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影話:拜託!你們去看《浮士德》吧! 仰止

1 : GS(14)@2013-07-15 21:59: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715/18334551

                《蘋果日報》是一份大眾報紙,所以我這個影評欄所揀選的電影都是市面熱門的,其實我是喜歡看那些悶藝電影的,越悶越有興趣。我也不知道為甚麼,總之看到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奇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或者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我便覺得過癮。我絕不會說只有這些大師的作品才是電影,其他荷李活的電影是垃圾。我說過千萬次事物是要從不同的角度看才可以接近真實,我寫的東西大部份其實都不算影評,只是提供一個角度讓讀者去明白,原來有人這麼看《怪獸大學》的。
阿歷山大蘇古諾夫(Alexander Sokurov)的《浮士德》(Faust)不是個將靈魂出賣給魔鬼的人,而是比魔鬼更魔鬼。現代社會出賣靈魂是件普通的日常行為。廉恥、殘暴、良心全都有價有市。人類的靈魂值得賣嗎?在哥德那個純真的年代想必以為人類的靈魂都是好善的,出賣靈魂也就是人類的最大罪惡。今天,我們明白人類的靈魂從來不是純潔的東西。

                  阿歷山大蘇古諾夫成名作是一個鏡頭由開始直拍到底的《創世紀》(Russian Ark)。野心宏大,企圖以一百分鐘穿梭了歐洲文學藝術數百年。場面調度是電影史上我認為應列入前三甲的。《浮士德》是他的所謂權力四部曲的終章,影片以近乎沒有顏色的灰暗調漆黑開始,而在整個浮士德和魔鬼遊歷的行程,都是在窮鄉僻壤,或者亂石滿佈的山頭。比起任何一部市面賣座的電影都悶一百倍。但我很希望那些甚麼八十後、九十後的年輕人去看看電影原來也可以這樣拍的。對於我們這些老人家來說,這種拍攝手法不只不新奇,大概蘇古諾夫有甚麼三長兩短,這個傳統便會消散。再沒有人以寫實的手法去追求人類靈魂的真像,去描寫一個表面看上去是人類,而且充滿了學識智慧的學者,在困難時求惡魔幫助,吃了甜頭後卻撕毀契約。最後還聽到遠方的呼喚,走向似乎是光明的未來。放心,你不會明白電影中大量的隱喻,我也不會,但慢慢找,會找到不少電影語言的珍寶。
撰文:仰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