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16/100339040_all.html
從7月8日北京市國土局公佈朝陽區CBD核心區土地招標(下稱CBD招標)結果至今,五個多月過去了,CBD招標的大贏家們仍在忙碌於各個變通環節。
據財新《新世紀》瞭解,一些奪標的外資企業,由於外管局審查等原因,至今未能繳納土地款,而這一期限按標書規定最晚是9月;正如之前業內猜測, 一些聯合體奪標後內部分歧加劇,「有的企業想退,有的想轉股權,很亂。」一位奪標企業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還有某些實力雄厚、單獨奪標的大企 業,此時還在想辦法修改規劃、改高度或改用途,「這是為了更符合企業的經濟效益。」上述人士隱晦地說。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CBD全部成功出讓的14塊地,目前都沒正式開始建設,而且各地塊建設週期均將大大超過預期。一位參與CBD方案估 價的諮詢機構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大家都在跟政府談判,所有當時算的建設週期以及投入市場的時間,都要延遲至少20%-30%。比如中信的 『中國尊』說要建五年,但實際上六年能建完、七八年能投入使用就不錯了。」
CBD招標充分暴露了中國式招標的弊端(參見本刊2011年第20期封面報導「搞定一場招拍掛」)。招標期間,從政府對標底大致範圍的「暗 示」,對與誰聯合的「提示」,一直到結果公佈後,對修改方案和規劃的決定權控制,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從來不是單純的「組織者」或「協調者」。
土地款卡殼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知,很多中標企業目前都卡殼在土地款繳納環節,主要集中在外匯管制障礙,以及中標企業總部能否踐諾搬遷至CBD區內等問題上。
從7月份開始,幾家外資企業便開始籌資,包括募集房地產基金,專門投入CBD項目。但因外管局管制房地產相關資金結匯,截至目前,部分中標外資企業(包括港資)的資金仍投不進項目公司,無法繳清土地款。
一般情況下,外管局對資金規模比較大的交易審批時間約為六個月到九個月。「外管局對外資投資樓市管制原本就很嚴,加上近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管制 就更加嚴格了。」仲量聯行北京研究部主管覃曉梅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最近外資在中國樓市的交易不活躍,北京市場中有幾樁大的整買交易都卡在外管局審 批上。
按CBD標書有關規定,中標企業最晚在9月就應全部繳清土地款。標書要求:招標單位確定中標人後,在10個工作日內向中標人發出《中標通知 書》,中標人應在接到通知書後10個工作日內,到國土局辦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標人與國土局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30日 內,需一次性付清全部政府土地收益(即土地出讓金)。
除了外匯管制的原因外,一些聯合體中標的企業,還卡在了繳納土地款的方式上。
據一位中標企業高管透露,一些聯合競標的企業,中標後成立了合資的項目公司,他們想以項目公司的名義去繳納土地款,即把錢「套」到這個項目公司 裡。「但『套』不進去,目前北京市國土局還沒答應,還在談。」而資金「套」不進項目公司的具體原因,在於部分項目公司的註冊地不在朝陽區CBD。政府擔 心,部分聯合體中標企業,不能按時履行將全部公司總部的工商註冊和稅務登記,遷入CBD區域的承諾。
CBD招標標書顯示,中標企業需承諾將擬成立的項目公司註冊於朝陽區CBD,同時需要承諾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將全部中標企業總部的工商註冊和稅務登記正式遷入CBD。政府此舉無非是為了增加稅源,但這對那些聯合競標企業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由於財務資信、開發能力和納稅能力在評標體系中佔有相當大的分值,為了在異常激烈的競標中獲勝,企業幾乎都組成了聯合體的形式參與,最終競得CBD核心區14宗土地的也都是聯合體,其中規模最大的聯合體有14家企業,其餘大部分是三四家企業聯合的情況。
上述中標企業高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這些聯合體中的一些企業,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公司總部工商註冊和稅務登記遷至CBD,如三星物產 株式會社、亞視、正大集團以及民生銀行,民生銀行目前總部位於西城區,是否能如約搬到CBD,牽扯的問題不是一家企業能說了算的。
為了避免上述承諾淪為一紙空文,國土局要求競標企業簽訂履約保函,金額為中標地價款的10%,如果期滿未能踐諾,則須向國土局賠償這10%的地價款。按金額計算,違約中標企業的賠償額可能在1.2億元至6.3億元之間。
和政府博弈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在有的聯合體中,股權分割的爭議已經日漸激化,有的企業想退出,有的則在股權劃分的問題上「打架」。一位中標的金融 企業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正大等14家企業聯合體中標的Z14地塊是鬧得最厲害的。它們自己內部的事情都還沒弄清,更別提交土地款了。」不 過,這一消息尚未得到正大等14家聯合體企業方面的證實。
上述人士透露,「有的企業想退出,但是政府這邊不答應,可能有的企業當初給了政府一些承諾,現在退出肯定難以兌現承諾。」該人士所指的承諾,不僅包括遷入總部的工商註冊和稅務登記,也包括方案裡提出的要建設各種「基地」「中心」或「交易所」的承諾。
這顯示出聯合競標的弊端,也暴露了招標文件的漏洞。標書規定,「為保證CBD核心區物業的整體品質,不允許分割出售產權。中標人必須保證對項目持有、經營時間在十年以上,如遇特殊情況,須經商務中心區管委會同意後,方可出售。」
但標書並未規定不能出讓項目公司股權,這給以財務投資或「中間人」身份捆綁參與投標的企業留了「後門」,導致CBD項目公司股權可隨意「倒手」,最後的中標人可能並不是項目的真正使用人。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知,股權轉讓只是在極小範圍內展開,大多數企業並不想退出,因為畢竟當初拿地非常不容易,而且價格低廉。很多中標企業確實 決定自己建,像中信集團、中國人壽以及中金參與奪標的Z15、Z13和Z3等地塊,這些企業在土地款和股權上都沒有大問題,但它們中的一些企業也在和國土 局溝通,希望能夠修改規劃。
上述幾家中標企業的一位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我們確實在和國土局談,想改容積率和一部分用途。當時競標方案主要是按照政府意圖做的;現在拿到地了,出於成本控制的考慮,企業希望能夠按照自身的情況來做。」 這位人士透露,「很多企業都想改,但跟國土局的溝通進展緩慢。」
這些坐落於CBD的超高層建築,今後很可能成為北京的地標建築,在規劃、建設、施工和裝修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投資額龐大。以中信集團中標的Z15地塊計算,除了63億元的出讓金,五年的建設週期,投資額至少達到100億元。
上述人士認為,政府還有很多該做但是沒做的事情,「比如沒有統一協調,沒有組織大家坐下來開會互相認識一下,統一方案和意見。十多塊地同時開工 是一個系統工程。現在很多企業都換了新人負責CBD地塊,和以前競標的不是一撥人,我們更不認識了,真不知道以後怎麼統一協調開工。」而這些問題不可避免 地導致一個結果:建築週期拖延。
2011年9月,北京市CBD商務節期間,中信集團中標的Z15地塊——高度500米的「中國尊」舉行了奠基儀式。但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那只是政府出錢在做市政、管道等一些基礎工作,中信集團並沒有開工建設。
另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CBD全部成功出讓的14塊地都沒正式開始建設。
對於土地款是否繳清、何時開工建設的問題,北京市國土局工作人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一切都在正常進行中。北京市CBD管委會也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要求,稱一切都在進展中,可以關注政府的公告。
此外,Z11的命運仍懸而未決。7月8日,北京市國土局宣佈,報價與底價完全相同的Z11地塊被確定為無效投標,按流標處理,將擇機再賣。但截至目前,Z11地塊仍未拿出一個令各方滿意的處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