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4/26 思考方法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aq6.html
寫了一段時間思考的碎片也有不少反饋,大約有兩點比較特別A.有新意B.野路子。
我無疑反駁所謂野路子說法畢竟時代進步太快所謂說野路子的基本上是土鱉。不懂行。
從Adam Smith到Brian Arthur這些從經典到最新的理論應該很早就有涉獵。so很難說誰是野路子。
不過要非常感謝所謂野路子說法讓我反思下思考的痕跡和思考的基礎是什麼?

我總結下最近這一兩年有過的一些判斷,結論和思考,比較有趣的包括tablet之殤,分辨率不可逆,屏幕尺寸不可逆,技術不是全部,注意力擠壓模式,脈衝股,可描述性數字。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類。都算有些閃光點也有逐步的可驗證性。
這些思考和普遍流行的卻是有些差異,so我回顧下來主要的原因是兩個方面

A.從消費者體驗出發從消費行為變遷出發對未來世界的推演
B.從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 Cash Flow三表出發 ,對企業會如何盈利推演。

這或許是我們(我和我經常探討問題的朋友)看待事物的視角,本身比較少考慮技術的演進可能性。
或者說A.是人性驅動的角度B.是商家利益的角度。

視角的不同會帶來結論的不同。

總結到這裡。我突然覺得這才是正確的視角。so誰是野路子不證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