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hat we are reading:內向新郎的世紀婚禮 Leona

1 : GS(14)@2013-12-06 19:27: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206/18538692






剛剛參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禮,其風光堪稱一時無兩。那晚會展筵開近百席,到訪的賓客不下千人,但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不是人數,而是來賓的份量。除梁振英、林鄭月娥、曾俊華等高官、商界名人如王維基和李澤楷、多位大學校長包括沈祖堯、張信剛、陳坤耀外,還有為數不少的立法會議員、正副局長與政治助理、傳媒高層、文化名人……假如當晚發生食物中毒的話,翌日香港的政經運作恐怕也要受點影響。
合理推測,能結識這麼多重量級人物,新郎想必長袖善舞吧?但若細心翻一翻新人們準備的「場刊」《隨緣家書》,就會發現新郎很可能是個害羞內向、抗拒社交的人。
回憶過去,他寫道:「小時候,家人對我的愛好感到很擔心,因為我喜歡整理資料。」「身為獨子的我,那時完全不懂得群體生活,很害羞,也不太快樂。」「我不喜歡說話。所以,在中學時,我逼自己參加辯論隊。每次出場,都很痛苦……我討厭站在台上。所以,我逼自己成為學生會主席。每次講話,都在內心交戰……」這位新郎未必符合我們對introvert內向者的一般理解,卻恰恰是暢銷書《Quiet》作者Susan Cain刻劃的introvert典型:安靜、專注、愛獨處,在群體中可能受忽視,卻最有潛質一鳴驚人。
社會上,外向的人extrovert一直比較受歡迎。不管在學校還是在職場,「外向」都是正面標籤,代表熱情開放,喜交朋友,是理想的工作夥伴。但作者認為我們對extrovert的崇拜實在過譽。她以美國為例,指由二十世紀開始,人們從小鎮走向大都會求職,由於要迅速融入陌生環境,與毫不相識的人共事,遂令喜歡團隊工作、善於溝通的extrovert比較佔優,而慢熱的introvert則成了不受歡迎的一群。
同時,一些extrovert ideal如卡耐基等名人應運而生,他們的推銷或自我改造課程大受歡迎,人人渴望成為在任何場合都能滔滔不絕的社交高手,使害羞的人被視為弱者。作者說,另一extrovert ideal的集中地在哈佛商學院,那裏的學生由早到晚都要逼自己參與團體生活,建立隨時都充滿能量,能與任何人合作的習慣。





高成就的人多愛獨處

但Susan Cain認為這對introvert來說,不但極其痛苦,也是沒有必要的事——introvert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包括專注、善聆聽、有耐性等,而不是逼自己轉型為extrovert。她引經據典,指許多高成就的人都是喜歡思考及獨處的introvert,而非口若懸河的extrovert,即使哈佛商學院教授Jim Collins的經典之作《Good to Great》,最推崇的也是低調的第五級領袖(Level5 leader),而非喜歡見報的CEO。
雖然有評論認為本書對introvert一面倒的「歌頌」令人吃不消,但我認為這在人人都愛表態的社會裏,倒不失為一種平衡。新郎如有空翻一翻此書,當會感到舒一口氣:原來為了迎合社會期望,和他一樣勉強參與社交活動的人何其多。他在面書上留言,婚禮盛大,只是想「總結前半生」,希望此後過點簡單生活。說得也是,任何一個愛獨處的人若置身如此極端的應酬場合,難免元氣大傷。只是人在江湖,真的可以隨心所欲嗎?

Leon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