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山道盂蘭勝會



今天路過山道,赫然發覺潮洲團體在毗鄰加倫台的山道斜路處搭了個棚攪盂蘭盛會,遂走過去湊熱鬧,也乘機拍了些照片權作記錄。  由於山道行人路比較狹窄,戲棚和祭祀的神壇頗為侷促.    記憶中早期西環的盂蘭勝會設於觀龍樓對落科土街的空地 (即今日堅尼地城地鐵站和科土街遊樂場) 處, 我還記得夜裏鑼鼓喧天,然後煞科夜是例牌的拍賣祭品,那振耳欲聾的喇叭徹夜轟炸至凌晨三四點才結束,當時覺得很煩厭,現在回想起來,卻是童年回憶不可或缺的部份。  今天政府推廣傳統節目,盂蘭節恭逢其會,能夠著力保存中國文化當然是件好事,問題是,年青的一代有興趣搞中國鬼節嗎?他們寧可保留精力去搞去玩 Halloween ,更有甚者香港寸金尺土,那來這 麼多空地去搞一年一度的盂蘭勝會? 場地難求是盂蘭節搞手最頭痛的地方。  我只希望,這個如此獨特的節日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8

國家級盂蘭勝會 2分鐘話你知有幾巴閉

1 : GS(14)@2016-08-16 06:27:55

盂蘭勝會習俗由潮汕人於上世紀50、60年代帶到香港,他們早年大多從事苦力行業。由於無親無故,生活艱苦,因此同鄉之間濃厚感情,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亦稱兄道弟。當有同鄉不幸去世,他們為了慰藉心靈,便按家鄉習俗在農曆七月舉行盂蘭勝會,超渡「好兄弟」(孤魂),同時拜祭神靈,向祖先表達孝道,希望獲得庇祐。香港潮州式盂蘭勝會的法事模式,主要分為香花派(1)和禪和派(2)。香花派於潮陽、揭陽和普寧一帶盛行;禪和派則流行於澄海和潮安,主要以佛教形式舉行。2011年,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界定的「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類別。1.地點/日數孟蘭勝會過往日數一至五日,全港總數達百多個,現在潮州式盂蘭勝會只有45個地區進行,由農曆七月初一至廿九,大多數地區只舉行三天。2.籌款規模以油麻地眾坊街為例,該區盂蘭勝會由70年代有200至300間潮州人經營的米舖、糧油店籌款,當時只需30萬港元;今時今日,油麻地少於100間商家出資,籌款已增至90萬港元,籌辦者表示,雖然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但籌款也只是僅僅夠數應付基本開支,而核心委員大多七老八十,下一代也沒興趣繼承。3.戲班過往由香港八大潮州佛堂包辦9成多潮州式盂蘭勝會,這些佛堂主要成立於上世紀60、70年代,正藉潮州孟蘭勝會的高峯期,而勝會的棚架一般以竹搭建;現今,戲班和法師均由內地潮州邀請到港,而「神功戲」原本有一場由深夜演至清晨5時,又稱「天光戲」;但這場戲由於香港《環保條例》,部份地區已取消,不再「做俾鬼睇」了;加上安全理由,竹棚也改為鷹架,確保參與者安全。4.派米活動潮州式盂蘭勝會祭品繁多,神棚內有糕點食品、洋酒等,附薦棚旁則放有白米、草蓆、被鋪、水桶、火水燈、毛巾、嗽口盅、內衣褲、鞋等日用品。當祭幽儀式結束後,過往有大批長者頂着高溫輪流平安米;但現今盂蘭勝會的主辦單位需要向警方報備,在人潮管制下,輪候者只能獲取一包一公斤或以下的白米、內衣褲、毛巾和嗽口盅,加上社會富裕,輪候人潮已經大不如前。《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6/197383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