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買回來的水 果,就是沒有賣家宣稱、或現場試吃的那樣甜。 為什麼?因為多數店家銷售的水果,是盤商以大小、色澤等外觀分類批購來的,但同一棵樹長出來的水果甜度也不同,光看外表不易判斷。 為克服此點,日本大型包裝廠運用多功能的糖度檢測機,只需一秒鐘,類似X光的近紅外線掃描,能判定每粒水果糖度多寡,並在輸送帶上自動把水果分級、包裝, 確保品質。 台灣外銷水果市占率約三七%的盈全國際開發,決定跳脫台灣普遍的分級規則,改採上述日本模式。今年斥資一千五百萬元、約去年獲利五成,從日本引進最新糖度 檢測機,它也是台灣第一個獲日方技術轉移的業者。 「過去用外觀肉眼判斷,現在有科學數據!」盈全董事長陳盈貴說。雖然它是冷冰冰的機器,卻是他推動分級收購與定價的利器。 A級品訂單可增九倍 這台機器,將對生產端、企業端與消費端,都帶來改變。 從消費者角度,用糖度分級,水果甜度一目瞭然,不用再當冤大頭。對生產端來說,以前盈全在產地收購按重量計價;嘉賢果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周穗海認為, 「有重量就有錢」無法提供契作農民足夠誘因。未來納入糖度分級後,技術佳的農民,每斤可額外領取一○%或一五%獎勵,有誘因提高種植品質。 「涵蓋糖度的標準化分級,配合市場需求,是未來趨勢。」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黃美華肯定以糖度分級的做法,除有助銷售,對農民也是一種鼓勵。 至於企業端,也有產品加值、毛利提高等好處。陳盈貴舉例,過去日本客戶下訂最高等級的愛文芒果A級品,他因為擔心品質不敢出貨,以 B級品銷售,毛利縮水至少三成;未來分級方式改變,不只毛利提升,保守預估A級品訂單可成長九倍!「預估三年,附加價值就可以讓這部機器回本。」陳盈貴指 出。 以糖度分級,不只用於外銷。隨著盈全將跨足內銷市場,國內水果盤商的收購與定價邏輯,勢必會產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