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靠變賣二十張鴻海股票起家 鴻碩吃下全球五成螢幕訊號線市場

2010-5-31  今周刊





靠著從拉銅絲、生產銅絞線、製造訊號線的一條龍整合,鴻碩以垂直整合模式吃下全球五成的螢幕訊號線市場,今年更宣示進軍USB傳輸線市場,預估獲利將有一 倍成長。

撰文‧羅弘旭

隱身在台北縣中和市不起眼的工業區內,卻讓新奇美、佳世達、冠捷、緯創、三星、LG頻頻拜訪調貨,拿著外觀毫不起眼的螢幕訊號線,鴻碩董事長張利榮自豪地 說:「我們的產品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但少了這一條線,電腦螢幕就沒辦法出貨。」經歷二○○九年的金融風暴後,電子業最上游的零件小廠倒掉一堆,零組件上游 供應鏈斷裂,導致今年上半年電子零組件供應吃緊,下游廠商搶零件搶得凶。其中,訊號線大缺貨,但鴻碩卻老神在在,仍以月產一千萬條的實力持續出貨,張利榮 的策略,讓全球前五大顯示器廠商都買他的帳!

鴻碩是怎麼做到的?公司名字有個鴻字,某種程度上,是不是與鴻海有關?「其實鴻碩和鴻海並沒有關係啦。」張利榮笑著解釋,出身鴻海的他,在鴻海工作期間賺 到創業第一桶金,後來也學著鴻海做組裝生意,然後才成為全球最大的螢幕訊號線供應商。

策略一

上下游整合,累積殺價本錢時間拉回一九九三年,靠著變賣鴻海二十張股票作為創業資金的張利榮,跨足線材組裝生意已經二年,但是接下來,卻面臨產品市場不斷 殺價競爭,毛利創新低,為了求轉型,張利榮見到機會就轉投資,但由於產品不聚焦,只是加速公司虧損,公司眼看就要找不到出路。

「那時我集合公司所有的員工,大家坐下來,一起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走!」最後決定還是聚焦在線材這個最熟悉的產品線,「產品線沒有辦法擴大,往下游走產品端 的連接器,又會和客戶的產品衝突,我們只能往上游走。」訊號線的組裝,就是買來電線、塑膠接頭,把連接器的公母座組裝在一起,技術層次很低,大小廠商都可 以切入這個市場,價格競爭慘烈。

當大家都在拚價格時候,張利榮想到了鴻海的拚價策略:「整合上游零組件優勢,拉高組裝產品毛利。」對顯示器組裝廠商來說,螢幕訊號線只是幾百個零組件之 一,但張利榮卻繼續切割螢幕訊號線的供應鏈。訊號線需要塑膠接頭,塑膠接頭需要塑膠原料、需要沖壓塑膠模具,鴻碩就開始往上延伸生產這二項零件。

另外,螢幕訊號線還需要電線,生產電線則需要塑膠線及銅雙絞線,張利榮又順著供應鏈,往上延伸到銅條、銅絲、塑膠線的生產。

鴻碩甚至自己買銅塊原料拉成銅絲,從原料一路整合到完整產品。這個策略讓鴻碩順利轉虧為盈,當市場上殺價競爭時,張利榮仍能面不改色地往下壓低價格:「別 人只能壓低組裝這個環節的成本,可是我從銅料、銅線、塑膠原料、塑膠射出一路做到組裝,每個環節只要壓低○.三%的成本,終端產品就能壓低三%到五%的報 價。」報價砍到見骨,公司EPS︵每股稅後純益︶還是有一元以上實力,鴻碩靠垂直整合壓低成本,在連接器組裝的紅海市場中勝出。

策略二

利用低價搶攻對手地盤

上下游整合策略,也讓鴻碩在金融風暴過後的零件缺貨潮中坐享成果。目前訊號線的缺貨,除了顯示器廠商的訂單需求回溫,最大的問題是上游零件供應鏈斷裂,一 條訊號線,只要少了電線或少了塑膠接頭就無法出貨,鴻碩總經理魯憶萱表示:「金融風暴之後,撐不住的上游零件小廠倒掉一大堆,供應鏈少一個零件就是沒法出 貨。」簡單說,一條訊號傳輸線,少一個塑膠片也組裝不起來,但這就是目前業界的困境:下游搶著要貨,上游供應商因缺料問題出不了貨而乾著急。

憑著垂直整合的優勢,去年第三季景氣開始反轉,鴻碩逆勢調降產品出貨價格,用吸金大法大搶訂單。過去各顯示器組裝廠都有自己的採購體系,除非價差極大,顯 示器組裝廠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但金融風暴之後,隨著大廠的採購鏈出現缺口,張利榮利用低價,打入對手原有的地盤,也用低價遏阻對手搶回地盤, 張利榮表示,「我就是要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讓對手出局」,策略發酵後,鴻碩市場占有率從三成一舉躍升到五成,成為液晶螢幕訊號線的主要供應商。

策略三

產品多元化,降低集中風險為免產品線過於集中,鴻也碩開始跨足HDMI和USB連接線。由於鴻碩從銅絞線、纜線、塑膠射出成型的產品,不僅僅只是內部連接 線組裝使用,也出貨給其他同業,這種合作關係讓鴻碩能有機會切入液晶電視、電腦周邊的產業,張利榮說:「能夠接到羅技每個月二百萬條的USB線材訂單,就 是從這些小零件先切入」。

訊號線是低毛利產業,競爭門檻不高,但張利榮靠著師法鴻海策略,擴張市占率,也能在小池子裡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鴻碩(3092)

成立時間:1991年

資本額:5.11億元

董事長:張利榮

近三年營收獲利:

2007年2008年 2009年 2010年(估)營收17.8億元21.6億元 23.6億元 35億元EPS 2.91元0.99元 1.57元 3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21

台鐵站務員從負債千萬元到年賺四、五成 V型反轉 羅威靠技術分析贏回人生

2011-37  TWM




股市的分析有基本面和技術面,而羅威則是善用技術分析,從中體會起伏波動,曾手握七千萬元資金,在經歷大起大落的淬鍊後,學會做自己,並樂於分享他的操作絕學。

撰文‧吳美慧

原 本在鐵路局上班的羅威(本名賴宣名),一度快樂地在公務員和股票投資人兩種身分間轉換;當班時,他本分地當著一人車站的站務員,下班後,則是手握數千萬元 資金,在股市中「殺進殺出」的大戶。原本以為順遂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然而,九二一大地震,卻讓他人生一夕間逆轉。一覺醒來,位在台中太平的住家半 倒,手中摩台指期貨大跌一○%,被迫斷頭出場,不僅財富瞬間蒸發,還從手握七千萬元的富翁,淪為負債千萬元的債務人,人生也從天堂掉進地獄。

初 期操作無章法 亂聽、亂買憑運氣「差一點崩潰!」回想這一段,羅威仍心有餘悸。他想過以死來逃避這一切,只要當班時,「火車經過、頭一偏」,所有的煩惱也會隨之而去。只 是,連續三次行動都沒有成功,彷彿感覺冥冥中有人拉了他一把。當下,他決定要勇敢面對問題,用自己擅長的技術分析,重新贏回人生。

九二一大地震前,羅威的生活跟大多數的公務員一樣,過著上班、下班、打卡的日子。一九八○年代,薪水一萬多元的他,看到投資股票的同事常常買東西來請客,直覺認為股票賺錢很容易,遂興起要投資股票的念頭。一九八八年,他開戶正式跨進股市,買的第一檔股票是台玻。

「當 時的台玻很貴,每股要一百元。」羅威現在還清楚記得當年的股價。至於為什麼買台玻?羅威說,曾經與同事討論過,就這樣,台玻成了投資標的。「買台玻排了三 天隊,才買到。」原來,當時股票漲停板的漲幅三%,加上掛牌的公司又少,在股票成為全民運動下,開盤後股票幾乎只有兩種價,不是漲停板,就是跌停板。

「好 不容易以漲停板買到時,當天收盤居然跌停板,回家被太太念了五天。」原來,羅威好不容易才買到的台玻,竟然連續跌停板五天,一直到第六天才止跌回穩,浮額 清洗後,又開始每天上漲,他嚇得趕快在一一二元附近出場。這一次出手,在驚險中,賺了一個月的薪水,卻也讓他對投資股票興趣十足。

一出手就 旗開得勝,接下來的戰功,更是讓他飛上了天。自稱當時是靠亂聽、亂買來操作股票的羅威,跟著輕薄短小的流行,選了一檔股本一.四億元的飆股——福昌紡織 (一九九七年下市)。他在每股六十二到六十五元間,用融資以每天買進十張的方式進場。連續買了九天,股價不動如山,等到第十天,用最後一筆資金買進後,竟 然出現神奇的變化。「一買完後,回頭看盤,福昌竟然漲停板了。」莫名其妙搭上飆股列車,福昌分兩段飆漲,直到每股漲到一八○元後,他開始以每天賣出二十張 的方式,賣出手中持股。這一趟羅威賺了一千二百萬元,幾乎是當時月薪的一千倍。

「錢賺得太容易,不是好事。」羅威說,當時完全沒有用技術分析作股票的風氣,那是憑運氣賺來的錢,以為在股票中賺錢就是這麼容易,所以開始亂買股票,「很快,三個月就輸回去了。」這是他操作生涯中,第一次的失敗。

很快的,第二次失敗又來報到。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栽在台中同鄉──光男這檔股票上;當時,光男生產的肯尼士網球拍,全球知名,基於同鄉、又是知名企業下,他在高點追進。

沒想到光男營運每況愈下,前後融資被追繳三次,繳到身心俱疲後,以為沒事了;更意外的是,光男最後竟因周轉不靈,股票下市、淪為壁紙。這一次讓他虧損半數的資金,實力大傷。

當年,台中市文心路三層樓的透天厝一棟二百萬元,一千二百萬元,足足買下六棟。「如果那時知道買房子,就可以把錢留下。」羅威懊悔地說。

接連的慘痛經驗,讓羅威思考,要如何才能把賺來的錢,扎實地留住?當時,他在大展證券看盤,收盤後,券商都安排老投資人幫客戶解盤。他第一次發現原來數學可以用在股票分析上,讓他興奮不已,並下定決心,要從技術分析中找出在股市中賺錢的祕訣。

於 是,羅威開始瘋狂般地到處上課、學習。只要報紙有登「股票教學」的小廣告,他就報名上課,就算是請假,也要去上。從九三年到九八年間,他幾乎每天上課,那 種專注與投入的程度,連老婆都懷疑他「著魔」,甚至向公公告狀說:「阿名瘋了。」K線、MACD、RSI、波浪理論、型態理論,只要是技術分析的課程,他 統統都去上。到處拜師學藝,上過課的老師超過三十位,光是學費就繳了兩百多萬元;其中,認真跟著學習一年以上的老師,就有五位之多,在股市學校中,堪稱是 一位認真的學生。

這段期間,羅威的操作以摩台指期貨為主,因為看盤精準,並靈活運用技術分析,讓他的成績斐然。當時完全沒有資金控管的概念,他不斷把獲利再投入,台指期的投資部位從二百萬元,快速增加到數千萬元;在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前,他手上期貨部位價值高達七千萬元,戰果傲人。

九 二一震撼人生 家人支持重振再起然而,這樣的情形卻在九二一地震後,一夕之間完全改觀,不只住家半倒,期指也斷頭出場,負債千萬元。「我本來以為太太知道真實的情況後, 會跟我離婚。」的確,從優渥穩定的日子,突然變成家徒四壁、債主上門,那時太太因為照顧小孩,而沒外出工作,兩個小孩還在念國中,都是需要花錢的時候。所 幸,明理的太太不僅沒有埋怨他,還跟他一起共同面對,成了他解決問題的精神支柱。

從家人的身上,他看到支持與分享的可貴,在自殺不成後,他決定認真面對,儘管這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路。「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吧!」羅威有感而發地說。

「每天在家吃完早餐後,在上班的路上買一杯六六○CC的珍珠奶茶當中餐,沒喝完就當晚餐。」羅威盡量節省生活上的每一分開支,就是希望多省下一分錢,早日還清債務。

「九 二一改變了我。」羅威認真且誠懇地說。歷經九二一刻骨銘心的痛,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觀,最大的改變,就是了解「分享」的意義。在這之前,由於投資成果豐碩, 不少人想從旁向他學點操作技巧,都一概被他拒絕。羅威認為,這些花了巨資和心血學來的操作祕訣,是他賺錢的法寶,不可能輕易與他人分享。

然 而,九二一之後,他開始在奇摩家族寫部落格,把自己在技術分析上的心得與網友分享,同時也利用寫作來抒發情緒。羅威不會打字,又請不起人,只好利用下班時 間,在電腦前,用ㄅㄆㄇ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來,「打一篇五百字的稿,要花三個小時的時間。」他利用一篇篇部落格上的文章,把過去不願分享的賺錢祕密,一一 傳授給不認識的人。

這時,羅威的妹妹剛好出售一棟房子,遂把售屋的五百萬元資金交給他做股票,並約定停損點二成,但賺了全算羅威的。就在省 吃儉用、教課、寫稿、依照技術分析謹慎操作下,經過六年,終於把債務還清,有了新的人生。再過兩年,滿五十歲時,他送給自己一個禮物──退休,作為揮別過 去、重新生活的開始。

「我的人生觀很簡單,前面二十五年由父母養我,中間二十五年我要養育子女,最後剩下的人生,我要和家人一起過自己的生活。」現在,正是他開始他口中「過自己生活」的階段。他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看盤、操作股票,和網友聊聊天,陪太太散步、買東西。

從 未接受媒體採訪的羅威,曾寫過《活出股市生命力》、《趨勢生命力》、《轉折生命力》、《波動生命力》等四本著作。每一本書,他都用輕鬆詼諧的筆調,把艱澀 難懂的技術分析詮釋清楚;更重要的是,每一本書的背後,都有他的血淚史。他希望把自己所學,咀嚼出來的精華,與人分享。技術分析,曾經讓他從絕望中重新站 起來,他也希望這套方法,能夠幫助曾經與他有過一樣經歷的投資人。

別貪多「選擇一招最適合自己的就好」對於技術分析,羅威首先提醒投資人 「學太多會亂掉,太多東西放在一起,反而不知道該用哪一招比較有用。」譬如,從KD來看,黃金交叉線形轉強,應該可以進場,但把MACD放進來參考時,又 覺得時間還沒到;等到所有的技術指標都轉強時,跳進去買,往往又買在最高點。

「選擇一招最適合自己的就好。」這是羅威經過二十年的操作,繳 交無數學費後,淬鍊出來的重點。「我覺得KD最有用。」羅威語氣堅定地說,「我比較擅長KD,也摸熟了KD,覺得KD最簡單也最好用。」KD要怎麼運用, 才能為自己的投資加分?羅威說,同樣都是KD,在月線、周線以及日線上的功能不同。大致上,月KD是用來選股,找尋可以長線投資的股票;周KD則是找股票 與月KD同步的買點;而日KD則是用來找正確的切入點,只要量價對了,就可以進場。在長線保護短線的概念下,從月KD來選股的安全性,以及投資成功的機率 最高。

此外,KD值二十和八十,是兩個格外重要的數字。若KD值在二十附近往上交叉,就是找買點的時機;反之,在八十附近往下交叉,就要開始找賣點。

羅 威特別強調,月KD在高檔都會出現鈍化現象,鈍化就是強勢,強勢中股價不容易下跌。所以高檔鈍化並不是賣點,可以等到跌破八十後再賣也不遲。羅威說,「最 重要的是,KD高檔鈍化後,回檔往往會再創新高。」只要搭配月、周、日KD來操作股票,可以買得安心、抱得放心,績效又不錯。

前年,他利用 這套操作法,買進台塑、正新、義隆電和原相,投報率達到一.五倍,雖然和買進飆股的投報率差很多,「但至少可以睡得著覺、吃得下飯、笑得出來。」令人關心 的,進入兔年,面對如兔子般蹦蹦跳跳的大盤,又該如何操作?羅威指出,大盤從八三○○點開始,每隔五百點就有反壓,大盤上檔在九三○○點、九八○○點和一 ○三九三點都有很大的解套賣壓;這個盤除非有大利多,否則要闖過層層關卡並不容易。「九八○○點之前我會先走一趟。」羅威說,從技術分析上來看,九八○○ 點附近的壓力很大,保守起見,他會在這個點數之前先出清,或是賣掉手中大部分的持股,以避免受傷。等到拉回後,再觀察拉回的方式,決定重新進場時機。

大盤有回檔疑慮,個股還能操作嗎?「從月KD去挑股準沒錯,」羅威說,「長線看得懂,短線姿勢差一點,無所謂。」他以開車為例,從台中到台北,可以一路開到底,也可以在休息站休息一下,再出發,最後一樣還是會到台北,雖然時間慢了一點,但總比開快車,出狀況還好。

完 全按表操課 就能賺錢羅威特別強調,一定要按照習慣的「系統操作」來進出股票,就算是漲得慢一點,但只要是賺錢就好。他每個月都用條件選股,選出月KD剛剛低檔黃金交 叉不久的股票。在這波大盤下跌中,選出國巨、國喬和力鵬作為標的,並照技術分析按表操課,該進場就進場,該出場就出場,一樣可以賺錢。

經過二十年淬鍊,羅威已經練就一身「不為所動」的功力,完全依照技術上的訊號來操作股票。曾經救他一命、讓他東山再起的技術分析,未來也將是他再度累積財富的法寶。

羅威股市浮沉大事紀

進場第1年獲利千萬元

● 1988年,買進畢生第一檔股票——台玻。同年,買進福昌,最後以獲利1200萬元大勝出場。

● 1990年,買進光男,結果股價狂跌,最後倒閉,被連續追繳3次融資保證金,最後「自願」斷頭出場。

7000萬財富一夕蒸發

● 1993~1998年,到處「拜師學藝」,展開瘋狂式的學習,總共向30餘位老師請益,花了200餘萬元學費。

● 1999年,財富高達7000萬元,同一年,921大地震,他的財富蒸發,還負債1000萬元。

還清債務 學會分享

● 2000年,在奇摩家族用羅威(Railway)當筆名開始寫部落格,與投資人分享技術分析選股的方式。

● 2005年,還清負債。

● 2006年,開始出書。

● 2007年,從鐵路局辦理退休,開始當專業投資人。利用擅長的技術分析法,每年穩當獲利50%。

羅威示範教學

──以台塑為例

台塑這檔股票,羅威利用「鎖股」的方式來回操作,且時間長達兩年,以他操作模式的投報率計算,獲利約1.39倍,賺得穩當又安心。

在台塑月KD值於20附近黃金交叉向上時,準備開始找買點;在月KD值在80附近往下交叉時,準備找賣點。通常,月KD值在80以上時,有可能出現高檔鈍化,往往還會在高檔震盪3到5個月,所以不急著賣,等到月KD值跌破80再賣出即可。

買進理由:

● 月KD以及周KD值同時都在20附近周交叉向上。

● 低檔出現長紅K棒,控盤者作多心態濃。

● 在42~45元進場

賣出理由:

● 短線高檔出現長紅K棒,擺出攻擊架式,但第2周高價無法突破前1周高價,顯示攻擊無力,先行出脫為宜。

● 70元附近先行拔檔。

買進理由:

● 回檔修正出現長下影線,加上第2周出現長紅K棒,小底部確立。

● 周KD值在40黃金交叉向上,趨勢轉多。

● 63元進場作多。

賣出理由:

● 周KD值在80出現黃金交叉往下,但月KD值還未黃金交叉向下。

● 任何股票晉級成為「百元俱樂部」一員前,一定會先行震盪。保守起見,95元附近賣出,落袋為安。

羅威大盤走勢預測

這波在8500點的多方缺口不宜被補上,若失守則下看8200點,這次是周線等級的回檔,大跌後至少回檔整理3周以上,才會完成。

這波日線的8520點的缺口(2010年12月1日收盤價)最低補到8521點(2011年2月23日)並沒有補完。目前觀察重點:1. 此缺口如果不補,在這裡有機會做出右腳。

2. 如果此缺口將來還要補,那麼此次反彈應該不會過8874高點,回檔再破低就補了。

另外,因為上個月的月KD出現高檔鈍化,以技術面來說,已是該強就強的表現,將來要等到K值跌破80以後,才會有月K級數的回檔。

綜上所述,大級數的月K向上、周級數的K向下回檔、日K反彈,整體來看,是持平偏多的整理格局。周K因為雙均線都往上,回檔應該可以獲得有力的支撐。右邊預想圖是目前最佳規畫的方案。

看好個股:國巨、國喬、力鵬

羅威的操作口訣

1. K線是價格的紀錄,K線之下有平均線,平均線是看方向。18日均價和50日均價,只要趨勢向上,就可以作多。這就是「兩條均線和一個指標」的操作法。

2. 「過前高會壓回,破前低會反彈」。多頭趨勢下,過前高的壓回以及破前低,都是買點。

3. 「鈍化回檔、再創新高」,在鈍化回檔時,轉強就買,這種股票至少會獲利一、二成,且至少有3到6個月的多頭走勢。

4. 18日均價,站上,作多。跌破,賣出。

5. 當日(周、月亦可)成交量為前五交易日平均量的1.5倍者,即可視為爆量;爆量搭配KD出現向上突破型態,就是最好的買點。

6. 月KD在20,準備找買點;月KD在80,準備找賣點。

7. 好股票(強勢股)漲出去,一定不能回來;拉回來就不是好股票。

羅威的操作哲學

1.持股永遠不超過五檔,避免自己無暇顧及,錯估買賣時機。沒有先痛下苦功研究,以及有確立資金控管底線,請不要投資股票,任何時候,資金都不要買到100%。

2.除非大盤周KD、月KD同時翻揚向上,才可大膽一點融資買進,平時只做現股交易;沒有上述的情形,持股一律低於50%。

3.任何商品都可由技術來分析,大盤其實也是一檔個股,順著大盤的KD定方向,找月KD和大盤同步的股票操作最有利。

4.平時會有30至40檔候選股,上市掛牌超過2、3年的公司才列入考慮,新股再好,周K也只能畫出3、5根,無法當作研判依據。

5.若要做相對長期「鎖股」(單指鎖定一支股票的波段,來回作多、放空),就會參考配息、配股紀錄。只要看到連年有穩定、殖利率相對高的配息,就會放心持續操作。

6.先用程式,以月線來找剛剛黃金交叉或是準備黃金交叉的個股,雖然K值略小於D值,但中間的乖離縮小,那時就要開始注意,準備找買點。

7.不要寄望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那是散戶做不到的事,技術指標也常因為騙線而失準。以個人指標研判,預測高點大約誤差為500點,再追上檔利潤已經有限,不如提早下車,還可躲過重傷害。

8.選股前務必先觀察月線,月線在相對低價盤整打底者,接下來股價必漲。這是擴大安全邊際,用長線保護短線,周線拉長一點也有類似功能。只要觀察到這種股票,就該把線圖換到周、日線尋找回檔買點。

9.火災股必有後市,只要公司不燒光,股價回檔後,就要準備找買點。從南亞、聯茂等發現,火災股會出現「越燒越旺」的現象。

10.要懂得停利與停損。股票買進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不對,要賣掉停損。同樣地賺到手的股票,一定要停利,至少要在股票跌回到成本附近前,賣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6

大陸餐桌新寵 一尾毛利率破五成

 

2011-3-21  TCM




什麼樣的投資標的,竟能同時讓裕 隆集團旗下新揚投資、神通集團旗下聯訊創投,以及兆豐銀行等傳產、科技與金融背景法人,還有米果大亨蔡衍明的哥哥蔡衍榮、藝人小S的公公許慶祥等各方人馬 全都看上眼?

答案是:石斑魚。

故事,要先從位在屏東的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有「石斑王」之稱的戴昆財說起。

「戴董事長在石斑魚育種、養殖成績有目共睹,」新揚創投董事長徐善可指出。 原來,一九九一年,龍佃人工繁殖老虎斑成功,四年後又領先全球首創研發龍膽石斑魚苗;其後陸續投入金錢斑、東星斑與油斑等種苗,是台灣人工培育石斑魚的先 驅。

聯訊創投總經理周德虔補充,石斑魚多靠天然撈捕,但海洋資源有時而盡,「龍佃種魚孵化技術最成熟,又有行銷經驗,和其他生手同業約有八年、十年差距。」 看好龍佃在石斑魚育種的技術創新與研發,讓新揚與聯訊至少投資千萬元,各取得一席法人董事。「小S公公想買股票,蔡衍榮也來拜訪過,」戴昆財透露,公司正 積極覓地擴建魚塭,擴大養殖規模,並朝公開發行的資本市場邁進。

台灣位置最優 適合養殖,輸陸不到一天

其實,龍佃不過是石斑魚奇貨可居的一個縮影,各方人馬真正看好的,正是台灣石斑魚背後的龐大商機。近五年來,石斑魚的產量、單價、產值可說同步上漲,造成 台灣石斑魚火紅的背後,正是中國市場暴紅營造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是地理環境的先天優勢。「中國不能跨年養魚,每年四月放苗,十一月就要收,」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冉繁華指出,石斑魚怕冷,台灣高屏地區 氣候最適合養殖;同緯度的福建、廣東,因大陸型氣候造成冬天海水溫度過低,養不出大型龍膽石斑,價格與美味度都不如台灣。

至於台灣石斑魚養殖過去最大勁敵海南島,因中國大力發展當地觀光,收回不少海域,威脅降低。「石斑魚肯定是台灣的天下,」戴昆財自信表示。

菲律賓走海運,活魚運輸到中國最快三天、越南與馬來西亞船運到中國要五天,泰國則要九天,「東南亞國家養殖技術不如台灣,……死魚價差一半,(每台斤)三 百變一百五,」冉繁華認為,台灣有技術和品質等優勢。

再因去年三月農委會宣布開放「活魚運搬船」直航中國十一個漁港,不經香港轉運,台灣養殖石斑除不到一天可直達,運輸時間減少也有助降低活魚死亡、提高品 質,每斤魚貨運費平均又降至二十元,省下約三成運輸成本,更添競爭力。

中港食客大增 年供應五千萬尾還不夠吃

中國正崛起的內需消費市場,自然也沒在石斑魚產業中缺席。「問過海鮮批發商,來自中國的需求,讓他們抓都抓不夠,有多少賣多少,還沒看到(需求)量的 bottleneck(瓶頸)。」周德虔眼中,東方人嗜吃活石斑,一方面中國人愛面子,五百克動輒新台幣五百元的石斑魚是請客必備料理,再隨中國經濟起 飛,更講究吃,學香港人吃石斑魚的風氣也大盛。

需求旺盛,但石斑魚供給卻不及。戴昆財分析,現階段台灣每年青斑供給量約三千萬尾、龍膽則約一百萬尾,而虎斑主要養殖國馬來西亞去年受病毒影響,出貨僅一 千萬尾,加計越南五百萬尾,中國市場外的供給量不到五千萬尾。

ECFA優先受惠 列早收,明年降為零關稅

台灣石斑魚九成以上外銷中國,今年一月,再挾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正式上路,石斑魚出口關稅由一○.五%降至五%,明年再降到零關 稅等利多,又遇上去年台灣魚苗減產,帶動價格上漲,如最多漁民養殖的青斑,三月十三日產地價每台斤高達三百元,站上八年來新高,相較過去每台斤一百七十 元,漲幅近八成。

基本面供不應求,持續推升石斑魚價格水漲船高,當養殖者成本不變,也代表中間利潤更可觀。

戴昆財以青斑每尾八公分魚苗三十五元、四成存活率舉例,扣除餌料成本,每斤產地價三百元計算,毛利率約三成;至於成長速度居各類石斑之首的龍膽石斑,一年 可長到三斤,第二年每月更可成長一斤,十五斤的大盤價可破五千元,扣除每尾魚苗一百元、七成魚苗死亡率與餌料費,也至少有五成毛利率;因此有漁民直接用一 千二百元收購一斤大的龍膽石斑,養大出售,獲取利潤。

較極端的例子是香港每年營業額約一百三十億元的東星斑;對照近日香港大盤價每斤港幣四百七十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八十元),如果養殖成功率達六、七成, 每斤東星斑毛利率上看一倍。不過該高貴魚種只有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適合養殖,台商得先有東南亞市場布局。

挾地理環境與養殖技術等優勢,又結合供不應求、ECFA逐漸發酵與利潤可觀等題材,都增加台灣石斑魚含金量。商機所在,各方人馬無不積極卡位,也因此餐桌 上人人愛吃的石斑魚,便一躍成為各界眼中絕佳的投資標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2

吃下台灣五成出口的萵苣大王

201-5-2  TCM




根據財政部關稅局統計,台灣萵苣去年出口量較○八年成長兩倍,約達四千五百噸,其中一半的量都來自「台灣生菜村」。平均年齡三十歲上下的郭家三兄妹:郭江龍、郭進展和郭淑芬,七、八年前,他們還是學商背景,從門外漢踏入萵苣行業,去年竟拿下台灣萵苣出口一半江山。

打破老美獨占地位 成日本麥當勞模範農場

除了外銷,台灣摩斯漢堡裡七成的萵苣和所有高麗菜、全家超商架上的生菜,都來自於此;其他合作夥伴還有肯德基、統一、萊爾富,甚至好樂迪KTV,換句話說,對上班族而言,台灣生菜村可能就是一整天的蔬菜總管。

「台灣生菜村」是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成立的品牌,去年靠萵苣種植和委託生產,營收達一億一千萬元,比二○○六年成長六.三倍。企業化管理讓它在去年獲得日本麥當勞肯定,成為台灣唯一的模範農場。

三兄妹接手事業七年,率先引進日本生產履歷,除獲得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認證,去年更通過日本麥當勞以歐盟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為目標的先行檢測,打破美在日本萵苣進口市場獨占地位。

「日本市場如果賣得進去,全世界就都可以賣了!」受雲林縣政府委託,進行雲嘉南農產物流規畫的建國科技大學講師白偉孝說。相較其他國家只對特定蟲類管制, 早期進口到日本的蔬菜,不容許任何活體出現。噴灑的農藥,也以每五件抽檢一件的標準控制,一不合格,將再以兩件抽一件、甚至每件檢查的標準,確保半年內不 會再犯,才能逐漸放寬。

打開日本市場大門,台灣生菜村規模迅速擴張。這成績,七年前,沒有人預料的到。

顛覆傳統農作模式 企業化管理種苗與栽種

二○○二年國際萵苣歉收,國際訂單尋找新供應商,台灣郭家成為合作標的,於是開始試種萵苣。但不了解市場,加上技術不純熟,「我那時把多的拿去市場賣,一天連六十公斤都賣不完。」郭江龍說,但看到訂單潛力,弟弟妹妹畢業之後,三兄妹開始鑽研萵苣。

在貿易商陳立洋牽線下,郭家成為日本麥當勞觀察目標之一,三個年輕人為達到日本大客戶要求,飛到日本產地,從種植觀念學起,試著發展出具台灣特色的萵苣契作模式。

以為已踏上軌道,在○五年時卻再受打擊。送到日本的萵苣被驗出不符農藥規定而停止下單,已按照訂單種植的量,只能就地拔除,這近四百萬元的虧損,來自於契作農民沒有按照程序耕作,造成失誤。

三個讀商的農業菜鳥,要說服當地農民以全然不同的方法種菜,面臨不少挑戰。「他們都說『我種菜種二、三十年了,難道還要你來教我怎麼種?』」郭江龍笑說。

與一般契作不同,在拿到訂單後,郭家兄妹自行培植種苗,擬出各農戶的年度栽種計畫,控制庫存;每年砸下數十萬元進行環境檢測,並提供自行訓練的噴藥班和採收班;解決了各農戶缺乏人工的問題,也降低契作的成本,最重要的,提高了對品質的掌握。

領庄頭小農找出路 三分之二村民都改契作

「他們產出的可利用率(編按:指品質符合外銷標準)有七、八成!」台南區農改場研究員林棟良博士說,就算日本廠商要求萵苣採收加工後,可食用天數達十四 天,比台灣多一倍,也難不倒郭家兄妹。年輕人的成績單有目共睹,且提供老農村新出路,現在村民有三分之二加入契作,「還有人要租地給我們種!」郭淑芬笑 說。

對品質的堅持同樣也換來上游廠商的信任。全家便利商店原料採買課課長黃正田表示,全家本來採用進口生菜,但觀察發現,生菜村的品質和供應穩定,從種植到營 運管理都合乎標準。目前全家除了在產季時採用台灣生菜村的蔬菜,在非產季時,也將內部的蔬菜選購,交給他們;摩斯漢堡也是如此。

三兄妹在七年內從無到有,但就算將全部獲利投入廠房擴充和生產鏈改善,仍須面對代工業最常見的問題:產能不足,追不上訂單的成長。

由於人力短缺,今年台灣生菜村推掉六十幾個貨櫃的訂單,面對添購設備所需的大筆資金,更凸顯出農業產出的不穩定和融資困難的問題。眼看對岸競爭者大規模的資金和人力,台灣業者坐立難安。「日本市場他們還進不去,但其他市場他們衝得很快!」郭淑芬心急的說。

全球化市場為三兄妹和家鄉小農帶來希望,也帶來挑戰。台灣生菜村能否站穩腳步,未來在擴大規模和嚴控品質上同步提升的速度,將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0

取代日商 成台灣四大面板廠鋁靶首選 鑫科中鋼小金雞拿下台灣逾五成市占

2011-5-16  TWm




從不到五人的團隊,到拿下逾五成台灣鋁靶市占率,它是中鋼集團的材料急先鋒——鑫科。

默默耕耘十一年,鑫科從沒人要的金屬材料廠,成為台灣四大面板廠首選,它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賴筱凡

高雄的四月天,豔陽滿溢在路竹科學園區裡,穿著灰藍色的制服,鑫科董事長王茂根詳細地介紹著陳列在鑫科大廳的各項產品,成立十一年來,第一次有媒體進到這個中鋼集團轉投資的小金雞內部。

「這個,就是面板廠五代線用的鋁靶。」頂著眼鏡,王茂根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他是標準的中鋼工程師,一開口談技術就停不下來,從光儲存用的靶材、面板濺鍍靶材,到最近很熱門的觸控面板用靶材、薄膜太陽能電池用之靶材,王茂根對每項產品都能說上一筆。

二○一○年,是鑫科成立的第十年,營收達到三十八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二.二五元,幾乎是鑫科成立以來最好的成績,為了這一刻,鑫科苦蹲了十年。

鹹魚翻身!

處理速度與成本 都優於日本相較於日本鋼鐵廠多自建金屬材料廠,從事加值金屬材料的開發,中鋼投資鑫科,其實是場美麗的意外。「當時因為中盈(中鋼子公司)在尋找投資標 的,才會注意到鑫科。」王茂根說,當年中盈入股鑫科時,只是三大股東之一,但鑫科成立沒多久,股本就幾近燒光,在其餘兩個股東無意加碼下,中盈接手增資, 成為鑫科最大股東。

錢燒光,人也走光了,中鋼入主鑫科時,公司剩不到五名員工,更別提在日本材料廠壟斷市場下,鑫科幾無生存空間,連爭取一張小訂單都不容易。在那個光碟片廠 最風光的年代,生產光碟片就像印鈔票,每一片光碟片上,光亮的平面都得用到真空濺鍍所需鋁靶,這就是鑫科的起家根本,與老字號的光洋科相同。

然而,靶材成本占每片光碟片的生產成本只有一%,正值產業巔峰的光碟片廠,根本沒有縮減成本的壓力,自然也不會輕易更換靶材供應商,即使鑫科頂著中鋼光環,也沒有受到太多禮遇,反倒吃了不少閉門羹。

但天無三日晴,產業景氣循環攀上頂峰後,終究得面臨成本競爭的嚴峻考驗,「當客戶每次要趕急單,用完的靶材還得退回日本重新上靶,一來一往又是一個月過 去,客戶自然會想要改用本土供應商。」比起日本許多擁有十年、百年歷史的材料大廠,立基在台灣的鑫科,也開始擁有「主場優勢」,眼見機會來了,鑫科開始動 了起來。

日本廠商要花費一個月來運送廢靶,鑫科卻只要一天;日本廠商要價高,鑫科卻能調整成本結構;客戶反映有問題,鑫科的工程人員立刻趕到現場。對於分秒必爭的 科技業來說,哪家供應商能提供最好的服務,產品上市(time to market)時間縮到最短,成本又最具競爭力,就能出線。

另闢戰場!

跨足觸控面板、薄膜太陽能不過,當光碟片廠找上鑫科時,已是明日黃花,價格跌到開始有業者虧損甚至出局。王茂根很清楚,鑫科絕對沒辦法單靠一樣產品生存;於是,從被動元件到汽車車燈,凡是需要用到靶材的產品,鑫科都極力嘗試,直到台灣面板廠的崛起。

「做面板靶材,一塊靶材能打幾個小時,能做到多厚,都是學問!」鑫科總經理簡有彥說,面板上需要濺鍍一層膜,就會用到靶材,但每更換一次靶材,就要停機數小時,所以如何抓到極大值,將一塊靶材發揮到最大效用,再停機更換,每個環節的銜接,都是關鍵。

能夠依照每個面板廠客戶需求,客製化設計,是鑫科今日吃下面板鋁靶大半市場、讓台灣四大面板廠都買單的最大祕訣。「當面板廠從五代線演變到十代線,設備、 材料都要跟進,鑫科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服務,至於日本材料廠嘛……。」王茂根搖了搖頭,「主場優勢」讓鑫科成功地後來居上,不只跟上日本材料廠的開發腳步, 甚至還超越。

簡有彥透露,鑫科一舉拿下台灣面板鋁靶逾五成市場,讓面板廠捨日本供應商而就鑫科,已經讓日本材料廠注意到鑫科的威脅性,「所以,有些專長不在鋁靶的日廠就找上門來,希望能合作。」在在顯示鑫科耕耘材料市場已有了初步成績。

只是,隨著鑫科在台灣面板廠的市占率趨近飽和,鑫科內部也開始想下一步市場會在哪裡。「我們還不夠好啦,鋁靶市占率高,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我們沒做到的。」 聽到鑫科擠進興櫃市場獲利前一百名,王茂根謙虛以待,因為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觸控面板、太陽能,都有很多新的機會。」挾著中鋼厚實的研發資源,鑫科不像 其他材料廠起步的艱辛,因為中鋼擁有眾多金屬材料的研發人才,等同是鑫科研發的最有力後盾。此外,鑫科擁有十年的金屬材料開發經驗,任何以中鋼產品為基底 的產品,鑫科都能盡力研發,像是去年一舉將碩禾推上八八○元天價的太陽能導電漿,鑫科也已送給客戶驗證,企圖在高毛利的導電漿市場,分到一杯羹。

從不到五人的公司,到今日手握五成台灣鋁靶市場,鑫科不懂得宣傳,而是默默地做,賣力地耕耘客戶關係,從一張訂單都沒有,到將日廠擠出一線供應商位置,鑫 科始終維持一貫低調。承襲中鋼的文化特色,王茂根要將這隻還在發育的小雞,培養成台灣金屬材料一方之霸的新一代金雞。

鑫科

成立:2000年

董事長:王茂根

主要業務:金屬材料研發製造10年成績:擁有台灣鋁靶市場50%市占率,擠進台灣四大面板廠一線供應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1

新光銀行第一季獲利就達去年全年五成 賴進淵 讓台商老闆抱著存款跟他跑

2011-5-23  TWM




新光銀行香港分行開幕儀式上冠蓋雲集,小小分行擠進上百名台商,只為一人而來。加入新光銀第一年,他就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也讓數千名台商心甘情願跟隨。他是新光銀總經理賴進淵。

撰文‧林筱庭

有誰能讓各方企業大老包括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伉儷、味丹集團董事長楊頭雄、徐福記集團執行長徐沆專程飛一趟香港,只為捧他的場?五月六日新光銀行香港分行的開幕儀式上,賴進淵做到了。

賴進淵何許人也?兩年前,金融圈認識他的人還不多,但在台商界,他的名號,卻讓許多大老闆心悅誠服地只與他所屬的銀行往來。

二○○九年六月,賴進淵從任職三十五年的老東家兆豐銀閃電退休,甚至驚動央行總裁彭淮南請他喝了三次咖啡,只為關切賴進淵的下一步動向。兩個月後,賴進淵 確定落腳新光銀擔任總經理,他除了推動企業金融小組,將原先偏重消費金融的新光銀,調整企金與消金比例接近一比一,並且大幅改善資產品質,提升獲利穩定 度。隔年就交出銀行獲利大幅成長二.五倍的成績單,一○年獲利更高達二十億元,足足是○八年的八.八倍。

賴進淵老友曾私下透露一個祕密,外界流傳賴進淵的手機裡存有上千名台商電話,這套神祕電話簿,就是賴進淵四十年銀行生涯最寶貴的資產。但求證賴進淵,他只笑笑不置可否。

分享人脈 帶部屬衝第一線他說:「很多朋友願意幫我,我真的很感謝。」例如香港分行開幕前幾天,台企聯會長郭山輝打電話給賴進淵,說當天有重要的事沒辦法出席,「我 馬上跟他說,沒關係,做生意比較要緊,但他立刻阿沙力地說,我請五位副會長代表出席。果然,當天五位副會長分別從四面八方,專程趕來香港。」又例如五月上 旬,他邀請十幾對重量級客戶在台北的「加賀屋」洗溫泉、話家常,席間無人談及與銀行相關的業務,但結束後沒多久,就有朋友把往來銀行轉到新光銀來,但賴進 淵說,朋友長年的情誼,無價。

新光銀企金業務比重因賴進淵帶進的台商業績而大幅調升,賴進淵不諱言,有許多客戶的確是衝著他而來,但真正能讓業務持續往來的關鍵,還是整個團隊的努力。

「我只對團隊說一句話,爭取不到的客戶來找我,我們一起去爭取。」跟隨賴進淵近十七年的新光銀香港分行協理蕭長庚透露:「賴總從不吝惜將自己的客戶轉介給 我們認識,他不是那種只下命令就將工作丟給你的長官,他會帶我們衝第一線。」賴進淵治軍嚴格,在他底下工作壓力大,對部屬要求也高,從任職第一天起即要求 分行經理每日不管多忙,一定要拜訪四位客戶並填寫工作日誌回報,只要有任何困難,立刻檢討解決。香港分行開立前,就曾有部屬因壓力過大,籌備期短短四個月 內即得了胃潰瘍與脂肪肝。

學歷不高 靠拚勁闖出一片天「我一路走來是很辛苦的,小學六年級我生了一場大病,沒去考初中反而進了一家私立職業學校,後來好不容易才拚到台中商專(現為台中技術學院)。」如今賴進淵已能笑談自己辛苦的奮鬥歷程。

學歷不高,在如今個個頂著國外名校學歷的金融圈裡,顯得與眾不同,但也刺激賴進淵更努力向上,採訪中賴進淵回憶起過往,有感而發哼起歌手翁立友的〈堅持 〉,記性極佳的他一字不漏:「有人出世著好命,阮是用命底打拚,……,運命不是天注定,只要用心來打拚,一定唱出阮的名。」賴進淵說,他到新光銀的目標除 了組織重整、強化前端行銷及後端管理,再來就是要建立海外據點。為拓展海外業務,新光銀與目前中國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簽下MOU(備忘錄),當時 很多人驚訝,華一銀行怎會看上規模不算大的新光銀?原來,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是賴進淵在中國商銀二十多年的老同事,看準華一在中國境內獨一無二的背景與競 爭力,這紙MOU,賴進淵說什麼都得簽下來。

「我們走的是『實打實』路線,與其他銀行跟中國銀行簽的完全不一樣。」賴進淵分析,華一銀行雖在中國屬外商銀行,但華一卻沒有國外分行,簽訂MOU後,新光銀將全力提供華一銀在境外沒辦法服務的部分;反過來,華一銀即等於新光銀在中國的服務據點,彼此具有互補效益。

未來新光銀將推行兩岸快速匯款服務,客戶在台灣匯款,兩個小時後就可以在中國華一銀行提款。相較於目前一般外商銀行必須隔天到帳,大大提高台商資金調度的靈活性。

下一階段,賴進淵看好香港四千億元人民幣市場,將著重人民幣存款與債券業務,並配合新光金控在蘇州將成立的租賃公司,結合共同行銷,深耕中國台商異業結盟。

至今維持每日四、五點起床,拚到晚上八、九點才離開辦公室的習慣,周末還不忘把資料帶回研讀,這位困苦出身的銀行總經理,或許將成為另一頁金融圈傳奇。

賴進淵

現職:新光銀行總經理

經歷:兆豐銀行副總經理兼亞太市場總經理

中國商銀總處副總經理

兼台中分行經理

學歷:東海大學經濟學系、台中商專(現為台中技術學院)會統科新光銀近年獲利能力大躍進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第一季

淨資產

(億元)206.00 222.60 245.10 253.1 該期純益(億元)2.27 5.60 20.0010.1 每股稅後盈餘(元)0.120.291.020.5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6

華銳預計淨利跌逾五成 風機製造業「入冬 」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1075516/



葉知秋,龍頭企業業績變臉,整個行業「入冬」意味更加明顯。

華銳風電(601558.SH)週一晚間發佈業績預告稱,公司2011年度淨利潤預計同比下降50%以上,主因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部分項目建設延期等。

《第一財經日報》同時瞭解到,金風科技(002202.SZ)、湘電股份(600416.SH)等主流風機製造商業績也受到類似因素影響。專家認為,風電行業面臨過度競爭及負利運營等狀況。

華銳風電公告顯示,公司2010年盈利28.56億元,2011年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銷售價格下降、銷售收入減少導致毛利率下滑,以及部分項目建設延期導致銷量和淨利潤減少。

其他企業也同樣體會到了陣陣寒風。

金風科技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由於去年部分風機在低電壓穿越方面的缺陷引起了一些事故,致使電網提出嚴格的並網要求。同時,項目審批也相應受到延緩。這些都對相關企業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2011年2月,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發生大規模風機脫網事故。而該基地的風機主要來自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三家企業。

處於風電產業鏈下游的龍源電力(00916.HK)一位高管告訴本報,所有進行了低電壓穿越改造的風機必須經過國家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的檢驗方能通過,設備資質要排隊檢驗,耗時較長,且通過後也無法立即開工建設。「這對製造商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該高管稱。

資料顯示,2008至2010年,華銳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保持中國風電行業第一;2010年,公司新增裝機容量438.6萬千瓦,已躋身全球第二位。然而,快速增長的同時,資金壓力也在增加。公司繼2011年4月宣佈將58億元超募資金全部用於永久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後,8月份又發行55億元公司債。而在不久之前,公司董事會剛剛通過向銀行申請共77億元綜合授信的決議。

同為風機製造主要企業的湘電股份一位人士也向本報透露,該公司同樣受到過度競爭及行業標準提高的影響。她認為,風電行業目前處於「難熬的冬天」。

對此,三一電氣一位高管向本報表示,目前風電企業品牌價值過低,低價競爭過度,令企業長期負利運營,風險巨大。他認為,風機製造商要在嚴冬中「挺住」,首先要提高質量、確保服務。「風機很多關鍵技術體現在核心零部件上而不是主機上,企業掌握這種競爭力後,風機價格一定會回升。」該高管表示。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告訴本報,整個中國風電市場非常大,佔全球市場的40%左右,因此所有企業都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和機會。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製造商必然面臨低價競爭挑戰,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利潤的降低。相對於當年產品供不應求的時代,自然感覺「日子不好過」。但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已經作為剛性目標而確定,因此未來幾年風電企業的發展應當是樂觀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8

賀喜能源打敗億光、佰鴻 全台市占超過五成 家具行老闆變身台灣LED路燈霸主

2012-4-23  TWM




LED照明的門檻並不高,但要做得好並不容易。家具行老闆陳桂芳中年創業,直接勇闖困難度最高的LED路燈。他苦熬八年,還把太太土地賣掉做研發,為的就是散熱專利。

撰文‧翁書婷

三月下旬,苗栗頭份,一處千坪廠房前擠滿了人,舞龍舞獅眾聲喧囂,苗栗縣長劉政鴻、立委盧秀燕、巴拉圭、宏都拉斯、多明尼加等邦交國大使到場,祝賀LED照明廠商賀喜能源的新廠落成。

說到賀喜能源,你可能不熟悉,但賀喜可是台灣市占最大的LED路燈廠商。至去年年底為止,台灣LED路燈滲透率還不到三%,成長空間還很大,億光、佰鴻等上市公司都「虎視眈眈」想要搶食這塊新市場。但,稱霸台灣政府標案路燈市場的,卻不是這些大廠,反而是這家還未上市,股本相對億光等上市公司小得多,只有二.八億元,員工四十五人的賀喜。

在還沒有遷到新廠前,賀喜的工廠更只是一間約兩百坪大的鐵皮屋,夏天炎熱不堪,冬天寒冷不保暖。但賀喜在台灣路燈市占率卻超過五成,兩年來已經在全台裝設了兩萬盞路燈,等於每兩盞LED路燈就有一盞出自於賀喜。賀喜是怎麼辦到的?

傾家產熬八年 全球專利體積小、散熱佳 標案殺手「關鍵祕訣在於我們的導散熱專利。」董事長陳桂芳拆開路燈蓋,取出四公分見方的LED路燈晶片組,「就是這底下薄薄一片複合材料,導熱效果好、成本又低,才能把燈源的熱有效導出,快速發散。」靠著這項關鍵專利,賀喜路燈的體積和重量硬是比同業小上三成,但發光效率卻不輸同業。「當同業的一二○瓦路燈動輒重達九公斤,賀喜的路燈卻只有五.六公斤,體積小重量輕,材料也較省,得以壓低成本。」總經理林振鋒說。「大部分的政府LED標案以最低價者得標,賀喜的路燈平均價格最低,所以拿下這麼多案子。」熟悉台灣路燈標案的業界人士觀察。加上政府的路燈採購案利潤比較高,低價搶標案的賀喜,毛利率也還有三○%。

不過,研發出這項專利的陳桂芳,並非學有專精的研究人員,而且還是由家具行老闆身分中年轉行。

一九九九年,陳桂芳在一場家具大展中,首次接觸到LED燈。他猛然覺悟「系統家具市場已達成熟期,發展有限,反觀LED照明才正要起飛。」陳桂芳毅然決定中年轉業。

雖然LED照明的門檻並不高,買齊所有材料組裝起來即可完成,但是陳桂芳不走最容易上手的室內照明,反而從挑戰性高的戶外路燈起步。「相較一般室內LED燈,路燈放在戶外風吹日曬又雨淋,加上路燈瓦數約一百到兩百瓦,導散熱的技術就很重要,」LED inside綠能事業處協理儲于超解釋。

為了成功創業,導散熱難題就成為陳桂芳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在研究過全球專利布局後,陳桂芳發現「不能走捷徑」,因為依賴國外技術授權,容易受制於人。於是開始開發自有專利。

陳桂芳雖非科班出身,但也曾研發過系統家具,對於材料有一定興趣。為找到最佳散熱材料,他跑遍各大學、工研院,不厭其煩地請教,甚至「連太太新竹的七公頃土地也賣掉做研發。」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整整八年的漫長研發,終於找到體積小、重量輕,導散熱效果好的複合性材料。讓陳桂芳一舉拿下美、歐、中國和台灣的專利認證,就連世界前五大廠科銳(CREE),也因此找賀喜做戰略夥伴,成為亞太區第一家解決方案的供應廠,台灣小公司成為歐美大廠的導散熱顧問。

除了散熱專利外,賀喜在燈具結構上也有獨特的專利。「我們的檢驗方式是把燈組整個泡在水裡三十分鐘,不會滲水才OK,雖然還不到真空但內部空氣小於一%,讓裝設在外的路燈碰到狂風暴雨也不會損壞。」與水電行博感情 打通人脈借力使力 與經銷商創雙贏「能搶下政府標案,除了價格夠競爭力外,與地方的關係也是重要的因素。」業界人士強調。為此,陳桂芳找來曾為敦陽科技賣出無數台IBM超級電腦的林振鋒擔任總經理,起初完全不了解路燈市場,就開著車地毯式開拓,「兩年就跑了二十萬公里,繞了台灣無數圈,當計程車在開!」林振鋒深入大街小巷,只要看到水電行就停下車來,問他們需不需要LED路燈。

「有時還會碰到穿著拖鞋,抽菸、嚼檳榔的客戶,但我拿出保力達、維士比廣告般的精神與他們博感情。」他說,聽起來很沒效率,但卻是接近客戶最好的方法。由於路燈工程是非常地方性的標案,各地都有特殊人脈關係,就像選舉綁樁一樣,賀喜不與地方上的經銷商直接爭利,而是與對台灣路燈標案有很大影響力,市占約八成的五大經銷商合作,提供優質低價的路燈,由經銷商替它打通進入地方的路。

林振鋒身段柔軟,一周拜訪客戶一到三次,一有問題馬上回應解決。因為產品優良,客戶抱怨與維修少,又願意分享利潤把餅做大。因此,短短兩年半時間,林振鋒就獨享台灣五大路燈經銷商的通路,「本來這些經銷商有跟其他品牌做生意,但後來就只跟我們賀喜做生意!」讓賀喜由虧轉盈。

不過最關鍵的一招,是讓主要的合作經銷商認股。由於賀喜在明年第二季已有興櫃計畫,此舉讓上下游製造與通路成為生命共同體,提高經銷商忠誠度,降低和他廠簽約的可能。除了台灣外,賀喜更把眼光投向全球,除了路燈,開始外銷汽車霧燈,陳桂芳指著辦公室牆上大大的世界地圖,自信滿滿地說,「我們的下一步就是要點亮全世界!」

賀喜能源

成立時間:1999年

經營團隊:董事長陳桂芳、總經理林振鋒主要業務:LED路燈製造

財務狀況:

2010年營收1億元

2011年營收2.4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4

何湯雄賣東隆 大賺五成出場秘訣

2012-6-4  TCW




五月十九日下午,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在台北信義計畫區自宅,電話的另一頭,分別是內湖辦公室的財務部同仁,與委任律師。同時,特力辦公室透過視訊,與身在上海、全球最大的工具廠史丹利(Stanley)團隊商討細節;史丹利團隊則以另一組視訊,向位在美國洛杉磯的總部回報談判狀況。

四個場景,在台、中、美三國人員,正共商東隆五金(簡稱東隆,生產門鎖的公司)的股權出售案。

當合約中,最後一行與競業條款有關的文字敲定後,這宗談了十八個月的案子,終在十九日下午落槌,史丹利以三十八億五千萬元,買下包括特力手中六八%東隆股票,及散落在外的三二%股權,將在八月份成為東隆新主人。

而在此案中,何湯雄締造了兩個高賣價紀錄:一、每股四十二‧八五元(含一‧八元現金股息)的賣價,比原先開價高出約三八%;二、賣價高達十四倍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盈利),是史丹利公司最高購併價。

一邊是市值僅新台幣百億的特力,一邊是市值三千五百億元的美國史丹利公司,兩者實力如小蝦米遇上大鯨魚,特力如何利用談判技巧,高價賣出持股?

摸清對手握有三大籌碼好談買賣

「經營貿易、通路,與經營工廠有很大的落差,」何湯雄說。原本買下東隆,想藉此增強商品採購談判力,後來發現實際與想像落差太大,他開始替東隆找新買主。

「我有史丹利想要的東西,」何湯雄說,「知己知彼」是孫子兵法中的交戰守則,拿到現實的商戰中也是如此。特力能夠讓史丹利讓步,有三大籌碼:

一、擁有生產據點。在中國擁有門鎖生產基地的史丹利,因中國工資上漲,必須另覓基地。菲律賓工資便宜,又有六%的關稅優惠,而在台、菲同時擁有生產基地的東隆五金,剛好有史丹利想要布局的亞洲據點。

二、強大研發能力。門鎖是技術密集、進入門檻高產業,東隆在全球有超過一百五十項專利,具有研發與製造低價鎖、高階鎖的實力,對想在門鎖市場大小通吃的史丹利而言,能提供技術上穩定支援。

三、清楚重置成本。史丹利若要重置一座跟東隆規模一樣的公司,需要花費約三十五億元,及兩到三年的時間建廠。

徹底摸清對方需求,是特力打贏這場國際談判賽的關鍵。在全球購併的行動中,東隆五金並不是史丹利唯一看中的門鎖廠。史丹利曾跟中國、韓國的門鎖廠談過,最後只有東隆符合他的期待,所以鎖定目標,要讓東隆成為集團旗下的一員。

但買方總想以最便宜的價格買進;賣方總想高賣,一場精彩的攻防戰就此上演。

以戰逼和啟動東隆股票下市險招

二○一○年十一月,當史丹利第一次向特力提出,以每股三十一元買下東隆,對帳上每股持股成本四十元的特力而言,完全提不起興致。這件事情,表面上就這麼擱著,檯面下的暗潮洶湧才正要開始。

身為東隆客戶的史丹利,二○一一年三月份下單量突然減少,五、六月份時,下單也持續減少,特力警覺不單純。他們判斷,史丹利企圖藉此來讓特力接受買價。

這一招,讓何湯雄決定以戰逼和,啟動股票下市機制。他計畫在二○一一年六月,以每股三十五元從市場中收購東隆股票,然後下市,準備和日本鎖廠合作。這是險招,但有兩個好處,一來,可以逼使史丹利盡快表態;二來萬一因此失掉這個大客戶,業績劇降,股票下市也不會影響投資人。

聽到特力的計畫,史丹利嚇壞了。一旦東隆啟動下市機制,依照規定,若要談購併,至少要一年後,對想盡快在亞洲設置新生產基地的史丹利而言,是不能浪費的寶貴時間。

臨門一腳分析賣價恐生變重逼開價

史丹利只好回頭重新開價。這一次,每股收購價提高了快一六%,到三十六元,特力依舊表現興趣缺缺。而讓購併案拍板定案,則是五月十五日「關鍵的一週」。這一週,台灣股市傳出購併傳言,東隆股價開始上漲。

何湯雄抓住機會,打電話給史丹利的購併團隊,以半分析、半要挾的方式告知,股價持續上漲,賣價可能生變。這通「臨門一腳」的電話,對方立即在電話中,直接把成交價直接訂在四十二‧八五元,高出當天收盤價一六‧二%。

不過,史丹利看似「高價」買進東隆,其實是買到了三年計畫。未來三年,史丹利計畫在台灣、菲律賓同步擴充產能,三年內台灣雇用人數要增加一○%至一五%,菲律賓則是要倍數成長,以此打敗在中國設廠的勁敵IR(Ingersoll Rand)。

這宗購併案可說各取所需,何湯雄運用「不想賣就是最高的談判技術」,為特力以及東隆的股東,爭取到高賣價,特力投資五年多,獲利五○%,漂亮出場。史丹利將靠著東隆壯大全球競爭力,東隆也渴望從本土公司,轉型成為國際公司中的一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8

B股轉H股 中集集團股價半個月暴漲五成 港股直通車再起 台灣T股沒得玩?

2013-01-21  TWM
 
 

 

曾吸引外匯資本的中國B股,已經喪失籌資功能,地位邊緣化。中國官方推動B股轉往香港H股上市,打頭陣的中集集團半個月股價就大漲五成,對於台灣籌畫中的T股,勢必產生影響,值得當局慎重應對。

撰文‧周岐原

當NBA球星林書豪由紐約尼克隊跳槽到休士頓火箭隊,他的身價從一年七十五萬美元,衝上三年二五○○萬美元,以年薪計算,林書豪的薪資成長超過十一倍。

去年底,類似的「轉隊效應」也在中國股市出現:中國最大貨櫃製造商中集集團(以下簡稱中集),將股權由深圳B股轉到香港掛牌。結果中集在H股(中國註冊、香港上市的股票,多為中國國有企業)首日就大漲一五.七%、以十一.二二港幣收盤。到了元月初,中集更一度站上十六.四八港幣。

短短半個月,中集暴漲逾五成,比起一個月上漲一五%的A股指數,漲勢更令人瞠目結舌!

每年有上百家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掛牌,一家貨櫃製造商有什麼條件讓市場追捧?中集之所以一飛沖天,因為它的身分非比尋常,是B股開市二十一年來,首家轉換至H股上市的企業。香港︽信報︾首席顧問曹仁超一語道破其中差異:「企業從B股到H股,等於是和全球市場相連,如同從一個水池轉進大海!」

H股解決B股歷史包袱

曹仁超分析,港幣存款利率較人民幣低,在資金追求收益思惟下,來自B股的企業,在香港可能更受投資人青睞。因此,儘管中集原有股東目前只能在香港股市賣出持股,暫時不允許買進,與香港股市未完全接軌,然而中集創造的龐大想像空間,已讓香港投資人懷有高度期待,希望「港股直通車」再次啟動,為港股注入活水。

「港股直通車」這五個字,在香港股市幾乎眾所皆知。二○○七年八月,中國政府公告將以天津市為試點、開放散戶自由投資香港股市,光是政策風聲一出台,就令恆生指數在三個月內狂飆六五%,創下三一九五八點歷史新高。

沒想到,因為中國當局無法解決散戶「過海炒股」的疑慮,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後親自踩煞車,讓港股因龐大的失望賣壓,在單日內暴跌一千五百點。

事隔五年,未能成行的「港股直通車」捲土重來,「B轉H」先例一開,真能讓港股重啟漲勢?更令台灣投資人好奇的是,中國悄悄開啟這項制度改革,對台灣號稱要吸引大陸企業、積極準備推動在台掛牌的「T股」政策,又將有何影響?

其實,B股轉H股上市,並不是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加持,反而是中國當局為了收拾政策包袱,所想出的變通辦法。

「B股應該是達成階段性歷史任務了,這(轉往H股上市)將變成退出機制。」元富證券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指出:「這一塊遺留問題,未來應該是透過深圳B股轉換成H股來解決」。

B股正式名稱,原本叫「人民幣特種股票」,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掛牌的B股,分別以美元和港幣計價。自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年間,B股限定由境外人士買賣,日後才開放散戶交易。翁基能解釋,中國原希望以B股吸收境外股東、增加外匯資本。

中國雙重戰略壓縮台灣T股後來在優先扶持香港資本市場的政策下,國有企業捨棄B股、大量湧向運作更透明、更有效率的香港掛牌,形成目前的H股及紅籌股族群,德勤(Deloitte)上市服務組合夥人歐振興分析,法人無法參與的B股,成交量日益低落,終於被邊緣化。導致B股十年沒有企業IPO(首次公開發行),失去籌資的意義。

然而,B股長期進退兩難、如同一攤死水的情勢,在中集轉戰H股後,已產生微妙變化。自去年十二月底至今年一月初,上證B股指數連續十五個交易日上漲,成為中國散戶熱烈討論的話題;眼見中集換跑道之後,在香港大翻身,包括中國最大住宅建築商萬科等多家公司,也積極準備、打算將B股轉換成H股,投入市值更大、面對全球投資人的香港市場。

展望未來,中國當局為強化資本市場所盤算的「港股+A股」雙重戰略,幾乎已充分達到目的。當海外資金可透過QFII制度(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B股市場又將逐漸轉向H股,連香港也積極部署人民幣計價股票,準備進一步壯大中國企業與資金的交易平台,台灣還在籌畫的T股,勢將面對香港及A股雙重考驗,究竟能招攬多少優質中國企業來台,值得相關部會慎重應對。

陸股改革箭在弦上

B股轉H股效應

香港股市的中資企業陣容更壯大

港股

.中資企業目前占成交量約四成,未來勢必提高.有意買賣中資股的投資人,可在香港發現更多選擇

中國完成股市雙重戰略

台股

.台灣規畫中T股吸引企業來台,掛牌難度將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