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策篇》財政部如意算盤落空的機會比較大 三套劇本 中實戶避開證所稅大網

2012-4-23  TWM



財政部推出證所稅版本後,雖然台 股第一天以大漲回應,似乎有利空出盡的味道,但對大戶和中實戶而言,為了規避課稅,已經開始計畫所有可能的劇本,並打算明年起減少股市進出;而散戶在獲利 更加不易下,只能買些高殖利率的股票長期投資。在稅收減少下,政府最終還是最大的輸家。

撰文‧張弘昌、歐陽善玲

自從陳冲新內閣二月上任、拋出準備課徵資本利得稅後,證所稅陰霾就籠罩台股整整二個多月,雖然四月十二日財政部正式推出課稅版本,讓十三日的台股在利空出 盡下勁揚一二五點,然而證所稅的利空真的出盡了嗎?中實戶和散戶又該如何因應?

增稅收?白忙一場比較可能專業投資人劉友威表示,證所稅是執政黨選前的競選支票,目的在縮小貧富差距,但講白了,政府是透過證所稅演戲給選民看,而先前台 股受壓抑,指數每天都開高走低,則是市場實戶在做反映,演戲給大家看。等到稅收成效不彰,兩年後面臨七合一選舉,各政黨一定搶著開槍,取消證所稅。

劉友威認為,證所稅雖以追求「公平、正義」為目標,但實際結果卻一點也不公平、不正義。不公平的地方,在進入股市十個有八個賠錢,「像我有位朋友是大學經 濟所所長,只要看到有股票亮燈漲停,就以為我有賺錢,真是搞不清楚實際狀況。第一、有股票漲停不代表我就持有;第二、就算我持有,也不代表我會賣掉或賺 錢。以這幾年經驗來看,現在真正賺大錢的股票部位,都是我擺放超過十二年、長期配息穩定的個股。」至於不正義的地方,在不管市場行情有多壞,不論個人賺或 賠,進出股市都已有課徵證交稅了,現在財政困難,要再課證所稅,對中實戶來說就有欠正義。

劉友威認為,現在財政部版本免稅額是三百萬元,到了立法院,立法委員為討好選民,勢必會再拉高額度,最後定案結果會更難課到稅。

然而無論如何,財政部的證所稅已經推出,如果順利完成立法,明年將正式上路,對市場許多大戶和中實戶而言,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未雨綢繆,針對財政部的 課稅方案進行避稅規畫。在記者接觸的多位大戶和中實戶裡頭,幾乎每一位在心中都有好幾套劇本因應,結果可能如劉友威所說的,政府根本增加不了多少稅收,最 後白忙一場。

劇本一:申請假外資

首先是利用假外資身分。在財政部正式推出證所稅版本前,就已表明不會對外資進行課徵,而是鎖定在國內法人、大戶、中實戶和散戶,這雖然解除了外資對台股的 潛在賣壓,但無形中也大開方便之門,讓有心人有機可乘。

一位在國內經手大戶代操且頗負盛名的經理人表示,以財政部的課稅方式來看,未來大戶要規避證所稅,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私人銀行管道,轉換成外資身分進入台 股投資,相較使用人頭戶,此舉不但一勞永逸,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人頭戶的舉發。

這位經理人指出,以一般私人銀行開戶為例,門檻至少要一百萬美元,折合約新台幣三千萬元,對許多大戶和中實戶來說是「小case」,而且國內有不少銀行就 提供這樣的服務,不必特別出國一趟就能辦理,手續相當方便。

事實上,在財政部公告證所稅版本的次日早上,整個投資圈就開始沸騰起來,除了熱烈討論證所稅制度的良窳外,另一個討論的熱點就是因應之道,也就是如何避 稅,包括如何申請假外資,有金融機構的業務員甚至開始做起生意,對潛在客戶傳遞開戶文件,連簡報資料都已經完成。

下單成本與匯兌風險較高

攤開這些開戶文件,流程說明可說是相當清楚,大戶或中實戶只要在台灣簽好和備妥相關個人文件,交給業務員寄到第三地(例如香港),並由金融機構完成徵信和 開戶手續後,即可開始下單買賣,下單可藉由業務員或直接打電話給第三地的交易員;惟要注意的是,在下單前必須先將足夠的金額匯到指定的銀行帳號。

在所有開戶文件裡,多半和在台灣開立證券戶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最大的不同就是護照影本,必須採用第三國的護照為佳,主要是可以規避政府的追蹤查核。一位 投資大戶就表示,倘若用中華民國的護照,很容易露出馬腳。

另外,利用假外資下單的成本較國內下單貴了不少,除了原本的證交稅千分之三外,買賣的手續費要千分之二,比一般券商還高,不過這部分可以談條件,據了解, 至少七折以下,主要是看下單量和下單金額。此外,還有經手費和保管銀行年費,分別是一四五○元(按單一股票且單邊買賣動作收取,意即買一次或賣一次都要收 取費用)和千分之一(每月底依帳面淨值扣除)。

除了看得到的費用外,匯出匯入的金額還要冒著匯率變動風險,因此這部分也是必須考量的成本。

整體而言,雖然假外資身分隱匿又可以規避證所稅,但成本較高卻是不爭的事實。一位投資達人就認為,大戶將降低進出意願,持股周轉率也會降低,以總稅收概念 來看,不但證所稅課不到,證交稅收也會跟著減少,政府稅收不見得會增加。

不過利用假外資身分在未來有一個潛在風險,就是財政部近年來正在仿效美國,研擬實施「國外控制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 CFC)的反租稅避稅制度。在美國,CFC主要是用來對付利用成立境外公司來逃稅的美國公民,任何境外公司,包括在免稅天堂註冊的公司,只要它的主要控股 人是美國公民,這家公司的美國股東就必須按美國的稅法繳稅,即使境外公司未分配盈餘也視為已分配。

一位專門在替上市櫃公司大股東打理稅務問題的會計師指出,這個制度一旦實行,財政部可能採取的方式有二,一是按照CFC規定課稅,另一個就是否定境外公司 存在,回歸證所稅精神補稅並加計處罰。然而由於財政部還在紙上作業,加上美國有︽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作為依靠(自二○一三年起,要求全球金融機構要向美國稅局通報,擁有美國護照或綠卡客戶的所得資料),因此台灣能否成功實行還在未定 之天。

劇本二:採用人頭戶

第二個方式,就是一九八八年復徵證所稅,大家習慣採用的「人頭戶」。有多位億元級中實戶就表示,營業員為留住大戶,一定會提供「找人頭戶」的服務,幫客戶 解決問題。儘管這種避稅方式以目前國稅局的稽徵方式很容易查到,但就像闖紅燈一樣,抓不勝抓,頂多是找到一兩個具指標性的大戶,殺雞儆猴一下,不會一一徹 查。

就像去年奢移稅上路後,政府為了展現打房的決心,針對房地產界有名的「三黃一劉」進行打壓動作,其中有「勇哥」之稱的黃勇義,因為利用人頭逃漏稅違反︽稅 捐稽徵法︾,被檢調聲押。但截至目前為止,也僅有極少數的大案,因此對許多操作資金沒有百億元,但有億元以上的中實戶而言,人頭戶是避稅的選項之一。

例如一名身價十億元以上的大戶,若有三億元資金在股市,每年獲利一成、即三千萬元,其實只要找十來個人頭戶就可解決證所稅問題,實務上並不太困難;而有十 億元以上資金的人,則可能透過假外資方式處理。

一位股市老手在財政部方案出爐後,就接到營業員告知:「以後我也可以幫﹃外資﹄下單!」亦即如果客戶轉成外資,營業員也可幫忙下單,這也是營業員另類求生 法,但也顯示,未來的假外資一定會增加不少。

劇本三:轉興櫃買賣

第三個方式則是利用興櫃買賣差價來避稅,也就是針對超過三百萬元免稅額部分跟券商進行興櫃股票買賣,製造假虧損以符合免稅規定,不過這個方法在有券商涉嫌 以興櫃股票差價支付康師傅TDR介紹費的事件發生後,已經大大的拉高風險,願意配合的券商也大為減少,因此成功機率已經不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現在手上有虧損的股票,在沒有大幅下跌的風險下,可以等到明年以後再賣,如此就可以利用稅法上「盈虧互抵」的優勢,減少未來要繳稅 的金額,一位手上套牢許多生技股的大戶就坦承已有這樣的打算。

雖然這次政府強力準備實施證所稅,而中實戶也抱持著「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的態度,但不論是假外資、人頭戶或轉換成法人公司,共同的後遺症就是成交量 會大幅減少。

多位中實戶就不滿表示,明年開始台股將進入冰河期,成交量勢必減少到五百億元以下,甚至二、三百億元,「一千億元就叫天量」,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主力不敢 亂拉股票,股價波動必然下降,整體市場本益比都會往下修正;而中小型股也將成為一攤死水,不利公司募集資金。

至於一般散戶,儘管高達八、九成的人都在賠錢,而且要獲利高於三百萬元的門檻也相當高,因此被證所稅「拔鵝毛」的機會相當低,但受到中實戶交易量銳減、股 價波動降低的影響,獲利更加不容易。目前國內一般自然人在成交金額和持股市值比重方面,分別只剩六二.七%和四○.四%,未來勢必進一步減少,而不必課稅 的外資比重,將不斷上升。

「散戶唯一能做的,就是挑選高殖利率股長期投資,賺取比定存高好幾倍的股息;至於股票價差,就不必有太高的期待。」一位中實戶表示。總而言之,在大戶、小 戶都退場的情況下,證券稅收就會縮水,政府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假外資手法解析

外資帳戶開戶 4 步驟

1 相關文件

個人戶:備妥身分證件、護照影本(採用非中華民國國籍)、通訊地址證明文件及填妥開戶書表公司戶:(以下文件須負責人親簽)

1. 填寫開戶書表

2. 提供公司執照影本、公司章程影本、公司負責人或被授權人員之護照影本、董事會議紀錄摘要

2 開戶手續

1. 填寫開戶文件

2. 郵寄開戶文件至第三地(如香港)3. 金融機構告知客戶證券帳戶與銀行帳號4. 金融機構自第三地郵寄確認信函予客戶5. 匯足金額到銀行帳號即可下單

3 下單流程

成交回報

4 交易費用

買賣手續費:0.2%

證券交易稅:0.3%

經手費:1450元(單一股票且單邊買賣動作)保管銀行年費:0.1%,每月底依帳面淨值扣除(註:某家金融機構牌告費用)

3道「過牆梯」

中實戶避稅的 3 種對策

假外資

【優點】

可以將資金轉往第三地,利用假外資身分回台投資,免繳證所稅

【缺點】

1. 交易成本較高

2. 未來財政部可能實施「國外控制公司」(CFC)制度

人頭戶

【優點】

1. 利用每戶300萬元免稅額規定,免繳證所稅2. 只要交易金額不會太大,政府只會抓大放小

【缺點】

1. 人頭戶道德風險

2. 財政部查稅風險

興櫃買賣交易

【優點】

交易興櫃股票製造假虧損,以符合免稅規定

【缺點】

1. 某國內券商發生介紹費事件後,券商配合意願降低

2. 財政部查稅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6

中國經濟「保八」落空 艾薩 Isaac Sofaer


2012-7-5  NM




滙控最近發表報告,把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由百分之八點六下調至八點四,惹來市場一陣迴響;不過,對我來說,這只是另一份毫無意義的研究報告,乾脆把它丟進垃圾筒裡!滙控預測「超錯」

為 何我這樣說?原因很簡單,中國經濟已經一團糟。一邊廂,製造業表現疲弱,基建投資放緩,資本支出減少,消費需求增長亦由每年百分之十九跌至百分之十四;另 一邊廂,樓價在谷底徘徊,發展商四圍「撲水」。實體經濟表現不濟之餘,上證指數在過去五年實質下挫七成五。在我眼中,這是一場災難,猶如經濟衰退。試問中 國GDP今年怎能如滙控所預測有百分之八點四的增長?毫無疑問,中國政府一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回想○八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擔負起「救 世主」的角色;現在,這位「救世主」亦自身難保,能夠救他出深淵的就只有其十三億消費人口。事實上,當局已開始「出招」,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削減利息及放 寬對樓市的調控。一度高企百分之六的通脹,亦因需求減少,物價下跌,回落至百分之三以下。與此同時,人民幣走勢回軟,即使非美國所願意見到,但現在誰又會 理會他的看法?滙控及其他經濟分析師究竟在說什麼夢話,他們預測未來時,難道不可以如實報導真相?抑或當局者迷,看不清事情的本質?假如你問一問街上的途 人是否感受到中國GDP增長百分之八點四,他們大概會報以一笑!

繼續押注中國

各位讀者,實情是中國經濟猶如發生完一場地震, 只是滙控及其他分析員看不見而已;等到他們如夢初醒時,已經太遲。依我之見,滙控與其花心機斟酌中國GDP上落一、兩點,不如擔心自己能否安然度過這場環 球經濟亂局。事實上,只有那些「嗜血」的交易員才對這類分析報告感興趣,企圖乘機「抽水」。所以,我建議你們不必理會所謂的「金融專家」,他們很多都自顧 不暇;倒不如留心揀選長遠「跑出」的股票。向前望,保持樂觀的心情,期待未來豐盛的成果。另外,無須投資海外市場,因為中國已能滿足你的需要,綽綽有餘。 請把目光放在中國身上,在這個巨人面前,香港只是一個追隨者。以每年GDP增長計,中國每十四週就能「孕育」出一個「希臘」,每年就能創造出一個「西班 牙」。經濟上,歐洲真的如此重要?認為答案是對的公司一定在說謊,躲在面紗背後,不斷為自身的不足找藉口而已!祝君好運!艾薩 ([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0

雙方認知差距大、《服貿協議》還沒過 卡在政治 兩岸金保會利多落空

2013-10-28  TWM
 
 

 

兩岸金保會首度登場,台灣壽險業者期待開放的利多,統統都落空。不論業界、學者都認為,金保會的討論事項,已經涉及政治議題,而非金融議題,不能不透過政治手段解決。

十月十七日,兩岸金保會登場,會場不對外開放,但正式開始前,開放媒體拍照。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比預定時間提早十分鐘,連袂抵達現場。

在攝影記者閃個不停的燈光下,項俊波踏入會場前,一反十五日媒體記者去機場接機時,對任何問題一律以「謝謝」帶過的酷樣,特意停頓了一會兒,微笑聆聽台灣記者的提問;但不論被問到與台灣保險業者相談情形,或是這趟旅程對台灣的印象,他的答案都是:「挺好的!都挺好的!」在項俊波口中,一切都「挺好」,但台灣的壽險業者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除了建立日常聯繫平台、定期互訪、現場檢查三項共識,我方最盼望開放的項目,包括在中國設立合資保險公司持股上限可超過五○%、在中國合資對象不限一家、降低保險業登陸中國門檻「五三二條款」(資本額五十億美元以上、設立滿三十年、在中國設辦事處兩年以上)等,這次統統落空。

台灣市場對中國可有可無

金保會的利多落空,先前因為相關題材大漲的壽險股,隔天馬上出現獲利了結賣壓,富邦金、新光金、台壽保股價全數收黑,摜壓金融類股周線下跌,收在一○一四.三七點,終結連四周收紅的紀錄。

為何金保會落得「雷聲大、雨點小」,台灣人看得到利多卻吃不到的局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的認知落差太大!」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保監會的觀察是,台灣的壽險業者急欲赴中國攻城掠地,但中國壽險業者對台灣這個小市場的心態是,「可以要,也可以不要」。這也注定,金保會的局面就是,「對方優、我方劣」。

舉例來說,金保會結束當晚,金、保兩會官員邀集主要壽險業負責人餐會,許舒博也與會。當晚,許舒博當著所有人面前說,台灣保險業西進已行之有年,已有六家業者(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國泰世紀產險、富邦產險)赴對岸參股,對台灣業者來說,中國早就不屬於「新入市場」;雙方應直搗台灣壽險業者最在意的「准入市場」核心問題,而不是停留在日常聯繫、共同監理的議題而已。

其中,對於台資與中資共同成立保險公司時,台資持股上限必須比照WTO(世界貿易組織)對外資的規定,不得超過五○%;許舒博當場抗議:「大陸要求台灣人,入境時要拿台胞證,而且只能走本國人通道,怎麼台資企業的持股上限就要比照WTO對外國人的規定辦理?」

提高會談層級切入政治面

但項俊波的反應始終淡定,多次皆回答:「這是我們第一次正式造訪台灣,這次啟動了會談,就是個挺好的開始了,慢慢來,急不得的。」項俊波還說,過去雙方的保險業沒有平台,這次建立保險監理平台機制,以後無論是爭取業務開放,或更深層的監理檢查,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運作,「但這次就先把平台建立起來再說吧!」保監會國際部主任姜波則是如此回答許舒博:「會繼續研究台灣業者的相關期待。」但不忘強調,根據規定,中國單一內資股東的持股比率為二○%;而台灣保險公司持股比率已超過內資,最高可達五○%。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已對台灣壽險業者相當優待了。

眼見情勢如此,許舒博提出另一項「退而求其次」的請求:「(金保會)能不能不要一年才一會?至少半年就一會?」但同樣沒有得到對方的正面回應。餐會結束後,他只能感嘆:「金保會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要如何突破困境?許舒博認為,必須提高會談的層級,不只是台灣的金管會和中國的保監會,可以的話,讓海基會、海協會來簽署協定;涉及專業層面的細節,則由金管會和保監會執行。「也就是說,把金保會拉到更大的政治層面,從政治的角度切入!」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也認為,這次金保會雙方都只能算是「開了一點點門縫」;如果可以的話,應比照WTO入會案的架構,當時是由國安會統籌協調行政院、經濟部、外交部共同執行;金保會也可由總統府國安會統籌行政院和金管會,由上而下,拍板定案。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關於這次金保會成果「掉漆」,外界普遍認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服貿協議》還在立法院卡關。原本規畫要將金銀、金證兩會談判結果,納入第一波《服貿協議》後,再將金保會成果納入年底前第二波《服貿協議》談判;但如今連第一波都還卡在立院,遲遲沒有通過,更遑論第二波了。

而《服貿協議》的相關爭議,同樣是政治層面的議題,絕非金管會所能解決。

對業界來說,雖然這次金保會對兩岸保險業是個好的開始,但確實只是個「開始」,接下來要面對的,不只是金融議題,而是政治問題;這也表示,未來仍有很多難關要闖。

撰文‧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7

實質審查落空 《服貿協議》爭論更難善了

2014-03-24  TCW  
 

 

立法院內政等委員會三月十一日起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在朝野爭相杯葛議事,未有任何討論下,審查會主席、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卻喊出,將《服貿協議》送院會「存查」;未來院會只能行使同意權,無逐條審查空間。

在野黨批評此舉違反「立院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協商結論。國民黨則主張,《服貿協議》屬行政命令,應於院會交付審查後三個月內完成,逾期未完成即「自動生效」。

但就制度而言,依大法官第三二九號解釋文,條約、公約、協定附批准條款者應送立院審議。馬英九總統也曾說,將ECFA比照條約處理,牽連廣泛的《服貿協議》位階為何,至少該由大法官解釋。

就算將《服貿協議》視為行政命令,《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也規定,若命令被認定牴觸法律,或應以法律訂定,只要有十五名立委連署,即可再交付審查。即使《服貿協議》生效,未來也可不斷被審查、修改,與行政院長江宜樺宣稱的「我方無權修改」完全牴觸。

《服貿協議》爭議不斷,若經立法院實質審查,或可取得正當性,但執政黨以取巧方式強渡關山,不僅侵害民主精神,更已埋下無窮後患。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5

中國新刺激或落空 鐵礦石跌破每噸8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28

由於中國政府很可能短期內不會出臺經濟刺激政策,鐵礦石價格五年來首度跌破每噸80美元關口。

The Steel Index公布的價格,交付中國的鐵礦石現貨價格周一下跌2.3%,降至每噸79.8美元,2014年迄今鐵礦石跌幅超過40%。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作為煉鋼的基礎原料,鐵礦石價格與工業、建築業、基礎建設等產業投資力度密切相關。而今天市場拋售鐵礦石,與中國政府再度釋放“不刺激”信號有關。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周末在G20峰會上說:“在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中國不能依賴政府開支”。於此同時,北戴河會議顯示中國最高領導層並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目標的“新常態”,這意味著大規模刺激近期不太可能發生。

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跌至7.4%,而8月份中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等主要指標大幅走低,令市場期盼中國啟動新一輪刺激。

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期一份報告指出,鐵礦石價格可能將跌至70美元/噸,然後再年底前反彈至90美元。

然而目前的經濟形勢,讓交易員懷疑中國鋼鐵企業是否會在冬季來臨之前補充庫存,理由是中國房地產依然疲軟,供應充足,以及難以為鐵礦石進口尋找融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81

力拓拒絕嘉能可合並提議 全球礦業最大並購案落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55

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周二稱,世界第四大礦業企業嘉能可於7月與力拓進行接觸,希望促成兩公司合並。但力拓已拒絕該項提議。

在提交給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力拓稱其股東一致認為,雙方的合並不能使股東利益最大化。 8月後,雙方未就並購案再進行接觸。

此前, 彭博新聞社報道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能可在為2015年與力拓集團的可能合並交易做好準備工作。兩家公司若合並,總市值有望達到1600億美元,取代必和必拓成為世界最大礦業公司。

彭博新聞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作為初期的準備,嘉能可已與力拓集團的最大股東,中國鋁業公司進行了接觸,了解後者對合並交易的興趣。不過,中國鋁業公司未能確保在新公司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

資料顯示,中國鋁業公司在2008年購買了力拓集團9.8%的帶有投票權的股票,但力拓當前股價僅為當時的一半。因此中國鋁業公司不會急於出售這部分股票,有要求一個相當程度的溢價才會同意這筆交易。

該報道還提到,力拓集團的管理層已經明確獲知了嘉能可首席執行官伊萬-格拉森博格(Ivan Glasenberg)對交易的興趣,後者通過非正式渠道表達了意願。

不過,彭博新聞社此前報道稱,鐵礦石價格的下跌使得力拓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力拓對於一個收購報價的第一反應幾乎可以肯定是回絕。

由於供應過剩,以及中國經濟放緩,鐵礦石價格在2014年以來下跌了約41%。受此拖累,力拓集團股價2014年以來下跌12%。力拓目前的市值是560億英鎊(900億美元);而嘉能可的股價2014年以來上漲12%,目前是450億英鎊。

不過,對57歲的伊萬-格拉森博格而言,力拓股價疲弱,正是雙方合並的最佳時機。

通過過去數十年的一系列合並交易,在南非出生的,會計專業出身的伊萬-格拉森博格已經將嘉能可由一間鮮為人知的大宗商品交易企業打造成了一家多元化的全球性礦業巨頭。他迄今為止的最大手筆是在2012年出價290億美元收購斯特拉塔,將嘉能可斯特拉塔提升為世界第四大礦業企業,在銅,鎳和煤炭等業務都有明顯的市場份額,而唯一有缺憾的主要大宗商品類別就是力拓集團主營的鐵礦石。

力拓集團近期的戰略選擇則是表現混雜。前首席執行官湯姆-阿爾班尼斯(Tom Albanese)在2013年因為公司為在莫桑比克收購的一個煤礦項目進行了大規模減值而意外辭職。在山姆-沃爾什的領導下,公司確定了成本削減方向,並增加了對股東的回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64

食品專家批頂新溯源管理落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6989.html

朱毅指出,本來臺灣是最早實施溯源制度的地區之一,食品溯源系統相對比較完整,屢出問題背後是溯源信息存在造假或者監管不嚴。

灣食品業巨頭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食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雖然外界很難窺見頂新集團管控情況,但從頂新集團三次陷入“黑心油”事件來看,頂新集團很可能存在溯源管理漏洞等問題。

頂新集團是由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等。雖然頂新集團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大型食品巨頭,但四大創始人依舊掌控著各項業務,發展至今的頂新集團雖然劃分為多家公司,但是各家公司依舊存在較大的裙帶關系。

以上個月康師傅被卷入臺灣“地溝油”事件為例,味全被授權生產的康師傅品牌產品涉嫌使用地溝油,雖然康師傅方面向記者強調,康師傅與味全在股權上並無關聯,是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然而康師傅還是將旗下品牌授權給味全生產,品牌授權跟餐飲行業開加盟店一樣,存在較大的風險管控,康師傅將品牌授權獨立運營的公司味全生產更多是一種裙帶關系的體現,這樣做無異於將自己的品牌風險管控置於他人之手,風險可想而知。

再比如此次飼料油事件中,正義公司涉嫌向鑫好公司購買動物性飼料用油混摻入食用豬油中。而涉事的鑫好負責人吳容合,早年在正義公司做特別銷售處處長,2004年離職,2009年獨資專營油品經銷業務,但本身並無制油設備,僅設儲油槽。業內專家指出,這樣一個設備不全、實力薄弱、新成立的企業卻能成為臺灣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正義公司的供應商,吳容合早年在正義公司的裙帶關系發揮的作用可見一斑。

朱毅表示,家族企業在創業初期有較大優勢,而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隨著管理人員親友化,人情因素會在企業管理中起到很大的影響,給企業食品安全環節埋下隱患。

此外,作為大型食品企業,溯源管理出現重大漏洞也難以容忍。

食品專家董慶利向記者表示,溯源一般指的是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過程中,從對食品生產的原材料(如油脂原料)的生產培育、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所有過程的記錄和回溯,嚴格按照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實現食品可追溯化是食品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朱毅指出,本來臺灣是最早實施溯源制度的地區之一,食品溯源系統相對比較完整,屢出問題背後是溯源信息存在造假或者監管不嚴。“溯源管理雖然看上去很好,但前提必須是所有的記錄是真實的。企業在供應鏈上遊采購進貨等查驗記錄很可能在造假,才會讓一些動物飼料油、地溝油等非法原料堂而皇之進入生產體系。”

最後,企業過分追逐利益也是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縱觀頂新集團發生的數次“黑心油”事件,以遠低於市場成本的價格采購原料成為問題爆發的重要原因。以飼料油事件為例,朱毅表示:“臺灣地區政策規定,進口豬油需繳納20%的關稅,而飼料油進口免稅。本身就有價差,加上關稅差別,可以估算飼料用油比普通食用油成本低40%~50%,這麽高的利潤也誘惑了不法商販鋌而走險。如果負責任的企業發現采購成本遠低於市場普通成本,正常情況下都會擔憂降低產品品質以及原料有貓膩,除非企業過分追逐利潤,才對這樣的情況視而不見,最終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相關報道

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 旗下多品牌在臺遭抵制

隨著眾多消費者對頂新集團失去信心,在臺灣已經發起了一場抵制頂新集團的運動,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德克士、康師傅等多個品牌恐將遭受重大沖擊。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53

中國12月進出口雙雙好於預期 但年度目標落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52

在海外需求的帶動下,中國12月出口增長強勁,但仍然未能完成年度外貿目標。

海關總署今天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2月出口總值為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9.7%,超出預期的增長6%;進口1779億美元,下降2.4%,好於預期的下降6.2%。

中國12月貿易順差496.1億美元,預期490億美元,前值544.7億美元修正為544.8億美元。

20140113jinchuko

QQ截圖20150113133424

彭博援引交銀國際分析師李苗獻點評稱:“中國出口足以支撐總體增長,但還不足以推動反彈。進口數據好於預期也表明,中國的內需並沒那麽差。事實上,如果剔除掉油價暴跌的扭曲,中國的進口還是相當穩定的。”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長3.4%,年初7.5%的增長目標落空,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6.1%和0.4%。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中國對外貿易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世界經濟複蘇緩慢,無法支撐我國外貿的高速增長

鄭躍聲稱,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所削弱。制造業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轉移在加快,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美日等主要市場的份額持續下降。

12月中國的原油進口量為3037萬噸,環比增加近兩成,同比增長13.4%,創有記錄以來的新高。

2014全年原油進口量為3.1億噸,增長9.5%;煤炭進口2.9億噸,下滑10.9%。鐵礦石進口9.3億噸,增加13.8%。

海關數據顯示,12月中國對香港和歐盟出口有較大幅度增加,對美國出口保持在上月水平。

20140113chukou

2014年全年,中國對歐盟、美國雙邊貿易穩定增長。美國連續第三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國。而歐盟因從中國的進口超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同時,中國對日本、香港貿易下降,對新興市場貿易表現良好。2014年,歐盟、美國、東盟、香港和日本為中國前五大貿易夥伴。其中,對歐盟、美國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3.78萬億元、3.41萬億元,分別增長8.9%、5.4%;對香港、日本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2.31萬億元、1.92萬億元,分別下降7.2%、1%。

同期,中國對東盟、非洲、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雙邊貿易額分別為2.95萬億元、1.36萬億元、5851.9億元和4335.5億元,分別增長7.1%、4.3%、5.6%、6.8%。

數據公布後,澳元繼續此前的漲勢:

qq-20150113110238,w_64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48

“結束緊縮”承諾恐落空 希臘政府給民眾“打預防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09

希臘,德國,歐洲債務危機

希臘新政府最遲本周一晚要提交承諾采取的經濟改革措施清單,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可能難以既滿足歐元區債權國的要求,又維持其領導的政黨聯盟Syriza的反財政緊縮立場。Syriza此前已經在為希臘民眾“打預防針”,讓選民對Syriza今後可能無法兌現大選時所做的撤銷緊縮承諾有心理準備。

上周五的歐元集團會議上,希臘與其他歐元區國家財長達成一致,歐盟對希臘的援助將延長四個月,前提是希臘要在本周一結束以前提交上述改革的措施清單,國際援助方——歐盟、歐洲央行和IMF將對此審議。到今年4月為止,希臘政府將必須就改革措施的細節與援助方談判,然後才可能得到新的救助款。希臘政府可能為此被迫做出讓步,而讓步又可能招致國內民眾和Syriza內部的抵制。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自上月大選獲勝以來,Syriza領導的希臘政府已經逐步調整向選民傳遞的信號,已明確體現出,準備放寬將外債重組的相關要求,將兌現其選舉期間承諾的期限由幾個月延長至幾年,將立即上調希臘國內最低工資的目標改為未來兩年內逐步上調,其重新聘用上屆政府解雇的約萬名公務員承諾也改為,在今年預算允許的情況下,讓不合憲法規定解雇的公務員重返工作崗位。

前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如果歐元區財長不接受最遲本周一晚希臘提交的計劃改革措施,上周五的協議結果理論上就會取消,本周又要開始新一輪緊急談判。彭博報道援引雅典經濟與商業大學教授Panos Tsakloglou的預測稱:

“對歐元區、主要是對希臘而言,風險太高。希臘的經濟、特別是銀行系統可能立即崩潰。無論采用何種方法,他們(希臘政府)都會在延長救助所需的措施清單方面做出讓步。”

到目前為止,希臘新政府還擁有很高的人氣。上述《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上周日親政府希臘報紙Avgi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80%的希臘民眾支持本屆政府處理債務談判的表現,其他獨立的報紙調查結果也與此類似。報道援引希臘大學政治學教授Ilias Nikolakopoulos的評論稱:

“(希臘新政府)已經為政策回調做準備,已準備了(回調的)基礎。貸款協議出現轉變會讓一些人失望,但不足以威脅政府整體的人氣。” 

但上述報道也提到,Syriza內部已出現不“和諧”的聲音:92歲的歐洲議會成員、Syriza最資深、最活躍的政客Manolis Glezos上周日在個人博客上發布公開信稱:“一個月過去,承諾還未成現實。我個人要請求接受這一幻想的希臘民眾原諒。”

而上述彭博報道提到,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上周六還在內閣會議結束後表示,希臘政府與援助機構討論過改革措施,沒有任何不同意見,“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會得到機構同意。”

以下《華爾街日報》圖表展示了從今年開始希臘有多少債務到期,債主分別是誰。

希臘,德國,歐洲債務危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31

央行逆回购驰援短期流动性 降准预期暂落空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654


作者:李玉敏




多名分析人士也认为,这可能预示着货币政策工具由“大水漫灌式”的降准、降息向定向的微调。本次逆回购操作也意味着6月末降准可能性的下降。

6月25日,央行公开市场重启逆回购操作,上一次央行逆回购是在两个多月前的4月16日。4月19日央行宣布大幅降准后,逆回购操作一度暂停。

根据央行公告,本次逆回购期限为7天,规模为350亿元,中标利率却仅为2.7%,与同期限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相当。

央行官方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近期,受半年末金融监管指标考核以及大盘股发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短期资金需求有所增加。”

中 国货币网数据也显示,资金面总体较为宽松。6月25日当天,隔夜的Shibor利率为1.357%,7天的为2.884%,14天的为3.6%,一个月的 为3.571%。虽然短期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临近年中,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逐渐趋紧。从上周开始,14天期限的Shibor利率就逐渐上涨,6月 19日突破了3%。

稳定市场预期,熨平季末资金面波动或是此次央行进行逆回购“放水”的主因。央行也表示,“及时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适量投放短期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多名分析人士也认为,这可能预示着货币政策工具由“大水漫灌式”的降准、降息向定向的微调。本次逆回购操作也意味着6月末降准可能性的下降。

维稳意图明显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认为,本次逆回购操作的背景是,临近6月末资金面季节性紧张,而6月份到期的6700亿MLF可能有大部分没有展期,二级市场回购利率近期有所回升,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回升到2.8%附近,推动现券收益率也有一定程度回升。

因此,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的目的是熨平季度末资金面波动,并且重新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落。从2.7%的发行利率来看,比目前2.8%左右的二级市场利率略低,比暂停前3.35%的发行利率下调了65bp,也可以看到央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落的态度较为坚决。

值得注意的是6月24日上午,财政部公开招标发行的第十三期记账式附息国债,计划发行规模为260亿元,实际发行量为251.6亿元,罕见地成为年内首只遭遇流标的政府债券。这一风吹草动也为资金面增加了一丝紧张的气息。

也 有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认为,5月份以来货币政策“微调”的转向很明显。2-5月份央行几乎每个月出一次宽松,不是降准就是降息。而5月中旬以来,进行了两 次正回购操作;MLF也不续作;市场预期的降准也未兑现。如果把这些央行的行为串联起来看,很明显得出央行货币政策可能已经微调的结论。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也认为,半年末考核、MLF到期、大行分红、打新扰动等多因素叠加导致6月短端利率上行,此次逆回购重启,中标利率随行就市降至2.7%,央行呵护资金面意图明显。

某不愿具名的资金交易员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资金面整体并不紧张,但是5月份的正回购和MLF的不续作让市场担忧货币政策有趋紧的风向,临近年中更是心有余悸,所以央行此举信号意义大于实质,就是为了稳定市场。”

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钟正生认为,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可以休矣,央行转变的只是流动性投放的节奏和结构而已。尤其是在当前长债利率居高不下之际,央行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必要性彰显。

降准可能性减小

“降准暂时别再指望了。半年末资金面无忧,何必祭出这一重磅炸弹呢。要说下一次降准的逻辑,那也是为第二批地方债置换做铺垫。”钟正生认为,央行采用逆回购来补充流动性,预示着降准的预期将大幅减弱。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5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322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二个月增长。外汇占款的回升也让央行进一步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必要性下降。

方正证券也认为,从逻辑上来说,此次逆回购之后,短期降准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同时,从目前短端利率的走势以及资金面观察来看,短端资金并不短缺,暂且认为这次逆回购操作是针对季末效应的平滑措施,或不具有持续性。

不过,李奇霖却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不变,降准依旧可期。因为长端高位,收益率曲线陡峭,长端高位不利于实体顺利去杠杆,降准仍是可选的政策选项。

中 金公司的分析也认为,不能机械地以央行是否降准来判断货币政策的宽松态度和力度。考虑到6月份经济数据可能再度下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仍会以放松 为主,方式可能不局限于降准降息等全面性放松工具。鉴于今年前4个月央行也多次下调逆回购发行利率来引导市场,未来逆回购发行利率是否还会进一步下调来释 放信号也值得关注。

针对目前资金面宽松,但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信贷需求微弱,银行惜贷的情况,李奇霖还建议,央行可以启动尘封已久的货币政策工具,调低超额准备金利率。目前,我国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为0.72%,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