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在起跑線 周顯

1 : GS(14)@2015-08-02 13:09:09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4450


蓋茨在十七歲時賣掉了第一個電腦程式,賣了四千二百美元,買家是他唸的Lakeside School。他在十九歲時,更加是索性輟學從商,結果成就了微軟的大事業,令他成為了世界首富。

其實,蓋茨的早年成功,並不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只不過因為他是最成功的首富,其經歷才被放大了。朱克伯格在唸大二時,已經創立了臉書,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創辦谷歌時,是二十五歲,雅虎成立時,楊致遠是二十六歲,David Filo是二十八歲,大家都是不到三十歲,已經成為了billionaire。
蓋茨十七歲已開始賣電腦程式,十九歲更加輟學從商,結果成為了世界首富。

中國的馬雲十八歲時已打工,幹的是搬運工人、踩三輪車送貨等等的粗活,後來又回到了學校唸書,二十八歲創業,三十一歲開始搞科網,三十五歲成立阿里巴巴,雖然發達得比較晚,但很早已經在社會中打滾了。馬化騰在二十七歲時成立了OICQ,李彥宏起步得比較晚,三十一歲才成立了百度。

大家可能會說,哎呀,科網是年輕人的世界,當然容易提早發達。但是,經過我的研究,基本上絕大部分的富豪,都是青年創業的﹕美國的首富家族、沃爾瑪的創辦人Sam Walton在二十八歲時開設了第一間士多,巴菲特二十七歲時成立了他的第一個基金,大家熟識的特朗普是個富二代,但也在二十八歲時創業,買下了第一塊地皮。

香港的例子,李嘉誠是在二十二歲時創業,已故的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在小學畢業後,已經跟隨其父親,經營百貨批發。李兆基是個少東,據說,他在六歲時,已經幫忙家族生意。楊受成也是少東,十多歲時,已在家族公司負責推銷鐘表,劉鑾雄二十七歲成立愛美高公司,生產吊扇,張松橋則在十八歲時,已經回到家鄉重慶創業了。

以上的個案,是企圖向大家說明一條道理,就是要想發達,不管是不是搞科網,都要趁早創業,最好是從大學時期,便去開始,成功的機會率是以倍數計。為甚麼會有這種現象的出現呢?因為一來,創業早,潛在的發達機會也早,也即是有更多的時間去累積財富,二來,創業早,也可以承受更多的失敗次數,有更多的試錯機會。我的一位朋友Jeff君,大學畢業便去創業,不停的失敗、不停的再戰,結果在二○○九年「革命」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當時他是三十四歲,現在則已是十億級的富豪了。試想想,如果他遲十年才創業,能夠經得起這麼多次的失敗嗎?

但是,我認為,發達的另一個關鍵,是要練「童子功」,即是從年輕時便要去學習做生意。因為打工仔和做老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思維,如果當打工仔當久了,累積下來的經驗和偏見將會腐蝕他的思維,導致了他不能有效地以老闆的心態去思考和行事,這當然有礙於創業。反而是我的朋友Jeff君,一生中只是嘩啦嘩啦地打過幾份光支薪不用工作的工,而且做的時間也不長,所以並沒有被打工仔的思考腐蝕了。

所以,發達的秘訣就是:早點創業,最好在大學時,已經在搞一些小生意。這叫做:贏在起跑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