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也說亮話:身受,自會感同

1 : GS(14)@2016-02-15 18:01:55

1979年,26歲的摩爾(Patricia Moore)在一家著名產品設計公司任初級設計師。她小時候觀察年邁祖父母日常起居,發現長者生活中的不便,很多時源自家庭用品設計沒有顧及他們的需要。直覺告訴她,這不單是對長者應有尊重,亦是商機。她請來演藝化妝專業人士,替她喬裝成80歲的老婆婆,讓自己變得「眼又矇耳又聾」、手腳行動不便,更花了足足三年,先後在北美超過100個城市,體驗老人生活。為了令經驗完整,摩爾設計9個老人角色,有富有窮,有健康有殘疾,這經歷讓她深切明白到,當時環境設備對老人的諸多不便,以及社會對待老人的態度。



憑這全新思考角度,她自立門戶,開創標榜「大眾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設計公司,專門設計不論老人、小孩、成人、富人窮人、黑人白人,所有人都可以方便使用的產品,結果大受歡迎,引來不少大企業的生意。這個「同理心實驗」,也令她成為老人學專家,後來更推動美國國會在1990年通過《美國殘疾人法》。以人為本是巨大商機。隨着人口老化,會衍生具龐大發展潛力的「銀齡市場」,單就中國而言,波士頓顧問公司預計到2050年會有4.4億老人,屆時銀齡消費需求預計達到每年5萬億元,任何人能為長者提供優良產品和服務,隨時可發展出幾間具阿里巴巴規模的公司!



個別社福機構也有用摩爾的方法,促進跨代了解和共融。筆者和團隊一起參加過一個體驗課程,導師要我們戴上模糊不清的眼鏡(模擬長者視力退化),手指又加上厚套(令關節不靈活),執筆填寫一份密密麻麻的服務申請表格,又在手肘關節綁着限制活動的厚墊,餵自己吃飯,我才明白日常我們毫不在意的生活小節,對機能退化的長者可是重大挑戰。聽說有些學生在同類課程要模擬長者失禁,坐在濕毛巾上動彈不得的苦況。我們常說「感同身受」,其實過程可倒轉過來,先身受,自會感同。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5/194915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9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