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財經 - 胡孟青 運用ETF對沖中國風險 (2013年04月11日)

1 : GS(14)@2013-04-12 00:32:3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49853&d=2015

【am730專欄】金融大鱷索羅斯甫於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發表擔心中國經濟將因國有銀行系統積累太多壞帳、經濟增長放緩影響消費信心以至內需、佔經濟總量達30%的樓市無法支撐整體經濟而有硬著陸風險,距離不足24小時,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急不及待將中國償還長期本幣債務評級從「AA-」降至「A+」,評級前景雖仍為穩定,卻標誌中國自入世前首次被評級機構看淡,喚醒與提醒中國大好友們對中國經濟長期義無反顧的支持已over-played。
惠譽的理據包括09年以來信貸增速明顯超過GDP增速,去年底中國針對私營銀行信貸存量相當於GDP的135.7%,是該機構於新興市場中第三高;而去年底各種總信貸規模或達GDP的198%,較08年底的125%大躍進。截至2月的12個月,藉銀行貸款完成的社會新融資僅55%,遠低於09年的76%,產生信貸風險。地方政府面對政府相關企業大額潛在債務形成另一風險,因債務欠透明度。
在該年會上,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明顯成關注焦點,前財政部長項懷誠指,有關債務或逾2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曾指,截至2010年底,中央債務規模約7.7萬億元,地方債務10.71萬億元,料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在15萬至18萬億元。在項懷誠眼中,真正債務比率較公開數據應更高,2011年中央加地方政府債務應逾30萬億元,債務比率總規模佔GDP為37.8%,去年維持40%左右。
懂得分散與對沖市場風險的投資者除直接拋售甚至拋空同一市場的資產外,還可藉押注於相關性較低的市場分散風險,期望分享資金流,改變觸發市場此消彼長的契機,如近期美日以等同向各其他市場開火、發動貨幣戰的量寬政策,能否可持續撐起經濟增長的成效有待證實,論成功推高股市與樓市的力量卻毋庸置疑。
當日股接力作絕地反彈,核輻射污染已進入泥土污染地下水,對當地人的危害不是靠炒高股市、樓市就可解決,而終極量寬政策未見商界企業及時積極配合,投資者雖見美日股市成首季升市明星,亦宜伺機割禾青兼把部分資金重新調配。
近年ETF熱鬧起來,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便打頭陣,推出5隻於港交所(388)掛牌上市新ETF,進軍新加坡及被譽為「Next-Eleven」(即N-11,全球11個最具發展潛力新興國家)如孟加拉及巴基斯坦、投資亞洲(日本除外)高股息股票,MSCI亞洲(日本除外)高收益指數的主要特點是所選股票的股息率均比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高30%或以上。但須注意,新興市場涉較大的政治、經濟、外匯、流動性及監管風險,與投資於已發展的市場相比,附屬基金須承受較大的虧損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