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开矿潮来袭:矿业迎来新一轮资本盛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30/3OMDAwMDIwODI3OQ.html

早在几年前,采矿业还只是专业资本的游戏场,如今主流资本和民间资本以攻城拔寨之势进驻矿业领域。

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公司董事长冯锐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矿业是继股市、楼市之后的资本聚集地。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几大国有银行几乎都设立了专门的矿业投资团队,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上,随处可见风投、私募的代表们。

值得注意的是,江浙等地的民间资本开始从楼市撤退,在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等地掀起了开矿潮。

冯锐认为,未来一两年,矿业的资本热潮还会继续,因为在全球持续加大的通胀压力下,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看涨。

主流资本“淘金”


如何证明矿业受到资本青睐?在冯锐看来,主流资本的进入,是一个最有力的信号。

“以前都是我们这些专业的公司在做矿,现在主流资本都来了,你说火不火?”冯锐说。

由 于矿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风险大、金额多、周期长、现金流回慢,因此传统的矿业资本平台大都集中于矿权流转和交易,不仅过程复杂,退出形式也单一。 而在国内A股上市的矿业公司,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尤其对于几近没有现金流的勘探公司而言,进入主流资本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一年前,国内某知名私募公司的负责人还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会轻易投资矿业,原因是“风险太大了,政府喊一声,钱就打水漂了”。而不久前,该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正在山东运行一个矿产项目。

今年以来,国内A股和港交所迎来了一批矿业公司的上市潮。港交所还首次面向全球矿业推出了“打造矿业IPO中心”的计划,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还有望成为港交所矿业IPO计划的大客户。

中 科矿业集团(CST Mining Group Ltd)和国际资源集团有限公司(G-Resources Group Limited)副主席Owen Hegarty原本是澳大利亚矿业领域的资深管理人士,去年,Owen Hegarty放弃在澳大利亚创办的矿业公司来到香港。

Owen Hegarty认为,中国的矿业投资“风景甚好”。

本报记者还多次在各大矿业投资会议上遇见中投矿业专项投资部的代表,中投作为我国唯一主权财富基金,在矿业上的投资计划越来越引人瞩目。近期,在热门的钾矿领域,中投就在与相关公司商讨引资入股事宜。

不过,勘探型矿业公司在中国上市依然难度很大,限制了矿业公司在主流资本市场的步伐。港交所至今依然不允许勘探企业上市,除非它们能证明存在可开采的自然资源,并提出清晰的生产计划。

民间资本加速

如果说,主流资本投资采矿业多少受到政策限制,那么,本着完全逐利原则的民间资本也来矿业“淘金”,似乎更能证明矿业投资价值正在提升。

中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红英告诉本报记者,国家限制房地产投资后,他的一些房地产领域的朋友开始投身矿产开发。

来自温州的王继华名片上的头衔是内蒙古某矿业公司总经理,王继华对记者表示,他原来是温州炒房团的一分子,由于现在楼市投资环境不乐观,转向铁矿和焦煤投资。

王继华还向冯锐咨询投资煤矿的前景,冯锐的意见是,将煤矿运到南非最有投资前景。因为南非缺电缺煤,在那里煤炭可以卖到高价钱。

王继华告诉记者,像他这样从其他领域改行做矿业投资的,“多的去了”。

民间资本加速进入采矿业,导致矿业资本市场的“换手率”增高。

王红英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产业的换手率非常高,投资风险也随之增高,主要目的还是套利。

冯锐表示,很多非战略投资项目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一个矿主赚了钱后,又找个高价转手给其他投资者,然后再去市场投资其他低价矿山。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期间,签约项目共62项,合计签约金额117亿元,创下历届矿业大会签约金额新高。签约项目主要在中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赞比亚、蒙古国等国家,涉及矿种有铜、铁、金、铅、锌等。

实际上,矿业依然是高风险投资行业,据业内估算,矿业投资的失败率大约为30%,处于勘探阶段的项目失败率更高。

豪赌大宗商品

各路资本涌入采矿业的真相,是基于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看涨预期。

Owen Hegarty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一点都不惊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产市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金属资源的需求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支撑了矿业的投资价值。

中投的一位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热钱泛滥将催涨资源类大宗商品。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美联储大印钞票的情况下,黄金价格不会停留在目前的价位,将继续上涨。

冯锐的最大愿望是黄金明年将涨至1600美元/吨,白银、铜等其他金属价格创新高,冯锐认为这个愿望已具备了实现的基础。

Owen Hegarty认为,目前矿业依然没有完全逃离金融危机的阴影,这意味着矿业的估值还没有达到顶点。

似乎没有人会怀疑大宗商品将迎来新一轮牛市,除了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周中枢的观点与国家发改委平抑物价的呼声一脉相承,“这种现象(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不会长期存在,大宗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将趋于一致。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周中枢还认为,金属矿业领域原本突出的供需矛盾将逐步缓解。一是中国政府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鼓励资源勘查和开发的举措,已初见成效;二是大型国际矿业公司加紧扩产,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增产能将于最近几年陆续释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20

伊藤忠擬參股滿心 聚陽傳攜手高林 台灣零售通路股的大錢潮來了!

2011-8-8  TWM




近年受惠內需商機,內需通路股股價普遍看漲,滿心、高林等長年低調經營的企業,也積極尋求策略聯盟,擴大經營規模。如伊藤忠可能將參股滿心、高林實業將與聚陽擴大合作,足以作為大中華市場跳板的管理實力,是台商通路業者的最大利基。

撰文‧林雪冰、周岐原

最近市場傳出,日本大型商社伊藤忠將於八月正式入股滿心,消息激勵股價在七月大漲三○%。雖然本刊求證公司並未獲得回應,但上櫃六年多以來,滿心一直維持 低調經營,若獲得伊藤忠參股,市場能見度勢必大增;單日成交量一度低到只有十九張的滿心,就因為各路人馬爭相買進,成交量暴增到五千張以上。

零售通路正當紅,卡位中國通路有成的公司,股價飆漲程度往往讓市場瞠目結舌。表彰中國大潤發的高鑫零售,在港股上市首日大漲四○%,換算本益比達四十倍,只是再次佐證零售通路股穩居市場主流的現實。

正因通路商機大有可為,許多原來低調經營的百貨業者,也準備改頭換面、與其他企業策略聯盟。未來這些公司除了股價有機會異軍突起,競逐大中華區市場的成果,更是值得長期觀察。

伊藤忠選滿心 通路股大翻身出手投資滿心的伊藤忠名列日本五大商社,從紡織、機械、糧油到金融保險等業務全都涉足,在國際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因為投資觸角遍及世界各地,因此對國人而言,伊藤忠的多項合作案並不陌生。

近年伊藤忠與台商的合資經驗是由頂新集團開啟。○三年,伊藤忠與頂新合資在上海開設全家便利商店;隔年,伊藤忠與朝日啤酒合資的AIB公司又以三.八億美 元入股康師傅飲品、取得五成股權。由於合資歷程頗為順利,○八年伊藤忠決定再出資七億美元,購入頂新集團二○%股份,成為戰略夥伴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目 前以法人代表身分擔任味全董事的鶴島孝保,據了解也是來自伊藤忠。以乳品、冷藏飲料見長的味全,可能是伊藤忠布局中國市場的另一焦點。

此外,伊藤忠對國內不少新創事業也頗為關注。例如自網家分割獨立的商店街公司,伊藤忠就持有約七%股權,並由台灣伊藤忠董事長渡邊一郎親自擔任董事;興櫃化工股康普日前舉辦的三○○萬股私募案,股權亦由伊藤忠全數吃下。可見伊藤忠的投資嗅覺相當敏銳。

觀察伊藤忠歷年來的投資案,除了生產觸媒材料的康普屬於工業產品,由全家、頂新、商店街到滿心,伊藤忠似乎特別偏好實體店面及電子商務企業。由此不難發現,伊藤忠對台資零售、網路購物商的發展最為看好。

台灣百貨業者的優勢,是具備經營通路與操作品牌的豐富經驗,足可作為前進中國的實驗基地和跳板;再加上近期開放陸客來台的利多,才吸引伊藤忠再次出手。這 次伊藤忠選擇參股滿心,不僅暗示零售通路商的戰略地位大幅提高,也暗示跨國企業對百貨股的評價,可能遠高於投資人原先認定的水準。

聚陽、高林 可能擴大合作在滿心暴漲的同時,成衣廠聚陽可能擴大和高林實業合作的傳聞也在市場流傳。去年六月,高林舉行董監改選、引進聚陽集團;除了聚陽董事長周理平 以自然人身分擔任董事,旗下長陽投資亦入股,引發市場關注。當時周理平強調,聚陽投資高林,是打算擴大零售事業布局,而高林則解釋,公司將倚重聚陽在成衣 業的全球化布局。

比較高林與滿心兩家公司,經營內容其實頗為類似。創業近三十年的滿心,早期以代理「企鵝牌」高球服飾起家,是少數以代理服飾為主要業務的上市櫃公司。至於 高林則是從貿易百貨業發跡,因為承辦雙B汽車分期付款業務,逐漸切入品牌服飾代理,目前旗下的「G2000」與「MEXX」品牌已有一五○個零售據點。

高林實業除了規模較大,上市時間也遠比滿心更早。重要的是,高林近年積極進行策略轉型,與聚陽的合作案若能底定,將有機會透過上下游整合發揮更大綜效。

因為對聚陽來說,擁有日本UNIQLO、美國Gap、JC Penney、中國的美特斯邦威等重要客戶,但老是為人做嫁衣、缺乏自有品牌,一直是董事長周理平心中的遺憾。

至於擁有二十多年品牌代理經驗的高林,由於董事長李錫祿年事已高,加上子女似乎無意接班,市場評價向來穩健務實的雙方高層,會不會對高林的發展有進一步「默契」,頗令市場好奇。

高林方面的說法是,雙方目前仍維持策略聯盟,聚陽上半年確實有增加對高林的持股,但動機與目的並不方便由高林說明,「要問他們比較適合」。

以高林來說,透過通路管理經驗,高林也發展出自有品牌「F.I.C.」,而且展店速度頗快,在台灣已擁有七個店面。而公司正在著手建置兩岸的線上購物網站。

據了解,最遲在今年底之前,台灣、大陸兩地購物網站就會正式上線,屆時高林除握有Made in Taiwan的高附加價值品牌,還有完全自主營運的購物網站,轉型效益將相當可觀。即使對比台南企業的服飾品牌「Tonywear」,高林的 「F.I.C.」也毫不遜色。由這兩樁合作案可以大膽推論,國內通路、零售業者的春天真的來了!

伊藤忠與台商合作現況

台商投資對象 與台商合作現況頂新集團 03年合資創設全家便利商店,10年內將在中國拓展分店至8000店。

08年投資頂新集團20%股份,伊藤忠成為戰略投資人。

10年正式進入味全(1201)董事會,目前伊藤忠擁有一席董事席位。

商店街

(4965) 商店街由網家事業部分割獨立,目前伊藤忠持有約7%股權。

康 普

(4739) 11年辦理300萬股普通股私募,由伊藤忠商社與台灣伊藤忠全數認購。

滿 心

(2916) 外傳雙方洽談長達1年,8月即將公布入股滿心的合作細節。

製表: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5

近10年最大保費漲價潮來襲 你一定要懂的事 買對不買貴 保單加減大作戰


2012-4-16  TWM




不只油價上漲,今年7月後,新買的保單保費也要變貴了!

全台30萬名壽險大軍全面出動,一定要在上半年做足業績。

面對業務員的行銷話術,你「hold」得住嗎?

這些漲價的保單和你有關嗎?

你又怎麼從這波漲價浪潮中買到便宜、同時一次做足所有保障?

製作人.楊紹華、劉俞青 撰文.許瀞文 研究員.辛曉昀這是一場某家保險公司的壽險業務員例行晨會,過去會議中不時有人睡眼惺忪、打呵欠,但這三個月來氣氛不同以往。

原本精神不濟的業務員,最近每天早上活力充沛,個個處於備戰狀態,通訊處業績看板上的數字每天不斷刷新紀錄,「我們只有半年時間,半年內要做到去年七成的 業績,不然下半年就不用玩了!」主管站在台上大聲地對著底下業務員說,雙眼炯炯有神。

再把場景拉到台北市某家咖啡廳,在昏暗的燈光下,一位壽險業務員正在賣力行銷,「你看,報紙都寫了,今年七月以後健康險保費會漲三成。」他從公事包裡拿出 一份影印的資料,今年三月六日《經濟日報》理財版頭條新聞,內容寫到「新生命表七月上路,保費看漲三成」。

他認真地對著眼前的客戶說,「七月開始,不管你向誰買保險,保費都會比現在貴上一成以上,我強烈建議,趁著還沒漲價之前,快把這份保單買起來。」「還有, 十年以下躉繳的養老險、終身還本的壽險,七月後也要調漲了,至少漲兩成,如果你有預算,要不要趁現在也買?」業務員並沒有亂說,今年七月,堪稱台灣保險史 上範圍最廣的一次保單調價潮即將來臨。一位不願具名的壽險業者表示:「除了意外險、旅遊平安險沒動到,幾乎九成的保單價格都要調整,肯定會漲價的包括儲 蓄、還本類的短年期保單,例如七年期躉繳養老險、還本型終身壽險等;此外,也有部分保單會調降價格。」挾著這股保單漲價風,全台壽險業三十萬大軍已經啟 動,手中客戶不分新舊,都是「一個不能少」的銷售對象。未來三個月,你該怎麼判斷保單加減之道?哪些便宜絕對不該撿?又有哪些保單可以考慮趁機買齊?

為什麼保費會漲?

三大變數 醞釀保險業十年來最大漲價潮「的確,本次保費調價,可說是台灣保險業近十年來影響最廣泛的一次。」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賴清祺強調,「調降責任 準備金利率、實施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實施第二回年金表,這三大動作,都會牽動保費的計算基礎,三大基礎同步調整,印象中這是過去從未見過的。」而這三道關 卡對保費有什麼影響?首先,「責任準備金利率」決定了保險公司必須提撥多少錢作為保單的理賠準備金,利率愈低,保險公司要提撥的錢愈多,營運成本愈高,所 以,保費也會因此變貴。

其次,「經驗生命表」的意義是精算「台灣人的死亡率」,死亡率愈低、壽命愈長,對保險公司的不利之處是「活到老、領到老」類型的保單支出會愈高;「人的餘 命增加,『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會變貴。」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例如醫療、癌症、重大疾病、長期看護、還本型商品等,都屬於「照顧生 存需求」的保險。

相對的,「過世才理賠」的險種,則因為國人餘命增長,保險公司理賠的時間可以向後遞延,有更多的時間運用資金為保險公司賺取利潤,因此,保單價格將因為壽 命延長而變便宜。如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等。

今年七月起,即將實施「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彭金隆表示,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實施是○四年,當時將國人的平均餘命定為七十歲,但在醫學進步下,人的壽命逐漸 增長,舊的生命表已經不合現狀,今年七月實施的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則將人的平均餘命由七十歲延長到八十歲。

賴清祺補充,第五回和第四回生命表的不同處,還包括國人平均死亡率調降三成,稚齡及青少年死亡率降幅更達到五成。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代表「生存險」將 普遍調漲,而「死亡險」則有調降空間。

最後,七月起也將實施「第二回年金生命表」,調降的也是死亡率,現在壽險業所適用的年金表,從一九九七年實行到現在,已經十五年了,更不合現狀,會衝擊的 是即期年金(一次繳清,第二年開始領年金)、利變年金(可領回的金額隨著利率變動而有不同的年金金額)等保單。

為何三大變數會一同實施?壽險業者解讀,為減緩調降利率帶來的漲保費衝擊,同步將第五回經驗生命表、第二回年金生命表一同計算,讓有些險種漲、有些險種 跌,才不會讓人感覺「什麼都在漲。」事實上,三大保費基礎同時調整的消息早在去年底公布,其影響效應也已在市場上展開,目前已有超過十張「生存險」保單在 今年第一季宣告停售,據業者透露,原因就是「先下架,等可以名正言順漲價之後再出來賣」;另一方面,在強力促銷之下,前五大壽險公司包含富邦、國泰、南 山、新光、中壽,今年前兩個月的新契約保費和去年同期相比,皆有兩位數的成長。

抗漲行動方案一:

年輕人別因買生存險而讓生活過不下去不過,在保險專家的眼中,這一波保費調漲的主角──「生存險」,對多數國人來說,卻是「最不需要搶買」的險種。

「這類保單,往往一年要繳十幾萬元的高保費,但提供的保障相對較低,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一旦買了,很可能打亂你未來好幾年的財務規畫。」宏觀財務顧問總 經理邱正弘指出,「買保險是需要或不需要,不是害怕漲價就去搶購,如果真的不需要,未來三個月請你一定要hold(把持)住。」邱正宏的說法,不乏真實案 例。

「我是一個兼職魔術師,但我不能變出錢來;反而,我的錢被保險業務員變不見了。」陳俊廷(化名)苦笑著說。

現年二十八歲的他,白天當攝影師,晚上兼差做魔術教學,約莫三年前,父母相繼離世,留下一千萬元現金和一戶沒貸款的房子,他原以為能過著衣食無虞的生活, 但買錯保單卻讓他差點周轉不靈,要不是及時踩煞車,將許多保單減額繳清及解約,現在恐怕要舉債才能養得起那些保單。

「我爸媽離開後,好心的親戚為了幫我守住遺產,這三年來陸續建議我買了超過十張的還本型儲蓄險、躉繳養老險、複利增額終身壽險等保單,說以後可以靠保單養 我。」其中,包括儲蓄險、養老險,都是典型的「生存險」,而複利增額終身壽險,則可歸類為「儲蓄型的壽險」。

陳俊廷說,因為保費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剛開始沒什麼感覺,直到去年他想要買車,也想投資股票和基金,才驚覺不對勁,「我發現原本一千萬元的銀行存款,在 短短三年已剩下不到一百萬元。」他仔細拿存摺對帳,這才發現,「我一年要繳二百萬元的保費,我一個月才賺五萬元,眼看存款已不夠繳來年的保單,更遑論是買 車、投資,甚至連生活也要有問題了。」陳俊廷說。

逼不得已,他只好找上當保險業務員的朋友幫他檢視保單,「我親戚沒騙我,那些保單在我繳費期滿後真的能養我,但我現在已經快過不下去了,哪能撐到那時 候。」陳俊廷無奈地說。

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將一張十年期、一張十五年期的複利增額壽險保單做減額繳清(不用繼續繳款,將保額降低,保障期間不變),儲蓄險保單解約,才紓解了自己 財務上的困境,「但我三年來繳了快三百萬元的保費,只拿回五成,大概一五○萬元,我想,就算買股票遇上金融海嘯,也不會比這樣的結果更慘吧!」為降低損 失,他手上留下終身壽險,以及再撐三年就能還本的躉繳型養老險保單,雖然一年還是要繳三十六萬元的保費,但在如願買車之後,手頭上至少還有大約二百萬元的 存款,「過去繳的保費一去不復返,當然會心痛,但總要設下止血點,不能讓爸媽留給我的遺產付諸流水吧。」保險是存錢工具?

首年解約僅拿回五成 資金完全被卡死讓陳俊廷財務規畫一度陷入困境的儲蓄險、養老險,都是屬於「照顧生存需求」的險種,也就是極有可能在今年七月調漲價格、已成為目前壽險業務 員強力「催促搶購」的險種。

必須注意的是,「終身壽險」雖然是「死後才賠」,本質上屬於「死亡險」,但因為國內許多終身壽險都在保單設計上加入了「還本」的功能,因此在本質上反倒更 像是「生存險」,同樣會因為國人餘命延長而漲價,並且成為近期壽險業務員的促銷主力之一。

「那兩張還本型的終身壽險保單簡直就是我的惡夢!」現年三十七歲、在銀行擔任企畫工作的簡恩庭(化名)無奈地說,一九九三年從高職畢業的她就到銀行工 作,○二年動了買房的念頭後,計算自己身上積蓄才驚覺:「身邊存款少得可憐,這幾年來賺得多也花得多,戶頭裡的存款三年來增加極少。」但她沒有想到,為了 一個簡單的存錢念頭,讓她往後的生活陷入愁雲慘霧。

原來,簡恩庭為了能達到「強迫儲蓄」的效果,一口氣買下兩張還本型終身壽險,年繳將近十三萬元,「但當時我的年薪不過七十萬元,繳到第二年我就後悔了。」 她說。

想在銀行升職,學歷是基本門檻,只有高職畢業的她,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升官,她開始有了進修的念頭,「我好掙扎,高學費再加上十三萬元的保費,我該怎樣過日 子?」回憶起當時擔憂的心情,簡恩庭再度用力地說:「這兩張保單真是我的惡夢。」為了一圓讀書夢,她本想把兩張保單解約,但這才知道,此時解約只能拿回六 成本金,約十五萬元,等於有一年的保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我捨不得,但又擠不出多餘的錢,從第三年開始,我用保單貸款繳保費,一拿到年終獎金立刻去還 清。」簡恩庭說。

她花了六十萬元學費,才拿到大學及EMBA的文憑,「那幾年我根本不敢花錢,有時午餐一個麵包就打發了,能走路決不坐車,要花錢的社交活動也不敢參加,時 時刻刻都想著要把錢省下繳保費。」直到○八年,她和男友結婚、買新房子,頭期款、裝潢讓她完全軋不過來,「我忍痛把保單解約,六年繳了七十六萬元保費,解 約拿回四十六萬元,要不是中間有還本十二萬元,損失更大。」「我老公後來知道我買保險買到賠錢,不知罵了我多少次。」簡恩庭苦笑著說,面對這次儲蓄險的漲 價潮,「我絕對不會心動,一點都不會心動!」這次要大漲價的險種,對要養家、收入不多的年輕人來說,確實負擔很沉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最需要照顧的對 象應該是『父母』,要擔心的應該是『一旦自己出了意外,父母的未來怎麼辦』,至於存錢,很重要,但在財務基礎還不穩健的前提下,應該用門檻更低、變現性更 靈活,也更有效率的儲蓄方式。」邱正弘說,把保險當作存錢工具,對多數年輕人來說都是大忌,「翻開所有儲蓄、還本型的保單條款,在第一年解約,只能拿回本 金的五成,想要買房、深造,甚至結婚生子,資金很有可能都因此被卡得死死的。」邱正弘強調。

當然,只有「不適合」的保險,沒有「不好」的保險,雖然年輕人不適合搶買生存險,但對於部分族群來說,的確可以利用漲價前的最後階段,考慮適度增加一些即 將漲價的險種。「如果你計畫在未來的五至十年退休,或者最近剛領一筆退休金,確實可以在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後,考慮增加一些年金險或養老險。」財金智慧教 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說。

抗漲行動方案二:

計畫退休、高資產族群可買年金險周杏娟表示,身邊若有領了一筆退休金的親戚來詢問她退休理財規畫,她通常都會建議買年金險,「剛領到一筆二三百萬元的退休 金,總有親友來借,比起一點一滴被吞噬光,用年金險來照顧你晚年生活,至少是個保障。」周杏娟強調。

年金險通常屬於躉繳性質,一次繳清之後,能在不久的將來陸續領取年金。對於手中已有閒錢,且即將退休的族群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等太久就能開始領年 金,而且不怕手中的錢在這幾年變不見」。

「退休後我媽媽靠著年金險照顧她,她去過的國家比我還多,今年還想招待我們三姊妹到歐洲。」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提到自己媽媽的故事,臉上堆滿笑容。

李佳蓉的母親是聾啞人士,在聾啞學校教了三十九年的裁縫後,一九九二年退休,「那時銀行的利率有八%,很多人都選擇領一筆退休金,我媽也不例外,她好像領 了二百多萬元吧。」李佳蓉說。

孝順的李佳蓉從媽媽退休後,每個月固定匯款三萬元作為媽媽的生活費,照理說,二百萬元的退休金加上每月三萬元的零用錢,李媽媽的退休生活應該相當優渥,但 李佳蓉突然發現,媽媽的皮夾中往往只有不到兩百元,而且每次外出也不太敢花錢。

在追問下才知道,原來二百多萬元退休金在三年內被親友一點一滴借光,「至於我,因為太忙碌,有時沒注意到匯款時間,有時早匯、有時晚匯,讓她充滿不安全 感。」李佳蓉本想一次給媽媽大筆存款,讓她隨時自由領取,但害怕媽媽的存款再次被人借光。

九六年,李佳蓉決定一次解決問題,方法是利用「即期年金險」,一次繳清四百多萬元,就能每個月固定領取三萬元年金,直到往生。「我想辦法湊了四百多萬元去 買,受益人填媽媽,過了半年,她看到錢都定期匯入,才開始會用錢,享受她的退休生活。」直到現在,李佳蓉的母親已經八十二歲,十六年來總共領了五百多萬元 的年金,早就超過了當初所繳的四百多萬元保費。李媽媽每個月都將年金存下一半,累積到一定金額後再出國旅遊,「打拚一輩子,臉上不該有擔心錢的憂慮、驚恐 表情,對於害怕錢不見、即將退休的族群來說,年金險真的能照顧你的退休生活。」李佳蓉以自己的經驗如此表示。

整體來說,對於即將調漲的「生存險」,如果你還在「奠定財務基礎」的階段,面對業務員的促銷話術必須hold住,避免未來的人生財務規畫被一張保單卡死; 而若你手中有足夠的閒錢,也準備在未來五到十年退休,那麼,就可考慮趁此時機購買養老險、年金險。

抗漲行動方案三:

可解約終身壽險 買較便宜定期壽險而除了上述兩大準則,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這波保單調價潮也有意義:由於「死亡險」的價格可望在七月之後調降,因此,如果現在的處境是「身 故保障不足,但又已無力付出更多保費」,那麼,七月之後,或可考慮把部分保單解約,將多出來的資金購買變便宜的定期壽險,一舉補足身故保障。

解約,一向是保險的大忌,但在定期壽險價格調降後,這個禁忌卻不見得牢不可破。事實上,不少保險專家也正準備將部分保單解約,利用更便宜的定期壽險,為自 己的家庭打造更完美的保障。

「最近,我也接到我壽險顧問的電話。」金管會保險局前局長、現任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說。但在他研究計算之後,並不打算搶買即將漲價的險種,「相反的,我 正考慮調降終身壽險的額度,將保單的解約金去買定期壽險,把缺口一次補足。我想,今年七月以後是個好時機。」魏寶生說。

在魏寶生的觀念中,保險是用來照顧你心裡最擔心的人、承擔你無法負荷的風險。對他來說,太太沒工作、兩個女兒年紀還小,「萬一我離開,我愛的三個女人還能 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嗎?」魏寶生說,他買保險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在女兒獨立之前,讓三個最愛的女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任何意外而受到影響。

目前,魏寶生的壽險已經有二千萬元的保障,但他仍嫌不足,「前幾年剛買了新房子,還有房貸要繳,再加上女兒的教育費,缺口還有一千萬元。」魏寶生說,七月 後,定期壽險的保費下降,對他補足保障相當有利,因為他最擔心的是「女兒尚未長大、獨立之前的家庭財務狀況」,而用定期壽險許家庭一個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 財務保護傘,成本不高,且已足夠。

邱正弘強烈建議,最近兩年因為買了終身壽險保單而嫌保費太貴的保戶,不妨趁機精算一下,若是將終身壽險保單降低保額,並將解約金買定期壽險,或許直接的損 失相對有限,也能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

「買保險不是銀貨兩訖,你往後十年、二十年都與這張保單脫不了關係。」彭金隆嚴肅地說,在買之前一定要考慮自己需不需要這張保單,「就像百貨公司周年慶, 你是因為便宜去買?還是因為真的有需要去買?」「保險真正的意義是要照顧你所愛的家人。」邱正弘說,必須要深刻了解保險的真義,懂得它在哪時能幫上你的 忙,而不是一味因為漲價、跌價去買,到最後變成了保單的奴隸,得不償失。

將調漲的保險有哪些?

類別 險種 漲價主因 可能漲幅

險 即期年金 死亡率下降 7%~20% 壽 險 儲蓄型終身壽險(10年期以內) 利率調降 約5%

養老險(10年期以內)

美元保單 10%以上

險 終身醫療險 死亡率下降 10%~30%

防癌險

重大疾病險

長期看護險

定期醫療險(實支實付,只保障到75歲) 疾病變多、醫療行為增加 5%~10%將調降的保險有哪些?

類別 險種 漲價主因 可能降幅壽 險 保障型終身壽險 死亡率下降 5%~10%

定期壽險

保費調整在即

如何加減你的保單?

我擔心父母的未來

擔心自己身故造成父母無依,應該加重意外險及壽險。而此波調漲主要範圍在於年金、儲蓄、養老等,此類保單費用較貴,且身故給付較少,對於收入有限的年輕人 來說,不該搶買,否則不但容易卡死未來財務規畫,一旦發生意外,也不足以照顧父母生活。

我擔心自己的退休

用保險存錢的最大壞處是「變現性低」,但對於已有財富基礎的人來說,變現性低反倒是「避免讓錢變不見」的好處,7月起,即期年金和利變型年金恐將調漲,若 有閒錢,且在未來5到10年有退休打算,可考慮購買相關保單。

我擔心子女的成長

用定期壽險補足缺口。先釐清自己定期壽險的保額是多少,計算房貸、生活費、子女教育費等風險缺口,今年7月之後,定期壽險可能會降價,屆時可購買長年期的 定期壽險,為未來10年家庭生活費用做足準備。

我擔心自己生重病

包括終身醫療、癌症、重大疾病、長期看護及定期醫療等險種,7月起也有調漲可能;但在健康險的規畫原則中,優先要準備妥當的是基本定期醫療險,若認為醫療 險不足,可在漲價前用漲幅較小的定期醫療險補足。

當你不在了 家人需要多少錢?── 保險缺口試算表現金需求 金額 可能短少的生活費 金額 已有準備 金額房屋貸款餘額 a 家庭每月基本生活費×12 g 社會保險保障金額 j 一年的租屋費用×租用年數 b 配偶的年收入 h 商業保險保障額度 k 教育費用×小孩數 c 其他年收入 i 銀行存款 l 喪葬費用 d 投資金額 m

尚未清償借款 e

應急準備 f

a+b+c+d+e+f A (g--h--i)×生活費準備年數 B j+k+l+m C A+B--C = D即家庭保障不足金額(若D為負數,代表目前沒有保險缺口)

責任準備金

保險公司在向保戶收取保費後,為能在將來履行保險金給付的責任,會提撥一定的金額做責任準備金,主要是用來理賠。

生命表

是經由個別年齡的死亡資料,計算出「死亡率」、「生存機率」及「平均餘命」等生命相關的統計表;經驗生命表今年7月開始實施第5回,平均每10年更新一 次,每一次更新會影響壽險、醫療險的費率;年金生命表則用來計算年金險的費率,每一回更新會影響即期年金、利變年金等險種。

3大保險專家

教你聰明買保單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 彭金隆

只保無法負擔的風險

保險的意義在於發生意外時,能降低經濟上的衝擊,只要投保自己沒辦法負擔的風險就好。以車子來說,當車齡已經到第三年,我就不會再去投保昂貴的車體險,但 我會加高第三人責任險的保障,額度到上千萬元,避免撞到人付不出高額賠償金。

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 邱正弘

用「對、夠、好」

三原則判斷

第一先判斷方向對不對,你希望買的保單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保障;第二考慮這份保障是不是足夠?最後再想這份保單是不是夠好,有沒有其他更好的。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 賴清祺

真的有需要再買

不管保費漲價還是降價,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有需要才買。就算漲價,如果有需要也要買,買了一堆沒用放在家裡就是浪費。保險會和你人生財務牽扯10年、20 年以上,絕對是有需要才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9

《投資必懂》台股30年最大接班潮來 29家上市櫃企業你一定要認識的六年級接班人

2014-08-04  TCW
 
 

 

台灣第一代創業家,歷經三、四十年打拚,如今紛紛屆齡交棒,掀起台股最大接班潮,更有許多六年級生「繼承者們」陸續浮上枱面,他們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新發現?台股投資人不能不關注這波新趨勢。

撰文‧鄧麗萍

台股三十年來最大接班潮來了!

過去五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異動的次數,就高達一千五百多次,其中,逾一百家的家族企業已由第二代、第三代接棒。

《今週刊》獨家調查,近五年來,有二十八位六年級生的二代接班人逐漸浮上枱面,接任董事長或總經理,或實質掌權,不僅為企業帶來新氣象,更影響到許多小股東手上的股票價值,這是一波台股投資人不能不知道的新趨勢。

這股接班潮,還成為熱門議題,今年四月底,經濟部主辦的一場中小企業傳承論壇上,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受邀主講「家族企業之轉型與傳承」,竟吸引了四、五百名聽眾,而且大部分是企業家父子檔,這場論壇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傳承」。

六月分股東會,也是市場注目焦點,永豐餘投控總經理兼執行長何奕達、寶成執行長蔡佩君、泰豐董事長馬述健、鳳凰董事長張巍耀、皇翔總經理廖宇翔……,他們都是今年在股東會期間正式亮相的家族企業新生代;更讓這波台股接班潮,推升至今年高點。

世代交替迫切

六年級生冒出頭,創五年新高企業接班議題,何以值得投資人關注?回顧台灣在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成立、且快速成長的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經過三十多年打拚之後,如今這批創業家紛紛屆齡交棒,由於華人企業第一代認為,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才有往前衝的動力,因此傾向由子女接班。

根據台灣董事學會的研究,台灣上市櫃公司有三分之二是家族企業,董事學會發起人、也是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蔡鴻青指出,如今這些家族企業,已進入必須面對世代交替的階段,「這是很迫切的問題。」同樣地,中研院社會所學者李宗榮的研究也發現,近年來,台灣家族企業在上市公司董監事佔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這意味著,企業主正在交班給自己的後代,或利用家族聯姻交叉持股。因此可見,這波有許多台灣的家族企業優先選擇由下一代成員接班。

當上市櫃公司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浮上枱面,由於養成過程、學經歷等,都和父執輩不同,因此他們的管理、經營特色、行事作風等,也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對企業發展有深遠影響。

發現一 喝過洋墨水抱團拓人脈,展開異業結盟相較於第一代創業家靠技術或本業,白手起家,新的這批第二代多半留學海外、念MBA(企管碩士)。「第一代的學歷普遍較低,通常會讓小孩去學他沒有學過的,例如金融、企管、法律等。」蔡鴻青指出,二代通常是MBA,正好彌補上一代的不足。

不僅如此,新一代抱團結社,借力使力,更勝於單打獨鬥的第一代。

例如去年九月,國泰金控小王子、現任資深副總經理的蔡宗翰,與華泰王子飯店董事長陳天貴的兒子、同時也是飯店副董事長陳炯福,聯手打造台灣第一座投資達二百億元的購物中心。

兩位年輕接班人在美國念高中時期是同學,因此牽成了這項異業合作案。而這次合作,可說是大膽創新之舉,既展現出不同於上一代的經營思惟,更打破了家族企業的傳統經營方向。

薛明玲分析,企業家可以傳承給子女的三種東西就是——財富、企業家精神,以及社會地位或人脈。傳承財富最簡單,通常是透過股權移轉;企業家精神則是視子女的能力和接班意願而定。

至於人脈和社會地位,企業家第二代往往透過參加校友會、同業公會、二代聯誼會等社團,彼此分享管理經驗,也藉此培養革命情感,延續上一代的人脈,不僅鞏固彼此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甚至展開異業結盟。

發現二 企管系出身

帶領企業轉型、組織再造

「二代接班後,都想有點作為。」蔡鴻青和一些年輕接班人接觸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想要做出一番成績」的焦慮,並且急於得到外界的肯定。

企業歷經第一代的輝煌盛世後,舊的成長模式面臨極限,第二代背負著第一代的光環與壓力,如何帶領企業轉型,成了他們最迫切的挑戰。

成立超過四十年的健和興,是國內老牌零組件廠,第二代鄭景壬一三年接手總經理後,帶領公司從傳統端子應用跨足電動車,在營收和獲利都繳出好成績。

同樣於一三年掌舵的嘉泥第三代張剛綸,讓這家老字號水泥廠轉型為建商的態勢,也極為明確。嘉泥去年雖然獲利十二億元,但並非來自水泥本業挹注,而是靠處分土地與轉投資事業。張剛綸在今年股東會表示,「仍不放棄水泥本業,但未來營收成長動能,將來自資產開發。」目前,張剛綸也積極推動嘉泥轉型的新佈局,和知名餐飲品牌的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合作,在台北市大直開發餐飲大樓,正式進軍餐飲業。事實上,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執行副總葛世中,正是嘉泥發言人、張剛綸表妹王立心的夫婿,兩集團的合作是親上加親。

此外,由於企業家第二代幾乎都有MBA學位,往往展現與上一代不同的經營風格。他們接班後的當務之急,就是強化制度,導入更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降低人治色彩、建立遊戲規則,並且強調專業分工。

葡萄王第二代曾盛麟,一○年回台擔任父親曾水照的特助,英國史崔克萊大學企管碩士、行銷學博士的他,面對父親創辦的公司仍停留在磁碟片時代、員工平均年齡達四十五歲,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推動組織再造與創新(詳見p.95)。

「接班,就是制度的落實。」資誠企管顧問林瓊瀛指出,第一代經營者高度仰賴自身的領導權威,許多事情一把抓,隨著企業規模變大,可能出現無效率、組織怠惰的問題,因此,幾乎所有第二代對於公司治理最大的共識,就是希望能夠強化制度的力量,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組織流程等制度。

發現三 擅財務操作擁抱資本市場,股價亮眼曾有一種說法是:「第二代接班,先賣股票再說。」原因是,第二代可能無法延續創業家的經營成績,甚至可能不務正業、炒作股票。然而,從部分企業第二代接班後的股價表現來看,反而寫下亮眼的漲幅。

過去,很多苦幹實幹的創業家,即使公司掛牌上市後,也鮮少和法人接觸。相較之下,金融科系畢業的第二代接班者,更加熱情擁抱資本市場,對企業經營展現出強烈的決心與魄力,也同步反映在企業獲利的成長,以及股價的多頭走勢之上。

國際羽絨原料大廠光隆實業就是一例。光隆掛牌近十四年,從未舉辦過法說會,直到第三代詹賀博於去年六月升任董事長,在十一月底就破例舉行法說會,並繳出破紀錄的獲利成績單,被市場解讀為「公司派作多企圖心強烈」。而詹賀博接班後,外資持股比重從一.七三%攀升至目前三.一三%,光隆股價近一年漲幅更高達一.五倍。

追蹤上市櫃公司第二代接班以來的成績單發現,少主接班後,企圖心都相當強,不僅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股價也展現強勁的多頭走勢,漲幅逾五成至二倍的,就有十三家公司。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表示,當企業更換領導人,通常會帶來新面貌,如果經營績效不錯,就會吸引法人買單,帶動股價上衝。

其中,健和興總經理鄭景壬帶領公司轉型,開拓新業務,去年創紀錄獲利四.二億元,更激勵股價一度突破五十元的歷史大關。

主要生產鋁質電解電容的立隆總經理吳志銘一三年接班後,深耕4G、車用電子、風力發電等領域,獲利創下十三年新高,更激勵股價創十二年新高。

發現四 科技業挑戰高老臣輔佐,少主隔代接班從上述案例可看出,於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創立的傳產企業,近年來正好達到世代交替的階段;至於高科技、精密機械、電子相關代工業,則在一九八○年代之後興起,接下來台達電、台積電等也都面臨接班議題。

蔡鴻青指出,家族企業的交棒與接班,除了考量兒女的意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相較於科技業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產業變動快速,不見得第二代有能力接棒;而傳統產業的變動較小,通常較容易培訓第二代接班。

林瓊瀛也指出,高科技業的專業門檻相對較高,受公眾監督的情況也較一般傳產更為普遍,通常不是老闆說了算,必須在更多勢力如家族成員、老臣、大股東等之間拉扯,接班的挑戰也比傳產更加嚴峻。

因此,有些科技業老闆採取「隔代接班」,台達電就是一例,董事長鄭崇華於一二年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海英俊,在台達電歷練二十四年的大兒子鄭平出任執行長,展現了老臣搭配少主的接班佈局。

打破魔咒關鍵

繼承上一代企業家精神

輪調、見習,則是企業常見培養未來領導人的方式。

今年啟動接班佈局的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也坦言,雖然兒女已進入董事會,並在公司任職逾三年,但目前仍需歷練,不排除先從經營團隊中找出一位董事長,在過渡時期經營公司(詳見p.92)。

不過,根據資誠的研究顯示,台灣家族企業由第二代接下經營權的比率有五七%,只繼承股權、但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的比率為一七%。這意味著,家族企業交棒給第二代的比率,遠高於由專業經理人來經營。

「傳子或傳賢,並非一戰定江山的局面。」林瓊瀛指出,家族企業極少有絕對的傳賢或傳子,尤其是企業規模日益龐大,加上股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概念在台灣日漸成熟,即使家族成員接班,也必須透過專業經理人團隊的協助。

隨著台股接班潮的到來,在新生代接班後,許多上市櫃公司將出現轉型,或展現不同的新面貌,未來這批六年級生的第二代經營績效如何,備受市場矚目。

薛明玲說,「成功是失敗之父」,第一代創業家的成功,如果傳承的過程不順利,很有可能造成「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事實上,《家族企業雜誌》(Family Magazine)曾統計,只有不到三○%的家族企業,成功由第一代傳承到第二代;而能再從第二代傳承到第三代的成功率,又只剩十分之一;至於成功傳承到第四代的,只有四%了。

「創業家是用生命來經營公司。」薛明玲表示,第二代接班,通常會比專業經理人經營得更好,因為他們較有使命感。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若要打破接班失敗的魔咒,則考驗著這一批台股新接班人,能否繼承上一代的企業家精神了。

這些六年級生,掌握一兆元市值—29家上市櫃企業接班人登場繼承者 公 司 職 位 接班時間 出生年 學 歷 公司市值(億元)楊舒涵 程 泰 副董事長 2014/6/24 1978 美國加州大學多媒體碩士、東海大學國貿系 83.8

何奕達 永豐餘

投資控股 總經理兼執行長 2014/6/18 1974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 234.9 侯傑騰 東 鋼 董事長 2014/6/181973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 263.5 張巍耀 鳳 凰 董事長 2014/6/17 六年級 美國奧克拉荷馬社區大學 31.6 馬述健 泰 豐董事長 2014/6/13 1974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商學院 93.5 駱怡君 台灣工銀 副董事長 2014/6/6 197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波士頓大學企管系 150.4 廖宇翔 皇 翔 總經理 2014/5/8 六年級 — 128.2 謝國棟 大魯閣 總經理2014/3/19 1972 日本山梨大學 38.0 施宣輝 宏 碁 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2014/1/1 1973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博士、輔仁大學應用數學系 687.8 林傳捷 新美齊 董事長 2013/12/9 六年級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企管系 16.7 詹賀博 光 隆 董事長 2013/6/20 1977 文化大學國際企研所碩士 49.6 張剛綸 嘉 泥 董事長 2013/6/19 1972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管理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系 117.3 林明昇 國 產 董事長 2013/6/11 1973美國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法學博士、喬治城大學企管系 160.3 張永傑 櫻 花 董事長 2013/6/4 六年級 — 58.1 張國煒 長 榮董事長 2013/1/1 1970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經濟學碩士、南加大經濟系 482.3 鄭景壬 健和興 總經理 2013/1/11973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經濟系 68.2 曾盛麟 葡萄王 執行副總 2012/7/27 1973英國史崔克萊大學行銷學博士、企管碩士、格拉斯哥大學資訊管理系 187.2 吳昕恩 新 紡 董事長 2012/6/27 1976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 121.4 蔡佩君 寶 成 執行長 2012 1979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財務金融系949.4 蔡宗翰 國泰金 資深副總經理 2012 1976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哈佛大學法律碩士 6449.1 朱博瑋 龍邦國際 總經理2011/12/16 1979 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 120.8 陳翔玠 三商美邦 副董事長2011/6/28 1971 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學士 272.3

張元賓 愛地雅

富 喬 董事長

董事長 2011/1/1 2010/8/6 1973 美國華盛頓大學財務工程碩士 23.1

49.4

鄭舒云 正 隆 董事長 2010/6/11 1975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商學院 133.6 楊慶祺 橋 椿董事長 2010/5/21 1971 美國加州大學企管系 93.6 吳旻潔 誠品生活 總經理 2010 1978 英國雪菲爾德廣電新聞所碩士79.4 溫銘漢 力 肯 董事長 2009/6/10 1974 美國加州大學香檳校區、台大土木系 8.3 吳昕紘 新 產 董事長2009/3/18 1974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78.5 註:以近五年(2009~2014年)人事異動篩選,依接班時間排序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上市櫃公司年報 整理:鄧麗萍、楊政諭這13家公司二代接班後,

股價漲幅逾50%

公 司 接班時股價 股價(7/29,元) 接班迄今漲幅

(%)

新 產 8.53 24.80 190.74 葡萄王 50.10 141.50 182.44 中 砂 29.10 81.90 181.44 永 光 12.51 34.80 178.18 台達電 77.40 206.00 166.15 光 隆 20.95 53.00 152.98 大立光922.00 2310.00 150.54 立 隆 19.05 43.65 129.13 永 裕 16.27 33.60 106.52 健和興21.75 44.00 102.30 協易機 7.93 15.15 91.05 菱 光 13.48 25.45 88.80 統 領 25.2441.65 65.0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1

《投資必懂》台股30年最大接班潮來 29家上市櫃企業你一定要認識的六年級接班人

2014-08-04  TCW
 
 

 

台灣第一代創業家,歷經三、四十年打拚,如今紛紛屆齡交棒,掀起台股最大接班潮,更有許多六年級生「繼承者們」陸續浮上枱面,他們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新發現?台股投資人不能不關注這波新趨勢。

撰文‧鄧麗萍

台股三十年來最大接班潮來了!

過去五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異動的次數,就高達一千五百多次,其中,逾一百家的家族企業已由第二代、第三代接棒。

《今週刊》獨家調查,近五年來,有二十八位六年級生的二代接班人逐漸浮上枱面,接任董事長或總經理,或實質掌權,不僅為企業帶來新氣象,更影響到許多小股東手上的股票價值,這是一波台股投資人不能不知道的新趨勢。

這股接班潮,還成為熱門議題,今年四月底,經濟部主辦的一場中小企業傳承論壇上,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受邀主講「家族企業之轉型與傳承」,竟吸引了四、五百名聽眾,而且大部分是企業家父子檔,這場論壇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傳承」。

六月分股東會,也是市場注目焦點,永豐餘投控總經理兼執行長何奕達、寶成執行長蔡佩君、泰豐董事長馬述健、鳳凰董事長張巍耀、皇翔總經理廖宇翔……,他們都是今年在股東會期間正式亮相的家族企業新生代;更讓這波台股接班潮,推升至今年高點。

世代交替迫切

六年級生冒出頭,創五年新高企業接班議題,何以值得投資人關注?回顧台灣在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成立、且快速成長的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經過三十多年打拚之後,如今這批創業家紛紛屆齡交棒,由於華人企業第一代認為,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才有往前衝的動力,因此傾向由子女接班。

根據台灣董事學會的研究,台灣上市櫃公司有三分之二是家族企業,董事學會發起人、也是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蔡鴻青指出,如今這些家族企業,已進入必須面對世代交替的階段,「這是很迫切的問題。」同樣地,中研院社會所學者李宗榮的研究也發現,近年來,台灣家族企業在上市公司董監事佔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這意味著,企業主正在交班給自己的後代,或利用家族聯姻交叉持股。因此可見,這波有許多台灣的家族企業優先選擇由下一代成員接班。

當上市櫃公司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浮上枱面,由於養成過程、學經歷等,都和父執輩不同,因此他們的管理、經營特色、行事作風等,也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對企業發展有深遠影響。

發現一 喝過洋墨水抱團拓人脈,展開異業結盟相較於第一代創業家靠技術或本業,白手起家,新的這批第二代多半留學海外、念MBA(企管碩士)。「第一代的學歷普遍較低,通常會讓小孩去學他沒有學過的,例如金融、企管、法律等。」蔡鴻青指出,二代通常是MBA,正好彌補上一代的不足。

不僅如此,新一代抱團結社,借力使力,更勝於單打獨鬥的第一代。

例如去年九月,國泰金控小王子、現任資深副總經理的蔡宗翰,與華泰王子飯店董事長陳天貴的兒子、同時也是飯店副董事長陳炯福,聯手打造台灣第一座投資達二百億元的購物中心。

兩位年輕接班人在美國念高中時期是同學,因此牽成了這項異業合作案。而這次合作,可說是大膽創新之舉,既展現出不同於上一代的經營思惟,更打破了家族企業的傳統經營方向。

薛明玲分析,企業家可以傳承給子女的三種東西就是——財富、企業家精神,以及社會地位或人脈。傳承財富最簡單,通常是透過股權移轉;企業家精神則是視子女的能力和接班意願而定。

至於人脈和社會地位,企業家第二代往往透過參加校友會、同業公會、二代聯誼會等社團,彼此分享管理經驗,也藉此培養革命情感,延續上一代的人脈,不僅鞏固彼此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甚至展開異業結盟。

發現二 企管系出身

帶領企業轉型、組織再造

「二代接班後,都想有點作為。」蔡鴻青和一些年輕接班人接觸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想要做出一番成績」的焦慮,並且急於得到外界的肯定。

企業歷經第一代的輝煌盛世後,舊的成長模式面臨極限,第二代背負著第一代的光環與壓力,如何帶領企業轉型,成了他們最迫切的挑戰。

成立超過四十年的健和興,是國內老牌零組件廠,第二代鄭景壬一三年接手總經理後,帶領公司從傳統端子應用跨足電動車,在營收和獲利都繳出好成績。

同樣於一三年掌舵的嘉泥第三代張剛綸,讓這家老字號水泥廠轉型為建商的態勢,也極為明確。嘉泥去年雖然獲利十二億元,但並非來自水泥本業挹注,而是靠處分土地與轉投資事業。張剛綸在今年股東會表示,「仍不放棄水泥本業,但未來營收成長動能,將來自資產開發。」目前,張剛綸也積極推動嘉泥轉型的新佈局,和知名餐飲品牌的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合作,在台北市大直開發餐飲大樓,正式進軍餐飲業。事實上,赫士盟集團第二代、執行副總葛世中,正是嘉泥發言人、張剛綸表妹王立心的夫婿,兩集團的合作是親上加親。

此外,由於企業家第二代幾乎都有MBA學位,往往展現與上一代不同的經營風格。他們接班後的當務之急,就是強化制度,導入更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降低人治色彩、建立遊戲規則,並且強調專業分工。

葡萄王第二代曾盛麟,一○年回台擔任父親曾水照的特助,英國史崔克萊大學企管碩士、行銷學博士的他,面對父親創辦的公司仍停留在磁碟片時代、員工平均年齡達四十五歲,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推動組織再造與創新(詳見p.95)。

「接班,就是制度的落實。」資誠企管顧問林瓊瀛指出,第一代經營者高度仰賴自身的領導權威,許多事情一把抓,隨著企業規模變大,可能出現無效率、組織怠惰的問題,因此,幾乎所有第二代對於公司治理最大的共識,就是希望能夠強化制度的力量,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組織流程等制度。

發現三 擅財務操作擁抱資本市場,股價亮眼曾有一種說法是:「第二代接班,先賣股票再說。」原因是,第二代可能無法延續創業家的經營成績,甚至可能不務正業、炒作股票。然而,從部分企業第二代接班後的股價表現來看,反而寫下亮眼的漲幅。

過去,很多苦幹實幹的創業家,即使公司掛牌上市後,也鮮少和法人接觸。相較之下,金融科系畢業的第二代接班者,更加熱情擁抱資本市場,對企業經營展現出強烈的決心與魄力,也同步反映在企業獲利的成長,以及股價的多頭走勢之上。

國際羽絨原料大廠光隆實業就是一例。光隆掛牌近十四年,從未舉辦過法說會,直到第三代詹賀博於去年六月升任董事長,在十一月底就破例舉行法說會,並繳出破紀錄的獲利成績單,被市場解讀為「公司派作多企圖心強烈」。而詹賀博接班後,外資持股比重從一.七三%攀升至目前三.一三%,光隆股價近一年漲幅更高達一.五倍。

追蹤上市櫃公司第二代接班以來的成績單發現,少主接班後,企圖心都相當強,不僅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股價也展現強勁的多頭走勢,漲幅逾五成至二倍的,就有十三家公司。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表示,當企業更換領導人,通常會帶來新面貌,如果經營績效不錯,就會吸引法人買單,帶動股價上衝。

其中,健和興總經理鄭景壬帶領公司轉型,開拓新業務,去年創紀錄獲利四.二億元,更激勵股價一度突破五十元的歷史大關。

主要生產鋁質電解電容的立隆總經理吳志銘一三年接班後,深耕4G、車用電子、風力發電等領域,獲利創下十三年新高,更激勵股價創十二年新高。

發現四 科技業挑戰高老臣輔佐,少主隔代接班從上述案例可看出,於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代創立的傳產企業,近年來正好達到世代交替的階段;至於高科技、精密機械、電子相關代工業,則在一九八○年代之後興起,接下來台達電、台積電等也都面臨接班議題。

蔡鴻青指出,家族企業的交棒與接班,除了考量兒女的意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相較於科技業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產業變動快速,不見得第二代有能力接棒;而傳統產業的變動較小,通常較容易培訓第二代接班。

林瓊瀛也指出,高科技業的專業門檻相對較高,受公眾監督的情況也較一般傳產更為普遍,通常不是老闆說了算,必須在更多勢力如家族成員、老臣、大股東等之間拉扯,接班的挑戰也比傳產更加嚴峻。

因此,有些科技業老闆採取「隔代接班」,台達電就是一例,董事長鄭崇華於一二年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海英俊,在台達電歷練二十四年的大兒子鄭平出任執行長,展現了老臣搭配少主的接班佈局。

打破魔咒關鍵

繼承上一代企業家精神

輪調、見習,則是企業常見培養未來領導人的方式。

今年啟動接班佈局的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也坦言,雖然兒女已進入董事會,並在公司任職逾三年,但目前仍需歷練,不排除先從經營團隊中找出一位董事長,在過渡時期經營公司(詳見p.92)。

不過,根據資誠的研究顯示,台灣家族企業由第二代接下經營權的比率有五七%,只繼承股權、但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的比率為一七%。這意味著,家族企業交棒給第二代的比率,遠高於由專業經理人來經營。

「傳子或傳賢,並非一戰定江山的局面。」林瓊瀛指出,家族企業極少有絕對的傳賢或傳子,尤其是企業規模日益龐大,加上股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概念在台灣日漸成熟,即使家族成員接班,也必須透過專業經理人團隊的協助。

隨著台股接班潮的到來,在新生代接班後,許多上市櫃公司將出現轉型,或展現不同的新面貌,未來這批六年級生的第二代經營績效如何,備受市場矚目。

薛明玲說,「成功是失敗之父」,第一代創業家的成功,如果傳承的過程不順利,很有可能造成「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事實上,《家族企業雜誌》(Family Magazine)曾統計,只有不到三○%的家族企業,成功由第一代傳承到第二代;而能再從第二代傳承到第三代的成功率,又只剩十分之一;至於成功傳承到第四代的,只有四%了。

「創業家是用生命來經營公司。」薛明玲表示,第二代接班,通常會比專業經理人經營得更好,因為他們較有使命感。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若要打破接班失敗的魔咒,則考驗著這一批台股新接班人,能否繼承上一代的企業家精神了。

這些六年級生,掌握一兆元市值—29家上市櫃企業接班人登場繼承者 公 司 職 位 接班時間 出生年 學 歷 公司市值(億元)楊舒涵 程 泰 副董事長 2014/6/24 1978 美國加州大學多媒體碩士、東海大學國貿系 83.8

何奕達 永豐餘

投資控股 總經理兼執行長 2014/6/18 1974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 234.9 侯傑騰 東 鋼 董事長 2014/6/181973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 263.5 張巍耀 鳳 凰 董事長 2014/6/17 六年級 美國奧克拉荷馬社區大學 31.6 馬述健 泰 豐董事長 2014/6/13 1974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商學院 93.5 駱怡君 台灣工銀 副董事長 2014/6/6 197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波士頓大學企管系 150.4 廖宇翔 皇 翔 總經理 2014/5/8 六年級 — 128.2 謝國棟 大魯閣 總經理2014/3/19 1972 日本山梨大學 38.0 施宣輝 宏 碁 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2014/1/1 1973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博士、輔仁大學應用數學系 687.8 林傳捷 新美齊 董事長 2013/12/9 六年級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企管系 16.7 詹賀博 光 隆 董事長 2013/6/20 1977 文化大學國際企研所碩士 49.6 張剛綸 嘉 泥 董事長 2013/6/19 1972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管理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系 117.3 林明昇 國 產 董事長 2013/6/11 1973美國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法學博士、喬治城大學企管系 160.3 張永傑 櫻 花 董事長 2013/6/4 六年級 — 58.1 張國煒 長 榮董事長 2013/1/1 1970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經濟學碩士、南加大經濟系 482.3 鄭景壬 健和興 總經理 2013/1/11973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經濟系 68.2 曾盛麟 葡萄王 執行副總 2012/7/27 1973英國史崔克萊大學行銷學博士、企管碩士、格拉斯哥大學資訊管理系 187.2 吳昕恩 新 紡 董事長 2012/6/27 1976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 121.4 蔡佩君 寶 成 執行長 2012 1979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財務金融系949.4 蔡宗翰 國泰金 資深副總經理 2012 1976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哈佛大學法律碩士 6449.1 朱博瑋 龍邦國際 總經理2011/12/16 1979 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 120.8 陳翔玠 三商美邦 副董事長2011/6/28 1971 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學士 272.3

張元賓 愛地雅

富 喬 董事長

董事長 2011/1/1 2010/8/6 1973 美國華盛頓大學財務工程碩士 23.1

49.4

鄭舒云 正 隆 董事長 2010/6/11 1975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商學院 133.6 楊慶祺 橋 椿董事長 2010/5/21 1971 美國加州大學企管系 93.6 吳旻潔 誠品生活 總經理 2010 1978 英國雪菲爾德廣電新聞所碩士79.4 溫銘漢 力 肯 董事長 2009/6/10 1974 美國加州大學香檳校區、台大土木系 8.3 吳昕紘 新 產 董事長2009/3/18 1974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78.5 註:以近五年(2009~2014年)人事異動篩選,依接班時間排序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上市櫃公司年報 整理:鄧麗萍、楊政諭這13家公司二代接班後,

股價漲幅逾50%

公 司 接班時股價 股價(7/29,元) 接班迄今漲幅

(%)

新 產 8.53 24.80 190.74 葡萄王 50.10 141.50 182.44 中 砂 29.10 81.90 181.44 永 光 12.51 34.80 178.18 台達電 77.40 206.00 166.15 光 隆 20.95 53.00 152.98 大立光922.00 2310.00 150.54 立 隆 19.05 43.65 129.13 永 裕 16.27 33.60 106.52 健和興21.75 44.00 102.30 協易機 7.93 15.15 91.05 菱 光 13.48 25.45 88.80 統 領 25.2441.65 65.0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2

投資潮來了?美國大公司資本支出創五年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24

美國的大公司開始擴大資本支出。

金融數據公司Calcbench在對全美423家大公司的資本支出數據進行分析後表示,去年四季度,美國資本支出上升15%,至1660億美元,創下五年來的新高。

酒店業往往選擇淡季進行翻新,以免損失太多的銷售額。而美國的Host Hotels&Resorts卻選擇在入住率達到14年新高的時候,將其資本支出擴大2倍。該公司的高管表示,他們認為,酒店翻新完成後,美國經濟將依然保持強勁。

美國各地的大公司正積極翻新酒店、擴建物流中心、升級IT系統。這顯示出,美國公司正加大投資,這可能帶領美國經濟進一步走強。

Host Hotels的副總裁Gee Lingberg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從基本面上來看,經濟看來不錯,所以為什麽要等呢?現在經濟正在走強,即便供應有小幅上升,需求也將超越供應的增長。”

Host Hotels計劃將今年的非常規資本開支增至2.6億美元。2012年,該公司的非常規資本開支為1.12億美元。

受油價下跌影響,能源公司紛紛削減資本開支,而其它行業的公司幫助填補了這一空隙。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美國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和第四大石油公司西方石油已經宣布將削減今年的勘探開支。康菲公司就曾表示要削減2015年35%的開支至115億美元。西方石油公司則表示將今年開支大幅削減33%,至58億美元。

不過,有經濟學家指出,現在說美國投資潮來襲還為時尚早。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Ted Wieseman表示:“近年來,資本支出一直表現疲軟。現在資本支出上漲令人鼓舞。但要說投資已經轉向,我們必須看到資本支出長達數年的持續增長。”

QQ圖片2015030616175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91

節後離職潮來襲 百余上市公告高管走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3-08/901548.html

 

每經記者  曾劍

 

節後離職潮,指春節後離職數量增多的現象。對於這一情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自2月25日以來,已經累計有上百家上市公司發布董監高人員的離職公告。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高管離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為公司業績擔責、為減持套現鋪路以及企業存在變革等。不同的原因或代表著上市公司處於不同的境況,投資者需個別對待。

 

                        離職或為業績買單

記者註意到,在提出辭職申請的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當中,不少屬於負責公司經營的“總經理”、“副總經理”人員,且公司的業績多為下降。對於此類人員的離職,難免讓人覺得其是在為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擔責。

例如,中小板公司三變科技(002112)3月6日宣布,總經理林日磊因其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一職,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資料顯示,林日磊可謂是三變科技的老臣。早在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其便曾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2011年5月,林日磊被提拔為公司總經理。然而,在上任當年,三變科技便遭遇行業環境的重大變化。電網開始低價中標方式,使得公司主導產品變壓器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的價格也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那一年,三變科技凈利潤虧損3208.69萬元。不過,經歷2011年的困境後,三變科技此後兩年的業績有所回暖,連續兩年實現了正增長。

然而,好景不長,據三變科技2月底發布的2014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的凈利潤為1527.51萬元,同比下降21.81%。巧合的是,擔任總經理的林日磊幾日後便宣布辭職。

大富科技(300134)2014年盈利同比暴增8倍,公司總經理杜德強卻以個人原因向公司提出了書面辭職。按照常理,業績增長如此迅速,作為總經理的杜德強似乎將迎來“人生巔峰”。遺憾的是,據大富科技員工持股計劃,公司2014年的業績目標為扣非後凈利潤不低於3億元,而實際結果為2.7億元。這意味著參與公司持股計劃的員工與實際控制人配偶劉偉女士贈與的上百萬股股份“失之交臂”,杜德強也在其中。同時,據大富科技年報分析,公司去年四季度單季的營收、凈利潤、扣非後凈利潤均為單季度的最低值。

此外,2014年業績預降的思美傳媒(002712)董事、總經理程曉文也請辭公司總經理職務,辭職後繼續擔任董事;2014年前三季虧損的金健米業(600127),其總裁總裁盧其松也於近日向公司說再見。浙江國資委旗下的巨化股份(600160)近期更是遭遇監事會主席吳憲鋼、總經理周黎旸、董事喻旭春、副總經理鄧建明的接連辭職。基本面上,巨化股份201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45.58%。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對於上述類總經理都走人的“績差股”,投資者不可一味的唾棄。他認為,一些上市公司增長放緩,有些企業經營甚至遇到嚴重困難,轉型成為其發展的必須途徑。經營差、市值小、有意向是重要的篩選條件。如三變科技在去年便參與設立並購基金,進行債權投資。

 

                              為企業變革讓路? 

事實上,部分上市公司高管的職務變動主要冠以“工作變動”,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公司存在變化的可能。

3月4日晚,瀘州老窖(000568)發布公告稱,因工作原因,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蔡秋全、財務總監敖治平、監事會主席劉俊濤等辭職。隨後,瀘州老窖新的人事任免也迅速出爐。瀘州新聞網的一篇報道指出,原瀘州市委副秘書長王洪波出任瀘州老窖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原興瀘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毅出任瀘州老窖監事會主席。原瀘州市財政局總會計師謝紅出任瀘州老窖財務總監。

對此,一位白酒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接下來,瀘州老窖或將啟動“集團和股份公司高管人員分開”。此前不久,山西汾酒(600809)和洋河股份(002304)都剛剛完成了這樣的舉動。

大恒科技(600288)副總裁何建國的辭任也引起了記者的註意。大恒科技3月6日宣布,副總裁何建國提出辭職,何建國將不在上市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但辭職不影響其在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其他任職情況。對於此番辭任,何建國表示因需要集中精力負責智能檢測設備產業化項目和多用途工業數字攝像機技術改造項目,同時開拓新業務。

資料顯示,何建國出任大恒科技副總裁多年。2014年8月,大恒科技董事會審議通過決議,聘任其出任公司總裁。然而,同年11月份,被認為是私募大佬徐翔母親的自然人鄭素珍受讓中國新紀元持有的大恒科技1.29億股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12月份,上海澤熙資產管理中心(普通合夥)研究副總監魯勇誌當選為大恒科技董事長,並出任總裁。

在此次選舉中,澤熙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大恒科技管理層的延續。如何建國被聘為公司第一副總裁,宋菲君被聘為副總裁兼總工程師。駱群、楊曉紅、嚴宏深這些澤熙入住前的原班人馬也分別獲得聘任。

在鄭素珍入主後,大恒科技曾籌劃購買光機電一體化、醫療等行業的經營性資產的重組事項,但於今年1月終止並改為定增募集資金。緊接著,宋菲君便申請離職,並得到了董事會批準,此番何建國也退居二線。隨著管理故人的陸續走人,資本運作經驗豐富的澤熙或將全面接盤企業的管理,這無疑給市場足夠的想象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52

高管增持潮来袭频现1手 投资者吐槽:你也好意思?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637.html


上市公司股东或者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往常都是一个利好。但近日,在证监会“五选一”的要求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增持”变了味,只增持100股的“一 手哥”纷纷冒头。昨日,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投资者需要看清增持的数量和占比,以判断上市公司“自家人”是否看好企业前景。面对如此情形,有投资者 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还有股民认为,“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 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同是增持差别大

市场动荡之际,证监会开出“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五选一”维稳药方。在大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颇显“小气”的公司,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或股东增持数仅仅为100股。

据记者统计,从7月8日到目前为止,约有超400家上市公司增持自家公司股份。这其中部分企业增持金额也让人看得有点“醉了”。如中国铝业公告称, 监事会主席赵钊于近日以自筹资金增持了本公司股份,增持数量为5100股,购买价格为6.36~6.41元,执行董事、副总裁蒋英刚也好不了多少,增持了 10000股。这样的“手笔”,可能连不少散户都比不上。

兖州煤业尽管也是人均100手、50手这样数量的增持,但至少发动了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10位高管人员增持股份,显得稍微有诚意一些。

当然,其中也有更为“实在”的公司。如辽宁成大,昨晚公告称,承诺出资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增持公司股份。此前,更是有欧菲光表示,将向银行贷款 1.78亿元用于公司核心团队23人增持公司股票,增持后的锁定期长达一年。建发股份也曾表示,公司复牌后1个月以内,如出现收盘价格低于16元的情况, 建发集团将出资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在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增持建发股份股票,并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上述增持的股票。

增持比例大才有意义

从7月8日开始,截至昨日,有54位高管及个人增持少于1000股。其中,西藏发展、苏常柴A、正海磁材、冀凯股份、中联电气、美晨科技这6家公司有高管或个人仅增持了100股。

此外,艾派克监事宋丰君以402元的价格买入公司100股股票,同一天,永高股份董事卢震宇同样仅仅增持了100股。

苏常柴A一位董事的亲属在7月8日增持100股,涉及金额约765元;7月9日,西藏发展一位董事增持100股,均价9.58元/股,涉及金额约958元。在一周以前,西藏发展另外一名董事马高翔以16.99元/股的价格买入200股,花费3398元。

同时,仅仅增持300股、5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不少。

根据梅雁吉祥的公告,该公司监事计划增持公司股票300股以上。按照7月8日梅雁吉祥的收盘价3.32元/股计算,这位监事的增持总额约为996元。增持金额之少,也遭到投资者的吐槽。

此外,数据显示,长春高新监事李茜仅增持了400股;中航动控高管张姿也增持了400股;时代万恒高管罗卫明增持了200股。

还有上市公司有多位高管增持几百股。其中,中航三鑫高管侯志坚、王霞各增持500股,高管姚婧增持了800股,还有两位高管各增持1000股;蓝鼎控股有两位高管各增持600股;方兴科技有两位高管各增持800股。

“一手哥”受唾弃

有市场人士认为,相比上市公司高管掏出真金白银来增持,只增持10手甚至1手的上市公司恐怕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如此少的增持金额都不如散户,高管都对公司没有信心,投资者更会避而远之了。

有不愿意具名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增持1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多是迫于市场和公司的压力而做出护盘的姿态,但目前来看,这种增持并没有太大意义。

申万宏源一能源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董监高增持股份,更多是一种姿态,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信心,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深圳市前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金少华表示,“五选一”落实下去的时候,每个公司的执行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高管和股东确实看好自身的发展 前景,那么投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去回购股票,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既增加了股数加大控制权,又能获得投资回报收益。”金少华说,“如果觉得自身股价 离真正的价值还有非常大的溢价,那么增持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金少华认为,通过增持的力度,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参考信息。“在之前牛市的一波行情中,很多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定增方案后,股价涨幅都非常可 观。但在现在增持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这种暴涨可能不会重现,投资者需要更加留意公司增持的金额和股份占比,额度越大的自然潜在利好越大。”

对于之前两名董事仅仅增持100股和200股股票的西藏发展,监事仅增持一手股票的艾派克,监事仅仅增持300股的梅雁吉祥等“小气”个股,都受到 了投资者的“鄙视”。股民“上海道哥”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另一 位股民“炒小股挣小钱大快乐”也说,“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高管增持最多的10只股出炉

据统计:截止目前,在此轮恐慌性杀跌过程中,获得高管净增持、排名靠前的十家公司分别为:亨通光电、豫金刚石、康恩贝、永高股份、新洋丰、金科股 份、永清环保、三星电气、海思科、康达尔。其股份金额分别为168000万、40810万、18711.75万、18493.21万、14989.88 万、13639.54万、10747.13万、9837.88万、9435.83万和9225.24万。

有分析师认为:暴跌中的主动增持行为传递积极信号。个股的短期回调幅度前所未有,许多股票的估值趋于合理,不少个股重获大股东或董监高的增持,增持 很大原因出于维稳以及估值判断(低估),同时也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增持价位可认为是股价较安全的一个区间,但选择标的时应综合考虑股东的增持意愿 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规划等。

(综合深圳商报、证券日报、武汉晚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8

珠寶業關店潮來襲 千葉珠寶如何“逆勢上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777.html

珠寶業關店潮來襲 千葉珠寶如何“逆勢上揚”?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09-18 10:51:00

有一種說法是,2015年上半年珠寶品牌終端店關閉約達2000家,但同時以華遠、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地產和互聯網企業紛紛試水珠寶行業。

當中國大媽再次青睞了黃金時,珠寶商們並沒有像2013年那般急轉傳播策略,而是相當冷靜。

眾所周知,2015年對珠寶市場是關鍵的一年,受中國經濟大環境影響,上半年實體業經濟受到了重創,大批關店潮來襲中珠寶行業也未能幸免。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珠寶產業2015年上半年總交易額為2150億,同比2014年下降7.2%,黃金市場更是經歷4年的價格下跌,消費購買熱情持續降溫;更有一種說法是,2015年上半年珠寶品牌終端店關閉約達2000家。

但在一片蕭條中,兩條信息值得註意,一是鉆石鑲嵌類交易額同比增長11%,上半年國際鉆石價格漲幅超過30%,創造鉆石市場近10年以來之最;二是以華遠、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地產和互聯網企業紛紛試水珠寶行業。

前者表明在機遇與變革中,新珠寶企業有望崛起,後者則是提醒著傳統的珠寶企業,若轉型升級再慢些,勢必會在新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那麽,是做崛起者還是做被淘汰者?

蒙頭做事的創業時代

千葉珠寶董事長林明傑似乎已給出了答案。

幾乎百度不到任何資料的林明傑,8月上旬第一次坐在幾十家媒體面前,這還是背後的團隊多次勸說之後才有的結果,的確若以高品質珠寶其中一個秉性來說,低調在某種層面代表著有內涵的奢華,但若放在中國珠寶產業近幾十年的大背景里,這份低調則意味著“蒙頭做自己的事”。

提及珠寶,其實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文明。在古代,珠寶是王公貴族顯示自己高貴身份的象征之物,普通人一般很難擁有,甚至有很多人都未曾見過,由此也可以顯示出珠寶在古代已十分珍貴。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切都百廢待興,我國珠寶首飾業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直到在上世紀80年代才有發展,從1990年至2000年中國珠寶首飾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公開數據顯示,當時,全國金飾生產企業已經有500多家,珠寶首飾生產企業4000多家,2000年珠寶首飾總銷售額為800億元,此後以超過15%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出口增幅更是連續幾年超過20%,2002年全國珠寶首飾的消費量達到1000億元,出口近30億美元。

2001年,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三年的林明傑便投身這場“珠寶角逐大潮”中,當年便成立了千葉珠寶,同年,周大福與武漢國貿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於武漢合資成立了武漢新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展開了在中國內地業務的第一步。相對於歷史悠久的珠寶品牌,創業中的千葉更是“初生牛犢”,林明傑最初的合夥人當中既有珠寶專業的同學,也有行業精英人士。“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既懂材料、又懂工藝、同時兼顧市場較高洞察力的人,我們這樣一群人在一起,只為做一件對的事情。”林明傑表示。

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立,更是讓“平民化”的珠寶首飾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後我國居民的第三大消費熱點,並呈現出持續繁榮的態勢。2006年至2011年期間,即便是在國內經濟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年份,我國金銀珠寶首飾年銷售總額仍保持了增長。千葉珠寶趕上了行業發展的鼎盛期,從原石產地切割到鉆胚國際貿易商到自建零售終端,業務遍布鉆石飾品產業價值鏈的每一個主要環節轉型。

直營店還是加盟店?

從2008年開始,珠寶市場如火如荼,不少企業通過加盟的方式迅速做大,比如, 2009年臺灣明星林誌玲簽約代言周大生珠寶,讓這家做連鎖加盟的公司迅速獲得知名度,進入了爆炸式的發展階段。2013年,周大生珠寶已經有2000多家加盟店,開店數量高居全球第一。

2009年,被炙熱市場感染的林明傑面臨一個選擇,千葉珠寶是做加盟還是做直營。做加盟,福建人林明傑是具有先天優勢的,一是中國珠寶零售網絡基本掌握在福建人的手中,周大生珠寶能爆炸式發展也是借了福建老鄉的力;二是當時千葉珠寶已獲得了北京、武漢等一線市場的認可,市場形象良好,做全國市場,也具備加盟優勢。

但林明傑卻感到一絲擔憂,加盟速度是很快,但增長的質量呢?加盟基本都是放養模式,很多加盟商隨便進貨,竄貨現象很普遍,品質難以保證,且規模越龐大對加盟商控制力越弱。千葉需要的是快速成長,還是快速持續的成長?最終從企業的核心理念以及成本核算等多方考慮,千葉決定“如果直營也能做到快速成長,那就不考慮做加盟。”價值的取舍給企業帶來的命運多少也會不同。

2013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些品牌黃金首飾涉嫌在黃金中摻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企業生產的產品根本不夠供應幾千家加盟商,企業無法控制加盟商產品品質。

2012年,千葉有180多家直營店,年銷售規模10多億。雖然這比做加盟要慢得多,但產品和渠道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在產品、渠道和品牌排序中,林明傑認為產品最重要,產品做好了,渠道和品牌才有支撐。

近幾年,千葉珠寶加快了向全國擴張。經過努力,5年營業額遞增32倍,年銷售到20多億。240多家直營店遍及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南京、福州、廈門、武漢、大連、沈陽、哈爾濱等40多個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商圈。

設計研發是品牌實力之本,專業的設計團隊打造出了千葉“星扉”、“呼吸”、“燃雪”、“花嫁”等產品系列。在國內規模前八位的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珠寶品牌中,千葉珠寶位居第四,而在未上市品牌中位居首位。無論從規模、直營店面數量、市場占有率等方面,成立於2001年的千葉珠寶都占據較高的行業競爭優勢。林明傑直言:“直營店是千葉做珠寶互聯網戰略的堅實基礎。”

擁抱互聯網

今後幾年內,千葉將加速直營店開店速度,預計2019年將達到1000家店面。“過去我們一年開30多家新店。如果我們的基礎工作做好了以後,一年開幾百家店跟開幾十家店沒有多大區別。”林明傑說。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傳統零售業受到了互聯網銷售的沖擊,據最新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關店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其中不乏有一些名聲顯赫的大商場。國內珠寶市場也出現了一定的下滑。

以周大福、周生生和老鳳祥等品牌為代表的珠寶企業正在尋求著互聯網轉型,千葉珠寶“反其道而行之”,談何容易?

“互聯網是一個趨勢,誰也躲不過去。早在2010年,我們就曾做過互聯網方面的嘗試,但我們發現珠寶電商化與其他產品還有一些不同,有一些特別的需要。珠寶是非標準品也不是一個高頻購買的產品,一個消費者在購買珠寶時都希望能夠觸摸到它,而不是憑著幾張圖片就購買。目前,我們加速直營店的布局就是為了將來擁抱互聯網時能夠有更大的爆發力和持久力。” 林明傑認為。如此,珠寶行業比拼的還是創新。

“我們想做的是漂亮的產品。首飾,我們的定義是能夠讓我們戴起來漂漂亮亮的。我們賣的就是創意,賣的是設計,賣的是漂亮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像ZARA那樣去賣漂亮的東西,像優衣庫那樣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供應鏈,能夠支持我們不斷地去叠代、更新我們的產品。這是千葉要去做的產品。”林明傑說。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72

汽車零組件長線看好 逢低撿便宜 台幣貶值有助外銷 車市旺季拉貨潮來了

2015-09-28  TWM





據美國研究統計,八月美國汽車銷售量創十年高點,中國車市則衰退三.四%,因此選股時應避開中國營收比重較高的個股。另,電子股也逢旺季,資金恐排擠車組件族群,短線漲高個股要注意!

儘管八月台股指數單月下跌一千多點,卻有一個類股,成員股價創歷史新高,這個族群,就是汽車零組件產業。

與許多電子股相比,台灣的汽車零組件廠,現階段還沒有受到紅色供應鏈威脅;在近期台幣貶值、原物料價格低迷之際,也相對享有成本壓低的優勢。在全球最大汽車展─德國法蘭克福車展(IAA)即將登場時,這個族群成為近期台股強勢主流。

「汽 車產業是少數能看到未來三年、甚至五年前景,且趨勢持續往高單價、高毛利走的產業,這是它們享有較高本益比的原因。」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周奇賢指出, 汽車產業與人身安全直接相關,加上終端產品數量龐大、動輒百萬輛,因此各品牌業者花長時間認證、標準也相當嚴格,但只要進入供應鏈,通常會成為長期配合的 訂單,支撐公司營運。

受惠新台幣貶值

貶一% 毛利率多○.二%以近期局勢來看,新台幣貶值,對相關業者也有利。匯率貶值本就有助於廠商外銷出口,汽車零組件族群主要銷往歐、美、中國三大市場,因此對 於這類收取美元比重高的個股,相對有利。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新台幣每貶值一%,廠商的毛利率即可增加○.二%,因此新台幣相對美元貶值,產品外 銷美國連帶受惠;但因人民幣貶值幅度大於台灣,相互抵銷後,賣到中國的汽車零組件,挹注並不大。

雖然新台幣貶值是一股助力,但從整體市場需求來看,「今年汽車零組件產值僅比去年微幅成長,一%至二%左右。」工研院資深產業分析師蕭瑞聖指出,在微幅成長底下,全球兩大汽車市場:美國與中國,今年更有完全不同的表現。

美 國汽車研究機構Autodata訂單,第二季因營收規模放大,且因產品主要原料以鐵、鋁為主,受惠原物料報價下跌,毛利率自三七%升至四二%。除此之外, 皇田切入福斯供應鏈,客戶SUV車款熱銷的利多加持,以近四季每股盈餘計算,目前本益比約二十一倍,投資人可伺機切入。

在汽車產業的長期趨勢方面,蕭瑞聖認為,仍以汽車電子化、設計輕量化,以及電動車為主軸;從這些方向,尋找產品技術門檻較高,營收、獲利逐年成長的公司,可能就是強勢股的領頭羊。

例 如倒車雷達及倒車顯影系統大廠同致(三五五二),股價剛創歷史新高,是台灣少數通過一階供應商(Tier 1)認證的廠商,前八月累計營收四一.一億元,年增率達二六%以上。儘管中國車市成長放緩,但由於中國自主品牌車廠為強化競爭力,提升高端標準配備,相關 零組件採購量增加,也挹注營收。

隨著安全意識提高,汽車配備安全倒車影視的預算也增加,配備數量及產品單價水漲船高。以美國為例,修法通過後,明年新車將強制加裝倒車顯影系統,已經通過車廠驗證的同致,將是最大受惠者之一,有機會複製胎壓偵測器的高度成長模式。

電動車潛力大

蘋果搶商機 成立千人團隊法人預估,同致今年營收將上看六十三億元、稅後EPS七.○五元。且公司毛利率有機會因影像產品比重成長而提升,擁有影像偵測、道路偏移系統等高階產品的同致,取得通用汽車(GM)訂單,明年還將推自有品牌,成長動能可期。

至於電動車,未來的成長態勢,連國際大廠都積極搶進,包括Google積極發展無人駕駛車、以及日前傳出,蘋果已成立千人團隊打造電動車,即將進入測試階段,因此技術已切入電動車的相關個股,未來在市場另有競爭優勢。

像是獨家供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減速機齒輪組的和大(一五三六),八月營收不受淡季影響,再創同期新高,年增率達二六.六%,主要是因貨卡、電動車款需求成長,拉動營收動能。

迎第四季旺季

客戶提前拉貨 營收可期

在整體選股策略上,由於第四季為汽車零組件傳統旺季,客戶多在八、九、十月拉貨,因此短線訂單多寡,可從營收月增率來觀察,如果成長力道越大,代表具有旺季效應,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

不過,周奇賢也提醒,現階段台股仍是反彈格局,旺季同樣在年底的電子股,可能會吸引資金回流跌深標的,汽車零組件族群有可能面臨資金排擠,短線漲高的個股得提高警覺,但因長期趨勢向上,個股逢低切入還是不錯的策略。

撰文 / 黃瑋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