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傳奇分析師何浩銘為何轉戰台積電? 張忠謀搞定美系外資股東 如虎添翼

2016-05-02 TWM

外資圈傳奇人物何浩銘轉戰台積電,新舞台將讓他放手鑽研全球半導體產業;對台積電來說,除了能更快速掌握產業前景,更能藉此維繫與美系外資股東的關係。

去年十月,被視為「美銀美林證券招牌人物」的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何浩銘(Dan Heyler)正式離開美林體系,與稍早前離開巴克萊資本證券的陸行之,以及之後離開瑞銀證券的陳慧明,並稱為當時外資圈大事。

時隔半年,日前傳出何浩銘已到台積電擔任資深處長,負責經營策略等相關業務,並向財務長何麗梅報告;台積電則證實何浩銘到任,但未透露其工作內容。

何浩銘是外資圈傳奇人物,二○○○年以前就加入美林證券的他,與當時有「台灣先生」稱號的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同為美林證券代表人物,谷月涵二○○○年離開自行創業後,掌握半導體研究大片江山的何浩銘,一待就是近二十年之久,在「跳槽如喝水」的外資圈,無疑是一大異數。

他活躍外資圈近20年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天王

何浩銘當時與花旗環球證券的陸行之、摩根大通證券的夏鮑文(Bhavin Shah)並稱為「半導體三大天王」,每年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與《亞元》雜誌(Asiamoney)票選最佳分析師,前三名幾乎都是由這三大天王所囊括。

即使金融海嘯過後,外資圈生態受衝擊,在美林證券地位「不動如山」的何浩銘絲毫不受影響,包括他自己及所率領的亞太區半導體研究團隊,成績依舊亮眼,去年甚至還拿下機構投資人票選「團隊第一名、個人第二名」殊榮。

基於近二十年外資圈半導體產業研究生涯所累積的實力,據了解,何浩銘在去年十月離開美林後,便成為台積電的獵才對象。

一位歐系外資券商主管說:「台積電是家責任分工非常縝密的公司,Dan(何浩銘)進去後,對董事長張忠謀來說,將是一枚活棋。」所謂「活棋」,是指何浩銘負責的業務,短期內是公司賦予的產業與客戶策略分析,中長期可能得分擔公司與國際機構投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

市調機構顧能(Garner)出身的何浩銘,在美林證券期間,就是全球科技產業研究團隊非常重要的半導體資訊提供者,也因此,通常被外資圈歸類為「由上而下(top-down)」、而非「由下而上(bottom-up)」的分析師,所寫的研究報告,總是充滿了濃濃的「產業數字味兒」,外人乍看之下也許很難懂,但國際機構投資人卻非常喜歡這些資訊,認為總是可以從中抓到一些蛛絲馬跡,作為投資參考。

他熟悉美系投資機構

可為台積電IR業務出力

此外,據了解,何浩銘在美林證券期間,與美系機構投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嫻熟,目前台積電的前幾大單一外資股東,包括:貝萊德(BlackRock)、資本(Capital)、富達(Fidelity)等,幾乎都是美系客戶,更遑論外資持股比率早已達七八.九一%的歷史新高,且曾與何浩銘是美林同事、去年離開麥格理資本證券的蘇志凱,已早先一步進入台積電投資人關係(IR)團隊,何浩銘未來勢必也會在IR業務出一點力。

綜觀何浩銘的外資圈生涯,對工作的投入,是他能在業界一枝獨秀的關鍵。根據一位前同事的形容:「當Dan的RA(研究助理)很辛苦,因為他是會將大家都知道的產業消息立刻延伸,並轉化為投資概念的老闆,因此他的研究報告產量,在外資圈應是數一數二的多。」歐系外資券商主管表示,何浩銘的個股投資建議(call)見仁見智,不見得是最準的,但對客戶關係的維護、產業資訊的提供,相信即使是其他資深分析師也望塵莫及,正因如此,才能讓張忠謀留下深刻印象,進而轉戰台積電。

此外,身為高階主管,何浩銘卻常常親自帶兵往前衝,雖然定居在香港,但台積電每季法說會幾乎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不但當下就把法說會財務數字寫成短篇報告,回辦公室後,更是立刻將完整報告趕完,並且等著晚上與即將開盤的美系機構投資人進行電話會議,因為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開盤在即,可視為隔天現貨指標。

何浩銘算是老一輩的外資人,經歷過外資圈最輝煌的年代;金融海嘯前,包括何浩銘、陸行之、夏鮑文、楊應超、金文衡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王牌分析師,「年薪百萬美元」其實都是基本配備,當年股票分紅若多,所拿到的薪酬甚至更高。但金融海嘯後,外資圈生態丕變,高薪分析師成為公司cost down的首要對象。

當「外資金童」已不再是金童,就意味整體產業須重新洗牌,何浩銘能進入台積電這家指標性企業延續職場生涯,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算是找到了最理想的新舞台!

撰文 / 顏喻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1

國華人壽欲成立資管公司 為天茂轉型金控平臺“添翼”

已控股國華人壽、安盛天平收購計劃正在談判過程中,都使得外界認為天茂集團以保險為核心的金控平臺已初具雛形,然而其目前在“產險+壽險+資管公司”這一保險集團的基本配置中還未有關於資管牌照的消息。

近日天茂集團的一紙公告則宣布了其資管公司的籌建已正式啟動。

11月18日晚間,天茂集團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與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擬共同發起組建“國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籌)”(下稱“國華資管”)。

公告顯示,國華資管的註冊資本將為1億元,其中國華人壽出資8550萬元,出資比例85.5%;新理益集團出資額1450萬元,出資比例14.5%。

據了解,天茂集團董事會已審議通過了國華資管籌建的議案,但還需保監會審批通過。

天茂集團表示,國華資管將在保監會批準的業務範圍內,借助國華人壽和新理益雙方股東在投資方面豐富的資源和人才儲備以及投資經驗,進一步加強自身資產管理能力建設,積極拓展第三方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市場。組建國華資管符合國華人壽長遠戰略發展的需要,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

打造“產險+壽險+資管”的金控平臺

事實上,資金運用與管理是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資管牌照在保險業內也是一張極為重要的牌照。

一名保險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相對於保險公司內部的資管部門,成立獨立的資管公司不僅能發行相應的資管產品、有機會拿到一些之前沒有的投資資格,也能在泛資管環境下實現從以保險資金運用受托管理為主向全方位財富管理的轉型過程,同時風險控制能力和投研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保險資管公司的陣營已擴容至22家+1家資產管理中心的格局。

而國華資管的牌照一旦獲批,也將為天茂集團的金控平臺之路“添翼”。

2016年3月16日,天茂集團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收購了國華人壽43.86%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合計持有國華人壽51%的股份,國華人壽成為天茂集團控股子公司。天茂集團也變身為保險板塊上市公司。國華人壽納入之後,天茂集團的業績在今年也有了飛躍性的改善。

同時,今年3月天茂集團公告定增14億股募集資金95億元,用於收購天平財險部分股權以及對國華人壽再次增資,收購完成後天茂集團持有天平財險50%股權。

不過,天茂集團最終將收購天平財險的此部分募集資金“砍去”,其解釋的原因為:“根據保監會要求和收購需要,公司與安盛保險股份公司就收購完成後雙方應簽署的新的《合資協議》及安盛天平新的《公司章程》相關條款進行了溝通談判,因涉及事項較多,決策流程較長,預計雙方在短期內難以完全達成一致。”

盡管如此,外界對天茂集團的金控平臺轉型仍然看好。多名行業分析師表示,產壽險牌照將使天茂集團保險業務形成協同效應,推動其保險業務全面快速發展。同時,天茂集團控股股東新理益集團參股長江證券、新理益地產等金融類資產,也將對天茂集團打造以保險業務為主的金控平臺形成有力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