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奇拉麵店大解構

2012-4-9  NM

飲食生意是香港人創業熱門之選。 上期寫完高級火鍋料店「餃皇之皇」因揀錯位改錯名等原因,陷於苦戰。 今期找來拉麵店「隱家」,店名古怪,「零」裝修,再加上位處深水埗出名的「死場」——西九龍中心,但試業加開業僅一個多月,已日日大排長龍,一開即賺。 成功非僥倖。隱家老闆陳方藤(Meter,三十六歲),原來是中環傳奇拉麵店「豚王」的前老闆,曾在日本居住十多年,是名副其實的日本通。 只有十七個座位的豚王,只賣四款拉麵,每日限賣二百碗,食客甘願排上一、兩小時等吃麵,亦在市場掀起一股精品拉麵店熱潮。 豚王生意如日方中,Meter卻和拍檔意見不合,賣掉股份後,另起爐灶,由中環殺入深水埗,以冷門的沾麵做招徠。 且看Meter如何將豚王的賺錢招數,應用在新店中,打造拉麵界新星。


隱家位於西九龍中心七樓蘋果商場的最深處, 二月開張試業,三月中閉關半個月,再調製湯底及增聘人手等,並於四月二日正式開張。當日是星期一,但下午六時開鋪前,門口出現一條逾三十人的人龍,在冷清 的商場中格外注目。據觀察,首輪客人由排隊到有麵上枱,需時約五十分鐘,但不少客人都說值得,而且會再「幫襯」,當中包括移居到香港的日本人加藤小姐, 「朋友在雜誌上看到,推薦給我,這裡的裝修和味道,跟日本的麵店一模一樣,很好吃,只是粗麵比想像粗了一點。」連食客的意見也幾乎和豚王的一模一樣,皆因 Meter開設兩店時,用的正是同一套賺錢招式。

招式一 倒模日本名店
所謂精品拉麵店,指食物款式貴精不貴多,主打 拉麵只有三、四款,餐牌簡單。在香港的日式精品拉麵店,大多分為兩種:一是日本過江龍,如一風堂、麵屋武藏等由日本來港開分店的大集團;二是如達磨、魂等 的本地薑,邀請日本師傅坐鎮。但Meter兩次創業都選擇與日本拉麵店合作,倒模日本總店的技術,Meter稱之為「姊妹店」,「咁做既可拎到間鋪頭嘅秘 方,又唔使用佢哋個名,兼俾對方控制晒,如果淨係請一個日本廚師,又未必知道晒間鋪啲嘢點整,所以姊妹店係最好嘅合作模式。」Meter解釋。 曾於日本住了十五年的Meter,最愛食拉麵,○九年曾出書品評東京不同的特色拉麵店。他發現香港沒有日本常見的精品拉麵店,便計劃創業,並說服書內介紹 的其中一間拉麵店、日本有七間分店的Nagi合作,在港開設豚王。這次開隱家,他找來書內另一間名叫山手的拉麵店合作。「山手嘅番茄拉麵好好食,我成日去 食,食到老闆店員都識我。」他笑說。一年前,未退出豚王時,他已拿着計劃書和自己所寫的拉麵書叩門。但過程並不順利,Meter「三顧草廬」,大廚和老闆 都不為所動,到了第四次才開始願意談,還要與老闆吃飯、做朋友,談足一年有多才成事。「呢類小店本身無諗住發大來做,老闆性格較單純,但亦固執,不過往往 係呢類人先可以做出與眾不同嘅拉麵。」Meter指出礙於保密協議,不可透露合約內容,但強調與日本人合作,誠信最重要,不可以第一時間講錢。「你要表現 得好欣賞佢嘅麵,佢哋就會好開心,切記唔可以遲到,一定會扣分。」Meter說。最後,山手派出店內的寺田師傅到香港協助開店。 Meter雖有自主權,但山手亦定下條件,如拉麵一定要自己做。去年六月,Meter已租下鋪位,與寺田師傅研究做麵,最初一直都做不出日本的味道,「香 港天氣同水質都同日本唔同,天氣太潮濕時,甚至要落少兩成水,所以就算用番日本嗰款麵粉,都好難做出嗰種味道同口感。」他在店內安裝了過濾器,用不同的日 本和韓國麵粉,試足七個月才做出和日本差不多的味道,其間白白交了七個月租金。

招式二 限量吸客
Meter笑言開店 一定要「人無你有」,豚王其中一個成功之處便是開得早,「當時幾乎無拉麵店做得咁專業,如果品質好,唔使怕做開荒牛。」後來,連Meter的姐姐也分一杯 羮,在銅鑼灣開設拉麵店「魂」。Meter再開店,便引入較冷門的沾麵。「用料同拉麵一樣,但食法不同,麵同湯分開上,食時夾起麵再沾湯食,香港未有人 做,一開就是獨市,冇競爭。」Meter說。 隱家的餐牌只有三款麵,較豚王更少一款,連續貴精不貴多的風格。另外,Meter亦繼續利用香港人熱衷追捧限量的心理。豚王開店時,每日限量二百碗,沽清 便關門。隱家試業期間每日限量一百碗,其中一個原因是店內只有寺田師傅懂得做麵,所以麵的數量亦有限制,客人就算想付錢加麵亦不可。令客人吃「閉門羮」, 卻反而更顯得出品矜貴,試業期間已吸引多間傳媒來報導,很快引起話題,免費為麵店宣傳造勢。 Meter全情投入新店,每天九時半就回到店鋪試味和打點,晚上十一時才離開。剛巧記者碰見Meter和店員商討加入新款式,原來定餐牌也有竅妙,「每種 麵都用唔同顏色代表嘅話,印象深啲。」Meter說,店內現有白伝(鰹魚味)、黑伝(黑蒜油味)和赤伝(番茄辣濃湯)。定價也有規則,「幾種麵價錢唔可以 差太遠,如果唔係啲客人就會側重晒喺最平嗰一款。」Meter和店員分析道。

招式三 吊腳更矜貴
Meter指開麵店 是小生意,投資時一定要「慳得就慳」。「日本出名的拉麵店都唔易搵,但照樣排長龍。」豚王雖然開在中環,但亦揀在頗「吊腳」、近蘭桂坊的和安里,「當時一 見條街就覺得好啱,靜靜哋好似隱世小店,租金只係四萬蚊,旺區地鋪來講算好平。」Meter認為,一如日本,拉麵店毋須開在大街,有麝自然香,客人自會找 上門。這次Meter更大膽,索性放棄地鋪及旺區,走入深水埗出名的「死場」——西九龍中心。 「你哋成日話深水埗啲人窮,但其實一百蚊好多人都有,最緊要係睇你吸唔吸引到人來俾錢食!」Meter指,朋友原本介紹,位於八樓的美食廣場鋪位,但他卻 嫌店鋪太多太雜亂,閒逛之下走到七樓,看見這個面積約三百四十呎的鋪位,頓覺「合心水」,「呢個位置夠晒隱蔽,日本山手間鋪都係咁難搵㗎!」Meter笑 說。一問之下才知道店址前身是酒樓,可以出飲食牌,租金還相當便宜。記者曾致電蘋果商場租務部,負責人曾小姐表示一個在近門口的二百多呎相連單位也不過是 一萬二千元全包,按呎價計算,隱家的租金最多只是二萬多元。 裝修方面亦慳得就慳,「最貴係廚房,唔慳得,其他簡簡單單就可以,又平又有風格。」Meter得戚道,店內的桌椅全用可樂箱加木板搭成,有客人反映坐得不 舒服,但亦有客人覺得十分有格調,而店鋪的牆壁都是裝修時用的圍板,「差不多裝修好時,我就覺得啲圍板都幾有特色,好似間木屋咁,就唔拆了,外面加幾塊竹 簾就算了。」他笑言,曾有記者問他裝修費是否只需一萬元,「佢哋又太誇張,不過計番都係四十幾萬就包晒裝修同買用具,真係唔貴。」最近他也租下了旁邊的鋪 位當辦公室,並用日本報紙封好,「Office之嘛,懶得搞咪用日本報紙封住,好似型啲嘛!」盡顯慳家本色。

日本通變拉麵精
Meter 十分享受創業由無到有的滿足感,當年和友人合資開設豚王,大受歡迎,但亦因此令他和股東產生分歧,「佢哋諗住發大嚟做,諗到好似想上市咁,唔係唔得,不過 唔係而家囉,咁心急,品質未必管得好,咁我不如自己開一間,專心一意地做。」於是他寧願賣出股份,離開如日方中的豚王。 一身潮人打扮的Meter,爸爸是日本華僑,回港後便做中日貿易生意,「以前大大百貨公司啲日本貨都係我爸爸入㗎。」受爸爸影響,Meter自小已喜歡日 本,十九歲時更搬到日本,一住十五年。其間,曾為大型時裝集團I.T在當地洽購日本品牌的代理權,熟悉日本人做生意模式。Meter現仍經常來往香港與日 本,兩年前更娶了日本太太,「開一間拉麵店,真係有得賺,但最開心都係引入到日本好嘢食嚟香港,喂喺我呢度食幾十蚊,你唔使飛去日本都食到好嘢喎,我就覺 得抵啦!」Meter笑着「硬銷」道。

開業資料(2/12)
租金*約$100,000 裝修$450,000 入貨$100,000 雜費$50,000 總投資$700,000 *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2/12,試業)
營業額*$210,000 租金約$25,000 人工#$45,000 入貨$75,000 雜費$30,000 盈利$35,000 *試業期間,每天只售出一百碗麵,每星期休息一天 #四名全職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