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府拚政績 竟捧錢養「草莓企業」

2013-09-09  TCW
 
 

 

政府端出近千億元的預算,希望降低弱勢產業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和服務貿易協議的憂慮與反彈,但這其實只是一場數字遊戲。本刊特別採訪一位參與經費審查的委員,道出其中不為外界所知的原委。以下為他的沉重告白。

每次政府都宣布一個很大的金額,到底這個金額怎麼來?或者這筆錢到底存不存在?很少人去追蹤過,ECFA的九百五十二億元就是一例(編按:正式名稱為「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服貿協議簽署後,經濟部建議加碼到九百八十億元)。

這是總統交辦的大案子??不必花的錢,砍掉了又加回來

這個預算就是東湊西湊,雖然政府宣布的是一個明確總額,但沒有一個獨立的科目,那怎樣去把九百多億搞出來?就是把很多原本就在做的預算統統包進來,否則不可能有這麼多。

經濟部和勞委會為了這個方案,每年都來跟國科會的「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科發基金)要十億元,大部分是給經濟部用,這筆經費我是審查委員之一。經濟部要這個錢是去輔導傳統產業,輔導的方式包括座談啦、諮詢啦、找外國人來演講啦,各式各樣的活動;勞委會拿到這個錢是去找受害廠商,提供他們員工在職訓練等等。

他們每次來要都會被我們砍,十億元砍到六、七億元,但因為這是總統交辦的大案子,所以(砍了之後)就進入部會協商,會再折衷一下變成也許八億元左右;今年要的比較少,大約六億元,審查委員們砍到四億元,再協商變成五億多。

這些預算在審的時候,所有六位委員都認為是疊床架屋。例如很多傳統產業就是中小企業,在經濟部裡包括對傳產的輔導計畫、對中小企業的輔導計畫、ECFA的輔導計畫統統都有。

不同計畫都找上紡織業??每天騷擾業者說「我要輔導你」

其中,被輔導最多的就是紡織業,而且紡織業在工業局下還有專屬的輔導計畫。所以你就會看到很多紡織業者一天到晚都被工業局騷擾,說「我要輔導你」,「昨天不是才來過?」「那不一樣,是不同的案子……」這種事情就是經費一直投在很多相同的產業裡面,產業就這些嘛,錢就一直丟。

所謂因應方案,實際要做什麼,我們審查委員也不是很清楚。你想一個六億元的案子,不可能寫得很細,而且跟科發基金要錢的名目是「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輔導計畫」之類的,它只要前面幾個字一樣,就可以發包出去各種案子。

像我的學界朋友也執行過勞委會的這種案子,名稱叫「因應貿易自由化在地訓練服務計畫」,要做什麼事呢?合約會要求必須做幾個職訓案件,其中要有可以做為示範的亮點,這種計畫都是這樣操作,因為拿到錢了要用掉,但很多錢都是浪費在找學者專家去開會、座談。

接著,要找出貿易自由化的受害者,先把產業篩選出來,為了要達成目標件數,就打電話去每一家廠商,問他們有沒有受到ECFA衝擊。

絕大部分的企業都說沒受什麼影響,結果找不到廠商,有可能這案子分配的地區受害廠商較少,也可能還沒受到衝擊,但錢已經下去啦,怎麼辦?勞委會就會搭它原本很多的職訓計畫,然後去找那些廠商,如果沒有受到ECFA損害也沒關係,我就去跟你介紹有這個(因應ECFA的)新計畫,可以用什麼樣的政府資源提升你的人力素質。

所以政府預算都是這樣,有一個目標,不一定找得到對應的對象,可是錢一定要花完,所以就找很多顧問啦,編預算去出差(看廠商)一次多少錢、至少去幾次……。政府有一個既定輔導廠商的模式,叫作TTQS(台灣訓練品質系統實施計畫),標準模式就是你要去三次,去輔導它取得認證,因應貿易自由化方案(的勞工輔導部分)大致上也是套用這個。所以你不能說政府沒做事,有預算,也下去執行完畢,對人力素質提升可能也有成效,但是,跟因應貿易自由化沒有關係。

消耗預算竟被當作績效??審查變喊價,想辦法把錢給出去

像科發基金的那筆錢,每年都來要,後來很多審查委員就開始質疑,這些事情不是第一年就(該)做好了嗎,為什麼第二年、第三年還來要這麼多錢?還有經費不是case by case(個別)列,看不出分項計畫各需多少錢,只會寫經常性費用多少、座談會幾場、演講幾場、廠商諮詢輔導幾場……,我們每年都抱怨他們寫得太籠統,但講也沒用。

後來甚至為了這個還由國科會副主委主持協調會,找經濟部、勞委會來講,結果委員還是沒有被說服。通常科發基金支援各部會有個總額的上限,只要在額度之內,主席就會勸委員接受,比較不會關心「該不該花」這件事,反正這筆錢本來就是要給出去的。原本很多委員看得很細,覺得有些項目沒必要,但最後變成喊價,談出一個總數,到頭來還是經濟部自己去運用,逐項審查變得沒有意義,你給了錢就變成沒辦法管。

經濟部宣傳這套方案的最大政績,是MIT(台灣製造)微笑標章,但我們在看的時候,委員共通的意見就是,這裡面沒有科學技術成分,理論上跟科發基金要錢的項目要有科技成分,要做研發、增加附加價值,但MIT標章是一個純粹的推廣、行銷。所以很多委員說,你們的輔導措施唯一還有業績的就是MIT標章,但是MIT標章不該跟科發基金要錢。

(記者問:這套方案實施三年來的數據顯示,工業局各項預算執行率都很高,勞委會卻很低,為何如此?)政府執行率要高很簡單啊,但看問題不能從執行率來看,台灣有個滿嚴重的問題就是,把消耗預算的比率(執行率)當作績效,這某種程度是我們財政惡化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歐洲國家是鼓勵各機關在年度中間修正預算,如果評估不用花那麼多,繳回來是好事;但我們卻把沒有花光預算當作壞事,只好盡量花。所以某種程度反而要稱讚勞委會,就事論事嘛,如果失業沒有受到ECFA明顯衝擊就把錢丟下去,反而是很怪的事。就像明明沒有產業受到嚴重衝擊,你卻花了那麼多錢去輔導這些廠商,那我反而要質疑錢都花到哪裡去?

從實際操作的層面來講,要把錢花掉,對政府來講是太簡單的事,招標出去錢就花完不是嗎?績效要出來也很簡單,要輔導幾個產業、總共幾個案子,時間、地點、找了誰,寫報告上來就結束了,有沒有效果是另一回事。委員在審查時會想知道,比如產業升級計畫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應該是附加價值率有沒有提高、出口金額有沒有增加等,但經濟部很多案子的KPI就是我辦了幾場座談會、完成幾份研究報告、輔導幾個產業,這些要做到還不容易?

「草莓企業」吃定政府??盲目維持低成本,競爭力快完蛋

政府的思維矛盾得要死,簽服貿時說不要怕,就跟人家競爭啊、「轉骨」啊,如果這樣那你就不要輔導、不要補貼啊!你到底是要推廠商出去跟人家競爭,還是保護它留在國內?政府自己的邏輯都不清楚,迷信錢砸下去就會有效果,去幫助廠商維持低成本的環境,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們出口輸人家、競爭力快完蛋。政府難道不用坐下來想一想,不花錢(輔導產業)會不會更好?

住帝寶那些人如果是靠自己的能力,我佩服你,但很多是靠政府的錢去住帝寶,如果工商大老闆那麼有能力,怎麼會讓台灣薪資水準落後那麼多,都不給員工加薪,然後自己還可以住帝寶?廠商都吃定政府,你不優惠他就不投資,不給外勞就要走了……,過去用了那麼多優惠政策,結果卻是這樣。如果因為高成本就不做,那就算了嘛,把資源留給有能力的(企業)。

就像有人在罵年輕人草莓族,我們也有很多「草莓企業」,沒有競爭力、不應該存在卻靠政府活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58

巨量資料 從台積電到誠品書店都捧錢買 天睿年賺百億 靠「大數據」淘金

2014-05-19  TWM  
 

 

「大數據」到底有什麼魔力,從臉書、LinkedIn到美國航空業者都需要它?數據倉儲龍頭「天睿」,讓台灣大哥大、誠品書店到台積電都捧著鈔票買它的產品。

撰文‧周品均

有一家公司,它靠著數據(data)就能賺錢,從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三大電信商,到兆豐銀行、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等大型金控公司,就連誠品都是它的客戶,它是全球資訊倉儲龍頭公司Teradata(天睿)。

五月九日,上海不到攝氏二十度的天氣透著涼意,但在全球資訊倉儲龍頭公司Teradata(天睿)舉辦的大數據(Big Data)高峰會現場,卻能感受破表的熱度。有人從歐美來、還有從亞洲各地來,為的就是想知道天睿要怎麼靠挖數據賺錢。

看看這些數字吧,去年天睿營收達二十六.九二億美元(約新台幣八○七億元),淨利益達三.七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一三億元),而這每一塊錢,靠的都是數據。

「數據將成為新的貨幣。」天睿國際集團總裁Hermann Wimmer話說得直白,意思也就是,當網路將每個人串聯在一起,物聯網也蓬勃發展,大數據就成為了大事(Big data is a big thing),巨量資料的應用將改變未來。

「找朋友」功能

臉書跟進運用

如果你是每天使用臉書(facebook)的人,你肯定對臉書上的「你可能認識的人」這項功能不陌生。不起眼的一樣小功能,卻讓不少失散多年的同學、朋友、情人重新牽上線,而這個功能背後的最大推手,其實就來自天睿。

第一個使用這項小工具的,是美國社交網站LinkedIn。二○○九年,LinkedIn推出這項「找朋友」的功能,獲得龐大迴響,讓臉書也跟進,擴大交友圈。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找朋友」功能正是天睿與LinkedIn分析大數據的成果。

「你瞭解這對LinkedIn的幫助有多大嗎?」天睿大數據事業部總監孔宇華談起這項合作案的成果,也不禁提高了音量。原本,孔宇華在LinkedIn只有二十位朋友,可是用了這項「找朋友」工具一週後,他的朋友數大幅增加至五百位。

實際上,要做出這項功能,你必須知道對方就讀的學校、工作、經歷及他現有的朋友有哪些人。當初LinkedIn在開發這項功能時碰上瓶頸,用過去的資料分析方式,進行這麼龐大的資料整合與分析,「基本上是做不出來的」,孔宇華不諱言,這也是為什麼LinkedIn找上天睿的原因。透過大數據架構,LinkedIn團隊只花了兩個月,就做出這項功能的草創版。

孔宇華分析,對社交網站來說,網站上使用者的活躍度是最重要的,若一個社交網站的使用者很多,但活躍度卻很低,也並非業者樂見,每個社交網站都在追求同時擁有大量使用者與高活躍使用度。

用戶消費資訊

讓電信商有賺頭

儘管所有人開口閉口都說著大數據,但大數據仍然缺乏明確的定義與範圍,就拿「找朋友」這項功能來說,到底能替臉書帶來多少收入,沒人能說得準。然而,這在天睿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辛兒倫看來,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每個人的生活裡,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數據,從生日、性別、學歷、經歷、居住地等基本資料,再到薪資收入、喜歡的品牌、喜歡的音樂、有興趣的品牌等等,這些數據堆積如山,就像一座待開墾的金礦。

「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座礦山裡,儘可能的採集、收集大量的礦石,進行粗加工找出含金量,再將黃金提煉出來。」說到這裡,辛兒倫突然笑開懷,「事實上,以開礦煉金比喻大數據,是我發明的。」最早看到這座金礦的,其實是電信商。面對使用者每天使用手機、網路製造的瀏覽資訊、移動方位、群體關係等各式各樣的巨量數據,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使用者對什麼訊息有興趣、什麼族群使用什麼App、哪個地點有特定族群的分佈等重要商業資訊。

就拿台灣三大電信商來說,他們想找出到底上千上萬的使用者在通勤時都在做什麼。假如他們都在通勤時閱讀,那麼電信商能讓這些消費者使用某個閱讀App,甚至分析他們最愛讀哪一類的內容,在上面賣廣告、或是賣內容給消費者,都能讓電信商賺到額外的收入。

同樣也信奉大數據的,還有誠品。「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誠品可以發現到實體書店消費,以及在網路書店消費的消費者各是哪些?他們購買的書籍種類又是哪些?」再用這些資料變成有用的資訊,重新安排新書、暢銷書等排放順序與位置。

「重點還是在,他們要用大數據的力量,讓消費者更想把書買回家。」天睿主管說,這些祕密都藏在大數據裡。

如果你以為大數據只有行銷用得到,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連製造業者也需要大數據。以台積電為例,晶圓製造需要經過黃光、薄膜、石刻、清洗等近數百道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會產生相關數據,以前他們分析數據的方式,就像是拿著放大鏡找出缺失,埋頭在製程裡找bug(問題),可是進入大數據時代後,我們拿的是顯微鏡,用數據幫他們找出缺陷,讓他們的良率更好。

從台積電、台灣大到誠品,它們共同的特點就在於,它們手上都有很多的數據,「可是,大數據真正的價值來自於,找到珍貴訊息有效運用,然後提高收入!」說穿了,這些公司需要大數據的目的,可能是提高效率、或是增加客戶數,最大目的都不外乎要能幫公司賺更多錢,而辛兒倫做的,除了要幫它們在數據礦山裡煉出黃金來,還要能結合工具與模型,把這些黃金做成漂亮的金飾,賣出去。

過去,也有數據分析,這與進入大數據時代有什麼不同?許多人都有相似的問題。可是,你該看看這些統計數據,現在每一秒鐘新發送的電子郵件多達二九○萬封,每分鐘YouTube用戶上傳的影片長達一○○小時,這告訴我們一件事:九二%的數據,其實是在這兩年所創建的。

市場成長力道

比傳統科技產業高六倍

也就是說,每秒鐘過去,等待被挖掘、被分析的數據正排山倒海的出現,如果用以往的工具,可能要花上好幾年,才找得到可用的數據,「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你要更有效率的用軟體與工具,整合、挖掘與探索更多有利的數據。」在辛兒倫看來,這就是為什麼客戶需要天睿的原因,對比過去的數據分析,現在的數據處理量、速度都呈現驚人的成長。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預估,在二○一七年之前,大數據技術與服務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二七%,市場規模也將擴大至三二四億美元,大數據市場未來的成長力道比傳統科技產業要高出六倍。

「大數據已經不是一項選擇,而是沒得選擇。」一位業界人士這麼說。

一場由美國航空公司談論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個性化定價的經驗分享,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找出不同族群訂票的習慣,進而推論出適合不同族群的定價策略。最後一張簡報秀出「訪問率提高三○○%、點擊率成長二○○%、退出率極低」的營運績效,這個淘金成果抓住了在場每一位與會者的目光。

所以,別再說只有科技公司才需要大數據,美國航空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電信業、金融業、製造業、零售業都在加速大數據開發與應用,「以前談論IT只談技術,但我要告訴你,未來三十年,訊息(應用)發展將逐步超越技術!」辛兒倫的答案相當肯定。

一看就懂的大數據

—流程簡圖

每筆數據都是待開發的金礦email 交友圈 拍照 行動裝置App 瀏覽的網頁 YouTube 地標打卡淘洗金砂加工製成 資料整合 資料挖掘 資料分析

數據變黃金 新商業模式

天睿公司

成立時間:1979年

負責人:Michael Koehler

市值:63.8億美元

主要業務:資料分析、資料倉儲與整合行銷管理的解決方案主要客戶: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兆豐銀行、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積電、奇美電子、誠品書店、長榮航空、宏達電子近3年獲利:2013年3.77億美元2012年4.19億美元2011年3.5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58

智崴迷倒尹衍樑 三小時捧錢入股「進擊的巨人」體感實境版 就是它操刀

2015-03-09  TWM
 
 

 

一家資本額不到四億元的南台灣小公司,為何能吸引日本最大出版社「講談社」的全力支持?還用不到四小時的時間,就贏得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投資?

撰文、攝影‧何佩珊

一月二十三日的高雄,格外的熱鬧,不只日本最大綜合出版社「講談社」社長野間省伸現身,就連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都帥氣地駕駛寶藍色GTR跑車親自南下,而他們來到高雄的目的只有一個:力挺智崴。

「我們不想只是做一個生產設備的製造業,我們想做迪士尼那樣的公司。」高昂的語氣,透露出智崴的雄心壯志。說話的是智崴總經理歐陽志宏,他要帶領智崴邁向迪士尼的第一步,得有更多內容來支撐,而「講談社」旗下知名動漫《進擊的巨人》就是智崴要打響的第一炮!

《進擊的巨人》繼翻拍成真人版電影後,也將在苗栗推出體驗樂園,而這個可以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劇中主角與巨人驚險對抗場景的新形態體感模擬遊樂設備,就是由智崴操刀。

資本額不到四億元,員工數只有一五○人的小公司,卻是全球與迪士尼唯二有能力生產體感模擬遊樂設備的廠商,包括高雄義大世界、杜拜Abu Dhabi主題樂園都找上智崴。

連帶地也讓智崴二○一四年營收衝上八.三億元,年成長高達一四八%,前三季EPS達六.八九元,改寫歷史新高。就在智崴忙著接下全球雪片般飛來的訂單時,歐陽志宏卻未被這些數字沖昏頭,他開始想,「現在的訂單都是用設備賣斷的模式在做,每完成一張訂單,就等於少了一個客戶,即使現在拚命接單,衝高了這幾年的業績,那之後呢?」

啟動雙C計畫

智崴首波主打「進擊的巨人」歐陽志宏清楚,這類「一次性專案」帶來的成長是空虛的,如果智崴要走得更穩健,他們就得有不一樣的玩法。

彷彿一張SWOT(優劣勢分析)表就浮現在心中般,歐陽志宏開始填,「智崴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術,在國內、外都有成功案例。」可是,對比迪士尼從主題內容、技術到通路都可以自己做,智崴相對地就只停留在為人作嫁的賣設備。

以《冰雪奇緣》為例,電影票房在全球開紅盤,東京迪士尼隨之推出主題活動,只要消費者到迪士尼就能體驗。「智崴缺乏的就是內容(content)和通路(channel),惟有補足這兩個C,才能提高附加價值。」因此,在資策會台日產業推動中心引薦下,一三年智崴成功地與「講談社」搭上線,拿下最熱門動漫《進擊的巨人》的內容授權,要在苗栗尚順育樂中心量身打造《進擊的巨人》動感劇院,還將開賣周邊商品,最快一五年暑假前就會開幕。

為此,《進擊的巨人》作者諫山創一四年二月已經先祕密來台,親自體驗過智崴設計的飛行劇院,要確保消費者進到劇院後,可以有來自原創作最完整的體驗。野間省伸透露:「他(指諫山創)很感動!」智崴資訊總經理特助張明吉就說,「日本人做事非常謹慎,得到作者的認同,絕對是後來智崴能夠取得授權的關鍵。」而且不僅如此,講談社還同意將產品首發留在台灣。

歐陽志宏說:「他們(講談社)一直挑戰我,為什麼要先在台灣?」但他告訴講談社,如果在台灣,智崴應地緣之便,可以隨時隨地掌握狀況,做即時調整,「之後到日本就可以一炮而紅」成功說服了對方。

歐陽志宏看好,屆時《進擊的巨人》在全亞洲的動漫迷都會來台朝聖,而且他們也計畫還要進一步搶進日本和歐美市場。

為了打開全球銷路,智崴在影片製作上毫不手軟,要採取好萊塢的最高等級。據了解,這套影片拍攝將會找來先前曾協助李安打造《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前R&H特效團隊,每集製作成本都上看數千萬元。

引進策略夥伴

讓每座城市都有孩子的歡笑另一方面,歐陽志宏也積極打造第二個C,也就是通路。「我一直很希望可以打造『7-ELEVEn式的迪士尼』。」消費者不須勞師動眾到郊區遊樂園,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能享受到與迪士尼同等的歡樂時光。就是這個念頭,讓歐陽志宏決定以私募方式引進策略夥伴,而這個夥伴正是潤泰集團。

「其實,一開始,潤泰並不在我們的名單裡。」歐陽志宏說,那時他們心裡有幾個人選,卻沒有潤泰,直到市場開始亂點鴛鴦譜,傳言潤泰要入股智崴,引起了尹衍樑的關注。

十月九日這天,尹衍樑親自開車南下高雄,原本計畫只停留三十分鐘的參訪行程,卻在體驗飛行劇院後,打亂了尹衍樑當天的安排。因為,體驗過智崴的動感遊樂設施後,尹衍樑的好奇心完全被激發,抓著歐陽志宏問個沒完,一路從下午四點聊到晚上七點才離開。

就在那天,尹衍樑直爽地就向歐陽志宏開口:「讓我來當你們的房東兼股東吧!」於是,潤泰集團就以十四.四億元入股智崴,持股一五.一一%。可以期待,未來在大潤發等連鎖賣場裡,都有機會看到智崴的「城市樂園」。張明吉指出,目前大型樂園採用的多是八米高的大型飛行劇院,但智崴已開發出更多元的產品,未來在連鎖賣場這類城市樂園,主要以座位數較少、體積較小的中小型設備為主。歐陽志宏透露,他們也正在開發個人移動式的體感遊樂設施。

過去一年來,智崴股價最高衝上六七五元,歐陽志宏的壓力比誰都大,尤其整個資本市場都拿著放大鏡在檢視智崴的業績,更讓歐陽志宏步步為營。但為了改善智崴的營運體質,歐陽志宏堅持要朝內容與通路的方向去布局,毅然決然地推掉了超過十個案子,估計訂單金額超過數億元,歐陽志宏卻不覺得可惜。「我的基礎元素都備齊了,有了自家技術,『講談社』強大的內容,和潤泰在通路、資金與人脈上的助力,未來客戶看到的會是一個樂園的整體規畫,而不只是單一設備。」如果智崴要往前走,走得更穩更好,這些改革就一定要做。

智崴

成立時間:2001年

總經理:歐陽志宏

資本額:3.97億元

主要業務:體感模擬遊樂設備

員工數:150人

近三年EPS:單位:元

2012 2.29

2013 -0.22

2014前三季 6.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26

藏身龜山祕密研發 尹衍樑、王雪紅捧錢搶投資 打造「兩輪Tesla」的天才設計師

2015-04-06  TWM     

他,曾為微軟打造第一代Xbox產品,也是宏達電賣翻全球的鑽石機之父,他是宏達電前創意長陸學森。這次,他要用智慧電動機車改變世界,不僅吸引尹衍樑、王雪紅大手筆投資,連高階經理人也甘願薪水折半,跟著他圓夢。

撰文‧周品均

走在台北巿信義區松壽路上,原來新光三越對面的三星手機體驗店面悄悄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間以白色為底、印有黑色「Gogoro」字母的店面。「這是新品牌嗎?它要賣什麼?」當你走進店內,答案呼之欲出,一輛白色車身的電動機車出現在眼前。

這輛由Gogoro推出的電動機車,不只有簡約外型,還能用手機監控電源、車身狀況,甚至可以在十秒內解決電源不足問題,今年在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大展CES展出時馬上成為全球科技業的焦點,它被譽為「兩輪的Tesla」、「有輪子的iPhone」。就連知名《華爾街日報》前科技專欄作者、綽號「莫博士」的Walt Mossberg都親自坐上Gogoro體驗。

這輛一亮相就轟動全球業界的Gogoro電動機車,從研發到品牌百分百來自台灣,而一手打造它的人,正是宏達電前創意長、Gogoro(睿能創意)創辦人陸學森(Horace Luke)。

跨界鬼才

微軟、宏達電都留不住他

陸學森,被台灣工業設計界認為是一名傳奇人物。他總是以深色襯衫、牛仔褲、粗框眼鏡示人,在媒體前很省話,常常不發一語,從打扮到行為,就是一個專走自己路的設計人模樣。但私底下,他風格完全不同於台上,同事形容他,個性活潑,工作時坐不住,總是在公司裡走來走去,看到誰需要幫忙就伸出援手,很熱血。

這位學工業設計出身的設計鬼才,在美國華盛頓州的默瑟島長大,因此,他的公司展現十足美式作風,他甚至在自己創辦的公司中沒有一間專屬辦公室。

現年四十五歲的陸學森,大學念的是華盛頓大學,進入科技業前,曾在藝廊賣過珠寶,第一份工作是展會現場設計,接著他選了全然不同的領域,一份在的品牌設計工作。一九九七年,毫無科技業經驗的他向微軟毛遂自薦,不但進了微軟還通過層層考驗,經過六年時間,陸學森參與打造微軟第一代Xbox產品。

離開微軟之後,陸學森被周永明找進宏達電打造hTC品牌,二○○八年宏達電轉型經營品牌的關鍵鑽石機,就是出自陸學森之手。他成功打造熱銷產品的魔法方程式,成了業界最想破解的祕密,但他卻毅然決然選在宏達電市值超越諾基亞(Nokia),營運和股價攀峰的一一年離開,留給業界滿滿的驚嘆號與問號。

創意吸金

郭台成一句話讓他留台

陸學森選擇離開的原因眾說紛紜,但他的創業夥伴是這麼看,「一一年以後,手機的發展已經很有限,頂多就是螢幕變大、續航力改善,他(陸學森)已完成在宏達電的使命,而他要做的東西不只是這樣,他當時已經有很多business idea,打造電動機車就是一項。」陸學森看著全世界各大城市紛紛投入節能發展,他知道「能源」產業將是一大機會,而人們又對「車」抱有極大熱情,再回頭看看台灣,光是註冊機車就有一千兩百萬輛,如果要談節能、要打造一座智慧節能城市,十年來並沒有太多改變的機車,肯定有很大的改變空間。

於是,原本就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熟識的陸學森就帶著這項計畫找上門,他以一句「我想要用自己的設計改變世界」打動了尹衍樑。尹衍樑砸下數十億元,成為陸學森創業背後那強而有力的雙手。兩人連外型都很相似,對此,尹衍樑強調,「我是學他(陸學森)理光頭的。」不難看出兩人的好交情。

陸學森的夢想與衝勁不只讓尹衍樑讚賞,連陸學森的前老闆王雪紅都捧著現金投資。對陸學森讚譽有加的尹衍樑甚至告訴他,「你想在哪裡創業都好。」陸學森想都沒想就回答,「我要在台灣。」讓陸學森決定留在台灣創業的答案很令人出乎意料。原來十多年前,陸學森還在微軟做Xbox案子時,他就常拜訪台灣供應鏈,有一次他和當時供應商之一的郭台成聊開了,陸學森問郭台成,「講到西雅圖,人們會想到波音,談起紐約會想到股市,那台灣呢?」沒想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一下問倒了郭台成。半小時後,郭台成突然說,「我想到了!台灣就是你想得到的東西,都幫你做出來,而且三小時內可以解決問題。」這個答案像一顆種子在陸學森心中種下,也因此,當他決定要創業時,很快決定留在台灣組建團隊,打造一輛由台灣設計製造的電動機車。

祕密徵才

科技精英甘願減薪助圓夢

「聰明的人設計聰明的產品,有熱情的人設計有熱情的產品,沒有人就沒有產品。」陸學森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他要找的是有熱情的人,可以一起追夢的團隊,這個團隊的第一人,就是和他交情超過十年的宏達電前技術長Matt Taylor。

「Horace是一個很棒的領導者,非常會激勵同事。」一位與陸學森在宏達電共識過的工程師這麼描述他;與陸學森從微軟時期就相識的Jason Gordon也用「非常有遠見」來形容這位老友兼戰友。這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陸學森創業後可以吸引不少宏達電同事加入,包括宏達電兩位前任研發副總洪煌城、全球通信副總裁Jason Gordon,寧願薪水砍半再砍半,也願意跟著陸學森一起完成夢想。

就連宏達電前財務長鄭慧明都出錢出力,並出任Gogoro董事。「我六十歲了,也不會現在去創業,能夠在Horace出來創業時提供一些建議,陪著他一路走來,我很幸運。」鄭慧明笑著說。

除了來自宏達電的舊戰友,陸學森開始找尋各路英雄。「我們不可能憑空打造出一輛Gogoro電動機車,我們需要來自四面八方的人。」Gogoro行銷副總彭明義直言。一二年開始應徵員工流程,向來行事作風低調的陸學森就連招聘方式都很低調,讓不少前去面試的人三番兩次進了辦公室,最後卻連生產什麼產品的影子都沒看到,直呼這家公司太神祕。

Gogoro團隊之所以這麼神祕,當然是擔心新的商業模式訊息會走漏,但低調行事的陸學森畢竟還是得找一批電動車產業人才,才讓外界稍稍知道他正在做相關領域的事。

○九年,Tesla撤出台灣,許多員工只有重回汽車產業一途,有些人無法繼續原本創新的工作,只能做些將車系顏色改變再重新上市的工作,陸學森就祕密網羅不少當年的電動車團隊成員,並放膽讓這些人揮灑創意。「這老闆是瘋的。」有員工這麼描述陸學森。

接收團隊

善用Tesla供應鏈提供養分走一趟Gogoro龜山總部不難發現,選址於此,看上的正是地緣關係。當年Tesla辦公室就位於Gogoro總部斜對面,這裡有的是Tesla建立的供應鏈腹地,Gogoro電動機車的電池組技術就與Tesla師出同門,還握有獨門的馬達技術,其他像是車身、車燈、車輪等等,都是與台灣供應商一同研發設計。

然而,即使有了對智慧型手機在行的前宏達電團隊、具有電動車經驗的Tesla團隊,加上從福特汽車挖角來的採購主管,以及待過諾基亞、黑莓機的行銷主管,要從零開始打造一輛電動機車仍舊困難重重,光是產品要過陸學森這關就是一場硬仗。

「你要說他很挑剔,是的,那是因為他非常要求細節。」一名Gogoro主管不諱言,很多產品雖然有工業設計的外表,但陸學森看的不只這些,他會把產品打開檢查裡面的排線是否整齊,他會親自摸一摸產品內部,看看會不會刮傷手,「他要求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都要一樣。這就是一個品牌和A級品的差異。」陸學森對於細節的管理,從宏達電至今都沒有改變,無論是軟體、硬體、就連App他也都要逐項檢視。為了產品設計,平日和員工打成一片的他也會板起臉,字句嚴厲,爭執常常在辦公室裡發生。「我們常常為產品設計爭執,事實上,他(Horace)鼓勵爭執。」Gogoro員工這麼解讀陸學森的作風,通常內部的爭執多半是為了把產品設計得更好,並且廣泛地採納意見,「爭執完,我們依舊會一起吃飯。」

挑剔老闆

由內到外都要做到最好

作為陸學森的好友兼長輩,鄭慧明也有同樣看法,「以前在宏達電,他搞設計、我做財務,多少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他是個很聰明的人,但並沒有因為聰明而自我意識強。」曾有人問陸學森,到底他成功打造產品的魔法是什麼?他說,「我的工作並不是在團隊中扮演最聰明的角色,也不是永遠都是出主意的那位,而是試著塑造一種文化,那就是當團隊成員想到好點子,他們會非常開心。」陸學森的挑剔也都真實反映在他端出的產品上,Gogoro在CES亮相後,無論是機車本身、還是電池充電交換站,都能看出陸學森要從什麼都沒有,做得比所有人都好的決心。

不過,順利推出一輛一鳴驚人的電動機車,並不是陸學森築夢之旅的終章,它只是個起點。「我們的夢很大,要做到那個地方還有很多路要走,這場仗遠比我們開公司時大得多。」彭明義坦言,真正困難的是建立基礎建設。

這就好比買iPhone,消費者要的不只是手機硬體,而是看上iTunes、Apple Pay服務的基礎建設,陸學森要打的仗也是如此。他的目標不是打敗電動機車、賣贏一般機車,而是與消費者的生活形態競爭,因此他首先和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合作打造完善的基礎建設,甚至選擇在販售產品前,先開一家體驗店,用實際行動告訴消費者,他的產品有多好。

「我們相信,一定存在更好的能源消費方式。」陸學森在台灣首場發表會上堅定地說。這是他節能夢想的初衷,也是Gogoro最想傳達的理念。

陸學森

出生:1970年

現職:Gogoro(睿能創意)執行長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

經歷:宏達電創意長

成績:打造微軟第一代Xbox、宏達電鑽石機

陸學森的伯樂與團隊

投資人:尹衍樑、王雪紅、鄭慧明宏達電前技術長,現為Gogoro創辦人兼技術長

Matt Taylor

宏達電前研發副總、現為Gogoro高層之一

洪煌城

宏達電全球通信前副總裁、現為Gogoro企業傳播副總Jason Gordon 台灣諾基亞前總經理、現為Gogoro業務營運副總

程宗楷

黑莓機前大中華區營銷總監、現為Gogoro行銷副總

彭明義

電動機車不再只是買菜車

GOGORO吸睛功能大拆解揮別漫長充電流程,10秒內換掉2顆電池,解決電力問題。

跟鑰匙孔說再見,感應發動機車時代來臨。

用手機設定儀表板顏色、聲音與燈光。

電池剩多少電、哪裡可以充電、預約電池,手機都能搞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90

全台獨家 Micromax擠掉三星 放話兩年內進軍美國 馬雲、孫正義捧錢上門 「印度的蘋果」總部揭祕

2015-03-23  TWM
 
 

 

Micromax,這家在西方並不有名的印度手機廠,先是打敗三星,後又攫取馬雲和孫正義的目光,共同創辦人之一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宣示:兩年內要把手機賣到美國,變身﹁像蘋果一樣好的公司﹂。

撰文‧楊紹華

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西南方三十公里的古爾岡市(Gurgaon),最近的國際能見度提升不少。

首先,被稱為「金磚之父」的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歐尼爾(Jim O'Neill)在三月上旬造訪此地,他在隨後發表的文章中,宛若發現新大陸似地提及這座新興城市,「這裡已發展成區域性的工業中心,許多快速成長的科技公司在此聚集。」其次,去年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滔天波瀾的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以及阿里巴巴背後的重要股東:日本軟體銀行,似乎也已把目光掃向這裡;據《華爾街日報》三月中旬報導,兩家重量級企業正評估入股一家在西方世界名不見經傳的當地企業。

兩則訊息的共通點,都是它,印度手機市場的最新王者,Micromax。

根據統計,去年第四季,Micromax一共在印度賣出了四六○萬支智慧型手機,超越死敵韓國三星的四四○萬支;研究機構Canalys公司稍早前也公布一四年第四季調查結果,在印度手機市場,Micromax以二二%的市占率,超越三星的二○%。兩項數據說明,這家以供應零件給諾基亞起家的手機業者,如今已然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新霸主。

對Micromax來說,這個王冠代表著實質利益,印度是當前全球成長最快、最火熱的手機市場,估計一五年銷量將達一億支以上,僅次於美國、中國。對印度人來說,這是一個好不容易等到的驕傲,史上第一次,印度能有自己的本土品牌,打敗眾多外來競爭者,坐上龍頭。

手機產業、古爾岡市,標示著古老印度最具活力的新創能量,而Micromax儼然已是印度新產業裡光芒四射的搖滾巨星。《今周刊》排除萬難專訪共同創辦人拉傑.埃格瓦(Rajesh Agarwal),並成為獨家走進Micromax總部的台灣媒體;這家企業的成功模式與未來野心,某種程度,正為印度經濟指引一條站上世界舞台的新模式與新方向。

它,最懂印度人習慣分享音樂,開發大螢幕手機搶市「把微小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能發揮最大能量。」拉傑以不帶情緒的口吻說出這句話,這是他對企業文化的形容詞;更精準地說,這句標語,其實就是品牌名稱Micromax的由來:「Manage the micro best, and to reach the maximum.」成功之道,就是從品牌的命名精神開始。拉傑回顧創業以來的堅守原則:「○九年,我們賣出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接下來的五年,我們只想著一件事:印度人究竟要什麼、印度人的需求是什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說,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Micromax則是反其道而行,想盡辦法滲透印度人的心。「比起外來品牌,我們更了解印度人,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他肯定地說:「我們所有的產品設計,都是以印度需求為最優先指標。」拉傑認為,手機是非常個人化的商品,「它不像其他商品,美國人適用的設計,印度人不見得好用。而過去幾年,我們幾乎把所有心力專注於為印度人設計產品。」以一三年Micromax大膽選擇開發大螢幕手機的經驗為例:「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當時,許多聲音仍然擔心大螢幕手機的市場接受度,但我們決定往這條路上走。」拉傑說明原因,並非洞燭機先地看出什麼了不起的大趨勢,而是單純從「印度人」的習慣做出決定:「印度人喜歡什麼?我們喜歡聽音樂,也喜歡影片、喜歡看電影。」喜歡精采分呈的影音,當然需要夠大的螢幕。

其次,「這也是重要關鍵,我們物超所值。」拉傑說得直白:「就是價格比競爭對手便宜。」舉例來說,就是用不到三千元的價格就可以買到一台四.七吋的智慧型手機。但他進一步解釋,在人數多達十二.五億的印度市場,便宜不單只是為了能夠在列強競爭中殺出一條活路,價格策略的背後,有著更深層的意義:「我們必須拓展印度的市場空間。」在印度,有多達六○%的人民仍然以農業為生、在農村裡生活,「這代表印度市場有四成的人住在城市,也有六成尚未開發的潛在顧客,他們的消費能力不那麼強。」價格夠便宜,才能把這群原本認定中的智慧型手機絕緣體拉進市場,「你可以說,Micromax成功擴大印度市場的大餅。」原來,他的價格策略,不是為了「殺出活路」,而是要在無人耕耘的市場裡「開出新路」。而這片新市場,現在儼然成為全球手機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除了三星,來自中國、專攻新興市場的小米也已虎視眈眈,去年十一月推出售價不到一萬盧比(約五千元台幣)的紅米Note,也已宣布和印度最大電商網站Flipkart 合作搶攻市場。

它,大步創新局布局「印度製造」,擬定外銷新戰略同時,Micromax也已想定未來因應策略;「我們將以『內容服務』來鞏固領導地位。」拉傑強調:「在許多人的定義中,Micromax是賣硬體的公司,未來三年,我們希望能讓這個品牌添加內容服務的形象。」搶攻內容商機,以內容服務強化品牌認同,這個策略其實同樣能讓Micromax發揮「最了印度人」的超強利基。

在硬體上,拉傑認為「提高消費者感官體驗」仍是重點,「我們會繼續鎖定大尺寸市場,並且提供高解析度的螢幕及相機鏡頭產品。」論及硬體製造,拉傑也提到了印度當前如火如荼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畫。

「這是政府政策,每個印度人都應該要參與其中,我們也一樣。很少人注意到,印度每年為進口電子產品所花掉的錢,幾乎跟進口原油一樣多!要救這個國家的經濟,就必須想辦法在印度製造電子產品。」目前,Micromax並未在印度本地製造,「但我們很樂意成為莫迪總理願景的一部分,和台灣、日本等國的業者合作,在印度製造。事實上,我想印度大有機會重演過去中國的製造業成功故事,我們有很龐大的境內需求,也有外銷出口競爭力。」在三月上旬舉行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中,Micromax董事長卡普爾(Sanjay Kapoor)宣稱將強化品牌的海外市場,計畫在未來三年內進軍八到十個國家。而拉傑給我們的願景,其實比董事長在MWC上的說法更具野心。

「目前我們只有外銷到四個國家(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與俄羅斯),外銷是必然的路,甚至是已開發的成熟國家市場。」他停頓了一下,若無其事地接著說:「比如,美國。」「我們正在鎖定美國市場!為什麼不?我們的確已經擬定計畫了,也開始有所動作。」雖然沒有具體時間表,但當本刊記者試探性的提問,「可能在兩年內攻進美國嗎?」拉傑的回答是,「很接近。」要轉型做內容服務、攻進美國等成熟國家市場,整體說來,拉傑也給我們最鮮明的願景:「你可以說我們在兩年內可以變成像蘋果一樣好的公司,這是我的野心;是的,Micromax的未來,要變蘋果!」

Micromax

成立:2000年3月

共同創辦人:拉傑.埃格瓦(圖)等4人主要營業項目:手機設計製造、銷售資本額:25億盧比(約新台幣12.5億元)

成立地點:印度德里

打敗三星,Micromax成為印度手機新霸主印度市場2014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09

金新錢潮農 創投捧錢搶投資 小農拚上市櫃

2016-01-04  TWM

農金大潮來襲,人才、資金的投入正逐漸累積出豐沛的能量,不可忽視。

我們從崢嶸冒芽的微型小農身上、從年營業額5億、10億的產銷合作社身上看到,也從農業技術有所突破、生產銷售模式找到創意的農商身上看到;這些變化,吸 引了創投在內的投資圈聰明錢,悄悄將眼光往農業挪移;再者,農業追求轉型企業化,有了向資本市場靠攏本錢,循創櫃板、興櫃、上市櫃路徑前進的動力,其中含 金量之高,更是吸睛。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易宏董事長蘇睿騏剛從中國北京回到台灣,他才辦理完一次甚受矚目的現金增資,光電大廠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剛以個人名義,認購易宏股權二二%,成為第一大個人股東。蘇睿騏說,募到的資金,要拿來種牛樟木。

場景一》台北內湖 易宏

宸鴻江朝瑞、華陽創投、國發基金,大家都想在易宏登創櫃板時,爭取當股東!

他的造林計畫,是易宏這家以生產牛樟芝保健食品著稱的公司,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不僅江朝瑞砸錢投資,連創投界最積極投資農業科技領域的華陽創投、國發基金,都在他登創櫃板時,爭取成為股東。

來到苗栗大湖、新北三峽,蘇睿騏四年來,在兩地建立六十公畝林地,種了共五萬株牛樟木,未來還打算種到十萬株。「這是台灣特有的國寶樹,我們只會種在台 灣!」光是牛樟木,本身就價值非凡,蘇睿騏指出,一株五年的小牛樟木「價值以萬元起跳」,五年生的市價二.五萬元,且年分越久,價值越高。

有牛樟木才能培育出牛樟芝,砍下來的椴木做牛樟菌的溫床,培養出牛樟芝三、五年之後就會廢棄,屬於耗材,這也是主打實體牛樟菌保健食品的易宏,需要擁林自重的原因。

易宏也是業界第一家通過衛福部新法規、牛樟芝產品通過九十天動物毒性測試的品牌。拿到合格許可的同時,中國華潤集團旗下的三九公司,立刻決定代理易宏產品到中國市場販售。

從登上創櫃打開知名度,到一五年九月底轉興櫃,成功吸引外部資金投資,易宏跨上資本市場的第一步堪稱吸睛。

場景二》雲林西螺 太陽生鮮家樂福、大潤發都是它的客戶,因為公司化得早,有完整財會資料,想上市會快很多!

十二月二十二日一大早,三千坪的物流中心地上空蕩蕩,任誰也看不出昨天晚上,曾疊滿三千個四十五公分乘以六十五公分大小的塑膠菜籃。紅色的裝著根莖類,藍 色的裝葉菜類,全部要在晚上陸續出車送往全台六十個據點。家樂福產地直採課長曾富達從傍晚六點多就到,太陽生鮮履歷產地經理林棋華陪他一起清點出貨狀況。 這,只是太陽生鮮供給家樂福一天的出貨量。

隔天下午,曾富達又到同樣地址,太陽生鮮總經理胡英傑找來二十位農友,溝通下一期替家樂福耕作品項以及產銷履歷的重要性。加入太陽生鮮供貨系統多年的農友 吳木樹說:「種菜我很厲害,賣菜我不懂,與合作社配合,我省事,收入也穩定!」一臉斯文的太陽生鮮董事長蔡易成,坐在牆上掛著斗笠蓑衣的辦公室裡說,最近 很多投資機構開始對農企有興趣,近日才有一家創投來拜訪,「昨天又有一位開發的協理來拜訪」。﹝編按:指的是以投資銀行為主體的開發金控投資部門。﹞太陽 生鮮年營收約達十億元,家樂福、大潤發、王品都是它的客戶。蔡易成說,十多年前接到家樂福的第一筆蔬果採購生意,他就毅然成立公司。

正因為公司化得早,擁有完整的財會資料,這種條件,若想上市,進度將相對快很多。

場景三》北市南海路

﹁農業好點子﹂頒獎現場

大學教授詹添印:「參加這次募資,就是想看看產品有沒有市場。」十二月七日上午十點,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技術處處長盧虎生在自家大樓內,替「農業好點子群眾集資競賽」擔任頒獎人,兩人笑容滿面地分別頒獎給得獎者。台上正開心風光,台下場面更是熱鬧非凡。

從創投界、櫃買中心、銀行業者、會計師事務所,乃至於超市、餐廳與小農們,在這一天統統齊聚一堂。

放眼掃去,會場的這一頭,和通創投代表正在與「評審團」首獎—— 花田喜彘的創辦人張勝哲詢問未來經營的規畫;那一頭的全聯社、王品、棉花田、家樂福都派代表到場,想開發新的供應商;而負責執行這次競賽活動的財團法人中 衛發展中心﹝編按:專門輔導中小企業技術授權或轉型等,簡稱中衛﹞顧問王淑敏,更是忙著幫比賽團隊「作媒」,想把比賽團隊推銷出去。只要定格細看,處處都 是交頭接耳的畫面。

帶著台南遠東科技大學學生一起參賽,得到評審團獎第三名的機械工程系副教授詹添印說:「參加這次的募資,就是想看看產品有沒有市場。」他帶著學生種植成 功、來自南非的特有蔬菜冰花,如今募到三十一萬元,準備量產,想把一斤市價可以賣到一萬兩千元的冰花,轉化為鑽石花小盆栽,期待帶進千萬元商機,也替學生 帶來翻轉未來的機會。

這三個場景的背後,不約而同指向一個事實:不論創新小農、科技農業或是青年返鄉,農業工作者正慢慢具備經營概念,轉型企業化的趨勢正在形成。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一四年的資料,台灣的農企約有一萬多家,每年創造高達二.三兆元業績,這些都是有報稅資料的農企公司,還未計入不開發票、不報稅的農作物生產者所創造的業績。

找創意、錢來了、政策推

農企正夯 個個有機會成上市櫃公司○九年,行政院把精緻農業列入六大新興產業,投入二四二.五億元全力扶植農業,而在屏東成立的農業科技園區,目前至少已有五十九家農業科技公司進駐,投資金額超過三十一.二億元,積極鼓勵發展農業科技,初現成效。

近年來,台灣農業開始走向資本市場,櫃買中心繳出促成五家農企登上創櫃板,至少四家輔導排隊準備登板的成績。而農委會今年主辦的農業好點子群眾集資競賽, 也吸引一八○隊報名,上Flying V上試身手,總計募集八六八萬元。金額雖然不高,但平台上每個隊伍想盡辦法呈現最好的一面,並從中試圖了解消費者需求,無數個像第一名的「花田喜彘」一樣 的團隊,正在崢嶸發芽。

更重要的是,嗅覺敏銳的聰明錢來了,他們嗅到誘人的潛在獲利陸續湧來。和通創投董事長黃翠慧就說,台灣的農業科技其實相當發達,只是不像IT產業那麼效率化,原本投資科技業的創投同業,近年來開始不約而同分散資源,把部分眼光瞄準農業科技公司。

她估計,「未來三年,以一五年為基準點,每年創投投資在農業上會有二○%成長!」早在七年前,就開始到農企中尋找獵物的華陽創投,迄今更已經投資了包括品 種研發、漁產、疫苗相關的企業十餘家,譬如,做公平貿易的生態綠、生產胡蘿蔔素的麗宏投資、培養牛樟芝的易宏,總投資金額超過五億元。

董事長王韋中看好農企未來的後續潛力,又宣布一六年將新募六億至十億元的農業科技基金,預計至少投資十到二十家左右的新創農企公司,顯見他看好的程度。

錢味越來越濃,民間農業轉型農企的動力就大起來了。

最早受注目的,當屬營業額都在八到十億元之間的大型果菜合作社,如雲林西螺果菜合作社、漢光果菜合作社、青松果菜合作社等,都已經搭上第一班公司化列車。一旦企業化之後,以這些公司穩健的營收獲利,都可能成為未來上市櫃「農業股」的嬌客。

毛利高、股本小、不怕紅色供應鏈三大誘因 吸引聰明錢來敲門大型合作社願意轉型為企業,意義不凡,畢竟,他們所面對的,都是政策長期補貼的農戶,幾乎沒開過發票,沒繳過稅,導致產業鏈中的許多業者缺乏會計概念。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王怡文指出,由於台灣小農居多,想企業化,問題多如牛毛,「銷售憑證漏未開立、部分成本費用合法憑證取得困難、人員薪資難合規定等等不一而足」。簡單說,小農面對複雜專業的會計問題,就是「毫無概念」。

而上要面對幾百個農戶,下要面對上百個客戶的合作社感受自然最深,已經啟動轉型的青松樂活科技公司總經理呂政諺苦笑說:「該來的問題,就得面對!」他形容這是一趟學習之旅,瞄準的則是未來五年、十年的成長。

事實上,合作社願意轉型企業,農界都緊盯著看,因為農企的下一步就可能朝向資本市場,屆時,按照資本市場遊戲,賦予本益比等指標,從一股十元面值,翻身成一股二十元、四十元、一百元……,想像空間無限,也有機會創造出農業新貴。

當政策也在鼓勵青年返鄉,越來越多年輕一代願意投入農畜牧產業,寧可棄高科技業而就農業,這一批批脫下西裝、卸下領帶的農業新貴,年薪也未必比較差。

這股來自四方騷動不已的農業商機,乍看確將蔚為風潮。這個脈動,指導過很多新創團體的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最敏銳。他說,一五年,創投公會舉辦農企參訪 團,「一口氣來了十幾家創投業者,好久沒這麼熱鬧了!」蘇拾忠分析,農企會吸睛的一大原因是「很多農企的毛利都很高,少則三○%,動輒四○至五○%,七○ 至八○%的也很多。」對創投業者來說,相較於飽受紅色供應鏈挑戰、「毛三到四」的科技業慘境,農企的高毛利,無疑是閃亮無比的標的。

其次,台灣的農業科技公司、農企業的股本都不大,燒錢速度也不像高科技業般驚人,投資小而美的農企,虧不了什麼大錢,「屬於小投資,風險不大。」不僅如 此,蘇拾忠也指出,「農企也是目前台灣少數不怕紅色供應鏈的產業,﹂而且產品研發、技術能力都有一定水準,甚至有能力打開外銷市場。因此,一旦引導往資本 市場上市櫃,投資農企,可創造的獲利空間就令人期待。

蘇拾忠直率地說:「創投,天生就是追逐高毛利的獵人。」而上述原因,讓台灣農企成為創投眼中「本小利大」的絕佳獵物。

以華陽創投所投資的易宏為例,當年以接近面值十元投資,今年宸鴻董事長江朝瑞以每股三十八元認購,華陽帳上未實現獲利就近三倍。另一家纖米公司,三次現增議價節節高升,從創櫃時的每股二十五元,到一五年八月,每股溢價來到四十元,原始股東的帳上價值,也成長三倍。

事實顯示,這幾年,創投為首的投資圈奔波全台,頻向在地農企業敲門,曾幾何時,沒沒無聞的農企,真的開始吸引這些聰明錢的注目,農企投資熱潮真的來了。

不過,台灣的農業以小農居多,螞蟻雄兵的生態缺乏大型企業,這種普遍資本化差,王韋中分析,「不懂資本市場、規模小、格局不夠大」,是現今業者的普遍問題。

黃翠慧也心有戚戚焉,正因為規模不大,難免有小蝦米怕被大鯨魚吃掉的疑慮,確實讓創投業者「很難投」。而且,農業很難標準化,不像工業、製造業「能夠做預 算、估產值」。像是她擔任董事長的和通創投,一二年就想投資以「友善農民、結合文創」著稱的包裝米品牌「掌聲穀粒」,從接觸到談成入股,整整花了一年半才 完成。

「有想法的青年農友,也開始思考成長、規模」,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雷立芬觀察,農企很多都是家族企業,有的技術經驗很難傳承,如果能夠引進創投,或是策略 夥伴,至少可以有三大好處。一是建立傳承;二是要擴大比較快,如果只是以農業貸款方式進行,能借的錢有限,一旦掛牌上市櫃,「籌措資金的管道會多一些」; 三是能夠提升創新性。創投進去之後,可以幫他引進外面資源,此時,「像是找名製作人王偉忠代言的事情才會發生」。

幸好,小農雖小,卻是小而美。

這幾年,中衛中心努力穿梭在農民、農企與客戶之間,顧問王淑敏觀察,近年小農業者不論生產、技術、行銷都很活躍,小農找商機的努力,真的是生氣勃勃。

帶入需求導向

小農業者最有興趣「品牌行銷」議題每年舉辦新創公司選秀的時代基金會,一五年首次獨立出新農業組別,選出十二家新秀,類型從單一農產品生產者,到串連產地 到餐桌一條龍業者都有。譬如完成產銷鏈的老牌子家禽生產廠商元進莊、從育苗及契作管理都一站式服務的瓜瓜園等,他們的創新表現,讓評審們十分驚豔。

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徐小波認為,從這次選秀結果來看,參賽者十分多元,「年輕一代開始懂得帶入需求導向。」不過,這次負責籌辦今年新農業選秀的吳思瑤,從後續辦理的論壇中發現,小農業者最有興趣的是「品牌行銷」議題。

的確,不論養雞養鴨、種芒果或萵苣;不論從事的是生產端到經銷販售的哪一段,想獲取最大利潤,就是要做品牌,其次就是尋求差異化的定位,找到屬於自己的特 色。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處長廖耀宗也建議,「青年進入農業,不應該只做種植者,更應該成為系統整合者!」譬如,與電商結合,那麼,未來的批發市場有可能 變成二十四小時物流中心。

但是三十二歲的台南青農聯誼會會長劉育承,本身就是典型的返鄉青農,他的觀察是,青年返鄉最缺的是技術、土地與資金。

剛上創櫃板的焌達科技,在新竹竹北企作有機草莓,開發草莓啤酒等相關產品,但真正具有潛力的商機,其實是在與中山醫藥大學合作,發現草莓與草莓葉中含有高 抗氧化、抗炎物質,經過中山醫學大學生化科的動物實驗,證明可以對轉移乳癌癌細胞,提供有效抑制。但剛起步的焌達最大的煩惱,不在如何證明實驗成果,或是 萃取技術,執行長廖駿達說,最大的困擾是「找地種草莓」。

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在輔導焌達登創櫃板過程,甚至還當起中介人,介紹廖駿達位於桃園大溪的十幾甲地,為他解決缺地的燃眉之急。

不僅焌達如此,對專攻芒果產銷品牌的「芒果恰恰」、設計出現碾現吃包裝機器的「纖米」或是生產雞糞肥料的麗園來說,決定走上登板掛牌之路,都是希望能夠便於日後籌資。

整合農戶、挖掘通路

打世界盃 台灣大型農業公司指日可待儘管目前台灣農業個別規模不大,走上企業化,就帶來成長坐大的機會。太陽生鮮農產公司董事長蔡易成就拋出一個思惟︰台灣農企為何不能打世界盃?

不論農畜漁牧,不論生產還是加工,不論技術還是品牌,台灣既然創造了香蕉、蘭花、果乾、鳳梨酥外銷的紀錄,那麼可口的玉女小番茄、霧峰葡萄…打進國際市場豈非事在人為。今年芒果外銷市場中,韓國超日趕中,躥升為第一名,其實就是政府與廠商多年努力的成果。

如果有業者嘗試整合農戶、透過開發暢通的通路,找到客戶,難保台灣不能長出一家大型農業公司。蔡易成舉美國Dole公司為例,過去,這家農產公司在全球都 有生產基地,菲律賓甚至劃出一座小島,讓Dole專門種植農作。專做水耕蔬菜的源鮮農業技術公司總經理許育碩也說,許多如關島、夏威夷等國家,都仰賴農產 品進口,他認為,源鮮的植物工廠哪天到當地設廠生產水耕蔬菜,不會只是夢想。

台灣市場雖小,已足以養活許多在地小農,如果放眼國際市場,拉高格局,機會也處處都有,韓國、日本、中國都是鄰近可進攻的市場,這麼說吧,農金商機無處不有,只要勇於逐夢,機會盡在其中。

撰文 / 許秀惠、黃家慧、林惟鈴、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66

台積電、聯發科防內鬼 都指名找它 數位資安專找武器擋駭客 吸日商捧錢上門

2016-01-25  TWM

一家軟體代理公司,員工不到三十名、代理產品線約十條,如何贏得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聯發科的信任,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資安防護夥伴?

一家員工不到三十名的小小軟體代理商,為何能成為聯發科、台積電等全球半導體大廠資安防護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甚至吸引日本前三大半導體通路商Macnica捧著兩百萬美元上門投資?

這家行事低調的公司是數位資安(iSecurity),而靈魂人物就是創辦人暨總經理蘇隄。

在資訊界三十年,蘇隄曾任職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電腦顧問公司,客戶是美國聯邦政府,「美國某聯邦政府部會的第一個資料倉儲系統,是我做的。」他驕傲地說。一九九七年,蘇隄回到台灣,先是進了資策會金融事業群,也在那時興起創業念頭。

代理服務到家

幫原廠申請VISA認證

二○○四年,因為找到幫助企業防止駭客攻擊網站的「網路弱點偵測服務」軟體商機,蘇隄正式踏上創業之路。

「當時我把這項網路弱點偵測產品推銷給台灣Yahoo!,對方也展現高度興趣。」正當他沉浸在公司甫成立,就爭取到大客戶的喜悅之時,卻傳來壞消息。「Yahoo!美國總公司告訴台灣分公司,『我們的網路,怎麼能被外部的人偵測?』」最終只能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

蘇隄坦言,這件事確實讓剛成立的數位資安團隊受到不小打擊;不過,低迷的士氣沒有持續太久,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網路商家與銀行採用這項服務。

當時,最具權威性的跨國資訊安全標準主導機構是VISA和萬事達卡,而且有各自的認證標準。為了幫銀行客戶解決同時符合兩大信用卡公司標準的問題,蘇隄主 動聯繫數位資安代理的軟體公司Hacker Safe,甚至為了幫Hacker Safe申請VISA認證,直接找上負責亞洲區風險管控業務的新加坡VISA亞太總部,幾經周旋,創下了代理商替原廠拿到國際認證的紀錄。

儘管從此與VISA新加坡團隊建立關係,並且因牽線廠商接到來自VISA的大生意,但蘇隄笑說:「這個案子幫公司打了不少知名度,在財務上則幫助不大。」

一度發不出薪水

開發防內鬼軟體產品線

事實上,數位資安營運初期財務狀況並不好,獨資成立公司的蘇隄回憶,「那時候員工不超過五人,但我連薪水都發不出來,賣了車,資金還是不夠用,要用信用卡 預借現金,才發得出員工薪水。」即使公司財務狀況嚴峻,蘇隄還是對資安服務充滿熱忱,同時積極開發另一條產品線。「我在《經濟學人》上看到一家位於美國波 士頓的公司VERDASYS,正在研發一項幫助公司防止員工竊取資料的技術。」蘇隄說,在○四年這是嶄新的概念,很少人認知到資料會被員工外洩。

「我想找並非為了符合法規,而是需要保護智慧財產權(IP)的產業。」他下定決心跳出熟悉的金融業,挑戰全然陌生的科技業。這一跨,竟也花掉兩年時間。

雖然剛好碰上台積電與中芯的智財權訴訟,讓竹科的半導體公司關注智財權的資安防護議題;但從○四年開始積極拜訪客戶、推廣智財權保護理念的蘇隄,○六年才真正拿到客戶下的第一筆訂單。

「這就是資安產業的特性,開發客戶的時間很長,但訂單量並不大,所以大型資訊服務公司反而沒有小公司積極。」一名軟體產業人士指出。

看中智財權市場

替半導體客戶找防護武器

與蘇隄相識多年的聯發科稽核處長劉錫麟回想剛認識蘇隄時,「一開始也覺得奇怪,這個人是誰?」但聽了他的簡報內容後,就知道他懂你的需求,而且他喜歡去發 掘一些新的技術,「所以我說他是軍火商,專門幫客戶做武器評估。」也是從○六年開始,舉凡台積電、聯發科等重量級半導體公司,都在竹科公司口耳相傳下,陸 續成為數位資安的客戶。劉錫麟分析,「數位資安的優勢在於靈巧,蘇隄常常往返美國、以色列,為客戶找尋更好的資安軟體工具。」「我一直相信,沒有東西是白 學的。」儘管十一年來,並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換來財報上的實質成果,但蘇隄相信,無論是對技術的投入,還是對業務的付出,最終總會有收穫,「就像這次 Macnica來投資我們公司,」他把話又講回了那一次替客戶申請VISA認證的經驗,「他們看到的,正是我們過往服務客戶的經驗值。」Macnica Networks總經理宮袋正啟評論這樁合作案:「數位資安長期深耕台灣市場,客戶滿意度極高,因此我們希望透過直接投資,深化雙方的技術與服務合作。」 Macnica入股後,數位資安也能運用Macnica代理的資安產品,蘇隄相信,這對將會面臨更多資安威脅的客戶提供更強大的防護武器與技術協助團隊; 而Macnica資金的挹注也將加速其擴展腳步。他預計今年進軍東南亞,並投入技術開發與專利申請,證明只要肯鑽研新技術、提供客戶特殊的價值,小公司也 能闖出一片天。

數位資安

成立:2004年

資本額:新台幣1200萬元

負責人:蘇隄

主要業務:資安軟體代理

主要客戶:聯發科、台積電、日月光、華為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