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名讀者,兩名財經中人-佳訊(30)、駿科網絡訊息(8081)、泰盛國際控股(369)、湯臣國際(258)、申洲國際(2313)


今日,本博的讀者三文魚先生,將小弟曾經寫過的兩隻股票,加上他自己發掘的新股票,寫成數篇文章,我覺得寫得非常好,特此轉載其內容如下,本文庫亦有轉載之: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6


 


同時公司宣佈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由每手5000股更改為每手20000股。
公司股價於宣佈供股後曾經跌至$0.12(但成交隻有一手),大部份時間都在$0.18附近。

分析:此次供股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大股東包銷,假如冇人供股的話,大股東將持股超過73%,隻要有人唔供的話d貨將會好乾;第二,更改每手買賣單位同合股概念差不多,一來制造碎股,二來可以減少股票流通量,以便炒作;第三,於供股前市值隻約為三千萬,此供股有供大之嫌疑。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5


 


結論:

 


 


1.      一些由年邁大股東所控制之股票可以留意,不過隨時一等經年。

 

 


 


2.      要留意一些全購失敗的股票(一寫這一句就想起一隻已經全購兩次失敗的股票…),再研究股東背景,可能會有所獲。

 

 


 


3.      這次賣殼是為完美,原因經過向大股東出售後,公司只剩下一些為了維持上市地位、微不足道的生意,架構簡單,免卻買殼後要把舊生意賣走之麻煩,同時亦為新主注入新資產提供方便。

 

 


 


4.      最後是大股東於全購後取得83%股權,配售後相信承配人只是人頭,連帶舊人仍持有之股票約90%,而街貨約4千萬之情況下是非常適合炒作的。

 

 


另該文所指佳訊(30)收購之黃金冶煉商,他認為是和駿科網絡訊息(8081)收購後破局的東西有關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924/GLN20090924002_C.PDF


應駿科網絡訊息有限公司(「本公司」)要求,本公司股份將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起暫停買賣,以待發表一則有關本公司簽訂可能收購事項的不具約束力備忘錄之公告,該不具約束力備忘錄被認為是股價敏感資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007/GLN20091007066_C.pdf


 


目標公司為一家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控股。目標公司已與另一名獨立第三方訂立一份協議,待完成後,目標公司將間接持有一家於中國成立之共同控制實體之主要權益,該實體主要在中國從事黃金冶煉業務。


 

 


駿科網絡訊息發表該公告兩日前佳訊之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5/LTN200910051155_C.pdf




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五日交易時段結束後,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 Global Force與賣方訂立框架協議,據此,賣方建議向Global Force出售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及全部股東貸款,總代價不超過1,300,000,000港元,目前預期將由本公司以現金以及發行代價股份及可換股 債券支付。


 


目標公司為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根據賣方提供之資料:
(a) 目標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Marigold Time現正向一名賣家(據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其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之第三方)收購中國黃金之70%股本權益。中國黃金之唯一資產為 主要於中國山東省從事黃金冶煉業務之國大黃金之50.05%股本權益;及


(b) 目標公司(透過其擁有61%權益之附屬公司)持有覆蓋面積合共約5.09平方公里之開採許可證,及覆蓋面積合共約69.69平方公里之勘探許可證,全部均位於中國貴州省(「貴州礦場」)。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2


 


 

問題三:大股東賣股的接貨人實力不足,而且有點散; 中間有12球貨不知所蹤;以我所認知,通常配完股俾基金後隻股通常唔掂。

 


另外,今日看到林少陽先生(greatsoup:今日竟然講369,真是可惡,之前何車先生一講已經留意但是我爆了他一隻不知對不對的88,算扯平。)和胡小姐的說法有點問題,不過只是旁枝末節,但是對投資此股都非常重要。


至於對於申洲國際在配後走勢已趨平緩,大股東也在上次批股略作減持,看來都要抖一抖。


何車先生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841


林少陽今天的文章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3


然而,早兩年湯臣集團(258)的上海湯臣一品,叫價逾 10萬元一平方米,結果有價無市。


事實是: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5


湯臣一品2005年面市銷售,以10-20萬/平方米創下大陸價格紀錄。看房者必須 先提供200萬元以上的資產證明,這讓該項目4年間只銷售了4套。

..




在做了一系列改變後,根據上海“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湯 臣一品已有39套房被售出。

胡孟青的文章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4


一大原因係條街冇貨,主席揸住71%、惠理基金又揸6%,條街得 兩億幾股流通,唔歸邊就勢係假。加上上半年盈利勁升1.2倍,毛利率升至近32%,基本因素靚靚。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Worldon (Hong Kong) Limited 103(L)
12,450,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馬建榮 123(L)
40,187,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黃關林 123(L)
12,450,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大致資訊無錯,但大股東在7.3元出售4,018.7萬股,可見在大股東來說股份價值,應在此水平上市,不要只說好,不講壞,會令許多人受害,看來未脫財演思維。


請記得該名讀者,炒高後,配售給基金後,股價通常唔掂這句說話,雖然像惠理基金增持這隻股的時間不錯,如果是某基金接配售的話,我可不知會如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02

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投資者(ZT) 人世間 之 易不易





一、(風險控制)認清自己的個性,評估好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芒格表示,首先你必須瞭解自己的個性,每個人必須考慮自身的邊際效用,以及心裡因素後才來玩這場遊戲,如果你會因為虧損而愁雲慘霧,有些虧損是無可避免 的,那麼終生採用非常保守的投資方式,即用儲蓄方式累積財富才是明智之舉,你必須根據自己的個性及才能採取策略,我不認為我可以為大家提供一項放諸四海皆 准的投資策略。

二、帶著問題閱讀,理論聯繫實際。

接著芒格表示:你必須收集資訊,“我想我和巴菲特從一些好的商業雜誌中得到的比從其它地方多,閱讀每一期各類的企業報導,便能輕鬆且快速地獲得各種企業經 驗,而且如果你能養成一種思考習慣,將所讀到的內容與這些想法的基本架構結合在一起,你可以逐漸累積一些投資智慧,在這浩瀚領域中,若沒做過扎實的閱讀工 夫,我不認為你可以成為真正優秀的投資人,而我也不認為有哪一本書可以為你做到這些。”

每年的伯克希爾年會上,芒格都會推薦廣泛的閱讀素材,包括《價值線》的投資調查表,柴爾狄尼的《影響力》,內容講述大眾如何被說服去購買商品或從事其它行為,以及近來羅伯特•哈格斯特龍狀的《核心投資法則-華倫.巴菲特的投資組合》。

芒格解釋閱讀不該是隨意的:“你必須有概念自己為什麼要找這些資訊,不要以培根所謂的研究科學的方式來閱讀年報-順便一提,那不該是你研究科學的方式-收 集無止盡的資料,然後再企圖將之合理化罷了,你必須從現實中的一些想法著手,然後探究你看到的東西是否與經驗證的基本概念契合。”

三、如何評判一門生意?

1)、(定性)價值評估:企業是否擁有“護城河”成為衡量的唯一標準。捷徑:用芒格的話說就是“將我們的投資限制在被那些非常聰明的人檢驗過的更具競爭力的領域中。”

“通常當你看到一家表現亮麗的公司,會問:“可以持續多久?”我唯一知道的答案就是,思考為什麼會有今天的成果,接著找出可能導致這些成果終止的因素。” 這種思考方式有助於芒格和巴菲特發掘具有特許權的企業,或稱為擁有“護城河”的企業,有些公司擁有強勢的品牌,而且似乎所向無敵,例如可口可樂雖然他面臨 的是無情的挑戰,芒格也以箭牌口香糖為例。
“箭牌是全球知名的口香糖公司,這是多大的一項優勢,試想要取代這種印象有多難,如果你喜歡箭牌口香糖,你會因為它的售價是二十五美分,而葛羅茲口香糖只 有二十美分就把你不瞭解的東西放進嘴裡嗎?考慮買其它品牌的口香糖對你而言並不值得,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箭牌口香糖擁有極大的優勢了。

2)、(定量)價格評估:核心在於留足安全邊際。

一旦瞭解公司的價值後,若你想買下整家公司,或像一般投資人從股市中買進公司的股票時,那麼你必須決定這家公司值多少錢。 “投資像箭牌這樣的標的的困擾在於,每個人都知道它是家很棒的公司,所以你看到股價時會想:“我的天啊!股價是帳面價值的八倍,其它股票都只有三倍左 右。”所以你會思考:“我知道它很棒,但值得這麼高的溢價嗎?”
“ 能否回答這類問題,正可說明何以有些人能成為成功的投資家,有些人卻不行,芒格強調,“另一方面,投資若不稍具困難度,那麼每個人都可以致富。

四、實踐中如何提高洞察力?

1)、長期觀察企業的動向。

長期觀察行業變遷的動向,探究行企興衰的邏輯,這將有助於提升投資者的洞察力。芒格說,他還記得許多城市商業區的百貨公司看似打不倒,它們提供眾多的商品 選擇,具有強大的購買力,擁有城區最高價的不動產,位於有軌電車穿梭的街角,然而時光流逝,私人汽車成為普遍的交通工具之後,電車軌道被拆除,消費者搬到 郊區購物中心成為主要的購物場所,我們生活方式的一些簡單改變,就足以改寫一個產業的長期價值。
芒格極力反對某些特特定的經濟理論和商業慣例。

2)、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學習過往100家公司的投資決策個案。

如果有機會教授財務學,芒格表示,他會利用約一百家公司過去正確或錯誤的決策作為教材,教授財務學的正確方式,應該是從簡單的投資決策個案下手,我常以國 家收銀機公司早期的歷史為例,有位非常聰明的人創辦這家公司,買下相關的專利權,擁有最優秀的銷售人員,以及最棒的生產工廠,他很聰明,也很狂熱,投注所 有心力在收銀機事業,當然,收銀機的發明對零售業而言真是天賜之物,你甚至可以說收銀機就像是舊時代的製藥業,如果你看過派特森擔任國家收銀機執行長時的 早期年報,笨蛋都會說他是個天才型狂熱份子-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因此做這個投資決策很容易。”

派特森是Ohio州的零售商,雖然收銀機不是他發明的,但他立刻瞭解它的優勢,並買下這家虧損的公司,派特森對事業的熱忱,使他成為當代企業改革者的楷 模,他可說是員工福利觀念(例如低價員工自助餐廳)、銷售人員訓練與激勵的創始人,也是第一本公司內部刊物的發行人,1913年,Dayton發生水災 時,派特森暫停生產線的運作,動員公司投入救災行動,他捐贈食物、帳篷、備用電力及飲水,出動公司的醫生及護士協助傷患,工廠作業員製作小船以疏散災民, 雖然如此,派特森是個頑強的競爭對手,曾在反托拉斯官司中敗訴,但隨即在上訴高等法院時獲得勝訴,派特森最顯著的成就之一,就是雇用鋼琴銷售員 Watson,他在國家收銀機工作過幾年,被派特森炒魷魚後,到電腦製表記錄公司工作,後來他運用許多在國家收銀機學到的技巧,將公司改造成今日的 IBM。

派特森死後留下龐大的事業,不過他投注很多金錢在社會上,所以幾乎沒有留下什麼遺產,而且他認為這不重要,他喜歡一句名言:“壽衣沒有口袋。”芒格表示, 雖然少有公司能做到永續經營,但公司的建立應該以長久經營為目標,應該將企業的管理方式想成是“財務工程”,如同橋樑及飛機的建造,要有一系列的支援系統 及重複的工程,才能承受極大的壓力,而企業也應該禁得起競爭壓力、景氣衰退、石油危機或其它災難的考驗,過多的財務杠杆或債務,將使企業難承受這些風暴, 芒格說:“在美國,造一座爛橋是違法的,但成立一家爛公司能有多高尚?”

五、策略:專注成就夢想!如果你一生中找到三個傑出的企業,你就會變得非常富裕。

芒格對於管理非營利基金會的經理人提出的建議很簡單:省去你許多的時間、金錢及擔心,跟隨伯克希爾,只買優質股票(如果股價未被高估)並長期持有。你甚至 不必擔心分散投資的問題,芒格說:“在美國,個別或機構投資人只要將大部分財富投資三家績優的國內企業,長遠來看都會有豐厚報酬,這樣的投資人哪裡需要時 時注意其它投資人的績效表現,特別是當他像伯克希爾一樣,理性地預期自己的長期投資結果將因成本較低,強調長期結果及專注在最喜好的選擇上,而表現較為亮 麗的時候。”
事實上,芒格一直建議投資人,可以將90%的財產放在一家公司上,前提是它是家好公司,我確實希望我的家人大致能遵循這個方向,而且我注意到伍德洛夫基金 會,截至目前仍維持將90%的資產集中於創辦人買進的可口可樂股票,後來也證明真的是明智之舉,如果美國所有的基金會從未賣出一股創辦人當初買進的股票, 比較前後的發展將非常有趣,我想會有很多基金會的表現更出色。”

六、勇於認錯,時刻反省。

不過芒格承認他和巴菲特犯過許多投資錯誤,“如果由我制定董事會章程,我會要求花三個鐘頭來檢討一些愚蠢的大錯,包括把機會成本考慮在內的成果予以量 化。”(巴菲特曾解釋,在伯克希爾,資金成本的衡量是公司為每一美元的保留盈餘,創造超過一美元價值的能力,他說:“如果現在有一美元,它在上的價值,那 我們就沒有超越自己的資金成本。”)
注明:以上內容乃本人依據 《查理•芒格傳記》中第20章《做投資界的良心標杆》整理而成,原文詳細見珍妮特•洛爾 《查理•芒格傳記》。

附錄:

芒格說:“想要變聰明,你要不斷地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而且你必須將答案連結到深奧的理論架構,你要去瞭解這些主要理論,雖然有些難度,但這過程會有很多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5

博士蛙:第一名的“秘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4/2MMDAwMDIxNzg2MA.html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一条幽静、狭长的泰谷路通往博士蛙总部。

正对着大门的办公楼墙面上,一行巨幅的红色字体提醒着来访者:这是国内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儿童消费品公司。

2010年9月29日,博士蛙(01698.HK)登陆港交所主板,首日即以7.6港元开盘,较4.98港元的发行价上涨52.61%,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儿童消费品类企业。

1988 年,它不过是刚成立的一家以儿童服装OEM为主营业务的小厂;今天,加工制造已经从其业务范围中剔除,博士蛙给自己的定义是:儿童消费品开发商和零售商。 2009财年,博士蛙营业额超过6.3亿元人民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排名,在国内中高端儿童消费品市场中,占比4%,位居榜首。

取名博士蛙,创始人钟政用的寓意是:“博士”代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蛙”意味着“向上跳”。

23年来,钟政用一直在带领博士蛙“向上跳”,而一次次“纵身一跃”的动力,来自于其内心的“不满足”。

要看到3年以后

“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我始终强调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看到后3年应该怎样发展。”钟政用与记者分享他的成功密码。

1996年,钟政用邀请众多媒体记者召开新闻发布会,地点选在人民大会堂。如此郑重其事,目的只有一个,钟政用对外宣布:美国有个迪士尼,中国有个博士蛙,他要打造一个中国版的儿童消费品品牌。

此前的8年里,他一直从事针织服装的OEM,其中主要是童装,然后出口到欧美和日本。

得益于中国低廉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钟政用的外贸加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并完成了第一笔资本积累。其间,他也学到了日本及欧美客户先进的设计理念。

但相比品牌商,“我们的利润并不高”,钟政用说。他看到,自己生产的产品,贴上别人的品牌后,价格立马卖得不错,这让他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1996年,钟政用创立自己的品牌博士蛙。

从OEM到自有品牌,钟政用将这次转型视为博士蛙历史上关键的转折点之一。

但那时,做品牌对于钟政用来说,还是渐进式的,他“划出一部分人出来做品牌,一部分继续做OEM”。

2008年,博士蛙出售了加工制造业务及驾驶员培训业务(下称已终止业务),使得营业收入100%来自品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事实上,决定卖掉制造业务,对于钟政用来说并不容易。2008财年,博士蛙已终止营业额还在其业绩总量中占比25.2%、税前利润达600多万元的OEM业务,2007年这个数字是1300多万元。

钟政用最终还是卖掉了制造业务,并将博士蛙的生产需求外包。他看到了金融危机给制造业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他希望将所有精力和资源用于儿童消费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上,走轻资产经营模式。

钟政用的超前意识也有没踩准点的时候。比如,同样在1996年,他决定斥资1000万,委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一部动漫片,以此来带动博士蛙品牌及衍生产品的销售。

但他并未放弃文化与消费品结合的策略。

2005年,博士蛙与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签约,获得哈利·波特品牌的授权,后来的网球王子、NBA等品牌授权,无疑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可以参照的案例是,国外Snoopy,Hello Kitty等衍生品的成功,在钟政用看来,他们至少证明,文化与消费品结合的方向是可行的。

2.整合的生意

(1)品牌“长尾”

多品牌战略成就了女鞋航母百丽,也成为博士蛙的一抹亮色。

2005年,博士蛙开始尝试品牌多元化。不仅在日本和香港地区注册了自有品牌Dr.Frog,还与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合作,获得哈利·波特品牌的授权,基于哈利·波特电影系列,开发、制造和销售4到14岁儿童的服装及配饰产品。

随着哈利·波特电影的风靡,博士蛙在上海新世界哈利·波特形象店的专柜前,消费者的“队伍排到了走廊上”。

这让钟政用在品牌授权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又陆续将网球王子、NBA、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巴布工程师、巴塞罗那、尤文图斯等授权品牌揽入怀中。

另 外,博士蛙还通过代理模式拉长其品牌目录。至去年6月底,博士蛙已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8家国际儿童消费品企业签订代理协议,成为啾啾、倍福宝贝等品牌的独 家代理商以及Milk Baby、Curash等品牌在中国的授权代理商;不仅如此,博士蛙还与一些国际品牌或其授权的中国分销商合作,分销康贝、Nuk、贝亲等品牌的产品。

自有+授权+代理就是钟政用在品牌上的“一体两翼”策略,而这些品牌又在风格上互补。

2007年-2009年,授权品牌为博士蛙分别贡献了23.7%、40.5%、34.4%的业绩,而自有品牌的比例则在 18.4%-51.3%之间。钟政用透露,上市后的博士蛙,还会在国内、国际吸收更多品牌,目的很简单,“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博士蛙的品牌,但要尽量做 到儿童用的消费品都是博士蛙提供的”。

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可以成为“米老鼠”、“hello kitty”,博士蛙副总裁吕奕昊也说,“哈利·波特也好,网球王子也罢,这些品牌都是阶段性的”。

事实上,博士蛙坚持的一条原则是,品牌内容不断更新,但始终围绕中国小朋友喜欢的动漫业或体育品牌,并在它们热潮的时候引入。

那么,新旧品牌之间的更迭,是否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比如重新研发、设计的成本。

吕奕昊并不担心,“这恰是我们核心能力所在”,他说。2008年卖掉制造业务后,博士蛙全力打造开发、设计团队。截至去年6月底,其设计研发队伍达到60人左右的规模。他们每年设计两季的产品,而每个品牌在每季平均都要推出约300-600个新款。

吕奕昊称,每添加一个品牌,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快速理解品牌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才是在款式、颜色等元素上与品牌内涵的结合;在吕看来,这些“都是差不多的”,因为服装、服饰、鞋帽的基本元素是相似的,博士蛙也有海量的数据库和成熟的流程来支撑这些产品的开发。

早在10多年前,钟政用就声称要做中国的迪士尼。但今天,与迪士尼不同的是,博士蛙最擅长的还是整个产业链的后端:即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

在 博士蛙,每个品牌都有专门的团队来管理。在吕奕昊看来,授权模式考验的是企业的整体运作能力,需要一定的过程和积累,而博士蛙已经有了先发优势。不过,也 有婴童行业人士担心,通吃品牌和渠道,目前博士蛙已经有3万个SKU,随着品牌及品类的增加,管理上的挑战会越来越大。

(2)立体交叉式渠道

钟政用称,他要让消费者“在一个城市的任何地方,用任何方式都能买到我们的商品”,因此,博士蛙的渠道“面要广一点,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商品组合”。

但在2004年之前,或许他还不敢如此豪言壮语,因为,博士蛙主要依赖百货店专柜这种渠道。即使在2007-2009年间,百货店渠道依然贡献最大,分别占比39.7%、59.8%和75.3%。

钟政用又何尝不想改变,他感觉到,“百货店渠道很难做,制约性也很大”。

2004年,受日本客户Akachan365的启发,钟政用尝试着在上海的港汇广场开出第一间博士蛙365生活馆,不仅销售服装、鞋类等,还提供儿童日用品、快消品等,“什么都往里放”,向客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后又陆续扩展至网店、街铺专卖店和主力店等渠道。

截至2010年6月31日,博士蛙拥有1062个百货店专柜,24个街铺专卖店、33个博士蛙365生活馆和7个主力店。

虽然渠道纷繁复杂,但博士蛙的管理层坐在总部的办公室里即可对全国各个门店的销售情况一览无余,甚至可以看到一些门店的人流量。

而安装在各个门店的POS系统,每天将销售信息反馈到总部,有了这样的信息反馈后,工作人员即可对两地的货品进行调配,提高商品的流动效率。

作为地道的上海人,钟政用带领下的博士蛙,起初的势力范围主要围绕在上海周边,然后以直营+经销的方式向外扩散。2011年,博士蛙仍将大举进行全国布局。

截至目前,博士蛙的经销店数量占据一半以上。按照计划,博士蛙将更新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自己承担经销店的租金及装修费用,经销商只负责货品销售。

吕奕昊解释,一方面,经销商的资金可以更多的以货品的形式来运营,另一方面,如果博士蛙承担租金及装修费用,集中谈判可以从装修材料、物业成本上获取更低的价格;相应的,这也有助于提高博士蛙的毛利空间,因为经销商拿到的折扣会被缩减。

3.数字化计划

2010年7月,博士蛙通过中国移动《12580生活播报》在全国悬赏10万元征集广告语。短短3天内共收到了20多万人的响应。

这个结果,更加坚定了钟政用数字化决心。他看到,博士蛙真正核心的目标消费群体,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70后、80后的年轻父母。

按照他的计划,博士蛙目前3万个SKU以及未来即将大幅增加的SKU,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物流和服务的每一个状态下,都必须实现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被识别、被跟踪、被管理。

相应的,不仅是产品技术标识体系、管理体系、后台管理软件和流程管理体系随之变革,更重要的,员工也要适应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在渠道上,除了继续在成熟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上做销售,博士蛙也将正式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按照钟政用的设想,用户无论是在电脑、iPad、手机还是其它移动互联网终端,只要在博士蛙下单,“2小时内送货上门”。

而在营销上,除了继续借助微博、SNS等工具进行365天不间断的知识营销,钟政用还有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就是将开发“博士蛙宝贝养成宝典”这样的移动应用程序,并推送给手持iPhone、iPAD等各种移动终端的妈妈群体。

钟政用希望这个群体的量级能达到100万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4

禁得起市場考驗的操作哲學 跟著第一名基金經理人作投資贏家

2011-3-14  TWM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是許多基金投資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但如果該檔基金連二年得獎的話,就代表投資績效相對禁得起市場考驗,究竟這些績效表現突出 的基金經理人是如何繳出亮麗的成績單?他們的投資智慧與對台股未來的看法,值得投資人一探究竟。

撰文‧林心怡

永豐永豐基金黃俊欽:

追蹤公司獲利,布局傳產好股一口氣在今年「金鑽獎」抱走三大獎項的永豐永豐基金經理人黃俊欽,除了永豐永豐基金獲頒一般類股五年、三年期第一名的獎項,報 酬率分別依序高達一七一.一七%與四二.四五%,延續該檔基金過去常勝軍的好成績,手上的永豐趨勢平衡基金,同時也得到債券股票平衡基金一般型中一年期的 冠軍,收穫豐厚。

「其實這檔基金會得獎,全靠我們的基金團隊。」黃俊欽謙虛地說,在採訪時,他堅持帶著初出茅廬、同樣也是今年得獎的年輕同仁,包括六十八年次的永豐中概平 衡基金經理人呂雅菁等,「經理人再強,也強不過整個團隊的群策群力!」黃俊欽不只一次地強調。

「比方說,去年我們壓對傳產股大好趨勢,就是因為我們國內外研究團隊開會交流時,發現海外有一檔民生消費基金表現亮眼,讓我們領先同業在第一季,加碼布局 傳產類股。」黃俊欽笑著說,要能長線在投資市場立於不敗之地,重點是要有開放的心胸,不斷地追蹤打算布局的公司其獲利與趨勢變化。

「例如佳格這家公司的老闆很低調,從不接受拜訪,但我還是持續追蹤這家公司的財報變化,從該公司的同業口中追蹤公司產業動態,並在前年做布局。」黃俊欽 說,當時他覺得該公司老闆低調、專注本業,就好比食品業的郭台銘,曾讓他在股價二十幾元時投資,之後獲利數倍出場。

至於今年第二季的展望,黃俊欽依舊看好金融與中概內需通路股,並且減碼股價已大漲過一波的原物料股。他認為,隨著ECFA(兩岸經濟協議)與中國的十二五 規畫實施,市場資金仍將持續湧入兩岸內需概念股,包括金融、觀光百貨、航運類股;另外,隨著新台幣走穩,在升值空間有限下,也可布局有題材的中概電子股。

永豐永豐基金

持有前5大產業占比(%)

金融保險 19.83

營造建材 10.2

運輸 10.2

食品 7.5

半導體 6.96

其他 45.31

績效:

三年期績效第一名:

42.45%,同類型基金績效平均-0.66%五年期績效第一名:171.17%,同類型基金績效平均78.08%

投資金律:

研究要一步一腳印,投資要穩健踏實德信數位時代基金林公洽:

專挑小而美的黑馬潛力股

操盤至今已得過八座基金獎項的德信數位時代基金林公洽,繼去年在金鑽獎科技類股基金勇奪一年期、三年期獎項,今年再度蟬聯同類型基金三年期、五年期獎項, 操盤績效表現突出。

「比起台面上的熱門股,我偏愛發掘大家尚未發現、但股價成長較具爆發力的公司!」曾經在二○○六年領先布局泰偉、聯合骨科,○七年報酬率數倍的林公洽,如 此分享自己的投資觀念,「台面上的熱門股不是說不能有,而是再大賺的空間很有限,所以績效要突出,當然要積極發掘新鮮的標的。」「選股不選市」是他一貫的 操盤手法,也就是不管大盤行情如何,都持續聚焦發掘潛力股,即使市場上當紅的產業,也偏好挑選具受惠題材、市場尚未關注的公司。

分析林公洽操盤的成功祕訣,一共有三個。

首先,要勤call(電訪)公司。「要在人家公司沒沒無聞的時候,勤加耕耘,掌握該公司的題材消息。」林公洽笑著說,例如○五年十二月中旬,股價沉寂一段 時間的振曜,當時乏人問津,股價僅十元左右,但由於他先前就長期觀察這家公司的財報,並與公司發言人維持良好的互動,進而領先發掘旗下轉投資公司西柏的利 多題材,決定低接布局,沒想到次年一月股價最高就來到二十九元附近,讓他○六年一月分績效衝上同類型基金的第一名。

其次,就是要有系統地篩選公司,比方說從公司的月營收、毛利率的變化,去一一排序,並篩選出股本三十億元、本益比十倍以下的好公司,或者是觀察公司實施庫 藏股的籌碼變動。

「股票上漲的過程中,第一波賺到錢的大多是公司派,因為對自家產業利多最了解,再來是一手、二手發現的法人,最後就是市場眾所皆知的末升段。」林公洽解釋 道,「當我發現有公司開始實施庫藏股,定期且持續買回自家股票時,就會思考公司基本面是否好轉。」最後,「就像打棒球一樣,要提高勝率,必須要有十足的耐 力與毅力,還得要用功,一旦發現錯誤,也要有修正的雅量。」原來,曾經花十萬多元學技術分析的林公洽,○四年十月剛當基金經理人沒多久時,一度單憑技術面 指標就認定大盤走空,沒想到大盤走多,讓他有整整一季績效表現明顯落後,「那一次的挫折,讓我徹底覺悟,體認到著重基本面的重要性。」至於展望第二季,林 公洽認為,隨著新台幣表現走穩,季報陸續公布後,一些體質佳、小而美的電子股都是值得留意布局的標的,一旦急跌或修正,都是伺機找買點,長線布局持有的好 時機。

德信數位時代基金

持有前5大產業占比(%)電腦及周邊設備 12.48

電子零組件 6.85

半導體 9.05

光電 3.16

食品 3.09

其他 65.37

績效:

三年期績效第一名:

24.98%,同類型基金績效平均-7.1%

五年期績效第一名:

82.93%,同類型基金績效平均23.33%

投資金律:

堅持一種你擅長的投資方式,不隨市場起舞群益店頭市場基金許家豪:耐心布局質優電子股,等待豐收在金鑽獎今年的上櫃型股票基金中,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的績效 表現可說是一枝獨秀,一口氣拿下了一年、三年、五年期的基金獎項,績效表現亮眼;其中,五年期的報酬率更是高達五八.五%,較同類型基金高出逾倍數的成 長,績效表現相對亮眼。「操盤是一種藝術,誰可以保持戰果、守住獲利,誰就是贏家。」曾經在造紙業正隆、電子業華新科等業界前後工作過五年的許家豪,在發 掘潛力股的同時也相當注重風險控管。

「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言,只有在浪潮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許家豪強調,一定要投資有實力的公司,不投機,獲利才能穩健;因此,核心持股一定要是他細心 研究過、具備強勁基本面的公司,一旦到了設定的目標後,就立即停利出場。而細數過去他布局成功大賺六倍的標的包括網龍、玉晶光,都是成長股類型的代表。

「投資股票就像是一場耐力賽,一旦當初買進的理由不變,就要堅持到底,反之就要勇敢出場。」許家豪舉例說,五年多前,他曾在華寶股價一百元附近,因公司訂 單持續增加做布局,而股價也真的因為基本面推升,最高來到二百六十元附近,只是,隨著華寶大客戶摩托羅拉市占率節節下滑,他卻不相信趨勢已改變,仍不捨得 停利出場,「後來我殺在一百二十元,雖然沒賠,但在我的心目中,少賺就等於賠!」有了這次經驗,許家豪堅信,只要投資的理由沒變,就該堅持到底抱長波段, 一旦趨勢改變,就該勇於出場。

至於放眼第二季,有哪些是他看好的產業?「平板電腦、太陽能、智慧型手機相關的上游零組件,以及光通訊元件、生技產業,都是第二季值得留意的標的。」尤其 是觸控相關零組件、光學鏡頭元件,都是他持續看好的標的。

而展望台股大盤後勢,許家豪認為,台股在經過上半年八千四百點至九千點的箱形整理後,將打出較為厚實的底部,有利下半年台股的上攻走勢。不過在油價走高以 及地緣政治風險性升高下,包括南北韓衝突、中東危機等非經濟因素,加上美元可望走強、外資有從亞洲抽離部分資金轉投美股的資金挪移等疑慮,都為台股後勢投 下不小的變數,但仍看好下半年中小型電子股走勢,將有強勢表態的機會。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

持有前5大產業占比(%)

半導體 15.8

光電 11.53

塑膠 7.41

電子零組件 6.74

電腦與周邊設備 6.4

其他 52.12

績效:

三年期績效第一名:

18.54%,同類型基金績效平均-7.35%

五年期績效第一名:

58.5%,同類型基金績效平均21.07%

投資金律:

耐心+紀律=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5

法令管制掐住喉嚨 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 誰殺了台灣 金融業?

2011-4-4 TWM




馬政府執政近三年後,端出的第一道金改政策,竟然是重新拿回彰銀與國票金的主導權,大開民營化倒車!這就是外界期待多時的「三次金改」!

比起三次金改,金融業有更多急需立即搶救的事;馬英九看不到的真相是:長期以來,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銀行賺不到錢,50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就無法加薪;加上法令層層強制約束,絆住業者前進的腳步。

金融業者在心裡吶喊:「為何看不到長期的產業政策?」「MOU簽了1年多,何時才能真正做到業務?我們的明天,究竟在哪裡?」是誰,殺了台灣的金融業?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葉揚甲、許瀞文台灣的金融業還有明天嗎?以下是銀行董事長、資深理專、以及台大財金系學生所發出的呼救,因為,他們對台灣的金融業,幾乎不再抱任何希望。

業者動輒得咎

創新得不到輔導與鼓勵 多做多錯銀行董事長:﹁不要以為當銀行董事長很忙,其實我很閒啊!因為沒事做,但我有時在想,繼續這樣下去,有一天,我真的會『沒事做』,但這是誰造成的呢?

這是我的切身之痛。之前我們向金管會提出一項創新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好不容易准了,我們很開心,買了好幾十台機器、租簡易分行、訓練人員,準備大幹一場。

但才做沒多久,據說是因為有人去函金管會,對我們這項新產品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就這樣,金管會就來函,要我們準備收攤了,也沒有給我們申訴的機會。

投下去的上億元資金怎麼辦?現在那些新買的機器一台台搬回來,都堆在倉庫裡,你問我怎麼辦?『涼拌』!我很想哭啊,但你能去和他吵嗎?有人建議我提訴願,那我以後其他業務還想不想做啊?

至 於中國市場,MOU(金融監理備忘錄)簽了一年多,你看誰去了?最近金管會才說要和大家討論兩岸金融的事,請問過去一年多為什麼不談?從談到真正去,還要 多久?聽說最近金管會一直在盯有人偷偷去和對岸的農村銀行談。唉!你的大門不開,還要把業者當小偷防著,這就是現在銀行的處境。

所以我現在就什麼都不要做嘛,就做最基本的存款、放款就好了,不用去想什麼金融創新,這樣就不用擔心主管機關又來找麻煩,所以閒得很,我知道現在很多同業都跟我一樣的想法,反正在這樣的管制下,你出一下手腳就撞到牆,受傷不打緊,還倒退好幾步,久而久之,大家都不要動了。

你問我台灣金融業怎麼辦?怎麼辦?這問題不要問我,我無言以對,去問問金管會吧!我比你更想知道答案。﹂

從業人員坐困愁城

台 灣法令綁死商品 投資人出走國外資深理專:﹁我當理專四年多了,本來一直以為理專就是這樣,反正聽公司的建議,賣賣基金、保險。但去年我有一位大學同班同學,他在香港的花 旗當理專,休假回來我們聚餐,談到最近香港最夯的金融產品,是什麼人民幣計價的避險基金。聽了半天,發現竟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我才驚覺,原來外面的世界 這麼大。

原來金融商品種類這麼多,只是台灣都不開放而已,但還是有很多客戶想買啊!怎麼辦?如果偷偷買,反而因為法令保護不到,出事了一點保障都沒有。所以,很多客戶都跑去香港或國外買了,因為國外門開很大,但法令管制很嚴格,對投資人來說,選擇性又多,又有法令保護,這樣最好!

但台灣的法令把大家都綁死了,還把大戶趕出國外,我們生意也沒得做。前幾天我有一位客戶,想投資美國市場,希望我幫他介紹到我們在美國的子公司下單,但台灣法令就是不准,結果,眼睜睜看著這位客戶走出大門,轉到隔壁的花旗去開戶了。

再這樣下去,大戶都跑光了,我們理專該怎麼辦?我身邊已經有好幾位同事去香港銀行上班了,我自己最近也開始補習上CFA(財務分析師),但說實在,非不得已,我實在不想離鄉背井去工作。

唉!台灣這樣的環境,我不去香港,又能怎麼辦?﹂

相關系所學生沒有願景

以前畢業出國留學 現在出國就業財金系學生:﹁前幾天,一位在香港金融業工作的學長回來,他告訴我們,無論多難,一定要想辦法到國外去就業,寧可去中國都不要留在台灣。其實不用他說,我也知道。

台灣金融業大概只有香港金融業的三分之一薪水、新加坡的一半,而且做越久、差越多,這些資訊,都在同學之間流傳。以前大學畢業是出國留學,現在是想辦法出國就業,找不到國外工作的,才留在國內。

我 有一位系上學姊因為家庭因素,留在台灣一家很大的銀行工作,當初也是很難才考進去的。但做了三年多,薪水不到三萬五千元不說,每天重複一樣的櫃台工作,她 叫我千萬別去,因為做久了,什麼台大都沒用,只會越來越沒本事也沒眼界,就真的永遠只能領三萬五千元了。﹂這是一整個金融產業鏈的心聲:優秀的年輕人不願 進入、員工沒有明天、業者看不到前面的路。為此,我們採訪超過十五位以上的金融業負責人及高層,都反映了這個嚴重的事實。然而,馬英九政府聽見了嗎?

總統馬英九上台執政近三年,千呼萬喚下,近日總算端出第一道金融政策,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失所望。

三月二十二日,行政院長吳敦義首次在立法院正式提出,將﹁矯正部分二次金改政策﹂,兩天後,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也首次說出:﹁三次金改﹂將會是長期的政策。

三次金改才要登場,金融業的悲歌早已響起,這恐怕是馬英九、吳敦義與陳裕璋最不願見到的真相:再不搶救,台灣的金融業就要窒息了!

這個曾經是人人稱羨的金飯碗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先看幾個現象。

問題一:ROA、ROE亞洲最末

低利差是關鍵原因

資產報酬率(簡稱ROA)、股東權益報酬率(簡稱ROE)兩大指標,通常代表一個產業的資產和股東權益的獲利能力,長期而言,可說是代表產業競爭力的兩隻腳。

但台灣的金融業,不只跛腳,恐怕已經寸步難行。

二○一○年台灣整體銀行業的ROE七.二%,輸給韓國的一一.五%、新加坡的一二.九%,更是遠遠落後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ROA的表現也落在韓國、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之後,在亞洲新興市場中,雙雙倒數第一。

而根據德意志銀行針對亞洲金融業的評比報告,如無意外,今年台灣的金融業還是很難擺脫這個頹勢,將會繼續蟬聯最後一名。

成 績差還不打緊,但讓人真正難過的是,金管會日前還喜孜孜地宣布,去年全部銀行獲利創新高,創下稅前獲利一八三二億元的﹁好成績﹂。殊不知獲利雖然創新高, 但真正的﹁賺錢能力﹂根本沒有提升,因為資本投入更多,結果代表經營競爭力的ROA、ROE,並沒有趕上獲利上升的速度;官員只會在高舉表象的數字後,關 起門來開香檳,殊不知打開大門和鄰國一比,台灣的金融業競爭力,會是如此難看。

金融業不能等同於一般產業視之,一個國家的銀行獲利能力差, 茲事體大,重則動搖國本,影響一個國家的長期競爭力。因此,銀行獲利能力高低,不能單純用民粹的角度觀之,認為﹁銀行賺越少越好﹂,而應該是能賺到﹁合理 的利潤﹂,因為一旦銀行賺不到錢,首當其衝是數百萬名股東與五十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受害,接下來,銀行一定把腦筋動到其他管道上。過去幾年發生過的雙卡風 暴、連動債風暴,就是在此環境下應運而生,最後幾乎都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台灣也因此付出慘痛的社會成本。

賺不到錢,台灣金融業因此活得很辛苦,究其背後原因,低利差恐怕還是最關鍵的因素。

根 據資料顯示,○九年底,台灣金融業的年均存放利差創下歷史新低,只有一.二三%,遠低於香港的四.七%與新加坡的四.八五%。什麼原因造成台灣銀行業長期 如此低的利差水準?外匯人士表示,中央銀行為了抑制新台幣升值,不斷買進外匯,釋出新台幣,導致資金過度氾濫,使利率長期低迷不振,絕對是造成低利差的禍 首;市場上也因此錢滿為患,不只銀行業,資金滿手的保險業更是叫苦連天。為了緩和這個情形,去年下半年以來,財政部擴大發行兩年以上長期公債,但也僅是稍 微舒緩眼前壓力,長期仍然難以扭轉低利差的事實。

除此之外,官股行庫(即政府指派董、總座的金融機構)始終在台灣金融市場穩居高度市占率,偏偏又效率不佳,因此拖垮整體銀行獲利,這也是整體ROA、ROE難看的原因之一。

問 題二:官股效率低獲利差官股行庫市占率逾五成 帶頭拖垮獲利官股行庫在台灣金融市場的資產市占率,至今仍超過五成,在亞洲主要市場中,僅次於中國。市場上官股行庫這麼多,但長期的ROA、ROE表現都 不如民營銀行,很多時候,官股甚至帶頭殺價,把市場砍到無利可圖。就以聯貸業務為例,去年全台灣前五大聯貸銀行中,前四名全數都是官股行庫,就是因為這些 行庫帶頭殺價競爭,以不到二%利率橫掃聯貸市場,表面上搶下了業績,實際上,扣掉人事成本之後,根本所剩無幾,銀行根本沒賺頭。民營銀行掐指一算,只能含 淚退出聯貸市場。

但更可悲的是,主事者非但沒有想要改善這種現象,還以此為傲。一位金融人士憶及,○四年當時剛上任台灣銀行董事長的呂桔誠,就因為利用殺價競爭,讓台銀放款餘額半年內暴衝二千億元,竟然因此獲得財政部表揚為優秀財政人員,讓民營金融業者只能無奈搖頭。

但 事實上,官股行庫並非原罪。如果和鄰國相較,例如近幾年來在亞洲市場嶄露頭角的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其實也是新加坡政府持有的官股行庫,但星展銀近 幾年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快速成長,外界有目共睹。如果我們把同屬官股經營的星展銀和台灣的第一金做一比較,在公司治理上,光是董事會陣容,兩者就相 去甚遠,星展銀的董事多半具備各大世界級投資機構高階主管資歷的背景,和台灣第一金多是財政部官員相比,格局或視野都有距離。

展現在績效上,無論是ROA或ROE,十多年來,星展銀行幾乎每年以倍數成長;相對第一金,沒有成長還大幅退步,經營績效真的令人汗顏。

一 位銀行總經理直指台灣這些行庫的病灶,﹁執政者把官股行庫的董、總位子當作酬庸,許多金管會高層退下來,沒有一天銀行經驗,就去行庫當董事長,這樣績效怎 麼可能提升?﹂而另一位前大型外資機構台灣區負責人,更進一步地提出解決之道。他說他自己很願意到這些行庫去經營,﹁財政部當大股東就好,要請專業經營團 隊進去徹底改造、換血,這些行庫才有春天﹂。

但令人驚訝地是,政府完全聽不到這些聲音,近期官股甚至還想逆勢加碼,再提高官股市占率,大開民營化的倒車,此舉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

問題三:政策反覆 民營化開倒車官股坦克第一炮 火力全開瞄準國票金從去年起,官股肆無忌憚地伸進一家純民營公司,這家公司叫國票金控。

官 股原本在國票金的持股,已經在○七年時,以每股約十一.六五元的價格,全數標售完畢,換句話說,國票金原本已是一家完全民營的公司。截至去年六月的股東會 前為止,泛官股在國票金的持股是﹁零﹂;但官股卻無預警地從去年起,要求各大行庫全力買進國票金,包括合庫、第一金、台銀等都銜命行事,從每股十一.二元 一路買到十五、六元,一位財政部官員說得很直接,要買到﹁官股在二次金改前的持股水位﹂。

但面對官股異常的大動作,一位前政府官員拍桌大 罵:﹁想買進就買進,財政部把自己當成全國最大的金控公司,最好一家家金控收歸國有,金融業乾脆重回戒嚴時期好了。﹂而前立委李桐豪也說:﹁國票金如果公 司治理真有問題,該有動作的是金管會,絕非官股。﹂但官股仍一意孤行。資深市場人士表示,無論國票金兩大派系如何爭奪經營權,都不足以成為官股介入的理 由。一來,介入純民營公司,即有與民爭利之嫌,二來○七年官股才以公開標售的方式全數出售,如今又反手買進,政策反覆;三則如今買進的平均成本約在十四元 上下,比當時標售的價格還要貴,未來如果出現虧損,權責要如何分擔?最後,銜命買進的公司當中,不乏第一金、合庫等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官股雖是最大股東, 但並非唯一股東,要如何向小股東交代?都是官股動作之前,未及一一思考的問題。

不只國票金,財政部還下令八大行庫,一起買進彰化銀行,只要官股坦克輾過之地,就要﹁維護官股權益﹂、﹁拿回主導權﹂。試問,只有官股要維護權益,民股的股東權益何在?

儘管官股本來就是彰銀的大股東,不至於像國票金這樣,無端介入,但官股的動作至少應該向社會大眾和股東清楚說明,買進之後將如何經營彰銀。否則,對原本以公開標售的方式,買下彰銀二二.五%股權的台新金及其股東,股東權益又要找誰去討?

公權力像天羅地網一般籠罩金融業,金融業者個個噤若寒蟬,這是活生生的現況,也是屬於台灣金融業絕無僅有的怪象。

事 實上,台灣從一九九○年代開放新銀行成立至今,﹁民營化﹂口號已喊了足足二十年。即使近期自金融風暴以來,如美國政府接手或注資許多岌岌可危的銀行,國際 間國營銀行的風潮似乎再起。但去年十二月,美國政府在危機過後,隨即在市場上出清手中所有花旗銀行持股。用行動證明:政府接管或入股只是暫時性政策,美國 金融體系維持民營化的基本精神,即使在金融風暴之後,依然沒有改變。

但台灣大開世界潮流的倒車,讓人無奈且不解!

問題四:產 業生態猶如死水業務單調沒成長 五十萬員工心茫茫銀行獲利慘兮兮,影響所及,員工薪水也跟著漲不起來,大學畢業進入銀行的起薪,十幾年來沒有成長還退步,目前行情大約只有二萬八千元,和 中國銀行的起薪已經所差無幾,但台灣金融業不賺錢,無法幫員工加薪,五年後還是不到三萬元的大有人在,但以目前中國金融業的薪資水平,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 表示,五年資歷的員工平均薪資至少八千元人民幣(約合三萬八千元新台幣)起跳,一萬元人民幣(約合四萬八千元新台幣)以上的所在多有,﹁台灣的銀行憑什麼 留住優秀人才?﹂一位小型銀行董事長憂心地說。

甚至,金融業在層層法令約束下,業務傳統又單調,許多﹁非主流﹂的業務,從業人員幾乎要自市場上完全消失。

例 如台灣長期匯率走勢幾乎波瀾不興,除了例行的外匯交易,外匯衍生商品幾乎是零,因此如今市場上的外匯交易員早已所剩無幾;又例如金管會長期對新金融商品的 審查,不僅審核時間經常長達半年以上,還常常打回票。久而久之,各大銀行或券商所謂的﹁新金融商品部﹂,除了權證還是權證,根本沒有真正的創新研發人才。

長 久下來,台灣的金融業,成了只有前台的﹁銷售服務業﹂,根本沒有長期產業成長最需要的後台建置,銀行的功能除了傳統存放款,就只是基金的代理通路,五十萬 名從業人員對前途一片茫然;積極一點的,選擇離鄉背井轉戰香港、中國,消極的,就只能死抱著打不破的鐵飯碗終其一生。﹁這樣的生態,根本不用談產業成長, 更遑論國際競爭力,﹂一位大型民營銀行總經理語重心長地說。

問題五:監理從嚴 漠視發展金管會大權在握 輕重失衡拿捏失當一方面官股全力入侵,另一方面,金管會的高度監理也瞄準金融業,在業者的眼中,近來行政命令滿天飛,一紙函令就要業者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怪象,早已不是新聞。

金管會本來就是金融業的監理機關,按理說,執行監理權原本天經地義,但其中輕重拿捏一旦失衡,不僅攸關金融業生死,更影響著產業的長期發展,但長期的發展策略還沒看到,已經讓不少業者無所適從。

以 日前引發爭議的「三鼎」、「基泰之星」二檔REITs基金清算為例,基金投資人趁著房地產景氣好,想趁此獲利了結,把基金清算掉,效益等同公司股東大會的 受益人大會也通過了,但無奈金管會硬是攔腰喊停,企圖用行政裁量權推翻受益人大會的決議,不僅讓受託清算機構野村證券很受傷,也讓許多外資發行機構就此卻 步,外界對金管會﹁硬拗﹂的作法,更是印象深刻。

一紙行政命令就要金融業老闆乖乖聽話的情勢,在過去兩年內四處可見。去年底,金管會對所有財富管理銀行發函,為了讓每位理專更了解所販售的商品,以後只要理專銷售一檔基金就要考一次試,如果以每家銀行櫃台平均販售超過二千檔共同基金計算,等於每位理專至少要考上二千次試。

一 位大型民營銀行財管主管拿著函令,苦笑著說:﹁這是要叫我們怎麼做生意?﹂但業者也說,不能全怪金管會,從二次金改以來,一件件的官司調查,﹁經辦人員嚇 壞了!﹂過去曾任金管會副主委的台銀董事長張秀蓮也坦承,﹁基層人員的壓力真的非常大,前一陣子,金管會裡有一波剛滿五十歲的退休潮,和這些官司調查不無 關係。﹂而更有金管會前高層透露,他在金管會任職時,電話曾被檢調長期監聽達二年之久,宛如白色恐怖再現。

因此,在求自保的前提下,如今從高層到基層經辦人員,所有的法令從嚴解釋,採取正面表列緊抓不放,只要法令沒說的,統統不准做,如果是現行法令管不到的,就以行政命令替代來約束,凡事不求突破,只願不出事。

在此氛圍下,許多法令嚴格到,﹁想守法,也不知該如何執行起﹂。

以最被金控業者詬病的子公司間交易為例,去年八月修法以前,法令規定無論金額大小,子公司交易都必須經董事會決議;如今稍微放寬,︽金融控股公司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一百萬元以上的交易才必須經過鑑價,再送請董事會通過。

業 內盛傳,某大金控在修法前,曾因為子公司間要交易一批殘值剩下十幾萬元的辦公設備,因此花上八、九十萬元去鑑價,才能提報董事會通過的﹁笑話﹂;而另外一 家金控也曾經發生早期旗下A子公司買的藝術品,因為不小心掛到B子公司的辦公室去,竟然就被﹁金檢﹂查出,要求立即改善;金融業人士聽到,除了搖頭,還是 搖頭。

問題六:裹足不前 無視國際競爭MOU簽等於沒簽 喪失難得優勢這不是一笑置之的笑話,這是台灣金融業生死交關的長期監理政策,而監理的態度,將決定產業下一回合的競爭力,但金管會用力一掐,恐怕掐住了業者的喉嚨,阻擋前進的腳步。

台 灣金融業的下一回合戰場當然在中國,但直到如今,距離簽署MOU(金融監理備忘錄)已經一年多,金管會還在用﹁金融三法﹂強制綁住業者;無論是登陸方式, 或登陸管道都有各種限制(見表),和新加坡金融業的大陸政策相較,新加坡金融局沒有給業者任何限制。因此,星展銀早就在中國遍地開花,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蘇州都設有分行,台灣起步已晚,又有法令綁住,如何談「逐鹿中原」?

前國泰金副總,現任台北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直言,有至少超過 九成的業務,中國金融業都已超越台灣金融業,台灣金融業再不去,﹁或許就永遠都不用去了!﹂二次金改也好,三次金改也罷,如果主管機關只會在監理上面作 為,讓大家都在不斷地寫報告、跑金管會說明、繳罰單中慌亂地度過,慌亂到忘了抬起頭,想想未來公司前景在哪裡?也不知道要把員工帶到哪裡去?政府也未端出 長期的產業興利政策。逐漸失去競爭力的台灣金融業,還有明天嗎?

馬吳體制下,金融業的明天在哪裡?

財政部 金管會 中央銀行1.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2.監理大權輕重失衡,業者手腳被綁住3.國際化裹足不前,MOU有簽等於沒簽4.買進國票金,大開民營化倒車5.員工沒加薪,業務沒創新,50萬員工心茫茫

ROE

(return on equity) 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股東權益。又稱淨值報酬率,即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股東權益)能創造多少獲利的回報率。

ROA

(return on assets) 資產報酬率=稅後淨利╱總資產。公司利用總資產(負債加股東權益)投入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報酬率,可衡量公司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

一個產業的ROA、ROE,可視為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代表產業的長期競爭力。

政府反賣為買 史上頭一遭民營化開倒車

日期 釋出官股

機 構名稱 方式 相關內容1997~98 交通銀行 拍賣 官股比率由100%降為51.38% 1997~98 台灣企銀 掛牌上市 上市後採二階段官股釋出1997.12.27 第一銀行 公開承銷 官股比率由51.9%降為42.1% 1998.1.22 華南銀行 公開承銷 官股比率由52.5%降為41.13% 1998.5.18 高雄銀行 掛牌上市 同年9/27釋股承銷價為14.64元1999.9.13 交通銀行 拍賣 官股比率由51.38%降為36.08% 2003.10.27 世華銀行 換股 1股國泰銀可換0.2808股世華銀行2005.1.1 台北銀行 換股 1股台北銀行可換1.1461股富邦銀行2004.11.17 合作金庫 掛牌上市 2005.4財政部釋出30萬張股票2006.11.9 復華金控 換股 1股元京證可換1.615股復華金2005.7.22 彰化銀行 特別股標售 台新金以26.12元標得22.5% 2009.12.6 國票金控 拍賣 拍出19.5萬張,成交價11.65元2010~2011.3 官股行庫買入國票金股份 公開市場買進 推估官股買進國票金成本在每股14元2010~2011.3 官股行庫買入彰銀股權 公開市場買進 財政部表示將拿回主導權

效率低落

官股長期表現不如民營

官股行庫ROA、ROE表現,不如民營銀行2008 2009 2010(估)ROE(%) ROA(%) ROE(%) ROA (%) ROE(%) ROA

(%)

第 一銀 10.02 0.11 2.28 0.11 6.83 0.32 華南銀 12.80 0.59 4.78 0.22 6.82 0.33 土 銀 6.14 0.30 5.71 0.27 9.49 0.44 合 庫 7.02 0.30 6.24 0.27 7.79 0.34 平 均 8.995 0.325 4.7525 0.2175 7.7325 0.3575 中信銀 10.99 0.80 1.00 0.07 10.28 0.75 國泰銀 5.38 0.33 9.33 0.58 12.00 0.70 北富銀 7.58 0.49 6.42 0.38 9.10 0.50 玉山銀 1.69 0.10 3.45 0.19 7.48 0.38 平 均 6.41 0.43 5.05 0.305 9.715 0.5825

資料來源:台新投顧

官股行庫帶頭殺價競爭

2010年聯貸排名,前5大中有4家是官股;但殺價的結果沒有利潤,全體銀行ROA、ROE都降低排行 銀行 市占率 成交金額

(億美元) 聯貸案

代表 金額

(億美元) 利率

(%)

1 台 銀 29.1 151.56 台灣高鐵 118.43 1.8 2 合 庫 8.7 45.18 旺宏電子 5.67 1.2 3 兆豐銀 7.0 36.29 頂率開發 2.30 —4 土 銀 6.9 35.92 甲山林建設 1.81 1.8 5 北富銀 6.7 34.81 台北金融

大樓 10.15 —

6 中信銀 5.6 29.14 榮民工程 2.48 —7 第一銀 4.3 22.17 奇美電子 1.24 —8 彰 銀 3.8 20.02 欣翰建設 1.84 —9 玉山銀 3.7 19.40 廣昌資產 1.57 —10 台新銀 3.6 18.53 LG台灣 3.10 1.8 資料來源:Bloomberg、各銀行與國際相比 台灣官股行庫競爭力不足!

新加坡星展銀行 vs. 第一金,第一金為之遜色

星展銀 第一金

董事會

成員背景 淡馬錫小組成員、淡馬錫控股副主席、花旗集團東南亞地區首席執行官、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主席、德意志銀行企業部營運總監、樟宜機場集團(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 除三位獨立董事為學校教授外,其餘多為財政部官員

董事會

官股席次 4/11 9/15 年 1998 2010 1998 2010 官股比率(%) 約20 約20 約42 約30 ROE(%) 2.68 10.2 9.11 6.71 ROA(%) 0.27 0.98 0.63 0.35 資料來源:星展銀、第一金

金管會監理輕重失衡

監理3大不合理原則

1 法令訂定難以切實執行例如:關係人交易修法為德不卒、客戶資料管制過嚴

2 氾濫的行政命令

例如:保險廣告代言人資格認定要有業務員執照、理專賣一檔基金要考一次試3 未能建立投資人投資風險自負觀念

例如:投信結構債的處理

前進大陸 金融業:新加坡較開放

台灣 新加坡

登 陸方式 台灣金融業可就赴對岸直接參股、設立分行或設立子行,三種方式選擇其中二種,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經金管會同意後登陸 方式不拘,只要向金融局提出申請,准許即可登陸管道 台灣金融業可就直接投資、或繞道第三地、再由第三地的子公司進行投資,二種方式選擇一種,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經金管會同意後登陸 無特別限制,僅須遵守中國銀監會的規範資料來源:MAS、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6

第一名的代價 郭奕伶

2011-6-13  TCW




「新加坡學」,一直是台灣的顯學,上至總統,下至計程車司機,尤其遇到公共議題時,大家總是忍不住要把新加坡拿來比一比。

在經濟上,新加坡第一名早就不是新聞,然而,它去年締造一四.五%的經濟成長率,今年第一季的季增年率更高達二三%的成績單,確實讓人稱奇。

此刻,我們特別想重看新加坡模式,原因有二:其一,為什麼台灣不要的賭場、石化產業,它們都敢要?其二,為什麼它在經濟達到空前盛況時,人民對執政者的不滿卻也空前?

第一個答案,主筆呂國禎的解讀是,這是一個隨時都在想生存的國家。

二○○五年,新加坡決定蓋賭場時,總理李顯龍說:「整個亞洲地區都不斷在進步,上海活力澎湃、香港的迪士尼樂園將要開幕……,如果我們不改變,二十年後我們會在哪裡?」

因為周邊強敵環伺,這個人口五百多萬的小國,連飲水都缺,它們必須極度務實,特別在中國崛起後,香港、上海都威脅到它的生存,它不容許瞻前顧後,必須迅速做出抉擇。

於是,「拘謹小國將罪惡變成服務經濟,」《經濟學人》形容。今年,它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賭城,僅次於澳門。

於是,它全力發展亞洲第一大煉油中心,位在新加坡外海的裕廊島,由軍隊駐守,外人不得進入。至於二氧化碳排放、用水等環境問題,不在它的選項。

這就像個「保母國家」,堅信「生存至上」,因此人民被像孩子般對待,一切都是政府說了算!十多年前,入境新加坡連報紙都不能帶,至今,人民仍不得激烈批評 政府,媒體禁止報導賭客贏錢,新加坡政府對《經濟學人》、《國際先驅論壇報》等媒體提告是國際上出了名的,《遠東經濟評論》甚至被停止在星國銷售。

然而,世界在變,人心也在變。一個人均所得超過四萬美元、百萬美元富翁增加速度全球第一的國家,人民的思想難道可以一直被禁錮?當全球第一名的經濟成長 率,配上全球第一百三十六名的新聞自由度(比柬埔寨還低),比台灣還大的貧富差距……,這個永無止境追求經濟成長最大化的模式,將面臨挑戰。

重看新加坡發現,第一名的背後,代價也不低。我們願意接受新加坡模式的價值框架嗎?如果不行,單純的「比一比」政策,永遠不會成功,永遠將只是口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3

他,幫宏達電登上股王;他,讓聯發科跌落寶座 越洋專訪‧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高通執行長 第一名的眼光

2011-8-22  TWM




為了發掘世界第一的祕密,《今周 刊》採訪團隊飛越七千英里,獨家專訪高通執行長保羅.雅各。

看他如何超越父親的成就,帶領高通成為3G手機通訊的龍頭?

他又 如何讓聯發科苦苦追趕不及,更協助宏達電成為台灣新股王?

撰文‧陳正奇 研究員‧楊卓翰六年前,年僅四十二歲的保羅.雅各(Paul Jacob),坐上全世界第一大IC設計公司執行長大位。四十出頭,還未見過太多大風大浪,對於高科技景氣波動也無深切體驗,華爾街投資人都覺得他經驗太 淺。

更令人質疑的是,保羅是這家公司創辦人艾文.雅各(Irwin Jacob)的兒子,因血緣關係方能登上大位的耳語,從他上任那一天開始,在公司內外就沒斷過。畢竟,美國大企業更為重視公司治理,父傳子的個案少之又 少。

艾文創辦高通(Qualcomm)那一年,保羅才二十二歲,剛剛大學畢業,七年後,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那一天,他 的人生面臨新的抉擇,是留在名校任教,當個眾人羨慕的年輕教授?還是進入羽翼未豐的高通,當個辛勞的基層工程師?

他選了後者!於是,不能說 的辛酸,接踵而來。

「因為是執行長的兒子,當然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保羅回憶說,為了讓同儕認同、服氣,他必須付出加倍、再加倍的努力,而 這樣的鬥志,讓保羅成為美國通訊業界眾所周知的技術狂人。他率先開發CDMA(通訊技術之一)的8 kbps變率(Variable Rate)語音編解碼,後來又積極投入CDMA資料與傳真模式開發,這些實驗室內沉悶的研究,讓他先後取得二十五項專利。

員工年產值一五 ○○萬元新台幣「我喜歡看到人們的手機上,正在運作由我親自設計的硬體與軟體!」保羅如今回憶起進入高通的初衷時,臉上依然揚起一抹青澀微笑。包括保羅的 父親艾文在內,高通總計有七位創辦人,個個都是大股東。他們看著保羅從基層慢慢爬上來,保羅慢慢以實力服眾,長輩們也越來越看好他。

事實 上,這位技術狂真的非常了解工程師的辛苦,把他們視同手足。如今保羅已身居高位,出入有私人飛機,但他最重視、最關心的,還是基層工程師。在他口中,每一 位工程師都是高通的寶。艾文在公司裡,就像是循循善誘的老教授,從來不生氣,甚至不曾大聲講過話。這樣的身教,保羅也看在眼裡,從不罵人,成了父子二人管 理上最大的共同點。

「保羅明白自己是坐在駕駛座上,必須要驅動創新!」身為好友的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觀察說。在加州聖地牙哥總部大門口,一 面滿滿掛著上萬種各式通訊專利的「專利牆」,就是在提醒每一位高通人,必須謹記智慧財產就是高通的核心競爭力!高通員工僅二.一萬人,但二○一○年營收達 一○九.九億美元,平均每人產值高達五十一.九萬美元,相當於一五○○萬元新台幣,確實是天文數字,這就是他們靠腦力賺錢的最佳證明。

一九 九五年,年僅三十二歲的保羅,從工程師搖身一變成了管理者,開始擔任CDMA手機製造部門的總經理。短短五、六年,原本毫無大規模手機製造經驗的高通,迅 速贏得各大電信業者青睞。但在高通董事會決定更聚焦在IC設計後,二○○○年決議將手機製造部門賣給日本京瓷。

雖然一下子少了舞台,但○一 年起,保羅從硬體製造走向軟體設計,他與團隊開發出「BREW」(系統平台解決方案,可以同時支援多項通訊規格),也順利贏得全球超過三十家電信業者,以 及微軟、雅虎等巨頭的青睞。簡單地說,BREW的技術橫跨電信、軟體開發、手機三大領域,當時地位就相當於現在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在 3G與智慧型手機大浪襲來前,保羅已為高通建立起擁有堅強夥伴關係的平台。

沒有高通就沒有3G手機

○五年,艾 文決定退休,把保羅推上位,當然,這不是艾文一個人的決定,也是董事會所有人的決定。雖然這六年來,質疑高通會變成世襲制家族企業的聲音不斷,但保羅總能 語帶詼諧地回應說:「高通確實是一個大家庭,屬於每一個家庭成員。」保羅上任執行長才兩個月,就主導了兩件總計達六.五七億美元的大型收購案,準備在3G 手機的多媒體應用功能上一展身手。「因為我是艾文的兒子,我的職業生涯肯定要一直面對這個問題,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必須用行動來回答!」保羅語氣加重了 幾分說,他必須用執行力來證明自己。

○八年,美國《商業周刊》評選保羅為全球通訊行業最佳執行長,算是他的第一張成績單。「他喜歡冒險、喜 歡挑戰傳統智慧、喜歡不屈不撓地說服別人而贏得信眾。」得獎評語中如此評論他的統御能力。

接任執行長四年後,○九年三月,保羅從父親手中, 接下董事長的棒子。從這兩年的表現看來,他已真正走出了父親巨大的身影。保羅剛接任執行長時,高通股價僅三十美元,今年七月初一度衝上五十九美元,是十年 來新高點;尤其高通市值最近一度突破一千億美元(相當二.八九兆元新台幣),不僅與微軟、英特爾並列「千億美元俱樂部」,更是老字號半導體巨擘德州儀器的 二.六倍,也是聯發科市值二八二六億元新台幣的十倍。

截至二○一○財務年度,高通的晶片出貨量累積超過七十億顆,這更是全球最高的數字,每 個人的數位與通訊生活,確實一秒鐘都少不了高通。如果沒有高通的3G手機晶片,你我手中的3G手機都只是一塊廢鐵。

通訊晶片霸主撼動CPU 市場二十五年前,艾文開始研究CDMA技術時,當時史丹福大學的一位教授曾公開說,CDMA是違反物理規律的,甚至有人認為這項技術是一場騙局。如 今,CDMA不但證實可行,且成為所有3G規格的基礎技術,就算你的手機不用高通的晶片,仍須付錢給高通,全球九成的3G無線傳輸都要給過路費。

高 通雖然坐擁大批CDMA專利,年年有大把授權金入帳,但保羅的企圖心不只如此。為了證明自己,他更選擇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刻苦 耕耘;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最重要的心臟都不是「Intel Inside」(內建英特爾晶片),而是高通的「Snapdragon」與另一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的「Tegra」晶片。

從3G 到4G,一向不避諱和英特爾競爭的保羅,○八年推出Snapdragon晶片時,主要把市場鎖定在小筆電上,明顯地是要與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一較高 下。當時的Snapdragon,就有高達一GHz的處理效能,由於低功耗,產生的熱量也小,所以無須加裝散熱片和冷卻風扇,不僅降低了零件成本,更減輕 了移動終端的重量。

難以預期的是,Snapdragon在小筆電市場收穫不大,過了一年多,反倒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大有斬獲。目前 內建Snapdragon晶片的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經上市一二五款,還有超過二五○款正在設計中。

自蘋果iPad上市以來,已有一 八○款平板機種發表,樂觀預計一五年以前,平板電腦成長率高達五至八成。在非蘋果陣營中,宏達電的Flyer、惠普(hp)的Touch Pad、聯想的樂Pad全都採用Snapdragon晶片。

至於智慧型手機,宏達電幾乎一面倒採用高通晶片,宏達電每賣一支手機,就要支付 高通十三美元,沒有高通就沒有台灣股王。

走進高通總部,確實到處都是「宏達電」!博物館裡有第一支Android手機G1,直到每一位高階 主管的簡報內,宏達電的手機無所不在,由此可看出雙方的緊密合作關係。「我們非常了解宏達電!」高通執行副總裁兼CDMA技術集團總裁莫倫科夫微笑著說, 高通與宏達電不只是生意上的夥伴,更是科技研發上的夥伴。

掌握專業研發能力 無人能敵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調查,高通去年在全球智慧型手機CPU市占率達四一%,其中Android平台手機市占率更高達到六一%。Android全球當紅、成 為美國第一大手機作業系統的情形下,高通是幕後的最大贏家。去年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達三億支,預計一五年將會達到十一億支。未來,不論是三星還是宏達電 勝出,或者又有哪些新品牌可能躥起,都無法減少對高通的依賴。

事實上,IC設計公司的硬體實力,還是在系統單晶片(system-on- chip , SoC)的整合能力上。簡單地說,誰能把更多功能,放在一顆晶片裡,誰就會更贏得客戶青睞,因為若想讓手機與平板電腦機體重量更輕、外觀設計更有餘裕,就 須放入更少的東西,壓縮內部空間。

以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博通(Broadcom)的研發實力來說,手機裡的無線調頻(FM Radio)、基頻(Baseband)晶片和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是三顆獨立的晶片。很多晶片設計公司,都能生產這三樣產品,但能將三者整合在一顆晶片裡的,全球只有少數二、三家。

目 前以高通的基頻晶片來說,就能同時支持2G和所有主要3G標準。至於下一波的4G晶片,高通已經能把4G的LTE(長期演進技術)標準,與3G的CDMA 標準整合在一顆晶片上,一支手機就可兼容3G與4G標準。

蘋果也將投入高通懷抱?

Wi-Fi已經是所有移動裝備都支援的功能 之一,而博通是世界最大的Wi-Fi晶片供應商,高通為了與博通競爭,今年一月宣布以三十一億美元購併第二大的創銳訊(Atheros),就是希望能夠順 利整合創銳訊的技術。

「我們的Snapdragon已經將Wi-Fi整合進去了!」高通全球營運總裁汪靜透露說,CPU晶片搭上各種短程通 訊功能,像是Wi-Fi、藍牙、NFC(近場通訊,屬於將手機當作電子錢包,支付金流的新技術),絕對是高通下一波成長動力。

年僅四十五 歲、剛上任的高通技術長葛勃(Matt Grob)強調,在IC設計業界內,有人是CPU專家,有人是GPU(圖形處理器)專家,有人是DSP(數位訊號處理器)專家,有人是Wi-Fi專家,但 惟有高通是「通才」!

整合的思惟,讓晶片尺寸比同業小二○%,成本也少一○至二○%,耗電少了三五%,也更加快上市時間。高通統計,去年總 共有超過七四五款3C產品,採用高通晶片,高通無疑是世界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也擁有世界最多的終端客戶。

目前蘋果還是把IC設計團隊放在 自家內,A5、A6都由蘋果研發團隊自己設計,汪靜神祕地給了一個暗示說,「他們慢慢會發現高通的好!」的確,如果連蘋果都投入高通懷抱,強強聯合的局 面,將使後進者更難趕上。好比台積電可能同時為高通、輝達、蘋果三大強者製造手機CPU晶片,未來高通又能否同時擁抱蘋果與非蘋果陣營?

保 羅:競爭者不會知道我們的眼光有多遠《今周刊》問:金融風暴以來,很多半導體公司失敗了,高通能繼續增長的關鍵是什麼?

保羅.雅各答:高通 同時擁有專利授權和半導體兩大業務,這使得我們有能力比大多數競爭對手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推動新一代技術的發展。

簡單地說,高通始終站在新 技術的最前端,一個關鍵數字是,我們有四成的研發專案在未來三年不會產生收益。競爭對手可以觀察我們已經走到哪裡,但他們不會知道我們的眼光有多遠。

問: 請舉個例子?

答:醫療行業是最好的證明。醫療領域有太多必須結合無線技術的地方,例如醫生聆聽病人的心臟跳動,一定要面對面嗎?透過聽診器 上的無線技術,醫生可以隔著太平洋,在第一時間判斷病徵。即使驗孕,也可以透過一個只有三公分見方的小機器,測試女性的腋下體溫,傳送到電腦上立刻判斷。

雖 然很難預料何時市場會起飛,但高通已經建立了一個無線醫療聯盟,全球有超過16家公司加入,一起開發各種新世代醫療器具。總結來說,展望未來,我們能比其 他人看得更遠,這使得高通避免被「商品化」的壓力推著走!

問:高通確實看得很遠,而你又怎麼制訂短期發展目標?

答:這個問題 很有意思,因為董事會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你每年都有一個具體成長目標嗎?

我總是回答:沒有!因為高通有不同的行事方式。很多公司會說他們 必須在一年內完成某項計畫,否則就是失敗。對我們而言,討論一個計畫是因為這是一個新機遇,但其他某些公司在討論一個計畫時,關注更多的是他們的財務數 字。

當然,每次遇到經濟低迷時期,我們在縮減開支上還是非常謹慎。我會削減營運支出和非研發開支,研發投入是一定要無悔支持下去的。

1 分鐘看高通

全球每3支智慧型手機,就有1支使用高通的通訊晶片全球90%的電信業者都要支付高通授權費宏達電每賣1支手機,須付給高通13 美元高通(Qualcomm)總裁:保羅‧雅各(Paul E. Jacob)市值:2.4兆新台幣 (8/11收盤價)2010營收:3千億元新台幣2010 EPS:51元新台幣主力產品:3G無線網路晶片、授權費江山代有人才出,唯高通永遠領先

—— 行動通訊進化史

4G年代(2012年~)技術規格:超高速無線上網(WiMax、LTE) 新增功能:手機電視、線上電影、網路遊戲領導廠商:高通、博通、Beceem 代表產品:新一代智慧型手機(宏達電的Inspire、三星的Galaxy 4G)、

新一代平板電腦

3G年代(2007年~)

技術規格:寬頻無線上網

(WCDMA、 CDMA2000、TD-CDMA) 新增功能:收發電子郵件、上網、視訊領導廠商:高通、博通、英飛凌代表產品:智慧型手機(宏達電系列、iPhone)、平板電腦(iPad) 2G年代(1991年~)技術規格:數位無線傳輸(GSM、CDMA)

新增功能:發收文字簡訊

領導廠商:高通、博通、德儀、 聯發科

代表產品:一般手機

1G年代(1982~1990年)技術規格:類比無線傳輸(效果差,已淘汰)

基本功 能:語音通話

領導廠商:Bell System (美國)、NEC(日本)

代表產品:黑金剛大哥大

通訊領域無 人能敵 再戰英特爾

高通稱霸之路

2001年

建立3G主流系統WCDMA。

2003 年

推出全球第一片3G晶片。

2005年

第一代創辦人艾文退位,保羅接任執行長。

2007 年

成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手機晶片大廠。

2009年

推出全球第一片4G通訊晶片。

2010

推 出全球第一片雙核心行動CPU。

2011年

市值挑戰英特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9

特寫:一名快遞員感受到的中國網購發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2/yMNDE5XzM5ODcyMQ.html

 每天晚上6點多,忙完一天的送件任務後,24歲的快遞員董忠廷都會返回服務站完成當天最後一項工作,清點自己負責片區淘寶賣家的貨物,然後送往位於東五環的中通速遞總部等待第二天發往全國各地。

  來自山東的董忠廷告訴記者,最近幾天的工作和春節前相比已經「沒那麼忙了」。在最忙碌的春節前一個星期,他每天都是凌晨才結束工作,然後早上五點又要從總部的住處趕到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中通速遞服務站,開始一天的工作。

  冬日的北京寒風刺骨,但是董忠廷每天早上七點半就要開始工作,騎上電動車,載著幾十斤的貨物,迎著冷風派件取件。他說,雖然有時貨比較多,工作壓力大,但是在工作過程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交到朋友,自己還是很滿意。

  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董忠廷表示已經慢慢習慣了。回憶起自己這幾年的快遞從業經歷,他告訴記者,伴隨收入提高的還有每天的工作量。「我現在每天平均要送150個快件,而兩年前每天最多也就幾十個」。

  從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淘寶商城五折促銷引發網絡購物狂歡以來,網絡商家的打折促銷活動一直從聖誕節、元旦持續到春節。網購消費者高漲的購物慾望在刺激著消費的同時,也把無數和董忠廷一樣的快遞人員帶入了無比繁忙的「工作季。」

  在董忠廷看來,這幾年網絡購物的迅猛發展是自己工作量增加的最直接原因。「現在選擇網上購物的人越來越多,我現在每天送的貨物至少70%都是網購的東西。每逢淘寶商城一類的商家打折促銷,我們就忙得不可開交」。

  在董忠廷這樣的快遞員忙碌身影的背後,是中國蓬勃發展的網絡購物市場和不斷增長的網絡購物群體。

   研究機構艾瑞諮詢日前發佈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7735.6億,較2010年增長67.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4.3%;預計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將達11840億,同比增長53.1%,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也將會升至5.3%。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上月發佈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13億,其中網購用戶規模達到1.94億,與2010年相比,網購用戶增長率為20.8%。

  然而,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和促銷政策下網絡購物的集中性,不僅給中國的快遞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暴露了當下中國電子商務產業面臨的物流配送困境。

  從中國郵政快遞業務量看,中國雖然已躋身世界前三位,但中國快遞人均量卻遠遠落後國際水平。2010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4億件,全國人均不到2件,低於國際上4.1件的人均水平,更遠遠低於美國人均26件、日本人均25件的水平。

  每逢節假日各大網絡零售商促銷之後頻繁出現的快遞服務點「爆倉」和快遞變「慢遞」的情況更讓賣家和買家苦惱不已。以今年為例,由於貨運量激增,淘寶上的不少網店在距離春節10餘天就貼出了「快遞公司停止收件,本店放假回家」的告示。

  面對這樣的情形,許多大規模網絡零售商不得不自建物流體系來應對運力不足的問題,解決發展困境。

  去年1月,阿里巴巴公司高調宣佈其物流戰略,準備與合作夥伴共同集資超過1000億資金投資建設電子商務配套的現代物流體系。京東商城也準備斥資百億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並已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擁有六大物流中心。

  京東商城總裁劉強東表示,沒有好的物流保障,就意味著用戶沒有良好的客戶體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莫岱青說:「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眾多網絡零售商未來的競爭重點。自建物流體系之後,企業可以對商品的下單、出庫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監管,提高服務質量。」

  今年已經是董忠廷來到北京做快遞員的第三年,他也慢慢瞭解到快遞業對網絡零售發展的意義。「雖然我每天只是負責送快遞,但我覺得自己也為電子商務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談到自己以後的打算,董忠廷說,他希望「通過這幾年的勤勞工作攢一些錢,日後也能開一家快遞服務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1

我是一名企業分析師 CHQ森

http://xueqiu.com/1693466204/21928911

後天是學校的畢業典禮,我快畢業了,大學美好的時光即將結束。在這四年裡,我哭過、笑過、迷茫過,還沒有怎麼規劃過自己的職業生涯,懵懵懂懂地愛上 證券投資。我的專業老師對我說,「我有同學在金融機構裡做高管,如果你真的想幹這行,不如去考證券從業資格證吧,到時我聯繫一下我的同學,叫他帶帶你。」 多謝老師那麼關心我,我再三考慮,還是沒有去考證。我認為自己不能走平常路,被這個行業的專業思維束縛,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切入證券投資。像巴菲特所 說,自己更像一名企業分析師,而不是證券分析師,我想做一個散戶,而不是到機構當中去。這也是在雪球,大多數人難以理解我的原因,因為不同的角色定位,意 味著我們分析的對象和關注的內容會千差萬別,因此很難能引起對方的共鳴,實現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對話。

 

在價值投資的視野當 中,企業分析師的角色定位是怎麼樣的?想理解它,我們應該回到投資要解決的問題——我把證券投資理解成一樁買賣,那麼買賣要解決什麼問題,價格和質量的判 斷,那麼什麼的最根本的呢?質量。現在我們從事證券投資,買賣的對象是企業,因此我要判斷的對象是企業,完成這個判斷的人叫什麼呢?企業分析師。因此,我 看到某些證券分析師的投資札記,只是簡單地分析一下企業的財務報表,市場佔有率和同行對比,我覺得有點搞笑。因為許多從事證券投資的人都沒創過業,自然就 很難理解支撐一間優秀的企業的基石是什麼,而我們企業分析師力求對企業實現全面的剖析,特別是對企業領導人和企業文化的關注,我們試圖識別和還原一家偉大 的企業應當具有的品質。我如何才可以做到呢?

 

在這裡還是要說一下成功學,我們應該向天使投資人、風險機構學習,就是他們判 斷一間小企業有沒有戲的依據是什麼?項目、團隊、商業模式等,許多核心要素。有一些核心要素,在企業長大以後,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是有一些要素,卻是一間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像管理層。芒格說過,要實用有事實依據的大想法。它也是風險投資機構看不看好你的依據之一。因為創業是有風險的,有一些項目具有超前 性,是一種創新,對現有的事物的顛覆。風險投資人投不投你,不但是要看你這個東西靠不靠譜,還要看你這個人,你這個團隊靠不靠譜。即使你的Idea再好, 如果你沒有能力,你沒有執行力,你也很難把它搞出來。因此,有的風險投資人會偏愛二次創業的人,有的風險投資人會偏愛企業的高管,因為他們過去打拚的經 歷,或極為成功,會慘遭失敗,為他們實現自己的大想法提供了依據。

 

許多價值投資者,不能理解巴菲特買比亞迪的股票,其實不 是你不理解他的行為,而是你沒有理解真正的價值投資。雖然許多製造電動車的企業的股票,還屬於概念股範疇,但是從「要使用有事實依據的大想法」這個角度來 說,巴菲特不是賭徒。巴菲特有自己的充分的理由——他提到自己非常看好王傳福,和王傳福交流時感到王傳福特別有魄力。根據我個人的判斷,我認為巴菲特更看 重的是王傳福的經歷,在段段的時間內,採用拆分作業流程,善於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做到電池行業的龍頭。同樣,巴菲特相信以王傳福的競爭力,能在汽車行 業大有作為。

 

平時我們許多證券分析師看到的東西,只不過是企業外在的表現,並不是企業內在的東西。我認為決定一個人、一間 企業往往是它的內在,如果一個人總是積極地生活,遇到問題總會認真的思考方法,不斷學習,我相信他經過一番折騰之後,肯定會有成就的,至於說他的成就到底 有多大,就要看外界提供給他的條件。因此,我個人在分析企業時,更注重企業的領導人,企業的文化,我覺得這是一個群體、一個組織的生命力所在。當然,當企 業上市後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可以比較容易判斷出它有沒有戲。企業發展到不同的階段,無論是外在的環境,還是自身的情況都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大企業你要考 慮的因素紛繁複雜。你先要理解什麼是偉大的企業,你才能找到偉大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1

一名在讀EMBA眼中的EMBA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32399.html
王石的私生活被網絡和部分媒體熱炒之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師生課堂爭吵中學員爆粗口一事又在網絡流傳,接二連三的事讓此前相對「小圈子」的EMBA學員群體的一舉一動成為公共話題。

作為一名行將畢業的EMBA學員,根據近兩年的觀察與對照,筆者認為,由於信息不對稱,使得公開討論中的——EMBA學費值不值、能不能學到知識、主要是為了搞關係,甚至部分學員被放大的「生活有點亂」等話題,存在比較明顯的認知誤解。

某種程度上,公眾把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官商勾結、部分富人驕淫奢靡的生活方式等不滿,找到了EMBA這樣一個被符號化的「出氣筒」。

星光開始暗淡

EMBA學員早已不是「明星云集」。

長江商學院會有意無意地把少數來自娛樂圈的學員作為招生「賣點」。但毫無疑問,經過十餘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商學院中的EMBA學員早已不是最初一兩年的大牌云集。

近兩年,就連EMBA學員的招生主體——商業人士中的真正大腕也已經比較罕見。跟王石同批的企業家大多早已完成了EMBA學習,或者參加了EDP項目中的CEO班。如今,在商學院EMBA項目招生人員的計劃裡,每個EMBA班級能有兩三個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就已經感到很知足了。

據筆者觀察,如今的EMBA學員構成大致是:中小型企業的創始人、中小型上市公司的高管、大型上市公司的中層及少部分高層、為數不多的政府官員。

儘管從頭銜、財富數量等直觀指標上看,EMBA學員近兩年的確有點「一代不如一代」的味道,但誰又敢說,這些人中未來不會有人成為「王石們」呢?換個角度來看,在EMBA教育規模化突飛猛進的今天,「王石們」讀EMBA的時間或許只是提前了而已。

收穫「智識」

逐年看漲,且動輒一年五六十萬元人民幣的學費貴不貴?目前,中國排名前六的商學院EMBA學費每年大致從人民幣40萬元到60萬元不等。貴不貴?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涉及至少兩層涵義:一是從支付能力角度度量的;二是從性價比層面度量的,這又與人們通常議論的「值不值問題」相關。

支付能力與支付方式有關。目前,EMBA學費一種是學員個人支付,另一種是所在組織支付。後一種方式,不存在支付能力問題,或者不是學員需要考慮的問題。即使是由學員自己支付學費的,據筆者觀察,四五十萬元的學費也不是什麼問題。其實,不少EMBA學員每年的「同學交往費」都不比學費少。當然,商場風雲變幻,也的確發生過「開寶馬車來上EMBA,騎自行車離開」的個別現象。

至於五六十萬元學費值不值,則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讀EMBA的收穫,不僅僅是那近二十門課中所傳授的知識,還有在此過程中的互相學習、人際交往、校友資源、視野開拓、思維方式改變等等。EMBA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識」(智慧+知識)。單純地用上課所學到的知識來度量EMBA學費的性價比無疑是把問題簡單化了,或者說有點外行了。

就筆者所在的班級,就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某學員天津公司一位員工的6歲孩子突發疾病,當時天津某醫院通知孩子父母做好後事的準備,該學員得知情況後情急之中給班裡上海一位兒科醫院的專家打了電話,這個電話最終挽救了一個孩子的生命。

即使是回到EMBA教育的原點——知識的傳授,也值得細細體味。任何一個認真辦學的商學院,都會把教授作為EMBA的最核心競爭力。在高額授課費的背後,是嚴苛的考核淘汰機制。通常一次四天的課程,會有兩次學員打分,從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課前準備的充分性,到案例的適用性、授課的方式,林林總總有十幾項指標。打分不是走過場,多個商學院都曾出現過因學員評分低而更換授課教授的情況。

當然,EMBA課程的確不好講。理論性太強難以吸引同學,過多案例討論又容易「放羊」;而且很多學員都是各自領域的商戰高手,一不小心就會提出看似刁難的問題。教授只有幾把刷子,而沒很多把刷子,想Hold住EMBA課堂,並非易事。也正因為這些原因,筆者的確碰到有學員在上完某個相對無聊的課程後說,「早知道這樣,不讀也罷。」

搞關係、圈子與情誼

為結網而去讀EMBA近乎是公眾討論中的主流觀點。但是,主流未必就是完整的圖景。

EMBA學員樂於「圈子」文化是不爭的事實,主要表現是各種俱樂部。譬如,戶外協會、高爾夫俱樂部、足球聯盟、房地產沙龍,等等。這些俱樂部把同道中人聯繫在一起,成員多了交流、休閒的平台。

圈子和生意並不直接畫等號。筆者曾經在一個EMBA校友聚會上旁觀過一個討論——同學之間做生意是好,還是不好?贊同的觀點認為,同學之間彼此熟悉,有生意做應該首先考慮同學;反對的觀點則認為,同學之間太熟悉,反而難以按照商業規矩辦事。最後,大家的基本共識是,同學之間是否做生意不要刻意,但也不要刻意避免,按照正常的商業規矩辦就可以。這個討論至少說明——大多數人不是刻意為做生意而來讀EMBA,只不過在此過程中或許收穫了做生意的信息或機會。

至於官商勾結則是對EMBA的一個誤解。儘管沒有公開統計數據,但筆者認為,EMBA學員中官員的比例應當不會高,而高級官員更少之又少,畢竟黨校才是官員培訓的主要途徑。其實,換個角度看,如果真要官商勾結,有必要通過花高額學費來讀EMBA這種費時費力的方式嗎?即使EMBA學員中真發生官商勾結,也只是果,而不是因。

EMBA同學之間的情誼比商海中那些人的好也不難理解。任何人都有對友情的渴望,而多在商海中練歷、搏殺、應付的EMBA學員時常會遇到「心靈疲憊」的症狀。同學,即使是EMBA同學,相對單純得多,彼此之間的信任也就更多,互相之間的友情容易建立,可謂是治療「心靈疲憊」的一劑良方。

筆者加入了兩個EMBA同學的微信群,旁觀每天數百條的微信交流,充滿了溫情、關愛、幽默、互相幫助。對一個在商海中有所成就的人來說,能夠獲得關愛、放下身段、接受幫助,無疑是一件久違的幸福吧?

總結下來,這群人中的很多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熱愛生活,渴望知識,為了生意,有時也身帶疲憊。EMBA雖不完美,但也絕不至於齷齪。

(作者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11級中文EMBA學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