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也說亮話:義工Uber化

1 : GS(14)@2017-05-18 02:12:50

筆者去年初曾在本欄倡議,探討學校和社區設施在非上學、非應用時間對公眾團體和市民開放,「共享設施」。近月樂見政府開始積極研究,並為學校提供保安以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支援。此舉可以更有效運用學校在假期時長期閒置的場地,為公眾提供更多文娛康樂選擇。共享經濟的概念,今天已經並非陌生,其意在運用社會上閒置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藉此減少浪費和增加社會效率。其實此做法並不局限於實體設施,在紐西蘭,便有一個例子,當地居民成功運用「時間銀行」的概念,協助地震後的災後重建。時間銀行運用貨幣的概念,義工每幫助他人工作一個小時,便可享有一小時的「盈餘」,以在他日需要時得到其他人協助。這種模式也不限於一對一,可以是一群年青人幫孕婦除草、一位瑜珈老師教導十數位學員、甚至是眾人合力為動物愛好者舉辦嘉年華募捐。重建需要各種不同的配合:煮食和處理食材、木材和石材搭建、內部的裝修粉飾、水電的接駁,各人有不同的專長加以配合。如何在不涉及金錢的情況之下鼓勵社群之間互相幫忙,攜手重建社區?



時間銀行的運用便有效協調社區不同的人材,做到《禮記大同》所謂「力,惡其不出於己身也」。時間銀行概念亦慢慢在英美等地流行起來,連日本人也開始引入,志願工作者年輕時投身義務工作,到年老有需要便可以利用他們儲起的時間盈餘換取服務。香港人向來對捐款很慷慨,按本地生產值比例計排名世界前列,但投入義工服務時數和人數都相對低,時空互換的空間概念和措施,或可有助鼓勵助人互助的精神。慈善信託基金去年支持成立的義工配對網站和手機App「社職」,現正積極招募提供服務的機構及有興趣做義工的會員,特別適合對義工服務有興趣但不知從何入手的年輕專業人士。雖然「社職」投入服務不久,已有超過90家服務機構加盟,早前為某機構招收年輕人師友計劃義工,反應熱烈,吸引了50多人參加,顯示「Uber式」網上配對,應用在社會服務同樣具威力。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5/200213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3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