頭的作用,其商業模式甚至影響全球,“未來的北京將建三大原始創新高地: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技城,目標是把北京打造成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23

商務部: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3.4%

10月9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穩定推進,對國內居民消費持續平穩增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今年前8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4%,比2015年提高了12.5個百分點,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進一步增強了。

去年8月底,《國務院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印發。沈丹陽表示,一年來,商務部主要開展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來落實《意見》:

一是完善內貿流通工作長效機制。報請國務院批準印發了11個與落實《意見》相配套的指導性文件,形成了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的“1+11”文件和配套政策體系。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並實施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規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建立了流通標準化信息管理系統,制修訂了23項流通標準。

二是推動內貿流通降本增效。在推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基礎上,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以及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進農村,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高了流通效率。目前,已推動建設了100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248家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和一批便民生活服務網點,解決社區居民買菜難、訂餐難、找保姆難等問題。在496個縣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建成鄉村服務站3.7萬個。在32個城市開展了物流標準化試點,選擇190家重點企業和單位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重點企業供應鏈協同作業效率提高10%以上,綜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三是建立健全擴大消費的供給體制。在上海等9個城市開展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初步梳理出17項成果、48條典型經驗和做法;在北京等10個城市開展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建立了9個市級、70個縣級商務綜合執法隊伍;在江蘇等8個省市開展商務誠信體系建設試點。推進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4個自貿試驗區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前8個月平行汽車進口數量達到3.11萬輛。

四是狠抓內貿流通設施網絡建設。完善社區商業網點,鼓勵發展共同配送,突破城市物流“最後一公里”難題。在成都等22個城市開展共同配送試點,建設分撥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網點三級配送網絡。支持覆蓋28個省區市的20家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300多個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

五是加快生活服務業發展。實施家政、住宿等八大居民生活服務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推動形成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基礎、城市為支撐、農村為補充的居民生活服務體系。在山東等8個省開展以市場化方式發展養老服務產業試點,探索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新途徑。在杭州市等3個城市開展“優化環境促進餐飲業轉型發展”試點。

六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清理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地區封鎖現象得到遏制;對涉嫌壟斷市場的企業敢於“亮劍”,依法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建成商務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歸集企業信息157萬余條,並與國家信用信息平臺實現對接。開展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示範工作,支持58個城市建設肉菜追溯體系,18個中藥材產銷大省建設中藥材追溯體系,8家企業建設酒類追溯體系。組織開展150多次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累計查辦違法犯罪案件100余萬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79

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作用明顯,貢獻率約8%

19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就房地產銷售市場的情況表示,三季度房地產市場銷售形勢不錯,商品房銷售量的增長速度跟上半年繼續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9%。

盛來運介紹,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的增長速度為27.9%,三季度的總體銷量增長速度較二季度有所回落。不過今年以來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較明顯,據初步測算,前三季度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8%左右。

另外,針對中央政府最近出臺房地產調控的措施是否會影響經濟增長的問題,盛來運表示,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影響不能誇大,還需要繼續觀察。此輪調控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主要是一些熱點城市,是局部的調控。短期來講,對於這些熱點城市的商品房銷售和投資,甚至對經濟都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對全局來講,盛來運認為,它的影響有待觀察,因為其他城市還在按照既定的房地產政策,像去庫存這樣的政策來管理。

此外,調控目的主要針對投資性和投機性需求,對剛需、改善性需求仍然還是支持的。還有房地產本身調控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房地產的大起大落對經濟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防止經濟的波動,它的調控目標最終還是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從這些角度來看,對全局的影響不像想象得那麽大,而且後期的走勢有待觀察。這是關於房地產影響的問題。

盛來運指出,國慶前後對一些熱點城市采取調控措施,是及時有效的,在8、9月份房地產價格出現較快上漲的時候出臺調控政策,可以使房地產市場降溫,使它恢複到理性,而且對引導預期,抑制房地產的過度投資都有積極的作用。

據盛來運介紹,從10月份上半個月的部分數據監測情況來看,調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些熱點城市、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的銷售在回落,還有少數城市甚至出現了環比下降,房地產市場高燒開始在退,房價走勢開始趨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71

商務部:“十三五”消費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60%以上

3日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近日下發《關於做好“十三五”時期消費促進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十三五”時期消費拉動作用要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穩定在60%以上,消費對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增強。

《意見》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消費促進工作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0%左右,最終消費率達到55%左右;服務消費比重大幅提高,城鄉消費差距進一步縮小;信用體系初步建立,重要產品追溯體系逐步完善;消費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穩定在60%以上。

為此,《意見》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務:

一是培育和壯大消費熱點,優化消費供給結構。增加品質商品供給,加強對中華老字號的動態管理,打破品牌授權銷售單一模式,加快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提升服務供給水平。強化住宿餐飲業服務民生功能,推進住宿餐飲業連鎖化、品牌化發展;倡導綠色消費,引導流通企業擴大綠色商品采購和銷售,推行綠色包裝和綠色物流。

二是推進內貿流通創新,拓寬消費供給渠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創新,推動餐飲、家政等生活服務企業實現線上交易和線下服務結合,推進電子商務立法;引導實體商業創新轉型,探索開展自主經營,創新發展連鎖經營。

三是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消費供給條件。優化城鄉商業網點布局,推進社區標準化菜市場、社區菜店、家政服務點、再生資源回收點等社區商業設施建設;推進公益性流通設施建設,加強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流通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擴大城市和企業試點範圍。

四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改善消費供給環境。加大對互聯網領域、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的整治力度,探索建立區域市場一體化合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推進跨部門、跨地區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加快信用評價體系建設,規範市場化綜合信用評價機制,鼓勵行業組織開展以信用記錄為基礎的第三方專業評價。

《意見》還強調要保障“十三五”各年度消費促進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為推動內貿流通改革創新擴大消費爭取必要的財政資金和金融政策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消費促進專項資金;強化重要產品市場監測及預測預警,完善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的商品應急儲備體系,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應急供應保障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38

商務部:2016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月20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介紹了2016年我國消費市場運行情況。該負責人指出,2016年我國消費市場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消費持續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較上年提升4.7個百分點。

以下為全文: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談2016年我國消費市場運行情況

1月20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介紹了2016年我國消費市場運行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較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從月度增速看,12月當月增長10.9%,為全年最高;全年基本呈現前低後高、小幅波動的發展趨勢。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速自7月份以來保持回升勢頭,全年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4個百分點。

該負責人指出,2016年我國消費市場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消費持續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較上年提升4.7個百分點。消費市場主要特點:

一是以“互聯網+”為引領的新型消費模式蓬勃發展。網絡零售和便利店、購物中心等新興業態增速較快。2016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5.6%,占社零總額比重已達到12.6%,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商務部監測的重點零售企業中,便利店和購物中心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7.7%和7.4%,增速比其他業態平均增速分別高3.7和3.4個百分點。

二是汽車銷售成為消費市場最大亮點。受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和升級換代需求增加共同推動,2016年汽車消費實現了快速增長。全年汽車銷售超過2800萬輛,同比增長13.65%,增速較上年加快9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銷售額增長10.1%,加快4.8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50萬輛,連續兩年銷量居世界第一位;SUV銷量增長將近50%。受汽車銷售增加帶動,石油及制品銷售增速由負轉正,限額以上單位全年銷售額增長1.2%,增速較上年加快7.8個百分點。

三是品質化、升級類商品成為市場銷售熱點。消費者對個性化、多樣化商品的需求不斷提升,智能、綠色、大品牌、高品質商品受到市場歡迎。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超高清4K電視全年銷量同比增長37%,4G手機增長18.5%,對開門冰箱、一級能耗空調、滾筒式洗衣機等高端、智能、節能家電銷售增速均在15%-20%以上。

四是大眾化服務消費加速發展。隨著消費升級加快,消費者更願意為提升生活品質和品位花錢,消費內容也從以購買商品為主向購買更多服務轉變,餐飲娛樂、文化休閑、健康養老消費持續旺盛。2016年全國實現餐飲收入3.5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高於商品零售增速0.4個百分點。據中國烹飪協會預計,大眾餐飲收入占比超過70%。據國家旅遊局預計,2016年國內旅遊人數同比增長約11%,旅遊收入增長約14%,旅遊業快速增長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亮點。另以北京市消費市場為例,2016年北京市服務消費占消費總額的45%左右,同比增速高於商品消費3.5個百分點。

五是消費價格溫和上漲。2016年以來,消費品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溫和上漲,全年CPI同比上漲2.1%,漲幅較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商務部監測的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2016年同比上漲4.3%,漲幅比上年擴大3.7個百分點。

該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貢獻不斷提高的發展新階段。從後期看,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城鎮化率穩步提升,消費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預計2017年消費市場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對國民經濟增長持續起到“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88

貢獻率33.2%!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第一引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372

2017年1月9日,北京,在建中的國貿CBD中心地塊,包括中國尊在內的一大批高樓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建成,屆時這片摩天大樓建築群將成為北京的新地標。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長,速度繼續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最前列。(視覺中國/圖)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消息說,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7%左右,而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2.4%左右,按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仍居首位。

數據顯示,按照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2011年到2015年,中國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6%、31.7%、32.5%、29.7%、30.0%,而美國分別為11.8%、20.4%、15.2%、19.6%、21.9%。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減弱。印度等國雖然增速較快,但由於經濟規模不大,還不能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力,而巴西、俄羅斯等國尚未走出衰退的陰影。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長,速度繼續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最前列。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國家統計局測算,如果按照2015年價格計算,則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更高一點。根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2016年中國、美國、日本經濟增速分別為6.7%、1.6%、0.6%,據此測算,三國增長對2016年世界增長的貢獻率將分別為41.3%、16.3%、1.4%。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80

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0% 中國達33.2%

最近幾年,盡管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大幅下滑,但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貢獻者。

2016年,11個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為4.4%,較2015年下降0.1個百分點,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經濟總量占全球的份額持續增加。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新興經濟體發展2017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期間發布。

2010年,博鰲論壇發布首期《新興經濟體2009年度報告》,並首次將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定義為“E11”(新興11國)以來,該報告連續8年對新興經濟體在經濟增長、就業與收入、物價與貨幣政策、國際貿易、國際直接投資、大宗商品、債務和金融市場方面的新進展進行評論和展望。

2016年,E11的增長率雖然只為4.4%,但仍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率的3.1%。歐盟和七國集團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9%和1.4%,遠低於E11的經濟增長率。

在新興經濟體內部,俄羅斯、巴西等經濟體經濟增速觸底反彈,E11國家之間的經濟增速分化有所收窄。2016年,E11國家中,中國的經濟增速最高,為6.7%;巴西的增速最低,為-3.5%。兩者相差10.2個百分點,比上年度的速差減少1.2個百分點。

占E11國家GDP總量約50.7%(按照2015年的現價GDP計算)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到33.2%,仍居首位。

《報告》指出,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緩慢回升以及經濟政策調整與改革的成效逐步釋放,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勢頭得到抑制,總體呈現緩中趨穩的發展態勢。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指出:當前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雖然出現向好勢頭,但仍將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例如,勞動生產率增速放緩、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引發社會不穩定、債務水平攀升、外匯市場大幅波動、保護主義不斷升級、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各種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均不容忽視。

比如債務方面,相較於G7(西方七國集團)國家,E11的公共債務水平較低,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做簡單平均計算,2013~2016年E11的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從37.1%逐步升至43.8%,財政赤字水平從1.85%變為4.97%。

巴西和印度的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較高,分別為78.3%和68.5%;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相對比較低,分別為17.1%和14.1%。

但是,沙特阿拉伯的公共債務上升最為迅猛,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從2013年的2.2%猛增至2016年的14.1%,年均增速高達87%。

從償債率指標來看,E11各國的償債率差異明顯。2015年,巴西、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和俄羅斯的償債率較高,分別為38.1%、32.1%、24.1%和23.3%,均突破了國際公認的20%的警戒線。

此外,2010年以來新興經濟體的私人部門債務水平也連續攀升,截至2015年已超過60%。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認為,主要原因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發達經濟體采取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國際資本市場流動性泛濫,資金借貸成本降低,E11等新興經濟體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借貸額不斷增加。

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的私人部門債務水平較高,企業去杠桿壓力較大,債務違約風險凸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29

地理標誌商標註冊量十年增11倍 對地方發展綜合貢獻率超3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29/1122450.html

Qq__20170629165502.thumb_head

世界地理標誌大會現場   周程程攝

每經記者 周程程

繼2007年中國首次舉辦世界地理標誌大會後,時隔10年,世界地理標誌大會再次在中國舉辦。

這10年來,作為重要的知識產權,中國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增長迅速。

6月29日,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世界地理標誌大會上表示,截至2017年5月,地理標誌商標註冊達3615件,比2007年的301件增長了11倍。一半以上的地理標誌成為區域經濟支柱產業,地理標誌商標對當地就業、居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綜合貢獻率和影響程度超過30%。

地理標誌產品促進農民增收

地理標誌是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和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例如“紹興黃酒”等。根據《商標法》和《商標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地理標誌可以作為證明商標或者集體商標申請註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地理標誌產品大多涉及農產品,又比一般農產品溢價高,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有重要重用。

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工商總局商標局共核準註冊3374件地理標誌商標。3374件地理標誌可分為10大類,包括水果類、茶葉類、蔬菜類、家禽牲畜類、水產品類、中藥材類、糧油類、工藝品類、花卉類、其他類。其中,水果類占比居首位,為744件,占22.05%。

按省級區域來看,地理標誌最多的前五個省市分別為山東省489件、福建省311件、湖北省292件、江蘇省252件、重慶市211件,這5省市的地理標誌註冊量占全國的46.09%。

這也給當地發展註入了活力。張茅表示,國家工商總局不斷加大對地理標誌和農產品商標的保護力度,推動運用地理標誌和農產品商標開展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貧困地區綠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山西為例,數據顯示,山西省目前已有47件地理標誌商標,包括水果、中藥材、陶瓷等。數據顯示,目前已有53.38%的地理標誌產品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支柱。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後,產品價格平均提高了50.11%,收入占當地農民總收入的65.94%。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本次地理標誌產品展會上獲悉,新疆目前有81件已註冊地理標誌商標。“十二五”期間,地理標誌產業帶動174萬人脫貧致富。

加大地理標誌商標惡意搶註打擊力度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也將為地理標誌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張茅表示,地理標誌獨具特色的地域優勢和歷史文化,必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

張茅指出,今後將加強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工作。進一步暢通地理標誌商標註冊“綠色通道”,簡化手續、優化流程,提高審查效率。加大對地理標誌商標惡意搶註的打擊力度,堅決遏制違反誠信原則、占有公共資源的商標違法行為。

值得註意的是,張茅強調,將加強地理標誌保護維權工作,嚴厲打擊地理標誌商標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加強對知名地理標誌商標的協同保護,推動形成地理標誌跨地區、跨部門執法協作機制。

此前,6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2017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也已經明確,加大對馳名商標、地理標誌、涉外商標專用權保護力度,加強對老字號商標的註冊保護。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工作要點》表示,創新商標監管方式,將查處商標侵權假冒行為的監督檢查結果、行政處罰信息記於企業名下並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向社會公示,加大失信懲戒力度。

此外,張茅還要求,加強對地理標誌商標運用的指導工作,充分發揮地理標誌區域品牌的引領作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加強地理標誌商標宣傳工作,提升社會各界的地理標誌意識,加強地理標誌文化研究,推動地理標誌文化成為國際交流新亮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